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概況
溫州因氣候溫和而得名,西元675年始稱溫州並延續至今。溫州市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地處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的交匯區域,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全國十大最具有活力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城市,2008年首次被評為“中國十大品牌之都”。
歷史沿革
早在五六千年前,溫州就有先民活動,已經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0餘處。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西元前192年)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唐高宗上元二年(西元675年)置溫州,至今州名無改。北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被朝廷辟為對外貿易口岸。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併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地理環境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全境介於北緯27°03’-28°36’、東經119°37’-121°18’之間。全市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187平方公里,2008年溫州市區建成區面積170.3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亙有洞宮、括蒼、雁蕩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鼇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自然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河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桔、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余種,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貝類有430餘種。沿海灘塗養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餘種。非金屬礦產資源有明礬石、花崗石、石英石等,其中明礬石礦儲量占全國儲量的80%,有“世界礬都”之稱。花崗岩儲量及產品品質、花色品種均居全國前列。溫州港現有生產性泊位24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個,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岩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綠色寶庫。
旅遊勝地
溫州山、江、海交融,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山水詩奠基人謝靈運就為溫州山水吟詠詩作達27首之多。溫州現有國家級風景區3個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風景區8個,市縣級風景區25個,旅遊景區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北雁蕩的峰巒、楠溪江的溪流和洞頭島的海色;南雁蕩山的洞壑、南麂島的波濤和烏岩嶺的古林,在全市一北一南組成以山、水、海和山、海、林為特色的兩個旅遊“金三角”。溫州現有蒲壯所城、玉海樓等1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千年古刹江心寺等50處省級、50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氣候特徵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19.0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238-158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全年日照數在1532-1910小時之間。
行政區劃
溫州市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有119個鎮、143個鄉,30個街道辦事處,5406個村委會,511個居委會。溫州市人民政府駐地鹿城區。
人口狀況
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71.9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43.8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5人。據5‰人口抽樣調查,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9.8萬人,溫州市城鎮人口占比重60.5%。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流動最大的城市,2008年末外來暫住人口339.61萬人。
交通通訊
溫州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也是全國25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機場旅客輸送量和火車站客貨運量名列全國前茅。隨著甬台溫、金麗溫、溫福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機場、鐵路、港口、公路及高速公路構成了立體交通網絡,溫州的交通優勢將更加突出。溫州綜合通訊能力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經濟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發揚敢為人先、大膽創業的精神,取得了經濟發展的矚目成就。1978年到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從13.2億元增加到2424.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翻了6番;財政收入從1.35億元增加到339.78億元,翻了近8番。溫州以率先進行市場取向改革,率先發展民營經濟而聞名,據測算,2008年溫州民營經濟比重達80.9%。
三次產業
溫州工業經濟的主導行業有電氣製造業、鞋革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塑膠製造業、服裝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十大行業。並形成了35個國家級生產基地,榮獲165個中國馳名商標,38個中國名牌產品。溫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484家,其中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629家,超五億元企業79家,超十億元企業33家。在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建築業發展態勢良好,2008年溫州三級以上資質的建築企業566家。
2008年農業總產值130.84億元。目前溫州農業正處在戰略性的結構調整階段,並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精品農業、生態農業發展,農業走出去發展成績顯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第三產業主要有商貿業、交通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等五大主要行業,旅遊業、資訊業、社區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對溫州國民經濟的貢獻逐步增強,200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060.85億元,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為43.8%。
社會事業
溫州教育事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代人才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近百年來,在數學方面的溫籍學者、教授有200余人,被譽為“數學之鄉”。
改革開放以後,溫州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科技投入和科技專案明顯增加,全市累計擁有專利授權35825項。教育整體水準有新提高,溫州大學、溫州中學等十大名校,高教園區建設取得新成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7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7.68%。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水準不斷提高,溫籍運動員多次在國內外體育比賽中獲獎。
人民生活
