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温州历史年表(八) 作者:沈克成

1841)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二月,英军大举侵犯浙江洋面,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驰至镇海督战。镇海教谕、邑人张振夔呈《战守策》论抗英事,得裕谦重视。张振夔(1798-1866),字庆安、作球,号磐庵、介轩,永嘉二都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曾任常山县学训导,三任镇海县学教谕。中晚年掌教永嘉东山书院、台州宗文书院、乐清梅溪书院。与青田端木国瑚、定海黄式三、镇海姚燮、太平戚学标等相互切磋学问。宗仰永嘉学派,精经史和古文辞,又通晓军事、水利、律历、医药等,学识渊博。道光四年(1824),与瑞安鲍作雨同纂道光《乐清县志》。鸦片战争中,当英军进攻定海时,林则徐亲赴宁波,他曾参加筹议海战,撰有《战守策》,详尽论述抗英军事策略。英人再陷定海,林则徐被流放后,他满怀忧愤辞官返乡,在书院中讲学。著有《介轩诗文集》。
  二月,夷匪“广东艇”连犯乐清垟田、万桥埭等地,被当地廪生陈配锦等组织地方武装击退。
  八月,温处道陶士霖召募抗英义士,躬身卫城。陶士霖,号鹿岩,安徽南陵人,辨利弊,御寇盗,劝文学,崇善良,日孜孜焉求有补于风俗人心。
  是年,温州地方当局绘成《温州全图》。
  是年,瑞安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蕖田,晚号止庵、止园,孙衣言仲弟)登进士第,入翰林,三年后授编修。道光二十七年(1847),充会试同考官,得李鸿章、沈葆桢卷,积极推荐其入选。二十九年(1849)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后留任广西学政。咸丰二年(1852),假归省亲。三年(1853)奉命在本籍会办团练、捐输之事。六年(1856)擢侍讲,不久转为侍读,后升左右庶子,均以治团留在瑞安。金钱会起事后,锵鸣组织白布会与之相对抗,激使金钱会率众焚锵鸣砚下故居,并袭击温州、瑞安二城。金钱会起义失败,受到清廷血腥镇压,他又周旋其间,获免甚众。同治元年(1862)升侍读学士,乃奏请回京供职,二年(1863)充武会试总裁。三年(1864)正月,朝廷勒令休致,去官归里,时年47岁,因更号止庵。锵鸣回乡后,笃志宋永嘉诸儒之学以启迪后进,凡执经拜门下者,即亲为教授,开析芒理,士俗为之大变。瑞安数十年人文之盛,主要出于他的提倡,洪炳文、王岳崧均为其入室弟子。其间,曾应江苏巡抚李鸿章聘,主讲苏州正谊书院;应两江总督沈葆桢聘,主讲南京钟山、惜阴两书院。光绪十三年(1887)掌教上海龙门、求志书院。十五年(1889)回瑞,先后主瑞安玉尺、平阳龙湖、永嘉中山等书院讲席,黄绍箕、黄绍第、孙诒燕、杨晨等均为在瑞从学之士。后人称其“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两门生。”在邑率先推广引种牛痘,反对妇女缠足,鼓励开办女学,倡导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的实学,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的史学,魏源、冯桂芬的经世改革之学。又授黄宗羲《明儒待访录》、戴望《颜氏学记》于宋恕、陈虬、陈黻宸、胡调元等人。二十一年(1895)以乡试中式60周年,准予重宴鹿鸣,赐三品卿衔。二十六年(1900)秋,又以明年为进士及第60周年得重宴琼林,奉旨赏加侍郎衔。于是年冬十二月十三日(1901122日)疾终于里第。锵鸣晚年,与兄衣言致力于整理乡邦文献,其“海日楼”藏书仅次于“玉海楼”,且多乡哲遗著。曾费一年多时间参互考订孙希旦《礼记集解》51卷,并予刊刻。所著《海日楼诗文集》被评为“清穆雅正,肖其为人,诗在苏子瞻、陆务观之间。”又有《盘阿草堂词》1卷,《止庵读书记》、《东瓯大事记》、《吕氏春秋高注补正》、《周浮沚年谱》、《陈止斋年谱》及《读书笔记》等。
  是年,瑞安项霁卒,年50岁。项霁(1789-1841),字叔明,号雁湖,项灴子,衣言伯舅,世居县城南堤。少应童生试不利,即弃科举业,专心诗词文章,与青田端木国瑚、泰顺董斿、永嘉项维仁交情颇笃。喜游名山佳水,为诗歌纪之。于古今兴衰治乱原因,民生利病缘故,均了如指掌,教人必为有用之学。与其弟项傅霖被称为“瑞安项氏二先生”。清季永嘉学派之复振,二先生实开其端。与人意见不同,并不龂龂争辩,而据以书史让人体认。课弟傅霖、侄儿、侄女均甚得教法。热心乡里义举,每遇灾荒,必与弟傅梅、傅霖经划救助。著有《且瓯集》9卷,有咸丰三年(1853)刻本,收古、近体诗670余首。

1842)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二月,黄汉辑《瓯乘补》20卷,所记皆郡、县志所未收之温州旧闻轶事。是书凡例中说“是书采辑梓里故实,无论巨细雅俗,并皆缀录,以补郡邑乘之所遗。”黄汉(?-1853),字秋明,号鹤楼,自号小若山人,永嘉城区人,性颖悟,嗜学不厌。少习举子业,屡试不取。家贫不能自存,被迫游幕四方。关心永嘉历史文献,所到之处,遇瓯事凡旧志未载者必详录之。积10余年搜罗,抄录八千余纸,辑为《瓯乘补》。道光二十二年(1842),温处道陶士霖特为作序。咸丰二年(1852)因病回里,次年未及刊版,赍志而逝。其子黄遹卿复请傅传校刊,共20卷,内2卷已梓,其余仅存抄本。遗著尚有《瓮云草堂诗稿》和《猫苑》。
  是年,永嘉知县高崃云、教谕孙同元、训导朱美镠(字念珊,海盐人)各捐俸在华盖山南麓重修永嘉县儒学。
  是年,桐林例贡生林植三捐银三千两,于玉环厅治东侧建玉环考棚(校士馆)34间。

1843)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闰七月,温州遭风灾、水灾。
  八月二十日,米价大涨,城内好米一石价4000钱。
  是年,县城仓桥里人郭嘉士,年百岁,诏赐七品顶戴,后寿至108岁。
  是年,在泰顺罗阳镇南门重建文祥塔。塔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十七年(1812)倒坍,塔高19.7米,砖木结构,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内有楼梯盘旋而上。
  是年,为旌表邱土琳之妻赖氏102岁七代五世同堂,请旨在泰顺三魁镇秀溪边村建贞寿坊,又称百岁坊,青石结构,三层四柱三门,高5.75米,宽6.32米,正面额枋横书阴刻“贞寿之门”,正中阴刻直书“圣旨”匾额,造型粗犷,雕刻精细。
  是年,在泰顺垟溪、洲岭二乡界溪上,重建三条桥,通寿宁、福安。《分疆录》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年号。”
  是年,在乐清卓南乡南阁村凤凰山麓重建尚书第,台门前面有照壁,结构古拙,章纶致仕后曾居此度晚年。第西有笃忠堂,明成化(1465-1487)初年,章玄应专为祀父章纶而建,明宪宗赐额,宅西原有藏书楼,为章纶归田后次年即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今仅遗废址及原拱门之颓垣残壁。
  是年,在西坑乡梧溪村(今属文成)建富刺史祠,原称富氏宗祠,祀松州刺史富韬。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建时,改称富相国祠,祀韩国公富弼。祠分头门与正厅两进,为五开间单檐歇山合院式。头门影壁后置勾栏式戏台,正厅塑富弼坐姿仪像,身着朝服,头戴相冠,边立侍从,神态如生。大梁上悬宋元祐二年(1087)御题“显忠尚德”匾(重书),头门悬“富相国祠”匾,均由国家文物局教育处长夏桐郁书赠。富韬,齐人,唐工部郎中、太常卿、松州刺史,仕于唐末,为避五代乱,举家徙居南田泉谷。富韬玄孙名弼(1004-1083),北宋间二次拜为宰相,累封祈、郑、韩国公,赠太师,谥文忠。梧溪村历史悠久,远在元代至元甲午(1294),北宋名宰相富弼第八世孙富应高与叔富成自南田泉谷徙此肇基。富韬薨后葬于文成三源乡高村华山无为观侧。华山因有唐松州刺史富韬墓葬而易名刺史山,今人则称为狮子山,距天顶湖较近,车船皆达。富刺史墓位于刺史山正中,倚山面东南,原为石室类土墓葬。

1844)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3艘英船进入温州港,擅自测量港口南北水道(即黄大岙水道和沙头水道),绘制海图,认为温州“位于江苏的上海和福建的厦门之间的中点处”,是“商船容易驶近的现场”和“安全而又方便的避风港”。从此,英国侵略者开始在温州走私贸易。(一说1843年)
  瑞安邑人洪守一等人发起捐资巨万,历时三年,修筑瑞安东门至帆游40里塘河,并整修各埠头,修建两岸桥梁50余座。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捐银千两,修复塘口跨塘河大桥。次年,独资修建飞云江北岸自城西至礁石段塌损江堤20多处。官府嘉其行,报请赠六品义士衔,瑞安知县孙源亲自撰《重建瑞安官塘碑记》表彰其事。洪守一(1769-1860),字灌亭,一字贯之,号钝人,又号后河居士,住县城后河街。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秀才后,潜心著述。嘉庆十三年(1808)参加《瑞安县志》编纂,又化40年时间采集说部、文集中有关东瓯轶事为府、县志未收者,纂为《瓯乘拾遗》3卷。守一自奉俭朴,所居5间平屋甚简陋,而安之若素,名曰爱吾庐,又曰棣花书屋。所辑除《瓯乘拾遗》,另有《后汉诗》1卷及《俗字篇》(余国光撰,守一订)等。

1845)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秋,知府张璥在木杓巷创办东瓯义塾,为孤贫废学儿童提供学习场所。此后,三府义学、温州义学、永嘉义学等温属各县义学相继创办。
  是年,重修位于瓯浦之汉东瓯王墓。
  是年,温处道庆廉(镶蓝旗人)将固山贝子傅惠献祠改建于信河街丁字桥。原祠在西山护国寺侧,祀宁海将军谥“惠献”固山贝子傅喇塔。祠久圮。
  是年,泰顺邑人潘浦重建文祥塔,原塔倾塌于嘉庆十七年(1812)八月。
  是年,玉环同知龙光甸捐资建养济院。

1846)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
  七月,飓风连三日,大水。永嘉县学遭毁坏,各县民居蹋倒无数。秋冬疟痢流行。
  十二月,玉环厅同知徐荣作《纪恩》五言长诗,记述赴玉前受道光皇帝召见情形,以及雍正六年(1728)展复后至他在任期间一百多年来,玉环厅俭朴民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全诗由他亲自书写,刻于玉环芦浦乡深浦寿星山东坡崖壁,宽2米,高3米,共250字。字为楷书,工整秀丽,经百余年风雨剥蚀,大多仍清晰可辨,对研究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玉环地理风貌和人民生活习俗提供宝贵资料。
   是年,浙抚调查发现,省内除严州府外,各县烟馆遍地可见。
  在玉环楚门东门外谷水村建普福堂,咸丰二年(1852)、咸丰八年(1858)又建庆福堂、广福堂,合称观音堂。

1847)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
  三、四月,谷价每石5700文,番薯百斤1600文。
  秋,台风为灾,大疫,死亡枕藉。但早晚稻均丰收。晚稻亩产多者七百余斤。
  冬,温州知府梁恭辰之父梁章钜第二次来游温州,时年73高龄,但精力充沛,居温一年,写成不少有关温州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诗文。计有《浪迹丛谈、续谈、三谈》共25卷,《雁荡诗话》2卷,《楹联丛话、续话、三话》共16卷。
  是年,府城飞霞观被台风毁坏。

