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基督教溫州城西堂人物志 作者:陳豐盛

本文應溫州城西堂堂委之邀,為慶祝城西教會建立百卅周年暨聖堂重建百十周年為寫,由於篇幅之限,其中人物不能盡說,舉例幾位重要人物,作為紀念。人物生平和事件經過考證,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縱觀一百三十年城西教會歷史,其中有數十人值得紀念,因他們為城西教會的建立和發展付出了血汗,甚至付出了生命。本文雖不一一闡述,此處僅舉例幾位,以饗讀者。
李華慶(R. InkermannExley

李華慶牧師是英國偕我會(United Methodist FreeChurches)傳教士,是溫州偕我會的先驅,更是城西教會的創辦人。英國偕我會教士闞斐迪(Rev.Frederick.Galpin)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自寧波來溫窺視情況,不日返甬。1
  1878年(清光緒四年)在闞斐迪牧師的鼓勵下,李華慶牧師自寧波來溫開闢教區。李氏抵達溫州後即在嘉會裡巷租屋佈道,設立教會,並建立了城西教會曆 史上第一所教堂。1881年李華慶牧師在溫州病逝。其繼任者蘇慧廉牧師在重建聖殿記中載道:主降一千八百七十八年,英國傳教士李華慶,航海東來中 國,寓溫郡嘉會裡傳耶穌聖教。僅閱四年,即歸道山。”2D.MacGILLVRAY在其著作《中國基督教百年史(1807-1907)》(A Century of ProtestantMissions In China)中評論說:李牧師不顧自己健康,努力工作,短短三年中打好根基。”3

