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星期一

温州状元基督教历史发展纪实 作者:尤国贤

状元基督教历史发展纪实

作者:尤国贤

状元基督教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就有国外传教士来布道传福音并建立教会,状元下市基督教会(循道公会),创立于1906年。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发展,教会日渐复兴,信徒与日俱增,并且从开始外来发展教会,成为自治自养自传,坚持“三自”原则,自办教会,发扬爱国爱教,广传福音。

一、教会历史
据史料载,早在公元313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公元六世纪由西方多数国家提议并得到国际权威赞同,将耶稣降生之年定为公元,作为国际通用纪年,为纪事和年岁记载提供统一与方便。基督教曾在唐朝、元朝从国外传入中国,但由于王朝变换而失传。16世纪,马丁路德在西欧进行改革,将基督教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称为“新教”。

在温州,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由国外传教士曹雅直率先来温州传教,并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立温州第一所基督教堂(即温州花园巷堂,归属中华基督教内地会)。1878年(清光绪四年),英国基督教循道会传教士李华庆(牧师),来温州城西嘉会里购房建教堂,创立温州城西基督教会(时称“偕我会”),李华庆牧师于1881年在温州病逝。随后,国外(英国)多位传教士带家眷捐钱财到温州传道建立教会,从国外捐钱建造教堂,办医院、学堂。在温州各县相继建立教会。在此,中华基督教内地会以温州花园巷教会为总会;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即“偕我会”)以温州城西教会为总会;主张自治自养自传,建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以温州“永光堂”为总会。1958年,教会实行大联合,温州市包括市郊各县,以区域联合聚会,市区都在城西堂,以此教会合一,信徒济济一堂。

在状元,首先从三所教堂看基督教会的历史发展:

一、状元下市堂:位于状元街道下市路59号,教堂占地约250平方,其中圣堂117平方,地址四至:东面庙宇和渔业大队,南面为民房,西面教堂附属宿舍、厨房(外边是弄道),北面是下市路(路外为瓯江江岸,今建江滨路)。教堂西边的五间宿舍栈房早已拆掉,只有圣堂的屋子仍是上百年留下的老建筑,门台砖墙均是古罗马教堂式的青砖白水粉钩缝,如今陈旧剥落。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用于渔业大队和办工厂。

据回忆该教堂内上方高悬一爿“真道觉明”的匾额,东西两侧开玻璃窗,中间撑着两根木质圆柱,柱上一面写着对联并加髹漆。堂内靠凳坐位可坐200人左右。1951年登记资料显示,状元下市教会建于1906年,由英国孙光德牧师来传道创建的,教会负责人蔡庆庚(长老),买地0.95亩作为建造教堂地基,教堂建造资金都是国外捐助。当时下市教会信徒近百人即男48人、女34人。据93岁高龄老信徒蔡恩魁回忆,他原住南西垟东垟地方,3岁时遭遇洪水迁居状元,全家一直就在该堂聚会,下市堂具有百年历史。蔡庆庚长老便是他的父亲。

下市堂隶属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历任坐堂有孙、胡、葛教士,裘岩南、盛先生、邹松来等,教会负责人除蔡庆庚外,还有邵明一、黄明恩等。

二、状元老街堂:位于状元老街弯角。4间(约为80平方米),其中圣堂3间平房,厨房、宿舍一间二层并供坐堂先生住宿。教堂大门临街朝东,堂内分男女两排坐凳,中间撑着木柱,右边墙壁上有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吃了分辨善恶果子的漫画,讲经台两边挂有“禁止喧哗”的牌子。堂内可坐100人左右,聚会开始撞铜钟,接着按名册点名,点到名字的人都应声“到”。讲台桌上放置有手柄的铜铃,用于在讲道中的“警示”,如果发现有人发声影响会场安静,马上打铃“忠告”。历任坐堂先生有庄道兴、潘安民,孙省三、林先生、李兆华、傅其昌等,教会负责人陈醒初(长老)。

据陈国贤先生回忆,该老堂约于1935年前是从民房买来改建的,称耶稣教自立会,归属温州永光堂总会。据有关资料称:1929年总会在状元设分会,分会也称为区会,下辖七都门前沙教会(负责人王金楷)、蒲州教会(负责人冯福桃)、社田教会(负责人王步有)、丁岙教会(负责人邱岩锡)、木家桥教会(负责人应高洪)、永强教会(负责人陈汉真)。
随着教会复兴,信徒人数增多,聚会信徒包括茅竹桥、御史桥、石坦、山西岙、九山等,因聚会场所过小,容纳困难,于1951年在状元鲳鱼墩桥边建造新堂,此后老街老堂房子卖掉,用于开诊所,办邮电所等。

三、状元河岸桥边堂:位于状元鲳鱼墩桥边(今称六龙桥),因老街老堂窄小随着教会发展而选址在桥边买水田0.9亩填基建新教堂。1951年9月,用人字木结构,青砖白灰钩缝,共建成七间,其中3间宿舍(二间二层,一间平房作灶间),圣堂四间平房,讲经台靠宿舍,南临塘河,大门朝东,教堂门墙直书:“耶稣堂”三个大字,塔坊顶立鲜红的十字架(中间嵌玻璃条一横一直),该堂可坐200多人,负责人陈醒初(长老),先后由傅其昌、沈先生和温州嬷等坐堂,状元桥、茅竹桥、御史桥、山西岙、石坦、九山、上京、横街等地信徒都到此堂聚会。每个星期中都由坐堂先生或本会同工,有一次到远近信徒家中上门巡回探望并祝福祷告,招呼信徒遵守主日礼拜。

上世纪“大跃进”年代,以大办工业教堂被占用,用于办农械厂、农机站等,一度教堂关闭停止聚会,期间状元信徒只得在杨宅家庭秘密聚会。

直到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状元教会恢复聚会,并选址在状元前潘路40号,投资13万元建造教堂,并经重建、后来的教堂比以前更加宽敞宏伟美观。状元教堂成为龙湾区总堂,区基督教两会驻所和办事机构。

二、教会纪事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宗教政策得到恢复,信仰自由得到保护与支持,信耶稣得到公开聚会与传扬,从此宗教活动日趋正常活跃,信徒面貌焕然振奋,教会活动与自我管理服务走向空前。
教会机构民主制度活动

1984年,在龙湾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与关怀下,开始筹备建立“龙湾区基督教两会”,团结全区信徒,开展“三自”爱国教育活动,宣传爱国爱教,荣神益人,广传福音。在此基础上酝酿代表人选。

1985年6月26日,为期两天的龙湾区基督教首届代表会议在状元堂召开。全区共有七个堂点(即状元堂、蒲州堂、上江堂、屿田堂、水心堂、河滨堂、大岙堂)62名代表出席会议,温州市宗教局领导、市基督教两会高建国牧师应邀到会,龙湾区政府张副区长、区委宣传部汪副部长到会祝贺并讲话,会议进一步明确并坚定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号召全区信徒团结同心,爱国爱教,坚持“三自”办好教会。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第一届龙湾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由戴圣驹等22名组成,并由戴圣驹(牧师)为主任委员,冯福桃(蒲州)、陈醒初(状元)、张宪广(上江)、李启荣(水心)为副主任委员;张宪广兼任秘书长,叶超、黄英勤为副秘书长。