1848)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
   七月,飓风大水,水平楼板,人畜漂溺,不计其数。
  是年,知县张铣率绅士董正谊重修永嘉县学大成殿。张铣,字镜蓉,云南蒙化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署永嘉知县,兴废举坠,政平讼清。
   是年,梁章钜与其子温州知府梁恭辰等同游雁荡,留有“大龙湫”题字刻石。
  是年,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游雁荡山和中雁荡山,留有《雁荡吟》等诗多首,并为梁章钜所编的《雁荡诗话》作序。

1849)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五月初二,蒲门雷雨,山水骤发,平地水深丈余,堤坝崩毁,人物漂没。
  是年,早晚稻均获丰收,早谷百斤价1300文,晚谷百斤价1400文,俱平秤。
  是年,永嘉邑人金之杰在县学东重建节孝祠。据《永嘉县志》载,忠义节孝祠,雍正四年(1726)知县罗秉礼奉文建,嘉庆元年(1796)圮于飓风,知县黄靖重建。道光十八年(1838)又毁于火。
  是年,陈世珍撰《读书求故》110篇。

1850)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春,瘟疫流行,儿童罹病夭折者甚多。
  秋,在乐清花坦(今仙溪镇属)下岙山麓创办双溪义塾。该塾有屋58间,规模最大。
  是年,孙衣言(1814-1894,字劭闻、琴西,号逊斋,晚号遁叟,瑞安陶山潘埭砚下人,后居县城金带桥)登进士第,廷试时,得曾国藩赏识,拔置第五,得入翰林。又以编修入直上书房,复升侍讲。在翰林八年,参与修《宣宗实录》,并独编《夷务书》100卷。咸丰八年(1858)任上书房师傅,后调任安庆府知府,广施惠政。同治四年(1865),应浙江巡抚马新贻聘,主讲杭州紫阳书院,嗣兼浙江官书局总办。十一年(1872)擢安徽按察使。光绪元年(1875)升任湖北布政使,三年(1877)调任江宁布政使,历官三行省,始终以廉勤自励,每日未旦即起,治公文常至夜分,不以为劳。五年(1879)内召为太仆寺卿,未赴任,称病致仕。六年(1880)在家和弟孙锵鸣创办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众。有林庆衍、黄绍第、池志澂、周珑、周拱藻、孙诒钧、孙诒绩、陈虬之弟国锵,及平阳杨景澄、宋恕,泰顺周恩煦、恩锜兄弟等。衣言出曾国藩门下,文近桐城,其诗“上追汉魏,而近作尤似苏黄”(均俞樾语)。“瑞安孙大仆以诗震海内外。”(宋恕语)。任国子教习时,琉球阮宣诏、向克秀、郑学楷、东国兴皆从学诗。衣言归里后更矢志搜集乡帮轶事,编成《瓯海轶闻》56卷,采辑乡先哲及外郡人有关温州之诗文,成《永嘉内外集》74卷,刊印《永嘉丛书》13种,著有《逊学斋诗钞》15卷,《文钞》17卷、《娱老词》1卷。其晚年读书,于文有会心处,朱墨眉书,无不胜纪,评骘得失,至为精详,后人辑为《文史笺评》6卷,《逊学斋历代诗笺评》10卷。在安徽、湖北、江苏任职时,广为搜求太平天国时散出及海东舶来所未见之古籍八九万卷,其中不少为秘籍珍本,并于光绪十四年(1888)在瑞安城东建玉海藏书楼藏之,同时藏有大量手抄本、手校本、批校本、手稿本及地方文献等,积极鼓励乡里子弟来玉海楼借阅。在手订《玉海楼藏书记》中申明:“天下之书,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孙衣言端雅好学,秉性刚直,喜谈经济,推崇永嘉学派,系著名藏书家、学者,为清季重振永嘉经制之学巨子。
  是年,孙锵鸣奏请罢斥权相穆彰阿,受到朝野重视,官至侍读学士,不失为清后期温州首先崛起的名宦。
  是年,巡道庆廉、总兵叶绍春捐俸重建关帝庙。关帝庙在府城平定仓后,明万历十一年(1583)通判马鲁卿建。
  是年,瑞安人陈兆麟卒。陈兆麟(1821-1850),字涤斋,号玉井,原名禹莲,父陈步云官至福宁总兵。兆麟少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受业于鲍云楼,工于诗词,曾在瑞安郊外西岙筑莎湖别墅,与同里蔡庆恒朝夕吟咏,著有《问梦楼吟草》。
  是年,黄维诰(1806-1878,字黼堂,江西临江新淦县人)署玉环同知。甫上任即视察民情,整顿衙署,除贪吏,革弊政,并亲临学校督视。未久居丧,解官回里。咸丰九年(1859),补玉环同知署温州知府。时太平军于温、台一带活动频繁,黄参与镇压,受抚军左宗棠器重。同治三年(1864)复任玉环同知,旋调宁郡捐局。六年(1867)再任玉环同知,其间清积案,解民冤,出滞狱10余人,牢监几空。又兴复书院,捐款延师,广集生徒。九年(1870)第四次出任玉环同知,创设洋痘局,捐资开挖水利,灌田三千余亩,又兴修自龙王山嘴至清港之南北塘(又名万丈塘)。黄先后四临玉环,任同知十年,清慎公勤,始终如一,年将古稀,因病离任赴嘉松疗养。光绪四年(1878)六月病卒。士民在厅城西门外西青岭建黄公“四到亭”,勒石纪颂。

1850-1852)清宣宗道光末年至清文宗咸丰初年
  永嘉知县汤成烈(字果卿,江苏武进人,道光十一年举人)重修县志,纂成《永嘉县志稿》30卷,戴咸弼谓其“体例渊雅,讨论精详,力矫乾隆《志》疏略舛误之弊”。后因汤调往玉环任知县,该志稿未梓,孙氏玉海楼有传钞稿本,北京图书馆有清钞本,被称为温州方志中一善本。

1851)清文宗咸丰元年
  是年,永嘉县学重建落成,浙江学政吴县吴钟骏作《重建永嘉县儒学记》。
  是年,在永嘉城区铁井栏旁修整铁栏井,呈圆形,井栏铁铸,下圈铸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上圈铸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井栏外形弧肩鼓腹,别致雅观,水泉清冽,常年不枯。
  是年,修杨府山炮台1座,安设红衣炮3位,同时修乌牛汛炮台1座,安设发贡炮2座,以御由海路来犯之敌。

1851-1861)清文宗咸丰年间
  永嘉港头李宅李国钿在广化寺创设广化书院,授生徒数十人,徐定超于咸丰九年(185915岁时曾在此受业,光绪末年(1908)更名广化学堂,谢文锦曾从郑继恒就读于此。
  宜山产白胚棉布,宽7寸、长8丈为一匹,10匹卷成一筒,称筒布,行销福建等省,历数十年不衰。
  乐清虹桥鼎和酱园开业,生产经营的酒、酱、醋、豆腐乳等名闻遐迩。

1852)清文宗咸丰二年
  永嘉张应庚(?-1863,字孟仙,道光年间廪贡)任连平知州,守城有功。著有《寄鸥馆诗稿》。

1853)清文宗咸丰三年
  三月,地屡震,近闽尤甚。大水。泰顺三都(今文成地)尤甚,田多淹没。
  五月,楚门港两日无潮。
  五月二十三日,夷匪“广东艇”10余艘侵扰灵昆岛。九月初二,夷匪劫掠蒲州。十月十七日,20余艘“广东艇”进入温州港。
  六月十八至二十九日,温州各县连下大雨,风雨淫霈,大水灾,平地水盈三尺。乐清县海潮倒灌,田园被淹,海蜇随潮漂至白石溪河,虹桥一带水漫楼板,早稻悉遭淹没,民食恐慌。平阳连续飓风暴雨12天,至二十九日雨霁,平地水深六七尺,田庐尽淹,大歉收。潮水冲毁黄粱(今宜山黄良)埭,江口埭毁坏,咸水入内河,下厂、丰山等地田园受浸,拔木淹禾,岁收大歉。鳌江、飞云江、瓯江均有浮尸,人畜漂流入海者,不知凡几。
  是年,时任温州教授的金衍宗率先倡议设局施粥,并劝谕绅富捐储仓谷,在郡庠明伦堂西建义仓,存谷千余石,续积至万余石。金衍宗(约1778-1859),号岱峰,秀水人,崇尚汉学,著有《苕隐刍言》、《瓯隐刍言》、《尊经阁礼典录》等。
  是年,乐清瞿振汉倡议买谷平粜,群众拥护。恰在这年,清廷下令地方办团练,振汉乘机获准设团练,招募人员,铸造刀枪,做好起义准备,并奔走黄岩、太平、永嘉等地,联络同道,一年之间发展到千余。瞿振汉(1808-1855),原名振海,号碧泉,因蓄志反清,改名振汉,虹桥东街人。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雄踞乡里,因经商稍致富,捐得监生。太平军攻下南京,振汉联络志同道合者倪廷模、徐立金、金佩铨、刘公锐等人,暗中组织力量,准备响应太平军武装起义。他起草的《讨清檄文》文字慷慨激昂,切中时弊,激励人心。
  是年,蔡爱凤领导瑞安农民起义。
  是年,巡道庆廉改中山书院内的修道堂为肄经堂,选拔优秀生员肄业其中,仿省城诂经精舍程式,专课经义诗赋。
  是年,在永嘉东皋乡东皋村前溪中建东皋碇步桥。宣统三年(1911)毁于洪水,后由村民集资重建。石碇216步,桥为南北走向,全长126.8米。
  是年,玉环清港大桥建成。为表彰僧玉升创始之功,命名玉升桥。僧玉升,清嘉庆、道光时人;僧法存,玉升徒弟,道光、咸丰时人。道光间,清港同善塘尚属海峡,南北过往要靠渡船,玉升师徒屡尝交通不便之苦,乃决心募款建桥,并将宗旨公之于众。自此,师徒每至一地,坐山念经为地方祈福,虽隆冬酷暑并不少懈,凡十载,所积款数,估计可资造桥,岂料放存在外县生息的巨款遭豪绅吞没。玉升投诉不成,反被责为诬告,愤而投清港自尽。法存立志继承其师遗志,继续募化,历数年,地方士绅为师徒一片诚心所感,慷慨解囊,并推举有声望之人主持建桥诸事。法存圆寂后,乡人塑师徒像于桥堍土地祠。
  温州始有专业绣铺,绣制官衣、锦服、戏装等,称为瓯绣,生意兴隆,后绣品进入国外市场,被称作“东方艺术”之一种,与苏、湘、蜀、粤、京绣并称我国六大名绣。

1854)清文宗咸丰四年
  春夏间,温州又遭大水,民多饥死。乐清大饥荒,继发大疫。温州总兵池建功(字玄三,黄岩人)带头出百金,谕所师将校勉力襄助。
  十月十三日,夷匪“广东艇”多只再次驶入温州港,炮击温州东门,毁坏店铺、民房数十间,乡民纷纷逃避,文武官员无一实心为民,先事预防,故匪如入无人之境。
  十月十五日,英美两国对清廷要求开放温州港。
  十二月初八,瞿振汉响应太平军,树起“浙东除暴安良虹家统帅”大旗,称“浙东除暴安良虹军”。乐清、永嘉、黄岩、太平、玉环等地农民三千余人参加,兵士均以红巾缠头,称“红巾军”。十八日凌晨,瞿振汉率义军千多人攻入乐清县城。县令康正基闻变,从县后山逃跑,副将姚武成、典史赵映南等被杀,其余文武官员大部投降,全城为义军占领。瞿即发布檄文“奉天讨罪,建国安民。”并张榜安民,封存官库,城门敞开,任人出入,以示不扰害乡里。后各地起义农民陆续进城的共二三千人。二十四日,已降清兵和当地民团发起反扑,振汉在巷战中身亡,义军将士1400多人几乎全部被杀,起义即告失败。
  是年,大罗山农民起义反清。

