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

基督教在温州 作者:周祖巍

基督教在溫州

作者:周祖巍

June 28, 2015, 6:00 am

去年聖誕節前,《溫州晚報》報導,溫州各級院校乃至幼兒院的領導均收到市教育局的通知,要求「不在校園內舉行任何與聖誕有關的活動」,意在防止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衝擊。今年五月五日,浙江公布了《浙江省宗教建築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而浙江省對宗教建築規範是從拆除溫州市永嘉縣甌北鎮的三江教堂開始的。五月二十一日,中新網又報導了溫州市委今日通報巡視整改情況時稱,著力解決少數基層黨員中隱性參教信教問題。

以上這些報導,表明基督教在溫州的影響力相當大,事實上,全浙江省近一半的基督教教堂都在溫州,溫州也因信徒眾多被稱為「東方耶路撒冷」。

基督教最早是一八六七年內地會傳教士曹雅植到溫州傳教,內地會是英國傳教士戴德生在一八六五年創立超宗派、跨國家的基督教差會(傳教士協會),組織傳教士抵華傳教。當時溫州府府城和所屬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泰順五縣,以最早有教友的府城和平陽縣信徒最多。十年後另一個基督教差會「循道公會」在溫傳教,而且後來居上,其事功果效及社會影響力超過了內地會。短短十幾年就發展幾千名教徒,建造多座教堂。

一八八四年八月十六日,溫州民眾一夜間焚毀府城的城西禮拜堂等六所教堂,第二天,瑞安縣江浦天主教堂亦被毀,按當時紀年是光緒甲申年,史稱「永嘉甲申教案」。

次年英國派軍艦在正對溫州城的甌江江心嶼附近水域駐守,虎視眈眈,全城市民惶恐不安。清朝官府被迫賠償新教和天主教三萬五千銀元,並把反洋教領導人柴岩榮關入牢獄,教案平息。

早期外國傳教士以「循道公會」的英國人蘇慧廉影響最大。一八八一年,他二十歲抵溫州,在溫結婚生子女,僑居中國四十六年中,在溫州傳教超過二十六年。他在溫州先後發展信徒萬餘人,建立九個聯區,二百七十餘處分堂。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是一八九八年主持重建的溫州城西禮拜堂,至今保存完好,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他在佈道時致力本土化,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創作了五支曲調唱讚美詩,有的至今尚為信徒所傳唱。他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晚年回國在牛津大學任教,成為著名漢學家。他學習中國最難聽懂的方言溫州話僅半年,就能用溫州話登台講道;還設計過溫州話羅馬字,如新約聖書用Sang Iah Sing Shi拼寫,一九○三年以此翻譯出版《新約全書》。

當時溫州鄉村婦孺學習溫州話羅馬字一、兩個月,即可用以通信。後來因民國期間推廣國語而失傳,現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尚保存有這種拼音文字的書本和課本。
http://www.worldjournal.com/3307819/article-%E5%9F%BA%E7%9D%A3%E6%95%99%E5%9C%A8%E6%BA%AB%E5%B7%9E%EF%BC%88%E4%B8%8A%EF%BC%89/
基督教對溫州的重要貢獻是興辦醫院,蘇慧廉傳道之初就同時施醫施藥,因而贏得人心。

一八九七年蘇慧廉請建築師定理到溫考察,定理捐資二百英鎊在楊柳巷興建以他為名的醫院。這是浙南地區第一家西醫醫院,培養了浙南首批中國人西醫,僅有二十二張床位的小醫院很快地滿足不了需求。

一九○六年一月,在小簡巷新建床位一百五十張醫院落成,定理的朋友白累德捐資一千六百五十英鎊,占總投資的三分之二。新醫院就命名為白累德醫院,將定理醫院併入。

一九二八年白累德醫院兼辦護士職業學校,後來又辦了助產士職業學校,二十餘年共培養畢業生一百五十餘名,形成溫州第一支護理隊伍。這所教會醫院是民國時期溫州最好的醫院,筆者小時候曾去就診。

一九五三年由政府接管,次年改為為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幾經擴建至今仍是溫州最好的醫院之一。

創辦教會學校是擴大基督教傳播事業的重要途徑。溫州曾有一所神學院、三所中學和一批小學,不過影響遠沒有教會醫院大。恐怕是因為溫州人歷來重視傳統教育,對西式教會學校興趣不大。

基督教畢竟是「洋教」,傳教初期曾受到嚴重抵制,為脫去洋教外衣,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出現一場本色運動,力求去除洋味,穿上中國色彩,為此要創建自立教會,實行自治、自傳、自養。

現在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內容和形式,都肇始於此。基督教教派眾多,不受來自梵蒂岡教廷從上到下任命的組織嚴密系統約束,本土化比較容易。

溫州基督教的六個教團:內地會、循道公會、中華基督教自立會、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基督徒聚會處和安息日會,組成了「溫州基督教聯合會」。

一份一九五一年溫州基督教各宗派堂點及信徒人數的統計報告顯示,共有信徒九萬五千三百人,教堂和傳教點八百十七個,其中教堂二百五十四處。兩年後一九五三年七月一日全國第一次人口統計,溫州人口還不到三百萬,足見基督教徒比例之高。

