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温州历史年表(五)作者:沈克成

1452)明代宗景泰三年
  析瑞安县义翔乡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512里、平阳县归仁乡三十八、三十九、四十36里,以原罗阳镇为中心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赐名泰顺。设治所于罗洋(后改名罗阳),隶属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同年,设景宁、云和、宣平等县。
  泰顺建县学(又称文庙、孔庙)于县治右腋,开官办教育之始。后几经迁址重建,至清道光四年(1824)始定址城南城隍庙前。县学为科举时代一县最高学府,设教愉、训导各1人掌管教务。学习内容以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为主,兼及《性理大全》、《文章正宗》、《大学衍文》、《历代名臣奏议》等。县(或府、州)学学生统称生员,俗谓秀才;成绩优异者为廪生、增生。诸生(包括廪、增、附、例生)岁、科考列一二等者即获乡试资格。贡生则一般由诸生年久者充之,亦有捐纳入监者,在太学学习年限满后,即备出仕资格(一般是教官),不必参加乡试。

1453)明代宗景泰四年
  在泰顺仙稔乡仙居村创建仙居桥,为全县跨径最大屋式木拱桥,历经四次重建修葺,现桥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

1454)明代宗景泰五年
  平阳吕洪(1417-1485,字大正,号晋斋,城西白石里人)登进士第,六年(1455)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天顺三年至五年(1459-1461)巡察江西。七年(1463)回京,都御史委他监督会试,后又委任总理十三道题奏兼管三法司刑狱。八年(1464)英宗死,宪宗继位,升为云南按察副使,不久,因母丧回籍守制。成化五年(1469)任广东按察副使,八年(1472)升按察使。十二年(1476)致仕家居。旧志称其“历中外风裁凛烈,赐上方剑便宜行事”,是一认真执法者。亦关心故乡文献传播,成化元年(1465),将苏伯衡编成未印的陈高《存稿》,托友人重加订正,次为卷帙,捐俸镂行。史伯璇文集也由他次第刊行。致仕九年中,于别墅南建亭曰怡老,自号怡台归老,成化二十一年(1485)卒。所著有《晋斋集》和《凤山诗》若干卷。

1455)明代宗景泰六年
  都御史刘广衡来泰顺亲临督战,镇压寿境官台山邓、叶余部,矿工起义遂被平息。

1457)明英宗天顺元年
  太守周侯重修温州庙学,是举于斯文有耀。
  平阳县学棂星门、明伦堂、东西斋、会膳堂、仓厩、观德亭相继修建。
1458)明英宗天顺二年
  倭寇入侵乐清蒲岐。

1459)明英宗天顺三年
  在今文成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南麓敕建南田诚意伯庙,天顺五年(1461)建成。规模轩敞,制度宏深。清乾隆、道光、咸丰及民国历经修葺,现主体建筑仍保留明代形制和风格,由头门、仪门、正殿、追远祠四进及二厢庑等组成,为四进单檐二合院式木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3000多平米。庙前有“帝师”、“王佐”两座牌坊及照壁等。头门系三山式悬山顶单檐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开设三个大门。明间额枋悬直式龙凤匾“钦建诚意伯庙”。内壁上嵌有明天顺五年(1461)十一月《敕建诚意伯刘公祠堂记》和民国十九年(1930)、二十年(1931)《重修祠堂碑记》碑刻三方。仪门为三山式悬山顶单檐九开间外加两廊,前置五级垂带踏跺。正殿台基以方形花岗石铺面,前有露台;殿宇面阔九开间,重檐歇山顶,高10.8米,建筑恢宏雄伟。正厅塑有刘基及其二子刘琏、刘璟坐姿仪像,神态壮严。大梁与巨柱上分别悬有历代名流章太炎、林森、于右任、沙孟海、王光英、夏桐郁等题书的巨匾和楹联。明代正德皇帝撰联云:“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蔡元培撰联云:“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追远祠添建于晚清,悬山顶木构建筑。

1460)明英宗天顺四年
  泰顺知县郭显宗勒竖《建置记》。碑存今儒学路及泉宫。

1465)明宪宗成化元年
  建枫林圣旨门。

1465-1487)明宪宗成化年间
  在泰顺泗溪镇玉岩村建包氏宗祠,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宗祠分牌楼、外台门、头门、前堂、正厅等部分,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规模宏敞,建造考究。
   永嘉书会编撰的元代南戏剧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为元代五大南戏之一。该书于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出土。

1466)明宪宗成化二年
   五月,平阳飓风暴雨三昼夜,山崩屋坏,平地水满五六尺,稻谷无收,人多淹死。
  是年,常熟陆润(字昌泽,号古松)登进士第,初授闽令,补清平令,皆以循能著声,选为太仆丞,寻转守温州,仁廉明断,一以教化为本。吾郡固多贤明守,其在弘治、正德时则无若古松陆公之为贤。陆润在温九年,屡疏致仕乞归,温州老幼多次泣留,并于谯楼右侧建陆公生祠。

1469)明宪宗成化五年
  钦差大臣莅泰顺开办银矿,岁定白银3820两。至弘治元年(1488)减为604两。弘治五年(1492)矿竭,封坑。
  是年,平阳鲍麒(字仲瑞)登进士第,著有《壁经要略》。

1470)明宪宗成化六年
  戴鱀等人汇刻《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共收《郁离子》18章,文220篇、诗1184首,词233首,《春秋明经》42则,乃目前所知最早本子。正德十四年(1519)曾依据此本重刊,嘉靖三十五年(1556)重编,隆庆六年(1572)翻刻。为《四库全书》著录。刘基诗沉郁顿挫,文宏深肃括,影响较大,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

1471)明宪宗成化七年
  文林任永嘉知县,任内“击豪右,恤贫困,兴学校,举乡约,毁淫祠,疏通水利,平抑时价,减轻赋役。”每审堂听讼,听任百姓围观,剖决神异,传为美谈。还先后修建了王右军祠、东瓯王庙,并筹建文信国公祠,浚治海坛陡门,使城内河道通畅。文林(1445-1499),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著有《文温州集》,文章、政事均闻名于时。

1475)明宪宗成化十一年
  章纶长子章玄应(1440-1510,又名元应,字顺德,号曼亭,乐清南阁人)登进士第,任职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性慷慨,敢于言事,有乃父之直风。孝宗即位初,玄应上治国之本五事,内中弹劾中官汪直及其党户部尚书陈赟;又疏救边臣马文升,荐王恕、丘浚、杨宁等。累官广东布政使。因触怒太监,被罢职而归,后屏迹林泉,结社赋诗,自处泰然。著有《雁荡山樵诗稿》15卷,《章恭毅公年谱》1卷,今均存。生平见万历《温州府志》、雍正《浙江通志》,《明史》附章纶传。

1476)明宪宗成化十二年
  划乐清县东部山门乡3都及玉环桃花溪以北3都,共630里入太平县(今温岭县),属台州府,今玉环县境港北地区遂归太平县,时港南仍荒弃。

1477)明宪宗成化十三年
  为纪念西汉初东瓯王驺摇,将华盖山东岳庙改为东瓯王庙(今华盖里小学),今存砖石结构门台,门台平面呈八字形,悬山造顶,三间式,通面阔9.8米,青石台基高0.4米,中间设垂带踏跺。明间门额中嵌楷体直书“东瓯王庙”青石匾,左右次间作成照壁式。华盖山麓故有东岳庙,而海坛山麓故有汉东瓯王庙。以王故庙隘弗称,毁东岳诸神像,易庙额,崇正祀焉。农历三月初八,抬其塑像巡游街市,驱灾祈福,以表达敬仰怀念之情。东岳庙原祀奉忠靖王。忠靖王,蓝面,平阳人,传说为火神君降生,以除天下恶魔为己任,民间称其为温元帅,温州人民皆建庙以祭。
  是年,将谢康乐石刻像摹刻于江心寺之谢公亭。

1478)明宪宗成化十四年
  建成平阳县首个社学——贤祠社学,选8岁儿童入学。
  是年,平阳杜整(1442-1502,字思齐,号敬庵,万全象屿即今杜山头人)登进士第,任南京吏部稽勋司主事,文选清吏司郎中,先后十年,以公允称。弘治元年(1488)调山东布政司参议,擢参政,代理布政使。十五年(1479)春,升福建布政使,五月到杭州,因病卒,享年61岁,因穷不能办丧事,得同乡独力经纪,护送其灵枢归葬于湖岭吴岙。杜山头村有登科坊,为杜整登进士第立,坊额上“登科”二字为明任道逊书。

1480)明宪宗成化十六年
  在温州府儒学新立名宦、乡贤二祠。东祠以为名宦,凡二十有一人,西祠以为乡贤,凡三十有二人。规模宏壮,位置端饬。
  是年,刘逊任永嘉知县,在任六年,众废俱举,多有政绩。刘逊,字时让,江西安福人,成化进士出身,擢监察御史。明代历300年,曾有70多位永嘉知县,其中为官清廉,造福地方的不乏其人,但政绩突出,一生亮节可风,不愧名高史册的,只有刘逊一人而已。刘逊在任六年,先后为唐代颜真卿、颜杲卿建“二颜庙”,在江心屿为宋代文天祥建祠堂,又选取自南朝到明代近一千年间政绩较著的十二位永嘉县令,特建“永嘉县令祠堂”予以表彰,并以为自勉。

