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溫州基督教聖詩發展歷程 作者:陳豐盛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以溫州教會歷史的不同時期為線索,介紹每一時期的教會發展歷程和各個時期溫州教會聖詩的發展情況。
[關鍵字]溫州教會 聖詩發展歷程

  教會歷史中復興所伴隨的就是聖詩的復興。溫州教會發展的每個重要時期,聖詩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今日溫州教會聖詩復興的現狀,離不開各個歷史時期 打下的堅實的基礎。本文就以溫州教會歷史的不同時期為線索,先介紹每一時期的教會情況,再介紹和分析溫州教會聖詩發展的歷史。

  一、初創時期的一鳴驚人18671907年)
  最早進入溫州傳道的是內地會英藉傳教士曹雅直牧師。他於186711月抵達溫州,並於1877年建成溫州最早的教堂——花園 巷堂。繼內地會之後,英國偕我會傳教士李華慶牧師于1878年抵溫。李於1881年病逝之後,英藉傳教士蘇慧廉牧師于1882年年底來溫。內地會和偕我會 成為溫州教會主要的教派,後期溫州其它教派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從這兩個教派延伸出來的。
  對溫州教會聖詩發展起著一鳴驚人作用的,就是偕我會蘇慧廉牧師。蘇氏早在正式翻譯溫州方言聖經譯本之前,就先編纂了一本羅馬拼音的入門書和一本贊 美詩集。在編纂時,蘇氏採用中國民樂的五聲調式建立本色格律,並以簡易的長調、中調、短調、七調、八七調等曲調,令信徒習唱。蘇慧廉的羅馬拼音入門書和贊 美詩集好編十年後,他的同工海和德(JamesW.Heywood)從英國來到溫州傳教。學會聽、講溫州方言之前,他就先學習用蘇氏編的讚美詩集唱詩。當 他將一首詩歌唱完之後,旁邊的中國人大為詫異問:這是怎麼回事?海先生還不會說中文就已經會唱了?至今,《樂守主日》、《主日為聖》等蘇慧廉當年創作 的讚美詩歌尚為溫州信徒所傳頌。
  蘇氏用中國民樂的五聲調式建立的本色格律,在溫州教會的影響極深。由於溫州基督徒中有大部分不識字的,所以蘇氏所編的曲調大受歡迎。溫州基督徒只要記 住蘇氏所編的固定樂譜,就可以套入所有格律相同的詩歌中。今日溫州教會中的許多老年基督徒,雖然看不懂樂譜,但也可以隨口唱出這些曲調。筆者于2004 9月採訪溫州一對傳道夫婦時,請他們唱了幾首相應的詩歌,現整理於下:



  其中,長部的字數分別為8888,短部為6686,七部為7777,中部為8686,八七部為8787。據此所編的詩歌大多符合溫州話的韻律,也有許多是根據溫州方言中的土語,溫州基督徒用方言唱這些詩歌則朗朗上口。
  該時期溫州基督徒撰寫的詩歌應屬《為國求福歌》最為著名。該詩載於《(新編)讚美詩》第175首。這首由溫州本地戚瀛茂牧師作詞。《讚美詩(新編)史 話》作者王神蔭載:他(指戚瀛茂)富有民族自尊心,看到19世紀末葉教案迭起,西籍傳教士歧視中國教牧人員,深感只有國家康泰富強,才能免遭欺侮。在這 首詩內,他首先求主眷顧萬國萬族,但更為我國求主賜福,說明基督教是國際性的宗教,但不能因此而失去愛自己祖國的心。他還提到愛國的理由:此處 有我先賢列祖,原是我家故里,有我親友兄弟父母,別處那能相比?(第二節)他所求的是國家受保全,行仁政,土地出產豐盛,人民相愛無困苦……溫州信徒唱 時感到非常親切,因此深入人心。有一位八十多高齡的老信徒,在1981年尚能一字不差地背誦此歌。該詩由蘇慧廉之妻蘇路熙譜曲。王神蔭說:據說蘇路熙 很重視收集中國民間曲調來為讚美詩配曲。她為此特地雇民間曲藝吹打班來家吹唱,記下溫州的民間曲調。《為國求福歌》用的是五聲音階,為溫州信徒喜唱樂 頌。

