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溫州教會歷史

從元朝到國共內戰的溫州教會
1304年(元朝大德八年) 也裡可溫(元朝基督教)在溫州創立掌教司的衙門1
1858年(清朝咸豐八年) 平陽錢倉成立了金錢會,後與南下的太平天國軍相呼 應。2
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 11月,英國內地會宣教士蔡文才Josiah Jackson,原為木匠,為第一批來華的內地會宣教士,于186610月首次來溫3)、曹雅直George Stott有稱為曹雅真,被溫州人稱為跛腳番人)與華人傳道士鮑信進來溫宣教。4
1868 曹雅直在溫開辦第一所男子書院,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改名為崇真小學5
1870 46日,曹雅直和英國女傳道士薛某在寧波結婚,薛某在學了兩年的方言後開始向婦女傳道。6曹雅直開始在平陽傳道。7
1872 英國衡秉忠牧師接續曹雅直在平陽傳道。8
1874 朱牧師在昆陽的西門蓮池巷建成中華基督教內地會教堂。同年,內地會平陽分站從溫州分立而自成一站。9
1876 天主教法籍修女董若望創辦溫州仁慈孤兒院,上掛招牌拯救濟世、服務貧苦大眾913日,中英簽訂《煙臺條約》,內中規定開放……溫州為通商口岸10
(图)内地会花园巷教堂的地契


內地會花園巷教堂的地契

1877 41日,曹雅直于花園巷建立教堂,為溫州第一所教堂。
1877年(光緒三年) 218日,溫州海關成立。8月,改稱甌海關(新關),英人好博遜為首任稅務司。甌海關內設郵政處,兼辦內部郵遞業 務。 429日,英國怡和洋行所屬康克斯特(Conguest)客貨輪自上海載棉布等洋貨抵溫。9月,英國首任駐溫領事阿爾巴斯特(Aibaster 抵溫,在江心嶼孟樓設臨時領事館。曹雅直夫婦在溫州開辦第一所女子書院,光緒二十八年改名為育德女學11
1878 應克(李華慶)牧師來溫宣教(187710月自寧波到達溫州),成立偕我會”12,並建城西教堂於嘉會裡巷。1898年,城西教堂重建,面積達1600餘平方米。13 1911偕我會改稱聖道公會1934年,又改為循道公會
1880年(清朝光緒六年) 基督教傳入樂清境內,首先在虹橋建立循道公會分會;內地會傳入平陽縣,在縣城西門建立分會。14文城大嶨的林店尾建立全縣第一個基督教教堂,人稱耶穌堂1512月,天主教在溫州成立本堂區;16
當年,天主教意籍傳教士董增德創辦天神會(溫州孤兒院),設在周宅祠巷天主堂旁邊,首任院長是山連。1897年,岑山寺巷新院落成,孤兒移入,並改由來溫的拯救會修女管理。17
1881 鮑信進赴永強賣書佈道,成立了三甲教會;1898年,永強滄河教會成立;1901年,又分設了上洋、沙村、壙下各教會;1899年,海 城地方設立了教會,並相繼分設了金嶴、梅頭、砂瀆、官瀆等處教會。厲厚明在五馬街醫院戒煙,聽道後入教,請曹雅直牧師每禮拜天派人來烏牛各地講道,遂先後 成立了(馬道)、爐嶴、印社、馬嶴等地教會。1889年,厲厚明搬住樂清開設玉華銀樓,將自己店屋作聚會之所,後成立了白象教會;1904年,又分設白 石、黃華、岐頭、上岩、仁岩等地教會。
1882 蘇慧廉牧師夫婦來溫接續循道公會的福音開展。18
(图)温州城西教堂(1906年)温州城西教堂(1906年)

溫州城西教堂(1906年)
1884年(光緒十年) 816日,溫州發生甲申教案。民眾於夜間焚毀城西基督堂、周宅祠巷天主堂、花園巷耶穌堂等6所教堂。同年,溫州輪船招商分局在朔門碼頭建成第一座浮碼頭。
1885年(光緒十一年) 法艦遊弋浙江沿海,威脅溫州安全。永嘉知縣張靜薌等在龍灣建築炮臺;樂清磐石也增築鎮甌炮臺。同年,英籍新加坡甲板 船特克裡號開闢溫州--香港--新加坡航線。同年,基督教傳入永嘉縣境內,循道公會在楓林建立分會。同年,內地會傳入蒼南、泰順兩縣。19
1887 基督教循道公會在康樂坊創設藝文學堂;該校於1907年遷入瓦市殿巷定理醫院舊址,即現墨池小學校
 舍。20
1889 基督教循道公會在平陽蘆蒲街創建平陽第一座偕我會教堂。
1890 基督教循道公會傳入里安市境內,在城關塔兒頭五星殿邊設立分會;當年,循道公會傳入青田縣境內,在縣城設立分會。21
1893 天主教在平陽九凰山購置五間舊式樓房作為禮拜場所。22蘇慧廉翻譯並出版了溫州話(用拉丁文拼音)的《四福音與使徒行傳》。23
1894 基督教內地會傳入甌海境內,並設立內地會分會。24
1895 里安衙後街建造該市首座教堂。25
1896 循道公會創辦定理醫院,院址即為現墨池小學1906年,在大簡巷擴建院舍,在大簡巷建起三層大樓的新醫院,並以捐款千磅的英籍教徒享利·白累德取名,改名為白累德醫院,即為現溫州市第二人民醫