1855)清文宗咸丰五年
   七月初八夜,飓风海溢,沿海沿江人畜、房屋漂没无数,田禾被淹者皆无收。
  是年,在永嘉县治东开元寺右建仓圣祠,祀黄帝史官仓颉氏、古右史沮诵、周太史籀、汉儒许叔重、郑康成,旁从祀颜芝等38人。
  是年,在泰顺里光乡里光村水尾建里光水尾亭,亭高9.42米,为六面三层三重檐木结构楼阁式亭,具有清代中后期古建筑特色。

1856)清文宗咸丰六年
  六月,福建海盗林川率船20余只至三盘(今属洞头)海面抢劫,北沙团练陈建章、团勇首领陈凤泰经数日激战,将福建海盗悉数歼灭。
  十月,夷匪骚扰温州沿海,蒲州村民在廪生叶学程率领下,击退夷匪进攻,夷人始惧。
  是年,湖州南浔人金绪宝兄弟三人在五马街开设“金同益”绸布店,旋改名“金三益”,专销湖州丝调。
  是年,瑞安黄体立登进士第,官刑部福建司主事,兼河南司主稿总办,敕授通议大夫。黄体立(1830-1875),字卣芗,号淳畅,黄体芳兄,黄绍第父,以词名,著有《卣芗词草》1卷。

1857)清文宗咸丰七年
  是年,温州士绅丘璜集资在积谷山南麓重建飞霞观,并筑层楼于其上。相传晋时刘根(字君安)隐居于此,曾乘赤霞至天台赤城访紫极君,观因以得名。
  是年,茶山人吴宗元中丙辰科恩榜举人,参加会试,时年百岁,钦赐进士,赏翰林院编修衔,给帑建坊。
1858)清文宗咸丰八年
  三月,太平军攻克丽水。温处道尹俞树枫奉命防堵。军次青田,畏缩不前。
  四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占云和、景宁,官兵退避泰顺。
  是年,乐清陈珒(1807-?,字熙皞,号璞生,晚号勿庵老人)举岁贡,平生砥行勤学,熟详史乘,家中藏书颇富,晚年筑芸香精舍庋藏,著有《妙闻香斋诗文集》等。

1859)清文宗咸丰九年
  三月下旬,孙衣言获准引疾归休返里,寓永嘉县城南,授诒让诗法。
  是年,瑞安人林梦柟(号星樵)中举,有才名,咸丰十一年(1861)协助孙锵鸣办团练,负责港乡(飞云江两岸)团务,因镇压太平军卖力,被清廷委官安吉、嘉善教谕,在任十余载,兴学有才,士风丕变,著有《星樵词》1卷。
  是年,乐清林大椿(1813-1863,字宏训,号恒轩,海屿乡高垟人)举贡。从小闭户读书,善校古书,卓有所见,生平抱负,无不发之于诗。成集者有《求是斋诗钞》3卷、《垂涕集》2卷;其它著作有《恒轩文集》、《恒轩诗集》、《研经堂随笔》、《海屿方言》、《红寇记》、《蒙川年谱》、《壬戌纪事诗》等(仅有传抄,多未梓版),其中《蒙川年谱》、《壬戌纪事诗》史料价值较高。
  是年,玉环王玑率领盐民抗税,冲进厅署大闹公堂。后受瑞安(温州时称“瑞安府”)农民起义影响,又发动乡民攻打玉环厅城,不克撤退,遭浙江按察司通缉,流亡台州各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挥师攻下台州,连克黄岩、太平(今温岭县),王玑见时机已到,再举义旗,接应太平军。十二月十三日,得临海、黄岩太平军将领邱善潮、朱子珊支持,率领二百多名义军,经岙环,进楚门,联合楚门义士吴士章、吴士卓兄弟众人,渡过漩门港,一举攻克玉环厅城,烧毁军装局、火药局,打开监狱,释放人犯。时太平、黄岩太平军遭清兵围攻,朱子珊部回兵临、黄,吴士卓等擅自撤返楚门,王玑力量严重削弱。十五日,王玑率众退却,遭地主武装王步霄伏击,被杀十余名,所剩义军百余人正欲下船,不幸潮水退落,船只搁浅,义军与官兵激战礁头滩涂,终因寡不敌众,皆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是年,外国商船17艘锚泊状元桥,进行走私活动。许多船员上岸游荡,在公共场所铭刻、涂写英文字。

1860)清文宗咸丰十年
  五月二十一日,夷匪“广东艇”抢掠飞云江沿岸居民财物,缉捕局外委杨朝升战死。艇匪又入瓯江攻打府城,游击黄鼎鳌战死。六月初八,又侵扰龙湾状元,守军击破7船,缴获重炮2尊。
  夏,署守王成楷成立缉捕局,巡防沿海港口。
  八月,著名诗人江湜首次来温,住一年又两个月,永嘉知县陈子余待为上宾。江湜(1818-1866),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弱冠补府庠生,业师王昌桂见其所作文章,叹曰:“子他日当以诗文名海内。”青年时家贫,授徒江村。三次赴试皆见排斥,遂绝意进取。为谋生,出佐幕僚,来往于山东、福建等地。咸丰七年(1857)在京师,表丈彭咏莪赠钱五十万,照例纳资为县尉,分浙江试用。十年(1860)辗转至温州。同治三年(1864),摄乐清长林场盐课大使。诗文深受好评,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写道:“弢叔诗力深造……寻常命笔,每首必有一二语可味者,咸同间一诗雄也。”著作有《伏敔堂诗录》15卷、《续录》4卷。对乐清山水多所题咏,有“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联,脍炙人口。
  是年,因军务奏准停贡瓯柑,园民如释重负。

1861)清文宗咸丰十一年
  太平军侍王李世贤进军浙江,部下有平阳腾蛟湖窦人白承恩。白承恩(1833-1862),原名失考,以字行,小名老三,出身贫苦。咸丰三年(1853)后投奔太平军,隶侍王李世贤麾下,深得李世贤赏识重用。十年(1860),参加摧毁清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和嘉兴解围诸役,迭著战功。次年随李世贤转战皖赣,三月入浙,连克常山、江山、龙游、汤溪,进占金华,叙功晋爵为通天福。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金钱会起义失败,太平军应赵起之请攻打温州,拟在闽浙开辟新局面。二月十八日,白承恩在桃花垟(今瑞安陶峰镇张染村)战死,年约30岁。白死后,群众将其遗骸葬于雷桥东首沙洲,称为“王坟”,并在桥旁五雷庙供“通天王”神像以示怀念。今其遗骸已由族人移葬于湖窦江南垵(大垟头)。
  二月十日,浙江省巡抚刘彬士“遵旨”严禁花会、鸦片。
  四月,太平军攻占金华,直指浙南。瑞安屿头(今云周乡)拔贡蔡华(1821-1862,字凤岑)及县学生员潘英(?-1862,住荆谷)参加金钱会,在当地积极发展会员,开炉铸械。屿头、荆谷山成为瑞安金钱会主要据点之一。
  五月初一,孙锵鸣等在隆山寺设浙南地方团练总局(忠义团局),整训团练武装,与金钱会对抗。入团者各执白布一方为号,上写“安胜义团”,群众称白布会。锵鸣督劝瑞、平两县绅民逐乡治团,大港张家珍、河乡吴一勤、平阳江南杨配篯、北港温和锵等均依附白布会。吴一勤,字箴之,号褚溪,晚又号愚溪迂叟,居丽岙,廪生,后得蓝翎五品衔。晚年曾从事地方慈善事业,与曾鸿昌等建瑞安育婴堂,著《医林逸史》。
  六月,金钱会假托通天王白老三名义,号召群众起义。不意诸乡冒暑蚁集者竟以三千计,远至闽省福鼎,亦倍道而来。武则官弁兵丁,文则胥吏差役,并僧尼亦多附之。北山庙中,人声鼎沸,香烟蔽空。
  六月二十六日,太平军进占处州,平阳钱仓码头搬运工人赵起、朱秀三、缪元、谢公达、张元、孔广珍、刘汝风和金华周荣等8人,在钱仓荆溪山北山庙结拜为异姓兄弟,仿天地会形式组织金钱会,入会者发给铜钱一枚,上有“金钱义记”四字,红纸帖一张,上写誓词。入会后,不论年龄大小,均以兄弟相称。入会者达数千人,并迅速扩展到永嘉、青田、泰顺和福鼎一带。县令翟惟本迫于太平军已至处州,不敢轻易镇压。
  赵起,一作赵启,善技击,结交拳勇者,为人慷慨,遇贫乏则赠以钱财,名震浙闽交界。
  朱秀三(?-1861),原是朱家站汇(今苍南风江乡)富户子弟,祖上有田三百亩,变卖后迁居平阳河前(今苍南湖前镇)。上过学,又爱好弄枪使棒,此时已沦落为走方郎中,卖草药为生,间或替人写诉状,结交三教九流人物。
  六月二十六日,金钱会占据平阳县城,攻下福鼎和温州府城。此后,会员发展到十万余。
  七月,瑞安林垟白布会头领陈安澜,公开拔掉林垟金钱会大旗,抓去金钱会会员。
  八月二日,赵起、缪元、朱秀三亲自率领会员三千余人,击败林垟白布会。
  八月二十日,由潘英率荆谷金钱会义军千余人进军瑞安潘岱,攻入潘岱孙锵鸣故居安义堡,将孙家财物分给群众,焚烧孙氏砚下故居,连皇家赐给孙家的“御物”也被烧掉。时张启渲带闽师千余人来温,因无饷未出。诒谷募台州勇二百人为启煊先锋,在祗陀山、澄头等地镇压金钱会。
   八月二十七日,大总头赵起在沙垟娘娘宫集中万余人,沿飞云江东下,围攻瑞安城。
  八月二十八日,钱仓赵起、瑞安潘英、蔡华等率金钱会义军二千余人,由桐岭攻入温州府城,占领道、府、县署。缴获道、府、县各级印信。温处道志勋缒城逃往乐清,总兵叶炳忠在城外组织台勇、广勇反击。义军死伤四百余人,被迫从小南门撤出。
  九月初四,在攻打温州城时,谢公达带领偏师南下,攻进福鼎城。
  九月十二日,赵起率领会员,攻下雷渎白布会,烧毁白布会头领温和钧房屋。十九日,林垟、雷渎的白布会联合向金钱会反扑。二十三日,赵起再攻雷渎,温和钧败死。同日朱秀三率二千余人,击溃县城外白布会。
  十月二十一日,义军又歼灭湖石团练,在大日汤岙山下(今属顺泰乡)杀其练首张家珍(1813-1864,字献之,居湖石村,县学生员),挥师东下围攻瑞安城。二十五日,赵起、蔡华等率义军数万人攻下瑞安城外各据点,并包围瑞安城。瑞安攻防战异常惨烈。围城十天未克,损失千余人。二十七日,赵起调鳌江石子岙兵船至飞云江,在隆山宫设立攻城指挥部,对瑞安城发起攻击,全城震骇。
  十一月初五,闽浙总督庆瑞调秦如虎、张启煊、吴鸿源援瑞,三路官兵进行反扑,赵起、蔡华等围城义军撤退,朱秀三、缪元先后阵亡,谢公达、刘汝凤、孔广珍被捕牺牲。初六,福建总兵秦如虎陷平阳;记名道观察张启煊攻占义军据地屿头、金谷。
  十二月,太平军李世贤部从台州进入水涨,被武生杨梦麟及民团击退,太平军死难八百余人。
  是年,普鲁士驻华大使艾林波要求开温州为通商口岸,未准。
  是年,宁波设立新浙海关,旧浙海关由外人任税务司,原浙海关改称浙海常关,温州等口也划给浙海常关管理。温州、瑞安、平阳分别设立3个浙海常关分口。
  是年,在乐清南阁村筑城堡,后依高山,前临大溪,现存正东、西北二门及部分残墙,为块石垒成。村北沿溪有桂花街,路面以鹅卵石铺砌图案,别具情致,呈现出明代建筑风格。

