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有口號;孩子是未來的接班人。在與整個社會思潮的對觀中,身為青少年的侍奉者,對此群體頗多希望與擔憂。
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主流文化,儒、釋、道被後現代文化顛覆之後,以享樂為其價值取向;電視、網路、MTV、廣告、流行音樂漸漸取代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文化傳統,成為青少年最主要的社會工具。這輛青少年文化列車,駛向一個五光十色、目眩神迷的欲望荒野,乘客沒有方向、人生沒有理想,僅剩極度的空虛及失落。
這絕對不僅是教會外的現象,在教會內,為數不多的青少年基督徒也無法倖免。唯一區別是:非基督徒青少年生活糜爛;信徒則借屬靈操練抽離世界,或沉醉在自我陶醉的詩歌節奏裡,信仰生活演變為一個心態的描述。他們未必全部甘心沉溺下去,問題是誰願意、更可以伸手拉他們一把,引領他們成長、突破,走向滿有盼望的未來?
危機的前因
青少年是教會裡一個擁有潛在資源的群體。他們的特性是青春、熱情、時間和無限的精力,以及對未來遠大的理想。但青少年在教會事工的動員上,往往只有量的增長,缺乏質的培育,所以很少教牧會期盼他們為教會做出深遠、重大的貢獻及影響。
在我平日侍奉觀察中,青少年事工沒有獲得長遠發展,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教會同工往往看重主日證道、音樂崇拜、小組和團契活動、對外宣教等“成人事工”,以致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第二代事工,也缺乏專職同工的委身。
長此以往,便直接影響青年團契的未來走向,及生命素質。我們應放遠眼光,不單盼望訓練一些做事精明的同工,而是培養他們成為明日的生命導師。五年後,這群青少年會進入大學,或成為職業青年,他們的信仰是否建立在穩固的聖經根基上,則需要我們這些身為“先知”的人今日擔負起責任。
希望越來越多有豐富牧會經驗的牧師和領袖發現:青少年主日學的成長,有助於教會成長。建立健康教會最好之辦法,就是透過主日學。香港的“突破”機構,回應青 少年事工,作出積極回應:制訂“教會青少年導師培育”計畫。其間提及:教會的青少年牧養有賴於一群有召命、願委身、並接受過生命裝備與事奉專門訓練的教牧 同工和青年老師。這提供給溫州教會主日學拓展的契機,提倡推廣教會青少年事工,共同承受青少年使命的專職同工委身。
成長歷程的危機
毋庸置疑,青少年在個人成長和學業上,都會面對很多挑戰。
時常每逢週末,青少年參加團契大起大跌,相距最高峰的幾十人,甚至時常聚會十多人,已算難得。這不單影響老師的信心,對到場的青少年也有一定影響。為何出現如此狀況呢?經仔細詢問,以學業較忙為由。
今天的青少年困于學業、人際、家庭、社會所賦予的壓力,生命豈不正待被點燃起來嗎?這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
很多人有自己心中的模仿物件,青少年尤其如此。青少年正是在“身份探索和追求”的成長期裡,尋找可認同的榜樣和嘗試模仿他人的行為。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少年需要參照點,引領他們的人生之路。如此,主日學的老師則需具有一定的生命魅力。若是青少年沒有在老師的生命中看到上帝的形象,他們的目光會轉移到其他人群中。青少年在信仰中經歷懷疑勢必非常頻繁,他們自我辨別和自律能力都不成熟,一旦處於信仰的懷疑期,若沒有給予及時輔導,就會離開教會。
精神分析學之父,佛洛德就是一個先例。身為猶太人的他,年幼時,接受來自猶太教的信仰教育,可後來為什麼走向無神論,至終留下永久的遺憾?原因出在少年 時,沒有建立正確的以信仰為中心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後對信仰產生懷疑,不再相信上帝及他的創造。因此,我們需要引導青少年走出信仰的懷疑期,建立正確 的、持久的信仰,讓這個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信仰,成為青少年生命的航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文化土壤的危機
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及其思想形態,深受近代潮流文化的感染和影響。潮流文化成為今日教會很大的衝擊和挑戰。
何謂潮流文化?潮流文化是語言、觀念、行為和生活方式的表現,經過大眾傳媒的表達及推介的文化產品,成為青少年互相認同和學習的生活文化。
青少年在潮流文化的薰陶與教化之下,會成為怎樣的人?潮流文化會衍生出一系列的不良文化,其中包括下列因素,需要我們關注。