 ,為溫州市第一座西醫醫院。26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 216日,項苕甫、項中甫兄弟在里安項氏宗祠創辦方言館,教授外語。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全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庚子之亂);平陽金宗財在蔡郎橋建立神拳會,號召除滅洋教,從者蜂起,先後拆毀平陽西門、鼇江、蕭家渡、北港等地教堂。後遭清軍及地主團練合擊,金 宗財於715日被殺。616日,里安許阿擂在馬嶼率神拳會眾開展反洋教,戴阿碎被殺死。當年,基督教傳入玉環(含現洞頭)境內。
(图)吴百亨
吳百亨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 91日,循道公會在海壇山麓(現溫州二中校址)建成藝文學堂(中學)新校舍。1020日,舉行開學典禮,由英籍蔡博敏任校長。(該校於1896年開始,當時學生僅20人,至此已為一所正規的教會中學)。當年,溫州民族資本家吳百亨(十 歲)成為基督徒。27當年,蘇慧廉完成《新約聖書》(《Sang Ia Sing Shi》)的溫州方言拉丁文譯本,並由中國內地會E牧師和亨特夫人(Mrs Hunt)作注解,不列顛和外國聖經會出資在溫州出版。28洞頭列島上第一間教堂得以建造,即為狀元嶴的活水潭教堂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 5月,孫詒讓病逝於里安。同年,溫州天主教會在岑山寺巷購地15畝,興建醫院。1913911日,落成開診,定名沒病院(沒?濟?董若望濟病院?)1914改名董若望醫院29即為現在的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1910年(宣統二月) 6月,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在平陽縣七鄉正式成立分會,並於1912年冬在溫州市區施水寮創辦耶穌教自立會分會19157月,乘涼自立會總會建成,平陽總堂在鼇江。30
1911 武昌起義後,11 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循道公會溫州市教會於1911年在里安城內衙後街創辦了第一所神學院,時稱偕我道學院。一度停 辦,1930年恢復招生,並將學院遷至溫州市內楊柳巷藝文小學內,名稱改為聖道學院1937年,該學院與寧波教區神學院合併,定名為浙東神學 ,遷址于藝文學校舊址(海坦山麓)31並於1938年春季開始招生。32
1914 天主教傳入文城黃坦,1920年,加拿大籍神父在刑宅建成全縣(文成)首座天主教堂。33
1918 王良牧師在溫召開五縣內地會代表大會,宣佈內地會實行自治,易名為中華自治內地會34當年秋,溫州道尹黃慶瀾經與育嬰堂董事商議,有意將育嬰堂交托天主教仁愛會修女管理。並於次年8月,雙方正式簽約,將育嬰堂交天主教修會管理。35
1919年(中華民國八年) 1月,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浙南區會成立(早在1916年滬人曾路得開始來溫銷售書報,開始聚會活動),至此正式建立教堂。36
1924年(民國十三年) 12月,安息日會美籍宣教士在蒲鞋市北首(現溫州市委黨校校址)正式開辦浙南三育初級中學,校長由美國宣教士耿光廉 兼任;1930年,更名浙南三育訓練社1933年,改為三育研究社37 1950年,該校由人 民政府接辦。38 1824年,安息日會建成朔門頭梳腦總堂39
1925年(民國十四年) 春季,溫州天主教在竇婦橋創辦增爵學校(中學),一學期後停辦;1934年,在原址辦增爵小學40 530 日,上海爆發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溫州也開始響應;68日,藝文學校的師生脫離學校,藝文學校停辦。9月,藝文學校離校師生以蛟翔巷平水王 殿為校舍,創辦甌海公學(現溫州四中),公舉谷寅侯為校長。41 9月,尤樹勳牧師等創立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會42 1926728 日,溫州教育界發起組織溫州收回教育權大同盟43當年,白累德醫院創辦高級護士、助產護士學校。二十餘年共培養畢業生150余名,形成溫州第一 支護理隊伍。
1928 平陽鼇江的幾位弟兄參加了上海聚會處的聚會回來後,一連禱告七日,成立了聚會處。44溫州平陽縣橋墩門的王雨亭等人回應,脫離原來宗 派,建立聚會處(地方教會)。溫屬眾教會後來包括約200處地方教會(聚會處),平陽縣約100處,其它分佈在泰順、溫州、里安和福建福鼎。45
1929 “藝文學校恢復招生,由楊聯芳任校長。因各方的反對,於次年再度停辦。46
1930 原藝文中學校舍歸白累德醫院使用,創辦了一所護士產科學校,由陳舜華為校長。
1931 聚會處開始在市區信河街珠冠巷建聚會點,並於1943年在溫州西城下建造第一個教堂。47
1933 12月,在南塘建造飛機場,占地1500畝。19382月,為日機炸毀。48
1935 據統計,至本年全區(市?)教會學校67(含經言學習所),教師72名,學生3188人。49
