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星期三

福音時報:郑大同长老“诗意人生 作主精兵”追思暨感恩礼拜纽约举行

郑大同长老“诗意人生 作主精兵”追思暨感恩礼拜纽约举行

作者: 王璐德

来源:基督时报

2024年06月26日

6月下旬,一场名为“诗意人生 作主精兵”、为纪念温州教会长老郑大同的追思暨感恩礼拜(Memorial Service of Elder Datong Zheng)在位于纽约皇后区的晨光教会实地举行,同时进行网络直播。

当天的仪式是于美东时间6月23日下午5点至6:30(北京时间6月24日早上5:00-6:30)举行。此次追思是继5月份温州教会对这位服事数十年的长老的追思礼拜和告别仪式后,在海外的温州教会牧者郑乐国牧师发起的一场纪念。除了现场弟兄姐妹之外,网上有数十位中国国内的弟兄姐妹参加。

2024年5月19日凌晨3:18分,温州教会郑大同长老辞世,安息主怀,享年84岁。郑大同曾担任温州蒲鞋市教会长老多年,在服事教会之余,他对于教会历史和文字服事亦深有负担。郑大同长老可谓多才多艺,兼具教牧学博士、诗人、画家等身份。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常常伏于案头、笔耕不辍。从1980年代以来,郑大同长老先后在新加坡、香港发布和出版《启示录图解》、《蒙福之路——基督里诗意的人生》等书籍。郑长老离世后,多位曾与郑大同长老同工过的不同年龄段的牧者同工在追思礼拜中从不同角度来见证和纪念。

此次追思的组织者郑乐国牧师是温州教会出身,多年前与郑大同长老在服事和交流中接触颇多,十分熟悉。对于郑大同长老的逝世,他感到哀痛,因此就想到在他当前所服事的教会中举办这样一场追思和感恩礼拜进行纪念。


郑大同长老年轻时的自画像

家属深切纪念

追思和感恩礼拜以吟唱古典圣诗《奇异恩典》和祷告开始。随后,是郑乐国牧师叙述郑大同长老的生平和各方面的贡献。他介绍说:

“郑大同(Zheng Da Tong1941-2024)是一位知名的中国基督教牧师。他因其在温州教会的领导地位及影响力而著名......长期以来,他一直是温州教会运动的重要人物,并且在面对信仰压力时表现出坚定的信仰和勇气。”

之后播放了温州教会制作的郑大同长老人生的纪录片,和郑大同长老的儿子郑晨作为家属的致辞。郑晨弟兄分享说:

“父亲的离开是我经历过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爸爸在世度过的岁月中,每一刻都充满了上帝的惊奇和他对上帝的感激。有他作我的父亲,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他对我生活的影响。通过他,我建立了基督信仰。”他赞扬了父亲的品格和对家庭的热爱。“父亲是一个从不退缩的人。他有一种温和、无畏的气概。他的身上没有一丝矫矫揉造作的骨头。他曾三度因信仰坐牢。父亲是一个充满正直的人”

他着重回忆了父亲在信仰上的热忱和追求:

“父亲是一个逆向思考者,他喜欢逆流而上,常常对圣经、神学、信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父亲非常爱主——他热切地学习圣经,他每天与神交谈,他是教会的积极成员。他有丰富的属灵经验,有时候显得有些神秘感。他喜欢教学,撒播种子,看到上帝让它生长。”

“在他身上我看到上帝深刻的形象,然而,无论如何他跟所有人一样都不是完美的“圣人”。 我很感恩在他步入晚年的阶段,有机会陪同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他说:“我相信他已经与主同在了,在主的面 前侍立,与他面对面,永世同居。于那些认识基督的人来说,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的开始。死亡对圣徒来说不是悲惨的结局;它只是通往与造物主一起进入永恒生命的大门。”

随后是郑乐国牧师(Rev.  Luke Zheng)的信息分享《安慰之言》。他鼓励说:“弟兄姊妹们,不要害怕。虽然你在为你在基督里的弟兄哀悼时走过死荫的幽谷,但你不必害怕 邪恶。坏消息是,我们有敌人。好消息是,上帝支持我们。敌人虽然存在,但已变得无害,而神的恩 惠和慈爱却在积极追赶。神给我们一个永久的地方,天堂是我们活着的希望。在基督里,我们将在天堂与他团聚。”

多位牧者同工缅怀

之后,透过播放发来的视频,或由现场同工朗读发来的悼词的方式分享了多位与郑大同长老同工过的温州牧者同工的缅怀致辞,回忆许多郑大同长老的人生和信仰故事。一位黄长老赞扬说:

“他以诗歌歌颂上帝奇恩,以文字记录温州教会最艰难与复兴的岁月 ,安慰伤心者培养教会新秀,激励后人抱持厚望,他虚怀若谷,气概豪爽。他美好的仗打过了,当跑的路跑尽了,所信的道守护了!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

一位梅牧师说:“郑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但他的声音还在说话,还在激励我们,跟随先辈们的脚踪行。郑老师他 服侍了我们这一代人,他已经歇下一切劳苦在主里安息,做工的果效随着他。现今,神也兴起我们,接受先辈们竭诚为主服侍的接力棒。在主里劳苦不会徒然的,直到我们见主面的那一天。”

一位在北京服事的王牧师分享说:

“郑老师的性情中人,按圣经的话说,是一位真以色列人。这点真的非常宝贵。我们看到人跟人 之间的交往,人跟神之间的交往,很重要的一点是真诚,直率,即使我们表达错误、表达不到  位,至少你要人看到你是一个通透的人,一个直率的人,一个透明的人,我在郑长老身上感触  特别深。我从他身上学习到在主里面做真以色列人。无论是说话、文字表达、心思意念,一定 要真诚,对神对神皆是如此。第二,郑大同长老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对教会、社会的事情总是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不仅 仅用语言,更是用他的文字,他是老一代牧者当中文笔最好的,他也被称为是当代中国教会中的文字工作者。”

二位温州的牧者以当地乐清话清唱郑大同长老曾经创作的赞美诗《青春献于神》,并纪念说:“他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很多的赞美歌曲,比如在温州本土传唱率甚高的《青春献于神》,《基督精兵歌》。”

之后,二个诗朗诵先后内容是朗诵郑大同长老创造的诗歌《基督一生》和《基督复活》,让人看到郑大同长老在诗歌上的恩赐和贡献。

最后,礼拜在献诗《基督属我到永远》、致谢,结束唱诗和祝福中结束。

報道轉自福音時報鏈接

詳細内容:神僕鄭大同長老「詩畫人生 作主精兵」追思禮拜(紐約)

追禮禮拜全場直播錄像回放

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

神僕鄭大同長老「詩畫人生 作主精兵」追思禮拜(紐約)

圖:追思禮拜現場
2024年6月23日 鄭樂樂拍攝

你們當記住那些帶領你們、把神的話語傳給你們的人;要仔細觀察他們行事為人的結果,效法他們的信仰。希伯來書十三7

前面的話:

各位,以下是鄭大同老師紐約場的「詩畫人生 作主精兵」追思暨感恩禮拜的内容。

謝謝本會弟兄姐妹的全力配合支持,協助完成各個程序環節所需的一切,他們的付出令人感動不已。

謝謝所有應邀錄製、傳輸視頻的好友。還有更多想表達但還沒有被列入邀請的人選清單中,寬我的時間限制和疏漏。如果以後能有人出紀念文集也許會令紀念感恩增色不少。

謝謝昨日所有在綫的參與者,即使視訊操作出現故障,仍然堅持到禮拜的最後,因爲時差,中國朋友必須是凌晨五點起來參與進來。他們的堅持和支持深深的鼓勵了我。這其中包括了他的朋友、學生等。