1862)清穆宗同治元年
  正月,钱仓被清军占领,金钱会退出平阳县城,义军被杀甚众,浮尸河面。蔡华赴处州联络太平军,在青田山路上被官兵逮捕,与其弟蔡岑均遭杀害。潘英在荆谷山被捕,押县城后被磔死。赵起化妆出走,在处州找到太平军,后又返回乐清活动。
  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部将领白承恩率数万人自青田过天长岭,驻军上河乡(今瓯海区三溪一带),分攻永嘉县城三角门、西门,被清军秦如虎部击退,死千余人。
  二月初二,太平军白承恩部由丽水经青田攻瑞安,先后击毙清驻军及地方团练头目陈少祈、孙诒谷(1838-1862,字稷民,衣言长子)、周飞熊等。
  二月初七,太平军李世贤部王观明、娄天安率军从黄岩入大荆,经白溪、芙蓉,于初九攻入乐清县城,据城首尾47天。时清总兵秦如虎率大兵从水路到来,太平军闻讯退出县城,从白石山向永嘉进发,至四月十九日去永嘉会攻府城。
  二月十八日,白承恩在桃花垟雷桥(今陶峰乡张染村)中炮阵亡。
  三月二十二日,太平军李小亨等率众数千入玉环,旋克楚门,至漩门渡遭官兵、乡团拦截,不得渡,乃陆行经大荆去乐清。
  四月初四,太平军二万余人由瞿溪第三次攻打县城,温处道支方廉登城指挥,各路清军出击,与太平军短兵相接,千总陈连福战死,太平军死二百余人,退守瞿溪、潘桥。
  四月初八,太平军第四次进攻永嘉县城,由瞿溪进攻西门、三角门,自辰至未,清把总姜玉麟、邱延标战死,太平军死数十人而退。
  四月十四日,太平军第五次攻打县城,由太平岭分路而来,欲攻南门,清军迎战,太平军退回。
  四月二十二日,太平军第六次进攻西门、三角门,不胜,死三十余人。后因天京形势危急,来温各部太平军于五月初七北撤。
  五月初八,平阳金钱会引太平军从陶山撤退,经大峃走中堡、黄坦。因在中堡受阻,遂改由大会岭走南田、西坑。
  八月,清廷以温州遭受战乱,豁免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1862119日)以前民欠钱粮漕米。
  是年,乐清梅溪书院院舍被毁。
  是年,枫林创办志仁书院,后废。光绪十八年(1892),永嘉知县邵朴堂修筑学舍,重兴文课,易名为楠溪书院,宣统元年(1909)又由楠溪书院改建为楠溪高等小学校。
  是年,南北港溺婴甚多,平阳知县余丽元出示严禁,并劝设育婴堂以收弃婴。杨配篯捐田四百亩作为基金田。

1862-1874)清穆宗同治年间
  在永嘉白泉后山创设潘山寮书院,每年入学童生三四十人。白泉廪贡生陈章民曾在此掌教10多年,每期考入县学生员均有三五人。
  在南雁会文书院东侧观音洞建慈云古刹。观音洞洞势高,分两层,为南雁最大石室。外洞高21米,宽41米,寺宇依山势而筑,从左到右依次增高,是一组颇具艺术价值的建筑群。大雄宝殿矗立高处,殿高6.7米,宽10米,深7.8米,供释迦牟尼像,为礼佛圣地。由大殿上升百级为内洞,即观音洞,有三龛供观音、弥勒、地藏王。
  宁波帮在晏公殿巷创建救火会,是永嘉早期的消防队组织。
  宁商包广明、包绍舫在虞师里创办广和酱园。龙泉人叶锡金在小南门内水仓儿(今胜利路后街)创办叶德昌南北货店。

1863)清穆宗同治二年
  六月十七日,平阳金钱会首领赵起,在乐清塘下(今翁垟镇)遭玉环右营守备钟国泰围攻,被叛徒出卖牺牲。
  七至八月间,起义军余部部分加入南下的太平军,部分在麻步林孔葵、钱仓赵辛等领导下,改名红布会,后又改名八卦会,继续从事反清活动。
  是年,瑞安黄体芳中会元,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黄体芳(1832-1899),字淳颖、漱兰,号莼隐,别署瘦楠、晚年自署东瓯憨山老人,人称瑞安老人,居县城小沙堤。同治六年(1867)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七年(1688)擢侍讲。八年(1869)视学福建,十二年(1873)任山东学政,十三年(1874)转翰林院侍读、左春坊左庶子,光绪二年(1876),学政任满还朝。体芳与张之洞同榜进士,同选庶吉士,又同在翰林院,过从甚密。体芳与张佩纶、宝廷、邓獬等都以直言敢谏有名于时,被称为“清流”。五年(1879)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迁詹事府少詹事,直声震中外。六年(1880)任江苏学政。在任五年,崇经术,倡实学,奖荐幽隐学子,风尚为之一变。适国史馆纂办儒林、文苑、循吏、孝友列传,体芳通知各学搜罗江南先正著述及事迹送国史馆,强调重视著述。又筹建江阴经古书院,落成后改名南菁书院,成为江苏著名书院之一。著《司铎箴言》十目:“立品、课士、守职、养廉、驭下、宣讲、举优、报劣、戒嗜、量力”,以督励属下。十一年(1885)调任兵部左侍郎,立朝敦尚风节,刚直敢言,经常上书,建言献策,抨击时政,纠劾官吏,是光绪朝一位铮铮谏臣,清流派中坚人物,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有“翰林四谏”之称。并与同乡京官共建温州会馆于宣武门外。十四年(1888)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后两署左副都御史。十七年(1891),体芳60岁,尝告语学生:“古人谓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于是以疾辞官,住于京中其子绍箕处,仍关心国事,声望甚高,世称黄通政。体芳爱才疾恶,居官30年,家无田宅,平日轻财好施,力不能及则借贷以济他人。咸丰、同治间,金钱会围攻瑞安,曾与孙锵鸣同办团练,抵御义军。金钱会失败后,一批百姓被株连,又尽力给予保全。致仕后先后主讲开封信陵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敬敷书院。二十一年(1895)归居瑞安时,与友人醵金筑话桑楼(后改名飞云阁),为地方文士雅集之所。体芳生平手不离图史,口不离杯盏,饮量最豪,有“酒龙”之称,故名其所著随笔曰《醉乡琐志》。二十五年(1899)卒于家,年68岁,诰封资政大夫。综观其生平,可用十六字概括其行谊:气节文章,盛誉国中;一生清贫,廉洁可风。著有《司铎箴言》、《醉乡琐记》、《钱虏爰书》、《江南征书文牍》及《漱兰诗葺》。《清史稿》有传。
  是年,知县陈宝善为保护虞师里月池湖水源疏通,勒石示禁,以清河道。陈宝善,字子余,咸丰九年(1859)署永嘉知县。
  是年,巡道周开锡拨款中山书院,东山书院月课遂废。

1864)清穆宗同治三年
  五月十六日,傍晚大雪,雪片如掌。至二十三日方停,平地积雪深数尺。
  是年,江湜(弢叔)再次来温,署乐清长林盐场盐课司,在任一年多,体恤盐民,亲问盐民疾苦,还关怀当地学子,教以读书作文之法,深得爱戴。乐清一批著名文士,为其节操文才所感召,纷纷以师礼事之。长林盐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置,清雍正六年(1728)起长林场设大使,从八品以上,民国后改称监事长、知事、场长。
  是年,由刘书年等捐建,梅溪书院恢复原貌,延请名师各以所长教授诸生。著名山长有:拔贡陈舜咨,善古文诗词;教谕张振夔,善治经;举人王旬宣,以风节相砥砺;举人蔡保东,以文才名而长于骈体;户部陈黻宸,长于史,两度主讲;司马黄鼎瑞,工诗。山长屡易,教学趋势亦变。从游之众,院舍恒充塞。时县境内通经明史者,多出自门下。
   是年,瑞安张鹤(字静芗,近代道士)刊印《琴学入门》琴谱。该谱共收琴曲20首,附工尺谱。谱中所收《阳关三叠》、《渔樵问答》等琴曲,今仍十分流行。张鹤擅长古琴,对诗、书、画亦有造诣。

1865)清穆宗同治四年
  温州常关分口改称瓯海常关,由温处道台方鼎锐兼任监督,辖平阳、瑞安2分口。按:康熙间所建海关称常关,后称旧关;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所管的海关,一般称洋关或新关。
  是年,邑人陈承锵等在县学内文昌阁左首重建王谢祠。据《永嘉县志》“王谢祠在华盖山下,明嘉靖中,知府龚秉德建,祀晋郡守王羲之、宋郡守谢灵运,久圮。”龚秉德,濮州人,进士出身,明嘉靖三十年(1551)任温州知府。
  是年,永嘉孙自励校补《乾隆温州府志》。
  是年,瑞安胡玠(1822-1877,字寿眉,一字介年,号桂樵,居县城虹桥)中举,会试落第后,即无意仕途。性刚直,豪饮工诗,与孙衣言为文字交。熟悉历史,孙锵鸣称他“腹中盖一部《万姓统谱》也”。晚年积极参与家乡修文庙、建婴堂、造桥梁等公益事业,尤以改进飞云义渡受称赞。著有《清秘堂文集》、《脂雪轩诗集》、《清秘堂文钞》及《桧巢赋草》。曾作《东瓯沿革考》,为温州历代沿革作出精要考证。
  是年,泰顺邑人林鹗因鉴于雍正《泰顺县志》对疆界区划不明、人物舛误等缺点,倡修新志,后由其子林用霖续编,父子俩旁征博引,悉心订正旧志疏漏与舛误。对泰顺地理环境亲历考察十余年,足迹遍及全县山山水水,订正了旧志疆界之谬误,对全县溪流源头,流经乡村,出口入海等亦—一补记。于光绪四年(1878)成书,名《泰顺分疆录》,共12卷,号称精审,为泰顺建县五百多年来难得史籍。
  林鹗(1793-1874),少名颉云,字太冲,号景,一号崎崖,又号愚谷,晚号迂谷老人,泰顺里光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人磊落耿直,刚正不阿,有“奇士”、“正士”之誉。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岁贡,后屡试不第,遂弃功名,出任粤西学使孙锵呜幕僚,后为兰溪训导,年近花甲时升直隶州判。咸丰八年(1858)退归林下,主讲温州郡中山、东山书院,同治三年(1864)倡办南院社仓,并亲自拟订《社仓章程》,确保赈济事功。关心公益,热爱史乘,老而弥笃。一生著作颇丰,《分疆录》外,尚有《琴学全书》2卷、《望山草堂诗文集》、《花木栅》、《借刊录》、《阳符笺》等。

1866)清穆宗同治五年
  是年,英国内地会牧师、苏格兰人曹雅直(跛足)从宁波来温传教。次年,在花园巷设点布道,建立温州基督教内地会,基督教新教自此传入温州。
  是年,著名学者张振夔病逝于乐清梅溪书院。
   是年,在瑞安城关西岘山重建章安四贤祠,纪念历史名人:宋许景衡、陈傅良,元高则诚,明卓敬。因瑞安旧称章安,故名。木石构架,面阔5间,通面阔9.65米,通进深5.7米,抬梁式歇山顶。祠前有柱笏亭,与四贤祠连檐构筑,亭平面正方形,孙衣言题书匾额,祠内悬挂四贤画像。祠后原有砖塔一座,曰西山塔。始建于南朝梁以前,后毁于大风,梁天监二年(503)、明正德十三年(1518)曾数度重建。
  是年,在永嘉蓬溪村村中央建近云山舍,是房主到苏州遍访名第大宅,采绘建筑式样后所建造。门匾“近云山舍”采自朱熹墨迹,院内有精致雕花砖墙。
  是年,玉环郭国芳(1846-1916,坎门人)开设恒源南货店(后改称郭源顺南货店),常将闽帮货物整载购进,批转楚门及邻县温岭、黄岩、乐清各地,坎门几成闽商南货集散点,各地客商云集。之后,又逐渐扩大经营项目,在总号增设糕点、酱园、磨坊、酒坊。同时,开设郭仁德国药铺,药铺内兼设坎门邮政代办所。由于国芳诚实善贾,郭源顺商号在温台一带享有盛誉。鼎盛时,年营业额达三、四十万银圆。郭发家致富后,出高价购进大片土地,在坎门教场头东首独家开辟一条街道,两侧各建房卫5间,命名日新街,为坎门最早的新式街道。外地客商纷纷迁至日新街开设店铺,市面盛极一时。郭又出资创办公溥学堂,称誉乡里。19161月,浙江巡按使屈映光题赠“造福枌榆”匾额,嘉奖其倡捐办学。
  是年,设救生局于坎门钓艚岙,每船每年冬钓捐钱二千文存典生息,为救生恤死用。