  二、發展時期的百家爭鳴19071958年)
  清末直到解放初期,溫州與全中國的命運一樣,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溫州教會在這一長時期中經歷了許多變遷。1907年,正值 溫州聖道公會教務蒸蒸日上之時,蘇慧廉牧師離溫就任山西大學西齋總教習,溫州教務交由海和德牧師接任。溫州內地會中許多愛國信徒分別于1910年、 1912年建立平陽耶穌教自立會溫州耶穌教自立會1919年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溫州建立浙南區會。1925年,溫州聖道公會愛國牧師尤樹勳因五卅慘案,在溫州發起教會自立,成立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會1929年,基督徒聚會處在溫州平陽建立教會。因五卅慘案的影響,溫州內地會和聖 道公會西牧於1927年離溫,造成教務空虛,兩會先後改稱為中華基督教自治內地會中華基督教自治聖道公會。抗日戰爭時期,溫州教會未大受挫折, 教會事務處於穩定發展狀態。解放後,溫州教會經歷許多運動,最終於19587月第一周進行六大宗派聯合禮拜
  由於資料的限制,民國初年,溫州教會具有特色的聖詩還是蘇慧廉所編的詩歌,一本由蘇氏所編的《聖詩》影響整個溫州教會。不過,各宗派教會都使用各自公 會所印刷的讚美詩。自1936年全國六大公會出版《普天頌贊》之後,溫州許多教會紛紛購買使用,幫助各宗派在聖詩上走向合一的道路。
  解放後,溫州多數教會走上三自革新道路,但各宗派的聖詩還是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態,各宗派都編印各自公會的聖詩。如19536月,溫州中華基 督教自治內地會出版《頌主詩歌》,19537月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總會發行《聖教詩歌》;19543月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溫州教區出版《聖詩》。各本 詩歌集的編者為了適應溫州教會信徒學唱的方便起見,在詩歌目錄之後附上一篇樂理知識,供教會信徒學習。獨特的是,該樂理知識是特別適合溫州基督徒 的,因為它的編寫是根據溫州方言的發音而編的,使不懂普通話的基督徒容易學唱。最為明顯的就是在第一點數位記號欄寫道簡譜以 1.2.3.4.5.6.7.來表示,唱的時候,音同溫州話:蕩、來、咪、番、沙、喇、涕。在升降音方面,編輯者也用不同的溫州音來替代,如用“#1” “地(De“#2”黎(Re)或“#4”非(Fe“#5”西(Se“#6”麗(Le“b7”灘(Ta“b6”拉(La“b5”刪(Sa“b3”埋(Ma“b2”辣(Ra。雖然發音並不完全準確,但 對於許多沒有文化的溫州基督徒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因為他們可以不花很多的精力學習樂理,就能掌握發音。筆者現在教會中,經常還會聽到長者們用這些不 太標準的音唱譜。
三、真空時期的齊聲吟唱19581980年)
  19587月溫州教會大聯合之後,許多教堂關門或轉為生產之用。1966916日,紅衛兵關閉城西堂,教牧人員受批鬥,整個教會活動完全停頓。教堂被封閉佔用,《聖經》、詩歌和宗教書刊均被作為迷信品燒毀,出現三無(無《聖經》、無聖職、無教堂)教會。
  有形的教會關閉之後,無形的教會卻因信徒的敬虔而凝結起來。從文革之初開始,溫州基督徒在家庭中舉行禮拜,在實質上拋棄了原有宗派的觀念。在聖餐、聖 洗上都進行了實質的聯合。從19世代70年代開始,溫州全地區組織起溫州區會,每年在不同的地方舉行大議會和小議會,形成溫州教會的大復興。
  在這一時期,溫州基督徒興起了一種特殊的文字工作。溫州教會各地出現屬靈書籍的謄寫印刷,以供應各地基督徒屬靈追求的需要。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編 印了許多讚美詩。除了將蘇慧廉編的聖詩印刷之外,各原來宗派信徒還將各自宗派的讚美詩印刷出來,如內地會的《頌主詩歌》、循道公會的《聖詩》、溫州中華基 督教自立會的《聖教詩歌》等。由於各地都在本質上消除了原有的宗派觀念,基督徒又分別印刷了一些超宗派的合一詩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一本名為《聖教普 頌》的詩集。筆者訪問該詩集的編者時,編者將該詩歌的來龍去脈都告訴筆者。他說:這本詩歌集是我與幾位同工一起編的,那時我們大概20多歲(現年60 歲),因為教會聚會的人越來越多,文革前的詩歌本都被紅衛兵搜去燒掉了,僅有的詩歌本又不能供給所有信徒的需要。再加上我們現在的教會是由不同宗派背景的 信徒組合而成的,所以就不能只有某一宗派的詩歌。所以為了教會信徒唱詩的需要,我們編了這本《聖教普頌》。筆者問:那麼你們在編的時候如何顧及宗派的 合一呢?怎麼才能不會傷害到信徒的宗派情感呢?編者解釋說:這就是我們給這本詩歌集取名叫《聖教普頌》的由來了!其實,聖教普頌取自四本不同的贊 美詩歌集。即循道公會的《聖詩》,即自立會的《聖教詩歌》,就是30年代全國基督教由劉廷芳博士主編的《普天頌贊》,則是內地會 詩歌《頌主詩歌》。我們從這四本典型的詩歌集裡選出134首,又能顧及其他宗派的情感,又能使全教會弟兄姊妹喜愛這本詩歌集。
  在受壓制的年代,基督徒雖然不能引吭高歌,只能安靜免得影響他人,甚至危及教會。另外,這一時期,教會也就沒有詩班,沒有樂器,沒有分聲部, 沒有合唱。教會唱詩歌時最大的特點就是齊聲吟唱。支華欣牧師在重築祭壇一文中回憶道:“‘頌贊聲音何等難得,這句歌詞是十年動亂期間,我們信徒 聚會光景的逼真寫照。那些年間,不僅我們的詩歌毀佚殆盡,即有歌本也不敢放聲唱頌!儘管如此,基督徒們還是非常喜歡唱詩,甚至今日許多老年基督徒還能隨 意背唱出曾經唱過的詩歌。