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19354

李華慶牧師去世之後,英國偕我會於1882年派蘇慧廉牧師來溫傳教。蘇慧廉 牧師出生在英國約克郡哈利法克城(Halifax,Yorkshire)1882年至1907年任偕我會溫州教區長。1907年至1911年任山西大學 5西齋總教習,1914年起在歐洲任基督教青年會(YMCA)宗教工作主任幹事。1920年至1935年任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6,其間於1926年至 1927年被英國政府派為英中庚款委員會委員,1928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蘇慧廉一生最黃金的年歲在溫州傳教,歷時25年之久。在大約四分之 一世紀裡,蘇氏對溫州的宗教、文化、醫療等領域都有頗深的影響。現將其傳教及其功績作一概述:
  第一、蘇慧廉牧師是一位佈道家
  《教務雜誌》(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Journal)188211月號MissionaryNews報導說:“112日,偕我會傳教士蘇慧廉乘倫巴底 Lombardy)號蒸汽船抵滬,將去往溫州宣教。”7據溫州偕我會1905年報告,蘇氏任溫州教區長期間,共建立150間教會,受餐信徒2144人, 慕道友5711人。8,並建造以城西堂為代表的五間著名西式教堂。為促進醫療佈道,蘇氏將西方醫術引介到中國,在不斷努力下,於1897年建成定理醫 91906年正式將定理醫院改建為白累德醫院
  第二、蘇氏是一位教育家
  蘇慧廉牧師分別在1887年創立藝文小學,1897年開辦藝文中學,於1903年建成藝文中學新校舍。19031020日新校舍落成,其中有可 容九十人的學生寢室,教員房間,教室,小禮堂,招待室,飯廳及一般小屋。學校由英人蔡博敏(T.W.Chapman)任校長,並聘請本地最博學的學者為 教員。1020日(農曆九月初九)行開學典禮,溫州道、鎮、府、縣各級官員,以及地方大紳士和經學大師孫詒讓等到場祝賀,英國著名傳教士、學者李提摩太 也特地從上海來溫祝賀。10孫詒讓在《演說辭》中提到:敝處里安近年立有幾處學堂,而經費支絀,課程都未完備。恨自己不能一到西洋各國,考察文明政治教 化的規模及一切大小學堂的辦法,增長知識。現在蘇先生開設這藝文學堂,用西洋文明開發吾溫州地方的民智,想見蘇先生要熱心推廣教化,不分中西畛域,力量既 大,心思又細,各種教科無不齊全。兄弟登堂瞻禮,如同身到西洋看學堂一樣,心中不勝歡喜。”11
  第三、在語言學方面,蘇氏是一位翻譯家
  蘇慧廉在剛來溫州半年之後,就顯出自己語言方面的特長。在18836月,他找到一篇用寧波方言寫成的講章,自己在詞句上的刪減和改寫,就在一天晚上 向三十多位基督徒講道。講完之後,他問大家是否聽懂,他們都笑著回答:“ohtung-djahba”(溫州方言,意即:都懂了)。12蘇氏深知傳教 事業的成功與聖經翻譯有密切關係,為使溫州普羅大眾都能閱讀聖經,1893年回英國度假期間完成以羅馬拼音翻譯的四福音與使徒行傳,定名為 “CHA?-CH?YI-S? CHI-TUH SANG IAH S?NG SH?S? FUH-IANG T? S?-DUE-DJ?E”(溫州方言,即救主耶穌基督新約聖書:四福音帶使徒行傳”),並於1894年由大英聖書公會出版發行。取得重大成效之後,又在 1903年翻譯了全部新約聖經,並由大英海外聖經公會出版。
  第四、蘇氏除熱衷於傳教使命之外,還涉足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堪稱為漢學專家及作家。
  蘇牧師于1898年重建城西堂之時,用中文撰寫一篇章法嚴謹,詞理通順的《聖殿重建記》,內文如下:
  主降一千八百七十八年,英國傳教士李華慶,航海東來中國,寓溫郡嘉會裡傳耶穌聖教。僅閱四年,即歸道山。自八十二年,僕來繼李任。其時居住於此,信者 甚寡。至八十四年,忽丁魔劫,突遭惡黨劫掠財物,焚我教堂,蕩我書院,火我居房。次年英會捐資建造聖殿。主日聚集者尚寥寥無幾,並未分設友會。多歷年所, 福音莫得廣宣,歎習俗愚迷共崇偶像,實非人力所能挽回,詎意主旨難測。近十年來,恩光漸照漸明,聖道愈推愈廣,地則有四五邑,會則有七十奇,人則有三千 餘。即本堂每逢主日,男女扶老攜幼而來,門內幾無隙地。數年之內,藉眾會友隨時勸化,始複有此興盛也。僕之始願未及此,今及此豈非天乎?去年春議重建聖 殿,繼長增高俾得禮拜觀瞻。幸托主恩,中外集資成數,庀材鳩丁,昕夕董治,月圓十度,方始告竣。僕望自是福音處處廣行,聖道蒸蒸日上。爰欸其緣由,勒石以 垂不朽雲。願救主恩、天父博愛、聖靈感化,長臨本堂,世世無窮,亞們。主降世一千八百九十八年英國傳教士蘇慧廉識
  早在溫州傳教期間(1906),蘇氏就已將《論語》譯為英文,名為《論語:孔子與其弟子及其他人的談話》(The Analects ofConfucius),於1910年在日本橫濱出版13。他編撰了《中國佛教術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ChineseBuddhist Terms)一書,在倫敦出版。除以上重要作品外,蘇氏特意將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以自傳寫了專著,名為《AMission in China》,還為著名傳教士李提摩太專門寫了傳記14
  第五、蘇氏還是一位聖詩編纂者
  蘇氏早在正式翻譯聖經之前,就先編纂了一本羅馬拼音的入門書和一本讚美詩集。在編纂時,蘇氏採用中國民樂的五聲調式建立本色格律,並以簡易的長調、中 調、短調、七調、八七調等曲調,令信徒習唱。蘇慧廉的羅馬拼音入門書和讚美詩集好編十年後,他的同工海和德(JamesW.Heywood)從英國來到溫 州傳教。學會聽、講溫州方言之前,他就先學習用蘇氏編的讚美詩集唱詩。當他將一首詩歌唱完之後,旁邊的溫州人大為詫異問:這是怎麼回事?海先生還不會說 中文就已經會唱了?”15至今,《樂守主日》、《主日為聖》等蘇慧廉當年編纂的讚美詩歌尚為溫州信徒所傳頌。

