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大學團契與教會的關係——同肢同體,一脈相承 作者:約書亞

        大學團契尚處於發展的初期,它需要不斷的更新和調整,也需要不斷的被全體教會所看見,所重視,所接納,並成為時代的真正的黑馬。
  編者按:“二十世紀給我們的最大教訓是我們無限誇大了政治和經濟問題,而遺忘了應優先考慮的信仰和理念問題。革命和戰爭並不能代替生命的內在更新……” 
  而五十多年的基督教發展歷程中,最大的忽略之一就是神完全有主權在截然不同的群體中興起中國式的保羅,尼哥底母等。中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思想的時代,同理,中國教會也將進入理性發展以及知識份子“成群”的時代。
   大學團契正是此種背景下的全新產物。它既發源於傳統模式下的教會,又銜接于全然陌生的中國基督教信仰的美好未來,或者它是中國教會在轉型期中被神使用的一個轉型的載體。
  大學團契承擔的不僅僅是教會人才的培育事工,也是神國度在中國縱橫擴張、不可或缺的力量所在。此外,它還需要將它作用和影響延伸到中國的文化領域,用神的道來光照各種思潮和文化意識形態 ;它的影響也必然會延伸到各地教會,用全新的視角審視傳統模式的弊端和局限,並以嶄新的面貌匯流於原有層次架構下的教會,從此,兩者“比翼雙飛”,不分彼此,共同建造中國的教會。
  然而,大學團契尚處於發展的初期,它需要不斷的更新和調整,也需要不斷的被全體教會所看見,所重視,所接納,並成為時代的真正的黑馬。
  本期我們特地安排了三篇與大學團契相關聯的文章,即《我們的大學團契》,《大學團契與教會的關係》,《大學團契對教會的幾點建議》,從三個角度形成對大學團契多方面的認識。我們同樣期待你能參與到“大學團契與教會關係”的討論中來,我們會繼續關注學生團契的未來走向。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翰壹書》51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當一些人詫異於大學團契的“橫空出世”時,傳道者卻在千年之前已經道明瞭真諦。大學團契,是神在這末世時代興起的一種教會開展事工的形式,是神普世福音宣教計畫的有機組成。當然,它跟傳統意義上的教會模式是迥然不同的。它的組成者主要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這也就決定了它對傳統教會有著難以割捨的“受牧”與“接受財物幫助”的關係。同時,其立足於大學校園的特點,也決定其在知識界宣教的使命。各地傳統教會主日學的興旺發展,也賦予了大學團契培養教會新一代同工的神聖職責。大學團契與教會的關係,歸根結底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同肢同體,一脈相承!
  以基督耶穌為元首,以聖經真理為準則,因信稱義,彼此相愛,這是純正教會和大學團契永不更改的共同點。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大學團契和教會之間的聯繫。 
  首先,大學團契是教會作為“家”這一功能的延伸,是教會的特殊形式。都說年少之人愛尋夢。出去闖蕩,乘著那列開往春天的地鐵,去探尋遠方的那處神秘芬芳,是橫亙在不少少年心頭的“夢”,纏筋附骨,揮之不去。兩年前,帶著對家鄉教會的戀戀不捨和對前途的無限期翼,我來到了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我相信,所有初到外地的弟兄姊妹,都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失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十幾年來,我們早已習慣了將家當作我們生活的中心。家,早已超越了物質的意義,而以一種精神的情結化入我們的骨髓裡,以致我們一言一行都帶著其深刻的烙印。如今,一下子,家成了“千里之外”的盼望。陌生的環境,讓我們驟然間變得無所適從。大學團契,就在這個時候,給了我們家的溫暖。那時候,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去參加團契聚會,大家一起唱詩敬拜神。當讚美的音符響起,當神的話語在耳邊回蕩,我的心中就充滿了喜樂。原來,萬水千山阻隔不了神的慈愛。神藉著團契,將他四散在曠野的羊重新聚集。有神同在的地方,讓我重新尋回了家的氣息。改變的,是時間和地點,不變的,是神和他無比的慈愛。
  大學團契,也給了我們一起事奉主的機會,滿足了一個基督徒過肢體生活的需求,讓我們在神家的溫暖中度過了在外求學的漫漫歲月。
  一年前,我曾經接待了一位來自寧波的弟兄。他是位初信者,對於真道還不是特別瞭解。他的母親通過家鄉教會找到了我所在的團契,一定要他加入團契。他母親說,怕他在離開家獨自求學的這段時間,跟學校裡不三不四的人“混”壞了。假如有團契的弟兄姊妹照看著,她就比較放心。的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麼樣的人接觸久了,你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學者研究表明,人的核心交際圈其實是固定的。進來幾個人,勢必會出去幾個人,以此達到時間和精力上的平衡。在團契的家庭生活中,由於接觸弟兄姊妹多了,和屬世界之人的接觸自然就會減少,世俗的風氣沾染我們的機會也就相應減少了。這可以使我們在客觀上避免了很多來自外面的誘惑。一起敬拜服侍的過程,會使我們因著彼此相愛的緣故,靈裡更加火熱。這正是團契作為家的意義所在。