1481)明宪宗成化十七年
  是年,平阳陈宣(?-1509,字文德,号潜斋。柘园即今苍南仙居乡人)登进士第,授工部都水主事,分司徐州沽头等闸河。陈宣到任后,清理历年积弊,漕运与行商交口称便。不数年,沽头便成繁荣市集。离职之日,群情悲怨。弘治元年(1488)升为户部员外郎。不久,改为刑部陕西司郎中。当地迷信巫鬼,到处有庙宇;男子好嬉游,家务农活全由妇女操作。陈宣下令毁掉淫祠百余所,出现了男耕女织的新局面。当地只产麻不出棉。陈宣便从家乡带去棉籽,教会他们种棉、纺织。三年后,妇女学会了纺织,把这种手织布称为“陈公布”。弘治十五年(1502)升任云南布政司左参政,乃明中叶一员能吏。弘治十七年(1504)乞休回里,住县城坡南,自号四南居士,在图书环绕中过老,年至90余。有诗云:“寄语阎君休性急,高山平地我方来。”著有《潜斋集》。
  是年,莘野王府教授徐善政归富岙(今属文成)故里,奉上建“宾贤”木牌坊。

1482)明宪宗成化十八年
  纪念文天祥就义二百周年,永嘉知县刘逊向温州知府项澄建议,在江心寺东侧隙地建宋文信国公祠,四月落成。前临瓯江,侧与浩然楼、江心寺毗邻,初名宋文丞相祠,其后弘治、嘉靖、万历间几经修建。祠内有文天样雕像、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回廊镶嵌《正气歌》及二十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呜。”

1483)明宪宗成化十九年
  瑞安鲍玮(字允玉,早岁即以诗词名于时)以贡生入太学,礼部试明经第一,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兼精字画,为世所珍重。著有《山亭集》、《京华稿》。

1484)明宪宗成化二十年
  知府项澄以奇童将周令(字器之)荐于朝,召为翰林秀才。周令幼龄即善大书,父口授经史,手授书法,又曾从学王瓒,故能刻意诗书,精研易学,尤工柳楷,小心谨慎,有长者风度。初任鸿胪寺序班,升为司仪署丞。弘治十一年(1498)任中书舍人,值内阁,领制敕文字,侍经筵,预修《玉牒》、《国史》。嘉靖十二年(1535)任顺天府丞,后历任太常寺卿兼司经局正字、通政使等职。出入禁闱60余年,始终小心翼翼。自30岁,即弃科举文字,誓志于善,每以圣贤为师,省愆思过,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之天,成《志善集》,今佚。
  泰顺瘟疫流行,死者十之三四。

1486)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
  知府项澄重修温州府庙学,建明伦堂。善为政之君子,必首先于学校。

1488)明孝宗弘治元年
  在永嘉花坦乡廊下村建孝思祠。明、次间有12根金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其他建筑所罕见。规模宏大,制作精细,为当地明代典型建筑。

1488-1505)明孝宗弘治年间
  永嘉县令林廷献、汪循先后扩建学宫。
   在瑞安姜立纲墓前刻制石虎一对,蹲坐式,造型优美,雕刻浑朴,高0.96米,宽0.42米。在梅头镇东溪姜氏宗祠(今东溪小学)内,有东溪碑群,共有6方明代碑刻,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其中姜立纲书篆的《姜赤崖祠堂记碑》书法凝重方正,刚劲有力,为姜氏晚年之力作。其余明孝宗皇帝《谕祭姜立纲敕文碑》等,皆当时名流所书撰,具有较高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
  赵裕妻潘氏咏诗抒怀,成《扣机集》。

1489)明孝宗弘治二年
   六月初七日夜,永嘉飓风暴雨,声如怒雷,摧屋折木,稻谷歉收,灾情似成化二年。乐清稻损十之四,平阳亦然。
   温州知府邓安济主持修筑安塘,长4里,并在枕山建陡门2处,竣工后垦田800亩。
  王约(?-1511,字资博,江西临川人)任平阳知县。在任八年间,重视教育,爱护人才。奉例改庵立学,以训乡之子弟,将普音堂、济南庙、灵峰寺、灵鹫讲院、崇安庵、史伯璇祠等淫祠改建为社学,先后共建社学60余所,在今苍南境内较著名的有:白沙社学、芦浦社学、仙居社学、儒桥社学、仪山社学等。拓建学宫,延师以训乡之子弟;表彰先儒史伯璇,为建立祠堂,重修坟墓;每月朔望亲到学宫讲学;刚到任,遇上大灾饥荒,民嗷嗷待哺,他请求上级发粟,上不允。他毅然说:“救民获罪,所不辞也。”发仓济急,全活万余。在丰稔之年,紧抓储备,环城设仓,城南三里的预备仓积谷至六万余斛。海潮冲刷农田,不能耕作,王察其弊端,亲临督促,海塘得以完固。平阳户繁事多,每日争讼有数百人,他一一处理,选择典型的公开判决,并将监狱移于县衙内亲自察看,不久即“狱清而囚不冤”。均徭役、恤孤老、尊贤德、立义冢。弘治九年(1496),众口一致,推为吏治第一,召为监察御史,老幼遮留不得,追送一天,相互依依,洒泪而别。乐清侯一元在嘉靖年间(1522-1566)曾说:“吾郡平阳,明兴以来,令去而思者仅四人:王(约)、唐(时英)、张(恕)、彭(谨)。”四人中,王约最得民心。

1489-1496)明孝宗弘治二年至九年
  平阳有邓林、横溪、金山、项桥、龙江、梅江、环塘、北山8个义塾,或设在祠堂,或义民捐建,且都拨有田亩,延师设教,以田租赡塾之师徒。

1490)明孝宗弘治三年
   温州五县大饥。
  乐清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自号南屏道人,茗屿乡高岙人)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刑部主事。弘治十六年(1503)调任九江知府,此处地瘠民贫,高友巩抑驻军之横暴、税吏之苛扰,免征瑶役,救助贫困,政绩为十三郡之最。正德二年(1507)升广西参政,管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府事。时土司岑猛谋反,扰乱地方。友玑奉敕剿抚,以攻心为策略,宣谕朝廷意旨,晓以归顺与反叛之利害,待之以忠信,于是田人咸服,不劳师费财而一方之难得以平。正德五年(1510),因不得权臣之意,调知卫辉府(今河南汲县)。时值久旱,友巩竭力救荒,停黄河之役,以粟赈民,卫民得以稍苏。后,高友玑补江西左参政,转山西按察使,又转陕西按察使。时陕右一带,内忧外患,处处可虑。友玑则亲历各险要,筹划军粮,不使匮乏。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赞理军务。时当地宗室豪横,友玑上疏请敕切责处分,宗室不得不敛迹。《山西通志》称他:“坚持风宪,不畏强御,谳狱平允,民无冤抑,至今称之”。但因此得罪宗室,谪湖广郴桂兵备副使。受此迫害后,即称病回乡,归卧达七年之久。嘉靖四年(1525)又受朝廷起用,任山东布政司右参政使,转福建右布政使,次年任光禄卿,旋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升任右都御使,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嘉靖七年(1528)擢南京工部尚书,十一月改刑部尚书。次年(1529)三月致仕回乡,辞官归里,时年67岁,居仅敞庐,布衣蔬食。在乐清邑西白鹭屿创办“南屏书院” 授徒讲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卒,享年86岁。次年(1547),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传世。见《明史》卷270、高谊《南屏道人年谱》。

1491)明孝宗弘治四年
  平阳江口平安渡被飓风所毁,知县王约令重筑,并置官船,募渡夫4名,给以工食。

1492)明孝宗弘治五年
   十一月,停闭温、处银坑。
  平阳知县王约延聘平阳孔彦雍、青田包瑜(字希贤,任教谕)纂修《平阳县志》10卷。孔彦雍,唐山知县孔铎从子,成化四年(1468)举人。
  瑞安知县徐钺建县学明伦堂。

1494)明孝宗弘治七年
   刘基六世孙刘启宪由文成南田迁居平阳(今苍南)莒溪镇南山,于此建刘基庙,占地面积1700多平米。庙坐北朝南,依山临溪,系五间二进及左右廊庑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硬山屋顶,结构严密,保存完整,庙内有刘基及二子像、御赐对联及名人撰写的匾额、楹联。庄严宏伟,古朴曲雅,富有明代建筑特色。清代重修。

1495)明孝宗弘治八年
   二月,永嘉暴风雨,雹大如鸡蛋,积地一尺余。
  秋,有外国贡船一艘遇飓风漂至炎亭,官军救得20余人,转送至京师。
  是年,章纶从子章玄梅(1467-1550,字和德,号千峰,又号枫山,南阁人)中举,授湖口县令,为政以德教化百姓。正德十四年(1519)高德叛乱,湖口县无城可守,玄梅率部属出保他处,出奇兵于江中袭击叛兵,擒住宸濠心腹。后解官归,归时银不满两,得他人接济始到家乡。居乡过清贫生活,性嗜酒,工诗,诗与朱谏齐名。著有《天文图歌》1卷。