我在這裏選了鄭老師的幾張照片。有望以後能更完整的將他的一些稿件匯集起來,將一些珍貴的照片貼出來。算是作爲晚輩的我對他表達的一份小小的心意。

我跟鄭老師相識已久,跟他的聯係保持到他人生的最後階段,就是他再三決意主動的放棄治療的那一刻,我為他及他的兒子鄭晨一起視頻祈禱,那時他相當的虛弱,他仍然回應了沉重的一句“阿們”。上帝保守了他,神志清醒到最後一刻。

在他離世的前幾天,他居然跟他的兒子一起嘗了一口葡萄酒,盡顯他的幽默,這也許是他回憶起甜蜜的人生,同時,這裏還有一個巨大的象徵,就是他將穿越死亡,在最後的敵人死亡面前,他即將奔赴上帝為他所準備的皇室筵席,那樣他可以跟他的主人一起嘲笑那個被俘虜的敵人死亡直到永遠。對他的離去,我深感哀悼,同時,也因爲救主信實可靠的恩典參雜著安慰和鼓舞。

鄭樂國 

2024年6月24日

神僕鄭大同長老「詩畫人生 作主精兵」追思禮拜

Memorial Service of Elder Datong Zheng

日期:2024 年 6 月 23 日 5:30-6:30 pm

主持:鄭樂國牧師

嘉賓:黃愛仁長老(溫州永嘉);周劍牧師(溫州藤橋) ;梅山智牧師(溫州蒼南);一得先生(甘肅);王文峰牧師(北京);尚海勇先生(溫州樂清);林玉珍老師(溫州);小草女士(溫州)

序 樂 Prelude  Pie Jesu  慈悲的耶穌

尊敬的鄭長老家人、弟兄姐妹、在綫朋友,謝謝你們參加鄭大同老師的追思禮拜。

主禮 主啊!祢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

         又是離世者的歸宿。

唱 詩  hymn  奇 異 恩 典 Amazing Grace

祈 祷 Prayer 

主禮 我們要祈禱:

滿有恩惠和慈愛的上帝啊,祢是一切悲傷者的大牧人和護佑者。求祢領我們到那重新得力的地方,我們就得主所賜的平安;指引我們,使我們能到那活水的湧泉。我們面上帶着淚痕,因我們親愛的 弟兄已離我們而去,求祢抹去我們的眼淚,知道他已蒙祢的保守,到達祢為他預備的地方。在那裏,他再看不到死亡、哀痛、哭泣和悲傷。求祢賜恩,使我們親愛的弟兄,在祢的國度裏與眾信徒同享基督復活的生命。藉賴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求;聖子和聖父、聖靈,三位一體的主,唯一上帝,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永世無盡。阿們。

敘 述 生 平   Eulogy:鄭 樂 國 牧 師

鄭大同(Zheng Da Tong1941-2024)是一位知名的中国基督教牧师。他因其在溫州教會的领导地位及影響力而著名。鄭大同在推动中国教会的发展和维护基督教信仰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长期以来,他一直是溫州教会运动的重要人物,并且在面对信仰壓力时表现出坚定的信仰和勇气。

郑長老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过‘温州:中国的耶路撒冷’一文,在海外基督教界產生影响,他引用这天才發明的美名使得溫州教會形象在海内外得到傳播。

他以文字记录温州教会最艰难与复兴的岁月。通過讲座等形式講述《神的教会在温州》的书稿。

他嚴斥異端,為真道做竭力的辯護。

美國有人書信往來

郑长老是溫州最早思考神學的牧者之一。他撰寫“整體神學”、“聖經語文”。

他廣汎接待來自國内外訪問溫州教會的各路嘉賓、學者、媒體人、神學研究者,爲了解溫州教會打開了窗口。

他呼吁,中国教会不能忽视圣灵。因为他经历温州教会的属灵大复兴,自己也有多次经历圣灵的经验。他提醒中国教会不要受非灵恩思考迷惑而变得死气沉沉。

鄭大同老師的詩歌基督精兵前進

他的訃告這樣描述他:以诗歌颂赞上帝奇恩,以画作描绘中华胜景与人物肖像,他担任教会长老,安慰伤心者,牧养教中肢体;作为时代守望者,谴责罪恶,以洁净圣殿;作为主内长辈,激励后人,抱持厚望。

郑大同长老晚年時特別向往美利堅這一片美好自由的土地,終未能成願。如今他卸下勞苦,進入神為他所預備的那個永遠不會震動的的國,永享安息。

紀 錄 片 (視頻

家 屬 致 辭:鄭 晨(視頻


尊敬的长辈、亲爱的朋友、家人、弟兄姐妹:

谢谢各位,谢谢纽约晨光教会为我父亲举行追思礼拜,这对我和家人的意义重大。

鄭大同長老和父母

我的父亲郑大同先生于 2024 年 5 月 19 日安息主怀,享年 84 岁。

父亲的离开是我经历过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

爸爸在世度过的岁月中,每一刻都充满了上帝的惊奇和他对上帝的感激。

有他作我的父亲,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他对我生活的影响。通过他,我建立了基督信仰。

鄭大同全家合影

我可爱的、快乐的父亲,一生勤于写作、爱好美术、绘画,他坚强、慈爱、温柔、勤奋、真诚、善良、仁慈,他的美德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热爱他的家庭,一个紧密无间的家庭,并且深爱我的母亲和我们两兄妹,他是我妈妈的忠实“粉丝”,母亲是父亲一生的挚爱、最好的朋友。他也对他的孙儿(孙女)们非常着迷。

鄭大同長老全家照

鄭大同長老、師母、和女兒及外孫

父亲是一个从不退缩的人。他有一种温和、无畏的气概。他的身上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骨头。

他曾三度因信仰坐牢。

父亲是一个充满正直的人。他一向敢言。他以先知式的语言批判时局,用犀利的言辞敢于批判大人物,不管是教内或教外的他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只要他认为对方做了他以为愚蠢的事。

父亲是一个逆向思考者,他喜欢逆流而上,常常对圣经、神学、信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父亲非常爱主——他热切地学习圣经,他每天与神交谈,他是教会的积极成员。他有丰富的属灵经验,有时候显得有些神秘感。

他喜欢教学,撒播种子,看到上帝让它生长。

父亲是一个富有创意的人。这体现在他一系列的创作中。他写下大量的诗歌、为赞美诗谱曲填词、编剧、写作。

一个如此充满活力的人的一生是无法概括的。他真是一个涉足很多事情的人。他在上了年纪之后,加快了步伐,他在自己已经很长的爱好清单中又增加了一样:拍摄英国温州传教士(苏慧廉)的电影。

鄭大同老師的畫作
英國傳教士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
路熙Lucy Farrar Soothill
曹雅直George Stott 
曹明道Grace Ciggie Stott 等

在他身上我看到上帝深刻的形象,然而,无论如何他跟所有人一样都不是完美的“圣人”。

我很感恩在他步入晚年的阶段,有机会陪同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妈妈在这些日子里表现出了坚强,她能够专注于与爸爸共同度过的美好生活,而不是沉迷于她失去的东西,这让我感到欣慰。我能从她的榜样中找到力量。

我深深的感谢你们今天和我们家属一起为我父亲的一生向上帝献上感恩,并哀悼他的离开。 我相信他已经与主同在了,在主的面前侍立,与他面对面,永世同居。

对于那些认识基督的人来说,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崭新的开始。死亡对圣徒来说不是悲惨的结局;它只是通往与造物主一起进入永恒生命的大门。

爸爸已经穿越了死荫的幽谷,不怕遭害。 他的一生一世有恩惠、慈爱追逐着他(诗 23)。

爸爸去了天堂,爸爸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天堂里没有悲伤,只有快乐。因此,我的哀悼夹杂着欢欣鼓舞。

谢谢我父亲生前的同工、同道们,谢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接纳我的父亲,你们是他出色的侍奉伙伴。

感谢大家,在我父亲最后的人生旅程中,晨光教会的弟兄姐妹为我的父亲祷告。这对于家人都是难以置信的爱和支持。谢谢你们。

深深地感谢,每一位今天参加追思礼拜的弟兄姐妹。愿主赐福!