1937 825日,宋尚節博士來溫佈道;當天下午開始聚會,地點在城西教堂,人數達2000人;聚會前後共為1583人禱告,大多數病得痊癒。50同年,基督教在平陽方岩下(即今蒼南縣龍港)創立培靈小學51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耶穌教自立會溫屬總會永光堂始建,1940年落成。52
1939 12月,吳百亨在溫州西山創辦西山瓷器廠,占地50畝。53
1941419日至51 溫州城區第一次淪陷54(淪陷於日本人)。
1942年(1943年?) 由溫州內地會、循道公會、中華基督教自立會、中國耶穌教自立會等四個總會聯合組成基督教溫屬聯合會。後來,因有安息日會、基督徒聚會處的加入,改名溫州基督教聯合會55 56
1942711日至815 溫州城區第二次淪陷57(淪陷於日本人)。
194499日至1945617 溫州城區第三次淪陷58(淪陷於日本人)。
1945 9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字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6 最後一批天主教波蘭籍宣教士從溫州撤退,溫州天主教於19496月成立獨立教區,稱永嘉教區59
1947 基督教在溫州城區松台山麓創立永光小學60
1 《元典章》第三十三章。 2 《平陽縣誌》,頁8 3 史蒂亞著:《摯愛中華——戴德生傳記》,網路版,第二十五章。 4 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道聲出版社,2001年七月出版,頁487 5 溫州市鹿城區政協文史會編:《鹿城文史資料》,第四十二輯,頁160。《溫州教育志》,頁8。網路版,第二十五章。 6 胡珠生著:《溫州近代史》,遼寧出版社,頁212。又Grace Stott著:《TWENTY-SIX YEARS OF MISSON ARY WORK IN CHINA 7 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道聲出版社,2001年七月出版,頁488。《平陽縣誌》,頁764 8 同上。 9 同上。 10 清泉著:《中國教會史》,附錄近代不平等條約 11 溫州市鹿城區政協文史會編著:《鹿城文史資料》,第四十二輯,頁159。《溫州教育志》,頁8 12 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道聲出版社,2001年七月出版,頁462 13 摘自城西教堂碑文 14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6 15 《文城縣誌》,頁1025 16 胡珠生著:《溫州近代史》,遼寧人民出版社,頁557 17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95 18 湯清著:《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道聲出版社,2001年七月出版,頁462 19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6 20 同上,頁97 21 同上。 22 《平陽縣誌》,頁760 23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74 24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7 25 同上。 26 同上。 27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80 28 胡珠生著:《溫州近代史》,遼寧人民出版社,頁568 29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92 30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9 31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86 32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00 33 《文城縣誌》,頁1026 34 《平陽縣誌》,頁764 35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95 36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9 37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溫州教育志》,頁16 38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85 39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7 40 《溫州教育志》,頁16 41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42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7 43 《溫州教育志》,頁16 44 陳則信著:《倪析聲弟兄簡史》。 