1496)明孝宗弘治九年
  花坦朱墨癯学生王瓒中榜眼。
  朱墨癯(1438-1519),原名道魁,字守慎,号墨癯,永嘉花坦乡花坦村人。自幼聪颖,力学不倦,为文精炼,求学者踵至。温州知府文林、永嘉知县汪循廷训邻邑诸生于义学,礼部侍郎王瓒、吉安知府朱谏、兵部员外郎王澈、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王激皆出其门下。家贫,冬夜读书,将两足伸糠中取暖,清苦笃志,至老不倦。终生困于场屋,科举不第,隐居家乡,饮酒赋诗,陶然自得。诸生之贵显者,常欲招致幕下,均遭谢绝。府学举行乡饮宾礼,知府邓淮修延为上宾,亦辞不赴,人誉“布衣状元”。著有《钟山诗集》、《墨癯养拙集》20卷。朱墨癯在永嘉廊下凤山之麓的凤南宫创设凤南书院。王瓒、朱谏等均曾在此受学。遗址至今犹存。朱墨癯又在花坦龙泉岩西幽办西园书院。
  王瓒(1462-1524),字思献,号瓯滨,永强二都李浦村(今龙湾永昌殿前村)人。少年天性明颖,精力绝人,稍长嗜学,昼夜不辍,曾苦读于府城开元寺僧舍。弘治九年(1496)殿试得一甲二名,授翰林编修,纂修《会典》,司教内书堂,后升任侍讲、礼部侍郎。世宗即帝位不久,欲尊称生父为皇考,张璁在王瓒支持鼓励下,上疏请尊兴献王为皇考,遭首辅杨廷和猜忌,王瓒也被贬往南京。恰逢母故,奉旨返里奔丧。家居期间,在吴田村(今瓯海梧田)建瓯滨郊墅,以诗酒遣怀。嘉靖三年(1524)因背疮不治病故。钦命追赠礼部尚书,赐谥“文定”。墓在永强凰岙,墓前有石马石将军,墓道上立有石牌坊。以善书名于世。著有《正教编》、弘治《温州府志》、《瓯滨文集录》等。
  是年,平阳王朝佐(字廷望)登进士第,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居官清贫,父死不能葬。暇时搜缉传记,集录温州宋元以来人物言行,名曰《东嘉先哲录》20卷,分8类,共记110人,刻于正德初。
  是年,乐清朱谏(1455-1542,字君佐,号荡南,瑶岙人)登进士第,历任歙县、丰城县令,继升赣州、吉安郡守。办政事识大体,不屑于小廉洁,所建立之事,皆能留之久远而便于民。晚年在家乡优游雁荡,多所题咏,著有《荡南诗集》4卷。嘉靖十八年(1539)撰《雁山志》4卷,《李诗选注》13卷,《李诗辨误》2卷,均存。另有《学庸图说》、《宋史辨疑》,今未见。
  是年,文成陈茂烈(字时周,周南大坑村人)登进士第,奉使广东,旋授吉安府推事,颇具贤声。弘治十八年(1505)擢监察御史,为官质朴清正。嘉靖(1522-1566)初年,家母年迈,为尽孝道,乞奏还乡侍奉,获准辞官归里,转事农耕。为官30多年,家无丝毫积产,吏部恤其家境清寒,欲复禄以晋江教谕,坚辞不受。一直侍母寿终,未几茂烈亦卒。

1497)明孝宗弘治十年
  将容成太玉洞天道院改建于墨池里。太玉洞天,旧在华盖山之麓,故容成子修真处也。天下名山,道家称洞天者三十有六,而其十八为容成太玉山是也。

1498)明孝宗弘治十一年
  温州人民渴望文林再来温州,曾联名向上保荐。四月,文林复任温州知府。到任后,立即处理积案,平反冤狱,囹圄为之一空。文林既是一位居官平廉的清官,又学有卓识,堪舆、卜筮无所不通,而尤以经济之学自负。
  是年,江阴高宾任瑞安知县。高宾,字舜穆,弘治九年(1496)进士。为纪念宋儒陈傅良,择仙岩积翠峰下、虎溪桥北、梅雨潭旁,陈傅良原读书著述处建祠奉祀,名止斋祠。
  是年,安徽休宁汪循(字进之)任永嘉知县,修《永嘉县志》一部,并校刊《儒志编》等书,对温州文化事业有所贡献。
  是年,平阳蔡芳(字茂之,号资静)中举,历任光禄寺署正,福建转运副使。为人正直清廉,曾与永嘉王瓒同修《温州府志》。校《十三经注疏》,撰《春秋训义》、《丧礼酌宜》、《大祀志》,已佚。

1499)明孝宗弘治十二年
  文林因积劳成疾死于任内。死后囊箧萧然,箧内没有一件温州的东西,连双鞋也是老家带来的。温州吏民自愿凑集千金为其治丧,其子文征明遵照父训谢绝一切丧礼。温州乡民为此在华盖山重修“却金亭”,与前知府何文渊合记其事。并在永嘉县学内及礼贤坊(今兵营巷)等处建文公祠,树德政碑,碑文末有:“云鹤去兮不返,琴掩兮无声,江悠悠兮日夜,思夫君兮满城。”表达了温州人民对他的沉痛哀悼和终古怀念。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后更字征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名重一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著有《甫田集》。曾三次随父来游温州。旧时江心有海眼泉,为他所书。
  是年,姜立纲卒。明皇特遣浙江布政司使、温州知府邓淮为使谕祭,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仍立于瑞安东溪村姜氏宗祠,其墓在瓯海白象镇金竹山。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谿,瑞安梅头东溪人,天资聪颖,7岁能书,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七年(1463)授中书舍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升吏部验封司郎中,直内阁经筵官,预修玉牒。弘治四年(1491),以修《宣宗实录》充謄录官,升太仆寺少卿;以参与修《宪宗实录》,转太常寺少卿。立纲历事五朝,为官数十载,一向谦恭谨慎,生活俭朴,宛同寒士,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后因回家守制,哀伤过度而去世。立纲以书法著名,初学黄养正,继法钟繇、王羲之,终于自成一家。擅长楷书,点画雅健,体度圆活,清劲方正,气势雄伟,世称“馆阁体”、“姜字”。书法行于天下,人得片纸,争以为法,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为一代书宗,凡天顺、成化、弘治三朝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其手笔。清《三希堂法帖》收有姜墨迹。草书造诣亦深,并善山水画,得黄公望法,说者谓其画,萧疏耸秀,全以黄鹤山人为宗。著有《东溪书法》,言八法、八病及字式240字。瑞安文物馆藏有草书中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和一小楷碑石,北京故宫亦有作品收藏。
  是年,平阳童器(字大用)登进士第。《浙江通志(循吏)》有传。撰有《东川集》、《易经诸意》,佚。

1500)明孝宗弘治十三年
  知府邓淮扩建东山书院,增修府学,并在府治东北今实验中学分校处建鹿城书院。有堂若干间,中祀先贤程颢、程颐、朱熹、张栻,旁祀乡先儒从二程朱张者共23人。辟馆舍若干间,为学生所居,学规仿白鹿洞书院,一时生徒蜂拥而至。
  是年,提学副使赵宽偕温处道林延选谒文信国公祠,深感“祠宇卑隘勿称”,便由知府邓淮选址扩充,在寺之北垂,倚岩临流,崇深虚明。后祠宇和寺同时毁于火灾,草率重建于江心寺东侧。
  是年,乐清蒲岐抚安塘筑成,得田750亩。徙海岛居民千余人居此,悉以计口授田,使之安居。

1502)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瑞安人季敩登进士第,先任南安知府,续升广西参政。

1503)明孝宗弘治十六年
  温州知府吉水邓淮延聘永嘉王瓒纂修弘治《温州府志》1部凡22卷刊刻于世。今存天一阁,为现存最早的温州府志。此志出于名家手笔,颇为朱彝尊、孙诒让等所称许。在王瓒编撰的《温州府志·风俗》载到丝、棉、绢、木棉、吉布、麻布、苎布等。在棉麻职业中,有“贫家无棉麻者,或为人分纺分织,日不肯暇。”可见商业意识已经渗入生产领域。
  是年,温州有户104976、口351082(万历《温州府志》)。

1504)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朱文简领乡荐,正德六年(1511)为晋江教谕,撰有《学庸图说》、《墨溪集》。万历《温州府志》有传。
  乐清县令钱杲访求得元李孝光诗文集《五峰集》。

1505)明孝宗弘治十八年
  温州知府李瑞等为表彰朱良以,在永嘉花坦乡花一村建宪台牌楼,系四柱三间木构建筑,高5.95米,额枋正中嵌有“宪台”匾额。牌楼结构严密,斗拱规整精致,今基本保持原貌。花坦村原有12座牌坊,它们是“乌府、黄门、奕世簪缨、乡贤、宪台、钟秀、公直淳良、翕和、溪山第一、为公宣力、鸢飞鱼跃、松柏寒贞”。除“松柏寒贞”外,都是为表彰学人而建。除“溪山第一、乌府”和“宪台”外,余已相继毁坏。
  朱良以(1384-1470),字士祉,号静端,花坦乡花坦村人,永乐九年(1411)举人,历任盱眙、清江教谕,申教条必文行兼举,先忠信不尚浮华。藩臬诸司重其学行文章,荐于朝,升工科给事中。宣德年间(1426-1435),顺天、保定二府蝗灾严重,朝廷遣往视察,蝗灭而岁获大捻。正统元年(1436)考绩后,升四川按察使司佥事,大力革除弊政,训练兵戎,因而纲纪振,军政肃,全蜀之民咸感德。著有《静斋诗稿》、《政录》。
  是年,乐清(今属玉环)陈璋(1470-1541,字忠献,号省斋,陈钝曾孙)登进士第,刚入仕途,即获罪于宦官刘谨,矫旨令致仕。有人劝他贿赂刘谨,答道:“官以贿成,吾不为也。”即怡然回家。直至刘谨伏诛,陈璋才得以起用,授刑部主事。任内不畏强暴,执法如山。嘉靖元年(1522)升任为大理寺卿。办案精明,一如既往,平反无数冤狱,当时有人以诗赞:“直气每闻持正论,明刑真欲为求生”。嘉靖十一年(1532)擢任刑部左侍郎。生平廉俭自守、囊无余物,常道:“未有不俭于家而能廉于官乎?”居官三十年而辞官归。璋以法学家名世,著有《比部招议》2卷、《恤刑录》、《桖》,已佚。陈璋去世时,朝廷派官谕祭安葬。墓在乐清万岙山,哲学家王廷相为其撰墓志铭。另立坊表三座,“侍郎坊”在玉环东岙闸头,“大廷尉坊”在乐清县前,“小司寇坊”在永嘉县。玉环设厅建学宫后,陈璋入祀乡贤祠。《玉环厅志》有传。
  是年,永嘉人陈定之登进士第,官刑部主事。

