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

李世光:郑大同长老追思与告别仪式温州举行

郑大同长老追思与告别仪式温州举行

作者: 李世光

2024年5月22日早上7点钟,郑大同长老追思礼拜和告别仪式在温州殡仪馆举行。不少教牧同工和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对他一生的生命和服事进行纪念和感恩。现场,许多熟悉他的人前来见郑大同长老的最后一面。从此,这个世界再无郑大同;从此,天上却多了郑大同这个名字。

告别仪式现场悬挂了多幅挽联:

“大德尊前辈,同行勉后生”

“鞠躬尽瘁求真理,身体力行传福音”

“哲人其为如勇士跑尽人生道路蒙召离尘,先生已去似先知固守真道奥秘荣归帝所”

……

而在告别仪式现场众多的挽联当中,位于正中间的一副挽联显得分外“特别”,因为这幅挽联是郑大同长老在生前为自己所作的——“大智大勇都是神大恩,同心同德皆因主同行”。

追思环节上,一位熟悉郑大同长老的牧者引用使徒保罗生前对自己人生“三个了”的总结: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其中三个动词都是完成式的一种表现,表示保罗此刻确信他已经完成了主所托付给他的一切使命,这三个“了”证明他的一生没有白活。他也以此三方面来概括郑长老的一生:成为“福音的战士、基督的精兵”,为了主所托付的使命而放弃了许多东西,决志把自己全职完全奉献给上帝,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任劳任怨,曾经三度被关押,受尽苦难;这条道路其实并不是他自己选的,乃是上帝给他选的,是一条十字架的路、受苦的路、牺牲的路,但也是一条蒙福的道路;就如他的自传《蒙福之路》的名字;而在守道方面,郑长老是一位真理的勇士,在真理上刚直不阿,“如果这个事情是错的,他就指出你的错误;如果你是对的,他就指出你的对的。”

一名胡姓牧师见证说:“我们尊重他是因为他对信仰动真格。他曾经对我说,‘我对信仰是很认真的’。郑大同长老信仰和服事的动机是纯真的,我们对他最大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真’”。他的品格是过硬的,为人正直,对人有爱,关心同工。与他同工过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对人很真诚。他在文学功底深厚,他的作品会有很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具有牧者风范的属灵长辈。上个世纪70年代温州教会复兴的时候,他经历了灵恩充满,蛮有资历和能力,他是上帝所兴起的教会使者,是温州教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他为信仰的缘故而经历逼迫,三次为主被囚、为主受苦,对这一切他都无怨无悔。”

他随后说起郑长老生前给自己写的挽联:“他生前跟我一起同工的时候,有一次他对我说,‘我要先把我的挽联写好,等一下突然死了,没有人帮我写’。然后第二天我问他,他说‘我昨天晚上写好了——大智大勇都是主大恩,同心同德皆因主同行。’我说里面有三个‘大’、三个‘同’出现,写得是挺好但是就这么简单的吗?他说‘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我想来想去概括我的人生是大智大勇,同心同德,我能有今天这一切都是因为上帝的恩典,上帝与我同行。

郑大同长老的儿子作为家属代表,发表了他对父亲的追思和感言:“我敬爱的父亲郑大同生于1941年3月30号,于2024年5月19日清晨3时18分蒙主重招,永息主怀,享年84岁。我父亲生于瑞安马屿上郑,幼年定居温州城区,青年始信基督,终生事主。……我父亲是一个从不退缩的人,他有一种温和无畏的气概,他身上没有一丝焦躁造作。我父亲以诗歌抒发理想和信念,以画作描绘中华盛景与人物,以文字记录教会温州所经历的艰苦岁月。他是一个充满正直的人,他以先知的形式预言,以犀利的言语批判。父亲热爱他的家庭,并且深爱我的母亲。他是我妈妈忠实的粉丝,母亲是我父亲一生的挚爱。”