溫州基督教聯合會率先擁護「中國基督教三自宣言」,屬於官方認可的自立教會。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移居歐洲和到歐洲經商人數大增,促使基督教在溫州有很大發展。不過溫州教會的社會關懷事功還是停留在教會內部,或是很直接地以傳福音的方式去做,功利色彩較濃。

溫州教會因富裕教徒的奉獻,大建教堂,使得溫州成為全國教堂最多的地區。教堂愈建愈大,愈來愈豪華。

永嘉甌北三江教堂,當地政府批准的規畫是一千八百平米建築面積,最後建成了一萬一千八百平米。結果儘管是屬於官方背景的三自教會,仍以違章建築的理由,二○一四年四月被完全拆除。

来源:《世界日报》
http://www.worldjournal.com/3307828/article-%E5%9F%BA%E7%9D%A3%E6%95%99%E5%9C%A8%E6%BA%AB%E5%B7%9E%EF%BC%88%E4%B8%8B%EF%BC%89/


寻温州永嘉内地会双垅山教堂遗址 作者:胡归原

寻温州永嘉内地会最早教会之一——双垅山教会遗址 该村几乎全为基督徒

 作者:胡归原

白云贵弟兄告诉我江北的双垅山教会是永嘉内地会最早的教会之一,本来想去探一下‘历史’,只是种种原因都没能去成。2016年1月20日下午,妻子叫我去锻炼身体,兴许就去寻访一下双垅山教堂遗址。

双垅山位于瓯北镇花岙村的后山。从花岙村开始登山,大约走二十多分钟就达到双垅山村八十年代双垅村迁移花岙村,目前全村荒废,只能看到断垣残壁。苏光南是该村最早的信徒,据其孙子苏尚飞介绍,当年曹雅直送给他爷爷一件白衣服,他爷爷经常穿出去,被村里的人嘲笑。至于爷爷是如何信耶稣的,苏尚飞也说不清楚,自己也不清楚,爷爷蒙召归天家时,他还只有二三岁,这些事也只是听说。

教堂遗址上有两座坟墓。据《江北牧区各教堂简史》(以下简称‘简’)记载,“占地0.3亩,正堂3间,栈房1间。”

双垅山最早信徒是谁?他又是如何信主的呢?翻阅内地会黄田教会的杨宝礼长老所写《黄田基督教发展史1881-2004年》(以下简称‘发’),书中记载,“1873年,曹雅直到永嘉的清水埠礼拜厂传福音,时间久了之后,就传到周边的村里,引来了黄田、罗浮、双垅山等村民来听福音,其中双垅山的赵仁待先生的先辈开始相信福音。”尤虔诚先生在他的《简》证实了这种说法,“1873年前后,邻近几个村庄有人出于好奇,礼拜天也到清水埠山‘礼拜厂’来听番人讲道,因听道受感,而立志接受了耶稣的救恩,成为当地第一批的信徒,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人:是三江浦东的大婆(佚名)长岙的郑桥松,黄田鬼抽垟的一位(佚名),隔里村的程元海,双垅山的赵高魁等。”双垅山最早的信徒是苏光南抑或赵高魁?还待考察。

双垅山何时建聚会点(教会)?《简》认为,1884年清水埠山的“礼拜厂”,因游民与乞丐的流动量太大,无法坚持聚会而解散,邻近几村的信徒每主日只得渡江到市区花园巷总堂去听道。1886年内地会总会,为考虑今后福音开拓的需要,决定在三江浦东大婆家,黄田隔里程元海家,双垅山赵高魁家各自设立聚会点,黄田与双垅山隔周对派,同工由花园巷总会派遣。这份史料记录若是真实的,那么1890年10月2-10日曹明道来永嘉旅行布道行程记录,“10月3日,星期五——由于潮汐,我们不能上岸,就在船上分享圣经。我们下船后,就去下一个邀请我们的地方。那是一个小窝棚,里面住着几个信徒。他们原来是乞丐,好几年前信了主。当年曹雅直夫妇给他们找了些工具,让他们在山坡上搭个小屋,在这里开荒种地。原先的小屋现在做了礼拜堂,他们又建了自己的住房。探访过这里,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在稻田里走了12.8里,天气真好,太阳不毒,柔和的海风迎面吹来。极目远眺,一边是静静群山,另一边则是江河奔流,而江对岸又是突然立起的群山。大约两点钟,我们到了一个村子,那里有三个信徒。我们也希望能在那里做些工,但那里人很粗鲁。尽管师母和那位传道人都试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没人来听。探访了两家信徒,我们就回到船上。也因为潮汐,只得在船上等到半夜,其间我们又在船上举行聚会。”