1506)明武宗正德元年
  县令王献臣于华盖山建奎光阁,为永嘉士人藏书、讲诵六经之所,李东阳曾为之作《永嘉县学奎光阁记》。

1506-1521)明武宗正德年间
  永嘉县学有学田157.6亩。清宣宗道光以后,存民田44.67亩,涂田88.15亩。
  开辟府前街,城区逐步形成棋盘式格局。
  刘基六世孙刘启节在武阳村口金龟山下建武阳亭,面作五开间,单檐悬山式,前作轩廊坐靠,路从亭内经过。现存为清至民国间重修式样。亭右侧另建有神宫,系明代原建。

1507)明武宗正德二年
  倭寇入侵蒲岐。
  卢祖皋《东瓯诗集》编成刊刻。

1508)明武宗正德三年
  福建晋江张文应(字廷凤,号南溪)任瑞安教谕,处处以身作则,启迪诸生,不间寒暑,弟子都有如沐春风之感,邻郡学子闻风亦来瑞学习。未及任满,擢乐平知县。去后,诸生思念有加,相与文其德于石,表诸学门之内。弟子为师儒立碑,为明朝首例。
  是年,乐清李显(字崇纲,号台南,县城人)登进士第,初为福建闽县令,治理以镇静为本,政声大扬,被擢升为御史。出巡北京郊畿时,发现当地豪右侵占土地,奏请收回。后转按贵州。时苗民勿靖,前官调度失宜,李显至州,弹劾去之,并一面随山筑道,一边宣布朝廷威德,苗民顺伏,其乱遂平,边疆安定。累官右副都御史。时武宗常出巡,屡疏请回銮,又请撤去潼关镇守内臣。世宗嘉靖初年,中官诬陷大臣,显抗疏救解,遭群奸痛恨,出为淮安知府,又转调赣州、苏州两地,政绩突出,累迁巡抚南赣都御史,后任大理寺卿致仕卒,一说卒于官。李显墓在盐盆镇吴岙村涌泉山麓。所著有《台南集》。万历《温州府志》有传。

1511)明武宗正德六年
   迁建瑞安县城于故城西,离江岸35尺,以避潮水。
  在泰顺南院乡毛垟村笔架山顶重建毛垟石塔,高510米,为风水塔,塔身直接从地面起造,通体由块石垒砌成金字形,塔形类似阿拉伯吉古拉塔,又具有中国建筑特点,造型独特。
  是年,瑞安黄文正(1459-1521,字廷中,县城北下桥人)礼部考试得“最”,授吴县训导。在任以身作则,示学子以本末重轻,分俸助贫穷好学者。吴县士子争相奋发,登科第者不绝。六年任满,被荐补惠安教谕。至则树立师道,振作士风。代理知县时,施行惠政。正德十六年(1521)以老乞归,诸生禀告于府,相率挽留。未几卒于任。诸生为服丧哀悼,扶柩亲送至百里外,并为立祠于学宫旁。著有《槑斋集》若干卷。

1512)明武宗正德七年
  在泰顺三魁镇营岗店街头创建薛宅桥,又名锦溪桥、营岗店桥,为叠梁拱式廊桥,全长51米,宽2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是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屋式木拱桥。后屡建屡毁,现桥为清咸丰六年(1857)重建。

1513)明武宗正德八年
  四月,泰顺县前街疫病流行,死者相枕。又大火延烧及鼓楼。

1514)明武宗正德九年
  八月初一,日蚀,移时复光,旋地震。
  十月十九日,刘基殁后139年,被追赠为“太师”,赐谥“文成”。因而后人称文成公。文成县就是以其谥号命名。
  是年,无锡秦镒(字国重)由举人任瑞安知县,洁己爱民,尝言“为政必自近始”。首先稽核奸欺狡猾的吏胥隶卒,悉为屏弃,县行为之一清。朝夕操心民事,编制赋役必仔细审查百姓负担能力;治理狱讼必慎重推究真实情况;尤敬礼文士,振兴学校。在任八年,囊无长物,而积储仓谷万余石,后来两次遇到饥荒,都靠它赈济。后迁抚州府通判,父老为建遗爱亭以纪念。

1517)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四月十八日,永嘉、乐清地震。四月至七月,金乡连震15次。
  是年,江心寺因台风毁坏重建。
  是年,永嘉叶式(字成规)登进士第。著有《瑞峰集》。

1518)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十一月,平阳南、北港洪水爆发,屋舍飘荡,人畜浮尸蔽江而下。江南各埭皆毁,水逾月不退,田禾烂尽。泰顺大水,毁民房百余家,漂没田地2830亩。
  是年,张璁在瑶溪馒头岩下、卧龙潭畔、三叠岩边建罗峰书院,前有荷池,后多丝竹,依山伴水,风光极其秀丽。前后左右并列有“翰林学士、寅亮天地、燮理阴阳、理学名臣、中兴贤相、黄阁元辅”等牌坊六座,并有“御书楼、来青园、高春园、栏干桥、万竹亭、留胜亭、观荷亭”等胜景。

1519)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永嘉朱腆(1489-1540,字公膴,号少川,花坦乡花坦村人)中举,授凤阳县令,及莅任,誓志清勤,衙廨肃然,五鼓起视事,迨晏弗休。民讼无问重轻,期于速断,夙弊积案为之一清。尤矜恤清贫,时捐俸为之代输,因此政声藉甚。邻县疑难案件往往求决于凤阳令,咸称凤阳令公明廉察,颂之曰“朱城隍”。今花坦村头尚存“溪山第一”匾额,系明孝宗赐给布衣状元朱道魁(字守慎,号墨癯)的匾额,后裔朱腆特意建六柱一开间牌楼,将其悬于攀间额枋上。

1520)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郡守李际寅、郡丞刘正亨新建浩然楼,盖取文公《正气歌》中所称孟子“浩然”之旨云。

1521)明武宗正德十六年
  知府陆鳌重建江心文公祠并大加扩充。昔人有言:“生以救时,死以明道。”龙翔御座至于今无复省想,而文山之祠乃不替益隆若此,天理人心所以常存不死,而纲常赖以不坠焉者。
  是年,张璁登进士第。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永强三都(今永中普门村)人。后因“璁”字与明世宗朱厚熜同音,皇帝亲为改名孚敬,赐字茂恭,《明史》有《张璁传》,官至内阁首辅,永嘉人尊称为张阁老。张璁24岁中举人,七次参加礼部试,均未及第。后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时年47岁。同年三月,武宗朱厚照病死,无子,大臣拥立其堂弟年仅15岁的朱厚熜为帝,是为世宗,次年改元嘉靖。世宗即位后,欲追尊亲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而大臣与众多官员受程、朱理学影响,援用北宋英宗称伯父仁宗为皇考的成例,主张称明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之父)为皇考,而将朱祐杬改称兴献帝。世宗不乐,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认为嘉靖是继统,并非继嗣,于是上疏力主尊本生父为皇考,世宗得疏大喜,授璁南京刑部主事,但迫于武宗遗诏起草者杨廷和的反对,未能更议。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同官桂萼上疏申论继统之说,世宗心动,复下廷议。三年(1524)正月,璁再与桂萼上疏斥继嗣说“宁负天子,不敢忤权臣”,于是世宗排除阻挠,诏令璁进京议礼,升张、桂二人为翰林学士,继嗣派官员在杨廷和支持下欲扑杀之。张璁冒死面拆廷臣之非,得到世宗赞同。但杨廷和、何孟春、杨慎、王元正等不服,集廷臣二百余人跪在左顺门前哭谏,世宗大怒,尽系诏狱予杖。死杖下者十余人,贬窜相继,由是璁等势大张。当年九月,卒用张璁之议定尊称,世宗益加宠信张璁、桂萼,而张璁、桂萼益宠仇廷臣,举朝士大夫咸切齿此数人矣。“大礼”之议既定,张璁一再擢升。嘉靖四年(1525)冬,《大礼集议》成,进詹事兼翰林学士。五年(1526)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寻进左侍郎。六年(1527)进《大礼要略》,命开馆纂修《明伦大典》,敕掌都察院事。冬,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七年(1528)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七月,《明伦大典》成,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八年(1529)九月,杨一清罢相,遂为首辅。十三年(1534),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十四年(1535)春得疾,屡疏致仕,护送回乡,十八年(1539)二月六日卒,谥“文忠”,封赠太师。
   张璁从进士到入参政务仅只六年,位居首辅六年,备极荣宠。《明史》本传赞其政绩:“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但对其“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欲力破人臣私党,而己先为党魁”亦有贬词。告老后在温州兴建府第,原“自城闉抵绿野桥(即双莲桥),尽撤民居,将城甃移此地,松台(山)围归私第”,承差问计妙果寺,以“激变之策”弭之,始缩为今三牌坊、大士门、张府基、妆楼下之地。在永强尚留有张璁宗祠。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正先师孔子祀典集议》、《金滕辨疑》、《杜律训解》、《敕谕录》、《谕对录》、《霏雪编》、《钦明大狱录》、《嘉靖温州府志》、《罗山奏疏》、《罗山文集》等。
  是年,乐清侯廷训(1484-?,字孟学,号笔山,蒲岐侯宅人)与张璁同登进士第,除南京礼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冬,廷训因著《大礼辩》数千言而触怒世宗,被逮捕下诏狱。其子一元伏阙讼冤,得以释放,谪降泗州判官,又降为曲州县丞,后稍迁升为漳南兵备佥事。所至建社仓、均农田、平剧盗、革羡余,颇有政声。不久以疑狱与御史争论,被诬陷为贪酷罢官归里。著有《六礼纂要》、《笔山小稿》、《泗志备遗》等书,今未见。《明史》有传。
  是年,推官程资督修蒲州埭,永、瑞二十四万亩农田受益。
  是年,乐清知县林有年重修县城,置城门6座以御倭寇,并废淫祠办社学、义塾(义学)。在县城两隅设规、矩、准、绳4所,在乡都设34所。