会议要求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教会合法权益,同时发起倡议教会捐助社会慈善事业,助困救灾,办好教会培训班,健全教会规章制度,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1995年7月12日,在状元堂召开为期两天的龙湾区基督教第二届代表会议,本届代表体现年轻化和妇女代表比例,确定代表名额为135人,比上届有所增加,来自全区28个堂点代表1.8万信徒(老龙湾)出席会议,张宪广(由李青青代)代表上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温州市宗教局局长郑启中、市两会张大鹏长老、施成惠、林福辉两牧师到会祝贺并讲话,龙湾区民宗局副局长高峰向会议作宗教政策报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东作重要讲话。

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第二届龙湾区基督教“三自”委员会委员33名,欧阳后增当选为主席,兼“基协”会长;郑日祝(水心)、林玉良(大岙)当选副主席;李青青(女)为副秘书长;张道生(蒲州)、李金良(上庄)为副会长;黄应勤为总干事,李青青(女)兼副总干事。
会议宣传国家宗教信仰政策和宗教法规,开展教会各项活动;协助堂点重建、扩建、易建,加强教会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增进合一,广传福音。

2004年8月5日,龙湾区基督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在瑶溪山庄召开,来自全区47个堂点87位代表,受全区4万信徒的委托出席会议,这次会议为龙湾区域调整后(即瑞安梅头和灵昆、永中、沙城、天河从瓯海划入)第一次会议。欧阳后增牧师致开幕词,李青青牧师代表上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爱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邱小侠到会祝贺并讲话,区民宗局局长项岳年作宗教工作讲话,陈国光同工致闭幕词。会议一致审议并通过了区“两会”第二届常委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通过了修改后的龙湾区基督教“两会”章程。会议要求齐心协力,按照《圣经》真理和宗教政策,坚持“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带领全区信徒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同时做好教产登记工作;完善教会规章制度;重视妇女青年工作;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增强团结发扬爱心,推进教会事工,为改革、发展、稳定多作贡献。
会议民主选举产生龙湾区基督教第三届委员会委员40人,欧阳后增再次当选主席;张道生(蒲州)、陈学铭(海城)当选副主席;陈国光(状元)、叶祥光(永强)当选为“基协”副会长(会长空缺),李青青(女)为秘书长,田军、陈岩文为副秘书长,林新为总干事,江国民、郑光立为副总干事,下设“两会”办公室、青年妇女事工和自治、自传、自养等委员会。

2011年2月18日,龙湾区基督教第四次代表会议在富豪国际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区119名代表,代表全区4万信徒参加会议。欧阳后增牧师作题为“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办好龙湾教会,促进教会和谐而努力”的工作报告,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到会祝贺并讲话,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陶彩霞到会讲话。
龙湾区基督教第四次代表会议民主选举龙湾区基督教“两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总干事。选举结果通过:欧阳后增为“两会”名誉主席;“两会”主席陈国光,副主席张道生、江国民、李青青(女),秘书长田军,会长(空缺),副会长叶祥光、陈学铭、林新,总干事林新(兼)。

教会爱心捐助济困活动

2005年1月14日,按龙湾区民宗局的部署,对印度洋海啸灾害发生开展救助。龙湾区基督教“两会”专门召开全区各堂点负责人会议,专题布置募捐活动,欧阳牧师和陈国光、田军偕同财会人员到各堂收集赈灾款,即:御岙堂4000元、石坦堂1000元、梅头聚会处3500元、永强各堂点34572元、河滨堂1000元、三甲堂1000元、状元堂11480元、蒲州堂10000元、大岙堂1320元、埭头堂4650元、聚会处各堂2500元、龙华堂1550元、水心堂500元、五甲堂3000元、永兴安息日会500元、其他堂点10000元,共计90572元,送交温州红十字会转达灾区。

2006年8月10日,8号17级强台风“桑美”福建登陆,对苍南等地造成灾情损失重大,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教堂损坏。龙湾区基督教两会向全区教会发出倡议,各教会信徒捐款捐物,专题奉献,于2006年8月31日,龙湾区基督教两会负责人欧阳牧师等组成慰问团,带着12.0907万元爱心款到苍南灾区献爱心,救助受灾损失严重的信徒家庭。据介绍,许多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其中一户9口8人遇难,幸存一名小孩,可谓悲痛之极。该县4所教堂倒塌,多所教堂不同程度损坏,兰山教堂成一片废墟。欧阳牧师代表龙湾教会向他们慰问,送上爱心款,并勉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难关。状元石坦教会还为灾区信徒捐献6大袋衣服。慰问团同时看望了受灾信徒家庭临时安置点,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重建家园。接着来到矾山镇慰问看望受灾信徒和特困家庭,分别送上慰问金。最后,通过苍南两会对灵溪、桥墩受灾信徒发放爱心款,表示慰问。

2006年9月4日,龙湾地方教会,将专题奉献款176367元,送到苍南灾区教会。2006年9月11日,永强片各教会负责人,带着10万元爱心款送到苍南灾区教会,救助受灾信徒。
2006年9月16日,龙湾区两会欧阳后增、田军和五甲、屿田教会负责人项金福、郑爱惜等到苍南人民医院看望在医疗中受伤人员并送上慰问金。截止2006年9月16日,龙湾区基督教会共为苍南灾区教会并教内外受灾群众捐助善款43万元,其中屿田2万元、御岙8000元、大岙8200元、石坦10407元、埭头2万元、龙华3800元、河滨2000元、三甲和五甲1.3万元、状元堂56000元、各聚会处13万元、永强各教会1万元、永兴安息日会500元、状元安息日会1200元、寺后2350元、王相聚会点2000元、灵昆上岩头地方教会5000元、梅头地方教会41367元、其他教会37600元。

2006年,为慈善一日捐活动,奉献6000元;为龙湾开展“情系民族学子,共育栋梁之才”活动捐款2.2万元。

2006年,龙湾区各教会为社会爱心捐助53100元,其中大岙1500元、埭头2000元、梅头聚会处2000元、聚会处各堂点5000元、王相聚会点1000元、永强各教会1万元,龙华500元、屿田2000元、河滨1000元、水心1000元、三甲和五甲6000元、状元堂7000元,状元、永兴安息日会600元、汤家桥1000元、灵昆(棋盘)500元、寺后1000元、御岙1000元、其他教会1万元。
当年“桑美”台风对温州苍南毗邻的福建福鼎市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灾后教堂重建和信徒家庭生活造成困难。龙湾区基督教两会向全区教会发起捐款献爱心活动。状元堂庆贺圣诞不摆“圣诞酒”,节省资金捐灾区,全区各教会捐款57500元,于2006年12月23日,由龙湾区两会负责人欧阳后增和陈国光、田军、鲍小燕、叶乐峰等专程带爱心款到福鼎赈灾,受到福鼎市“三自”主席王博贯(长老)和“基协”会长张进炎牧师等热情接待。据介绍,超强台风给福鼎市倒塌教堂18间,10名信徒遇难,直接经济损失293万元,龙湾教会对此深表同情,当时教堂和民房正在灾后重建修缮中,犹如雪中送炭。