詩 篇 Psalm 23 焦 朝 曦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安 慰 之 言  Words of comfort 鄭 樂 國 牧 師     Rev.  Luke Zheng

穿越死蔭的幽谷 Funeral Sermon – Through the Valley of Death

親愛的鄭晨的家人和朋友:願我們的父神、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賜給你們恩典與平安。

我感到悲傷、失望和憤怒,死亡曾奪走了我的父親、和我的朋友;

當我疲倦或心煩意亂時,我往往會感到在這個世界上很孤獨。如果我不小心,我就會讓自己確信沒有人在乎。這根本不是真的。這對我來說不是真的,對你來說也不是真的。

任何損失都會讓我們感到悲傷。我們可能會覺得陽光永遠不會照耀我們,因為我們深陷於自己的悲傷之中。然而,主正在與我們一起走那條黑暗的道路。

想像一下,我們在曠野(即以色列的沙漠)中跟隨你的牧羊人。就像任何沙漠一樣,它是死蔭的山谷。它是貧瘠的;食物和水都很稀缺。

無論你往哪個方向看,都沒有生命的跡象──沒有牧場可以充飢,沒有水池可以解渴。

生命的山谷常常是黑暗的。

但你並非沒有希望。你向前看,看到你的牧羊人,他手裡拿著杖和竿子,即使你走過這個死蔭影的山谷,你不會害怕邪惡。

山谷是真實的,影子就在這裡。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希望。

沒有光就不可能有陰影。陰影越暗,光線越亮。即使我們看不到它,光也會陪伴我們穿越山谷。

我向你保證,總會有你瞥見光明的時刻,而光明刺穿陰影的那一天將會到來。

這就是我們穿過這條幽谷的路。一前一后。一步一個脚印。光總是在陰影背後閃耀,陰影永遠無法超越它。

與牧羊人一起踏上這段旅程。他認識路。導遊可以帶你通過,因為他非常熟悉路。

哪個牧羊人認為羊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重要?什麼樣的牧羊人為了拯救他的羊群,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身體扔到羔羊和狼之間,並對掠食者說:

「來吧!把你的尖牙插入我的肉裡,而不是那些親愛的羊;流我的血而代替他們的血」?

什麼樣的牧人對羊的愛如此真誠,以至於願意為它們犧牲一切?當然沒有,但只有一個。

除了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那位偉大的羊群牧人,他為親愛的羔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祂是愛你、為你捨己的牧人,使你可以屬於祂。他沒有死,他還活著!他對待死亡的方式就是剝奪它的力量,拔除那頭死亡之狼的毒牙,讓死亡的叫聲總是比它的咬聲更糟糕。

死亡已將尖牙留在你牧羊人的肉裡;死亡之狼現在無法傷害你;它並沒有傷害我們今天安息的你所愛的人。

耶穌在他心愛的羔羊面前擺好了筵席。

他帶領他度過了風風雨雨,歡笑和淚水,健康和疾病的時光。

鄭老師在耶穌的手中,我們也在祂的手中。這是一雙什麼樣的手?他是因我們的過犯而被刺穿的手 

在耶穌受難日被釘在十字架上,好牧人為羊群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復活節主日的復活中,我們清楚的看到,耶穌的手實際上抓住了那頭獅子魔鬼的鬍子,抓住了死亡之熊的鬍子,將它們擊倒,並在此過程中將我們從它們鋒利的飢餓牙齒中解救出來。

他一直注視著他的好牧人耶穌,從他受洗的那一刻到他在好牧人的手中入睡的那一天,祂的良善和憐憫伴隨著他一生。

所以沒有人能把他從他手中搶走[約翰福音10:27-30]。

耶穌他從死裡復活了。基督為她和所有跟隨祂的羊所預備的筵席。

這是一場皇室的盛宴。只有祭司和國王的頭上才抹油。當好牧人、耶穌回來並將她從死裡復活時。

在我們最後的敵人面前,我們將一起享受這張桌子上的盛宴,死亡將不復存在。當死亡貪婪地見證我們對基督降臨的節日慶祝時,他將被餓死,因為死亡將不再有牙齒吞噬任何人。

你會發現自己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成為上帝的皇室孩子之一。你也繼承了主的殿,裡面有永生的不朽財富。

上帝也在這裡為所有人預備了「豐盛的筵席」。上帝提供避難所、庇護所和陰涼處。這種憐憫是針對被殘酷敵人擊敗的人民的。“讓我們因他的救恩歡喜快樂。”以賽亞書 25:1-9。

所有這些哭泣、哀悼和痛苦都將結束,因為當基督在榮耀中再來時,死亡將被擊敗。死亡本身也會死去。

John Ortberg 說:“死亡是復活的先決條件;上帝打算的新生命!”

所以,兄弟姊妹們,不要害怕。雖然你在為你在基督裡的弟兄哀悼時走過死蔭的幽谷,但你不必害怕邪惡。

壞消息是,我們有敵人。好消息是,上帝支持我們。敵人雖然存在,但已變得無害,而神卻在積極追趕。

神給我們一個永久的地方,天堂是我們活著的希望。

靠著神的恩典,在基督裡,我們將在天堂與他團聚,

「不要像其他沒有希望的人那樣悲傷」(帖前 4:13)

因為,當你定睛仰望耶穌時,你的好牧人正在帶領你穿過這個淚水之谷,到達末世的餐桌,在那裡你將像皇室一樣與林和所有在我們之前在主的殿中離去的聖徒一起享受盛宴。阿門。

安 慰 詩 歌- Song of comfort-赞慕福地 In the Sweet By and By

1.有一地比白日更光彩

There's a land that is fairer than day

虽遥远我因信望得见

And by faith we can see it afar

我天父在那地常等待

For the Father waits over the way

已为我备安宅于里边

To prepare us a dwelling place there


Refrain:

到那日 乐无比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同众圣得聚会在福地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到那日 乐无比

In the sweet by and by

同众圣得聚会在福地

We shall meet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2.我必随众圣徒到福地

We shall sing on that beautiful shore

声和谐歌新诗颂扬主

The melodious songs of the blest

心快乐得永远的生命

And our spirits shall sorrow no more

再无惧也无忧更无苦

Not a sigh for the blessing of rest. [Refrain]


3.我圣父在高天何慈爱

To our bountiful Father above

将至尊独生子降世间

We will offer our tribute of praise

开福源一直流至万代

For the glorious gift of His love

我终身要赞美主恩典

And the blessings that hallow our days. [Refrain]


獻 詩:亙古常在者 Ancient of Days(雅 歌 詩 班)

靜 默 追 思

緬懐鄭大同長老 1 :黃愛仁長老

驚悉温州教会鄭大同長老於 2024 年五月十九日凌晨三時十八分,蒙主寵召,永息主懐,享年八十四歲。表示萬分哀痛。

左 黃愛仁長老 中 鄭大同張長老 右 鄭道先生
鄭長老和我同齢,出生於一九四一年,他比我大九個月,那年正是日本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争烽火燃遍了整個世界,抗戰剛剛结束,又爆發了國共内戰,直到 1949 年 10 月中國政權更迭後,人們期待有一度生养休整的時間,毛澤東時代(1949—1976),有人统計經暦過五十六次運動