  四、恢復時期的引吭高歌1980年至今)
  改革開放之後,教會得以恢復,教牧得以平反,信徒重新回到教堂聚會,溫州教會引來新的復興契機。改革開放後的近三十年中,溫州教會在聖詩工作上得到長足的發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由溫州基督教兩會出版或發行的兩本《讚美詩歌》。
  19816月,溫州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自傳組出版《讚美詩歌》。支華欣牧師在其《溫州基督教》中提到:“197912月,溫州市基督教第三 屆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恢復活動後,即應廣大信徒詩歌事奉的需要,於19805月委託該屆委員支華欣牧師選編合一的《讚美詩歌》。支牧師搜集了六個教派原來 的詩歌本,在廣泛徵求原各教派同工同道意見之後,選出常用的,曲調詞章優美的、靈意豐富的聖詩。該詩集前言中提到目前在信徒的屬靈供應上,詩歌急 在燃眉,為此本會自傳組從溫州地區過去沿用多年的各種詩歌中,選出409首,附詩篇及短歌26首編成《讚美詩歌》。支華欣牧師描述:我會自傳組於去年 八月開始選編一本讚美詩歌,十二月交本市新華印刷廠承印,今年六月下旬出書,共八萬冊,已銷售一空。當時,溫州基督徒為出版聖經和聖詩而舉行感恩獻詩禮 拜,於68日晚舉行。支華欣介紹:六月八日晚,本市各聚會點兩百多位青壯年弟兄姊妹,組成十二個唱詩班,在愛國會小禮堂隆重舉行感恩獻詩禮拜。他 (她)們手攜聖經、詩歌載欣載奔趕赴會場,個個以豐滿的熱情,在會上引吭高歌,中有齊唱、輪唱、獨唱、合唱、朗誦。節目豐富多彩,群情振奮,琴韻悠揚,歌 者眉飛色舞,聲情並茂,聽者心傾神往,喜樂充盈,在莊嚴肅穆的會場裡溶為馨香祭物。這盛況是溫州教會史無前例的。
  該《讚美詩歌》倍受歡迎,至1998年共印發了70余萬冊,為溫州市眾教會的合一和詩歌侍奉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支華欣牧師也提到該詩集的貢 獻:“20年來,這本《讚美詩歌》對團結、帶領全市信徒走愛國愛教的道路,對全市及部分外地信徒的詩歌事奉做出很大的貢獻,足證其蒙神悅納,得眾信徒的喜 愛。過去聚會沒有詩歌本,有也不敢高聲歌唱,現在聚會時,信徒人手一冊,高聲齊唱,較大的教堂,還組織具有一定音樂水準的唱詩班、合唱團。在耶誕節、受難 節、復活節、三自紀念日等節日裡,舉行詩歌禮拜,豐富節日活動內容,活躍節日氣氛。禮拜時獻唱聖歌,增加聚會屬靈氛圍。
  溫州教會現普遍使用的讚美詩,於19991月,由浙江省基督教兩會出版,溫州市基督教兩會發行的《讚美詩歌》(增訂本)。該詩集提到出版的緣起及過 程:時代在發展,教會在復興,信徒信仰素質及對詩歌的侍奉,無論在屬靈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已有所提高,而原版《讚美詩歌》已遠不能滿足弟兄姊妹詩歌侍奉 的需要。為此,溫州市基督教兩會決定成立了《讚美詩歌》(增訂本)編輯委員會,併發函給溫州市各地教會和有關同工,廣泛搜集資料,多方徵求意見,經過反復 研討編選始作定稿。從這一側面,我們可以窺見溫州教會在聖樂方面的發展。
  該詩集共收錄詩歌520首,並收錄短歌60首。其中有271首屬原《讚美詩歌》(其中有160首與《讚美詩(新編)》相同或基本相同);有155首是 征得中國基督教聖樂委員會的同意,從《讚美詩(新編)》中轉錄;又輯選了溫州及全國各地教會的各種詩歌版本中信徒原來熟悉、愛唱的詩歌;另外還有一部分選 自近年來全國各地基督徒新創作的詩歌。該詩集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數量已達10萬冊。
  無論在城廂,還是在鄉間,歷史上溫州基督徒的文化素質都較為低下。若要將聖經真理正確地傳達給文化層次較低的溫州基督徒,就必須在禮拜天的講壇之外, 找到基督徒真理記憶和理解的橋樑。這個理想的橋樑就是聖詩。聖詩的發展對於溫州基督徒的影響極其重要。至今,許多基督徒並不一定能熟記聖經經文,然而許多 文盲基督徒卻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或唱出早年唱過的聖詩。故此,溫州聖詩的發展對教會的復興、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價值。
(作者系浙江溫州教會教師)
转载:《金陵神学志》2009年第1期 作者:陈丰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