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星期日

鄭樂國(Luke Zheng):「昨日相見 十五載如初」——談鄭中周弟兄的故事

 「昨日相見 十五載如初」

文/鄭樂國(Luke Zheng)

昨晚探望兩位年邁的長者,他們是我老家教會的前輩。當年,那位姊妹(如圖所示)常年服事於教會的廚房,在2009至2010年間,教會經歷了不少風浪,她卻始終堅守信仰崗位,忠心服事主。


幾週前,在教會重逢,那熟悉的臉龐讓人心頭一震。我輕聲一問:「你是……」她也一眼認出我:「你是……」——十五年歲月流逝,86歲的她仍能瞬間相認,叫人動容,心生敬佩。


昨晚,我與她談起過往,她向我娓娓道來她父親鄭中周老弟兄的見證。鄭弟兄是我們樂清白象茗山下一個村莊的人,大約出生於1910年,約在1947年信主。信主之前,他是一位「跳大神」的,常被污靈附身,為人算命。


有一次,那污靈對他說:「我奪不走你的命,我會拿你女兒的命。」果不其然,他失去了兩個女兒。痛失愛女後,他怒氣中破口大罵污靈,用溫州地方粗話怒吼:「你害我阿爸,我總是不信你最好,我阿爸走開信耶穌,看你‘之奶能’?」這句「我阿爸」是當地一種情緒激動時的粗話,並非指自己的父親。‘之奶能’是怎麼辦的意思。就在那一刻,他決志信主,從黑暗的權勢中轉向光明。生命的新秩序重新確立,生命翻轉見證了上帝的大能。


信主後,他將家中所有迷信物品搬出來,一擔擔地燒毀。他開始勤讀聖經、抄寫經文,不久就被教會差派分享福音。鄭弟兄所屬地區雖屬樂清,但在教會行政上屬於永嘉烏牛牧區。那裡是溫州內地會「永樂牧區」的重要據點,這裡的福音源於晚清時期由蘇格蘭宣教士曹雅直先生傳入。


茗山下的印社,是一個信仰火熱卻環境艱難的地方,民風彪悍,對基督教長期敵視。鄭中周一家在此地堅守信仰,上帝在這裡興起一批信仰勇士,如吳發祥父子、鄭愛光、鄭享惠父子等,都在烏牛牧區中有重要影響。


在信仰的對抗中,鄭家的兒子們常在第一線面對衝突。儘管如此,教會始終屹立不搖。這些年,那些極力反對信仰的人多已離世,對抗的局面也逐漸緩和——正如保羅所言:「你用腳踢刺是難的。」(徒26:14)


1949年建政後,鄭弟兄被扣上「迷信頭子」「反革命分子」的帽子,遭捕並送往浙江金華的勞改場,在修建水庫(無法確定是不是新安江水庫)及煤礦工作中失事,被埋於塌方事故中。家人多年無法得知其下落,直到多年後才找到他的墳墓,確認他約於1957年逝世,年僅47歲。後來家屬將其遺骨接回故鄉。鄭弟兄用生命詮釋了為信仰付上代價的忠貞。


談話中,鄭姊妹也提起我的祖父。她說:「你爺爺常到我們家,他和我父親是很要好的弟兄。每次他來,我父親總會特別告訴我們,鄭先生來了。」我推測這大概是在四、五十年代。我祖父曾在埭頭牧會,後又被差派至永嘉黃田、永強等地牧養。鄭姊妹對我祖父的記憶尤新,讓我內心深深被觸動,彷彿一瞬間穿越時空,看見那一代信仰前輩的身影。他們在艱難歲月中的彼此扶持和團契,成為福音得以傳承的基石。


我感謝上帝,藉著這些屬靈前輩將福音傳給我們,也欣見他們的後代多仍堅守信仰,與我們建立起深厚的弟兄姊妹之情。中周先生一家的信仰傳承至今,令人敬佩。而在眾多基督徒家庭中,也不乏信仰斷層的例子,值得我們警醒與反思。


昨晚這一席談,不僅勾起我十五年前的回憶,更讓我再次體會信仰的力量與溫暖。能與兩位屬靈長輩重逢,內心滿是感恩與敬畏。願我們這一代,也能忠心接棒,持守真道,代代傳承,直到主來。榮耀歸主。


202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