温州人周达观和英国人苏慧廉
绿茶
夏季阅读观察
不久前去了趟柬埔寨,穿行在吴哥窟迷幻般的原始森林中、几百上千年的石窟庙宇间,那种神秘与神奇让人片刻忘了现实种种,在历史中穿行。
从吴哥国家博物馆出来,同行的许知远在留言本上写:“我们要了解更多周达观”,而我的留言是:“我们缺乏宗教认识传统,参观这么惊叹的奇观,就是进不去,遗憾!”
这是我的感觉。吴哥窟以及这个国家的宗教传统,真的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对他们太不了解了,所以,这是一种无法跨越的隔阂。是的,隔阂。整个行程,都有这种强烈的感受。历史与现实的隔阂,日常生活与战争记忆的隔阂,商品社会与宗教国度的隔阂……
这个有辉煌壮观奇迹的地方,像极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小城镇,电器,汽车,日常生活用品,迎街售卖,人们活在忙忙碌碌的现实中,辉煌的历史留给来也匆匆的外来者惊叹,赞美。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不到红色高棉留下的惨痛面貌,当地人不愿意去面对和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而我们外来者,却需要他们带着走进监狱、杀人场等民族伤疤,也最多地问他们关于波尔布特时代的各种人间惨剧。为了工作,他们向我们讲述他的家庭以及全民族的惨痛遭遇。
满大街的made in china让这个宗教国度也变得商业味十足,人们一方面恪守宗教赋予人的善良与诚实,却又必须遵循商业社会规则,利益面前各种竞争与虚假。在暹粒老市场,全是来自中国的小商品,我们要从这里买礼物带给国内的朋友,还要像在中国市场一样讨价还价。
高兴的是,我在金边和暹粒大街上,都看到多家书店。有机会走近暹粒一家叫SIEMREAP BOOK CENTER的书店,惊讶于这家书店国际化程度之高,各种英文书籍、杂志和报纸,柬文的人文、艺术、旅行方面的书籍,还有英文二手书等。让我突然有种打破隔阂之感。后来,在暹粒机场,一家叫Monument Books 的机场书店,同样水准很高,很多英文书籍、报纸、杂志,还有各种人文、艺术、旅行方面的书籍。回看我们国家的机场书店,充斥着励志、商业和各类畅销书,以及电视上放的励志演讲。
隔阂,各种隔阂。
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包括了解周达观。
周达观是谁?
吴哥窟的导游都会告诉你,周达观是中国元代人,
他的《真腊风土记》是最早详细记录吴哥窟的书。
周达观,浙江温州人。哦,原来是我老乡。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他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横渡淡洋至吴哥国登岸。逗留约一年后于1296年7月回国。回国后写了《真腊风土记》。全书约8500字,描绘真腊国都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详细叙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习俗、语言,并记载了当时居住在真腊的海外华人。是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
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和一本书,我们对他一无所知,还是听吴哥窟导游说才了解了一下。《元史》中没有他的传,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该书“文义颇为赅赡,本末详具,可补元史佚阙。”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都有深深的隔阂,哪还有精力去了解别国文化。
但七百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周达观帮我们打破隔阂,帮我们认识真腊古国,也帮世界打开了一座奇观。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苏慧廉也打破了隔阂。他只身来到温州,面对各种隔阂和不理解,花15年时间在温州传教,终于取得温州人的认同,并且让西方信仰在温州生根发芽。
《寻找·苏慧廉》,讲述了东西方隔阂的打破与融合。
我家是天主教家庭,我从小洗过礼,也算教徒。自然非常喜欢这本书,作者非历史学者,却以自己擅长的记者手法,用寻访这一原始方法寻找苏慧廉,让我敬佩。而我的一位藏书家朋友韦力,以同样寻访的方式记录历史,却在寻访途中被石碑压断了腿。所以说,寻访是艰难让人敬佩的历史研究法。
我的家乡温州,是个宗教信仰非常活跃的地方,几乎每个小镇都有教堂,一些乡村还会有家庭式的分堂,平日里一起念经,周日再到镇里的教堂做礼拜。我们那里,周日就是礼拜日,一周每一天也都说成礼拜一礼拜二这样。
苏慧廉传教的地方是温州市区往北的乐清,永嘉一带,我老家在温州市区往南的平阳鳌江,是另一位英国传教士曹雅直在这一带传教,他是第一个到温州的新教传教士。1867年,他来到温州,这一年,被称为温州的“开教元年”。15年后,1883年,苏慧廉来到温州。
虽然有诸多隔阂,传教之路艰难。但相比中国其他地方,温州的传教还是相对顺利的。温州人接受传教,就像现在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一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扩散性。
温州人周达观和英国人苏慧廉,是两个帮我们打破隔阂,而走向融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