1522)明世宗嘉靖元年
  修建跨南塘(温瑞塘河)桥梁47座。

1522-1566)明世宗嘉靖年间
  倭寇侵扰最为频繁,前后近50年。温州一带百姓深受其害,人口流散甚众,户口锐减,资财耗竭,农业生产受到破坏。
  大三盘岛、霓屿岛、黄大岙岛(今大门岛)有海防巡泊;鹿西岛有领哨官统领兵船泊守,并有旗牌官领兵船随参将屯守以防范倭寇。
  泰顺董鹏(1498-1572字汝冲,号图南,罗阳镇南外村人)选贡,初授河源学训,旋迁江西益王府教授,与崇仁王谈论政事,甚为相契,进与研讨《易经》,亦多有心得。当时王府子弟就学,尚无适当场所,后经鹏力请,始建就餐宫。鹏训导学生以身作则,受其言传身教,诸王孙均能做到俭己爱民。后调建德王府,上善其贤,敕命总理十七王府事。出于鹏的胆识过人,嫉恶如仇,遇事敢言,不避触讳,加之自奉清廉,处事公正,深受王室暨诸幕僚的尊重与敬畏。鹏历官三十年,一心以社稷国运为重,甘冒杀身之祸与权贵斗争,贤劳茂异,王嘉之,旌以匾曰“佐理咸宜”。并起长史之职,以继母忧归养林泉。凡子侄接见,悉以正诲之。内外矜式,俱无闲言,远近称誉。
   在瑞安湖岭永安乡六科村东山南坡建卢金峰墓,当地称东山坟,坐东朝西,占地近千平米,规模宏大,构筑考究。墓上数十件青石浮雕,题材广泛,形象逼真,极为精美,为明代民间石雕之珍品,反映明人“厚葬以明孝”的意识,艺术和研究价值很高。
   刘基三世孙刘士捷迁居仙岩镇穗丰村,并建刘氏宗祠,祀刘基,后改庙。万历十九年(1591)扩建。现宇除正殿明间属明末建筑外,余均为晚清所建。庙占地面积1000平米,前后2进、左右回廊及戏台;前殿面阔5间,后殿面阔7间。庙内塑有刘基父子三尊像。
  温州有户109755,口352653(嘉靖《浙江通志》)。比洪武二十四年(1391)户数减少三分之一多(此户口数大致同于纳税单位)。
  永嘉岩头金永朴创办水亭书院,是楠溪规模较大的一所书院,外墙东西长65米,南北宽25.4米。现尚存正堂一座。
  永嘉金守异创设启秀斋,延教于岩头六分祠堂左侧,后毁。
   魏良辅等取弋阳、海盐等腔和民曲之长,改革昆腔。
  在永强三都沧河东岸建张氏宗祠,系大学士张璁祀始迁祖及其后裔之所,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后修缮多次。原有照墙、牌坊、圣旨亭、东西仪门及头进,均已毁。仅存祠第二进。
  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对永嘉岩头村进行全面规划,包括选址、水系、布局、防御系统等。完成的水渠系统和公共建设,直到今天仍为村民所用,而塔湖庙风景区也是各村落中所保存最好、最优美的公共园林。
   在乐清乐成萧台山建沐箫寺,有“子晋桥、沐萧池、宝塔、六枫秋艳”诸景。

1522-1620)明世宗嘉靖、穆宗隆庆至神宗万历间
   温州卫都指挥使晏继芳所部及飞云关把总陈亮、徐亮等曾在铜盘岛南岙山巅海拔56.3米处营造烽火台、炮台,驻此抗倭。今遗有明炮台遗址。

1523)明世宗嘉靖二年
  八月,平阳知县叶逢春、县丞唐祐筑万全塘。塘高14,阔28,长1.2万余尺,翌年十月完工,受益农田四万余顷。
   十一月,明廷撤福建、浙江市舶司。“朝贡”贸易基本中止,倭寇因此再起。
  是年,在平阳镇下关、北关、南关设关卡,以防倭寇。
  是年,婺源方升(字世猷,嘉靖进士)任永嘉知县。方尹节用爱民,以礼范俗。吏胥有犯,不少假贷,荒岁抚绥得道,民赖宁戢。夫缁黄之禁以正民风,丧费之节以敦民俗,奸宄之警以安民生,强教悦安之道具见矣。
  是年,王激(1476-1537,字子扬,号鹤山,自号白鹤山人,永强英桥里人)登进士第,曾任吉水知县,节用为民,兴利除害,一时称善,后升吏部文选司主事。嘉靖七年(1528)主持广东乡试。九年(1530)迁考功郎中。以后历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改任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王激资质聪颖,诗思敏捷,先信佛道,后宗阳明学派,生平政绩文章并著,著有《文汇集》、《鹤山文集》,今传有《鹤山集》。后以亲老辞官归养,嘉靖十六年(1537)卒。王激父王钲,字九思,号溪桥翁,封通政使,在乡里多义行,比王激早一年逝世,终年87岁。
  是年,乐清赵廷松(1495-1557,字子后,号俟斋,县城人)登进士第,初官刑曹郎。大礼之议开始,嘉靖帝听信张璁、桂萼二人主张,延松与朝中同列之臣伏阙力争,退朝后又倡议诋毁张璁等,因此遭大杖,谪官福宁州同知,又谪蕲州。所到都有特殊政绩,恩威并著。时州内流寇突然至,闻知州官为赵青天,皆罗拜而去,不敢相犯。后迁为吉安督粮通判,谢却例金,秋毫不染,用计平盗,为民除害,得转真定同知,迁转山西佥事。时宗室横暴,延松以法制止,权贵交相对其陷害,事终得以剖白。正当推荐升任山西左布政使时,却以母老多疾,称老笃归家,历五年母卒,翌年因疾作亦卒。廷松古文诗歌秀出一时,尤工行草尺牍,题匾传布海内,见者以为绝伦。撰有《敝帚集》。万历《温州府志》有传。

1525)明世宗嘉靖四年
  永嘉林应龙(字翔之)编撰《适情录》书成,凡20卷。前8卷载日本僧虚中所传《弈谱》384图,第9卷以下为外篇,补遗、图说,由应龙所搜辑。今存19卷,缺第16卷。应龙尚有《棋史》2卷。明代有永嘉弈派,王穉登《弈史》有记载。另,永嘉鲍一明撰有《棋经》1卷,传世:永嘉陈谦寿撰有《弈书》,已佚。

1526)明世宗嘉靖五年
  处州周六、孙敏孜、林六郎起事,攻平阳、泰顺,杀平阳典史徐士杰。

1527)明世宗嘉靖六年
  闽广一带有以船为家、以渔为业的“蛋户”犯蒲岐,被把总白文捕之。

1528)明世宗嘉靖七年
  世宗为罗峰书院敕建敬一亭、抱忠堂,赐名“贞义书院”,诏“有司加意修葺,务须宏丽坚固,用垂永久。”
  巡抚御史报经朝廷批准,在宁村城寨内建立东瓯襄武王汤和庙,用以纪念汤和万古不朽功绩。
  朱谏重新编辑朱希晦《云松巢集》,收诗179首。
  永嘉张纯(字伯贞)领乡荐。著有《存愚录》、《思问录》等书多种。《存愚录》传世,另撰有《普门张氏族约》,行于世。

1529)明世宗嘉靖八年
  二月,倭寇又对温州地区骚扰。
  四月,倭寇两犯蒲岐,劫掠财物,杀人放火,并掳去许多少壮男女。同月,倭寇又攻乐清县城西门,官府调磐石卫守军御敌。磐石卫守军四百余人以温州知府丁瓒克扣军粮为由,乘机哗变,扣押在营官吏,进袭县城,丁瓒无奈,以官银三千两补给。乱平后,官府诛罚首倡哗变者。
  十一月,倭寇犯乐清下湾鹗头(今南岳镇大鹅头),壮士方辂率乡人拒敌,终因众寡不敌,惨遭杀害。官为致祭,并立“旌善亭”于当地。
  是年,项乔(1493-1552,字子迁,号瓯东,自号九曲山人,六甲即今龙湾人,后迁居温州城内九曲巷)登进士第,授南京工部主事,调兵部武选主事。因诈宝事贬谪福宁州同知,旋升抚州知府,兴利除弊,重视办学,奖掖后进。调庐州知府时,严办盗贼,管束吏役,建造桥梁,吏治清明。其间因通判赵迎刻书犯诽谤罪被牵连罢官。起复后任河间(今属河北省)知府,又因王联犯诬告罪被牵连下兵马司狱。后查明与项乔并无关联,升湖广按察副使,终广东参政。仕宦20余年,所至以善政闻,吏政清明,生平好学,为学宗尚王阳明,著有《瓯东私录》、《瓯东文录》、《瓯东政录》。

1530)明世宗嘉靖九年
  平阳县令冯彬将岭门天妃宫改建为正学书院,第一次在书院内设乡先儒蔡元康、陈经正、陈经邦、宋之才、林湜、朱黼、林逢龙、林景熙、史伯璇、鲍辉之像。
  泰顺始筑城墙,耗银5900两。周3里,高2丈,上设8楼,置城门4,水栅门3

1531)明世宗嘉靖十年
  郁山(字子静,华亭即今上海人)知温州府。张阁老在温州城区建宝纶楼,基地方达里余,还想扩大,小民供役日以千计,郁山敢于抵制,以平民怨。
   是年,张璁为避帝(厚熜)讳,请更名,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并御书以赠,张璁奉敕刻碑建亭藏之,原碑亭在大士门张氏一品家庙中。今迁妙果寺西侧,系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重檐硬山顶。亭内竖立汉白玉敕制石碑三座:中为御制诗碑,刻有张璁像;东、西为世宗御笔书赐张璁名、字碑。东碑为“赐永嘉张元辅名”,下平列“孚敬”二字;西碑为“赐永嘉张元辅字”,下平列“茂恭”二字。孚敬、茂恭,字大尺许。

