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樂清市白象教會團契篇章 作者:葛春容

團契篇章
/葛春蓉
       感謝上帝,帶領我們白象教會二堂——大港堂,走過整整十年的歷程。從1999年建堂到今天的2009年,我們看到主施恩的手一直在扶持與引領。使教會信徒有一個寬敞、舒適的環境來敬拜上帝。也使我們各項事工不斷得到拓展、成熟,使弟兄姐妹的生命在真道上同得建造,一同走上服侍的道路。
       教會牧者爲了使弟兄姐妹各方面得到更細緻的關懷、更適當的教導。教會于2005年夏季在一堂開展了團契事工。先後陸續成立了八個團契,按不同的年齡與特色劃分。這些團契分別是:黑門山團契、以斯拉團契、以便以謝團契、雅歌團契、銳阿團契、溪邊樹團契、挪亞舟團契、喜樂泉團契。
以下篇幅將分別簡介各團契的情况:
黑門山團契:“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上,因爲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13313
        這個團契最大的特色就是:早期成員都是由弟兄所組成。而且這些弟兄都已步入不惑之年。他們共同團聚在上帝的面前,謙卑地學習神的話,這真是何等美的一幅景象。這個團契有多名成員是現任議事會成員和村點的負責人,也有多名是新進歸主的弟兄姊妹,確是一個難得的團契,是教會重要的中堅力量。 
       以斯拉團契:聖經中的以斯拉是個文士,通達神的律法。所以,這個團契的特色,就是由一群主日學的老師,及一些在教會擔任事工的成員組成。不斷學習才能供應這時代的需要。這團契的成員也由自己的成員分別輪流擔任著查經的工作。互相學習、探討事工。由于各種原因,團契維的時間不久,後與其他團契合幷了。
       以便以謝團契:“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撒上712 由一群中老年的姐妹組成。由于大多成員的外出,以便以謝團契與黑門山弟兄團契合幷,因此,目前黑門山團契有了些姐妹的參與。
雅歌團契:摘自聖經雅歌書的書名。雅歌是一卷講述愛情的經卷。顧名思議,這個團契最大的特色就是由一對對的夫妻組成。這是一個充滿溫馨、愛的團契。他們通過學習聖經來瞭解上帝對每個家庭的心意。明白夫婦之間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學習彼此接納、彼此扶持、擔當、更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使上帝在每個家庭中得著榮耀。
       銳阿團契:“銳阿”一詞是希伯來文。意爲:“牧者”。“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231 這個團契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全部的成員都由姊妹組成。他們中間有同工,有平信徒組成。他們共同在這個大家庭裏學習禱告、讀聖經。他們的長進是明顯的。這些姐妹,實實在在地看到自己的改變與長進。她們是教會中年姐妹的中堅力量。耶和華是她們的牧者,引導他們到青草地,可安歇的水邊,供應他們靈性生命的需要。
       溪邊樹團契:“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爲有福。他要像一顆樹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的作的心都順利。”——詩12-3這個團契是所有團契中成立最早,也是面對壓力比較多的一個青年團契。
       這個團契最初都是由一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成員組成。他們帶著希望踏上這個社會,面對的是工作(或創業)的壓力、擇偶的壓力及隨後的房子與兒女的生活壓力。另外,這個團契也是唯一由全職牧者牧養的團契。這是一個多産的團契,由于一些成員結婚生子,新成員不斷地加入,所以也多更替。
       從這個團契中走出兩位神學生,一位現任教會同工,另外一位仍在就讀于神學學位。許多弟兄姐妹熱心參與教會的各種事工,成爲青年的一股中堅力量。
       挪亞舟團契:這團契的名稱源于聖經中的挪亞故事。團契的成員最初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學生,他們都是在主日學一同成長,感情深厚。由于是學生,他們大部分成員都分部在全國各大校園。因此,他們平時周間的聚會人數都顯爲少數。團長高凡曾開玩笑地說:他們是名副其實的挪亞舟,因爲他們的人員都保持在八口。這幾年來,他們也陸續地從學校裏走出,進入到社會。
       喜樂泉團契: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獻恩,因爲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7  這個團契基本上是由高中級與大學級的學生組成。他們也是一群從小在主日學成長的孩子。與挪亞舟團契相似之處,就是他們的成員也都分部在全國各大校園裏。因此,他們的聚會也常只有在寒暑假期舉行。感謝上帝,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揀選他們,使他們從小認識上帝,敬畏上帝,無論身在何處,他們仍然記得參加當地的聚會,關心自己的靈性。
       以上這些團契的基本架構由團長、組長、任課老師、甚至還有班主任等形成組織結構。團長或班主任負責聘請任課老師,把握信息的真確性及關懷與督促各小組的組長靈性與工作。每個團契都分了不同的小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而非上課。各小組長負責現通知、幷關懷自己組員的靈性動向與生活狀况。
團契的成立,將近五年的時候。在上帝的引導下,雖然在管理與牧養方面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因爲大多數的團契帶領人員,都是義工,無法全面的兼顧。但上帝仍然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團契的成立,使很多弟兄姐妹的靈性得到更細緻與全面的關照。榮耀歸于三一真神!