1867)清穆宗同治六年
  丹徒戴槃(字涧邻,号铭新,道光间举人)任温州知府。任职一年间,建造府盈余仓、义仓以调剂民食;重修中山书院、并拨款增扩膏火名额以鼓励生徒;重修四贤祠,易鹿城书院额曰“四贤祠”,祀程颢、程颐、朱熹、张南轩;整顿育婴堂;重建大观亭;改造资福寺山门,旁建山房八间以供游人登览;栽补松树,使华盖山成为旅游胜地;增设义学,筹添教育经费;出钱三万刊印《座右铭》、《三字经》、《阴骘文》、《四言诗》供童蒙诵习。由于戴槃正己率属,勤事爱民,剔蠹兴利,百坠俱举,深得民心,号称贤守。著有《宦游纪略》、《东瓯纪略》。
  是年,重建华盖山顶江山一览亭;重建华盖山腰资福寺(宋林灵素曾于此筑室,名通真庵,倡道教,后高宗游此改名资福);重修华盖山双忠祠。
  是年,敕封海坛山杨府庙,祀杨精华。杨精华,唐太宗时人,生十子,俱入山修道,一夕拔宅飞升,同登仙籍,由此著灵海槃,祷祈辄应。
  是年,基督教偕我会在康乐坊附设艺文小学。
  是年,永嘉张应羲创办通济医院,址在城区铁井栏,开办年数不详。
  是年,孙衣言在瑞安县城北孙氏宅院(今城关一中内)创建诒善祠塾,并手书“诒善祠塾”和“务求知古如君举(陈傅良),尤喜能文似水心(叶适)”楹联,勉励学生以此二人作为学习榜样,学子不限孙族与县内。曾聘邑人张震轩、永嘉王景羲主讲,塾生孙诒让、黄绍箕、黄绍第、项崧、胡调元及平阳宋平子、泰顺周焕枢等学业优秀,蜚声文坛。
  是年,孙衣言就年来搜访所得之温州史料中采辑诗文,成《永嘉集》数十巨册,分为文内外各编和诗内外各编。
  是年,孙衣言倡议修葺止斋祠,并改名陈文节公祠,附祀陈傅良门人蔡幼学与曹豳二人。至民国初年重建。有前、后殿,面阔五间,硬山顶、祠内尚存有明王叔果撰《仙岩重修陈止斋先生祠记》、民国刘绍宽撰《重修仙岩陈止斋先生祠堂记》石碑各一方。
  是年,孙诒让中举人。孙诒让(1848-1908),又名德函,字仲容,晚号籀庼,瑞安人,孙衣言子,幼承家学,聪颖好学。13岁即撰成《广韵姓氏刊误》一书,18岁时又写成《白虎通校补》。曾随父宦游京师、江淮等地,博采珍本秘籍,广结学者名流,见识大增。捐授刑部主事,五赴礼闱不第,遂绝意仕进,专攻学术。穷经著述40年,著书30多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诸多方面,一生学术、事业成就至巨,其中尤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二书为世所重,被公认为“周官学”与“墨学”的权威著作。其《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对殷墟龟甲学术价值的认识,早于罗振玉、王国维、陈梦家、郭沫若、胡厚宣诸大家。其《名原》、《古籀余论》、《古籀拾遗》、《籀庼述林》、《尚书骈枝》、《经迻》、《札迻》等,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25岁时写定的《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批注》20卷,《四部别录》2卷,是目录版本学的专著。他还校辑《永嘉郡记》、协纂清德宗光绪《永嘉县志》,协助编辑《永嘉丛书》,撰写《永嘉丛书札记》、《温州古甓记》等,其学术成就,与著名学者俞曲园、黄以周合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梁启超赞他有“有醇无疵,得此后殿,清学有光”。章太炎誉其“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尊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
  是年,瑞安王旬宣(字爱棠,号仲兰,居县城小沙堤)中举。6次会试不第,孙衣言为其中表,欲为捐州县实缺,或劝应大挑之选,均不屑为。黄体芳任山东、江苏学政时聘旬宣襄校试卷,选拔得宜。后主讲永嘉枫林、乐清梅溪等书院,士风丕振。先祖允初于宋开禧元年(1205)任德安通判,抵抗金人入侵,拒守108日,城得以完。其子致远编《德安守城录》详记其事。旬宣手校所藏抄本,光绪四年(1878)刊入衣言编辑之《永嘉丛书》中,为世所重视,认为可补《宋史》之缺。

1868)清穆宗同治七年
  知府戴槃提倡婚丧节俭,告示禁止“坐筵”。袁枚《随园诗话》有诗记此。
  知府捐款十万钱,另筹三十余万,重修中山书院。书院占地面积十亩二分,有院舍60多间。并选拔优秀者专开肄经一班,标榜“通经致用”,以培养人才为急。
  重修育婴堂。此后,各县无育婴堂者,一律送温州留养。
  是年,孙锵鸣掌教于温郡之中山、东山书院,与诸生讲论永嘉学术,并撰周浮沚、陈止斋诸先生年谱,以示表彰之意。
  是年,英国传教士曹雅直在花园巷寓所设立书院,后改称崇真学堂。
  是年,乐清郑协和(字小亭)举岁贡,擅长诗文,尤善书画,著有《水竹居诗文集》。

1869)清穆宗同治八年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浙北土地荒芜。清廷颁布《招垦法》,招民去开荒。温、台等府不少无地、少地农民前往杭、嘉、湖一带开垦。
  是年,中英签订《中英新修条约》,开放温州为商埠。
  春,孙诒让撰《温州建置沿革表》,校集《永嘉郡记》凡五十余条。
  是年,平阳金东(?-1894,字韶初,号青岳,蒲门即今蒲城乡人)给台湾道黎兆棠呈上切中要害的条陈,提出开发台湾规划。十三年(1874),发生日本侵略琅峤事件,金东再上书福建巡抚王凯泰,“既势所必争,地难任踞,应即早日定计,用兵驱除。”“倘仍议论游移,不早决策,使彼在台反客为主,台事休矣。”结果清廷还是与日本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其侵略为“保民义举”,赔款五十万两。
  是年,在苍南云岩乡三峰山麓重建广福寺(三峰寺)双塔。寺原建于宋,清康熙十九年(1680)整修,双塔相距11米,65层,高约7米,为楼阁式实心小塔,青砖砌造仿木结构。

1870)清穆宗同治九年
  四月九日,天降红雨,逾二刻。
  是年,基督新教从温州传入瑞安,教派颇多,主要有:内地会、循道公会、自立会、安息日会、地方教会等。

1871)清穆宗同治十年
  是年,刊印《水心先生别集》16卷新刊本,宋叶适撰。
  是年,徐殿恩在枫林圣旨门街开设乾寿堂药号,为现永嘉县境内最早中药店。

1872)清穆宗同治十一年
  是年,署教谕许文琳劝捐重修永嘉县学,邑人叶茂繁等合力成之。知府裕彰作《重修永嘉县学碑记》。裕彰,全名费裕彰,字昭甫,同治十年(1871)任温州知府。
  是年,江心寺僧雪嵋重修卓忠贞公祠堂,孙锵鸣作碑记。
  是年,温州司马江都人郭钟岳(字叔吾,号外峰)在温州采风问俗,历时三年,搜集轶事,作《瓯江竹枝词》百首,名《东瓯百咏》,其内容涉及温州的地理人文、民情风俗、社会风貌诸方面,状物写情,极为翔实生动,且饶有风趣。民国元年(1912)由天倪斋刊印,雅俗共赏。
  是年,许启畴、陈虬、陈黻宸等有感于邑中学子苦无书可读,既鲜藏书家,又不易借,于是自献书籍在瑞安城内西河桥心兰巷成立“心兰书社”,邀集陈国桢、池竹君、林香史、金韬甫等20余人集资三百千购置书籍,并出资购田40亩,以收益作为添置图书经费,是为温州最早之公共图书馆,亦为全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雏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寻常文史略可足用,培养许多人才。由于参加心兰书社诸人从光绪十一年至十九年(1885-1893),连续7人考中举人,于是将书社改为心兰书院。
  许启畴(1839-1886),字拙学,号雪航,住瑞安县城大沙堤,邑诸生。工技击及书画,书法笔意遒劲不凡,著有《意园诗钞》。启畴以清议自持,对时事有较激进的见解,被当时目为“畸人”。但日常生活及待人接物,又处处以儒家道德为标准,不给人以口实。
  是年,在平阳碗窑乡碇步头村莒溪上建成碗窑碇步,长约70米,宽1米,高约0.8米,每级由两块竖石并成,可容两人并行,现存88级。
  是年,先后有广济、普济、海晏等轮航行于温州、上海间。
  是年,玉环同知黄维诰创设洋痘局,为台州最早官办防治天花机构。

1873)清穆宗同治十二年
  春,孙诒让草创《周官疏》。
  是年,乡绅叶文淦捐资修筑从温州至瑞安东门的南塘路。
  是年,知府裕彰购西偏隙地增建育婴堂房舍50间。
  是年,开始在乐清磐石建炮台二座:一在东漳浦、一在西漳浦,安炮16门,以固海防。

1874)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十一月,平阳农民进行反捐税斗争。
  是年,天主教宁波教区派马宗良神父(1832-1894)访温,在花柳巷设立小经堂,从事传教活动。
  是年,于玉环厅治东建港南育婴堂;次年,建港北育婴堂于楚门东城外。

1875)清德宗光绪元年
  是年,乐清余朝绅中举。余朝绅(1855-1917),字搢敷,号筱璇(泉),万家乡车岙人,光绪九年(1983)登二甲进士,十二年(1986)为翰林院庶吉士,十五年(1989)授散馆编修,后历任国史馆、会典馆纂修及会试磨勘、殿试官等职。甲午(1894)中日战争爆发,偕同黄铎、黄绍箕等名士条陈封事,谴责朝臣误国,奏疏七上不报。二十六年(1900)归里,居温州木杓巷曾宅花园。二十八年(1902),温州府学堂创办,被推为总理,修缮校舍,延聘名师,教习中出现新旧学之争,分头劝勉,使其各展所长,学堂声誉从此鹊起。二十九年(1903),温州商界推举为商会总理,乃辞去府学堂任职。宣统三年(1911),温州酿成饥民抢米风潮,统领梅占魁意欲严惩“暴民”。朝绅挺身而出,与之力争,挽救饥民,并建议开仓平粜,又在城隍庙施粥赈饥,深得民心。徐世昌曾邀他出仕,未就。民国六年(191710月卒于家中。遗著未曾结集,现存《温州地方利弊论》一稿及《感事诗》12首。
  是年,重修浩然楼,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是年,府城五马街、花柳塘、虞师里等街坊先后设立民信局,办理民间通信。有天顺、正大、永利、协兴、永义昶、老金盛等多家。
  是年,官府勒令由山东发配永嘉的一批犯人在沿江码头从事装卸货物。此后,沿江码头代客挑运者分别结成集体,遂有本地班、山东班等名。
   是年,在乐清北雁荡山创建北斗洞,建灵霄殿四重,有八仙楼、海会楼、集贤阁。
  是年,玉环耿灿东(1843-1925,名必霞,字定魁,号锦堂,灿东为其考名,楚门筠岗人)中第16名武举。成名后,热心地方教育。光绪晚期,独自捐资,在其宅第创办一所专为培养武备人才的书院(通称“武书院”,后迁镇药堂续办),并亲自传授武艺。耿灿东功底深厚,双手能平端巨大石墩,挽320斤硬弓,慕名者甚众,使数十里外持弓负弩之士,填门塞户,争为师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以旧团防改组创办楚门巡警,自任巡正。宣统三年(1911),厅同知成章因慑于辛亥革命形势而遁逃,邑人公推耿灿东为佐治员,襄办厅事。