1532)明世宗嘉靖十一年
  府、县官下令拆除百里坊、禅街、信河等处沿街搭建桥棚,“以渲积秽”,保持河渠清洁。
  泰顺县推官魏一恭、县令刘友德创建罗阳书院。
1533)明世宗嘉靖十二年
  华盖山麓东山书院毁于台风。

1534)明世宗嘉靖十三年
  七月九日,飓风,折木拔屋,公宇为墟,郡庠倾坏。
  是年,温州知府郁山修建府学明伦堂。
  是年,王澈、项乔等主持兴筑永嘉场沙城海堤,南起永强一都长沙,北至沙村,全长2619丈,以石砌堤,高10丈,厚5尺,历时3年筑成,耗银5400两,得张璁支持。
  王澈,字子明,号东崖,王沛、王激长兄,正德八年(1513)举人,授礼部司务,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后升福建布政司左参议,未赴任,乡居二十年,为乡里做过许多善事。
  是年,瑞安县令刘畿重修止斋祠,王叔果撰《仙岩止斋祠记》,记叙修建该祠历史,论及永嘉学派的精髓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文中有云:“先生德业文章两称粹美,虽由天授,实以学臻,不无得于溪山之功助。”

1535)明世宗嘉靖十四年
  春,重修府学,作戟门,庙左仍旧址作明伦堂,堂之南作学门,左作养源堂,廊庑斋以次修葺,愈三时,工乃竣。
  永嘉知县李丕显治水筑堤,瞿溪上下十多万亩农田受益。
  张璁称病告老还乡,在温州府城松台山麓建宏大府第,府前立有三座牌坊。“张府基”、“三牌坊”等街巷因之得名。

1537)明世宗嘉靖十六年
  张璁纂修《温州府志》8卷。有天一阁藏本。

1538)明世宗嘉靖十七年
  乐清侯一元登进士第,授南京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迁广东布政司右参议,擢河南按察副使,后转为广西按察使,不久升江西左布政使。在任内对所属要求严格,赏罚严明。侯一元(1512-1586),字舜举,号二谷,缑山(今蒲岐侯宅村)人,13岁时,父廷训因定“大礼”与张璁意见不合而获罪下狱,一元两次伏阙上书,表白父亲冤案。都御史唐龙甚表同情,奏释其父出狱,罢官为民。隆庆元年(1567),一元辞官告老还乡,移家郡城温州,创办环璧书院。所著诗文有《二谷山人集》10卷、《二谷山人近稿》10卷,各收诗文约300篇。又主修隆庆《乐清县志》、《平阳县志》、《泰顺县志》等。《二谷读书记》善谈名理。其文能师古,独运迥绝;其诗通汉魏,近体酷似王维。晚年诗文则渐平实质朴,议论也多精邃。
  是年,永嘉王健(字伟纯,王瓒次子)登进士第,历官光禄少卿,著有《鹤泉集》8卷,传世。另有《应制录》。
  是年,永嘉王德(1517-1558,字汝修,号东华,王沛堂侄)登进士第。王德与钱塘瓮相、会稽沈炼、华亭莫如忠、归安茅坤、永嘉侯一元,同年考中进士,赋诗赠答,称为六子。初任山东东昌府推官,颇有声誉,升户部给事中。嘉靖二十九年(1550),北虏入侵京师,王德奉命募兵山东,朝廷拟破格提升,却为人所忌,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备兵岭南,又与巡抚意见不合,遂落职闲居,辞官回家。时倭寇经常侵扰东南沿海,永强二都地处海滨,常受寇害,王氏叔侄招募勇士千人,共同抗倭,取得多次胜利。《明史》卷290有传。

1539)明世宗嘉靖十八年
  乐清朱谏撰修《雁山志》4卷。全书分山水、寺院、土产、诗文4卷,体例上不同于一般方志。《温州经籍志》载:《总目》据以著录的藏本,实为万历辛巳胡汝宁重编本。

1541)明世宗嘉靖二十年
  乐清金翮(字思振)登进士第。所著有《文峰集》、《非非稿》。

1542)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温州重修东山书院。
  是年,贾韶(字微音,号碧峰,河北昌黎人)由选贡来任瑞安主簿,断案明察公允,特别留意于治安,民几乎夜不闭户。任署理泰顺知县时,关心民情,节省供应。县出现大饥荒,立即发仓廪赈济,然后上报。上司责备,回答说:“民命悬于旦夕,缓则何及。”卒于瑞安任上,民为立哀思亭,祠于名宦。陈瑶为作挽诗云:“忧国忧民心事全,论名论节不论年。”

1543)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
  婺源洪垣任温州知府,在郡三年,教化大行。洪垣,字峻之,号觉山,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由永康令征授御史,论官僚庸劣及选政贪欺事,朝右震慑。
  是年,王士翘(字民瞻,号吾崖,江西安福人,嘉靖十七年进士)任瑞安知县,节费爱民,薄于自奉,勤于民事,杜绝请托,严肃取予;改革弊政,禁止隶卒到村落骚扰小民,使吏胥无法舞文弄墨。他特意建立《瑞安县治题名记》和《县学科贡题名记》二碑,刻历代官吏和士人之名于其上,“其贤也,将韪而称之;其不贤也,称诋而訾之。”以使其警惕行为,砥砺节操,以振风教。岁饥,发粟赈贷。又议改建学宫,以经费不够而止。离任前,留下俸银七百两以备工料。后历任御史及中丞等职,每一县令出任瑞安,必恳恳然以瑞民为嘱,民为立祠于县治左边。
  是年,永嘉人孙昭(字明德)登进士第,初令永丰,补任魏县,钦取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1544)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十二月十二日夜,倭寇船3只进泊鳌江、钱仓、江埠,次日劫掠纵火而去。
  倭寇掠乐清瑶岙、芙蓉,指挥戴祀、江九正等4人阵亡。
  是年,乐清章朝凤(字鸣仲,章纶曾孙,又姓吴)登进士第。

1545)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
  浙江大饥,温州尤甚,粮价涨至斗米值银二百文。
  倭寇犯乐清鹗头,被县令欧阳震击败。
  楚门一带海塘被大潮冲坍,田地淹没,民众冒禁上玉环岛耕种。

1546)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
  倭寇再犯乐清鹗头,烧杀劫掠,无所不为。处州人牟洪等奋起抗击,战而胜之,杀寇数十人,倭惧窜去。
  祁门吴琼(号竹墩,进士出身)任温州知府,性贪畏内。
  是年,永嘉戴赏(号金峰)选贡,授惠州府学训导。撰有《惠爱录》、《续爱录》、《玉阳录》、《惠庠义田录》、《当阳学课录》,均佚。乾隆《温州府志》、《永嘉县志》有传。

1547)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
  三月,樟台樟岭筑城。二十八年(1549)十月完工。
  六月,台风暴雨,乐清盖竹山滑坡,露新石器石镞二枚。盖竹山上宋时建有纯仙道观,俗名杨八洞,奉三清和吕纯阳。周围有狮岩、龟岩、透天洞、通海洞等景观。
  是年,建都察院于府署西(宋校场,今市府旧址),属浙江按察使司,以此管理温州民政、财政和刑狱。
  是年,为防倭寇,筑“鹗渚堡”于乐清鹗头,周长300丈,城门6座。

1548)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
  四月,倭寇船泊南麂岛女儿礁、洞门礁、青岙(今属洞头县)等地,伺机进扰。
  六月二十日,金乡卫指挥吴川率兵追击于近山海洋,倭船触礁沉没,活捉两人。
  九月,都御史朱纨进攻三盘(今属洞头)、南麂等处倭寇,连战三月,大败倭寇。
  是年,永嘉建造从永强长沙至沙村海塘,继而修筑蒲州埭、谢婆埭、海坛陡门、外沙陡门、瞿屿陡门等。

1549)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
  何洛(江西广昌人)补郡判。万历《温州府志》云:“廉洁砺节,恂恂如儒生,其持法凛然不阿。”去任后郡人绘像于祖祠之侧。
  冬,平阳县城内大火,自市心延烧公馆、城楼、文武二状元坊、县门、仪门、东西巷房、土地祠、总铺,仅存县堂。

1550)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是年,永嘉王叔果(1516-1588,字育德,号西华,永强英桥里人,王澈长子)登进士第,历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协司署郎中、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广东按察副使等职。为官清正,拒绝贿赂。嘉靖四十三年(1564)引疾辞官归里,时年49岁,在大罗山建缭碧园,优游林下,不交外事。热心公益事业,曾捐资修筑陈大埭、黄石浦东一带海塘,建置水库,并修建学校,购置义冢,为乡人请减渔盐税等。曾编纂嘉靖《永嘉县志》(现藏日本尊经阁文库),著有《半山藏稿》20卷、《东嘉王氏世录》1卷传世,为地方文化多有贡献。
  是年,王诤(字子孝,号竹岩,状元镇山西岙村人)登进士第,授溧阳县令,为政严明,抑豪强,忧黎民,严拒贿,秉公办事。时有豪宦侵夺良民土地,据法制裁;民有枉狱,力与当事者辨其诬,声名藉甚。升山东道御史,巡盐河东,刚直不阿,以“冰蘖”名其堂自励(冰蘖即黄柏,味苦,比喻寒苦生活)。时严嵩私党鄢懋卿总巡天下盐政,尽括民财以媚上,欲加赋河东,诤抗争而罢,士民德之。鄢至安邑,邑令置盛筵三十余席以待,诤大怒,立命撤去,务从俭约,宴罢即具饯以促其行,懋卿愤恨而去。后按察云南,时黔国公沐朝弼肆毒一方,按法绳其家属,沐惧,贿赂黄金三百两,拒不受,并上疏直陈其事,嘉靖帝怒,夺朝弼官俸,升诤为大理寺少卿,旋进爵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隆庆四年(1570),水西宣慰司安国亨反,诤请发兵诛国亨,反为所败,遂上书自劾,旨下回籍听调。归筑精舍于永嘉南郭外,日与故人觞咏其中,粝食布衣,徜徉山水,见者不知为贵人。亲故贫乏者,随力捐济,见后进勉以力学,所与游者,如沐春风。山西岙村王岩涛家藏王诤画像,像下书有拒贿事。王诤墓在山西岙村王氏宗祠前山坡上,有石狮、石龟,今尚存。撰有《滇南奏疏》、《刑名奏议》,另有《大学衍义通略》31卷,取杨廉《大学衍义节略》、邱濬《大学衍义补》合为一编。