2024年5月19日凌晨3时18分,郑大同长老辞世,安息主怀,享年84岁。郑大同曾担任温州蒲鞋市教会长老多年,在服事教会之余,他对于教会历史和文字服事亦深有负担。郑大同长老可谓多才多艺,兼具教牧学博士、诗人、画家等身份。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常常伏于案头、笔耕不辍。从1980年代以来,郑大同长老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发布和出版《启示录图解》、《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等书籍。

郑长老离世后,多位曾与郑大同长老同工过的不同年龄段的牧者同工在追思礼拜中从不同角度来见证和纪念。

一位叶长老见证郑大同长老一直为了捍卫真理勇敢在前昂首挺胸。他回忆说,郑大同长老运用笔杆子,在1982年写了"温州教会规矩",有九个部份共63条,得到众人拥护;1980年初地方教会(聚会处)受到"呼喊派"冲击,温州教会一些教会受到影响,后有一些温州教会的负责人携手,由郑大同写稿并在一教堂宣告指明"呼喊派"的错误,及时护卫了教会;郑大同长老的"圣经与语文""讲道法"等培训为温州教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长老多年服事的教会采用的是议会制,并且重视教会章程和换届,而议会制及教会章程也是由包括郑大同长老等人一起参与制定的,其中章程规定教会的总负责和小议会人员都不能超过60岁,“当时几个教会领袖就只有郑大同长老他一个人下一届就要超过60岁了,但他真的有很宽广胸怀,对此没有任何反对,所以当时我们就定下来了。从1990年定下来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很多的东西都改变了,但是这一点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教会的总负责人不得超过60岁,小议会人员也不能超过60岁。”可以说,教会如此换届和传承换届的方式领先许多地区的教会几十年,即使在当下仍旧有不少教会没有这样的举动和规定。

一位叶牧师从两点见证郑大同长老,一是非常关照教会里面年轻的同工和信徒,“他觉得我的年纪和他差十几岁,他觉得应该培养比他年轻的人。”二是郑长老对待金钱的态度,一次他们一起在512汶川大地震后,郑长老作为整个温州教会最年长的志愿者之一去四川参与救灾,服事结束后因他们所去的地方离九寨沟比较近,所以就邀请郑长老去九寨沟看看,叶牧师这个过程中还打趣说:“郑长老,你可是诗人和画家啊,可是张家界你没有去过,九寨沟也没去过,怎么哪哪都没有去过?最终,叶牧师说服了郑长老去一次九寨沟。去之前的一个晚上,郑长老问叶牧师说,“今天我们到这个地方是个人出钱还是教会出钱?”叶牧师说“我们去旅游就自己出钱”。对这个回答,郑大同长老非常赞同:“教会的钱是教会的。我们出来,假如是对方因为工作和服事的缘故带我们去,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假如是我们自己去旅游,一定要自己买单,不能花教会的钱办私事。”叶牧师说“我一向都是这么做的”,郑长老说“我给你竖大拇指,应该要这样,私就是私、公就是公。”叶牧师评价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郑大同长老的高风亮节,没有把什么都混在一起,没有“反正教会可以报销,到时候签个字就好了”的错误心态,签个字可能确实可以报销,但是不能这样做。

一位黄牧师见证郑大同长老说:“他的一生在社会上并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没有办过大公司,没有做过大生意,但他却被上帝呼召成为主耶稣基督忠实的传道人,成为福音工场上的勇士,成为牧养治理教会的长老,成为神学教育事工的好同工。”

一位张牧师见证说,郑长老也深知自己是软弱的人,常常需要弟兄姐妹的服事。他回忆起一个小事:几年前张牧师去探访晚年的郑长老的时候,郑长老说“我老了,耶稣说要牧养祂的羊,小羊要牧养,我这老羊也需要牧养,你们要牧养我”。从此,每周主日他和师母都参加张牧师他们教会的晚堂礼拜。2024年4月份,郑长老又一次因病住院。从医院回到家以后张牧师夫妇一起去看望他,郑长老的第一句话就说,“基督徒是要去乐园的”。“从郑长老的这一句话便知,他实在是一位确信上帝应许的人,心中带有对于天国盼望。”张牧师说:“郑长老的一生是事奉的一生,他的晚年显出他的敬畏,他歇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必随着他。”