另外,苍南马站牧区崇安教堂在灾后重修中,由于操作不慎发生再次倒塌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可谓雪上加霜,令人惨痛不已,欧阳后增代表龙湾教会送上6500元慰问金,并向遭遇不幸的家庭深切慰问。

2007年9月19日凌晨2点,“韦帕”13号超强台风在苍南霞关登陆,造成损失重大。根据龙湾区民宗局(温龙民宗〔2007〕238号文件精神,开展教会募捐活动,共募捐4.5万元,其中:蒲州6000元、上江3000元、埭头3000元、屿田3000元、地方教会2000元、寺后1860元、三甲2500元、石坦1000元、汤家桥1500元、龙华500元、五甲2500元、上庄1200元、河滨500元、永强牧区1万元、王相2000元、御岙2000元、大岙1500元、永兴安息日会1000元,统一由区民宗局送交灾区。

2008年,龙湾区基督教会开展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活动,捐款教会有:状元堂95312元、上庄1.1万元、石坦1.027万元、大岙7000元、河滨3475元、灵昆5000元、龙华3000元、永强牧区18万元、梅头聚会处31761元、灵昆聚会处4000元、永联聚会处4000元、地方教会57499元、永兴安息日会2000元、状元安息日会2550元、御岙1.4万元、王相6000元、屿田2万元、寺后9030元、石坦聚会处8741元、屿田聚会处6000元、聚会点69996元、其他教会34.689万元,四无名氏2.55万元,共计92.3024万元,分别上交区民宗局、温州慈善总会、省基督教两会等转达灾区。

2012年,龙湾基督教两会收到全区教会爱心捐助奉献款20.3423万元,用于生活贫困救助19.3万元,其中6.9万元,送到四川绵阳地区救助地震受灾后生活困难的灾民。另外向灾区多次捐赠衣服、毛衫。

三、教堂分播
随着宗教政策落实,信仰开放,基督教中的“会别”多多,却信仰宗旨相同,目标一致,都是同一本《圣经》信耶稣,敬畏上帝。如今的“会别”不再是过去的内地会、循道会、自立会,而是“三自”教会、地方“蒙头”教会,还有不知“会别”的教会及家庭聚会处和安息日会等。
“三自”教堂(归属“两会”):

状元堂 位于状元前潘路40号。1985年初建教堂,2002年原址重建,占地面积1789.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5.46平方米,分主堂、副堂及宿舍楼厨房餐厅等,教堂坐位1000之多,聚会信徒800余人。

1985年后,状元堂为龙湾区“三自”教会总堂,龙湾区基督教两会驻所。本堂历任负责人陈醒初、陈宝聪、黄海军、陈国光、江国民。

蒲州堂 位于蒲州街道下埠村,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初建于1949年,重建于1985年,建成圣堂8间24米长,12.5米宽、20米高,另有4间附属房,于2000年10月再重建,建成10间4层。
早在1930年买来下埠3间旧民房(原私立学堂)作为聚会场所,1947年信徒40多户,于1949年第一次建造5间教堂。至1985年信徒增加到200户左右。历任负责人冯福桃、张道生、陈银龙等。

上庄堂 位于蒲州街道上庄福垟路,占地1800平方米。原由屿田教会分出,初建于1968年,重建于1998年,信徒人数100多人,历任负责人李金良、朱岩龙。
屿田堂 位于蒲州街道屿田桥头,占地面积335平方米。最早在黄光辉家聚会,1949年在屿田东岸建造教堂,1989年重建(占地335平方米)。如今信徒人数200多户,历任负责人陈宝林、黄永明、郑爱惜。

上江堂 位于蒲州街道上江西岸张家牌。原永丰桥教会分出,教堂初建于1979年占地58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1989年原址重建教堂5间,附属房3间2层,于1999年进行改造增建附属房。现有信徒500多人,历任负责人张金弟、张岩春、严金林、张宪广。

汤家桥堂 位于蒲州街道汤家桥东路,教堂占地294.7平方米。原由永丰桥教会分出,1988年教堂聚会被停止,都到信徒家中聚会,后来并入蒲州教会聚会,1996年从蒲州分出,1997年在汤家桥汤东路建造教堂,建筑面积为490平方米,2009年进行原址拆建,现有信徒500多人,历任负责人陈建忠、汪永岩。

石坦堂 位于状元街道石坦南岸山边。原由状元教会分出,1986年石坦信徒在南岸宋定和家里聚会,随着教会开放,信徒人数增多,于1989年在石坦南岸山边建造教堂,20年后教堂成为危房,于2010年进行原址重建,并新建附属房,教堂及附属房总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现有信徒100多户,历任负责人李松良、朱清华、李秀平等,程碎主持圣工。

大岙堂 位于状元街道三郎桥村新桥头路12号。原由永丰桥教会分出,1983年7月,在本村桥头路建造教堂,1997年,泽雅水库移民迁居本村,移民信徒加入本教会,1998年重建教堂,2004年附属房翻建,现有信徒200多户,历任负责人林玉良、夏贤忠。

御岙堂 位于状元街道御岙鸡山脚,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教会,1975年并入状元聚会点,后来由状元堂分出。1994年10月,在御岙鸡山脚建造教堂,占地4690平方米,其中主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现有信徒300多人,历任负责人王金润、黄和平。

永中堂 位于永中棋盘永宁路224号,占地面积257平方米。最早于1870年英国传教士鲍信进到永强布道,先后建立三甲教会,福音传扬,信徒发展,1961年3月建立永中教会,1989年6月1日开始建造教堂占地面积2157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平方米,二层朝南,主楼高度13米。信徒从1961年的20人,到2008年达到2000多人,包括东坦、陡门、上京、棋盘等周边地方,本会教职人员5名,负责人张德耀。

宁村堂 位于龙湾海滨教新村,占地面积1090.21平方米,初建于1985年,1994年因机场大道拓宽,迁建于1995年7月14日落成,现有信徒450人,历任负责人姜益延、陈国华、孙和平。
沧河堂 位于永中振仓街1号,占地2.91亩。最早于1878年秋,英国传教士到永强沧河布道传福音,当时贫民王大松、孙岳寿(宁村人)、郑集顺(蓝田人)、姜毓真、陈茂青(沧河人)等,接受了福音,并建立了教会,时属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总堂为温州花园巷),接着福音向沙村、山湾、下六宅、前街、下垟街等地扩展,于1908年在林宅选择地块2.7亩建造沧河教堂,并建附属房(宿舍、厨房等)供国外传教士食宿,堂内开办唱诗班、查经班。1930年开办永生小学(教会办学,免费入读),第一期老师章光、王诚信、王崇卿等人,第二期陈庆明任校长,何鸣、王顺德、戴强任教。随着周边信徒发展,沧河堂为总堂,下设分会,即小塘、沙村、五溪沙、下垟街、水心、宁村、东郑、上京、上岩头教会。1958年教堂被迫关闭,1982年教堂恢复,1985年重建,1995年批准拆建,1996年11月25日落成,现有信徒450户,历任负责人陈步尧、王文生。