1551)明世宗嘉靖三十年
   五月八日,倭寇入瑞安东山,据教场,烧杀劫掠,死者甚众。

1551-1556)明世宗嘉靖三十至三十五年
  刘畿(1509-1560,字子京,号羽泉,长洲即今苏州人)以进士任瑞安知县。时承平日久,海防废驰,而倭寇常侵扰沿海。刘畿昼夜戒严,督促沿海居民将子女、财物迁入城内,增筑雉堞,储备粮食,募集义勇,制造兵器,教习阵法。任内清粮均赋,修治学宫,建尊经阁、较射圃,又修观潮亭,刻印卓敬遗书,并作文祭之。刘畿对瑞安水利建树尤多,如疏天井垟河,重辟中洲渡,建两岸埠亭,以分流飞云渡渡人数量;募民开沙园至宝香间江南塘河;倡筑龟山陡门,并筑塘近四百丈。离任时,以倭寇屡至,留海防余银五百两供修城之费。后升通政司参议、右副都御史。嘉靖四十五年(1566),调浙江督抚,来巡温州时,民请治永瑞塘河,即出俸首倡,于隆庆元年(1567),固堤70多里,修桥47座,建梅头堡,民称“刘公塘”。又留知县朱霑缓赴惠州任,重疏天井垟河,后由知县周悠续成。县民为刘畿立祠,与王士翘祠并列,额曰“双爱”。
1552)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
  年初,瑞安知县刘畿募民在老县城城墙南、飞云江北岸滩涂上就地用涂泥构筑城外之城——沙城(俗称泥城)以御倭寇。沙城分东西两段,东至东山巡检司,西至西河原,两段共1370丈,均与老城墙相接,城高1丈,趾阔2尺,面阔6尺,垛墙3尺;设石砌寨门6座。自当年至三十八年(1559),原县城城墙拓展至周1140丈,并加固加厚。今遗址无存,仅留“泥城路”路名,为当时县城通泥城的大路。同年,瑞安知县刘畿为防御倭寇入侵,动员民工对县城进行较大规模修筑,增建瞻望台、窝铺,改木栏板水门为石砌铁叶水门。城墙四周扩大至 1140丈,高17尺,面阔8尺,址阔13尺。城门5座:大东门名宾阳门,小东门名武靖门,西门名永胜门,南门名镇海门,北门名瞻阙门。水门3座:东为龙波门,北为永清门,东北为环壁门。
  三月,倭寇犯黄华,括苍勇士36人战死。邑人张司舆只身把住陡门,迎战尾追而来的数千倭寇,手刃倭寇数十,终因寡不敌众,牺牲于陡门上。
  春,海寇登岸劫掠平阳墨城、钱仓、径口(今水头)、麻园。四月,倭寇劫掠九都江口,温州卫指挥佥事夏光与战,俘获寇首十余人。倭寇遂至八都丰山、岩头、塔下、阳岙,直抵仕巷、儒林,烧杀甚惨。夏光亲率士兵追击,倭寇又迫瑞安,城几失陷,光驰往增援,缒城而入,以毒药抹箭镞射寇,寇中箭者,拔箭头嗅之,曰:“此夏光箭也。”遂退。夏光(1523-1554),字明卿,历任温州卫指挥佥事,骁勇善骑射,擢金(金乡卫)磐(磐石卫)把总。后升浙江备倭署都指挥,益自感奋,书“赤心报国”四字署其斋。三十三年(1554)镇守宁波,倭寇大扰嘉兴,奉督抚命前往合击,战于王江径,诸将为敌所乘,先溃散,光独力不支,亦败,投河殉国,时年32岁。事闻于朝廷,诏赠都指挥,世袭,立祠祭祀。
  四月,倭寇犯沙角(今属洞头海屿乡)、岐头,转向太平县方向逸去。
  四月二十日,倭寇大船两艘由瑞安港至永嘉一都长沙(今永强一带),将登陆,乡兵赴水格斗,王沛率千余义兵赶至,倭寇遁去。王沛(1485-1558),字子大,号仁山,永强英桥里人,为王德族叔,出身仕宦世家,舅父张璁为内阁首辅,长兄王澈官兵部员外郎,次兄王激任国子祭酒兼经筵讲官。平生不乐仕进,仗义乐施,后入医学,为民行医,被誉为“益府良医”。见《明史》卷290
  五月初七夜,倭寇船13艘泊瑞安东浦,倭寇登陆侵犯县东界,抢掠十二都、莘塍一带,兵民合力抗击,毙倭寇数十人,寇乘大雷雨退,百户李翰、高良战死。后,倭寇又逼瑞安城下,刘畿募集义勇严阵以待。倭寇来犯时,刘畿与把总夏光等冒矢石督战,倭退去,匿南麂山,刘畿亲督兵船前往剿灭。
  十一月,倭寇夜劫虹桥水坑(今南岳镇小水坑),壮士赵连搏持梃出击,连扑数贼,突人敌阵。不料一贼从厕出,以矛刺中赵连大腿。连昏倒,醒后高呼:“贼可击,快挟我起!”行数百步,跃登高岸,终不支而还。将死,家人环哭,连张目而言:“勿哭,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我得死所矣。”遂卒。侯一元曾为之作传,以风后人。
  是年,乐清知县杨钥奉令重修县城,南拓至横河,历时七年始成。计周8里,高24尺,墙阔22尺,城门6座,小门4座,城楼6座,敌台18个,城垛1720堵。
  是年,温州知府龚秉德重修东山书院。
  是年,玉壶建狮岩寨。
  是年,倭船泊乐清梁湾(今属玉环),大肆劫掠。

1552-1563)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
  在十二年中,温州沿海城乡备受倭寇侵扰掳掠之苦。官员、乡绅、百姓奋起抗倭,境内战斗频繁;人员死伤、财物损失、房屋被焚,损失甚巨。

1553)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
  二月,倭寇又犯温州,继又犯平阳蒲门。
  五月,倭寇船驶入飞云江,巡检胡满带乡兵拒之。倭寇又进犯蒲门。
  是年,乐清参将汤克宽率军击退来犯黄华的倭寇,并追杀至山外下马垟。

1553-1558)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
  倭寇连年侵扰不断。侵犯过蒲门、金乡卫城、南麂岛、芦浦、白沙、北港麻园等地。
1554)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
  夏,倭寇自黄华登陆,经胡家垟,抵象山劫掠。
  十月,倭寇自永嘉霓岙山登陆,来犯乐清湖头、黄华、瑶岙一带,被官兵击败。
  冬,倭寇90余人乘船在瓯江测量水道,遇风窜上黄华。磐石卫指挥驾舟赶至黄华,作战阵亡。
   是年,倭寇犯平阳金乡,指挥陈希禹、陈区击败之。
  是年,瑞安知县长洲刘畿延聘瑞安朱绰、吴镇、秦激、林翰等纂修《瑞安县志》10卷。三十五年(1556)刻本梓成。距上次修志140年。有玉海楼藏本。
   是年,永嘉矛竹山西平堤溃决,张承本主持重修。
  是年,刘畿又在仙岩重建止斋祠,中堂设心极书院,令学生朱绰、秦激等读书其中,政暇率僚友、学宫弟子相互讲学其中。

1555)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倭寇入犯,温州同知黄钏(字珍夫,号后谷,福建安溪人,举人出身)率部阻击。知必复来,亟为防备。
  十月,倭寇二百余人,自蒲岐登陆,窜犯乐清县城。百姓被杀掳者无数。
  十月,倭船停泊于南麂。十一月,倭寇自大岙登陆,经将军岭至芦蒲,又从白沙至北港、麻园,侵入瑞安,一路烧杀掳掠。
  闰十一月初三,温州卫协守指挥祁嵩、平阳所百户刘愍领兵出哨,遭倭寇袭击,祁、刘殉职,将士死60余人。祁嵩在紫霞山(即今瑞安西山)摩崖题名至今尚依稀可辨。
  是年,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东牟(今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随父读书习武。嘉靖二十三年(1544)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为患,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他有诗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现出青年时期的爱国抱负。三十四年(1555)升任浙江参将。在浙十多年中,转战东南沿海,为解除倭患立下不朽功勋。初来浙江时,即在民风慓悍的金华、义乌一带招募农民、矿工三千人,加以严格训练,学会真正武艺,发挥战斗威力,组成了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治军严明,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深受浙南百姓爱戴。抗战时期,瑞安民众在公园内建立戚继光等平倭诸将纪念碑,以鼓舞抗日救国士气。民间迄今流传诸多故事,如梅头、城关一带的“盾(一作藤)牌舞”,据说是按戚家军操练布阵改编;传统食品“光饼”亦根据当时戚家军行军、打仗时的干粮仿制。隆庆元年(1567)后,为防备北方游牧部落入侵,调任蓟镇总兵。在镇十六年,边防得到整顿,北方太平无事,据功升为少保。万历十五年(1587)冬病逝,其主要军事著作在南则《纪效新书》,在北则《练兵实纪》,至今仍受重视。
  是年,设金(乡)磐(石)备倭把总,驻金乡卫,专管水关,隶分守温处参将。统辖水兵5支,船48只,兵1255名。
  是年,永嘉朱廷盍(字司理)举于乡。撰有《易经解》,佚。
  是年,永嘉张鸣鸾(字仲仪,张纯子)举于乡。著有《东越笔记》1卷,传世。另有《四六稿》。弟鸣鹤,著有《钧玄集》。

