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回首以往的溫州教會特色小組——禱告會 作者:清泉

       禱告會,顧名思義,就是以禱告為主的聚會。
  小組,則是時下的一個熱門名詞,其定位就是一小群人所組成的一個小團體,通過這一小團體達成代禱、關懷、共同成長。
  從這兩個名詞來看,也許不大搭邊,但在溫州教會的歷史中,兩者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禱告小組。這一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溫州教會曾有的一些美譽。
   提起溫州教會的禱告會,我們需要坐時光機器回到苦難的六十年代。當年,隨著大躍進的推進,教牧人員開始面對一輪又一輪的政治學習,教堂被合併、關門。 1959年在官方的報導中,溫州被稱為無基督教城市。在鄉村裡,一些教會通過轉移聚會地點等方式繼續聚會,在市區則開始有一些誠實愛主的信徒自發性地 組織禱告聚會。
  當年組織這類禱告會大致有如此考慮:一是沒有教牧人員,無人講道,只好禱告;二是面對苦難環境,前途未蔔,故只能以禱告心態仰望上帝……
  這類禱告會在歷史的環境中也有了其特色:
  1、人數不多,少則二、三人,多則十幾個人;
  2、聚會地點不定,會根據實際情況而變地點,加上教堂關門,因此一定不在教堂中;
  3、聚會時間靈活,在大躍進時以及其後的諸多運動中,民眾的生活時間表大多不穩定,禱告會的時間也隨之而變,有時在清晨,有時則在晚間;聚會次數也是不定的,有時一週一次,有時則天天在一起禱告,甚至有時,一天好幾次聚在一起禱告;
  4、禱告與關懷相連;在那一段時間,以及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禱告會除了敬拜、紀念等禱告內容,一定有代禱的內容,而且其範圍相當廣,往往包括為國家、為教會、為個人……當然,每次禱告會前後輕聲的交流也是彼此間一種最好的關懷;
  5、增長相當快;由於當年無法舉辦大型禱告會,故一發現禱告的人數增多,就自然分植,據個別老信徒介紹,溫州市區僅1960年一年時間,禱告會就從一處擴至十餘處;
  也有相當一部分的禱告聚會,因著後來有了講道人,遂成立主日崇拜,隨之發展成為一間教會。
  從以上的諸多特色,我們不難發現,當年的禱告會與今天的小組有著多麼驚人的相近之處。不,不能說是相近,而應說,當年的禱告會其實就是一個小組,是一個以禱告為聚會主要內容的小組,也兼具小組的關懷、增植等功能,可簡稱為禱告小組;她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小組。
  今天,許多教會再提小組事工。其實,從歷史來看,當年溫州教會的崛起就與禱告小組不無關係!如果,我們能從歷史中吸取一些經驗,也許比從國外吸收某些經驗來得更加貼切、實在!
  當年的禱告會在日後的教會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不過在發展過程中卻因著某些因素,漸漸地失去了原初的活力。
  1、當年的禱告會的發起自發性的成分更勝組織性成分;
  也就是說,以前的禱告會大多是信徒自發性組織而成。如最初(大躍進後的溫州市區)的禱告會,就是在南門由幾位元老信徒自發組織的,日後在東門、五馬街、西門等地的禱告小組亦是自發性的建立。當然,這跟當時的環境有直接關係。
   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教會的組織開始逐步健全。建立禱告會與否,也大多由教會交通會來決定,而且在交通會上決定是否建立禱告點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 是,原來的禱告點的人數是否夠多!當然這個多與少沒有固定的量化數字,完全憑大家的自我感覺。於是,原來那種建新點、自發性開始在教會交通會中被眾多的聲 音埋滅。其實,被埋滅的不只是一個個新的禱告小組,更是信徒心中那股強烈的事奉意願。
  隨之而來的是,禱告會不再是我想禱告,所以我們一起來組織禱告……”,而是來吧,我們去參加教會的禱告會……”,再漸漸地到教會週五有禱告會,我們只好去參加……”
  2、當年的禱告會是建立教會的基礎,今天的禱告會是教會的必備設施;
  不管是六十年代還是八十年代,基本上建立一個新的教會,都是先在當地建立禱告點,隨著參加禱告的人日漸增多,開始組建崇拜聚會。那些一開始就參加禱告會的成員,自然而然地成為新教會的同工班子之成員。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今天的教會不再如此。大多數教會建立新點時,看重的是崇拜聚會。至於禱告聚會,則是一個點的配套設施。我們會說:教會的發動機是 禱告……”然而,不容置疑的一點,大多數崇拜聚會達一百人的教會,其禱告會往往只有十幾個人。禱告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擺設,甚至在個別的教會,禱告會成了雞肋
  3、當年的禱告會講究的是遍地開花,今天的禱告會要追求人多、氣氛好!
  當年,許多禱告會都是參加者眾多,隨著人數的增 加,許多點就開始分植。沒有人統計過整個溫州有多少個禱告點。不過有人用如此一句形象的話來形容:如果把溫州市區聚會點與禱告點都算起來,大約每步行五 分鐘就可找到一個新點。也許這種說法有點誇張,畢竟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人沒聽過福音,不知道教會!不過在曾經的溫州確實是奉行遍地開花建立小型禱告 點。
  不過,當其中的一些禱告點發展成為教會之後,加之今天教會越來越講究聚會氣氛,許多聚會點都陷入一個瓶頸。聚會人數增到一定程度以後,就 開始出現停滯。禱告會也是如此,不管是一個上千人的教會還是幾十人的教會,大多數的常規禱告會都停留在十幾個人,有些發展地不錯,但也無法突破三十人之關 口。
  其實,小組工作在溫州推廣時,我們就碰到一個如此的問題——大多數人反映小組人太少,沒氣氛!這也正是禱告會為何陷入瓶頸的根源!
   一方面,我們的禱告方式規定人數不能太多;例如,許多禱告會是要求每人輪流禱告的,按每人三分鐘計算,加上詩歌、集體禱告的時間,一個晚上(按一個小時 計)最多也就二十人!另一方面,我們又盼望人多,這樣集體禱告的時間,會場裡熱鬧一點——我們往往把熱鬧等於會場的屬靈空氣好!結果,就捨不得分組禱告。 因此,禱告會就陷入一個瓶頸!
       今天,許多教會已開始推行小組,而且在小組裡也往往以小組查經為主,也有的開始有很好的小組關懷,至於小組 禱告則相對較弱!因此,如何在今天的小組中傳承溫州教會歷史中對禱告的執著、渴望,讓小組裡充滿活力,多多禱告,充分發揮小組的功用,為溫州教會突破瓶 頸、帶來復興推波助瀾正是今天教會需要思索的!

文章來源:《麥種》期刊更新時間:2010-11-1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