来源:基督时报

王璐德:逝者温州教会郑大同长老辞世 享年84岁

 2024年5月19日凌晨3:18分,温州教会郑大同长老辞世,安息主怀,享年84岁。

当天晚上,家人发出讣告,回忆了郑大同长老的一生和服事:

1941年3月3日生于瑞安马屿上郑,幼年定居温州城区,青年始信基督,终生事主。

温州市第二中学美术教师,课业授徒,甘心蒙召以侍奉为荣。在中华遭遇劫难、真道受迫之时,为福音身陷囹圄,两度被囚,屡次受访,仍坚守信仰,勇走十架道路,从未言悔。

(郑大同长老)以诗歌颂赞上帝奇恩,以画作描绘中华胜景与人物肖像,以文字记录温州教会最艰难与复兴的岁月。他担任教会长老,安慰伤心者,牧养教中肢体;作为时代守望者,谴责罪恶,以洁净圣殿;作为主内长辈,激励后人,抱持厚望。

讣告中也告知,5月22日上午7时,在温州市殡仪馆六号告别厅将举行告别仪式并火化遗体,随后安葬于山中,邀请诸位亲朋好友及主内肢体届时莅临,共同缅怀。

温州当地一位同工叶弟兄送上一副概括了郑大同长老生命的安息挽联:

大信心大信直大信德,勇如约书亚挥戈争战,美好的仗打过了

同主心同主苦同主行,敢学圣保罗用笔说话,当跑的路跑尽了

(注:①信直:信仰正直;②约书亚:郑老师自称约书亚;③同主苦:郑老师为主受苦,三次坐牢;④用笔说话:郑老师善于写诗著书作画)

一位多年从事神学教育、多次到访温州教会的吴东日教授对郑大同长老的离世也表示纪念:“郑长老是温州教会备受尊敬长者,有幸多次见面交流,畅谈教会神学议题,今闻蒙召安息主怀,甚是怀念。”

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

郑大同曾担任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基督教堂的长老多年,并对于教会历史和文字服事深有负担,教牧学博士、诗人、画家。从1980年代以来在新加坡、香港发表和出版《启示录图解》、《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等书。

其中,《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The Path of Blessing Poetic Life in Christ)是郑大同长老的一本回忆录,该书于2010年9月由香港的循道卫理中心出版。该书讲述了一个热爱绘画和诗歌的青年即作者在时事纷乱中找到了自己信仰,在各方逼迫中他保守了自己的信仰的故事。由青年走向老年,郑长老经历了三次为主坐监的生活,他也希望透过自传希望读者看到一位知识分子青年的信仰经历和故事。

郑长老和家人(图:1986年)

在书中,他分享了自己因为文革中在弟兄的丧礼队列的旗幡上写了“信耶稣得永生”几个大字而坐牢以及在劳改农场期间为主作美好见证带领人归向福音的故事。在书中有一章的标题中,作者称自己为小约瑟,见证自己如约瑟当年一样,因为信仰而入狱但在狱中依靠上帝经历上帝的同在,也成为他人的祝福。

香港循道卫理中心虚锦华总干事对此书评价说:“虽然《蒙福之路》是郑长老的个人见证,但更多是指向上帝在温州教会在历史转折中的作为,他爱郑长老及其家人,他爱温州及其弟兄姐妹,他更爱中国大地的同胞……”

多年来为教会建设和记录教会历史孜孜不倦

郑大同长老经历过文革和各方逼迫,因此对于在艰难环境中持守真理非常看重。改革开放后伴随教会发展,郑长老多年来对神学与教会管理等孜孜不倦的学习,并且实践;坚持政教分离,曾参加过2015年的第21届宗教与法治研讨会上作为嘉宾发言;同时因为经历过改革开放后温州教会的属灵大复兴,自己也有多次经历圣灵的经验,所以虽然研究神学颇多,但郑长老多次强调和呼吁,中国教会不能忽视圣灵。