45 網路。 46 “《讀藝文學校始末》後補記轉自《鹿城文史資料》,第九輯,頁147 47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00。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138 48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49 馮烈鴻著:《傳教生涯》,轉引自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82 50 利未著:《靈曆集光》。 51 胡珠生著:《溫州近代史》,遼寧人民出版社,頁567 52 支華欣編著著:《溫州基督教》,頁100 53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54 溫州市鹿城區政協文史會編:《鹿城文史資料》,第九輯,19953月,頁59 55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00 56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178 57 溫州市鹿城區政協文史會編:《鹿城文史資料》,第九輯,19953月,頁63 58 溫州市鹿城區政協文史會編:《鹿城文史資料》,第九輯,19953月,頁66 59 莫法有著:《溫州基督教史》,頁150。胡珠生著:《溫州近代史》,遼寧人民出版社,頁563-564 60 胡珠生著:《溫州近代史》,遼寧人民出版社,頁567

溫州解放後的教會簡史
1949 57日,溫州和平解放;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月,原甌海醫院附設醫事職業學校、白累德護士職業學校、白累德助產士職業學校、董若望醫院護士訓練班合併為溫州市私立高級醫事職業學校。1
1950 年初,任白累德醫院院長達30年之久的英國宣教士施德福(D.K.T.A.Stedeford)離溫回國。2 96日,時任白累德醫院護士長的美國宣教士狄蘭仙被遣送離溫回國。3 923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國基督教三自宣言,溫州循道公會謝聖弢牧師率先簽名擁護。4 11月,溫州市基督教自養推進委員會宣告成立。決定拒絕接受西方教會的任何資助,各教派經費完全自養。11月,溫州市委成立了溫州市宗教工作委員 ,並派幹部郁宗鑒進駐基督教,領導三自會工作。5
1951 111—13日,在滄河巷中華基督教自立會總會堂召開首屆溫州基督教代表會議,成立溫州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員會,宣佈實行自治、自養、自傳方針。61日,市人民政府接管董若望醫院,並改其名為溫州市工人保健院(即為現在的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6
1952 312日,溫州市天主教革新委員會成立。5月,溫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處成立,由陳子藕受命接任原駐堂代表郁宗鑒主持工作。7 96日,法籍天主教宣教士司儀方被驅逐出境(于當年一月被捕),是最後一個離開溫州的宣教士。8
1953 110日,溫州市人民政府接辦白累德醫院,次年10月改其名為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71日零時,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標準時間,查明溫州地區人口為2,966,185人,其中溫州市區為181,596 9
1956 溫州永嘉縣委副書記李雲河在全國率先提出農村的包產到戶,但很快被歷史所扼殺。10 527—28日,溫州市基督教第二屆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循道公會城西總堂召開。正式成立溫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11
1957 5月,溫州市基督教召開了二屆二次代表(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興起發光,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為主做美好的見證。”12
(图)瓯江电影院是80年代温州西北片唯一的电影院,曾经热闹非凡,后来毁于一场火灾
甌江電影院是80年代溫州西北片唯一的電影院,曾經熱鬧非凡,後來毀於一場火災