水心堂 位于瑶溪朱宅村东岸,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最早于1928年由邵静卿先生建立水心教会,并在朱宅买地造教堂,水心堂时属沧河总堂,为基督教自治内地会。1967年信徒增多,从沧河堂分出。“文革”时期教堂关闭,1986年恢复聚会,1987年获准教堂重建,主堂占地面积21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90.8平方米,由于聚会人数增多,于1995年10月买来二间二层和一间屋基,于2004年再次重建,新堂占地2.9亩,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总投资275万元,2005年10月29日举行落成典礼,现有信徒1000余人,历任负责人邵静卿、李启荣、郑日祝、林永福。

龙华堂 位于永中街道龙华村D12幢对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原属泰顺莒江堂(1918年建立教会),时属基督教内地会。2000年龙华信徒从泰顺珊溪水库移民迁入,2013年建造龙湾区唯一的移民教堂,现有信徒300多人,教会负责人夏碎星。

四甲堂 位于沙城四甲村,原由五甲教会分出,随着四甲信徒增多,于2004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建造教堂,2006年9月23日举行落成典礼,现有信徒100多人,负责人郑建国。
五甲堂 位于沙城横山咀头。解放前教堂建于联二村,“文革”中被拆除,1985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建造,1998年被鉴定为危房,1999年批准原址重建,2000年圣诞节落成,现有信徒一千余人。历任负责人章作达、章作辉。

三甲堂 位于天河后津村沙城,1927年建于天河后津村,因村镇道路扩建,于1989年经批准迁址,建于天河镇后津村沙城,2004经鉴定为危房,2005年12月,(温龙民宗〔2004〕42号)批准重建,现有信徒1000余人,负责人金上康。

下六宅堂 位于永中街道城北村下六宅,1993年10月,建造教堂占地846平方米,现有信徒850人,负责人陈岩文。

五溪堂 位于永兴街道五溪村,1988年6月30日,经批准建造教堂,占地面积190平方米(0.285亩),现有信徒100多人,负责人范良安。

朱垟堂 位于永中街道朱垟村。1970年前为家庭聚会点,随着信徒增多建立教会,1993年申报建造教堂,用地面积178.1平方米,现有信徒120人,负责人朱汝松。
河滨堂 位于瑶溪街道河滨村经二五七,早年由水心堂分出,3年前初建教教堂,2010年,重建教堂二层,座位400多人,现有信徒近百人,负责人戴小永。

山北堂   位于瑶溪街道黄石村山北。1986年前信徒参加沧河聚会,1986年后建造山北教堂,占地面积880平方米,现有信徒65人,负责人林昌柱、黄光德。

永兴堂 位于永兴街道南桥北村富康路。原由沧河堂分出,1991年建造教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信徒300多人,负责人董友松。

雄心堂 位于瑶溪街道雄心村,早年信徒在东岸邵应昌家中聚会。1996年1月,设立教会并建造教堂,现有信徒120人,负责人邵应昌、邵康西。

联丰堂 位于永中街道永昌丰台村,1992年购买民房聚会,1994年建造教堂,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现有信徒110人,负责人林友法。

永昌堂 位于永中永昌前街村,1990年建造教堂,现有信徒120人,负责人王建村、陈宝昌、胡文远、王庆寿、王景崇。

蟾钟堂 位于海滨街道蟾钟东岸,1982年建造教堂,占地面积140平方米,现有信徒100多户,负责人李日金。

埭头堂 位于龙湾海城(梅头)埭头村,2001年前隶属瑞安市,区域调整划入龙湾。教会历史超百年,1958年教堂关闭只得在家庭聚会,1990年投资10万元在梅头梧园山脚建造埭头堂,1998年因塘梅公路拓宽迁建丰华路,总投资230万元重建埭头堂,2004年建造附属房6层,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总占地6.9亩。现有信徒800人左右,历任负责人陈学铭、涂学火、涂玉金。

寺后堂 位于永中街道寺西村。1919年由陈汉臻父亲建立教会并在九头桥聚会,1924年迁址于寺西村,归属温州永光堂(自立会),解放后,陈汉臻父亲将自家的地基奉献建造教堂(即寺后堂),曾被关闭,1986年10月27日,经时属瓯海区政府发文批准开放,于2005年5月,经龙湾区政府批准教堂危房拆建,共投入110万元重建寺后堂,占地面积0.76亩,现有信徒380人,历任负责人陈汉臻、曾永生。

灵昆堂 位于灵昆叶先村棋盘,最早于1894年,由陈宾金先生在灵昆上岩头建立灵昆教会,时属自治内地会。因地理交通原因,1941年划归乐清里隆内地会,直到2001年行政区域调整,灵昆堂归属龙湾。解放前一直在信徒家里聚会,后来买来两间半民房作聚会场所,1947年民房倒塌,开始建造教堂。1988年,部分信徒分出建立家庭聚会点,1989年本村棋盘建造教堂,2007年再次重建,新堂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建筑面积2320平方米,总投资210万元,现有信徒200人左右,负责人林明生。

王相堂 位于灵昆王相村。1945年,由李、潘两位先生在灵昆上岩头建立教会(归属乐清里隆牧区),1968年“文革”中被上岩头村拆改办碾米厂,信徒分散在胜安叶爱香家、上岩头陈贤仁家、叶先潘仁安等家庭点聚会,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开放聚会,2000年12月,在灵昆镇政府支持帮助下,修建二间(1000平方米)的教堂,现有信徒1000人左右。历任负责人李乐昆、赵成桃。

白楼下堂 位于瑶溪街道白楼下村东山下,教堂建于1964年3月,建筑面积1416.22平方米,称永恩堂。现有信徒555人,历任负责人张谨国、王茂柱、吴培旺、黄美芬、黄益文。

地方教会(蒙头会)堂点:

石坦堂 位于状元石坦北岸大罗山路。1952年建立教会。1989年石坦老砖瓦厂山边因高速公路拆迁,1996年重建于石坦北岸,现有信徒200人左右,负责人夏贤云、黄爱光。
下垟街堂 位于永兴街道下垟街,负责人王学义。
宁城堂   位于海滨街道宁村,负责人周相友。
新联堂 位于永中街道新联南路19号,信徒200多人,负责人吴恩华、周建海。
南桥堂 位于永兴街道南桥村,负责人张崇汉。
沙村堂 位于海滨街道沙村,负责人周兆银。
南荡堂 位于永中街道河泥荡,负责人温万碎。
苏川堂 位于瑶溪街道苏川村,负责人方元魁。
屿田堂 位于蒲州街道屿田村,负责人黄国双。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状元安息日会 位于状元甘岙村。教会历史近百年,1949年前教堂设在状元下市阿恩屋里,仅30左右平方米,门朝下市路,1968年旧房改建后,会址移至甘岙村(甘岙村1953年建立聚会点),2005年5月12日,安息日会新教堂落成甘岙山边,3层建筑面积548平方米,可供300多座位,现有信徒102人,负责人张松林、王建。
永兴安息日会 位于永兴街道下垟街,负责人张小微。
状元九山、大岙溪等教堂,“会别”和教堂信息不明。
如今教会“会别”之多,教堂资料欠缺,遗漏或差错在所难免。状元基督教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就有国外传教士来布道传福音并建立教会,状元下市基督教会(循道公会),创立于1906年。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发展,教会日渐复兴,信徒与日俱增,并且从开始外来发展教会,成为自治自养自传,坚持“三自”原则,自办教会,发扬爱国爱教,广传福音。