1875-1908)清德宗光绪年间
  是年,为纪念唐人陈逸功,在瑞安隆山西麓、隆山街道三圣门村建月井殿,又名庄济圣王庙,由前殿(含戏台)、正殿、左右两廊组成,占地560平米。戏台结构灵巧,工艺水平较高。
  是年,在苍南瑞岩重建瑞岩寺。
  是年,玉环厅各乡都村社,由民集资,普建义仓,储粮生息,以备灾荒。

1876)清德宗光绪二年
  六月十一日,平阳飓风大雨,西塘被冲毁,南港水入江南稻田,浸七八日不泄,岁收大歉。杨镜澄(配篯子)出资重修西塘。
  七月二十六日(913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辟温州为通商口岸。自此,温州正式被开辟为商埠,温州、瑞安与上海、宁波等地的沿海航运开始发展,海轮往来频繁,进出口货物日趋活跃,商业渐见繁荣。进口以洋布、呢绒、日用品、染料、燃料为主,出口以茶、糖、薪炭、木材为主。
  十一月底,宁波主教苏凤文来温购买周宅祠巷大屋作定点经堂,此时温州已有教徒二百多人。
  是年,永嘉知县潘俊在吉士坊设东嘉义塾。
  是年,瑞安孙诒燕中举,例用内阁中书。诒燕(1854-1879),字叔芑,号翼斋。为诸生时即从二伯父锵鸣受永嘉先哲之学,有经世志,喜读包世臣、冯桂芬论改革之书,与黄绍箕、金鸣昌合称庠中三君。衣言、锵鸣颇信佛,诒让亦嗜佛经,诒燕独不赞成。赴礼部试途中,曾至武昌衣言官邸省亲,广询当世利弊。随堂兄诒让游黄鹤楼、雨花台等名胜古迹,纵观大江,感慨外人入侵和水旱兵荒,忧郁呜咽,有“四海豺狼犹未静,书生只抱杞人忧”句。平居助锵鸣提倡慈善事业,著有《望益斋札记》、《瓯海佚事》、《望益斋诗存》等。死后,浙江学使潘衍桐于光绪十六年(1890)选其遗诗若干首入《两浙輶轩续录》。
  是年,瑞安陈超英(字卓甫)成武进士,殿试三甲,授殿前侍卫。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杨昌浚任闽浙总督,奏调为随员,委任为内巡厅兼总带督辕卫队亲军营。左宗棠力主抗法,奉命入闽视师,委超英任职如故。十一年(1885)七月,左宗棠病故于福州,遗命派超英持钦差印信入京陛见,后调督运河海运漕务差。数年后,致仕归,以医自晦。
  是年,泰顺陶鹤年遵先祖陶化龙遗嘱,独资重建司前洄澜桥。桥长85.4米,宽5.5米,高13米,34孔,耗资14500多贯,为著名石拱桥。该桥扼古道景宁大路咽喉,为里人陶化龙祖孙四代独家兴建,竣工数月即遭水毁。县北司前村(今司前畬族乡)地处泰(顺)景(宁)通衢,又当左溪及里光溪交汇之处,每逢春夏水涨,舟不能渡,两岸交通中断,化龙见此情景,心急如焚,矢志要在渡口建造石桥,以利行旅。讵知前期工程筹备就绪,大桥正在全面施工之际,化龙不幸卒。弥留之际,他一再嘱咐子孙:“一定要把大桥建成,一代不成就二代,二代不成就三代—……。”
  陶化龙(1775-1850)名朝泽,字跃云,邑庠生,司前人。一生颇多善举,常以利人为己任。科举时代,凡县治所在地都设有专供考生歇息的校士馆,但泰顺自明建县迄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尚付缺如。化龙顾念考生不能无所,乃为首倡议择文庙旧址筹建,于道光二年(1822)集匠兴工,历时6个月告成。新建校土馆有阅卷所、授卷处、候考厂等,结构严整,规模宏壮。此馆之设,有助于泰顺文教之兴盛。
1877)清德宗光绪三年
  一月,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委派英籍税务司好博逊(Hobson)筹设温州海关。二月十八日,英税务司在温州建立海关,始称温海关。关址设朔门大码道。八月,温海关改称瓯海关(新关),英人好博逊为首任税务司,税务司兼办邮递业务。海关监督由温处道方鼎锐担任。瓯海关内设邮政处,兼办内部邮递业务。从此,温州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埠。
  二月,英舰哈纳号进入温州港。
  四月一日,英、奥、日三国在温州设立领事馆。九月,英国首任驻温领事阿尔巴斯特(Albaster)抵温,在江心屿孟楼设临时领事馆。此后,大批商人、传教士陆续涌入温州。
  四月二十九日,英籍商船、怡和洋行所属的318吨“康吉号”(Conguest)客货轮自上海载棉布等洋货驶抵温州港,是为温州开埠后第一艘进港的外国商船。英国怡和洋行派威尔逊在温设立代理行。德国洋行也派代理人来温经营航运,开展贸易活动,并派一甲板船航行于沪温线。
  四月,德国炮舰“赛克洛波”号,在舰长查理的指挥下,从527日至721日对温州港航道进行测量,并制成海图。
  十月,英传教士李庆华来温传道。次年设立偕我会。1911年改称圣道公会,1934年又改名循道公会,成为我市最大的基督教教派。
  十二月,意籍法属遣使会传教士董增德奉派来温,长驻周宅祠巷新堂。
  是年,清廷公布《温州港港章》,划定瓯江南岸龙湾外口炮台与北岸磐石炮台连线以西的水域。
  是年,孙诒让撰成《温州经籍志》。
  是年,教会又开办一所女书院,后改名为育德学堂。
  是年,虫食稻,晚稻歉收,年终连月阴雨少晴,番薯失收,麦不能下种,大荒。
  是年,温州署同知郭钟岳倡议月捐若干俸金创办惠民药局,分设在府城隍、三港庙、天后宫三处,对赤贫患者,免费取药,以济民病。
  是年,玉环同知杜冠英编查城乡保甲,周围七百里共有民居2.72万户,12.38万人,其中男7.21万人,女5.17万人,较雍正十年(1732)共增10.42万人。
1878)清德宗光绪四年
  正月十五,玉环夜雨豆(冰雹)。二月复雨豆。七月初一夜,地震,大风雨。是秋,沿海多疫。
  三月初十,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温州北门外设立温州分局,地址在朔门盐仓街东首。初派“小广济”轮往来温沪线,后派324吨“永宁”号客货轮来温,是为温州港历史上第一艘进港的本国轮船,后因运输业务清淡,至六月二十七日停航。
  七月,英国测量船“纳沙号”经数月时间,完成了对瓯江口及进港航道的测量任务。后英国海军于188018981914年都曾派舰来温港测量。
  是年,温忠翰来任温处道。温忠翰,字味秋,山西太谷人,同治元年(1862)探花,学识不凡,来温后经过近一年考察,发现“民风士俗有未尽纯美而又非法律禁令所能骤兴骤革”的有九件,实为难得。
  是年,由玉环同知太平杜冠英创修,同知胥寿荣续成,举人新昌吕鸿焘总纂《玉环厅志》,六年(1880)告成,七年(1881)付梓,初为14卷,后加《补遗》1卷。十四年(1888)又由保靖胡钟骏续增《全浙海图》1卷,共16卷,分订8册。书分舆地、建置、版籍、风俗、水利、祠祀、学校、军政、职官、人物、选举、烈女、艺文及杂记等14门,90目。该志大大增补了雍正《志》之不足,为今玉环最详备的一部地方志。玉环韩姬宗亦参与编修,任分纂。
  是年,温州知府枝江张盛藻将《东瓯王庙碑》补书立石。
  是年,英籍传教士曹雅直夫妇在曹氏寓所创办温州第一所女学——育德女学,以后发展成为育德女子学校。曹敦聘刘廷芳的母亲李玺任校长。刘廷芳(1891-1947),字亶生,永嘉城区人,著名学者,早年留学英国,是我市第二位博士学位获得者,曾任北大、北师大及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教授。
  是年,英国传教士李庆华在温州城西街购屋始建基督教堂。1884年城西教堂被毁,1898年重建,建筑面积1450平米。坐西朝东,前为大堂即礼拜堂,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装饰考究,后为小堂即福音堂,另有中式用房12间,是我市规模最为宏伟的基督教堂。
  是年,景宁、丽水、宣平县合族人再一次迁来永嘉定居。
  是年,镇海县人包氏在平阳县城开办回生堂药店,经营有方,蜚声浙闽赣。
   是年,平阳大疫。

1879)清德宗光绪五年
  二月初八,浙江巡抚梅启照奏请“温州新设通商口岸,亦须轮船驻泊。”于是,招商局决定再派“永宁”轮常年行驶温沪线。温州、上海间有定期航班始此。
  六月二十一日,龙卷风坏屋舍。
  是年,停贡瓯柑。先,咸丰十年,因军务繁忙,奏准停贡瓯柑“贡官”部分,至此“礼柑”亦停。
  是年,陈黻宸在瑞安县城会文里陈氏住宅创设颍川书塾,供陈氏子弟甥侄入塾。学子陈怀、林损等学有专长,邻县亦有学子慕名入学。
   是年,洞头大门贡生张鸿文在豆岩创办擂隐书院。
  是年,永嘉有158791户,951398人。