在1982年,郑大同、孙志理等同工为了教会更加合一健全,必须有一些法规来规范弟兄姐妹尤其是同工们的行为,起草了一个“教会规矩”,被称为是《温州教会的三十六条》。包含九个部分:一、基本信仰;二、真理立场;三、信徒本分;四、同工职责;五、议会实施;六、惩治警戒;七、圣礼典仪;八、奉献帮补;九、福音宣道。

多年来,郑大同对于温州教会的发展和历史研究颇多,并且笔耕不辍。闻名于世的“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的一说的广传,有学者和牧者查考也和郑大同长老有关。学者曹南来在他的《建设中国的耶路撒冷》一书第一章的脚注中写到:“一位上了年纪的温州教会领袖声称九十年代,他在一篇题为《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的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术语,随后传到海外基督教世界。” 随后,张敏的一篇文章《基督徒身份认同——浙江温州案例》中也证实了此事,写到:“这个独特称誉的缘起今日已无从探知,但据访谈对象之一,在当地深孚众望的教会精英郑大同回忆,他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过‘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一文,鉴于该文在海外基督教界的深远影响,其对于这一名称的海外的扩散显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有牧者联系郑大同长老,他的回复肯定了这事,说到“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一说最早的起源并不是他,但他是让这一称呼在“广为流传”的助力。郑大同在他写的《温州教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一)》中也介绍说:“1990年3月1-4日,丁光训的友人美国菲利普•魏克利博士率爱德国际访问团来访温州时说到,海外有人因温州教会的复兴,称温州为‘中国的耶路撒冷’。九十年代初,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的说法就传开了。因一位在香港的姐妹,她所在教会的牧师要了解温州教会复兴的情况,我已写过一篇‘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的文章,在海外广为流传……后来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郑大同长老晚年不仅继续研究、记录温州教会史,也在不同的场合透过讲座等分享自己所写的《神的教会在温州》的书稿。该书稿几章的内容大致为:第一篇,福音的传热与拓宽的今生;第二篇,讲教会的发展与逼迫的产生;第三篇,被交于外邦受试炼;第四篇,就是苦难中合一的教会;第五篇,复兴纷乱的80年代;第六篇,广阔的场地面临挑战;第七篇,神学载诗的前景展望;第八篇,美好见证如云。

每每提及温州教会史,他总是强调说:“温州教会的复兴离不开宣教士,对中国教会有影响的很多。”其中,他对英籍苏慧廉传教士在温州传教的历史和影响的研究深有负担。对于这段历史,他不仅自己创作了以此为主题的剧本,并且一直希望寻找把它拍成电影的机会。同时,在一些比如2017年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等研讨会上,介绍英籍传教士苏慧廉对温州的影响看中国教会的出路。苏慧廉在温州的宣教不仅仅重视建立教会,还非常重视文化和社会,比如在温州办学、设立禁烟室、修医院、编撰《四千常用汉字学生袖珍字典》、向西方介绍中文典籍,可以说苏慧廉对温州的宣教影响非常深远。后来,苏慧廉被聘为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和受聘于牛津大学,在文化和社会领域均贡献良多。

他也常常回忆和见证文革期间很多有受苦心志的同工的见证,对于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都如数家珍,许多细节他能能够娓娓道来。他尤其见证这个期间温州教会虽然受逼迫很多,但是,是“一个弟兄相爱的教会,在文革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大家不分教派,教会都合一,在文革期间,温州各地的教会都很复兴,包括永嘉、瑞安、乐清、平阳、门城、太顺,他们的人数增加都很快,平阳教会这方面做得更好,除了聚会处和安息日会以外都合一,至今还称为合一教会。”

