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州教会崇拜
未真正进入教会事奉,未曾经历教会管理,未曾带领过教会的敬拜,很少会体会到教会崇拜的问题。笔者从小就在教会长大,直到十九岁进入神学院,七年神学学习的生涯,使我置身于“象牙塔”,而未能真正触及教会事奉和管理,所以对教会的认识大多是童年的趣事。一年多的教会事奉,使我从教会管理和教牧传道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教会的光景,发现教会再也不是纯粹那样完全、那么神圣的了。
在神学院的学习中,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崇拜学》。其中讲论教会敬拜的演进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崇拜模式。加上自己在学习此课之前,又接触了一些有关圣乐、教会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也曾经受邀到福建某教会宣讲《崇拜与圣乐》一课程。
故此,笔者对此一领域稍有触及,同时对教会在崇拜与礼仪方面的表达会“多长一个心眼”。 由于妻子现正就读专业圣乐,自己有意要放下教会圣乐、崇拜等领域的事奉,全心投入圣经教导及辅导事工之中。然而最近几次的经历却不得不让我再次发出一些感想,希望弟兄姊妹可以在这些方面稍有留意。
笔者盼望通过对温州教会崇拜的小小反思,起到抛砖引玉之功,使教会在崇拜事奉中有所反思与重整。
一、 最近几次崇拜经历描述
第一次经历是去年本牧区圣乐崇拜。
此次崇拜中,我由原本诗班成员的任务转为圣乐崇拜的讲员及四部领唱的带领者。宣讲中,我以“全人的赞美”为主题,分析约沙法诗班事奉的榜样。约沙法将利未人置于军前,使他们从“灵的事奉”、“心的事奉”、“身体的事奉”、“脚的事奉”、“口的事奉”结合,强调基督徒在敬拜中需要全人参与,指出基督徒的敬拜重要的不是个人的得着,而应着重于神得荣耀。虽然整个聚会都在有秩序地进行,但我始终觉得十几个诗班轮流上台献唱时,很少着重用心灵来敬拜,而是一门心思如何将诗歌唱好。
第二次是本牧区暑假短期圣乐培训结束之后的圣乐崇拜。
在一个礼拜中,我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与学员一起经历了丰富的一周。最后一晚的圣乐崇拜更是令我耳目一新,也使我在崇拜的认识上有了一大提高。培训班有两位教员,分别从事于大学声乐教学和神学院圣乐专科主任。他们分别从声乐和传统圣乐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圣乐的魅力。筹备圣乐崇拜时,两位老师要求我主要策划,并安排整个事奉。当然,在策划中,也少不了请示两位专家的建议。在过程中,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有关崇拜形式的问题。一位老师在安排中,希望邀请两位学员在聚会中担任主持人的角色,由他们将诗歌解释介绍出来。因为我的领悟错误,就不太同意老师的建议,希望聚会纯粹以崇拜的方式出现,不需要节目主持人。受邀的两位学员,也误解了老师的意思,就花了一个下午时间预备台词。后来,老师解释我们不需要节目主持人,而是希望有两位给诗歌做一简单的引导,不然整场聚会就成了晚会,而不是庄严的崇拜。感谢主,澄清之后,当天晚上的聚会是本牧区前所未有的一场正规的圣乐崇拜,所有弟兄姊妹都从中得到生命的造就,我们也相信主的名也因此得到荣耀。
第三次是笔者受邀至乐清担任乐清某牧区一圣乐崇拜的讲员。