註:2005年教會團契成立剛開始不久,親政府的幾個人舉報教會的團契,稱團契是一個反政府的“地下”組織。同年,九月份,樂清當局聽其謊言,對教會團契採取行政恐嚇,指責白象教會團契是“地下”組織。於是,多方傳喚教會中多位弟兄姊妹,被傳喚的有高銀蓮、以及鄭樂國的父親、妻子、妹夫黃樂敏等,白象鎮副鎮長的態度尤其惡劣,說了許多恐嚇的話;樂清宗教局的王局長態度也不友善。後來,經過多方的努力解釋,團契才得以維持下來。(此段為後增內容,原教會慶典刊物無此內容)

轉載:樂清市白象教會設教120週年暨白象二堂(大港堂)建堂十週年慶典。

樂清市白象基督教會揚聲電子琴培訓中心 作者:賴伯光

揚聲電子琴培訓班
/賴伯光
       揚聲電子琴培訓中心是教會回應內陸鄉村教會音樂服侍人員的匱乏而建立的。創辦的緣由是2001年年底(陽曆2002年一月)教會布道團鄭樂國弟兄在本會非溫州籍弟兄姊妹的安排和協助下,協同黃建偉、黃樂敏弟兄、李娜、孫默然、鄭樂樂姊妹,在江西、安徽、河南等內地教會旅行布道。他們看到當地教會音樂人才的匱乏,爲了回應內陸教會這方面的需要,萌發創建電子琴培訓班的設想。
      布道團成員從內陸回來後,與本人商談建立電子琴培訓之事,我毅然同意這個提議。因爲在八十年代初,我在外經商,親歷湖南、廣西、山東等農村教會都很缺乏音樂人才。在山東德州市工作時,那裏的教會詩班在84-90年代,他們唱的是所謂的“靈歌”,他們及其欠缺基本的樂理知識,無法與其他教會合唱,各歸各的,相當可憐。對此情形,我心裏一直有個負擔就是如何幫助這些教會,在音樂知識和服侍方面得以提升。
    2002年,當鄭樂國、黃余勝等弟兄找我商量,要求教會創建電子琴培訓班,我的心靈同被聖靈所感。自問什麽“琴法”、“樂理”,我一點也都不懂,但我毫無懼怕。當决定創辦後,就開始招生;安排高愛珍等姊妹整理教室和宿舍;籌集辦學經費,購買樂器;邀請劉慧君老師教琴法和樂理;請施曰丹姊妹講習聖經課,又時值西安王約翰牧師來訪,就請他講解使徒行傳;平日也有很多弟兄姊妹參與服侍工作。第一届的學習就在石船聚會點開始了。
      初期培訓課程範圍較小,時間也較短,學員面却很廣。在課程方面,有電子琴節奏法,樂理,查經,學期爲三個月。後來,在第二届之後,陸續增加了主日學教學法,樂理,聲樂,基要真理,新舊約概論,教會歷史等課程。從07年開始,學制也由三個月一期改爲四個月一學期,采取封閉式的全日制學習模式。培訓班立足服侍于全國教會。至今已經有八届學員結業,在各地教會參與音樂服侍。學員分別來自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江西,福建,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陝西及北京、上海以及浙江等地。培訓班始終保持著與結業學員的密切聯繫,也期待著更深一步的跟進培訓。
       揚聲琴班的學員也照顧到內地特別貧困的地區教會實施免費的培訓。他們在學習期間的生活免費,培訓班也向貧困地區捐贈電子琴、爲學員支付路費。這些費用均由教會的一些弟兄姊妹樂意捐獻的,培訓班的講師都是義務參與此項事工,幫助貧困地區的教會培養音樂的人才。惟願中華大地贊美的歌聲不息。

轉載:樂清市白象教會設教120週年暨白象二堂(大港堂)建堂十週年慶典(2010年一月一日)

樂清市白象教会大港堂(白象二堂)國語礼拜簡介 作者:吳團兵

國語堂簡介
/吳團兵
       國語堂是因爲本會福音工作的發展需要而設立的。隨著福音工作的開展,教會吸納了許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語言結構大多不能講溫州方言,而以講母語和普通話爲主。教會負責人在商量後,就以“國語堂”來命名。追溯國語堂發展的歷史,可以幾個不同的階段時期加以概述。

開荒時期(1996-1999年)
       白象教會從九六年起,在一堂(東興街)就開始了對外開展福音事工。福音工作主要由黃朝恩弟兄發起,由鄭樂國、黃餘勝、黃樂敏、黃巧樂等負責。
       每個主日晚上都有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擁進教會,每個主日晚上幾乎都坐得滿滿的。在這衆多的聽衆中,有些人是出于好奇,有些人是出于凑熱鬧,也有一些人是出于尋求神。傳道人除了當地的同工外,也有從溫州特別邀請過來的。傳道人每次講完道後,都會向新人發出呼召,有些人就在傳道人的呼召下信主了。然後,加入教會的慕道班。
       周三有禱告會,由成熟老練一點的主內肢體帶領。周四有學習詩歌,由倪雪倪阿姨和胡德召弟兄帶領。周六有查經學習,開始由陳安國同工帶領,後由鄭永生先生、其中一段時間由項老師帶領,主要由鄭樂國老師帶領。在最初幾年中信主的人,都是斷斷續續進到慕道班裏學習。剛開始時只有幾個人,後來慢慢的發展到四五十人左右。這是在一堂時的情形。