一、教会历史
据史料载,早在公元313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公元六世纪由西方多数国家提议并得到国际权威赞同,将耶稣降生之年定为公元,作为国际通用纪年,为纪事和年岁记载提供统一与方便。基督教曾在唐朝、元朝从国外传入中国,但由于王朝变换而失传。16世纪,马丁路德在西欧进行改革,将基督教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称为“新教”。

在温州,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由国外传教士曹雅直率先来温州传教,并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立温州第一所基督教堂(即温州花园巷堂,归属中华基督教内地会)。

1878年(清光绪四年),英国基督教循道会传教士李华庆(牧师),来温州城西嘉会里购房建教堂,创立温州城西基督教会(时称“偕我会”),李华庆牧师于1881年在温州病逝。随后,国外(英国)多位传教士带家眷捐钱财到温州传道建立教会,从国外捐钱建造教堂,办医院、学堂。在温州各县相继建立教会。在此,中华基督教内地会以温州花园巷教会为总会;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即“偕我会”)以温州城西教会为总会;主张自治自养自传,建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以温州“永光堂”为总会。1958年,教会实行大联合,温州市包括市郊各县,以区域联合聚会,市区都在城西堂,以此教会合一,信徒济济一堂。

在状元,首先从三所教堂看基督教会的历史发展:

一、状元下市堂:位于状元街道下市路59号,教堂占地约250平方,其中圣堂117平方,地址四至:东面庙宇和渔业大队,南面为民房,西面教堂附属宿舍、厨房(外边是弄道),北面是下市路(路外为瓯江江岸,今建江滨路)。教堂西边的五间宿舍栈房早已拆掉,只有圣堂的屋子仍是上百年留下的老建筑,门台砖墙均是古罗马教堂式的青砖白水粉钩缝,如今陈旧剥落。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用于渔业大队和办工厂。

据回忆该教堂内上方高悬一爿“真道觉明”的匾额,东西两侧开玻璃窗,中间撑着两根木质圆柱,柱上一面写着对联并加髹漆。堂内靠凳坐位可坐200人左右。1951年登记资料显示,状元下市教会建于1906年,由英国孙光德牧师来传道创建的,教会负责人蔡庆庚(长老),买地0.95亩作为建造教堂地基,教堂建造资金都是国外捐助。当时下市教会信徒近百人即男48人、女34人。据93岁高龄老信徒蔡恩魁回忆,他原住南西垟东垟地方,3岁时遭遇洪水迁居状元,全家一直就在该堂聚会,下市堂具有百年历史。蔡庆庚长老便是他的父亲。

下市堂隶属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历任坐堂有孙、胡、葛教士,裘岩南、盛先生、邹松来等,教会负责人除蔡庆庚外,还有邵明一、黄明恩等。

二、状元老街堂:位于状元老街弯角。4间(约为80平方米),其中圣堂3间平房,厨房、宿舍一间二层并供坐堂先生住宿。教堂大门临街朝东,堂内分男女两排坐凳,中间撑着木柱,右边墙壁上有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吃了分辨善恶果子的漫画,讲经台两边挂有“禁止喧哗”的牌子。堂内可坐100人左右,聚会开始撞铜钟,接着按名册点名,点到名字的人都应声“到”。讲台桌上放置有手柄的铜铃,用于在讲道中的“警示”,如果发现有人发声影响会场安静,马上打铃“忠告”。历任坐堂先生有庄道兴、潘安民,孙省三、林先生、李兆华、傅其昌等,教会负责人陈醒初(长老)。

据陈国贤先生回忆,该老堂约于1935年前是从民房买来改建的,称耶稣教自立会,归属温州永光堂总会。据有关资料称:1929年总会在状元设分会,分会也称为区会,下辖七都门前沙教会(负责人王金楷)、蒲州教会(负责人冯福桃)、社田教会(负责人王步有)、丁岙教会(负责人邱岩锡)、木家桥教会(负责人应高洪)、永强教会(负责人陈汉真)。
随着教会复兴,信徒人数增多,聚会信徒包括茅竹桥、御史桥、石坦、山西岙、九山等,因聚会场所过小,容纳困难,于1951年在状元鲳鱼墩桥边建造新堂,此后老街老堂房子卖掉,用于开诊所,办邮电所等。

三、状元河岸桥边堂:位于状元鲳鱼墩桥边(今称六龙桥),因老街老堂窄小随着教会发展而选址在桥边买水田0.9亩填基建新教堂。1951年9月,用人字木结构,青砖白灰钩缝,共建成七间,其中3间宿舍(二间二层,一间平房作灶间),圣堂四间平房,讲经台靠宿舍,南临塘河,大门朝东,教堂门墙直书:“耶稣堂”三个大字,塔坊顶立鲜红的十字架(中间嵌玻璃条一横一直),该堂可坐200多人,负责人陈醒初(长老),先后由傅其昌、沈先生和温州嬷等坐堂,状元桥、茅竹桥、御史桥、山西岙、石坦、九山、上京、横街等地信徒都到此堂聚会。每个星期中都由坐堂先生或本会同工,有一次到远近信徒家中上门巡回探望并祝福祷告,招呼信徒遵守主日礼拜。

上世纪“大跃进”年代,以大办工业教堂被占用,用于办农械厂、农机站等,一度教堂关闭停止聚会,期间状元信徒只得在杨宅家庭秘密聚会。

直到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状元教会恢复聚会,并选址在状元前潘路40号,投资13万元建造教堂,并经重建、后来的教堂比以前更加宽敞宏伟美观。状元教堂成为龙湾区总堂,区基督教两会驻所和办事机构。

二、教会纪事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宗教政策得到恢复,信仰自由得到保护与支持,信耶稣得到公开聚会与传扬,从此宗教活动日趋正常活跃,信徒面貌焕然振奋,教会活动与自我管理服务走向空前。
教会机构民主制度活动

1984年,在龙湾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与关怀下,开始筹备建立“龙湾区基督教两会”,团结全区信徒,开展“三自”爱国教育活动,宣传爱国爱教,荣神益人,广传福音。在此基础上酝酿代表人选。

1985年6月26日,为期两天的龙湾区基督教首届代表会议在状元堂召开。全区共有七个堂点(即状元堂、蒲州堂、上江堂、屿田堂、水心堂、河滨堂、大岙堂)62名代表出席会议,温州市宗教局领导、市基督教两会高建国牧师应邀到会,龙湾区政府张副区长、区委宣传部汪副部长到会祝贺并讲话,会议进一步明确并坚定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号召全区信徒团结同心,爱国爱教,坚持“三自”办好教会。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第一届龙湾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由戴圣驹等22名组成,并由戴圣驹(牧师)为主任委员,冯福桃(蒲州)、陈醒初(状元)、张宪广(上江)、李启荣(水心)为副主任委员;张宪广兼任秘书长,叶超、黄英勤为副秘书长。