1880)清德宗光绪六年
  是年,黄绍箕(1854-1908,字仲弢,号穆琴,父体芳亡后,更字鲜庵)登进士第,入翰林为庶吉士,九年(1883)散馆,列一等第一,授编修。绍箕学问渊博,于金石考据精鉴绝伦,妙擅篆籀。孙诒让作《墨子间诂》时采纳其意见颇多。绍箕推尊西学,积极鼓吹维新强国。光绪六年(1880),日本强行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他即对清廷提出指责。甲午战败,与黄遵宪、张謇、文廷式等抨击时政,与翰林院名士数十人联名上疏,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指斥李鸿章“庸臣误国,罪无可逭”。十四年(1888),为康有为转呈万言书。戊戌变法失败后,又促康有为外逃。二十一年(1895)上书抗议《马关条约》,参与发起上海强学会。二十四年(1898)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参与筹建京师大学堂,派充总办。次年(1899)授侍读学士。张之洞荐举人才,首列绍箕,称他“志远才长,治事缜密,中西学术均能贯通,熟于郡国利病、外洋政事”。京师大学堂成立,他曾参与创议并任提调。丁父忧时,受聘为两湖书院监督,创设湖北全省学务处以统汇一省教育。三十年(1904)入都,任编书局监督兼译学馆监督,推广学额三百余名,编印大量教材,提供各省使用。又择学馆高才生分送英、法、德、俄留学。三十二年(1906)四月任湖北提学使,六月,黄绍箕(时任湖北提学使)受派任赴日考察团团长,被日学者推为日本汉学统一会名誉会长。十月归国赴鄂,带头捐俸两千金为武昌小学经费。次年(1907)春夏间,相继拟定农业学堂、普通中学堂、师范学堂等毕业、升学办法;又兼任湖北存古学堂提调。力疾从公,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8126日)卒于官舍。临终仍拳拳学事,不及其私。黄绍箕一生多居外任官,是我国近代卓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对湖北的教育贡献尤为巨大,生前曾萃其力于《中国教育史》之作。绍箕又精于目录校雠之学和方志之学,撰有《乡土志例目》及《汉书艺文志辑略》、《楚词补注》等,均因病未能成书。同时,他也极其关心家乡事业,提倡维新思想,视教育为“身心性命之事”,与孙诒让志同道合,世称“二先生”,乡里称黄家两代五进士。游宦所至,即以搜罗古书金石为事,其蔘绥阁藏书与孙氏玉海楼、项氏水仙亭,称为瑞安藏书三大家,惜“佳椠多在行箧”,卒后随即散亡,其后人悉以捐赠永嘉旧温属图书馆。其诗文编为《蔘绥阁文集》、《潞舸词》等传世。著作甚丰,瑞安俞天舒辑有《黄绍箕集》,包括《中国教育史》、《广艺舟双楫评论》、《潞舸词》等。《清史稿》附传于其父之后。
是年,永嘉知县余干张宝琳延聘黄岩王棻为总纂、嘉善戴咸弼为总纂兼总校、瑞安孙诒让为协纂,编修光绪《永嘉县志》,七年(1881)完成,次年(1882)刊行。共38卷(首1卷)。该志有68人参加编修,均为当时名家,堪称一部“义例精密,搜集宏富,编校详审”的方志,是我市方志中又一善本。
  是年,永嘉知县张宝琳设吉士义塾。
  是年,英籍传教士曹雅直在府城租房开办西医院,由英籍医师稻氏主持,陈日铭为助理。这是温州最早开办的西医院。旋稻氏调往山东停办,为时先后二年。
  是年,天主教温州堂区成立。
  是年,大峃建立基督教教堂,址在林店尾,人称“耶稣堂”,为文成最早教堂。
  是年,在泰顺南浦乡潘垟村重建漈下桥,又名福庆桥,屋式木拱,内联四邻诸乡,北通文成。中央部分矗起3层楼阁,造型独特。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暴洪。
  是年,在泰顺彭溪建飞虹桥,俗称彭溪桥,为浙闽要道津梁。单跨21.6米,时为全省单孔跨径最大的民间石拱桥。
  是年,宁商陆忠保在花柳塘经营茶叶外销。当时温茶产销兴旺,花柳塘街建有茶业会馆。
  是年,温州最早的私人钱庄春升(生)号开办,继有裕通、怡生等钱庄开设。
  是年,洞头始有中医坐堂行医。

18801885)清德宗光绪六年至十一年
  洞头黄岙塘海涂围垦工程兴建。

1881)清德宗光绪七年
  三月,台州金满举旗反清,声势浩大,波及温州。斗争持续三年。
  八月,台风暴雨。
  十一月,基督教传教士李华庆病故,苏慧廉来永嘉接替。苏慧廉(W·E·Soothill1861-1935),英国哈利法克斯(Halifax)城人,八年至三十三年(1882-1907)任温州循道公会(当时称偕我会)传教士,在温传教25年,足迹遍及府县城乡,是一位最早在温州从事宗教活动,深通温州民情的外国人。初到永嘉时语言不通,学习半年后即能用温州话讲道,并编制一种短期就能学会的温州话拉丁拼音文字,同时以永嘉方言翻译整部圣经,以西方音乐结合永嘉民间吹打曲调,谱成简易赞美诗曲调,在聚会中唱颂。苏慧廉不仅熟悉温州语言和民情风俗,对中国古典文学及儒家、道家、佛家哲学思想亦均有较深研究。著有《A Mission in China》(一个传道团在中国)、《传教在温州》、《温州方言新约译本》、《温州话拉丁化体系》、《中国三大宗教》、《儒、释、道三教研究》、《汉语学生字典》等书。暮年回国后任牛津大学中国语文教授。
  十月二十一日(1212日),刘景晨生于永嘉城北朔门。
  是年,从嘉兴、湖州引入桑苗良种,在永嘉推广。
  是年,陈虬和许启畴、金鸣昌、陈黻宸、林香史、陈仲舫、王小方、金韬甫等十多人结求志社,夜庐风雨,道古谈今,每连宵昼,商榷学术,讨论社会问题,提出改革设想,许启畴被推为社长。还有一批赞成求志社主张而没有入社的同情者,如宋恕等人。他们虽然只是普通老百姓,可有关心祖国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大胆地议论国家大事,表现出对当时黑暗统治的一种抗议和否定。不过,他们的思想又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他们原拟在瑞安西部山区鹿窠(今永安乡六科村)创立一个可耕可樵,可仕可止的自由、平等、互助、友爱的美好家园,仿效陶渊明的桃花源的做法,找块“净土”,结社同住,社员极一时盛,皆能修明绝学,供世驰驱,自天官、舆地、典礼、乐律、文章、掌故,以及算数、医卜、书画、篆刻、刺击、骑射等术,无不各输所长,挟一艺以自赡,并约各服布衣,终身不得异服,“东瓯布衣”由此流传出去。这种隐隐有结党倾向的活动,立即引起乡人大哗,保守者目之为“妖”,准备向官方控告,称之为布衣党。幸得当时一二耆老,爱惜人才,阴弭其事,才没酿成大狱。求志社影响很大,“瑞安人才所出,苟非诒善祠塾,则必求志社,求志社闻天下”(宋恕语),远在北京都知道东瓯布衣。后因颇招时忌,社事遂散。启畴后出游江淮,郁郁无所遇,48岁时卒。
  是年,泰顺司前防洪堤建成,堤长970米,高4.5米。

1882)清德宗光绪八年
  由上海至广东沿海口岸的电报线经过温州。
  是年,瓯海关李希程发起组织水龙会,从外地购进救火“洋龙”设备;嗣后,温州各殿庙陆续出现水龙队。
  是年,重建叶文定公祠,叶适后裔叶庆褆等重修金凿石巷(金钥匙巷)的叶文定公祠。为民居式平房两进三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门厅通面阔9米,通进深7米,青石横额阳刻篆书“宋吏部侍郎文定叶公祠”,门联:“南宋文章,欧王鼎立;永嘉学术,郑薛代兴。”末署“后学孙衣言”。正厅通面阔9米,通进深10米,中堂原有叶适塑像,文革中被毁。叶庆褆是叶适的后人,当时在孙诒让为协修之一的光绪《永嘉县志》撰写组里担任参订校勘。官职是试用训导,历署太平、縉云、分水、归安、桐庐学事。
  是年,瑞安曾议重修县志,孙诒让撰有《瑞安县志局总则》、《瑞安县志局采访人员条例》,并手订《瑞安县志总叙》,但该志未能成书,现仅留《沿革表》残页数页,经孙氏手校,存瑞安文物馆。
  是年,汤肇熙接任平阳知县。汤肇熙,字绍卿,江西万载人,清同治二年(1863)进士。性格端方严肃,本地豪族或上司对他颐指气使,汤肇熙不予理睬,而一意爱民养士。当时民间多陋俗:南北港多溺婴,江南端午斗龙船引起宗族械斗,各地迎神赛会中大肆摊派,他—一予以禁止。并在各乡设书院、社学,亲自批阅学员课艺,以自己薪俸发奖。每出告示,行文谆谆如家人父子,在任共七年,著有《出山草谱》8卷。
  是年,温州招商分局成立。
  是年,瓯海关扩大邮递业务,内邮政处开始办理民间信件邮递业务。
  是年,停贡永嘉芽茶(岁贡十斤)。
  是年,永嘉潘阿明首创彩石镶嵌和蔑丝镶嵌,产品远销国内外。

1883)清德宗光绪九年
  宋至明,平阳人才辈出。清乾隆后,文风日下,一百多年间无人中第。邑令汤肇熙在乡人倡议下,在县城南二里许龙山上建造文明塔,为倡导文风标志。
  是年,陈虬撰《治平三议》,有志改革社会制度,认为“宗法之道通其变可以致治平。”
  是年,博古斋刊印《东瓯金石志》12卷。
  是年,永嘉人徐定超(1845-1918,字超伯,又字班侯,枫林镇枫林村人)登进士第(会试二甲第74名),签分户部广东司主事,旋任户部纂修。二十五年(1899),京师大学堂开办医学馆,被聘为教习。二十八年(1902),提补陕西司主事,赏加五品衔。秋,升江南司员外郎,二十九年(1903)夏,以员外郎传考御史,得记名,并充国史馆协修。同年,以薪俸积蓄托其侄徐象严在家乡兴办枫林高等小学。三十二年(1906)八月,兼任旅京浙江公学监督。同月简授山东道监察御史,次年四月,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宣统元年(1909)九月丁继母忧回里。曾赋《枫林晚眺》一诗:“家住枫林罕见枫,九秋闲步夕阳中。此间好景无人识,乌柏经霜满树红。”徐定超为官清正廉洁,勤俭谨慎,遗著有《徐侍御遗稿》、《伤寒论讲义》和《灵枢素问讲义》等。
  是年,陈承绂、周启良倡捐重建会文书院。会文书院有斋舍楼房五间,左有回廊,门口镌有清末学者孙衣言楹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今存。近旁有听诗叟、洗砚池及摩崖石刻“雁荡第一泉”等景点,为南雁荡山儒学胜地。
  是年,瓯海关设立简易气象观测机构,开始作气温、雨量记录,为我国气候观测设点最早地区之一。

1884)清德宗光绪十年
  五月,法陆海军进犯台湾、福建,浙江沿海遭到侵扰。
  七月初三(823日),法国舰队在马尾挑起海战,浙东沿海告警。
  八月十六日(104日),受台湾反法反洋教斗争的推动,温州民众在泽雅人柴岩荣带领下,一夜间焚毁城西基督教堂、周宅祠巷天主教堂、花园巷耶稣堂等6所教堂,并捣毁英税务司信所,瓯海关档案亦被烧,次日,瑞安江浦天主教堂亦被毁。结果,清官府赔偿新教27641银元,天主教7359银元。因是年干支为甲申,史称“永嘉甲申教案”。甲申教案后,“洋教”教士凭洋人势力,利用赔款,发展教会,教民中劣绅常常引导教堂侵害民众利益,欺压民众,民教矛盾激化。
  是年,英军先后派军舰“健飞号”、“梅林号”驶入瓯江,炮口对准温城,摆开攻击架势,耀武扬威。
  是年,在朔门码头建成第一座钢质趸船浮码头,由国营轮船招商局温州分局建造。
  是年,朱眉山始任温州府学教授。朱眉山(1851-1920),字寿保,又字瓯逸,辛亥后后更名潜屏,富阳人,光绪间进士,曾任永嘉知县,工诗,为瓯隐园社员。在温从教达30年,给当时温州学风带来一定影响。
  是年,陈虬撰写《医院议》,提出建立中医院和中医学校的计划,并在瑞安县城建女婴堂,次年改名为育婴堂。
  是年,乐清狼群出没伤人,县城内亦不免。