海和德(J.W.Heywood

海和德牧師(J.W.Heywood)于1891年來華,在溫州協助蘇慧廉牧師工作。161896年調往寧波主持會務,推廣會堂。在蘇慧廉牧師調離溫州(1907)之後,海和德牧師再次來溫,接替蘇氏之工作,直到1927年回國。
  在溫期間,海和德首先秉承蘇慧廉牧師的計畫,於1912年開始在所轄教會徵收教會自養的基金,名稱為謝恩款。每年由華信徒所捐獻的積累起來,預備作教會自立的傳道經費17。此舉深得教會信徒歡迎,直到1925年達千餘元。18

孫光德(Rev. IrvingScott

1925五卅慘案後,海和德牧師因偏袒英帝國主義與尤樹勳等愛國信徒意見不合,造成教會分裂。尤樹勳牧師發起教會自立,建立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會。海和德牧師則離開溫州,聖道公會派遣孫光德牧師來溫主持教務。
  直到解放,孫光德牧師曾四度來溫,任教區長之職。掌教之初,孫光德牧師吸取前車之鑒,雖不能完全提倡自立,但其中西合作的方針,開創了教會之先例。從 此,聖道公會在由西牧擔任的教區長一職之外,另設教區主席和會長各一名,均由華牧擔任。教會革新之成功,使受挫後的教會重新得以復興,溫州聖道公會引來新 的復興高潮。
  在教務方面,孫光德牧師極其努力。第一、他注重人才培養。在藝文中學停辦之後,他分別於1930年辦聖道學院,於1934年辦藝文神學院。為溫州循道 公會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教牧人才。第二、他注重宗教教育。分別於1929年在溫州城西堂開辦主日學與兒童勉勵會。於1934年創辦溫州循道公會兒童宗教教育 部,統籌管理整個教區的宗教教育工作。為進一步擴展事工,於1936年將兒童宗教教育部改組為溫州教區宗教教育部”19。第三、他努力藉文字推揚福音。 溫州教區於1937年與寧波教區合辦《夏鐸月刊》,孫氏任社長,吳廷揚牧師任主編20。第四、他重視福音佈道。在任期間,孫氏不但在各教會間組織佈道團舉 辦各種佈道會,而且建立中華差遣會,使窮鄉僻壤的同胞得聽真道,並發起監獄佈道,使身陷囹圄的囚徒,得聽福音,洗心革面,悔改歸主。21
  1938年,正值溫州循道公會建立六十周年紀念之期,孫光德牧師首次辭職回國。溫州教區華牧紛紛撰詩紀念,戚文遷牧師在其《溫州循道公會六十周年紀念歌--自一八七八年至一九三八年即清光緒四年至民國廿七年》22中寫道:

  方今孫牧榮任,辦事果斷認真;
  教務逐年進展,實感主恩深;
  茲逢六十周年,孫牧錦旋卸任;
  願主前途祝福,永遠靈相親。

  吳廷揚牧師詩作《送孫教區長》23載:
溫區長教屆七年,
  總長神校兼教鞭,
  華東青年沾雨化,
  聖道薪傳慶無邊;
  櫛風沐雨為主僕,
  廣傳福音認軀捐,
  一朝辭職回國去,
  企足瞻仰重東旋。

  1947年,孫光德牧師受溫州教區邀請第四次來溫任教區長(又稱差會代表),《協進月刊》載:英國循道公會孫光德牧師,這次應溫州教區之請,四度來溫擔任教區長的職務,該地教會莫不一致歡迎。深信孫氏定能駕輕就熟,予該地教會以莫大的貢獻。”24
  孫光德牧師四度來溫掌教,辦神學、興宗教教育、創中華差遣會、建佈道團、組文字事工等,其功績可與蘇慧廉牧師相媲美,在溫州教會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愛樂德(Rev.W.B.Ayoltt

愛樂德牧師為中華循道公會溫州教區最後一任教區長(即差會代表)。他于 1930來溫,並於1932年按立為牧師。19381944年和19481950年任溫州循道公會教區長,並任溫州宗教教育部主席和藝文神學教授。他 雖不能如其前任般轟轟烈烈創辦、拓展教會事工,但在教會基建、牧養方面作出卓越貢獻。首先,他於1937年開始建立循道公會溫州教區中心主日學校舍。其 次,他于1940年任浙東神學院院長。最後,他在溫州教區內整合教會崇拜禮儀,於1943年編著《實用崇拜簡禮文》專供溫州教會使用。195096 日,愛樂德牧師正式離溫,為最後一批離溫的外國傳教士之一。
  