这两处地方,我们一般认为第一处是清水埠礼拜厂,第二处是黄田。如果1884年礼拜厂已经解散了,那么第一处礼拜堂是指双垅山?据曹明道的描述来看,这里不可能是双垅山,故此笔者暂认为是礼拜厂。另外根据他们的行程来看,他们结束了礼拜厂的事工步行去了黄田,如果是双垅山前往黄田应该走山路,不是稻田路。在这份回忆录里我们看到三江聚会点已经建立,那么1886年双垅山是否已经建立聚会呢?《发》1886年黄田约有十户信徒,他们和双垅山的信徒共同去温州花园巷聚会,随着信徒的增长,他们向总会要求主日派牧师到黄田主持礼拜。总会决定黄田和双垅山轮流主日聚会,由于两地相隔太远,信徒来往聚会不方便,黄田和双垅山各设聚会点。根据这份资料显示,1886年双垅山独立设聚会点的可能性不大,故此,《回忆录》所记录的礼拜堂就是清水埠的礼拜厂。

双垅山教会原是内地会建立的,何时归入循道会呢?杨宝礼长老说不知何时、何因归入循道会牧养。据《简》记载:1898年内地会总会,因传道工人与信徒普遍反映,黄田、双垅山二地路途太远,走路与管理不方便,故决定黄田单独设点,不与双垅山联派,经内地会王廉牧师与循道会苏慧廉牧师协商,考虑内地会人手不够,决定把双垅山托交循道会派工,从此双垅山便隶属于循道会的管辖范围之内,第一任的聚会点负责人为赵高魁。信徒大约有30人左右。内地会会刊《亿万华民》1912年英国版,有一张插图《1912年内地会温州宣教站示意图》中的22标注双垅山,可见1912年双垅山还是内地会的宣教站点。另外,王廉牧师来温州的时间应该是1911年2月16日才抵达上海,1912年来温州不久就被派往平阳宣教站工作。故此,《简》的时间记录是有错误的。如果说,传道工人与信徒普遍反映,黄田、双垅山二地路途太远,走路与管理不方便,将黄田与双垅山各设聚会点,再将双垅山聚会点移交给循道会,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双垅山并不是偏远的山区,从市区到双垅山对于当时的传教路线来看是靠近市区的宣教站,相对东川、楠溪等地,双垅山是很方便的地方。双垅山教会为何归入循道会行政区域,笔者认为还得再考察相关资料。

在那废弃的村里,周围全是坟墓,每一座坟墓上都有十字架标志。笔者问苏老弟兄,双垅山是不是全村都是信耶稣的,他说几乎全村都是信耶稣的,只有几户没有信。另外,双垅山教会向周边的潘山、永宁山、花岙村传福音,这些村里信耶稣的人也有不少。

文革期间,那是地下教会秘密聚会的地方,甚至市合一教会在这里举行秘密会议,举办学道班等。缪志同《温州区教会史》记录198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区总会一年一度的大议会,在双垅山礼拜堂里召开,来自十多个县的二百多位代表全部到齐。可见,双垅山这个地方对于现代温州教会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站在教堂的遗址上,仿佛一百多年的历史就在眼前流过,那些为信仰留下美好见证的先辈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一座座坟墓安静注视着瓯江,好像要对现代人说些什么?

来源:胡归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d26291f0102w3en.html

2016年5月14日星期六

温属地方教会史

温属地方教会史
寻找源头......他们告诉我们什么?

献给每个渴望复兴的基督徒
这是一部尘封8 6年的温属地方教会历史。早期教会有一批青年基督徒, 为了追求生命真理而活着。一旦寻见他们佳美的脚踪, 我们愈见阳光喷吐般美丽和芬芳。为此, 每个渴望复兴的基督徒都应阅读、聆听他们告诉我们什么。

黄 序
自唐朝景教传入中国,直至今天的基督教在中国有一千四百年历史。但也有人说:中国基督教早在三国(魏、蜀、吴)时期就传到了长江流域。以后迭经几度兴衰,又有明末清初的传布,到了清末民初,大宗派渐渐由新神学掌权。而另外依然传主十字架的道的教会虽有奋兴运动,可是在生命敬虔的教导上也有各种的拘泥和制度上的限制。

我们知道弟兄运动的出现是教会历史上对“教会”的见证作出伟大的变革,朝向使徒时代教会的见证迈进一大步!离宗派,奉主名聚会,擘饼记念主,不立圣品制度,有主生命的人个个都是祭司,笃信圣经真理,等候主降临……。倪柝声弟兄为主使用,把教会真理用他自己受恩膏教导的话讲述出来,这就有了这一个有似于弟兄运动而又有在中国建树起来的特色的见证。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彼此亲热,也真感人肺腑。主要还是由于有活泼有功效的话语教训的传出,人们从做教友的观点转变为有主生命的神儿女,对主有心,就出代价照着所接受的教训去行,去擘饼,去同心祈祷,去同心传福音。温属是内地会工作的地区(也有自立会的一些地方),弟兄姊妹从内地会的类似别的公会的情形里出来(有的地方是整个内地会改变),这件事在浙江、苏北影响很大。像浙江武义的丁克昌牧师,天台(宁海)的华世宾牧师,平阳(现为苍南)的黄履铨、陈钦法、蔡琦,温州的潘活灵都是传道人(苏北的如季永同、邱日鑑),这一个离宗派的举动是影响深远的。内地会的总负责人何斯德曾说过:“我们(指西国教士)自己做不到的工作,现在由中国弟兄们自己做成了,我们应当欢喜。”1942年我见到内地会的西教士在方岩下乘船去江南看望信徒,她们跟聚会处的负责弟兄的家人很亲热。内地会本身还包括德国、芬兰的差传团体的工作。1928年就有三位芬兰姊妹在江西为主殉道。本来内地会是mission(差传团体),虽不是教会名称,可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成了宗派了。