会议要求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教会合法权益,同时发起倡议教会捐助社会慈善事业,助困救灾,办好教会培训班,健全教会规章制度,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1995年7月12日,在状元堂召开为期两天的龙湾区基督教第二届代表会议,本届代表体现年轻化和妇女代表比例,确定代表名额为135人,比上届有所增加,来自全区28个堂点代表1.8万信徒(老龙湾)出席会议,张宪广(由李青青代)代表上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温州市宗教局局长郑启中、市两会张大鹏长老、施成惠、林福辉两牧师到会祝贺并讲话,龙湾区民宗局副局长高峰向会议作宗教政策报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东作重要讲话。

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第二届龙湾区基督教“三自”委员会委员33名,欧阳后增当选为主席,兼“基协”会长;郑日祝(水心)、林玉良(大岙)当选副主席;李青青(女)为副秘书长;张道生(蒲州)、李金良(上庄)为副会长;黄应勤为总干事,李青青(女)兼副总干事。
会议宣传国家宗教信仰政策和宗教法规,开展教会各项活动;协助堂点重建、扩建、易建,加强教会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增进合一,广传福音。

2004年8月5日,龙湾区基督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在瑶溪山庄召开,来自全区47个堂点87位代表,受全区4万信徒的委托出席会议,这次会议为龙湾区域调整后(即瑞安梅头和灵昆、永中、沙城、天河从瓯海划入)第一次会议。欧阳后增牧师致开幕词,李青青牧师代表上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爱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邱小侠到会祝贺并讲话,区民宗局局长项岳年作宗教工作讲话,陈国光同工致闭幕词。会议一致审议并通过了区“两会”第二届常委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通过了修改后的龙湾区基督教“两会”章程。会议要求齐心协力,按照《圣经》真理和宗教政策,坚持“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带领全区信徒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道路。同时做好教产登记工作;完善教会规章制度;重视妇女青年工作;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增强团结发扬爱心,推进教会事工,为改革、发展、稳定多作贡献。
会议民主选举产生龙湾区基督教第三届委员会委员40人,欧阳后增再次当选主席;张道生(蒲州)、陈学铭(海城)当选副主席;陈国光(状元)、叶祥光(永强)当选为“基协”副会长(会长空缺),李青青(女)为秘书长,田军、陈岩文为副秘书长,林新为总干事,江国民、郑光立为副总干事,下设“两会”办公室、青年妇女事工和自治、自传、自养等委员会。

2011年2月18日,龙湾区基督教第四次代表会议在富豪国际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区119名代表,代表全区4万信徒参加会议。欧阳后增牧师作题为“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办好龙湾教会,促进教会和谐而努力”的工作报告,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到会祝贺并讲话,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陶彩霞到会讲话。

龙湾区基督教第四次代表会议民主选举龙湾区基督教“两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总干事。选举结果通过:欧阳后增为“两会”名誉主席;“两会”主席陈国光,副主席张道生、江国民、李青青(女),秘书长田军,会长(空缺),副会长叶祥光、陈学铭、林新,总干事林新(兼)。

教会爱心捐助济困活动
2005年1月14日,按龙湾区民宗局的部署,对印度洋海啸灾害发生开展救助。龙湾区基督教“两会”专门召开全区各堂点负责人会议,专题布置募捐活动,欧阳牧师和陈国光、田军偕同财会人员到各堂收集赈灾款,即:御岙堂4000元、石坦堂1000元、梅头聚会处3500元、永强各堂点34572元、河滨堂1000元、三甲堂1000元、状元堂11480元、蒲州堂10000元、大岙堂1320元、埭头堂4650元、聚会处各堂2500元、龙华堂1550元、水心堂500元、五甲堂3000元、永兴安息日会500元、其他堂点10000元,共计90572元,送交温州红十字会转达灾区。

2006年8月10日,8号17级强台风“桑美”福建登陆,对苍南等地造成灾情损失重大,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教堂损坏。龙湾区基督教两会向全区教会发出倡议,各教会信徒捐款捐物,专题奉献,于2006年8月31日,龙湾区基督教两会负责人欧阳牧师等组成慰问团,带着12.0907万元爱心款到苍南灾区献爱心,救助受灾损失严重的信徒家庭。据介绍,许多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其中一户9口8人遇难,幸存一名小孩,可谓悲痛之极。该县4所教堂倒塌,多所教堂不同程度损坏,兰山教堂成一片废墟。欧阳牧师代表龙湾教会向他们慰问,送上爱心款,并勉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难关。状元石坦教会还为灾区信徒捐献6大袋衣服。慰问团同时看望了受灾信徒家庭临时安置点,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重建家园。接着来到矾山镇慰问看望受灾信徒和特困家庭,分别送上慰问金。最后,通过苍南两会对灵溪、桥墩受灾信徒发放爱心款,表示慰问。

2006年9月4日,龙湾地方教会,将专题奉献款176367元,送到苍南灾区教会。2006年9月11日,永强片各教会负责人,带着10万元爱心款送到苍南灾区教会,救助受灾信徒。

2006年9月16日,龙湾区两会欧阳后增、田军和五甲、屿田教会负责人项金福、郑爱惜等到苍南人民医院看望在医疗中受伤人员并送上慰问金。截止2006年9月16日,龙湾区基督教会共为苍南灾区教会并教内外受灾群众捐助善款43万元,其中屿田2万元、御岙8000元、大岙8200元、石坦10407元、埭头2万元、龙华3800元、河滨2000元、三甲和五甲1.3万元、状元堂56000元、各聚会处13万元、永强各教会1万元、永兴安息日会500元、状元安息日会1200元、寺后2350元、王相聚会点2000元、灵昆上岩头地方教会5000元、梅头地方教会41367元、其他教会37600元。

2006年,为慈善一日捐活动,奉献6000元;为龙湾开展“情系民族学子,共育栋梁之才”活动捐款2.2万元。
2006年,龙湾区各教会为社会爱心捐助53100元,其中大岙1500元、埭头2000元、梅头聚会处2000元、聚会处各堂点5000元、王相聚会点1000元、永强各教会1万元,龙华500元、屿田2000元、河滨1000元、水心1000元、三甲和五甲6000元、状元堂7000元,状元、永兴安息日会600元、汤家桥1000元、灵昆(棋盘)500元、寺后1000元、御岙1000元、其他教会1万元。
当年“桑美”台风对温州苍南毗邻的福建福鼎市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灾后教堂重建和信徒家庭生活造成困难。龙湾区基督教两会向全区教会发起捐款献爱心活动。状元堂庆贺圣诞不摆“圣诞酒”,节省资金捐灾区,全区各教会捐款57500元,于2006年12月23日,由龙湾区两会负责人欧阳后增和陈国光、田军、鲍小燕、叶乐峰等专程带爱心款到福鼎赈灾,受到福鼎市“三自”主席王博贯(长老)和“基协”会长张进炎牧师等热情接待。据介绍,超强台风给福鼎市倒塌教堂18间,10名信徒遇难,直接经济损失293万元,龙湾教会对此深表同情,当时教堂和民房正在灾后重建修缮中,犹如雪中送炭。