  1987731日至820日,愛樂德牧師訪溫。在近二十天的時間裡,走訪了以前事奉的各地和教堂,並與溫州教會的老朋友會晤。在其回英後的來信中表達了其對第二故鄉眷戀之情和對溫州教會復興的欣慰之情,並將在溫州的觀感傳達給英國的基督徒。

湯複三(18641950年)

湯複三牧師,原藉永嘉小渠鄉,生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少時就讀於東 山書院。清光緒中葉,英藉偕我會教士蘇慧廉牧師到永嘉縣碧蓮鎮巡視教會。華藉教士夏殿士先生向蘇氏介紹湯氏行狀,蘇氏就與湯氏接洽,見其雅量高深,清言 洞達,就以聖經饋贈。湯氏接讀聖經,見是書身靈並救,遂寢饋其中,憂食俱忘,閱數月即領洗進教。”25
  信主後,湯氏潛心研究聖經,不久即登臺講經。湯氏于1904年升任教師,又于1926年榮升牧師。吳廷揚牧師述其事蹟如下:經楓林教區十餘載,後蒞 虹鎮道座亦十載。如添築教室儲晚餐謝恩諸積為教會之基礎也。後榮升溫州城西總教區公選會長,連任六載,後榮調外西溪橋下街首座三載,遇有事故發生,出為排 解,一視同仁,無分畛域。凡教友冷心者,時往澆灌,患難者時勞慰問,染病即為診治,貧乏即行施濟,主曆一九三五年又榮調溫州城西總堂教區主席二載。現年七 十有二。大有精神,此真大德者名壽必得,致身者天眷特隆。牧師體主之心以為心,其自任救道之重蓋如此。”2619381月,73歲的湯複三牧師年逾古 稀,正式向循道公會溫州教區提出辭職,得教區牧師會允准。27
  湯氏擅長文學,並在中醫學的造詣甚深,早年在東山書院曾攻讀古典文學及中醫理論,對時症、傷寒、兒科、婦科等均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吳廷揚牧師亦敘述:不以財途阻志,直以救人為任。即將軒岐遺法,內難兩經,會通心得,活人無數。28
  湯氏在溫州教會德高望重,深得人心。他于19501月安然離世。溫州循道公會為紀念他一生的事蹟,曾在禮拜單(主日單)上,略敘他的事蹟,並附印他的照相,作為全教區信徒的勉勵。

盧源生(1870-?)

《夏鐸》第一卷第五期(19375月)登載吳廷揚之盧源生牧師傳略,詳文如下29
  盧牧師,名紹雲,字源生,永嘉楠溪人也。生於同治九年二月初四日,姊妹二,兄弟三,盧牧居次,自幼未聞福音。迨光緒二十年三月初六日,夏週二教師在溪 南佈道,以路加十五章浪子回頭為題,盧牧聽後,頗有心得。五月初八日赴岩頭教會聽講,夏殿士先生講演亡羊比喻,大受感動。盧牧師立志學道查經,無日或 間。偶值暇晷,常伏案默禱,或在靜處,時自咕嗶,人雖不知,而無形之主,已納之矣。十一月蘇牧惠廉至岩頭主領議會,夏教師述牧師之行狀,蘇牧欣請接談,見 盧牧品行雅潔,信主誠篤,授以聖經。此後盧牧益努力靈修,靈德日進,越數月受洗。嘗以暇日,以基督之行,孝友之道,篤訓儕輩,人鹹欽仰之!光緒二十三年, 溫屬總會委派楠溪講座,並常往芙蓉佈道,屢受逼迫,某次出外為主作工,鄉村蠻荒,途間遇有不通道者數人,惡言詬罵,將盧牧強加鞭撻,臥於道旁,幾至垂危, 教會當局聞訊,擬向執政者追究其人,盧牧效司提反,求主赦免他們,因他們所行出於無知,其愛敵之心有如此。次年升任溫郡教師。二十八年調任虹橋聯區。三十 三年,主任碧蓮聯區。後歷任白泉,橋下街等處十餘載。觀其建築聖殿,創辦勉勵會,學道班,靡不細心認真,守時守信,富責任心,勞怨不辭而為之。民十一,升 為正任牧師。民十二調任里安聯區。後選任溫州教區總會會長三載。牧師體質異常強健,風度溫雅,舉止肅嚴,演講與談話,言辭清晰,聲音雄壯,恰如其為人。現 年六十有八,任瞿溪教會牧師,而態度活潑,其服務教會大有精神,與少年時無異也。編者與盧牧師同工有年,深知其詳,略攝梗概,以為略傳。