門訓時期(2000-2003年)
       自從二堂擴建好之後,整個福音工作就轉到大港堂。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會便采用包車接送的方式傳福音,每個主日晚上都有大量的務工人員來到教堂。人數最多時竟達一千人以上,一般都保持在六七百左右。每晚决志的也會有十幾二十來人,周六的門練從原來的四個班級一下子增加到八個班級,有二百多人同時進行門徒訓練。但這個時間沒有維持多久,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出于看熱鬧來的,有的出于工作的變動而離開,有的是由于搬廠等原因。那時,白天參加聚會的人不是很多,只有二十多人,主日與高中班合在一起學習。後來,又分開在三樓的教室由黃存朋同工帶了半年,再後來又轉移到教堂的樓頂上由不同的老師帶領半年。

稳定時期(2004-2009年)
       直到下面的房子蓋好後,我們就從樓頂搬遷過來聚會,當時主日聚會的人數有60-70個左右,主日講道人由本地同工輪流講道。圖書和財務由徐滿堂、梁家勝、李軍、羅定華等人保管。直到2004年有神學實習生的參與服侍。2004年中旬,楊繁華弟兄與教會負責同工賴伯光商量後,决定裝修聚會場所,將多功能活動室改爲國語堂。
       我被鄭老樂國老師安排在國語堂實習,後來就在國語堂做牧養的工作。目前,主日能出席的固定會友在120-130人左右。除了主日的工作之外,我們在周三有禱告會,周四有同工訓練,周五有走訪工作。
        我們祈盼在新的一年中,神給我們新的异象,在民工中做一些扎扎實實的工作,爲主贏得更多的民工。願榮耀歸給那在我們心中動工的主,祂必要成全這工!


轉載:樂清市白象教會設教120週年暨白象二堂(大港堂)建堂十週年慶典(2010年一月一日)

浙江樂清市白象基督教會福音事工概覽 作者:鄭樂國

浙江樂清市白象基督教會福音事工概覽 作者:鄭樂國福音事工的概覽

文/ 鄭樂國

白象教會歷來就有基督教內地會熱心傳福音的傳統美德。白象教會原是樂清內地會的總會,她具有內地會善于福傳的特徵,一百年來,由本會植堂或發展而立的教會衆多。若追溯白象內地會的歷史本源,周邊許多教會皆屬內地會的背景,他們都曾歸屬于白象總會。這也顯明教會的先輩重視福傳的工作。

福傳的美德在白象教會代代相傳。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謀求工作的內陸青年隨之來到本區域務工。他們如同流離失所的羊群一般涌進白象的大街小巷,每逢晚間或假日,滿街都是務工人員。教會面臨新的福傳契機,如何建立新的福音禾場乃是當時教會必須所要面對的責任和托付。教會的先輩黃朝恩弟兄(已故)與其他數名教會同工商量,提出開始開展全新的福音事工,本人蒙黃弟兄的鼓勵,欣然答應幷加入這一項福音的聖工,多年負責教會的福音事工。對于這突如其來的福傳异象,相信只要勇于面對挑戰和創新的福音策略,才能給予時代適切的回應。

福音布道的一個目標

1996年,福傳工作在白象教會一堂(東興街)開始。教會在制定福傳的策略時,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如何領人歸主。教會决定以“福音布道會”的形式進行。幷有熱心青年弟兄姊妹堅持爲時數年的固定禱告會,也特別的爲布道會禱告。

布道會通常以晚間作爲聚會的時間。這是基于務工人員的作息所安排的,在國家的假日和傳統民族的節慶,再另外開設布道會。布道會以普通話作爲傳福音的語言載體。偶時若講員講溫州地方方言的,就以普通話傳譯。在福音信息內容方面,以傳講上帝的創造、神的存在、人類的罪性和墮落,以及基督的救贖之恩,再以悔改、相信的呼召作爲福音的信息主體。布道會結合各式各樣的歌舞、福音小品、福音短劇等溫州地方性的福音節目爲輔,構成爲人所知的“福音布道會”。每次前來聽福音的同胞信主之後,就加以有目標性的牧養、栽培和訓練,使之具有福音的“再生”能力。