虽然,名为“圣乐崇拜”其实此次的聚会是一场以崇拜为名的联欢会。先是由四位主持人出场,轮流讲了一段台词之后,才正式开始聚会。主持人的台词最令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尽情地”、“请欣赏”等类词汇。与基督徒的敬拜最不相符的就是基督徒在圣堂内的随意走动、随机喧哗。坐在前排的是几十位年纪在十岁左右的小朋友,他们根本没有父母或老师的陪同,而散坐在其中。他们讲话、嘻笑的声音盖过整场聚会。在笔者讲道之时,很严厉的批评了教会这种不严肃、不敬虔的行为。笔者提到,崇拜是神圣的,圣堂是神圣的,神更是至圣的,我们不可以无视神的存在,而随意喧哗,我们更应当存着感恩的心,安静自己的心灵进入真正的崇拜。
最近一次经历就是十月二日参加温州某堂献堂圣乐崇拜。当中的喧哗、走动、喊叫,从我个人来看只能用“惊人”来形容。加上其中聚会采用晚会的形式出现,主持人用较世俗的主持风格出场,过程中没有信息的分享,我认为此次的聚会实不能称为“崇拜”,而只能被称为一次属于人的聚会,也不能称为敬拜神的聚会,其中高举人超过高举神。十几个诗班的出场都以“表演”作为主体,弟兄姊妹则以“欣赏”为满足,整场聚会所有的“共鸣”就是台上下的“对唱”(台上唱诗,台下评论),根本谈不上弟兄姊妹之间的“口唱心和”。
二、 温州教会崇拜现状与历史
以上经历虽然都是有关圣乐崇拜的情况,但其现象足以体现温州教会对于崇拜的观念问题。据笔者了解,教会上下,不管是教牧或是弟兄姊妹,对于崇拜的观念都很淡薄。就是在神学院里,到目前没有正式开过《崇拜学》课程。所以,在教会各样大大小小的崇拜聚会中,基本上没有人可以负责设计一套系统的崇拜礼仪。就造成主日崇拜一成不变,节庆聚会就干脆成为一场联欢会或晚会。
1.温州教会崇拜的现状
温州教会现时只有在主日崇拜中方可以些许崇拜礼仪的影子,但它也始终不符合正规崇拜的礼仪要求。著名华人基督教教育专家萧克谐在其遗著《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一书中提出,“崇拜是信徒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环,因为它是每一个信徒不能缺少的;但它也代表灵性经验的最高的境界,因为它是神与人的直接交往。”[1]提到有关崇拜应有合理的顺序时,萧博士提出,“崇拜中的各项节目如唱诗、读经、祈祷等等不能随便安排,而应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崇拜既是神人的交往,则编排程序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反映这种交往。人的动作与神的动作应交错进行。”[2]萧博士还以下图作为神人交往的要求:[3]
温州教会在主日崇拜的编排上都是简单且无特定意义的编排的。在每次崇拜中,教会都按已定的程序而崇拜,对于各部分间神人交往的意义往往是忽略的。每位崇拜的主席都没有清楚认识崇拜的程序和崇拜的意义,在选择诗歌和经文时都是很随意的。
普遍来说,温州教会没有将“奉献”列入崇拜程序中,大多教会在“教训”(讲道)之后唯一的回应就是唱一首诗歌,然后祷告结束,很少让信徒在讲道之后有自我反省、决志奉献的时间。
在节庆的聚会和特别的聚会中,若有许多主日学的节目参与,教会往往就会完全忽略崇拜的神人交往,而完全以节目贯穿整场聚会。特别是每年的圣诞聚会,我们所能给予定位的,就是“圣诞晚会”。因为圣诞节不单完全以节目为主,而且讲道的时间只是一种不必要的点缀。每年圣诞的讲员基本上都不能完整地将一篇信息传达完毕,乃是尽量删减。不是在未上台之前被节目主持人要求讲得尽量短一点,就是聚会场面太吵闹,无法继续讲下去。
另外,圣诞聚会完全是一场晚会,因为整个过程是由节目主持人贯穿的。他们以各种节目和活动使聚会热烈,忙碌着将所有预备的节目表演完成。在筹备过程中,教会根据无暇思考聚会的神人交往因素。甚至当人提出崇拜性的建议时,教会的长者会不约而同的告诉你说:“圣诞节嘛,就是要搞搞热闹!”