鄭長老十四歲考入温二中,我比他遲一年考入温二中,正是“土地改革”后、“镇壓反革命”、“抗美援朝”、“百家争鸣百花齊放”、“反右派”鬥争的時期,那时统計全國共劃分右派有552677 人,温二中的校長、教導主任和許多優秀老師打成右派,学校遷址於甌北農村,各地浮夸風盛行、大躍進、大辨龬鐵、農業產量放衛星,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全國饿死人数達3900 萬。處於這個不良環境,我们在温州二中讀書,這些處境鄭長老記憶尤深常常與我談起此时此景。

鄭長老從小就有美術天赋,是学校拔尖學生,初中畢業也考上了温一中,學校不讓成绩優異學生外留,一直讀到高中畢業,留校任美術老師。信仰坚定,在中華遭遇劫難,真道受逼迫之時,他三度身陷囹圄。屡次受访、洽谈,仍持守信仰,勇走十架道路,从未言悔。他以诗歌歌颂上帝奇恩,以文字记錄温州教會最艱難與復興的歲月 ,安慰傷心者培养教會新秀,激勵後人抱持厚望,他虚懐若谷,氣概豪爽。他美好的仗打過了,當跑的路跑盡了,所信的道守護了!有公義的冠冕爲他存留。

我曾记的:2024 年一月六号温州首届老同工團契《银髪榮耀,主愛永偕》在温州永光堂举办,他與太太陳崇嵐姐妹参加會議,他作了领會禱告,弱肢在八十歲时写本回憶錄《仁者之路》請他為微作写了序言,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先我走了,“老淚無多哭益友,蒼天易極失良師”鄭長老: 天堂再相會!

緬懐鄭大同長老 2 周劍牧師(視頻


緬懐鄭大同長老 3 梅山智牧師

得知郑大同老师去世的消息,我感叹,老一代人都过去了:我们已经成为接力棒了,要把这棒给接起来啊。

让我追忆:郑老师对我们的服侍

我是1995 年入学温州医学院,当时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师范学院以及温州商学院,几个学校挨在一起,学校附近的一户人家接待我们,在那里有校园团契的学生聚会,十几个人,在一起有祷告会和查经,还有培灵聚会。郑老师是当时服侍我们校园团契的牧者们中他唯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郑老师显然是最青睐的人,他讲道非常幽默风趣,生动活泼,也带来实际应用。他跟我们很亲近,打成一片。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讲约瑟的彩衣,到如今记忆犹新,郑老师风趣幽默的讲道方式,特别享受在其中。从此,让我们渴慕神的话语,在校园期间深深爱上神的话语,也深爱团契的聚会和弟兄姊妹的相交。

追忆郑大同长老对我们的影响

由于大学期间深受这种团契聚会的影响,毕业后回到当地聚会,总是觉得格格不入,一方面主日讲道的气氛沉闷,主日信息也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渴慕;聚会形式没有像校园团契那样温馨,更没有像郑老师这样人来带领我们。毕业后就像被抛弃的孤儿一般,灵里非常缺乏,总是念念不忘校园团契的生活。后来跟几个毕业生碰面交通,大家都有同感,于是我们在自己家里开始建立查经小组,期间,我邀请郑老师给我们培灵聚会,聚集整个县的基督徒大学毕业生。直到2004年,开始建立教会。

正是像郑老师这样的摆上服侍,以至于校园团契人数不断的壮大,得救人数不断加增,学生在校园开始被装备。毕业生留在温州工作,继续服侍校园团契。校园团契事工越来越有规模和系统化,有出来做全职服侍,接受神学装备。我就是其中一个,在当地县医院工作,后蒙召读神学。我之所以全职服侍,跟在校园团契播下种子有关,也跟郑老师的服侍有关。

通过纪念让我反思当下侍奉

现今我们面临的处境和挑战比以前更大,那时候,大学生生活条件一般,在校除了读书,其它诱惑较少。校园团契正好是我们彼此相交的地方。现今物质条件比以前更加丰富,消费主义盛行,学校活动和社团特别多。我们服侍学生面临的挑战会更加艰难。但我们却坚信神会赐下更多的恩典,神使用郑老师的服侍,在校园团契中兴起许多人,成为牧者,去服侍下一代人。

郑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但他的声音还在说话,还在激励我们,跟随先辈们的脚踪行。郑老师他服侍了我们这一代人,他已经歇下一切劳苦在主里安息,做工的果效随着他。现今,神也兴起我们,接受先辈们竭诚为主服侍的接力棒。在主里劳苦不会徒然的,直到我们见主面的那一天。

緬懐鄭大同長老 4 一得先生

2015年秋,我远道专程去温州作田野访谈,并访问郑大同博士,交谈中,我作笔记,他也作笔记,他对我以圣经原则思想作人类社会学研究,很感兴趣,期间,在许多问题上多有共鸣。

交谈告一段落时,他出示他的笔记本,除了若干文字记录,上面画着我的素描(附后,很像),当时我的注意力集中于谈话内容,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在画我。

他请我吃午饭后,安排第一次见面的我入住他家。

从此我与他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他长我十多岁,属于我的长辈。我欣赏他的诗画尤其敬佩他勇于以犀利的文字,批评一切不公义。他则经常赞肯我的思想性表达。

去年春天,有三个多月时间,他几乎隔一两天,就与我通话,通话内容主要是他所遭遇的一切,还有他所承受的痛苦及其开解。因此,我邀约他夫妻女儿来我所在的夏季凉爽的城市,入住我家,换个环境休养一段,血透治疗由我负责联系家门口的三甲医院解决之。

他起初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但不久就表示看看身体情况是否允许长途旅行,直到他逝世,也未能成行。这成了我的隐痛和深深的遗憾!

郑大同博士有童心般的真诚坦率,有对大陆教會的深刻反思;他去年曾与我商议,举行一个小型的高质量的研讨会,我完全赞同并共鸣之,同时积极帮他筹备,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郑大同博士,您安息吧,天堂再见!

緬懐鄭大同長老 5王文峰牧師(視頻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同工同道,大家主內平安,我在北京向大家問好,有弟兄向我分享,在北美舉行鄭大同長老的追思禮拜,我藉此短短時間跟大家談談,我印像中的鄭大同長老:

鄭老師的性情中人,照聖經的話說,是一位真以色列人。這點真的非常寶貴。我們看到人跟人之間的交往,人跟神之間的交往,很重要的一點是真誠,直率,即使我們表達錯誤、表達不到位,至少你要人看到你是一個通透的人,一個直率的人,一個透明的人,我在鄭長老身上感觸特別深。我從他身上學習到在主裡面作真以色列人。無論是說話、文字表達、心思意念,一定要真誠,對神對神皆是如此。

第二,鄭大同長老是個非常勤奮的人。他對教會、社會的事情總是第一時間做出回應,不僅僅用語言,更是用他的文字,他是老一代牧者當中文筆最好的,他也被稱為是當代中國教會中的文字工作者。

第三,鄭長老幾十年始終保持一顆童心。這也是很寶貴的。這可能跟他寫詩有關,有人描繪他的一生是詩意的人生。這跟他的性情有關係。他始終保持青春、活力的心境,這使我想起聖經中描述約書亞、迦勒,迦勒八十歲如同四十歲,鄭大同長老就是中國教會的迦勒。不只是勇敢,也一直保持活潑的心。始終帶有使命的心。願大家從鄭老師身上汲取神給他的恩賜和使命,謝謝大家!