福音策略的兩個向度

從福音策略的禾場區域看,福音事工主要是朝兩個向度發展。一個是內向度,另一個是外向度。
內向度福音事工主要指以青年布道團的布道會爲主。後期與非溫籍同胞歸主後的弟兄姊妹共同開展福音事工。內向度福音策略的重點是在本會教堂內連續十年舉行布道會和栽培性的講道,前五年在一堂進行,約于2001年之後遷至白象二堂(大港堂)。布道會透過派單小組主日下午大量的福音單張,在街頭、村落、企業的門口等地方分發;在街頭張貼福音海報,以告訴同胞前來聽福音。爲了福音朋友的行程方便,布道會都有專人專車負責接送。聚會除了講道,通常還有各樣的福音節目,開始幾年在一堂時,在聚會結束後,還爲每一位慕道友饋送禮品。布道會對决志信主的人,填寫表格,建立慕道班和門徒訓練班,以“新生命”、“新生活”等課程作爲起始階段的入門課程,還需要配以大量時間的探訪。

而外向度的福音策略是指以布道團外出布道和培靈會,甚至舉辦野外大型的布道會的方式,引領人歸向基督。布道會的開展結合了大量的福音單張,與當地的教會携手聯合舉辦,布道團則自己配備專車、音響設備、燈光等福音器材,每一次的布道都需要緊張的編排和預備。且按照當地教會的傳統和熟悉的詩歌 ,進行培靈性甚至略帶有“奮興性”的聚會。外出布道與內向度的布道其中一個不同點在于,外向度的布道頗爲艱難的是有時候布道團的成員會遭遇身體的不適,尤其是遭遇比較惡劣的氣候和不熟悉環境地理,甚至衛生了飲食以及外部的壓力等,都會形成一種艱難的挑戰。但這些挑戰往往不會影響福音的果效,我們親歷上帝的臨在和開恩,神的道越發的興旺,使數以千計的人生命得到更新。而最終的牧養和跟進的責任歸屬于當地的教會。

福音成員的三個組合

深值一提的是,從廣義上說,本會外向度的福音事工由三個層面的成員所組成。它除了以青年外出的布道之外,也包括了:每年春節期間,非溫籍本會同工中的“蘇皖團契”以及“五湖四海團契”等成員所組成的多個布道小組的“歸鄉福音事工”的開展。他們與自己家鄉的教會協作,將福音進一步的在家鄉向家人和鄉親進行福傳工作。

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本會的方加義先生、鄭永生先生、賴伯光弟兄、施曰丹姊妹等同工的福傳工作。他們歷年多次在湖北、安徽、江西、山東等地外出培靈講道,最近的聚會還穿插了詩歌的教唱等培靈工作。當然,我們也沒有忘記,教會長輩付仁叨先生多年來亦曾接受許多地區教會的邀請,協同本會同工前往培靈講道。所以,外向度的福音事工乃是由本會青年布道團的布道會,非溫籍同工、以及方先生等同工共同所組成的,它由至少這三個層面的結合,亦是本會福音事工的其中一個特色。

福音團隊的多方合作

布道會的福音事工邀請了溫州不少的教會共同參加協助。從1996年至2006年主日晚上不間斷的舉行布道會,每晚均吸引了數百人參加聚會。布道會除了利用本會的自身資源之外,也邀請溫州各地教會的布道團,其中共同參與布道的教會有:永嘉烏牛教會、溫州麗田教會、甌海山溪教會、溫州藤橋教會、溫州蒲鞋市教會、溫州陽嶴教會、瑞安教會、蒼南靈溪教會、平陽西門堂、柳市教會,以及溫州校園團契的等教會和團隊。

布道會也邀請了溫州衆多教會頗爲杰出的布道講員和牧者作爲布道會的講員。他們在本會福傳的各個階段中不辭勞苦,爲福傳工作做了不少的努力。他們有朱尋道牧師、楊主羊牧師、梅川讓長老、金中權牧師、楊基立先生、周建奇先生、還有林曉東教師、張學道牧師、鄭大同長老、顔新恩傳道、鄭志艶教師、鄭相惠、胡勇、馬路加同工等等。與此同時,許多教會領袖和牧者也親臨本會觀摩和交流,布道會與溫州各地教會有著廣泛的合作聯結和事工的配合。

那未完成的使命

福音事工是一個未完成的使命,需要代代相傳。本會所參與的福音事工亦初見果效。從布道至今,教會已經培育了至少六位全職服侍教會的神學生和牧者,數名在音樂方面頗有專長的弟兄姊妹,他們逐步的走向成熟,在各地服侍教會。我們也因此建立了“國語堂”,由接受過訓育的牧者來牧養和治理。這些事工只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尚需繼續的尋求和摸索。

我們深知這不會令我們感到福音的工作就此停止和足够了,反倒讓我們看到更多和更大的福音禾場需求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一點也不敢輕慢這來之不易的恩典,相信福傳的工作是一個未完成的使命,需要我們代相傳代,直至世界的末了都必須遵守的大使命。相信所有佳美的事工都不是出于我們所能成就的,乃是出于上帝奇妙的作爲,榮耀應當屬於祂。

我們有幸親歷了1979之後,以及80、90年代的福音在溫州的擴展,以及90年代中後期的福音浪潮。我們親自看見了非溫籍同胞在本會和溫州各地歸主的浪潮,上帝引領我們進入這全新的傳揚救主福音的領域中,爲此,我們驚訝不已!但願主耶穌的救贖宏恩,福臨中華、遍傳萬邦。