对于在宗派中的人,从栾腓力弟兄在聚会处兴起的初年,在沪办爱筵请全上海传主道的人赴席,就显明离宗派却不隔绝任何属主的人。使徒行传第二章四十二节说到:“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温属奉主名聚会的开始,就是有神圣经上活泼有功效的话语的运行、光照,有彼此的交通,从而有当地的擘饼和同心的祈祷,这是聚会处在各地出现的一个顺序。上海、南京就是这样,温属各地也是这样。主话的光照,主爱的激励和倾注,在聚会中看到主的同在,这就一定永定地跟随基督。我自己就是在1938年华世宾弟兄要我去仓前坦聚会时,我第一次看到擘饼聚会,就深受感动,叫我看见这是教会的侍奉主,敬拜主,记念主,这是我当走的道路。在过来的几十年中,我们经受了许多争战、患难、伤痛……,主的修理、保守也一齐彰显。我们庆幸温属奉主名聚会没有建起一个或几个“中心”作为一些人施行权柄的据点,也没有跟从“权威”服从敌对基督身位的异教,也没有人间世界化的归隶,还是一地一会的侍奉见证。我记得1949年倪弟兄讲的:“我要效法主山上教训的语气说,知道自己会错的人有福了。”“主耶稣是神的儿子,祂在马利亚胎中就是神的儿子。”“只有真理是权柄,人脱离了真理就不是代表‘权柄’。”他还说,“教会忽略了客观真理就很危险。”他最后的文字工作是编了1052首的诗歌,周行义弟兄看见他放下笔来流着眼泪说:“这可能是我最后的一点文字侍奉了。”他的这些话,有的是预言,有的是自己的蒙光照。谨将这些附于序末,希望读到的肢体有所受益,则幸甚。
                                             在基督里同蒙怜悯的弟兄黄得恩
                                             2013年1月20日于温哥华


                                 潘 序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神在温属一带地方兴起一班忠心服事主的器皿,在各处传扬福音,建立基督的教会,牧养神的群羊。其中有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黄履铨、陈钦法、蔡琦、周达卿等弟兄。他们中有的曾参加倪柝声弟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特别聚会(1928年1月),得着圣经真理光照,带来复兴的火回苍南桥墩,就在桥墩建立起温属第一个地方教会。有的是从上海福音书房出版的《复兴报》、《基督徒报》等属灵书刊,明白了圣经的真理,认识到神的教会是圣灵作权柄、以地方为界限,就从“宗派”中出来,走合神心意的教会之路。他们中有几位在神学院或圣经学院受过栽培,在“内地会”或“自立会”中担任“教师”,当他们蒙主光照后,毅然离开公会,放弃“教师”职位,走信心的道路,愿意为主摆上,全心全意事奉神。

感谢神!这些神的仆人们,他们按着神所交托他们的,服事了那一世代的人。他们甘心为主舍弃一切,劳碌奔波,跋山涉水,到处传扬神的福音,并在多地建立基督的教会。在温属地方教会中,神也兴起许多忠心的仆人,作“基督受苦的见证人”(彼前5:1,吕译本),他们在诸般的患难逼迫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他们至死忠心,为主的名作一个殉道者。他们坚守所信的道,没有弃绝主的名。在撒但的“淫威”前,凭信刚强壮胆,见证基督得胜,为真理打了美好的仗。给后辈的圣徒留下了佳美的脚踪,光辉的榜样,愿荣耀归给神。
今天我们读教会历史,首先要看到“人”,然后看到他们的“路”(工作)。神注重我们所是的,过于我们所作的。真实的工作乃是生命的流露,算得数的事奉,总是基督的活出。我们若单注重人的工作,而忽略了神的计划,必然的结果,就是以人所作的代替了神所要作的,求主怜悯我们。  
                                                在主里的弟兄潘钦道
                                                2013年3月2日于温州吴桥

                                徐 序

教会历史是一部为主说话的历史,也是教会见证的历史。《使徒行传》乃是教会历史的开始,是圣灵亲自写下的一本书。它记录了使徒时期的教会历史,显明了神让人明白怎样去领会神在教会中的工作。读这卷书不但让人只看见历史,更要使弟兄姊妹知道神在教会中怎样带领,来成就祂永远的旨意。看今日教会的光景,许多人只宝贵他那一颗爱神的心情和事奉的热心,却不知不觉落在基督教的形式之中,对于是否按着圣经中神的话语去侍奉却很少有人去关注。