1958 1025日,溫州地區各人民公社 始大辦食堂,至11月,全區共辦食堂13,018個。當年,溫州教會進行大聯合,先行將六個教派集中在總堂活動,繼將六個總堂合併,集中在城西堂活動。 13並于七月第一周開始聯合禮拜,即信徒不分宗派,就近到教堂參加禮拜。14當年,全國消滅宗教——基督教在溫州平陽試點。當年,溫州市唯一尚開著門 城西教堂出租給甌江電影院。
1959 5月,溫州被稱為無基督教城市(無宗教區)。
1960 溫州各地出現家庭教會的傳道人。市區五馬街大廳開始建立市區第一個有完整結構的教會(海外人士有稱為家庭教會),緊接著東門蒙恩家裡、南門山后教堂後洗禮池、西門樂清嫂家裡、朔門百里坊、三牌坊、碼道邊等處相繼建立教會。15
1963 10月,溫州舉行第二次教牧人員學習,強令教牧人員簽署《十八條禁令》。
1964 71日,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溫州地區人口為3,788,632;其中溫州市區為674,669人。16
1965 38—10日,在城西教堂召開溫州市基督教(三自系統)第三屆代表會議;123—20日,市政府有關部門在溫師院召開宗教界(天主教、基督教)人士會議,批判天主教的聖母軍和基督教的恩典院。17
1967 814日,周景堯牧師探望信徒的途中(南蟬橋邊)被武鬥之人的槍擊中,不幸離世。享年74歲。9月,溫州市區教會舉行自教堂關門以來的首次受洗工作,地點在甌海區的沙灘頭,人數約有三百人18
1969 1月,溫州市西門打索巷教會聚會時,被文攻武鬥衝擊。當時林乃姆弟兄講道,資訊是應當放下一切重擔。共有46位信徒被帶走,關在溫州酒家,學習二 天,有四位同工掛牌遊街,經過逼迫教會反而更加復興。5月,溫州青年一代被神興起。第一批青年受洗18人,地點在下嶴。同年,南門青年開始在荷花查經,內 容為《約翰福音》,並追求聖靈充滿。10月份,聖靈大充滿,成為日後溫州教會復興的起頭。
年,溫州市各教會同工經交通決定成立溫州市基督教會總會,在全市先後設五個大片,分別是東門、西門、南門、朔門、市中,後來又增加八字片。並 設立總會的議會,來推動總會的發展。南門教會於1969年率先成立,同年又建立東門教會;1971年,西門各處聚會點組成西門教會,市中也開始建立市中教 會;1972年,朔門建立朔門教會;1973年,八字的幾處聚會點擴大為八字大片。
1970 溫州市及五縣各教會同工經交通決定組建溫州地區教會,開始市區和五縣教會定期會議,各縣推選中、青年代表參加會議,並擔任教會建造重要工作。
1974 6-7月間,溫州教會討論姊妹蒙頭問題,並下定論:持不戴帽不得救者是異端教訓。19
1976 9月,四人幫定出二條禁令,要徹底消滅家庭教會,追捕負責同工。後來,市區教會同工上山通宵禱告,求神保守。第二天上午同工下山時,得知四人幫下臺。
1979 97日,下午一點五十分,溫州電化廠發生氯爆(液氯鋼瓶爆炸)事故,直接死亡18人,間接死亡41人。1210—14日,市委統戰部宣佈開放文革期間關閉的教堂,恢復公開活動。20
1980 溫州各縣從70年到80年的信徒增長情況21
1)平陽縣從71-80年止,大約統計建立400個聚會點,有十萬人信主,傳道工人600左右; 
2)里安縣從71-80年止,建立大約250多個聚會點,信主的信徒有6萬多人,傳道工人300多人; 
3)永嘉縣從71-80年止,當時大約統計,聚會點450個,信主人數10萬人,傳道工人600人左右; 
4)樂清縣從71-80年止,大約統計200多個聚會點,信主人數有6萬多人,傳道工人250人;
5)甌海縣從71-80年止,大約200個聚會點,信主人數55千人,傳道工人240人左右; 
6)洞頭縣從71-80年止,建立30個聚會點信主人數一萬人左右,傳道工人40多人; 
7)玉環縣從71-80年止,建立聚會點大約40個,信主人數15000左右,傳道工人30個左右; 
8)泰順縣從71-80年止,大約共有聚會處40多個,信主人數一萬多人,傳道人100多個; 
9)溫州市區從70-80年止,建立140多個聚會點,信主人數15000人左右,傳道工人大約300多人。
年,金學德老弟兄與幾位同工,發動油印聖經。經過一年多時間,共印發了幾百本聖經。同年,為了應對三自會複出,溫州市教會召開沙灘頭會議,決定不 三自道路。12月,三自會召開恢復傳達會議,三自會複出。一些老教牧人員重出並擔任三自會要職,原來溫州教會同工林乃姆等人被列入委員,其 中幾位因此加入三自會。22
1981 9月,溫州市區和溫州地區合併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82 71日零時,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記標準時間,溫州市人口總數為5,928,328人,其中市區989,891人。23
1982 溫州教會舉行按立禮,由溫州教會的老牧師董鶴麟與梧田教會長老劉品珍主持按手禮,使得溫州教會得到進一步的健全。
1983 729日,文成縣成立打擊、取締呼喊派領導小組,並在全縣開展打擊呼喊派工作。24