另外,苍南马站牧区崇安教堂在灾后重修中,由于操作不慎发生再次倒塌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可谓雪上加霜,令人惨痛不已,欧阳后增代表龙湾教会送上6500元慰问金,并向遭遇不幸的家庭深切慰问。

2007年9月19日凌晨2点,“韦帕”13号超强台风在苍南霞关登陆,造成损失重大。根据龙湾区民宗局(温龙民宗〔2007〕238号文件精神,开展教会募捐活动,共募捐4.5万元,其中:蒲州6000元、上江3000元、埭头3000元、屿田3000元、地方教会2000元、寺后1860元、三甲2500元、石坦1000元、汤家桥1500元、龙华500元、五甲2500元、上庄1200元、河滨500元、永强牧区1万元、王相2000元、御岙2000元、大岙1500元、永兴安息日会1000元,统一由区民宗局送交灾区。

2008年,龙湾区基督教会开展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募捐活动,捐款教会有:状元堂95312元、上庄1.1万元、石坦1.027万元、大岙7000元、河滨3475元、灵昆5000元、龙华3000元、永强牧区18万元、梅头聚会处31761元、灵昆聚会处4000元、永联聚会处4000元、地方教会57499元、永兴安息日会2000元、状元安息日会2550元、御岙1.4万元、王相6000元、屿田2万元、寺后9030元、石坦聚会处8741元、屿田聚会处6000元、聚会点69996元、其他教会34.689万元,四无名氏2.55万元,共计92.3024万元,分别上交区民宗局、温州慈善总会、省基督教两会等转达灾区。

2012年,龙湾基督教两会收到全区教会爱心捐助奉献款20.3423万元,用于生活贫困救助19.3万元,其中6.9万元,送到四川绵阳地区救助地震受灾后生活困难的灾民。另外向灾区多次捐赠衣服、毛衫。

三、教堂分播
随着宗教政策落实,信仰开放,基督教中的“会别”多多,却信仰宗旨相同,目标一致,都是同一本《圣经》信耶稣,敬畏上帝。如今的“会别”不再是过去的内地会、循道会、自立会,而是“三自”教会、地方“蒙头”教会,还有不知“会别”的教会及家庭聚会处和安息日会等。
“三自”教堂(归属“两会”):

状元堂 位于状元前潘路40号。1985年初建教堂,2002年原址重建,占地面积1789.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5.46平方米,分主堂、副堂及宿舍楼厨房餐厅等,教堂坐位1000之多,聚会信徒800余人。

1985年后,状元堂为龙湾区“三自”教会总堂,龙湾区基督教两会驻所。本堂历任负责人陈醒初、陈宝聪、黄海军、陈国光、江国民。

蒲州堂 位于蒲州街道下埠村,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初建于1949年,重建于1985年,建成圣堂8间24米长,12.5米宽、20米高,另有4间附属房,于2000年10月再重建,建成10间4层。
早在1930年买来下埠3间旧民房(原私立学堂)作为聚会场所,1947年信徒40多户,于1949年第一次建造5间教堂。至1985年信徒增加到200户左右。历任负责人冯福桃、张道生、陈银龙等。

上庄堂 位于蒲州街道上庄福垟路,占地1800平方米。原由屿田教会分出,初建于1968年,重建于1998年,信徒人数100多人,历任负责人李金良、朱岩龙。

屿田堂 位于蒲州街道屿田桥头,占地面积335平方米。最早在黄光辉家聚会,1949年在屿田东岸建造教堂,1989年重建(占地335平方米)。如今信徒人数200多户,历任负责人陈宝林、黄永明、郑爱惜。

上江堂 位于蒲州街道上江西岸张家牌。原永丰桥教会分出,教堂初建于1979年占地58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1989年原址重建教堂5间,附属房3间2层,于1999年进行改造增建附属房。现有信徒500多人,历任负责人张金弟、张岩春、严金林、张宪广。

汤家桥堂 位于蒲州街道汤家桥东路,教堂占地294.7平方米。原由永丰桥教会分出,1988年教堂聚会被停止,都到信徒家中聚会,后来并入蒲州教会聚会,1996年从蒲州分出,1997年在汤家桥汤东路建造教堂,建筑面积为490平方米,2009年进行原址拆建,现有信徒500多人,历任负责人陈建忠、汪永岩。

石坦堂 位于状元街道石坦南岸山边。原由状元教会分出,1986年石坦信徒在南岸宋定和家里聚会,随着教会开放,信徒人数增多,于1989年在石坦南岸山边建造教堂,20年后教堂成为危房,于2010年进行原址重建,并新建附属房,教堂及附属房总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现有信徒100多户,历任负责人李松良、朱清华、李秀平等,程碎主持圣工。
大岙堂 位于状元街道三郎桥村新桥头路12号。原由永丰桥教会分出,1983年7月,在本村桥头路建造教堂,1997年,泽雅水库移民迁居本村,移民信徒加入本教会,1998年重建教堂,2004年附属房翻建,现有信徒200多户,历任负责人林玉良、夏贤忠。

御岙堂 位于状元街道御岙鸡山脚,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教会,1975年并入状元聚会点,后来由状元堂分出。1994年10月,在御岙鸡山脚建造教堂,占地4690平方米,其中主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现有信徒300多人,历任负责人王金润、黄和平。

永中堂 位于永中棋盘永宁路224号,占地面积257平方米。最早于1870年英国传教士鲍信进到永强布道,先后建立三甲教会,福音传扬,信徒发展,1961年3月建立永中教会,1989年6月1日开始建造教堂占地面积2157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平方米,二层朝南,主楼高度13米。信徒从1961年的20人,到2008年达到2000多人,包括东坦、陡门、上京、棋盘等周边地方,本会教职人员5名,负责人张德耀。

宁村堂 位于龙湾海滨教新村,占地面积1090.21平方米,初建于1985年,1994年因机场大道拓宽,迁建于1995年7月14日落成,现有信徒450人,历任负责人姜益延、陈国华、孙和平。

沧河堂 位于永中振仓街1号,占地2.91亩。最早于1878年秋,英国传教士到永强沧河布道传福音,当时贫民王大松、孙岳寿(宁村人)、郑集顺(蓝田人)、姜毓真、陈茂青(沧河人)等,接受了福音,并建立了教会,时属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总堂为温州花园巷),接着福音向沙村、山湾、下六宅、前街、下垟街等地扩展,于1908年在林宅选择地块2.7亩建造沧河教堂,并建附属房(宿舍、厨房等)供国外传教士食宿,堂内开办唱诗班、查经班。1930年开办永生小学(教会办学,免费入读),第一期老师章光、王诚信、王崇卿等人,第二期陈庆明任校长,何鸣、王顺德、戴强任教。随着周边信徒发展,沧河堂为总堂,下设分会,即小塘、沙村、五溪沙、下垟街、水心、宁村、东郑、上京、上岩头教会。1958年教堂被迫关闭,1982年教堂恢复,1985年重建,1995年批准拆建,1996年11月25日落成,现有信徒450户,历任负责人陈步尧、王文生。