提醒中国教会不要受非灵恩思考迷惑而变得死气沉沉

郑大同长老于2020年初开始,因疾病的原因需要每周要去医院三次透析治疗,但即使如此仍旧非常关心教会和事工。2023年5月上旬,笔者曾与同工一起有幸拜访了郑长老,当天上午他刚刚从医院治疗回来,身体虽有疲惫和不便,但仍旧穿戴整齐,得体而热情地接待,并在交流中在谈及教会发展和自己的思考时兴致勃勃。

郑大同长老2023年5月的资料图片。(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他尤其分享了晚年对排斥灵恩的现象的思考。其中分享了自己所写的7万多字的书稿《正视非灵恩思潮》,对西方一些学者、神学家、新约注释大师等认为灵恩已经熄灭的言论进行了抨击。他提到“约翰•麦克阿瑟的非灵恩派的观点很带有代表性,不但影响欧美的一些教会,也影响中国教会温州教会”,而他讲出自己和很多曾经在文革前后经历过属灵大复兴的教牧同工的故事,谈到他们都亲身经历过圣经中所记录的初代教会经历过的灵恩复兴。他指出,非灵恩思潮是有解经错误的,而且有严重的危害,会使教会变得死气沉沉。

书的末尾,他写到:“我们在这时代,被神拣选为他工作的人真是有福,我们虽然已得着圣灵浇灌,还要求神继续大大地充满我们,并且我们还要传扬这圣灵普遍大浇灌的信息,求主施恩,使一切渴慕得着圣灵浇灌的都得浇灌。圣灵大大充满,将彻底改变教会不冷不热的情况,除去一切弊病,使教会在真道上同归于一,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都能预备好了,等候基督再来。

來源:基督日報

参考资料:

1.郑大同:温州教会史简述

2.陈丰盛:“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源流考

李世光:华东一青年牧者:感恩郑大同长老对自己的指点和帮助

周弟兄是在华东一座城市的一位青年牧者,已经服事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由于服事的缘故,周弟兄曾经和郑大同长老有许多的接触,并且也曾经得到过郑大同长老的指导和帮助。

故事一,同工培训会中郑大同长老让初出茅庐的周弟兄讲道

对于郑大同长老,周弟兄第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发生在1998年。当时,周弟兄非常年轻,刚刚开始练习讲道。有一次,郑大同长老带着周弟兄去了安吉,参加一个在安吉进行的聚会,去了以后周弟兄才知道,这个聚会是整个安吉县的同工培训会。郑长老要求周弟兄在聚会里面讲一场道,周弟兄得知以后非常害怕——“现在是整个县的同工培训,参加的人都是同工、传道人,而我自己才刚刚开始学习讲道,我能讲什么?”郑长老让他不要害怕:“你能讲的信息只管讲,然后后面我所选择的信息会尽量配合你。”在压力和惧怕面前,郑长老宽慰的言语终于让周弟兄放下了心。

在参加聚会的过程中,周弟兄有着很强烈的感动,他很想讲满有能力的服事这个主题,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主题他从来没有讲过。于是,周弟兄向郑长老求助,问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讲这个主题。郑长老的回答让周弟兄非常感动,“郑长老说你讲这篇道很好,提纲我帮你列出来,这个主题的讲道提纲我以前曾经写过,现在我给你找出来,你只管放胆去讲。根据他的提纲,他给我列出这个事奉的能力的四个方面。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第一个方面是祈祷出来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圣灵充满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真道本身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生命固有的能力。当他把这四条讲道大纲给我的时候,我对他就非常佩服。能够把服事的能力像郑长老这样进行这样高度精练的概括的人,至少在当时的温州教会的同工当中是没有的。从此之后我心里就认定他是我属灵的长者。”

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周弟兄对这个经历和事情仍然记得很清楚。而且他还记得,在他讲完讲完事奉的能力这篇道之后郑长老对他说,“今天你讲的这篇道的提纲虽然是我给你的,经文也是我找的,但是如果让我上去讲这篇的话,你这种水平我是讲不出来的,讲得非常好。”周弟兄说:“这样子看来郑长老他实在不是一个骄傲的人,当然这句话我知道他更多的是对我讲道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不必太当真。他然后跟我说,他说上帝让你在这样的场合讲这样一篇道,他说你以后要成为一个大有能力的为上帝证道的见证人,他说你要做一个有能力的这种传道人。”从此之后,受到郑长老肯定和鼓励的周弟兄就慢慢地开始在教会中参与服事。