从使徒时代开始,教会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道路,因教会的道路不但是人与神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与仇敌之间的一场属灵的争战,撒但尽力利用各种环境和人的肉体来拦阻神的工作,使教会偏离了正道,跟不上使徒时代教会的脚踪,只在外表上维持一种仪式。
自1928年,因前辈弟兄看见了亮光,坚持教会站在地方立场上侍奉的原则。在上海第一次特别聚会以后,就在温属一带兴起一班属灵的长辈,他们放弃了在宗教仪式中的侍奉,不怕各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专心以圣经的教训为原则,在圣灵的光照之下而归主名下的聚会。
回顾已过八十六年的历史,教会经历了多次的攻击,直到如今,仍蒙主的保守。今后教会的道路更需神亲手的引领。为着教会今后的需要,能行走在神旨意的道路之中,在2005年4月25日,温属众教会第一次在温州吴桥聚会处交通,其中会议议程第三点就提到“地方教会史编写问题。”以后每年交通都提到此事。神的灵感动了我们的年长弟兄,将这样繁重又艰难的负担放在肩上,真是满心感谢神的恩典。此书使年轻的一代认识神智慧的带领,并且能持守前辈弟兄所看见的亮光,使教会在神的旨意中被建造,让神在地上得着一个合祂心意的教会。愿荣耀、尊贵、权能归给三位一体的真神,并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直到永远,阿们!
                                                 你们的弟兄 徐大年
                                                 2013年3月8日于温州梧田

                                   王 序

温属地方教会起始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了各样的环境及狂风暴雨的冲击。有的是人的误会和批评,有的是政治的压力,也有的是异端的干扰。但感谢神!我们老前辈的弟兄姊妹们,他们为坚守纯正的信仰,站稳真理的立场,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在那艰难的岁月中,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

随着福音的广传,得救人数不断增加。在神的看顾之下,各地教会萌发了复兴的气象。但我们这下一辈中青年的弟兄姊妹们,对于教会的真理及温属地方教会的起因和发展的历史所知甚少,故此,编写温属地方教会历史已是刻不容缓。经上说:“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祂的能力,并祂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诗78:4)。”
前几年,经温属各片区有负担的弟兄们多次交通,并委托温州市区郑复生弟兄负责编写工作,各地推选数位同工协助此项圣工。经过两年多的殷勤努力及辛劳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温属地方教会史》。他们所付出劳苦的代价主必记念。

我们知道,本书是属于历史书,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我们所注意的并非是文学色彩,乃是教会在历史上真实的属灵价值。盼望读者能从其中得着启发与帮助,使教会走上合神心意的道路。

我们的主快要回来,我们都要在祂面前交账。我们的事奉与工作那日都要经过火的试验。(参林前3:13)所以我们不敢随从人意的教训和宗教的遗传,只高举圣经的权威,但愿我们向祂忠心!让我们跟随老前辈神的仆人们所留下的脚踪,效法他们的榜样,持守神的真理,直到主的再来。主说:“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启2:25)愿神赐福给本书与它的读者!

                              你们在主里的弟兄:王国恩
                              2013年4月9日于永嘉瓯北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1)

属地方教会概况
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努力,一部九册的《温属地方教会史》与弟兄姊妹见面了。首先要感恩,是我们共信的主赐给温属地方教会的众弟兄姊妹有一颗同心合一的心,为写好温属地方教会86年历史以来第一部教会史而齐心努力。由于我们编写组编写的方法,不是编者坐在资料室里,根据历史资料撰写的,而是呼吁所有的地方教会里的知情者,人人谈,会写的人人写。感谢主,凡知情者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是神赐给他们有好的记忆力,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有许多陈述人,所陈述重要的人物发生时间和关键事物的经过,与后来考查历史文字资料或多人的见证相符。历史真实的见证最令人信服,是人的证词与历史文字记录的相符。这两年来,我们所沿袭这条既定的路线,是一条多姿多彩的思路,由它指导着我们:寻找佳美的工人脚踪和教会建立的历程。

2012年秋,在温属众教会交通会上,把完成写这部《温属地方教会史》的使命提到议事的日程上来,引起十二个县市区教会负责弟兄的重视,并且他们都乐意担负审编的重任,使教会历史真实性得到充分的保证,使工作进程得以顺畅地进行。这是不可忽视的至关重要的举措。现就审编组和编写组两年来的工作,作概括性地回顾:

工作回顾
我们编写《温属地方教会史》的使命,是先从苍南县启动着手的,因为那里是温州地方教会发源地。2012年1月28日开始,我们前往苍南桥墩开几个座谈会,又到五岱山几个村庄人家采访。之后,我们整整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当地教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召开座谈会、采访知情者,当事人的后代提供书面资料,再从历史文献记载中,获得了宝贵文字资料,从这样四方面的资料来源,撰写了《温属地方教会史》首册《苍南卷》。在《苍南卷》经验基础上,于2012年12月1日,在温州市吴桥聚会处召开第一次编写组会议。明确了写地方教会的特质,乃是效法路加写《使徒行传》的模式:是从工人佳美的脚踪到地方教会的建立。并预定计划在2013年6—9月间完成一部九册的《温属地方教会史》的文字初稿,争取在2013年冬至2014年春,将这一部九册的教会史出版,首先在教会内部发行。