隨著溫州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水準迅速提高,城市居民實現了從溫飽向小康生活的歷史性跨越,進而向富裕的生活邁進,農村居民生活總體上邁入小康。200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72元,居全省各市的首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469元,高於全省的平均水準。2008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85.0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餘額27009元,溫州民間財富的快速增長,被世人稱為“富有的溫州人”。2008年城市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準分別為20333元和6778元,比1989年增長10.4倍和6.2倍,消費結構由過去的生存資料為主轉向享受和發展方面的消費。衡量生活品質的“恩格爾係數”呈下降趨勢,2008年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9%,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7.6%,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0.1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42.05平方米。溫州社會事業得到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歷史沿革
早在五六千年前,溫州就有先民活動,已經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0餘處。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西元前192年)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唐高宗上元二年(西元675年)置溫州,至今州名無改。北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被朝廷辟為對外貿易口岸。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併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上圖:溫州古地圖
地理位置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全境介於北緯27°03’-28°36’、東經119°37’-121°18’之間。全市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187平方公里,2008年溫州市區建成區面積170.3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亙有洞宮、括蒼、雁蕩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鼇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自然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河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桔、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余種,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餘種,貝類有430餘種。沿海灘塗養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餘種。非金屬礦產資源有明礬石、花崗石、石英石等,其中明礬石礦儲量占全國儲量的80%,有“世界礬都”之稱。花崗岩儲量及產品品質、花色品種均居全國前列。溫州港現有生產性泊位24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個,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岩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綠色寶庫。
氣候特徵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19.0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238-158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全年日照數在1532-1910小時之間。
旅遊勝地
溫州山、江、海交融,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山水詩奠基人謝靈運就為溫州山水吟詠詩作達27首之多。溫州現有國家級風景區3個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風景區8個,市縣級風景區25個,旅遊景區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北雁蕩的峰巒、楠溪江的溪流和洞頭島的海色;南雁蕩山的洞壑、南麂島的波濤和烏岩嶺的古林,在全市一北一南組成以山、水、海和山、海、林為特色的兩個旅遊“金三角”。溫州現有蒲壯所城、玉海樓等1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千年古刹江心寺等50處省級、50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口狀況
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71.9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43.8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5人。據5‰人口抽樣調查,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9.8萬人,溫州市城鎮人口占比重60.5%。溫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流動最大的城市,2008年末外來暫住人口339.61萬人。
行政區劃
溫州市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里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有119個鎮、143個鄉,30個街道辦事處,5406個村委會,511個居委會。溫州市人民政府駐地鹿城區。
交通通信
溫州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也是全國25個主樞紐港之一。溫州機場旅客輸送量和火車站客貨運量名列全國前茅。隨著甬台溫、金麗溫、溫福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機場、鐵路、港口、公路及高速公路構成了立體交通網絡,溫州的交通優勢將更加突出。溫州綜合通訊能力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經濟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發揚敢為人先、大膽創業的精神,取得了經濟發展的矚目成就。1978年到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從13.2億元增加到2424.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翻了6番;財政收入從1.35億元增加到339.78億元,翻了近8番。溫州以率先進行市場取向改革,率先發展民營經濟而聞名,據測算,2008年溫州民營經濟比重達80.9%。
人民生活
隨著溫州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水準迅速提高,城市居民實現了從溫飽向小康生活的歷史性跨越,進而向富裕的生活邁進,農村居民生活總體上邁入小康。200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72元,居全省各市的首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469元,高於全省的平均水準。2008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85.0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餘額27009元,溫州民間財富的快速增長,被世人稱為“富有的溫州人”。2008年城市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準分別為20333元和6778元,比1989年增長10.4倍和6.2倍,消費結構由過去的生存資料為主轉向享受和發展方面的消費。衡量生活品質的“恩格爾係數”呈下降趨勢,2008年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9%,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7.6%,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0.1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42.05平方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