  第二,大學團契是教會的練兵場。在教會裡,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並不是人人都能參與聖工、參與服侍。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依賴屬靈長輩,這也無形中助長了我們的惰性。但是,在大學團契中,由於客觀條件限制,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要起來服侍。服侍不在乎事工的多少,而在乎那顆在神面前“願做”的心。通過嘗試,我們各方面的不足和缺欠在神的帶領下——被糾正和煉淨,恩賜也漸漸顯明出來。在團契,你可能操練主持帶領,也可能操練看望探訪,或者是參與福音宣教的工作。每年,都有一批同工從大學團契中走出,帶著神復興的使命回到自己的母會裡,為主作工。可以說,大學團契是一個練兵場,我們在這裡接受各樣的磨練和裝備,當神把我們陶造好了,必將把我們重新帶回教會,牧養群羊。
  第三,大學團契是福音的禾場,是教會在大學宣教的平臺。神曾藉著先知指出:“這樣,他必洗淨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閉口。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 ;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以賽亞書5215當今的大學生,從外在看是知識份子,是積極和希望的象徵。但是,一旦揭開其華麗的外裳,內在卻充斥著空虛和軟弱。這一代人缺失信仰,他們在追求知識和名利的同時,也面對著一個揮之不去的沉重問號:我做這一切是為了什麼?的確,他們比任何人更需要福音!人,當他越擁有充足的知識和能力,越能接近人類欲望的巔峰,就越會發現內在那份缺失是難以彌補的。當他們開始追尋偶像,開始為自己設置一個又一個虛無縹緲的“精神豐碑”,將這些目標和偶像們推上了“神的寶座”時,其實是藉著自我安慰獲得短暫的“精神鴉片”,享樂、自私、狂傲、放縱、脆弱……是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無法回避內心之苦悶,橫軌而臥的,縱身跳樓的,服毒身亡的,用慘烈的消逝劃下生命最後凝重的句號,大有人在。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鮮血的警告前,世人開始震驚。於是,各種校園心理危機幹預組織紛紛建立,心理測評也慢慢引入教學計畫。可是,這一切似乎都收效甚微。居高不下的自殺率,風起雲湧的校園仇殺、情殺案件,使大學校園從一片求知的祥和寶地,漸漸淪喪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見證碑”。心理學只是一劑治標不治本的應急藥,它只能化開暫時的戾氣,卻無法填補人心中那永恆的懸疑。只有神自己,才能真正填補上這個靈魂的空缺。
  因此,向大學生群體宣教,向知識界傳遞神的福音,已經成為擺在教會面前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團契在大學中,正肩負著宣教的使命。寒假、暑假外出的短宣,耶誕節的校園福音佈道,正將基督的福音深化開展……通過帶身邊的同學聽道,使他們開始瞭解基督,接受耶穌做他們人生的救主。同時,大學團契的弟兄姊妹,也將關注的觸角深入到慕道友們的生活中去,盡己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成為他們貼心的朋友。很多人正是通過這一形式接受了主,加入到教會的大家庭中來的。
  最後一點,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點,那就是教會是大學團契最終的歸宿。大學團契是教會的一種特殊形式,弟兄姊妹在大學團契裡經歷的,是進入教會事奉前的“預備役軍訓”,是過渡性的操練。正如長輩經常教導我們的——我們最終仍要回到教會的。
  曾經聽到一些習慣了大學團契生活的弟兄姊妹表示,他們對教會中的一些傳統做法不習慣。但是,教會需要我們回來!讓我們把在大學團契裡神給我們的智慧、能力和託付,帶回教會,使教會更好地發展,這才是合主心意的做法。
  弟兄姊妹們,你聽見主的呼召了嗎?神的殿荒涼,守望的人在哪裡?教會從主日學開始培養我們,神把我們放在大學團契中操練我們,正是為了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帶著從神而來的智慧和能力,回到教會中牧養神家的羊。昔日,在提比利亞海邊,主對彼得說:“你牧養我的羊!”今天,主同樣對我們這一代大學生說:“你牧養我的羊!”

2009年1月23日 作者:約書亞
選自:溫州教會雜誌《麥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