会后,十二个县市区各自成立了编写小组,立即着手进行各县市教会史的编写工作。于2013年第一季度末《平阳卷》文字初稿完成。2013年4月6日在吴桥聚会处召开第二次编写组会议。会上传阅了《苍南卷》、《平阳卷》,提出改进意见。在这次会上主要解决统一目录的格式,对工人脚踪和教会简史内容方面,统一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会后,2013年第二季度期间,《温州卷》、《永嘉卷》文字初稿先后告成。

2013年6月29日,在温州市南西垟聚会处召开第三次编写组会议。这次会议上将《苍南卷》初版在会上进行评估,对《平阳卷》文字稿进行适当补充。《温州卷》、《永嘉卷》传阅后进行核实和补充。这次会上,再次认定2013年第三季度,都能完成《泰顺卷》、《福鼎卷》、《文成卷》、《瑞安卷》、《乐清卷》等卷文字初稿。
2013年9月28日,在温州市南西垟聚会处召开第四次编写组会议。这次会议上将《温属地方教会史》1—9册,进行最后的评估和商榷有关出版事宜,敲定2014年春季出版,在教会内部发行。我们经过两年编写《温属地方教会史》,有以下四方面的体会:

一、圣灵带领
我们知道,教会历史不是人的历史,乃是神的历史。神永远的旨意和计划的中心是基督,这是永远不改变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弗1:23)、金灯台(启2:1)、新妇(启21:2)。我们联于基督的肢体是软弱的,我们是靠神的怜悯,圣灵的带领,作荣耀教会的见证。基督是行走在七灯台中间的人子,我们也必须为光作见证。教会是基督的新妇,我们必须装饰整齐,等候基督的再来。

父神藉着圣灵带领教会前行,圣灵的带领是随着祂己意而行,是有序地、渐渐地、持续性而前行。温属地方教会历史走过86个春秋。它的起首,就让我们清楚地看见:是圣灵在那里有序地、逐渐地带领。当1928年2月间,王天佐、张悟生二位弟兄参加上海基督徒聚会处第一次特别聚会后,带着圣灵的火,回到平阳(今苍南)的桥墩门,有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陈德生等八位弟兄在圣灵带领下,就有了记念主的桌子,建立了温州地区第一所奉主名聚会的地方教会——桥墩基督徒聚会处。是年秋天,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等弟兄联合函邀泰顺蔡际清、毛庆诗、蒲门苏梯升、金乡金子芳等十几位弟兄,就在桥墩基督徒聚会处召开了第一次“特会”。他们效法上海第一次“特会”,这次聚会属灵的气氛非常的强,实在有生命的供应。之后,每年召开一次“ 特会” , 至1931年共开了四次“ 特会” ,使平阳(含苍南)、福鼎、泰顺许多地方接受了地方教会真理,脱离宗派,建立地方教会。

1933年王雨亭弟兄来温州作工,与已蒙光照的潘活灵弟兄同工,对温州教会有很大的帮助。此间,福鼎吴守良弟兄所在的三角埕教会与魔鬼的争战是非常激烈的,因撒但的攻击,使吴守良弟兄遭遇非常痛楚。王雨亭弟兄靠主恩帮助了五六周时间,使他得以站住。1933年,王雨亭弟兄统计:地方教会在南港有六处,蒲门有五处,福鼎有一处。1934年,陈钦法弟兄统计:地方教会在江南、小南有十处。1934年,黄履铨弟兄统计:地方教会在泰顺有二十四处。这样,从1928年至1934年,平、苍、福、泰四县在六年间共建立四十六间教会。这充分说明,那时圣灵的引导是何等强。

1934年下半年,王雨亭弟兄严重肺病复发,在矴埠头养病,翌年离世,而王天佐弟兄早他两年,于1933年离世。这样,地方教会的信息自然地由南港的桥墩和五岱山一带,转移到江南的宜山、路边、钱库、金乡和北港的山门,小南的萧江、钱仓、鳌江、塘川、墨城等大片地方。圣灵的带领是随己意,藉着金子芳弟兄参加第一次“特会”之后,将信息带到江南,才有了宜山黄履铨、金乡陈钦法、钱库蔡琦等弟兄参加五岱山蔗底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特会”。这些同工先后与会事关重大,他们是接续地方教会传递信息中心的主要同工。可见圣灵带领非常美妙,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人只有顺从神的旨意,听从圣灵的引导,无需自作聪明,打岔神的计划和安排。

温属地方教会86年历史,叫我们看见,圣灵的带领是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图:1928年,地方教会起首在南港桥墩只有一处,经过第一次“特会”,圣灵的火就带领向四围传递,并传入邻县福鼎和泰顺。1934—1935年地方教会真理信息中心转移到江南路边等地之后,圣灵带领作更大的工作;继王雨亭、王天佐之后,在平、苍、泰、福四个县,兴起苍南江南的陈钦法、黄履铨、蔡琦、周达卿、卢怡然,平阳北港的李树人、傅宣羔,泰顺蔡际清、毛庆诗,福鼎三角埕的吴守良、林维中等弟兄联合同工,大大地被主使用,把神的福音、地方教会的真理向四围传递,并建立教会。至于文成县的地方教会,是1947年平阳北港的傅宣羔、瑞安的叶志卿、何美理等弟兄传入。后由何美理带领文成吴成忠、余锡坤等弟兄,在1948至1949两年间,将九个内地会转成地方教会。