1985 710日,市人大常委會決定,以榕樹為溫州市市樹,茶花為溫州市市花。85日,城西基督教堂被列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
1986 隨著城市行政規劃調整,經市教會交通決定,將原隸屬於市區六個大片的、位於城郊結合部的各教會合併成一個大片,並命名為溫州市教會城郊片。同年,永嘉的銀林開始在各教會大力鼓動與三自割裂,但因其中一些言論過火,並不符合聖經,教會遂定之為異端。
1989 65日,溫州市朔門教會正式將東風山定為本教會的禱告山,並開始第一次聚會,至今仍在繼續。當天聚會人數達二百人。第二年開始在山上舉行施洗。同年,溫州市區教會第一次集體差派,共十人前往東北佳木斯召開培靈奮興會
1990 71日,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溫州市總人口為6,330,912人,其中市區1,110,642人。74日,溫州(永強)機場建成,舉行首航儀式。124—11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主席、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主教抵溫考察基督教(三自)情況。26
1993 當年,溫州市永嘉縣橋頭教會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開辦全脫產培訓班,後稱為學道班1230日,溫州市基督教兩會在城西總堂隆重舉行按立聖職典禮,封立了11位牧師,14位教師(副牧師)。27
1995 爆發了有關得救問題的爭論:一方是以樂清某片等為代表,宣導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另一方是以里安某片等為代表,宣導信到底,救到底,爭論影響到全國各地教會。
1997 溫州多處教堂被拆,其中永嘉縣、洞頭縣被拆甚多;市區被拆的有上陡門教堂
2000 溫州市教堂被拆的有:劃龍橋教堂,東風山上歸屬南門、西山、市中、朔門教會的房產,又有平天山歸屬西門教會的教堂……
2002 開始爆發針對胡恩平的經濟控訴事件,後經溫州市教會多方調查瞭解,確認胡恩平的經濟是清白的。
1 網路資料。 
2 鄭頡峰《近代前來溫州的外國傳教士》,載于《鹿城文史資料》第十七輯,頁188
3 同上。
4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97 
5 莫法有《溫州基督教史》頁174 
6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7 莫法有《溫州基督教史》,第175頁。 
8 《近代前來溫州的外國宣教士》,作者 鄭頡峰,載于《鹿城文史資料》第十七輯,頁194,溫州市鹿城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 
9 《文城縣誌》頁1037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10 《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浙江省永嘉縣包產到戶的實踐》,永嘉黨史室、檔案館、林業局合編,當代中國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版。 
11 莫法有《溫州基督教史》頁176 
、12 莫法有《溫州基督教史》頁176 
13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01 
14 莫法有《溫州基督教史》頁181 
15 《林乃姆回憶錄》未出版。 
16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17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 
18 《林乃姆回憶錄》未出版。 
19 同上 
20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02 
21 《林乃姆回憶錄》未出版。 
22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27 
23 《文城縣誌》頁1048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24 《文成縣誌》頁1048 
25 “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26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103大榕樹網站甌越歷史 
27 支華欣編著《溫州基督教》,頁47
本條目資料來源於清泉發表在《麥種》雜誌的《溫州教會大事年代表》(上、中、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