緬懐鄭大同長老 6 尚海勇先生(視頻

追憶青春 懷念鄭大同長老,

紐約晨光教會的弟兄姊妹平安

鄭大同長老於2024年5月19日凌晨三點18分離我們而去,我本人在1997年跟他認識,後來在大學生團契事工中,神學院(班)的學習中跟他有很多的接觸,他是一位跟年輕人在一起的長者,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我們都戲稱他為老「憤怒」。他是一位詩人,創作了許多讚美的歌曲,在溫州本土傳唱率甚高的青春獻於神,基督精兵歌。青春獻於神收於頌主聖詩785首:

普通話唱:青春獻於神。

追憶青春,懷念鄭老,僅以將青春獻於神。

特別獻詩:在天這邊與那邊 林玉珍老師(視頻

緬懐鄭大同長老 7  詩 朗 誦 基 督 一 生 作者:鄭大同  讀者 小草女士(視頻

詩 朗 誦:基 督 复 活(作者:鄭大同)晨光教會

獻詩:基督屬我到永遠 Christ Is Mine Forevermore (吉他 郭如浦 呈現:晨光樂隊)

祈 禱 Prayer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免了人的罪。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阿們。

上帝聖父,祢創造世界,並將一切生活的智慧賜給我們:祢使我們活着,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祢而活,從而認識和珍惜生命的可貴和人性的尊嚴。主啊,我們讚美祢。

上帝聖子,我們的救贖者,祢甘願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以至於死,使世人得着完全的救贖;不但如此,祢又勝過死亡,從死裏復活過來,為所有相信祢的人開啟了生命的門,得着復活的盼望。我們為鄭老師的一生,向祢獻上我們眾人感謝的心。我們深信祢必已為他預備了一處充滿幸福、光輝及平安的居所,就是在祢榮耀的國度裏,與祢同享永遠同在的福樂。主啊,我們感謝祢。

上帝聖靈,安慰的賜予者,我們為所有因家人離世而感到悲傷的人,懇切呼求祢,求祢因着祢對世人的憐憫,使他們得着心靈的安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致 謝

唱 詩:再 相 会  God be with you till we meet again 

祝 福 

聖父上帝,憐恤我們,因祂的愛無微不至;

聖子耶穌,救贖我們,因祂的保守永不止息;

常與人同在的聖靈,引導我們,因祂是真理的靈。

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殿 乐

全程直播錄像點擊:“詩意人生 作主精兵”鄭大同長老追思禮拜

點擊投影PPT:“詩意人生 作主精兵”鄭大同長老追思禮拜 

程序單

邀請卡

2024年6月23日5:00-6:30pm

舉辦:晨光基督教會 Starlight Church (紐約大學點)
地址:21-01 124 St College Point NY,11356

主禮:鄭樂國牧師
策劃/禮拜設計:鄭樂國*部分禮文參照了聖公會的禮儀文。
讀經:朝曦
音響:如浦
詩朗誦:昆祥 冠華 黃艷 恩紅 仕建 昭穎 樂樂
獻詩:雅歌(百合領隊)、晨光樂隊(Lydia領隊)
直播:Thomas Zack
Zoom :琪鹽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基督教浙江溫州龍港主愛堂

基督教龍港主愛堂

(龍港三堂 浙CD495)坐落在龍港鎮紡織五街166號,原是龍港主恩堂的西北片聚會點。1997年,西北片的一班弟兄姐妹因家庭離主恩堂較遠,參加周間聚會有困難等原因,在一弟兄家自發組織了家庭式的禱告聚會,由朱一進長老,陳紹冊,官景村,陳紹宗等弟兄姐妹負責帶領探望代禱等工作。隨着遷居户和新信徒的增加,參加聚會人數不斷加增,由原先的二三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信徒家庭已經無法容納。

在2002年5月份,主恩堂出資140多萬購買了紡織五街164-166號的廠房(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為西北聚會點的聚會場所。後經縣府民宗局495號文件批准西北片聚會點為龍港三堂(現命名為主愛堂)。

因參加聚會人數劇增,於2003年7月16日正式開堂聚會,臨時成立了第一屆堂務委員會組織:周領強為長老兼堂務主任,副主任四位:陳先鋒、吳紹侯、官宗拿、陳洪狀,堂委九位。在2003年12月30日換屆選舉,成立了第二屆堂務委員會組織,陳先鋒為堂務主任,周領強、洪永亮為堂務副主任。

在2006年10月10日舉行第三次換屆選舉,選出陳先鋒為堂務主任,洪永亮、黃呂智為堂務副主任,堂委15位,委員67位

感謝神的恩典,主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教會,信徒户數從2003年的300多户增加到500多户,原聚會場所已屬狹小。有待進一步擴大。感

謝‘‘耶和華以勒’’神為我們預備一切在2006年12月29日出資266萬的資金購買了西首廠房(面積2000多平方米),為以後興建教堂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教會現有專職工人3位,住堂工人一位,義工20多位,並有青、中、老年詩班分別擔任主日獻唱。設有主日學六個班級,任課老師22位。為了及時供應弟兄姐妹各種屬靈書籍,還設立了書刊部。主日、周間聚會正常,並定期舉行各種培訓聚會,教會規章制度及檔案日趨完善。

我們深信,教會在羣羊大牧人耶穌基督帶領和眷顧下,主愛堂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願神祝福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

出處 

十字架在溫州系列

一、溫州傳聞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關溫州的傳聞就不絕於耳。它的小商品生產和經銷在八十年代初就譽滿中華。中國許多改革創舉始於溫州。改革開放30 年來,溫州人奮鬥的足跡遍布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他們把資金、技術,文化和科學的管理帶到溫州,又把溫州的產品輸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大州都有溫州人開的中國商城。溫州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

溫州地區所屬瑞安、樂清、平陽、蒼南、永嘉、甌海、是全國基督教發展最快、最多地區之一。其中平陽曾是1958年“消滅宗教”全國試點縣。該縣有個龍港鎮(現劃歸蒼南縣),原是海產品集散地。1986年6月新華社電訊首次用了“農民城龍港在溫州崛起”的標題,從此,龍港獲得“全國第一農民城”的稱號。龍港基督教發展速度也名列前茅。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十二個注冊教堂,其中有國際聞名,管理民主,規模較大的“主恩堂”。京、滬許多部門乃至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全國人代會原委員長萬里,以及美國、英國、加拿大、非洲及港澳地區教會代表團都來參觀過。

曾經有社科研究人員這樣認為:“在這個新型農民城中,農村原有的民間信仰大為淡化,龍港的佛、道、民間信仰勢力遠不如基督教,從龍港我們可以看到,同其它宗教不同,基督教有很強的適應性,基督教適應了西方近代工業社會的發展。在中國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過程中,基督教是能同步發展的,關鍵是有龍港教會、教徒那種胸懷,那種氣魄實地去做,‘向著標杆直跑’(腓力比書3:14)”。“可以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和觀念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對基督教而言,明清時代乃至民國初年的傳教障礙有的自行消失(如祭祖尊孔),有的將不成為主要障礙(如各種宗教之間的互相排斥,互不相容)。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為基督教的傳播創造了空前有利的條件。“(文出自原杭州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

近年更有人驚呼“溫州是東方的以色列,中國的耶路撒冷!” 百聞不如一見。帶著種種疑問和好奇,08年春,我踏上了赴溫州的列車。

二、浮光掠影

1. 以馬內利

不論是在溫州市區(鹿城區),還是縣,鎮的大街小巷,你都會不時看到“以馬內利”的標示字樣。這四個大字已開始從溫州教堂走向社會。在一些店鋪內外,和部分文化用品都印有它的身影。在龍港長途汽車站的一些雙層臥鋪大客車的前門上也赫然印著斗大紅色“以馬內利”。其實,更多的,看不見的以馬內利早已深印在許多溫州人的心底。