至于温州市区地方教会的缘起,是1930年贵州毕节的罗仁卿弟兄经上海地方教会,带着小群诗歌,将地方教会真理传入温州。1931—1932年,温州张廷祥、章高来、潘活灵、张载光等弟兄兴起被主使用。1933年,圣灵带领王雨亭弟兄来温州与潘活灵弟兄交通,带领聚会,帮助温州教会。

至于瑞安地方教会的缘起,是由温州张廷祥、潘活灵二位弟兄于1932年传入瑞安西部山地金川乡东坑,建立了瑞安第一个地方教会。而瑞安的东部平原,是于1938至1939年间,由平阳(含苍南)陈钦法、黄履铨,外埠宁海华世宾、上海张光荣、许达微(大卫)等弟兄,联合同工在瑞安城关、前埠的名称教会教堂里布道,将地方教会真理传入瑞安。当时城关西门堂叶志卿弟兄,还有萧崇三、林明三、陈乃山等弟兄接受了地方教会真理。于是他们脱离宗派,建立城关、前埠等多处地方教会。

1938—1948 年,是平阳扈(沪)山教会的大复兴,也是平阳、泰顺、福鼎及温州、瑞安、文成一带教会的大复兴。那时平阳江南和温州市区,常有六七百人和上千人的大聚会,教会呈现一派蒸蒸向上的气象,信徒明显增多。1950年统计:苍南36个教会(信徒8844人)、平阳33个教会(信徒5508人)、泰顺26个教会(信徒1127人)、福鼎20个教会( 信徒1053人) 、文成9个教会( 信徒627人) 、温州4个教会(信徒377人)、瑞安14个教会(信徒4227人)。1950年之前,温属地方教会共计有142个教会,信徒21763人。至于乐清、永嘉两地的地方教会真理传入的时间,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乐清地方教会,是1952年周永安弟兄从瑞安回到原籍乐清南岸之后,是年建立南岸地方教会。至于永嘉地方教会,是1949年初,永嘉王伯铭弟兄在文成大峃工作期间,与文成县地方教会的陈济川等弟兄常有交通,遂蒙主光照,看见了教会的真理。于是他于1952年从文成回永嘉之后,与官山凹的王宝星、王宝藏弟兄,小坑的汪书昆、汪永来等弟兄有了一段时间的交通,于1955年在官山凹起首归主名聚会,设立桌子擘饼记念主聚会。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因环境所迫而停止了聚会。直到1966年之后,“文革”期间,温州章高来、王诚信、陈桃高等弟兄经常前来带领,与永嘉王伯铭、王国恩、胡儒辉、郑希新、郑圣光弟兄及一班爱主的弟兄姊妹有多次美好的交通,并在烘头、小炕、岭根、南岙等地设立了教会。
上述可见,圣灵的带领是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图(见示图)。
 温属地方教会史(1) <wbr>- <wbr>概况

二、生命成长
教会成长是基督生命的成长,必须经历许多的艰难。神对教会永远的旨意和计划不会改变。但教会要与基督一样,先受苦,后得荣耀。且看地上的教会岂不是这样吗?温属地方教会无不是先经历各种的苦难,后得到复兴和发展,都要经历外患内忧,只是经历患难轻重差异而已。我们纵观温属地方教会历史,都是经历了试炼时期,迫使教会在沉默中成长;其中让我们看见众教会中,以平阳教会所受的苦害最甚。请读《平阳卷》中的小结,在此不赘述。
生命必须受压才能茁壮成长。生命的教会的成长也如此,历史明显给我们看见:苍、平两地教会的信徒人数遥居榜首,历来著名的传道人也出自他们中间,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见证。
温属地方教会是生命的教会,它必须经历苦难的路程。1950至1980年,经历了30年间的外患; 1981年至2001年,经历了20年内忧;后来,2002至2012年,经历了10年间的兴旺和发展,使生命的教会必然得到成长。2013年统计: 温属地方教会共计371处, (信徒约72000人) 。比1949年, 教会增加了229处, 提升161%; 信徒增加了约50000 人,提升230%。其中苍南教会44处( 信徒约16000人) 、平阳教会39处( 信徒约6000人) 、泰顺教会52处(信徒约6000人) 、福鼎教会33处( 信徒约7000人) 、文成教会17处( 信徒约1800人) 、温州教会49处(信徒约8000人) 、瑞安教会90处( 信徒约20000人) 、乐清教会29处(信徒约6000人)永嘉教会18处(信徒约1200人)。
所以,地上的教会经历一切的苦难是有益处的,是神计划安排中的美意。圣徒得胜的把握,在乎顺从圣灵的引导,面对各种挑战和争战,而结出福音的果子,为神作美好的见证,荣耀神的名。