水心堂 位于瑶溪朱宅村东岸,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最早于1928年由邵静卿先生建立水心教会,并在朱宅买地造教堂,水心堂时属沧河总堂,为基督教自治内地会。1967年信徒增多,从沧河堂分出。“文革”时期教堂关闭,1986年恢复聚会,1987年获准教堂重建,主堂占地面积21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90.8平方米,由于聚会人数增多,于1995年10月买来二间二层和一间屋基,于2004年再次重建,新堂占地2.9亩,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总投资275万元,2005年10月29日举行落成典礼,现有信徒1000余人,历任负责人邵静卿、李启荣、郑日祝、林永福。

龙华堂 位于永中街道龙华村D12幢对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原属泰顺莒江堂(1918年建立教会),时属基督教内地会。2000年龙华信徒从泰顺珊溪水库移民迁入,2013年建造龙湾区唯一的移民教堂,现有信徒300多人,教会负责人夏碎星。

四甲堂 位于沙城四甲村,原由五甲教会分出,随着四甲信徒增多,于2004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建造教堂,2006年9月23日举行落成典礼,现有信徒100多人,负责人郑建国。
五甲堂 位于沙城横山咀头。解放前教堂建于联二村,“文革”中被拆除,1985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建造,1998年被鉴定为危房,1999年批准原址重建,2000年圣诞节落成,现有信徒一千余人。历任负责人章作达、章作辉。

三甲堂 位于天河后津村沙城,1927年建于天河后津村,因村镇道路扩建,于1989年经批准迁址,建于天河镇后津村沙城,2004经鉴定为危房,2005年12月,(温龙民宗〔2004〕42号)批准重建,现有信徒1000余人,负责人金上康。
下六宅堂 位于永中街道城北村下六宅,1993年10月,建造教堂占地846平方米,现有信徒850人,负责人陈岩文。

五溪堂 位于永兴街道五溪村,1988年6月30日,经批准建造教堂,占地面积190平方米(0.285亩),现有信徒100多人,负责人范良安。

朱垟堂 位于永中街道朱垟村。1970年前为家庭聚会点,随着信徒增多建立教会,1993年申报建造教堂,用地面积178.1平方米,现有信徒120人,负责人朱汝松。
河滨堂 位于瑶溪街道河滨村经二五七,早年由水心堂分出,3年前初建教教堂,2010年,重建教堂二层,座位400多人,现有信徒近百人,负责人戴小永。

山北堂   位于瑶溪街道黄石村山北。1986年前信徒参加沧河聚会,1986年后建造山北教堂,占地面积880平方米,现有信徒65人,负责人林昌柱、黄光德。

永兴堂 位于永兴街道南桥北村富康路。原由沧河堂分出,1991年建造教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信徒300多人,负责人董友松。

雄心堂 位于瑶溪街道雄心村,早年信徒在东岸邵应昌家中聚会。1996年1月,设立教会并建造教堂,现有信徒120人,负责人邵应昌、邵康西。

联丰堂 位于永中街道永昌丰台村,1992年购买民房聚会,1994年建造教堂,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现有信徒110人,负责人林友法。

永昌堂 位于永中永昌前街村,1990年建造教堂,现有信徒120人,负责人王建村、陈宝昌、胡文远、王庆寿、王景崇。
蟾钟堂 位于海滨街道蟾钟东岸,1982年建造教堂,占地面积140平方米,现有信徒100多户,负责人李日金。

埭头堂 位于龙湾海城(梅头)埭头村,2001年前隶属瑞安市,区域调整划入龙湾。教会历史超百年,1958年教堂关闭只得在家庭聚会,1990年投资10万元在梅头梧园山脚建造埭头堂,1998年因塘梅公路拓宽迁建丰华路,总投资230万元重建埭头堂,2004年建造附属房6层,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总占地6.9亩。现有信徒800人左右,历任负责人陈学铭、涂学火、涂玉金。

寺后堂 位于永中街道寺西村。1919年由陈汉臻父亲建立教会并在九头桥聚会,1924年迁址于寺西村,归属温州永光堂(自立会),解放后,陈汉臻父亲将自家的地基奉献建造教堂(即寺后堂),曾被关闭,1986年10月27日,经时属瓯海区政府发文批准开放,于2005年5月,经龙湾区政府批准教堂危房拆建,共投入110万元重建寺后堂,占地面积0.76亩,现有信徒380人,历任负责人陈汉臻、曾永生。

灵昆堂 位于灵昆叶先村棋盘,最早于1894年,由陈宾金先生在灵昆上岩头建立灵昆教会,时属自治内地会。因地理交通原因,1941年划归乐清里隆内地会,直到2001年行政区域调整,灵昆堂归属龙湾。解放前一直在信徒家里聚会,后来买来两间半民房作聚会场所,1947年民房倒塌,开始建造教堂。1988年,部分信徒分出建立家庭聚会点,1989年本村棋盘建造教堂,2007年再次重建,新堂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建筑面积2320平方米,总投资210万元,现有信徒200人左右,负责人林明生。

王相堂 位于灵昆王相村。1945年,由李、潘两位先生在灵昆上岩头建立教会(归属乐清里隆牧区),1968年“文革”中被上岩头村拆改办碾米厂,信徒分散在胜安叶爱香家、上岩头陈贤仁家、叶先潘仁安等家庭点聚会,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开放聚会,2000年12月,在

灵昆镇政府支持帮助下,修建二间(1000平方米)的教堂,现有信徒1000人左右。历任负责人李乐昆、赵成桃。

白楼下堂 位于瑶溪街道白楼下村东山下,教堂建于1964年3月,建筑面积1416.22平方米,称永恩堂。现有信徒555人,历任负责人张谨国、王茂柱、吴培旺、黄美芬、黄益文。
地方教会(蒙头会)堂点:

石坦堂 位于状元石坦北岸大罗山路。1952年建立教会。1989年石坦老砖瓦厂山边因高速公路拆迁,1996年重建于石坦北岸,现有信徒200人左右,负责人夏贤云、黄爱光。
下垟街堂 位于永兴街道下垟街,负责人王学义。

宁城堂   位于海滨街道宁村,负责人周相友。
新联堂 位于永中街道新联南路19号,信徒200多人,负责人吴恩华、周建海。
南桥堂 位于永兴街道南桥村,负责人张崇汉。
沙村堂 位于海滨街道沙村,负责人周兆银。
南荡堂 位于永中街道河泥荡,负责人温万碎。
苏川堂 位于瑶溪街道苏川村,负责人方元魁。
屿田堂 位于蒲州街道屿田村,负责人黄国双。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状元安息日会 位于状元甘岙村。教会历史近百年,1949年前教堂设在状元下市阿恩屋里,仅30左右平方米,门朝下市路,1968年旧房改建后,会址移至甘岙村(甘岙村1953年建立聚会点),2005年5月12日,安息日会新教堂落成甘岙山边,3层建筑面积548平方米,可供300多座位,现有信徒102人,负责人张松林、王建。
永兴安息日会 位于永兴街道下垟街,负责人张小微。
状元九山、大岙溪等教堂,“会别”和教堂信息不明。

如今教会“会别”之多,教堂资料欠缺,遗漏或差错在所难免。

来源:龙湾地情网 
网址:http://www.lwdqw.gov.cn/Art/Art_1621/Art_1621_7377.aspx
发布日期:2013-10-3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