葉正新(18981983年)

  1898年生於樂清柳市。1926年于溫州藝文神學畢業。畢業後,先後在永嘉楓林、青田溫溪、樂清虹橋、永嘉菇溪、碧蓮等堂駐堂牧養。1937年,葉 氏雖僅任教師職一年,教區牧師會決定因其工作努力而提早推選為試用牧師301941年被按立為正任牧師。1947年調往溫州城西堂事奉。1950年任溫 州城西堂牧師,並兼任中華循道公會溫州教區書記、藝文小學董事會董事。同年,在政府多次動員下卸任回鄉。葉牧師于1983年蒙召歸天,享年86歲。


汪仁(19131998年)

汪仁牧師,1913年生於樂清,1934年在藝文神道學院畢業,1936 畢業于武昌華中協和神學院。在校期間各科考試屢列前茅,為人和藹可親,孜孜學問,為同學所愛戴。畢業後即到玉環循道公會事奉。1937年教區會議時,因為 在玉環聯區的事奉得力,被選為試用牧師。31同年,汪牧師被聘為教區宗教教育幹事,赴各聯區視導教務32
  1942年,汪仁正式被按立為正任牧師。在抗日戰爭之後,於19461949年任循道公會溫州教區主席。同時期,任浙東教會通訊社出版部主任。 1949年卸任之後,1950年與謝聖弢牧師等人發起教會自立,任完全自養籌備會籌備委員,並與支華欣、謝聖弢、曹大治等共同起草自養宣言。1951年開 始任樂清樂東聯區聯區長。1954年參與編輯循道公會《聖詩》。文革期間,汪牧在家庭極其貧困和外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堅持在暗地裡探訪安慰信徒。改 革開放後,教會得以恢復,汪牧師歷任溫州基督教兩會副會長。199610月,汪牧師為各地教會的呼聲編輯《基督教楹聯集》一書,由溫州市基督教兩會發 行。
  汪牧師性情溫和,為人忠厚、誠實,深得教內外的好評。在事奉中,他被信徒稱為一位忠心的神僕。有信徒稱:汪牧師是一位腳很勤勞的人,我們在他的辦公 室裡找不到他,因為他每天到信徒家裡探訪。盛足風牧師在其遺作《訴說主恩》中說:他(指汪仁牧師)在溫州有道德牧師的美名,我為他高興。我回憶, 當我們同學的時候,他就是一位為人和諧的謙謙君子。”33汪牧師于1998年離世,總結他的一生可謂是當跑的路跑盡了

謝聖弢(19131997年)

  謝聖弢,字劍氛,191312月出生於玉環口筐。19211927 年在私塾讀書,19281932年習中醫,為溫州名中醫之一。1933年開始任循道公會溫州教區教師兼個性行醫,先後在平陽龍尾、里安旺灣事奉。 1940年畢業于武昌華中協和神學院。1941年開始任循道公會溫州教區城廂聯區聯區長兼教區秘書,並于1943年按立為牧師。1949年赴福建協和神學 院進修。于1950年當選為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溫州教區主席。1950年應三自革新運動的號召,在溫州發起簽名運動,並歷任中國基督教兩會委員,浙江 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溫州三自革新委員會主任和溫州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謝牧師于1997414日去世,享年86歲。
  謝牧師在中醫學上的造詣、高尚醫德及其為人,為教內外所敬佩。其挽聯老老實實、清清白白、一身正氣貫宵宇;謙謙和和、慈慈善善、滿腔赤誠留人間 可謂其人生的寫照。謝牧師為溫州教會三自運動的代表人物,率先發起自立,並組織愛國運動。改革開放之後,致力於溫州教會恢復和發展的工作,深受全市基督徒 的愛戴。教會贈予之挽聯膺聖職、享天年,愛國愛教,無悔人生選擇;運弢略、戰魔障,榮神益人,敢作基督精兵,可成為其一生事奉的總結。