龍港鎮截止08年,有17座注冊大教堂,家庭教會數不勝數。最大的“天恩堂”(從“主恩堂”分出)周日聚會人數多達三千。當我離開龍港退房時,店主馬上全額退了押金。“還沒檢查吧?”“信主的不用檢查。”原來我曾向她打聽去“主恩堂”的路徑。看來“主”在龍港人心目中的含金量不低。而同樣是我在平陽就接受了一次檢查。

到平陽擬下榻八一賓館。放下行李,稍稍休息就去訪問。因採訪順利,精力有餘,決定不住,退房赴瑞安。總台小姐立即通知服務員查房。樓上傳下聲來“都沒動!”她退了50%的押金。陌生人理當受檢,龍港免查沾光以馬內利。從龍港到平陽時,車沒到,一輛開瑞安的車駛來,“到那裡?” “平陽”,“上車”,“進站嗎?”司機點頭。因有幾次被甩在市郊的經歷,猶豫地把拉杆箱拿上了車。一會,開平陽的車進入車位。“去平陽該坐哪輛車?”“一樣”,司機平靜的說。走南闖北幾十年,見得多了。許多地方,乘客就是司機的唐僧肉,為爭奪乘客打架屢見不鮮。抬頭看到車站旁大教堂頂端聳入雲霄的十字架正俯視著龍港大地,看到車站隔壁三十幾層的“長運大廈”雄偉氣派,令人肅然起敬。雖與世界水平的上海南站旁長途汽車站硬件不能相比,但龍港人的堅毅、勤勞、進取、冷靜和誠實在外地並不多見。龍港鎮以前不過是5個貧困的小漁村。當時流傳著“人均三分地,年年咸水淹,稻子不長穗,工值兩毛錢”的民謠。幾年間發展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農民第一城”,這是龍港人創造的奇跡。看到繁忙進出全國各地龍港交通,每天直達上海就近十班;溫州客運中心至龍港走高速公路,流水發車兩小時就到。通過溫州機場,龍港產品當天即可運送世界各地。

“窮小子”靠什麼登上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珠穆郎瑪峰?

被稱為中國青年榜樣的趙曉首次提出了“教堂經濟學”,轟動全國,猶如公牛闖進瓷器店。這難道是“以馬內利經濟學”之樹開花結果?對此各路學者正熱論中。本文之四“追根求源”另有筆墨。

2.樂於奉獻

溫州教堂不僅多而且好,有的甚至豪華。我見到瑞安“衙後基督教堂”,上下兩層,上層是U形階梯式,視角很好,整個會堂呈乳黃色,全木質結構,手感極佳。椅子後面有放聖經,贊美詩的格子,聚會可不帶聖經和贊美詩,全部免費贈閱。他們還考慮在椅背加鉸鏈活板,培訓時支起當桌。會堂有中央空調,現代音響,容人近千,在國外也不多見。龍港主恩堂十年就增建兩個更大的分堂(天恩堂,主愛堂)全部安裝了閉路電視、空調和電腦顯示屏。

有些地區的大教堂內部裝修之精美,據稱連美國教會也自愧不如。某些地區的家庭教會,村村有會堂。這些設施全部來自信徒的奉獻。不但奉獻給本地建堂,也向外地大量捐款。剛到瑞安,請三輪車拉去找教堂,車夫是安徽人。“你這次來最少能拿到一萬塊“。“什麼意思?” 我們安徽經常有人來募捐回去建教堂,這是國家允許的。” 據介紹,這種向外地教會捐獻的事遍及溫州每個教會,而且年年都有。最近發現一些假冒募捐事件,溫州人的態度是“不能因為有假的就忽略真的”,照樣繼續奉獻,只是更加謹慎。在衙後基督教會的門房,看到貼在牆上“收支表”中有捐建的記錄。在平陽一個教會自己出版了許多書刊全部免費贈送,只要撥打指定電話說明情況即可贈書。龍港主恩堂分管書刊音像資料的是一個企業老板,他賣的資料全是虧本的,“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但是對主的奉獻就更大,我很樂意。”至於周日聚會“天掉餡餅”免費午餐就更普遍了。在安陽親自體驗了一次,約十個人一桌,四五個菜,有魚有肉,一個湯  。在溫州市區看到他們自費辦刊《真理之光》,所有參與者全部義工,刊物免費贈送。

溫州市龍灣區蒲州鎮下埠村有一座“基督教堂蒲州堂”,是2007年2月出版的《溫州商務旅游指南圖》中標示為旅游景點的兩座基督教堂之一。這座白色大教堂遠遠望去仿似美國白宮主樓,比白宮矮,主樓有四層,中央加有圓頂,可容納數百人聚會。白宮前面是一大片綠草坪,而它的周圍被黑瓦平房包圍,典型鶴立雞群。據管理人員稱,價值千餘萬,是該村最好的建築。

許多地方最好的建築是鎮政府,村委會。但下埠村的委員會是座不起眼的兩層小樓,樓上兼旅館。

下埠村不但小而且窮,在下埠村找不到像樣的旅店,是我此次溫州之行住的最差的。此地有2/3以上人口信主,全家信主的有四百多戶。他們靠做螺絲賺錢奉獻建堂。晚上七點,看到教堂周圍許多人家還在做螺絲,加工條件不佳,燈光下,漂浮的微塵顯而易見。

溫州教會扶貧也不落後。每年都對邊遠貧困地區多有資助。有專門的“扶貧基金會”扶建希望小學。當地政府,民眾非常感激,要以捐助者名字命名,謝絕後名為“榮基基金會” 意為榮耀基督。在當地捐建的大禮堂佈道時,一些黨政官員都來聽講,迴響良好。

3. 安貧樂道

溫州雖然富裕,但教會裡的一些傳道人卻安貧樂道。溫州基督教會駐堂同工月薪1200元。“夠嗎?”“當然不夠。溫州的媬姆月薪1800元,還管吃管住。不過這裡的弟兄姐妹經常另有奉獻。有時看到奉獻的弟兄姐妹家裡條件比我們還差,我們不覺得委屈。”他是來自內蒙某神學院本科畢業生,也是可以用普通話與我交流的少數知音。他們過的是信心生活。“心裡平衡嗎?”“我們是帶著感恩的心來這裡服侍的,我們家是蒙了大福的,在內蒙……。”他妻子是他同學,徐州人,全家來此工作兩年了。這是一對把青春年華完全奉獻,為主而活,樂在其中的可敬夫婦。他們是溫州教會的中流砥柱。而非駐堂同工月薪只有800元.在平陽九鳳山下的一間教會就遇到這樣一位低收入傳道人,他妻子在打工,有一個可愛的天使般的女兒。這位楊弟兄很不簡單,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卻寫了《約翰福音釋義》,《路加福音釋義》,《真理的亮光》等數十萬字著作內部出版發行。在龍港教會書店遇到一對青年夫婦,他們原有四個合伙人,因效益不佳,已先後離去。“最近這兩年好一點,可以維持生計,打算繼續辦下去。”