2.温州教会崇拜的历史
其实,温州教会在崇拜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不是从开始就是如此的。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基督徒并非土生土长的,她乃是由无数传教士奉献的结晶。他们本着基督的大使命,来到神州大地,将福音的种子撒在这里,并在此发芽生长。若是追溯温州教会崇拜不正规或无礼仪的历史,大概要从大跃进时期开始。当时的温州教会都从教堂转入家庭,所有教会活动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形之下,教会崇拜就没有时间考虑礼仪和程序的正规化。当时家庭式教会,若有弟兄姊妹一起聚会,有传道人可以来讲道,就已经是非常感恩的事。
据前辈们介绍,当时的弟兄姊妹由于很少可以聚会、听道,都非常渴慕,若听到哪里有聚会,弟兄姊妹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由于二十多年在崇拜礼仪上的随意化,加上教会讲台供应以义工为主,教会管理也大多由未经过神学、教牧训练的弟兄姊妹来参与,八十年代之后的教会就自然延续了不重视崇拜、礼仪的方式。处于非常时期的教会在圣诞聚会的安排上,大多以“有节目就上”的方式庆祝,直到近十多年受社会晚会、联欢会的形式影响,就更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然而,历史上的温州教会也不全是忽略崇拜和礼仪的。特别是在解放以前,温州教会在崇拜礼仪的安排上都随各教派的特色安排。温州教会在联合礼拜之前有六大宗派组成,分别是循道公会、内地会、中华基督教会、中国耶稣教自立会、聚会处(弟兄会)和安息日会组成。其中循道公会是一个较重视崇拜礼仪的教派。在现存的档案中,由中华循道公会温州教区爱乐德牧师编著,于1943年圣诞节出版的《实用崇拜简礼文》一书,就根据当时教会的需要,编著一本本色化的崇拜礼文,书涉及的崇拜礼文包括:
(一) 主日崇拜简礼文 (二) 圣餐简礼文 (三) 成人受水礼文 (四) 祝福婴孩礼文 (五) 儿童崇拜礼文 (六) 成婚典礼文 (七) 殡丧礼文 (八) 圣节纪念礼文 (九) 收成节礼文 (十) 新年礼拜文 (十一) 纪念礼拜文 (十二) 国家重要事项聚会秩序 (十三) 奉献物资礼拜文 (十四) 教会工作人员受职典礼文 (十五) 个人感恩典礼文 该《简礼文》所涉及的内容虽然繁多,但所有礼文的编排还是偏向简单,没有使人感觉烦琐和太过仪式化。用编者的话说:“自耶稣基督起到今日,各宗派教会都视崇拜典礼是一种至要的事,均有普遍的实行,只有崇拜方法与仪式不同。
综括起来,其不同点有两方面:一太趋向自由,一太趋向于仪式;自由方法,对于崇拜方式没有规定,都由主领者,临时决定之,好像灵恩会。仪式方法,对于崇拜都是根据礼文,毫无更改,如圣公会一样,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亦有所短,太重片面的,故循道公会原由圣公会分立,实行奋兴布道运动,对于自由,与仪式两方法都有实行过,所以现在循道公会以折中办法对以上二种方式都有愿意采用,有特照着仪式,有时由主领者自由定之。”[4]如该书所写的“主日崇拜简礼文”就体现了其礼仪方面的重视和神人交往的意义。
其具体的程序罗列如下[5]: (一) (立)唱诗班歌诗(或大家唱诗或短歌) (二) (立)读崇拜圣经 (三) (跪)默祷(继同念主祷告文) (四) (立)歌诗(全体) (五) (跪)牧师领祷告 (六) (坐)牧师读经 (七) (坐)报告或收捐事项 (八) (立)歌诗(全体) (九) (坐)讲道 (十) (立)歌诗(全体) (十一) (跪或立)祷告或同声祷告 (十二) (立或跪)祝福 从该程序可见,主日崇拜是一个神人交往的聚会,其中有人向神的崇拜、祈求、奉献,也有神向人的宣召、信息传达;崇拜较着重祷告与唱诗,这是一种向上的崇拜,是将崇拜神必要的表现;崇拜使神与人在其中同得好处,人敬拜神,人从神得到信息、恩典和赐福。
虽然循道公会只是温州众多教派中的一个,她的崇拜礼仪不能代表其他教派的礼仪,但从其所遗留的文献可见,温州教会的正规崇拜是有迹可寻的。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将所有教派的崇拜礼仪作一一对照,更不需要照样画葫芦,我们盼望通过这一历史回顾引发今日教会崇拜的再思。
三、 温州教会崇拜方案提议
立足于二十一世纪,教会崇拜的庄严、神圣,应该成为教会的一大特色;聚会的正规、有序,应该与时俱进;基督徒在崇拜中的敬虔、庄重,应该成为基督徒生命的见证。温州教会崇拜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教会理当以教会发展的眼光审视教会未来的方向,首先需要在崇拜上下功夫,使教会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并展现教会的独特神圣性。在此,笔者愿意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1. 提高认识