故事二,一个改变周弟兄一生的决定

还有关于郑长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对周弟兄的影响非常大。

周弟兄原来在另外一所教会聚会和服事,但是2002年的时候,当时这所教会出了问题。后来周弟兄就祷告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求上帝为他预备一个地方、一个服事的家、一个让他可以很好的委身和服事的教会。然后有一天郑大同长老就打电话给周弟兄,让他到一个青年团契那里查经,周弟兄就去了,直到现在。“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带过查经,郑长老让我到团契带查经,所以我在2002年的下半年,我就在这个青年团契开始查经,一直查到现在。我不能说我查经给我们团契带来很大的祝福,这话我实在不敢讲。我这个人生命分量一般,服事能力也一般,恩赐也不见得怎么好。但是我可以肯定郑长老为我开启这条服事之路以后的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我查了马太福音、约翰福音、罗马书、创世记等等书卷,现在在查撒母耳记上下。这二十多年来,我上了很多的课,查了很多的圣经,把很多时间投入在团契当中服事。我不能说我给团契带来什么,但是我在那里上课、查经,可以说在查经过程当中,我的生命、我的事奉、我的人生完全被改变了。这是郑老师为我开启了一条很广阔的服事之路,现在我还是在这个团契里服事。”谈到郑长老,周弟兄心里充满了向着他的感激。

故事三,讲道时一定要引用相关的圣经经文

周弟兄见证郑大同长老的第三件事情就是郑长老曾经给过他一些很有帮助的、很智慧的指导。有一次在讲道的时候周弟兄讲了如何进行人生选择,周弟兄主要谈到了关于选择要把握的原则。他说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做重大选择的时候,都一定要遵循良心平安的原则。当时郑长老就坐在台下听。后来讲完以后郑长老就跟周弟兄说他讲的很好,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指正出来,以后要予以弥补。那就是周弟兄在讲的时候,没有引用具体经文为自己的论点作证。郑长老坚持认为这一点一定要弥补起来。他说作为传道人,宣讲的是真理的信息,一定要有圣经经文的依据,这一点非常重要。

通过郑长老的指导,周弟兄就注意到在教会服事尤其是讲道当中任何观点提出来都要有清楚的圣经经文支持。“所以我看到郑老师他在关键的时候给我们青年人的指点,有时候甚至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郑老师在90年代开始跟我接触,直到他去世为止,这二三十年当中,我跟他一直有联系和接触。可以说他的服事、他在上帝面前的信心、他对真理的把握、他对教会的忠心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结语

提及郑大同长老,周弟兄感慨地说:“我个人有一种很深的一种感受。今天在教会当中、我们所熟悉的同工当中,我们可能找几个吃吃喝喝的人会找得到,很容易找。但是想要找几个可以跟我们很深入的交流的人却很难,神学难题、圣经难题、服事当中遇到的问题等等,想要进行很深入、很深刻的交谈,这样的牧者却很难找得到。郑老师是其中很杰出、很优秀的人,但是现在上帝把他接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牧者、忘年交,失去了一位像父亲一样关心我的家庭非常慈祥的老人。但愿上帝在我们当中能够兴起更多像郑老师一样既有真理的知识又有丰富属灵的经历又有纯正的事奉的动机的牧者,给我们的教会、给今天这个时代带来很大的祝福。”