附錄:由賴伯光弟兄提供,由鄭樂國整理。

布道會簡介如下:

1996年白象堂(一堂)福音布道會開始對非溫州籍務工同胞傳福音。

1997每週主日晚在白象教會(一堂)舉行福音佈道會,同年,開始對决志信主的弟兄姊妹開展牧養探訪,開辦慕道班。

1998年在白象教會(一堂)舉行福音布道會,以及開展門訓工作。聖誕節布道內容是“大喜的信息”。

1999年每週主日晚白象教會定期舉行福音布道會,以及門訓工作。

2000年每逢主日晚在白象教會大港堂(二堂)布道,以及門訓工作。聖誕節主題布道“上帝的永遠計劃”。

2001年農曆除夕前(2002年元月),由鄭樂國、黃餘勝、黃建偉、孫默然、李娜等青年同工到江蘇、安徽、河南、江西探望非溫籍弟兄姊妹的家屬,幷瞭解當地教會的信仰狀况,幷進行多場布道培靈聚會。

2002年農曆除夕前,由鄭樂國、黃余勝、李娜一起到湖南常德、婁底、貴州貴陽、湄潭、四川巴中、重慶、陝西西安等地,看望在本會信主的弟兄姊妹家眷和所在的教會。幷參加西安由趙建安、趙羅娜夫婦創辦的孤兒院。

2002年。在白象教會二堂(大港堂)整年舉行福音布道,每週主日晚均有五百名至(八百名)左右的同胞前來聽福音。

元旦布道團和烏牛教會聯合舉辦布道會,在溫州大橋館頭村美聯傢俬城廠內舉行“活著就是愛”大型專題露天布道會,吸引了六千餘名非溫州籍務工同胞參加聽道,會後有八百餘人表示願意信主。

2003年年底,布道團去浙江省仙居、永康、麗水、雲和舉行大型布道會。布道的主題是:“上帝與你”。由賴伯光帶隊,由鄭樂國擔任講員,成員大約五十餘位。

2003年元旦。在白塔王工業區舉行露天布道會,數千人參加聽福音。會上也邀請瑞安教會弟兄姊妹和陽嶴教會弟兄姊妹共同參加布道會。

2004年底農曆12月份(2005年元月),布道團由賴伯光和葉碎千同工帶團,由鄭樂國負責講道,溫州真道學院多名神學生負責領唱,由樂隊負責領詩。布道會的主題是:“警告未歸正的人”和“爲主而活”。約七十餘人前往江西都昌、湖北赤壁、官堂、通城、鹹寧、崇陽等地教會,在教堂內或在租借的電影院裏,共舉行18場布道會。引領多人信主,聚會大受聖靈的充滿,極多的人願意悔改歸正,為自己的罪惡而痛哭流淚,也有很多的人願意戒烟,追求成聖的信仰生活。插曲是在湖北通成佈道時,面臨公安等部門的壓力,經過多方的溝通最終照常進行。

2005年聖誕布道“我們成爲一家人”。布道會的規模開始縮小。

2006年年底(2007年元月)布道團一行四十餘人冒著寒冷的下雪天,在山東郯城、江蘇、安徽六安、臨泉、富陽、霍丘等地舉行布道會,鄭樂國負責講道。同年的聖誕布道主題:“神真美善”。

2007年聖誕布道“基督是我們的盼望”。鄭樂國負責講道。

2008年元旦,布道團受邀參加南京聖保羅堂“基督是我們的盼望”的主題布道。聖誕布道:“信、望、愛”。鄭樂國負責講道。

2009年前往杭州德清布道。聖誕布道:“住在我們中間”,鄭樂國負責講道。

2010年元旦在一堂布道。

布道團除了以上的部分行程之外,也在浙江仙居、龍泉、龍鬥,瑞安市衙後堂、溫州梧田、永嘉烏牛、蒼南龍港、平陽水頭救恩堂、龍灣、永强等地舉行大型布道會。

轉載:樂清市白象教會設教120週年暨白象二堂(大港堂)建堂十週年慶典,個別地方略做補充。

樂清市白象基督教會簡史節錄

温州市樂清北白象基督教會簡史
鄭樂國整理

樂清市白象教會原歸屬于中華基督教溫州自治內地會,白象教會是樂清內地會的總會。本會自設教至今已經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溫州總會差派牧者來本會牧養。神也特別憐憫本會,使本會植堂衆多;教會歷經艱難曲折,但仍然有神的保守和看顧。

白象教會大約于1889年設立。設教時與早期一位信主的人厲厚明有關。厲厚明在溫州五馬街醫院戒烟,聽道後入教,于是,邀請英籍宣教士曹雅直牧師來永樂兩地講道。每逢禮拜天,派人來永嘉烏牛各地講道,遂先後成立了(馬道)、爐嶴、印社、馬嶴等地教會。1889年,厲厚明搬住樂清開設玉華銀樓,將自己的店鋪供作教會的聚會場所,事後,成立了白象教會。1904年,又分設白石、黃華、岐頭、上岩、仁岩等地教會。