教会许多圣工的问题,大多源于我们没有真正达到共识。很多教会青年,学习了许多新的知识,而希望在教会里大展拳脚。但由于教会长辈未能与我们有同样的认识而不能很快领悟,在实施中往往会思前顾后,也希望青年三思而后行。因此,在教会实施崇拜方案之前,我们必须先在观念认识方面达成基本共识。 对于崇拜方面,我们先要确定几项重要的崇拜原则: 第一, 崇拜是神人交往。在崇拜程序设定中,教会应遵循这个原则来设定,使神人交往在崇拜中具体体现。
第二, 崇拜的对象是神。
教会崇拜中,绝对不可以提高某种形式和某个个人,完全以神为唯一的崇拜对象。参与崇拜的基督徒应当完全谦卑,切忌抢夺神的荣耀。
第三, 崇拜的礼仪是促进神人交往的媒介。
教会不能忽视崇拜礼仪的重要性,而更应当致力于将崇拜礼仪正规化,使崇拜更有秩序、更加神圣、更加庄严。
第四, 崇拜需要有人的预备,更需要有圣灵的引导。教会不能完全依赖既定的仪式,更应当预备自己的心灵,在祷告中进入崇拜,不然教会崇拜会有“形式化”的危险。
第五, 崇拜的态度是心灵和诚实。任何形式的崇拜不可忘记预备心灵和诚实,因为崇拜不只在乎地点、形式,最重要的是心灵和诚实。
第六, 崇拜的唯一标准是圣经。教会崇拜不可以凭着人的臆测,在崇拜的编排中,应当以圣经为根据,也不能以个人的属灵经验为单一模式。 最后要提的是,教会的崇拜应当务求神圣、庄严,社会世俗化的晚会形式其实不适合教会的崇拜。基督教的崇拜应当追寻教会的特色,而不可迎合大众的需求。始终教会崇拜的对象是神,我们要讨神的喜悦。寻求神喜悦的最好方法,就是始终高举神的名。至于教会福音性的聚会目的,可以在教会特色之中,加上福音信息,也可以专门举办一次福音性布道大会。
2. 加强训练
由于现今中国教会在崇拜学方面的研究和学习都为空白,所以教会有必要主动从各渠道学习有关崇拜方面的知识。教会可以邀请一些对于崇拜方面有学习和研究的学者或牧者,特别针对教牧同工,开一些讲座或培训,使教会从教牧同工开始对崇拜有最基本的认识。近几年,在温州教会出现许多圣乐培训,这是一个好兆头。但笔者建议,在圣乐培训中,圣乐与崇拜的理论课程的分量应当加重。因为教会圣乐和崇拜的复兴最主要的并不是技巧的提升,而应当是心志和观念的提升。基督徒一旦在观念和心志上有提升,弟兄姊妹就会自然在技巧上有进一步的追求。所以,笔者建议教会可以适时进行以下有关崇拜的课程:
l 圣乐与崇拜 l 崇拜学 l 崇拜与礼仪 l 圣诗学 l 圣乐鉴赏 除了对教牧同工进行专门有关崇拜方面的培训之外,教会还需要进一步由教牧同工为主,在全教会中宣讲有关崇拜的信息,使全教会信徒都可以对崇拜有新的认识,以作为全教会实施正规、礼仪性崇拜编排的准备。这样,也能使信徒更加提高崇拜的意识,使每位参与崇拜的基督徒都有据可寻,明白崇拜的意义,更好地投入崇拜之中。
3. 稳步改进
做好培训的工作,全面提高基督徒的崇拜意识之后,教会就可以稳步实施、编排合宜的崇拜。但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教会需要达到全体教牧同工的共识,在进行多次的考虑、协商之后,以求推出一套真正“本色化”的崇拜。使弟兄姊妹不会因为新的程序而措手不及,也不会因此而无法适应,更不会因此而感到与本教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教会每次在崇拜程序编排上的更新,必定盼望成为一个长期可行的方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灵里的祷告,更多思想的酝酿,更多主里的交通,以求最为有效、可行的方案。 教会崇拜形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当然它也具有时代性,作为新时代的教会,我们在寻求更加合适的崇拜形式时,就需要坚持继承传统中的精华,开拓新时期的创见。现时温州教会崇拜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回归,我们不能一味地持守原有的崇拜风格,以为那就是最好的,以为那就是不可改变的。我们需要开放自己、开拓自己,使崇拜适应现时教会的需求,以求神的名在现代基督徒身上得到最大的荣耀。
2006年10月7日星期六
[1]萧克谐著,《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香港:道声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五版,页182。
[2]萧克谐著,《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香港:道声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五版,页185。
[3]萧克谐著,《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香港:道声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五版,页186。
[4]爱乐德编著,《实用崇拜简礼文》,中华循道公会温州教区,1943年,页1-2(前言)。
[5]爱乐德编著,《实用崇拜简礼文》,中华循道公会温州教区,1943年,页
2007-10-23 16:36:2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