1556)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
   四月初二,倭犯温州,同知黄钊率部出城,腹背受敌被执,胁降不屈,责以金赎,钊笑且骂,遂被磔杀之。明廷赠参议,并立祠春秋祭祀,荫其子(嗣子)为太学生、浙江参议官。
  十月九日,倭寇数千自楠溪出,夺舟渡江至蒲州登岸,屯踞龙湾,并分兵掠永嘉场。王沛、王德率义兵拼力抵御,斩倭寇16人,生擒14人,夺马10余匹,从此永强义兵名扬浙南。王沛时年72岁,其英勇杀敌精神为兵备道袁祖庚所敬仰。
  十月,倭寇由闽北犯瑞安境;守备刘隆督兵西山下,战死。
  年内,疏拓飞云江南岸塘河(码道至江溪),长310丈,与平阳万全塘(瑞平塘河)衔接。
  是年,王希周(字文治,福建闽县人)由举人任瑞安教谕。谨讲课,立文会,捐资供生徒馔食,制堂考桌凳,切磋奖掖,始终不倦。待士子有恩,贫穷者倾资济之,而又恬淡端谨,请托不行,有司无不加敬。擢知和平县,卒于官。
  是年,在永嘉岩头镇下村建花亭,又名接官亭、评理亭。花亭因建于荷花池畔而得名,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重檐攒顶木构建筑,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1557)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
  三月,倭寇由闽犯境,知县刘畿、义士姜景宾率军抗倭。四月初七,遇倭寇,失利,姜景宾射寇,寇退屯梅底朱家(今属梅屿乡)。次日,官兵埋伏地雷、火炮于天门埭(今属陶山镇),寇至,雷、炮俱发,寇惧,越桐岭,遁入永嘉(今瓯海区)。

1558)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
  二月二十九日,倭攻乐清县城,温处参将张鈇坚守,指挥刘茂、朱廷钥等战死。
  三月,倭寇犯黄华,磐石卫指挥刘茂、蒲岐千户秦煌、应袭千户魏履谦在海战中死难。倭寇旋从石马登陆,攻后所,焚劫乐清县城而去。同月,倭寇扰虹桥,乡民奋起抗击,寇继窜登白沙岭,张鈇伏兵截击,斩杀甚多。三月二十三日,倭众数千,劫掠瑶岙、芙蓉诸乡,旋攻乐清县城,张鈇等拥军坚拒,城得保全。
  四月,永嘉林壶峰(1509-1591,名祥,字时简,瓯北罗浮人)捐粮数百石犒劳守城官兵。壶峰出身殷富之家,一生热衷于地方公益。罗浮至三江隔楠溪,然无固定渡船,又捐置渡船一只,雇船工一名,江边建义楼一所,雇人看守,楼中薪、水、几、榻俱备,方便行旅;在华严山麓筑“义馆”(学校),自任教师,免费供群子弟诵习,以培养人才;罗浮双塔初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宋代曾经修葺一次,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毁圮严重,壶峰出巨资重修罗浮双塔,双塔至今犹存。
  四月初四,倭船数十艘自枫林循楠溪南下,渡瓯江从朱村上岸。次日又有倭船百余艘从黄华入港,进逼温州府城,焚毁四厢民居,知府郑铭下令戒严。同日,倭在瑞安十二都、莘塍一带抢掠,军民英勇奋战,倭寇狼狈逃去。
  四月初五,倭船17艘登瑞安梅头前冈,倭寇八百余攻海安所,劫索蓑笠、银两。当地民众凭城垣扛巨石击之,寇引去。
  四月初六,王沛、王德率义兵追剿,倭寇焚烧舟船乘夜逃遁,忽然有船一队顺风飘至,众人疑为渔船不备,倭贼突来,在梅岭(今海城)把王部截为二截,王沛以74岁高龄身先士卒,众人劝其不要亲自上阵,他则说:“今若退一尺,便失一丈,决不能为自身计,而忍看乡闾成废墟。”王沛被倭寇包围,壮烈牺牲,明廷追赠为太仆寺丞。族弟崇尧、崇修俱被害。
  四月十二日,倭犯琯头,逼磐石。兵道袁祖庚据城力守,而城外村落被倭劫掠殆尽。倭扰白石达七日之久。
  四月十六日,一股倭寇穿仙居、枫林,于千石夺舟沿罗浮江边径渡外沙、朱村浦登岸,遂放火抢掠,犯永嘉县城东门。
  四月十七日,倭冠船十余艘从黄华入港攻磬石,磐石卫把总率舟师战败,全军覆没。
  四月二十日,倭寇千余由永强夺船进飞云江,劫掠南岸沿江一带居民。
  四月二十三日,倭寇劫掠龙湾,兵道袁祖庚、参将张鈇均在宁村所守御,王德领乡兵前往会盟共同抗倭,至金奥时与倭寇遭遇,双方激战,王德战死,时年42岁。死后明廷追赠为太仆寺少卿,并在府城兴文里、康乐坊分别建褒忠祠和愍忠祠以为纪念。
  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十六日,浙江都司参将戚继光奉命从台州率部至乐清,自二十八日至五月十一日,分三路进击正在琯头、瑞里、磐石、乌牛、白象一带劫掠的倭寇,五战皆捷。后又率兵沿江进剿,在乌牛附近的大崎山、小崎山及黄华一带,烧毁“福舰”、“苍艟”等倭船数只,焚溺倭寇无数,救回被俘男女共三百余人。又率部追击在永嘉与青田交界的雁门岩,打得倭狼狈逃窜。此后,倭患基本平息。
  五月初五,倭寇先后千余人分别袭瑞安梅头、东山一带,抢掠杀人,焚烧民居,瑞安遭遇“有郡以来,未经之惨”。
  五月初五,倭寇由瑞安渡江,至平阳县东登仙坛山,射箭城中,烧劫南门外,岭门东西牌坊尽毁,喊声震天。数日后,又烧东门,经两日始退。
  五月初十夜,倭寇悄然逼近宁村城,时参将张鈇领兵至城,众人恃而无恐,防御松懈。倭寇百余人乘机登城而入,杀守夜军士。众人警觉,参将张鈇被乱枪所伤,总旗黄廷富务促张鈇号召众人杀倭。倭寇见官兵奋起反击,遂放火多处,制造混乱。黎明时,倭寇慌忙越城逃离,被官兵斩10余首级。
  五月十一日,寇转渡飞云江攻县城,纵火焚隆山至东山一带民居为焦土。十二日,参将戚继光提兵至瑞安海域追剿倭寇,击沉其大船一艘,倭寇焚溺颇多。
  四五月间,温州城戒严20多天,永、瑞、平各县及金乡、海安、沙园诸卫、所各自固城自守,城外均被焚劫,民房十毁八九,男女被杀、被俘数以万计,饥溺困病死者无数。
  十月,王叔果回家扫墓,正遇倭寇猖獗,上疏获准在永嘉场英桥里筑永昌堡,多方筹集资金,由其弟王叔杲具体负责监造。耗资七千余金,大半由杲所出。次年冬,堡成,城址在今龙湾区永昌镇新城村。中界山(今属洞头)巡检司及盐课司均迁堡内。兴建永昌堡,一乡得以保障,在抗倭中起御敌保卫作用。清顺治十八年(1661)拆除,后又修复,称为新城。城呈长方形,周长五里(2366米),高25尺(4米),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45米,基阔4米余。内外壁用块石斜垒,中夯杂土。城外环绕护城。河,城内凿二渠,引河水入城,贯穿南北。有水陆门各四,南北两端各设二水门,置水闸防卫,河渠上架设小石桥5座。堡内民居栉比,商铺井然。除西面和东面南部城墙残缺、东城楼早毁以及城垛被破坏外,其余尚完整。
  同年,为保护盐场,防倭寇焚掠,巡盐御史凌儒在二都筑永兴堡,又名永嘉堡,俗称老城。城周4里,凡720丈,高2.4丈,厚1.3丈,有陆门6,水门2。后连续数年,屡挫倭寇。今已圮。
  是年,瑶溪之贞义书院毁于兵火。
  是年,乐清章纶《章恭毅公奏议》、《进思录》有刻本。
  是年,永嘉林宗教(字希文,号华源,瓯北镇罗浮村人)中举,授永福知县,以清明廉洁著称,后升贵阳通判,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归家。时人评价为“廉洁如冰,介节似竹;政简刑清,貌恭神肃;宦业萧然,橐无隔宿。”
  是年,在永嘉岩头建一跨越丽水湖的三孔拱券式石板桥,名曰丽水桥,由48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属于四十八都。此桥虽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丽水街南侧乃塔湖庙风景区。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塔湖庙门外有戏台。丽水街南端有接官亭(又名花亭),重檐攒顶,形态庄重。岩头村中央街南端有金永朴创建的水亭祠,原是楠溪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其南面汤山上有与水亭祠同时建造的文峰塔,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在塔湖庙北侧,与水亭祠书院相望,有创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文昌阁。塔湖庙景区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营、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凝聚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是年,加修乐清县城,扩建北门“堡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