1、平面文化:如平面圖紙一般淺薄輕飄,沒有深度和重量,沒有根,容易隨波逐流。在此文化影響下,青少年不記過去,不想將來;只有今天,不求永恆;但求擁有,但求現象。這是一種現實主義的享樂人生觀。
2、物質文化:近年的青少年被稱為“消費人”,所以也是物質主義者。在現今的中學裡,很少青少年會對將來的大學專業,諸如文史哲產生興趣,一般熱門專業都是賺錢較多的科目,不管有沒有這種才能,只要賺很多錢就有興趣。
3、感性文化:正如典型的後現代人一般,今日青少年非常重感性,盡情發洩自己的情感,在教會中,也注重情感的抒發,比如喜歡後現代流行敬拜樂,對傳統聖詩則敬而遠之。
4、反叛文化:現今校園中攀比現象非常普遍,他們喜歡穿名牌服裝,將頭髮染色,癡迷數碼產品……久而久之,若教會沒有發揮主日學的功用,他們也自然會出現這一類的反叛表達。
青少年對人生、價值、愛情、金錢、快樂、永恆等諸多看法,受當今潮流文化的負面影響甚於家庭和教會,此事實將成為教會的青少年導師和基督徒家長所面臨的挑 戰。我們必須從瞭解到理解,但理解不代表著認同,當我們批判、拆毀一套架構時,須及時給予更適合、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的價值建構。所以保羅勸勉我們:“不 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事工的轉型
青少年的信仰狀況和靈性光景直接影響到教會的未來,可惜的是,教會和福音機構在青少年事工方面的投入遠遠不夠。近幾年,海外主日學教材和參考書日益豐富,但 是完全切合內地本土化實際情況的少之又少。好的教材最需要的,不是讓學生積聚知識,而是認清目標。筆者真心盼望有更多基督徒教育學專家、基督徒心理輔導專 家、青少年事工資深工作者、已經開展青少年事工的教會教牧人員,從專業和信仰角度,並擔負責任感、使命感,著書立論,在青少年事工領域提出更多寶貴意見和 建議。
青少年群體是教會的一份子,也是教會今天事工的物件之一,與成人均分所有資源。據統計:現今的青少年在各地教會中所占比例普遍偏低,流失現象非常嚴重。據我瞭解,在溫州已是普遍問題。展望教會的未來,危機重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青少年群體是教會的一份子,也是教會今天事工的物件之一,與成人均分所有資源。據統計:現今的青少年在各地教會中所占比例普遍偏低,流失現象非常嚴重。據我瞭解,在溫州已是普遍問題。展望教會的未來,危機重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首先,要讓主日學成為青少年的‘家’,讓他們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在教會中,要讓青少年認識到生命的核心價值是建立於愛。基督信仰永遠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教育本就是為塑造人更像基督,基督所有的教育實質就是圍繞著愛。
今天教會辦青少年主日學,往往掉入實用主義的陷阱,以實用色彩成為教會開辦青少年主日學的導向,如溫州特色聚會,每年暑假,幾乎每個教會都會舉行學生夏令營,前後長達一個月。近幾年,筆者有幸也參與這項事工,結束之後有所聽聞;現在的學生夏令營大不如從前,想當初復興之勢……
之後,與一位元資深文字工作者,諮詢交談之餘總結:現在溫州青少年夏令營聚會模式一直承襲上個年代奮興會的模式,一場聚會,先唱詩,之後聽道,最後以禱告結 束。有人認為青少年變好或變壞,是受環境的薰陶、影響、壓力所致。然而在相同的環境下,為什麼卻能使人產生極不相同的變化?有些學生夏令營結束後,回去追 求對主的委身,可是有些學生卻依然我行我素。
既然是學生夏令營,就要有夏令營的程式,有學生自主自由的時間,帶領他們彼此交通和瞭解,而不是一整天安排緊湊,以致幾天下來身體疲累。同時,搭建起向非基 督徒學生傳福音的橋樑:諸如開展音樂培訓、人生哲理探討、信仰遊戲等融入聚會當中。藉著營會,使青少年離開父母,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從而建立與主的關 系。許多傳道人、事奉同工,都是少年時在營會中被主愛激勵,作出獻身侍主的決定。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文化差異。教會開展工作,為了贏得青少年的心,則需效法耶穌的心腸,有屬靈的視野、屬靈的敏感、透視青少年的平衡發展。為著主的緣故,為上帝國度的異象,我們應敢於接受新時代的挑戰,嘗試瞭解他們、服事他們
發佈時間:2011-1-14 16:42:49 作者:倪步曉 文章來源:《麥種》期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