從創會開始,一直到1950年代,都承蒙溫州內地會的關照和輔助。總會曾差派十多位內地會牧者來本會駐堂牧養和治理。從1904年開始至1958年,本會歷任牧師、教師至少有十六任駐堂牧養。本會也有資深牧者鄭經杰先生受總會差派,在溫州其他地區教會牧養,而五十年代本會楊宏康先生在溫州總會聯區任職。教會曾有多位杰出的傳道者,配合總會的牧者共同治理牧養教會。

由于時局的變遷,宗教的政策的變化。白象教會在1958年教堂被迫關閉,堂內不得聚會;在1959年,教會被白象公社農機廠占用。但信徒沒有停止聚會,在“文革”期間,教會安排在不同的農村聚會點做禮拜。期間,本會多名同工經歷信仰的迫害,但這些屬靈的先輩信仰堅定。在經歷無情的肉體摧殘,被批鬥、游街、受折磨,他們仍能持守自己對主的信仰,而且還勉勵其他的弟兄姊妹要持守信仰。這種情形直到1979年,中央政府宗教政策落實之後才得到落實,教會于1981開始逐步恢復教産,聚會才得以開放。1984年白象教堂建堂落成。在1985年農曆冬季由于教會同工對“三自”的認識不同,産生意見的分歧,1986年下半年,開始分開聚會。但教會始終尋求在真道上的合一。

2000年前後,白象堂因著管理的不善,存在人事衝突的隱患。又由于信徒的增長和主日學的發展所需,教會在大港村開始植堂,二堂于2000年元月一日白象二堂落成。又由于2003年的“薩斯”事件,本會又在塘下村設立聚會點,塘下堂于2007冬季落成。目前,三個堂會在許多的事工上互相聯絡配搭。2008年前後,教會的管理機制不當,出現嚴重的混亂局面,期待教會和睦,聚會和管理秩序早日得以恢復。

白象教會歷經了一百二十周年,我們也親歷神對教會保守。無論是外部環境的壓力,還是內部的衝突,神一直留守祂的教會。在不同的時代,神也興起不同的僕人成就祂的工作,也籍著教會宣揚祂的真道,做祂美好的見證。

白象二堂(大港堂)簡史

白象二堂由白象教會于2000年植堂而來。由于教會信徒的人數增長以及主日學事工的擴展,一堂的教室看見容納不下現實的需求。教會决定在大港村開支植堂,堂名“白象二堂”或稱“大港堂”。


大港堂的發展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建堂時期。在1997年購買現址的兩座房屋,開始安排主日的聚會,以供附近地的弟兄姊妹聚會使用。1998年7月動工,耗時一年半的時間,于1999年冬季落成。在建堂的過程中,本堂由林光先生設計,由高志道先生施工,白象建築公司朱愛康承建。期間,得益于黃朝恩、林壽良、孫金松、賴天華等弟兄的鼎力協助。建堂耗資400餘萬元。于2000年元月一日舉行落成典禮。第二階段:事工拓展階段。白象教會的事工是聯合開展的,教會廣泛的開展各項事工。其中大港堂的布道會、國語堂、老齡團契、愛修院、天恩之旅基督徒陵園、揚聲電子琴培訓班事工的開展有井有序。


展望本堂能够充分合理的使用禮拜的場所,更好的自由敬拜神。在開展各項事工的同時,能够在布道、牧靈、社會關懷、訓育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尋求卓越的事工拓展,榮耀神的聖名。

白象教會率屬支會設立時間


支會名稱 時間 始屬分會


1、裏隆教會 1904年 白象
2、靈昆教會 裏隆
3、歧頭教會 1934年 裏隆
4、樓下教會 1934年 裏隆(1952年轉聚會處)
5、金絲河教會1934年 裏隆
6、西仁宕教會1904年 白象
7、浹底教會 西仁宕
8、三裏教會 西仁宕
9、新橋教會 1986年 西仁宕
10、三房教會 2000年 西仁宕
11、四房教會 2003年 西仁宕
12、長道坦教會2008年 西仁宕
13、木山後教會 2007年 西仁宕
14、橫大橋教會 2009年 新橋
15、白石教會 1912年 白象
16、上坭教會 白石
17、赤水垟教會 白石
18、前窑教會 白象
19、沙嶴教會 白石
20、小港教會1948年 白象
21、山前教會1986年 小港
22、沈嶴教會1948年 白象
23、潘洋教會 白象
24、塘下教會(白象教會)2005年 白象
25、白象二堂(大港)2000年 白象
26、白象教會(伯特利)2003年 白象
27、白象教會(嶺西) 1990年 白象
28、埭頭教會 1904年 白象
29、東洋教會 1980年 埭頭
30、仁浦教會
31、墳下教會
32、埠頭教會
33、馬嶴教會
34、羅溪教會
35、半嶺教會
36、印嶼教會
37、嶺下教會
38、開洋教會
39、高嶴教會
40、琯頭教會
41、白鷺嶼教會
42、河口埭教會