1885)清德宗光绪十一年
  是年,英籍新加坡甲板船特克里(Tekli)号抵温,开辟温州—香港—新加坡航线,是为温州开埠后最早航行于国外的洋式船只,该船次年搁浅沉没。
  是年,法国军舰游弋在浙江沿海,施加威胁。温处道温忠翰奉令筹防。
  是年,因法人侵扰,奉命于乐清磐石南门天妃宫山角筑炮台一座,名镇瓯炮台。城高18尺,垛81堵,分上中下三层,安置大小炮15门。抗日战事起,炮移去,仅存残基、大门和“镇瓯炮台”石额。
  是年,永嘉知县张静芗等在龙湾黄石山增筑龙湾炮台,和乐清磐石山头镇瓯炮台隔江相望,扼守瓯江大门。海面相距10里,形势险要。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破坏,仅存围墙、6炮孔、台门及“龙湾炮台”石额,但炮台轮廓今尚完整。
  是年,陈虬、池志澂、陈黻宸、陈葆善、陈诚高、何迪启等在瑞安城关公园路杨衙里创建利济医学堂,校舍坐北朝南,为两进及左右厢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门厅5间,左右厢房各3间;正厅于1920年增建,系5间西式楼房;后有药圃,为生徒种植药材之处。陈虬自任主讲,以所撰《利济教经》等为教科书,为我国首所采取欧美办学制度和方法开办的、自编教材的近代中医专科学校,比1915年上海丁甘仁所创的中医专门学校早30年,比南洋公学自编教材早三年,教学内容分专业课和普通课。除学习中医经典外,从事中药种植炮制实验。同时在瑞安城东杨衙里创办利济医院(中医),为温州首所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的中医医院,为教师、生徒提供临床实习场所。该学堂共办了近二十年,培养了三百多名优秀的中医师,对浙南以至全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所撰《利济教经》为全国最早的自编新式教科书。
  池志澂(1854-1937),字云珊,晚号卧庐,世居瑞安城关虞池里,诸生。光绪二年(1876)任湖北布政使孙衣言幕僚,衣言调江藩,随至金陵。时孙锵鸣掌教钟山书院,因入肄业,与江都刘寿曾、金坛冯煦等同学,屡应乡试不利。五年(1879),衣言致仕归,设诒善祠塾以教乡里好学文章之士,志澂随之学古文辞。衣言喜其文气刚而达,授以永嘉先正之书。七年(1881),与许启畴、陈虬、陈黻宸等结求志社,授徒治学而外,持清议、谈新法,颇为众人所忌。陈虬、陈黻宸等筹资助其出游,历经杭州、上海、金陵及皖、鄂等地,无所遇。十八年(1892)至台湾,任台抚及台机器局文案,并应台东修志之聘。在台三年,著有《全台游记》、《番社纪事》、《台游雪鸿记》等,甲午战争前夕回乡。志澂素习医,应温处道宗源翰之邀,与陈虬一同创办利济分院于温州府城,并设分院学堂,任监院兼总理,亲课医籍。二十三年(1897),主持《利济报》杭州分馆,并任《经世报》撰述,与山阴汤寿潜、余杭章炳麟相识。晚年在家行医卖文,日不暇给。著述有《卧庐文录》4卷,《诗录》4卷及《沪游梦影录》。
  陈葆善(1861-1916),字栗庵,晚号湫漻斋,居瑞安北城锦湖里,因病,学医于陈虬,殚精覃思十年而学成。与同里陈黻宸、何茝石、陈虬等同创利济医院及利济医学堂,任医院监院兼总理,并任教席,培养许多医学人才。著有《燥气总论》1卷,《燥气验案》2卷,又著《白喉条辨》,雕版问世,言前人所不详,远近仿效,多所全活,甚得陈虬赞赏。葆善又好音律,喜莳花木,所著《艺菊琐言》、《月季花谱》,皆本经验所得以成。另有《湫漻斋吟草》、《曲谱》等作。
  是年,泰顺东溪蔡起霭创办蔡恒春药号,内设西药柜,聘西医师坐堂门诊,为县内有西医之始。
   是年,钱塘吴承志(字祁甫,俞樾高足,同治九年优贡,光绪二年举人)任平阳训导。在任上每以薪俸奖励后学,并热心搜访本地前人遗书,编成《平阳县志稿》,包括《平阳献征》3卷、《平阳文征》3卷、《平阳县志皇言纪》1卷、《平阳县志恩泽纪》1卷、《平阳天文志》1卷、《平阳地理志》1卷共6种。民国时门生刘绍宽编修《平阳县志》,多收录其说,标明“吴稿”或“吴考”。
   是年,在平阳昆阳镇九凰山东南铁岭岭脊上建通福门(今又称解放门),为浙、闽交通要隘,上有望楼培风阁,为清代建筑物。通福门由门墙、楼阁两部分构成,为本县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楼式建筑。
  是年,玉环叶佩璈(1853-1926,字瑜卿,楚门叶家巷人)拔贡。年少矢志求进,勤学不辍,工于书画,尤善颜体。但不思仕进,安于居家行医济世,兴办地方教育。光绪中期,玉海书院景况不佳,佩璈不畏艰辛,毅然出任书院山长,筹措经费,扩建房舍,延师课士,革新校政,使濒临倒闭的古老书院重新焕发生机。因其办学有功,钦加五品衔。民国元年(19125月,当选玉环县第一届议会议长,兼任港北行政局总局董和楚门仓局董。政务虽多,仍致力教育事业。19243月,目睹楚门小学经费拮据,慷慨捐助银洋584元,受到浙江省教育厅嘉奖。次年9月又因治校有方,受县公署书面表彰。自晚清至1926年,连续主持校务20余年,建树颇多。

1886)清德宗光绪十二年
  五月十七日,文廷式游历江心屿。其《南旋日记》记叙了这次游程,为我们了解120年前江心屿的景物、景点,尤其是文天祥祠内陈设情况提供了翔实资料。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后擢至侍读学士,是晚清一位颇有声望的诗人、词家与学者,涉猎广泛,学问渊博,著述宏富。在政治上,他与张骞、黄绍箕、沈增植、盛昱等人志同道合,主张改良变法。
  是年,温州口岸进口洋货净值368238海关两,出口土货值103005海关两。进口洋货有棉布、煤油、颜料、糖类、玻璃、西药等;出口货物有茶叶、木材、纸伞、柑桔、烟叶、原木、明矾、海产品等,茶叶最为大宗。
  是年,孙衣言撰成《瓯海轶闻》,从此,永嘉史籍第一次得到系统整理。
  是年,乐清知县衡山李登云延聘乐清贡生陈珅、郑琛等编修《乐清县志》,纂成“邑里、规则、学校、田赋、兵制、职官、人物、选举、经籍、金石、灾祥、寇警、方外、杂志,凡十四门”,惜未成而卒。二十七年(1901)复由邑人陈泳香、倪楚湄续行参订校勘,因付印无资,直至1912年,由黄式苏、高谊补校刊行,共16卷。
  是年,温州府学考试,平阳童生因故闹考,杨镜澄、金鸣昌、黄庆澄因不能约束保童被革。鸣昌因被革去廪生功名,乃自称“革生”以示蔑视,虽经开复,绝意仕进。
  金鸣昌(1849-1913),字志曾,一字稚莲,40岁以后易名晦,号遁斋,又号瓯海畸民,瑞安林垟人。少与黄绍箕、孙诒燕同时中秀才,瑞人有“三君”之目。博读经史,于天算、地舆、兵谋、武备、律例诸书,莫不贯串讲求。与许启畴、陈黻宸、陈虬、陈国桢、池志澂等结求志社,人称东瓯布衣。当时,温州一区没有精研数学的,他与瑞安陈菊潭,在独学无师的情况下,掌握了这门学问,开了风气之先,其学生黄庆澄、陈宗虞,后来都在数学上作出贡献。同治六年(1869),德清戴望辑成《颜李学记》一书,首开宣传颜李学派之风,戴与孙衣言及其子诒让交厚,但在同治十二年(1874)年仅37岁即去世,以后真正继承其学的便是金鸣昌。他认为有清之儒以顾亭林、黄梨洲、颜习斋先生为大宗,而颜氏之学尤为醇正,最切实有用,是“直接数千年君师学校之传”。自中外通商后,西学之书翻译渐多,鸣昌阅后,自信其学益坚,尝著《治平述略》一书,上溯《周礼》,参以欧美政学,兼采章学诚政教合一之说,而学为实学,用为实用,一以颜元为归。稿成,宋恕阅后,甚表赞许。因中有论议院利弊等目,且书未削稿,秘不示人。光绪十四年(1888),受聘往平阳江南乡授徒,大力宣扬颜李学派,金之来平,对平阳学风转变,起了先导作用。他认为教学童“须命志气开发;勿令委靡,中国败坏皆在委靡之故”。相信“凡人无事不可学,即千里眼、顺风耳也可学而得”,鼓励追求科学的信心。十六年(1890)著《治平述略》一书,稿成,宋衡阅后甚表赞许,但轻不示人。十七年(1891)以后定居平阳,与张聘三合资在东门开叙和酱园。其间曾斥资至千数百金修筑万全平安陡门,乡之水患因得减轻;提携同族学子金慎之、金嵘轩等,使得成才。晚年笃信佛教。主要传世之作有《无始以来天人性命之本原》,其中颇含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另有《心经了义》一书,未传。民国二年(1913)卒于温州。
  是年,新加坡6桅商船驶抵洞头岛文岙口停泊,中转货物,历时半年。
   是年,在瑞安花竹岭(今文成花前乡)建花竹书院。
  是年,在泰顺东溪乡后宅垟村建后宅垟石塔(龛),系三层六角形文石结构,高约5米。

1887)清德宗光绪十三年
  二月,全国特有的每年为期五十天(从二月初一到三月二十一日)的迎神赛会“拦街福”开始举行,一直延续到上世纪30年代因经济萧条而逐渐冷落,抗战里完全停歇。
  九月,开元寺大火,一夕间尽成灰烬。
  是年,平阳县令汤肇熙倡议重修会文书院,购置田产作为学生伙食经费,并带头捐出俸银,后经士绅陈承绂(1857-1934,平阳北港顺溪人)、陈少文、周康甫等募款捐田,集资捐物,加以重建,并重修陈氏两兄弟墓。在南雁各景点栽花种树,修筑道路、路亭多处,人称“南雁主人”。
  是年,乐清邑人蔡保衡奉命办育婴堂于东门“老当店”旧址。

1888)清德宗光绪十四年
  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于瑞安城东金带桥边建玉海楼,和杭州文澜阁、嘉兴嘉业堂、宁波天一阁合称晚清浙江四大私家藏书楼。占地面积约8000平米,主体建筑分前后两进,结构形式相同,均为木构五间重楼,楼层原为庋藏书籍之处,西首有百晋匋斋,南有颐园。珍藏古籍31476册,集藏书楼、优秀民居和私家园林于一体。
  是年,在会文书院原址建木构楼房五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重檐歇山顶,左有回廊,前有平台,筑成花坛,缀以栏杆。台门外右边有“棣萼世辉楼”,纪念陈经邦、陈经正两位乡贤学者。汤知县为庆贺书院落成,亲笔题写匾额“高山仰止”,并挥毫题诗“天然小筑傍山关,胜地遗型想象间;风气曾经开浙学,秀灵应有毓人寰。”
  是年,孙同元(字雨人,曾任永嘉县学教谕、温州中山书院山长、温州府学教授)撰《永嘉见闻录》4卷本刊出,史料颇多,补郡志之所未备。
  是年,永嘉王德馨卒。王德馨(1819-1888),字玉才,号仲兰,廪生,曾任东山书院山长,著有《雪蕉斋诗抄》等。
  是年,陆佑臣在南门外开设温州第一家茶厂,名裕成茶栈,收购毛茶加工外销。雇用女工300多名。到1904年,这类茶厂增加到14家。
  是年,温州进口鸦片233.8担,价值10.9万余海关两,占进口洋货总值的22.8%。
  是年,民间盛行“花会”,会头纠众赌博,扰乱民生。平阳知县彭宝谦下令烧花会坛,拿办赌头。
  是年,夏毓兰等在金乡镇创建狮山书院。殷汝熔等集资购屋五楹,施膏火田二百亩。翌年,聘瑞安金鸣昌来书院掌教。刘绍宽、朱次庄、鲍潜、黄庆澄、张幼明、陈雨亭等从学,成为颜(元)李(塨)学派在江南的积极传播者。
  是年,在永嘉城区周宅祠巷38号建温州天主教总堂,由傅保禄神父设计监造,十七年(1891)建成。高35.5米,建筑面积4731平米,为我市第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

  是年,瑞安周璪(1860-1924,又名拱藻,字仲龙)中举,任山东学务处文案。善篆籀,孙诒让著《古籀拾遗》3卷,为手书上雕版,并校正文字,历三年始毕工。昔顾炎武撰《音学五书》,张謇为之校写,世珍为善本,一时誉周璪为当代张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