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与徐志摩的诗文交流

(图片取自网络)

刘廷芳与诗人徐志摩(1897-1931)相识经其三弟刘廷蔚的介绍,时间大约是1922-1923年。刘廷芳在〈追悼志摩〉一文中提到其相识的过程。当时,刘廷蔚在庐山养病,他在写给刘廷芳的信中说:“大哥:我有一件有趣味的经验奉告你。山中近来,来了一位诗人,他名叫徐志摩。我和他谈得很投机。这几天常和他在松路上散步。昨天他到我这里来,看见壁上那幅‘庐山空谷的月照’,画底下,有我亲笔抄你前年的诗,山中半封短信的前半首。志摩读了,问是谁的诗,并且叫我把全首背给他听。他听了说要认识你,他本是北大学生要回北大授课,到京时,你当觅暇去会见他,他是很值得认识的一个人。”[1]刘廷蔚所说的〈山中半封短信〉收录在刘廷芳的诗著《山雨》之中,全诗为:
山中半封短信
长江万迭的轻波,
被好事的太阳,
无端相迫。
化作白云,
飞入乱峰幽壑。

多劳的明月,
负着新愁万斛。
悄然几度穿林,
静照寒泉空谷。
还有那竞妍的万绿,
风前跳舞,
恣情地行乐。

我入山不过一周,
他们天天——叮咛——相促。
千万寄语她,
不可不一来,
来写我们万缕千丝!
欲诉不能的衷曲。[2]

但当徐志摩第一次去北大授课时,刘廷芳因为忙碌而不能与他见面。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大第一院楼梯相遇,徐志摩邀请刘廷芳加入他的诗社。然而,刘廷芳没有去参加。在“新月社”的文友会中,刘廷芳与徐志摩有几次见面。留给刘廷芳很深的印象,他说:“无论他是扮演剧中角色,或是演说,或是读论文,都觉得他的情致与人不同。留在我心中的印象是一个十一二岁天真烂漫的儿童带着三分十六七岁女子高兴时的憨态。在他脸上似乎亲挚的真情与骄傲已织成一片,调匀得十分美满。你看不得他一双眼睛,看他便要被他吸住,必定流露出来。然而你正定睛看他的眼睛的时候,你又免不了看见他玩世之骄,与挑战之憨从鼻尖上淌下来了。”[3]

刘廷芳在〈追悼志摩〉一文中提到自己本应该与徐志摩有多次相见畅谈的机会,但都未能见上。他说:“有一次约他来燕大演讲诗,他来了,读他的《撒扬那拉》,博得听众极浓挚的欢迎。我又因病不能去。十五年秋,我得假期赴美讲学,未行之先,约几位友人晚餐话别,他答应来。届时他因病,也不果来,遣使送我一本《志摩的诗》,这是第一版线装的原本,他说只有这一本了,因为我喜欢他再版洋装里已经删去了的几首诗,这他送我原版的。”[4]刘廷芳在临行时,将这本诗集装入行囊,在游历欧美讲学的两年多时间里都随着他。

从欧美回国后,刘廷芳有一次在北京饭店法国图书铺看书,徐志摩从背后拍刘廷芳的肩,这是数年契阔后的第一次重逢。虽然没谈多久,但已很满足。

他们的最后一次长谈,是在一次津浦车中。刘廷芳回忆:“这一次长谈是在车上,第一夜从八点谈至十一点,次日又谈了四五个小时。第二夜谈到半夜。”[5]这次的长谈显然是令双方快乐和满足的,刘廷芳提到:“从谈不认识的人,渐渐便谈到认识的人,后来便谈到自己,最后谈到人生的悲哀,谈到宗教。谈话时,是他说的话多。起初还带几分拘谨,到八点钟左右,他用我学生时代的绰号Archbishop,我想不到你是这样有人类的同情性的!I did not realize that you are so human。这一次话话,在我心中很深的印象,使我想要和他再找机会续谈。谁知再没有机会了。”[6]在徐志摩于1931年4月8日写给胡适的信中提到与刘廷芳长谈的情形:“回南一路福星,又是叨庇老爷太太,上帝派一位功高德茂望重群生的刘大主教,一路上陪伴着他,东谈西说,不叫他寂寞,不让他走邪道。虽大主教自家的鼻子还是照样不很通顺,说半句话总得咳呛一下,但他自有上帝先生保佑他,也保佑他的鼻子。”[7]显然,徐志摩与胡适都很熟悉刘廷芳,且对他在教会中的地位及影响甚为肯定,因此称他为“功高德茂望重群生的刘大主教”。

在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刘廷芳正在写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因深受刺激,不能继续工作,只好搁笔,跑到隔壁冰心家里谈了半天,回来时依旧心绪不宁。想到徐志摩送他的诗集《志摩的诗》,读到〈天国的消息〉一诗:
开豁了我的情绪,
忘却了眷恋,
人生的惶惑与悲哀,
惆怅与短促——
在这稚子的欢笑声里,
想见了天国——
晚霞泛滥着金色的枫林,
凉风吹拂着我孤独的身形,
我灵海里啸响着伟大的波涛,
应和更伟大的脉搏,
更伟大的灵潮!

 
这首诗给失去挚友的刘廷芳带来些许安慰,他说:“我读了,忽有所悟,觉得飞机的遭遇,不是惨剧,志摩没有死,他真个是到天国去了。如果像小孩子的都能进天国,志摩至少有几分希望,从浅交如我的眼光看来,他的生活中至少有一方面,始终是个小孩子,不是我们大众所能及的!”[8]


[1] 刘廷芳著,〈追悼志摩〉,原载《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1日),第181页。
[2] 刘廷芳著,《山雨》,北新书局,1930年11月,第40-42页。
[3]刘廷芳著,〈追悼志摩〉,原载《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1日),第182页。
[4]刘廷芳著,〈追悼志摩〉,原载《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1日),第183页。
[5]刘廷芳著,〈追悼志摩〉,原载《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1日),第184页。
[6]刘廷芳著,〈追悼志摩〉,原载《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1日),第185页。
[7] 韩石山编,《徐志摩全集》(第六卷·书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5-266页。
[8]刘廷芳著,〈追悼志摩〉,原载《晨报·学园》(1931年12月11日),第184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