註:上述所陳列的教會均屬於原中華內地會樂清市北白象教會(白象教會是樂清內地會的總會)直屬的分會,或由分會植堂出來的堂會,分佈在溫州永嘉烏牛、樂清、甌海區(靈昆教會)。上世紀五十年代植堂獨立的堂會基本上都加入了“三自會”,五八年後,受政府的打壓,教會轉向“地下聚會”,直到八十年代中葉,教產逐步恢復,“三自會”復出後,這些教會有的加入樂清和永嘉“三自愛國會和“基督教協會”,有的教會則拒絕加入,統稱為“家庭教會”,有的教會則向樂清“兩會”登記,但在行政上屬於自我管理。這些教會在救恩論教義上存在分歧,有的教會主張救恩的穩妥,有的教會則認為救恩可能失落,在家庭教會中更為明顯。堂會之間彼此有交往,也有拒絕往來的。與白象教會保持某些程度的交往,有的顯然很疏遠。

在白象教會駐堂的牧者


歷届時任 姓名 生卒年限 牧養時期 祖籍

第一任 邵楨梁(1875-1906年) 1904-1906年 永嘉沙頭東村人
第二任 張德如(1861-1938年) 1906-1908年 永强三都
第三任 王昌民(待核實) 1908-1910年 待核實
第四任 周培奇(1859-1913年) 1910-1913年 永强水心四周
第五任 王世真(1837-1920年) 1913-1915年 永强三甲
第六任 仇靜泉(1871-1944年) 1916-1918年 溫州
第七任 章伯成(1873-1944年) 1919-1921年 永强五甲
第八任 何漱芳(1882-1961年) 1921-1923年 永强滄頭
第九任 周景堯(1893-1967年) 1923-1927年 永强沙村
第十任 夏聲齋(1888-1958年) 1928-1930年 仙降仙黃人
第十一任 周石生(1879-1958年) 1933-1935年 溫州西郭外
第十二任 周景堯(1893-1967年) 1938-1940年 永强寧村
第十三任 周立言(1905-1985年) 1940-1942年 溫州藤橋
第十三任 戴仁齋(1887-1960年) 1943-1945年 樂清白石戴宅
第十四任 鄒道初(1908-1995年) 1946-1948年 樂清裏隆(祖籍西溪)
第十五任 趙榮華(1914-2000年) 1949-1951年 上戌嶺下
第十六任 陳公權(1904-1988年) 1951-1952年 永嘉江頭浦東
第十七任 陳德華(1919-1998年) 1953-1954年 樂清白石
第十八任 鄭經杰(1910-1999年) 1956-1958年 樂清白象瑞里


高建國(1921-)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人,後長住溫州。1950年畢業于華北神學院,牧養溫州教會50年。1950-1955年在溫州市自治內地會事奉,轄管溫州、麗水、台州十多個縣。1957年接受楊紹唐牧師的按立。57年下半年劃爲右派,58年送到廠裏工作,59年去農村勞動長達三年。62年後在廠裏工作。80年後在兩會工作。

高牧師注重講臺事奉,集豐富的牧養經驗,風趣的講道,結合信徒的生活,常以解釋經文引發屬靈的亮光。著作甚豐,出版《靈筵》、《教牧人員的素質與工作》等書。高牧師與白象教會數十年來一直有著良好的往來,在信徒中有很好的威望,多年來本會施行聖洗禮,教會常有邀請他本會培靈講道。

鄭經杰先生

鄭經杰教師(1909年-1999年12月),原爲中華基督教自治內地會,溫州教牧區的一位教牧人員。他先後在永嘉黃田、永强滄河教會、烏牛埭頭、白象牧區擔任牧養工作。對教會的管理和信徒牧養都十分認真,蒙十多處教會信徒尊敬和愛戴。當時教會在“解放初期”時,同工生活頗爲艱苦。工資皆以人口數算,每一人口僅僅只有數十斤米糧而已,經濟方面相當困難,但他從不叫苦,且能竭盡其力,忠心爲主工作。在 “四人幫”掌權時,左的路綫橫行,教會實有被迫,當時一些同工在工作中感到不少困難,但鄭先生幷不灰心,仍能在神的工作上兢兢業業,做好自己一生的服侍,實在是神人喜悅的一位工人。 從擔任教會工作起,數十年如一日,成績卓著,品德優秀,工作努力,他是一位即忠心又良善的神僕,必能獲得主所賜給的公義冠冕。(高建國牧師撰)

方定富先生(1918-2006年),白象鎮阪塘人。方先生是本會前重要的負責同工之一,從1982年至2002期間入住白象堂,治理教會二十年之久。方先生年輕時的婚禮由陳公權牧師主禮。生前擅長書法,二十年來,逢春節、節慶期間,爲信徒書寫對聯。方先生一生篤信基督,虔誠愛主,數十年堅持晨間禱告。方先生信仰堅定,在“文革”期間多次被批鬥、游街。1976年中秋節,曾在趙家硐被捕,爲主坐監七十二天。平日性格開朗,喜愛唱詩,尤爲喜愛的一首詩歌:“我是一隻籠中的小鳥”。于2006年蒙召歸家。