基督時報

一青年牧者对郑大同长老的纪念:关于郑大同长老的两个故事和一首诗歌

一青年牧者对郑大同长老的纪念:关于郑大同长老的两个故事和一首诗歌

作者: 李世光

在温州服事多年的周弟兄是一位青年牧者,多年前他也是郑大同长老的学生之一,并且在郑长老的晚年因为服事的原因与郑长老有很多互动。

周弟兄心里充满了对郑大同长老也是他的郑老师的感谢:“郑老师这位正直忠心、良善温柔的仆人在我们中间整整84年,活泼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了福音的大能、上帝之国的深刻、圣徒不灭的价值。很显然是耶稣亲自拣选了他,大胆使用了他。郑老师是一位知道怎样死得好,又知道怎样活得好的人,他秀中有骨、如狮如鸽,像极了他所服事、所信靠的主。正如1994年也就是30年前他为自己作了一副挽联,他说‘大智大勇都是主大恩,同心同德皆因主同行’。在我心目中他亦师亦友、如父如兄,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保罗的那一句话,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在郑大同长老的追思和告别仪式上,周弟兄讲述了关于郑大同长老的两个故事和一首诗歌,让人能够更近距离了解他所认识的郑大同长老。

一碗面的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郑老师作为温州教会最年长的志愿者和一些年轻同工们一起过去地震灾区参与救援。有一天晚上他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个年轻的弟兄同工正在打电话,在电话里面他的妻子儿女打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原来今天正好是这个弟兄的生日。郑长老听到以后,非常有感动,就在这个弟兄打完电话以后找到他,一定要带他去好好吃一顿饭以作庆祝。但是当时附近实在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地方,最后他就很认真地找到了一家还在开门营业的小店铺,请那个弟兄吃了一碗面。这就是一碗面的故事。透过这个很小的一碗面的故事,就能够看到他对年轻的同工有很深地关怀和眷爱,非常慷慨他大方。周弟兄说:“如果那一天找到一家大酒店,我想他也会开一桌。”

这个一碗面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2015年,因为一些缘故这个年轻的同工处于人生机遇的低谷。期间恰好遇到他的生日,弟兄很灰心丧气,说:“完了!因为2008年他最孤单的时候还有一位长者请他吃了一碗面,可是今年完蛋了,什么都没有。”结果第二天就有人给他端了一碗面,面的下面还藏着一个荷包蛋。弟兄非常激动和兴奋,马上感谢上帝,说上帝你真的是又真又活的上帝,竟然没有忘记他的生日。上帝向着他的关心和慈爱通过这碗面就分明显明了出来,从2008年到2015年,一直在诉说这个一碗面的故事。

一个祷告的故事

38年以前,郑大同长老在服事的时候碰到一个像哈拿一样忧愁孤苦的姊妹。原来,这个姊妹结婚8年之久一直都没有生孩子,因此心里非常愁苦。得知郑大同长老来了,她就到郑老师面前,诉说了自己的愁苦,请郑长老为她祷告。郑长老简短的做了一个祷告,他说:“慈爱的天父,我感谢赞美你。你知道这位姐妹的愁苦,求你听你自己仆人奉耶稣基督的名向你的求告,你明年这个时候让这位姐妹的手里抱一个孩子。”祷告很简短,很快就结束了。后来郑长老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个姊妹在教会做见证说郑长老为她祷告的当月她就怀孕了。

等到第二年,这个姊妹果然顺利生产一个男孩。而且38年以后,这个男孩就坐在郑大同长老追思仪式的现场。这个37年以前出生的男孩现在早已长大并且结婚生子,在他结婚的时候也请了郑老师参加他的婚宴。结婚以后,他有了两个儿子,都是郑长老师给他取的名字。

一首小诗《星与尘》

他也引用了郑大同长老创作的小诗《星与尘》,说到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的认识与看见以及期待:

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像地上的沙,

互相拥挤、互相埋没、互相伤害;

而应该像天上的星,

互相照耀、互相吸引,

并各自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

周弟兄说,这是郑大同长老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诗。“郑老师喜欢这首诗,我也喜欢,他多次跟我分享这首诗,帮助我成长。”同时,他也认为郑长老创作的这首小诗也是医治“面积大如湖泊但是深度却只有可怜的几毫米深的温州教会”的良药。

来源:基督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