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最早介紹溫州的西方溫州

 未标题-1 拷贝.jpg
1869812日的英文報紙《北華捷報》(North-China Herald)上曾發表了一篇題為《Paper on Wenchow》的文章,據法國漢學家考狄(Henry Cordier)的《中國書目》,這是西方人最早介紹溫州的一篇文章。該文較為詳盡地介紹了溫州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城區主要公共建築佈局(包括育嬰堂、養濟院),以及溫州港的茶葉、原木、竹子貿易等,還有溫州百姓對待外國人的態度,同時還對狀元村所具備的天然良港的條件、外國人在此居住的可行性進行了描述。好在文章不長,全文移譯如下,以供備考:
    溫州府位於浙江省的東南角,西北與台州和處州接壤,南邊與福建為鄰,東面臨海;面積差不多有3500平方英里,人口約3百萬。
  府邑在永嘉縣,位於溫溪(Wên-ch''i,指甌江)的南岸,距河口20英里。郡城建于平原,開發良好,群山環繞,方圓約10英里。城牆始建於4世紀,1385年漢武帝時擴張重建,用石頭斜砌而成,大約方圓6英里長。寬寬的街道,筆直而平坦。東門的海關、西南角的道台衙門、城中心的育嬰堂均是城內主要建築。後者建于1748年,房舍一百間。該堂的日常運營經費分別源自熱心民眾的捐助和政府劃撥土地的租金收益。官方記錄上所收孩童的數目一度達兩三百人。男孩到一定的年齡或被送去學徒,或被普通家庭收養;女孩則被聘為人妻,或被雇為傭人。溫州城西南門外還有一個養濟院,它始建於十四世紀,由政府管理。每個受助者每月的定額是一兩半銀子,但裡面的待遇很糟糕,不到瀕臨餓死的邊緣,沒人願意到那裡求助的。
  與郡城並肩而立的小島上的雙塔可謂本城之名勝,因為年代久遠,而且南宋末帝帝昺為逃避元開國皇帝忽必烈的蒙古兵追擊,曾在此短暫避難。
  1861年前,溫州府只有一個港口,可以出口茶葉,從而使溫州港成為周邊府縣的茶葉市場。當時該城極為繁榮,但是那年太平軍佔據了整個溫州地區,為了不使茶葉落入叛軍之手,就改變了貿易規矩,該規矩迄今仍然有效,那就是海岸線的任一海關口均可出口茶葉,這麼一來,原先集中在本地的龐大茶葉貿易現在也在沿海地區各小港口找到別的出口通道。
  現在此地的主要貿易是出口木材和竹子,這些都是用木筏經由甌江從處州運來的。此項貿易額一年估計不會少於2000000元,經營此項業務的木材店鋪在西郊,那兒到處是木頭和竹子。
  當地人急等著開埠對外貿易,他們通常在碼頭碰到外國人也不會有荒謬的舉動。歐洲人在大街走不會遭婦女和兒童可怕的圍觀,也聽不到男人的粗話,甚至連那極無禮的話語番鬼”“洋鬼子”“紅毛人在這兒也變為較文雅的番人。溫溪(甌江)不夠深,吃水9英尺以上的船舶到不了狀元橋以上的地方,那兒是甌江南岸的一個小村莊,離城約10英里。從甌江入海口處到該村莊,江河又闊又深,幾乎暢通無阻,只用幾個浮標就標出航道,可以輕而易舉地給任何噸位的船隻導航。陡峭的江岸、大起大落的潮水,以及狀元橋價格低廉的鐵和木材,使該村成為沿岸一帶修建造船廠和軍火庫的最理想之處;同時,由於錨地寬敞、卸貨方便,又有不同的河道可將貨物運往內陸,足以證明這裡將來可成為外來移民的理想安居地。
      另外, 18761028日的《北華捷報》以《Description of Wên-chow》為題,又重刊了這篇介紹溫州的文章,同時還增加一段介紹甌江及其離島的文字。
  縱觀此文,除了個別地方,如地名和時間,與史料略有出入外,稱得上引述得當,準確無誤,可見,寫這篇文章的人對當時溫州的情況是花了工夫的。文章寫於1869年,距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已近十年,太平天國運動也早已煙消雲散,國內社會經濟正處於開放發展的新時期,嘗到開埠甜頭的西方人,對溫州這塊民風淳樸、自然環境優越的土地自然不會錯過。該文重點介紹的是溫州的經濟貿易和港口情況,恰好反映了他們急著要溫州開埠的心態,只是有意味的是他們把自己的願望說成溫州當地人的心思。
  事實上早在1787年英國王第一次派遣查理斯·卡斯卡特(Charles Cathcart)為正使的使團訪華時就在其遣使令中提到:如果中國皇帝允許劃給英國一塊土地,在確定地點時應特別注意……靠近上等華茶的出產地——大約位於北緯27-30度之間。而溫州盛產茶葉,正好位於北緯27°03-28°36′之間。1832518-25日就有英商船阿美士德號首次到甌江口外進行探查。鴉片戰爭後不久,英國國家博物館就入藏了18412月才繪成的《溫州全圖》中的7件。果然,光緒二年《中英煙臺條約》載明:湖北宜昌、安徽蕪湖、浙江溫州、廣東北海四處添開通商口岸,作為領事館駐紮處所。至此,溫州正式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次年開埠,設立甌海關,各國洋行紛紛在溫州開業,至光緒十六年,出現市半洋商的局面。由此可見溫州特有的地理優勢。從這個角度上看,這篇文章確實是溫州近代開埠史一份難得的史料。
  應該指出的是:考狄認為這是西方人最早介紹溫州的文章恐怕過於武斷,因為基督教早在14世紀就已經在溫州傳播,那時以來,若有傳教士向西方介紹溫州的情況也是合情合理的。更何況186711月,來自英國的內地會傳教士曹雅直抵達溫州在花園巷開壇傳新教,有誰能斷定:從18671869這兩年中,不曾有西方人用文字介紹過溫州?只能說,我們尚未見過這樣的文章而已!因此,與其說該文是西方人最早介紹溫州的文章,不如說是迄今發現的西方人最早介紹溫州的文章較為貼切!

本帖最后由 啊涟 于 2011-1-25 10:53 编辑轉載:http://202.107.218.137/bbs/viewthread.php?tid=29631&extra=page%3D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