鄭岳海先生(約1889-1969年),原籍柳市長山橋頭,移居白塔王村。創辦白象米長、釀造廠,收入頗豐,經常捐贈大米給教牧人員。他是前本會主要的負責同工之一,爲早期教堂的蓋建起了很大的貢獻。他與本會楊宏康先生一起配合講道,很有講道的恩賜,講道的風格激烈。治理教會很有權柄,平時生活虔誠,每天在家中唱詩歌,連附近的才頭村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尤爲喜愛的一首詩歌是:“ 我的心那,我的心那,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主,你是我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

賴堯權同工(1918-1982年),樂清白象石船人。出生于基督徒家庭,自幼就信主。賴先生在本會配合鄭岳海、楊宏康先生治理教會,後期協同鄭先生牧養教會。生前信仰堅定,“文革”期間,在下癢信徒家中聚會時,被抓、遭到批鬥。賴先生有陪人恩賜,不辭勞苦的爲主作工;注重本會青年的選拔和培育。生前喜愛唱詩,尤爲喜愛“有福的確據”,曾錄製了250首贊美詩歌,未唱完“前在埃及爲罪奴僕”蒙召歸家。

倪日新先生(1917-2002年),樂清白象鎮人。生前是本地著名的中醫師。上世紀四十年代曾在溫州參加學道班學習聖經,五十年代時,任教會青年總負責十餘年。從“文革”期間,在家裏設立聚會點,供聚會使用。直到八十年代,一直在本會管理司帳工作二十餘年。倪先生亦在本會擔任講道數十年,直至八十年代後期。倪先生在教內外擁有良好的名望,亦曾因爲堅持基督的信仰爲主受過苦。于2002年蒙召歸家。

楊宏康先生(1904-1972年),樂清白象樓橋人。生前擅長講道,滿有恩賜,講道時精短扼要,風格激烈,且與鄭岳海先生配合治理教會數十年。1937年開始服侍教會,擔負傳道助工,五十年代任溫州十大聯區大議會代表,期間推薦鄭經杰、鄒道初先生爲內地會教師。在事主的路上經歷許多的艱難曲折。1957年下半年,被錯誤的劃爲“右派”,下放到三溪農村放鴨。“文革”期間,歷次被抓、毆打、受淩辱,有人忍受不住肉體的折磨,放弃信仰,他勸人不要否認對主耶穌的信仰,他說:“勿認啊!切切勿認啊!認了,耶穌將來也不認我們……”。上帝保守了他的一生,直到1972年蒙召歸家。(楊成忠弟兄撰稿)

柯主光長老(1902-1995年)。溫州人,原籍永嘉烏牛。柯長老早年習醫,從事醫務工作,是一代名醫,有口皆碑;同時,在花園巷教會負責教會之一,擔任講道職分,一生忠于講臺事奉,牧養群羊。柯長老是人間名醫,又是天國醫生,是名符其實的雙重身份的醫生。柯長老年逾九旬尚能筆耕,講章成集出版。柯長老多年來,多方關注白象教會,往年亦經常來本會講道。(左圖爲柯長老晚年時看望本會鄭先生)

王春亭牧師(1879-1958年)。永强二都人。王牧師出身裁縫師傅,小時上過私塾,聰穎過人,古文底子厚實。1904由花園巷教會執事詹慶元帶領歸主,信主後第二年受洗,因追求真理當年成爲助士。三十一歲在瑞安莘塍教會任教師,他到處熱心爲主傳道。先後住過烏牛、埭頭、滄河堂,四十二歲時(1921年)按立爲牧師,成爲溫州內地會總會第二任牧師,負責總會工作,直到1958年安息主懷。享年八十歲。

王春亭牧師,爲人溫柔、謙卑、待人和藹、臉上常顯慈祥的笑容,一生敬虔事主。給溫州區範圍內每位同工及信徒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每日晨更,爲各處教會,患難中的信徒,向神陳詞迫切的禱告,約有一、二個小時。每逢大小議會之前,他總付上一個月的清心祈禱,求告神的帶領。使教會日益興旺,給後人留下佳美的脚踪。
黃彩媚姊妹(1917-1992年),樂清白象山東人。黃姊妹出身于小港基督徒家庭,自幼隨父母信主。四十年代曾參加學道班學習聖經。又曾因爲信仰緣故,家屋二度遭遇人爲的焚燒,對主的信仰依然堅定。早年在教會擔任“小子班”的教學工作,八一年隨夫婿項岩邦先生入住白象堂,擔任議事部的婦女事工,且多年在主日學教學。住堂期間,敬虔度日,勤讀聖經,多方禱告,參與教會的陪工工作。在世享年七十五載。

轉載:樂清市白象教會設教120週年暨白象二堂(大港堂)建堂十週年慶典紀念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