陳直(19171995年)

1917年出生於玉環縣。出身農民。父親是一位教師(副牧師)。19歲時到 浙東神學院學習。21歲時因教會需要,未畢業就被派到菇溪駐堂事奉。後又先後在瞿溪、塘下、張堡、大浹駐堂牧養。1942年左右,赴湖北武昌華中協和神學 院深造,1949年開始被選為試用牧師。1950年在浙東神學院任課,同年任循道公會溫州教區常務委員會委員、江北聯區聯區長兼大浹牧區牧師,又兼任教區 宗教教育委員會委員、教區宣教事業經濟委員會委員、神學訓練事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幹事)、教育事業委員會委員。1951年為循道公會溫州教區革新委員會駐 會委員兼自傳組組長。
  1958年教會關閉後,陳牧師到華僑工廠任副廠長。改革開放後,他與謝聖弢牧師一同組織教會的恢復工作,並歷任溫州基督教協會副會長兼總幹事。1989年,陳牧師回到甌北鎮大浹教堂事奉,直到19951127日安息主懷。
  陳牧師是一位好學者,一生好學、鑽研,有較強的古文基礎,在浙東神學院任教期間,還專心學習英語。他是一位優秀的釋經者,堅守真道、愛慕聖經,其堅持 的解經原則為今日教會許多牧者所傳承。他是一位好牧者,在教會事奉中,每天挨家挨戶代禱、看望,及時牧養信徒。他是一位好老師,熱衷於教會人才的培養,到 處培訓教會青年,桃李遍及溫州各地。他是一位真基督徒,其道德見證延伸至社區,深得社會的好評。

1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協會,20005月),第4頁。
2 Edited by D. MacGILLVRAY: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China(1807-1907) 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Press1907pp131.
3同上。
4又譯蘇特爾、蘇爾慈、蘇熙洵、蘇赫爾。
51902年至1911年間稱山西大學堂,分中西學專齋;民國元年收回國有,取消中西兩齋,校名為山西大學19436月改為國立山西大學
6蘇慧廉是繼理雅各後牛津大學的第二位漢學教授。
7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13(1882),pp465.
8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聲出版社,198710月初版),第463頁。
9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協會,20005月),第87-88頁。
10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19987月,第82-83頁。
11 張憲文編,孫詒讓遺文輯存,《溫州文史資料》第五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2月,第437頁。
12 W.E. Soothill, A Mission in China,Edinburgh and London: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1907,pp21.
13 W.E.Soothill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Fukuin PrintingCompany, Ld., Yokohama1910.
14《李提摩太傳》(Timothy Richard of China)中文版於1924年由廣學會出版。
15 Lucy Soothill, A Passport to China,London: Hodder andStoughton,1931,pp33. 書中“Mr. Sea”應該就是海和德牧師(JamesW.Heywood),當地中國人習慣稱他為海牧師海先生,蘇路熙根據慣稱直譯為英文Mr.Sea。海 和德於1891年來溫州協助蘇慧廉工作,並於1907-1927年任聖道公會溫州教區教區長。有關海和德事蹟可參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 道聲出版社,198710月初版),第462頁。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協會,20005月),第6頁。
16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聲出版社,20017月再版,第462頁。
17 《浙江青田基督教會之創始及自立經過的報告》,青田基督教自立會同工編印初稿,1954年,第7頁。
18中國耶穌教自立會編,《聖報》第十六年第十一、二期,19261112月,第1819頁。
19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創刊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711日),第4647頁。
20同上。
21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九、十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811日),第37頁。
22同上書,第32頁。
23同上。
24 《協進月刊》,馬鴻綱主編,第六卷第七期,中華民國361016日出版,第16頁。
25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創刊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711日),第27頁。
26同上。
27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九、十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811日),第37頁。
28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創刊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711日),第27頁。
29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五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75月),第2123頁。
30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三、四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74月),第915頁。
31同上書,第10頁。
32吳廷揚編,《夏鐸--中華循道公會溫州寧波兩教區月刊》,第一卷第六期,(溫州循道公會宗教教育部夏鐸月刊社,19376月),第38頁。
33 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sushuozhuen/chapter74.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