在下埠村蒲州堂看門兼管作飯的60歲的同工月薪只有400元。“少了點吧”?“夠吃就行”,滿面笑容的回答。他們夫婦兩人管理教堂不計報酬,樂在其中。兒子在無錫打工,三個女兒在身邊,其樂融融。看到他們在廚房做飯的動作,穩健有力,不像60歲的老人。更令我震撼的是這間廚房,約三十平米,裡面整齊的擺放著各種澄亮的,一塵不染的炊事用具,蒸飯櫃,消毒鍋—-現代化食品加工設備應有盡有,與其說是廚房不如說是食品加工車間。他們要在規定時間為幾百人制作衛生合格的“免費午餐“,這些設備必不可少。曾在山東,江蘇幫扶、指導許多食品加工廠生產,就衛生程度而言,少有能與之相比。這使我想到瑞士錶。當年生產瑞士錶的基督徒們把每一個零件的加工視為為主加工,他們的一絲不苟造就了最精確的世界名牌:勞力士、梅花、英納格、雷達和歐米茄。然瑞士人大多使用普通錶。蒲州堂這對夫婦未必學過《食品衛生學》,那些學過《食品衛生學》的員工做不到的事,他們做到了。

溫州人能吃苦,即使當老板,晚上也睡地板。一位很有實力的企業家與教會同工去北方宣教,不買軟臥,甚至硬臥,軟座也不買,長途跋涉竟買硬座。深夜累了,居然能在座位下面鋪上報紙就睡。他們富而不侈,真的背起耶穌的十字架沿著各各他的腳印真傳道,傳真道。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以自己的刻苦,辛勞和智慧創造了譽滿世界中國小商品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胡錦濤訪非,有《溫州商會》基督徒會長陪同就不奇怪了。溫州人同樣也創造了教會迅速發展的溫州模式。可否為他山之石?各有其說。(待續 )

出處:追求 https://search.ocbf.ca/thecross-1/

三.溫州模式

基督文化  

基督文化是愛的文化.是犧牲自己,奉獻他人的文化;是寬容他人榮耀上帝的文化;是以善報惡聖潔自己的文化;是崇尚自由民主的文化;;是公義法制的文化;是開放和平的文化;也是和諧社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文化。

那個夢想就是沒有仇恨,沒有眼淚的和諧世界。


中紀委委員劉亞洲認為:“一切問題都指向制度,而一切制度的問題都指向文化, 而一切文化的問題都指向宗教。 宗教決定了文化,文化決定了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性格決定了民族的命運。—-舉反腐敗為例。 懲治腐敗並不能根除腐敗。建立完善的社會制度是一種辦法,但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從文化入手。—–中國人心中沒有永恆的神的位置,再說深一點,就是沒有終極性的文化精神追求!這種人是不會把自己的關心範圍擴大到家庭、甚至個人以外的。如果擴大出去,一定就是傷害別人。 這樣的民族怎麼能不是”一盤散沙”?—– 千年來,東方和西方的競爭中,西方勝利了;東方宗教和西方宗教的競爭中,西方宗教勝利了。宗教的勝利是什麼樣的勝利?我認為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沒有信仰,就沒有精神上的力量。“

溫州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何方?溫內外學者眾說紛紜。 溫州樂清市一位幹部著書,認為與基督文化不無關系:“溫州1876年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洋貨大量輸入,助長了區域文化的混合和變化。柳市的影響更深刻一點,外來文化留下的痕跡更鮮明一點罷了。對此,我們在今天的柳市民間宗教文化中仍可以尋找到証明。如民間基督教天主教信徒,浙江省以溫州最多,而溫州市又以柳市地區為最。所以,柳市人的競爭意識更接近西方人,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摘自《超前與裂變》)

樂清市的柳市鎮以低壓電器聞名全國,是“中國電器之都”。無獨有偶,蒼南縣的龍港鎮則是‘“全國第一農民城”,以印刷業馳名神州。據 2004年統計,這兩個鎮是溫州30個經濟強鎮的冠亞軍;其共同特點是基督徒密度最大,教堂最多,基督文化的積澱最深。而信仰正是市場經濟的根基,社會和諧的關鍵。

根深強倔

從1867年始先後有五位英國傳教士來此耕耘,百餘年過去了,他們播下的靈命種子雖被深埋但並未窒息。有一點空氣,他們就呼吸;有一點水分,他們就膨脹;有一點溫度,他們就發芽;有一點陽光,他們就燦爛!

無孔不入

溫州常住人口約八百萬(含外來務工人員約340 萬),其中基督徒約70餘萬,密度居全國之首。社會各個領域均有弟兄姊妹的身影,龍灣區郵電局半數以上信主。據稱一些部門正職領導也是基督徒,外地實在罕見。教堂1300餘座,聚會點近14000處呈社區化星羅棋布。市區主要街道幾乎都有固定聚會場所,禮拜不用坐車。鄉鎮均有教堂2-3 座,聚會不過5里路。

聚會時間從主日三次到周一至周六晚間一天不落。名目五花八門。主日學就有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初中班、高中班;團契有大學生、青年、中年、老年;查經有識字班、青年班、中年班、老年班,甚至還有聾啞班;聚會有擘餅聚會、交通聚會,學道會(訓練講道、提拔義工)、培靈會、布道會、慕道班學習 (洗禮前基本要道栽培)、探望培靈會(對熱心探訪工作的信徒培訓)、神學生聯誼會、同工會、奮興會、敬老會、姊妹聚會、青年、中年唱詩班練唱會、年會等,“對號入座”,應有盡有。

“溫州的教會,是一種學習型的教會。一般信徒、禮拜日是一定要參加聚會的。熱心的信徒、還參加周間四個晚上的聚會。禮拜天晚上普通話講道的聚會,主要向來溫務工的外地人傳福音。還有三個晚上查經、唱詩、學習禱告的聚會。樂清市基督教堂和聚會點,在二百到三百個之間。每逢禮拜日,須派出三百多傳道人去傳揚福音。大教堂如柳市、白象、蔣家橋  等堂,每堂有教千人聚會聽道。中等教堂有數百人。最偏僻的大荊山區葉山堂,也有幾十人聚會聽道。最小的南塘小橫床海島,也設了夜聚會點,信徒們可以就近聽道唱詩禱告。”(上帝祝福中國——紀念基督教傳入中國200周年)

詩熏道染

“唱詩班是基督教會的特色團契,大、中教會都有唱詩班,它吸引了大批青年信徒的參與,而且水平逐步提高。樂器演奏有西洋樂器也有民族樂器。詩歌唱法有美聲、民族等唱法。唱詩班經常在追思禮拜時,到村落中去演唱。還有暑期夏令音樂崇拜會、聖誕節音樂晚會,節目形式多樣。來觀賞的除了基督徒,還有大批非信徒觀眾。唱詩班影響良好,活躍了城鄉文藝生活。

基督教信仰活動主要是講道、禱告、唱詩。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活動是社會上任何社團所望塵莫及的。很多文盲信徒經過學習,能熟識聖經,靈性得到升華,文化水平也提高了。大量的義務傳道人經常得到培訓,講道水平不斷提高。在社會上,這些傳道人也都是兼具口才、知識、社交、經營各方面才幹的能人。聖經中許多人物的優秀品質,在講道中被反復傳揚,在實踐中被信徒效法,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信徒的優秀品質。如亞伯拉罕離開本國本族本鄉,蒙神啟示去尋找流奶與蜜之地迦南。雅各空空地離開故鄉,蒙神祝福,滿滿地歸家。約瑟歷經患難,堅拒罪惡誘惑,使全族全家蒙福。耶穌為真理捨已,服侍人群、救贖人類。保羅不辭艱辛,長途跋涉,廣傳福音。之所以溫州人具有冒險精神,敢於拼搏闖蕩,善於創新自強,是與基督教文化的浸染、熏陶分不開的。”(上帝祝福中國 ——紀念基督教傳入中國200周年)

滲入人心

從街頭巷尾的“以馬內利” 、“以斯拉”書房、“以勒”制冰廠、“哥林多”團購公司、伯特利公司到不時可見的“基督教年歷表” 等文化用品;從克勤克儉、奉公守法、辦事公平、到“先進個人”、“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從誠實為人、作鹽發光到“人民代表”、“政協委員”; 從四聲部詩班大合唱到新堂落成典禮的千桌宴;從多數“五好家庭”為基督徒到刑事犯罪罕見基督徒;從信徒生活美好見証到教外民眾樂於教會生活,無不彰顯基督文化的馨香。

“基督教宣揚誠實、友善、謙卑,信徒之間是姊妹兄弟,遇到困難要互相幫助,要愛人如己。這恰恰與今天缺失的中華傳統道德信條相契合。孤獨、無助的心靈,在兄弟姊妹的關愛中得到了撫慰和溫暖。壓抑、不滿的情緒,在祈禱、贊美、懺悔中得到了宣洩和舒緩。基督徒中的不少人成為社會的精英,同時,大部分基督徒成為社會上的模範公民,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聖經中的大量經文勸導信徒愛人如已、與人和睦、和好、不可犯罪,甚至恨人也不可。所以,文革造反派裡沒有基督徒,社會動亂者中尋不出基督徒,刑事犯罪者中找不到基督徒。公檢法機關為消除人行為上的罪行而工作,罰惡賞善。基督教會為消除人心思中的罪念而工作,勸惡向善”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基督教發展的原因探析/可南著)

“我們習慣吃虧,平時我們跟別人不一樣,客戶的定單,我們都用的是好面料,別人都說我們這家的東西是很過硬的,許多廠家也給品牌讓我們加工。在價格方面我們也不會多要人家的,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主教導我們要誠信為人。”(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論文資料)

即使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裡,人們還是有所敬畏,基督文化的真善美無處不在地慰藉心靈,改變人生。

遍布全國

“全國不論城鄉,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溫州人的足跡。在這一百多萬奔赴全國各地經商經營的溫州人中,有很多基督徒。這些基督徒與其他溫州人一樣,推銷電器、電子、各種小商品,開辦商場,經營地產、服裝……。但這些基督徒與一般溫州人不一樣的是:堅持了自已的信仰生活。星期天,他們守為聖日,虔誠敬拜上帝。有的到本地教堂去敬拜,有的購買本地房屋作為聚會點,有的在租來的房屋裡聚會。傳道人是能者為師,大家打成一片,會講道的講道,會彈琴的彈琴,會禱告的禱告。有的大聚會點,由溫州本地派傳道人去講道,供應生命的靈糧。有時還派唱詩班去慰問。遍布全國的溫州人基督教聚會點,成了神的家,顯示了基督教的凝聚力。遠在他鄉,信徒之間彼此相愛,互相勸勉,勝過親人。困難有人幫助,患病有人看護,凡事有人照應。這種活動也吸引了很多教外同鄉參加,得救入教的人數天天加增。

全國各地的政府,對這些溫州人基督徒的聚會點,沒有加以干涉。各地政府都明白,溫州人在當地的經商經營,會給當地帶來發展和繁榮。對他們的信仰,也就加以尊重了。”(基督教神州論壇)

走向世界

“現在真正的溫州人留在本地的很少,大多移民國外。其中做生意的特別多,最具代表的是服裝與服飾或小商品,並且都做的很好,大老板特別多。並且有的基督徒一邊做生意,一邊建立教會,像法國上千人的溫州語教會,意大利上千人的教會,西班牙巴塞羅那以及馬德裡教會等等,都是溫州地區或青田的第兄姐妹省吃儉用,買下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民幣的教堂,對整個華人區以及整個社會影響之大就可想而之了……”(基督教神州論壇)

更新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美好願望,也是中國基督徒的願望。讓基督文化融於中國文化,是更新中國文化的美好選擇.  據傳,一部以基督教在華復興史為主題的電視劇《宋尚節》目前正在溫州緊鑼密鼓地籌備中,該劇計劃在明年末與廣大電視觀眾見面。國內首部基督教題材電視劇在溫州籌拍絕非偶然。”旁觀者說:

A. “比如,溫州地方的企業家在基督教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的促動作用。有些信仰耶穌的企業家,就積極地倡導自己的員工去參加禮拜; 溫州地方的企業老板信教,他就叫下面的許多打工者去做禮拜。這是溫州基督教的特點。工人們很喜歡這樣的老板,他們不會扣工資,也不會打工人。”  (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論文資料)

B.“近代以來,溫州就曾受到過基督教文化的洗禮,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基督徒人數迅速增長,佔當地人口有相當比例,使溫州享有“中國耶路撒冷”之美譽。溫州一些商鋪的店招牌呈現出基督教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如“神愛飯攤” 、“以勒書店” 、“以馬內利藥房”等。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是與新教(1)倫理分不開的。基督教加爾文派的“預定論”認為,個人對於改變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這就在新教徒的內心深處產生了強烈的緊張和焦慮,教徒只能以世俗職業上的成就來確定上帝對自己的恩寵,並以此証明上帝的存在。於是世俗經濟行為的成功不是為了創造可供享受和揮霍的財富,而是為了証實上帝對自己的恩寵。從而,“預定論”的宗教倫理就導致了勤勉刻苦,把創造財富視為一樁嚴肅事業的資本主義精神。人稱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溫州人,有溫州人的地方就有溫州基督徒的聚會點,可以說,中國最具有資本主義精神的溫州人與基督文明有著暗含關系。“ (趙明達: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C.”我的不少朋友認為信仰基督教義的地方最富,信仰共產教義的地方最窮。浙江是我的老家,蒸蒸日上,其中溫州為其翹楚。據04年統計,溫州地區平均每戶擁有1.5輛汽車,高於01年俄羅斯戶均0.9輛的水平。溫州商人遍布全國,小商品遠銷海外。溫州市上繳稅款,卻不拿多少國家投資。近兩年它的地區經濟增長達到每年21%。溫州人的主要信仰是基督教,教徒分布廣泛,雖然沒有詳盡的統計,但我個人預計佔人口六成以上,著名的聖經(靈修版)的普及率達到每戶一本的地步。(因為是個人記憶,這些統計不保証正確性)

與此相反,兩個革命老區的狀況堪憂。我在三年內抽空跑了江西和陝西城市與老區。陝西地處內陸,貧苦情有可原。但江西與浙江僅一線之隔,卻十分潦倒,江西只有一項產品在浙江佔統治地位,那就是保姆。而且窮困之下,人心不古,據杭州對服裝市場的統計,有五成以上的經濟詐騙案件涉及江西人。我在二十歲的時候,用暑假時間去江西做一個網絡布線公司的實習,結果剛出火車站吃了一頓午飯就被宰了一筆,因此印象不是很好。後來又去過幾次,主要是跑南昌,九江和廬山,感想不少,但本文就不冗述了。 “ (杜維明、黃萬盛對話:啟蒙的反思)

D.“多年前,我獲知溫州地下宗教,即使在***那樣嚴酷的年代也未被撲滅。當地宗教領袖具有前仆後繼的勇敢犧牲精神。感佩之餘,也百思不得其解,溫州為什麼會出現這現象?

通過對溫州教友的經濟、金融活動分析,我明白了,教會在溫州,不僅僅是精神信仰,它同時還具有經濟組織功能。正是這經濟組織功能,使得教友與教會的關系極為密切和牢固。領袖被抓捕被流放甚至被槍斃了,教會一時被取締了,但是教友對該組織已經高度依賴,不久他們又會重新集聚起來。教友對教會的忠貞和虔誠,反過來又鼓舞了新的宗教領袖,更堅定了他們的意志和勇氣。”(破解溫州之迷/吳洪森著)

來源:追求 https://search.ocbf.ca/cros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