三、文字工作
1924年,倪柝声弟兄因着圣灵的引导,在福州马尾的罗星塔租房子作文字工作,出版《基督徒报》事奉主。1926年因需要出了十期。1927年因为需要的缘故,《基督徒报》全年出版了十二期。这年的春天,倪弟兄到无锡的漕桥镇写《属灵人》上册。3月由无锡到上海定居,开始赓庆里聚会,从此,福音书房由福州罗星塔迁到上海的赓庆里了。当时苏北、平阳一带的信徒从《基督徒报》文字见证得了帮助,要求一次特别的聚会,这年底上海弟兄为此每天祷告。1928年1月,租得哈同路文德里的房子,2月1日,就起首特别的聚会。1928年春,平阳桥墩地方教会建立和首次特别聚会的召开,与倪柝声弟兄的文字见证和上海首次特别聚会有着直接的关系,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温属地方教会的先辈们都是非常重视文字的工作,他们无论工作再忙,总要抽空作文字工作的。比如:王雨亭弟兄在1934年下半年,他的身体极度软弱连说话的能力都不够,他仍坚持完成了《浙江平阳南港、蒲门二乡并闽福鼎一处聚会的缘起与经过》的重要报道,发表在1934年《通问汇刊》上。不久,他患严重的肺病,于1935年离开了人世。又如:陈钦法弟兄是一边为主作工不息,一边撰写《浙江平阳消息汇闻》、《浙江平阳近况》、《在温州聚会的起头与经过》、《平阳一带传福音的工作》等许多报道。致使他积劳成疾,终于1946年在黄岩传福音之时,染疾病而离开人间。再如:黄履铨弟兄在1934年写出《浙江泰顺消息汇闻》,报道了泰顺境内21处教会情况。他一边不畏在泰顺山区作工的辛劳,一边却能完成艰巨的文字工作。1955年患急病离开人间。

温州市区地方教会先辈张载光、陈宝华、谢灵恩等弟兄,都是注重教会文字工作的,且为晚辈树立美好榜样,为教会留下珍贵的资料。近期温属地方教会中的徐大年、王国恩弟兄,他们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被主兴起作合神心意的同工,他们一边劳苦传道、走四方,一边辛苦从事文字的工作。他们为了扈(沪)山圣经培训学习班编写教材:《旧约历史书提纲(书—斯)》、《智慧书提纲(伯、箴、传、歌)》、《诗篇提纲》、《基督徒的家庭与生活》、《神的工人》、《如何学习讲道》、《工人与讲道》、《讲道集》(上、下册)、《圣经中的女人》等。他们继承了地方教会先辈们注重文字工作的遗风。

地方教会重视文字工作是代代相传的,有着美好传统的。遗憾的是在86年的历史长廊中,经历战争炮灰、“文革”抄家、城市拆迁等等因素,致使大多数工人留下的遗墨、文稿、札记,付之一炬,现能保留的仅是凤毛麟角,可谓遗憾和悲哀!

感谢主,现今许多教会重视文字工作。讲道人备有讲章,聚会时有讲道录,许多弟兄姊妹听道有作笔记,教会事务交通有文字记录,倘若能在众教会蔚然成风乃是可喜之事。若发扬光大,将来撰写教会史就会精确无误了。这也是我们编写组弟兄的深刻体会。在此,呼吁众教会每一个负责弟兄,一定要以认真做好文字工作为己任。

四、工作再思
两年来的编写教会史工作,给我们思想深处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综观温属地方教会历史,无论苍山之南的苍南,或瓯江之滨的温州,人文地理有很大的差异,但就各地的教会经受的沧桑却是一样的——苦难历程。教会经历外患内忧,对教会有益处。在此,不探讨这个问题,而思想其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教会一旦经受打击,就一蹶不振;而有的教会却能抵制,继续前行。如:1958年有的教会在因环境不许聚会,就停止聚会很长时间;而许多地方教会却应变为家庭继续聚会。再如:1981年“呼喊”来袭,就有一些聚会处被占领,从此教会就逐渐萎缩;而有的地方教会却能抵制,巍然不动,聚会继续进行。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笔者有两点管见。

1. 再思地方教会治理教会的机制问题:地方教会非常强调圣灵带领,但轻视组织系统的管理。非常强调同工的工作,而忽视将之置于组织之下。由此容易产生工人的自由度没有受到应有的限制,容易产生个人权利放大而导致高举个人的弊端。固然我们地方教会有设立长老制度(负责弟兄),但是这个集体组织缺乏一个机制,来限制个人(工人)的权力。今天我们的难处,是当行使健全机制制度化时,会被人责怪:“这是违背圣灵的引导。”如何两者兼得并重,是每个渴望复兴的基督徒都当再思的问题。

2. 再思重视基本信仰的学习:地方教会向来注重生命之道,平时讲道重视以经解经,读经时也重在灵意。生命讲道、生命读经,确实受人欢迎。倪柝声弟兄的著作深受海内外的信徒青睐,其原因就在此。无可置疑,生命与生活的讲道内容,是上乘的讲道法。正因为我们注重生命的讲道、生命的读经、生命的解经、生命的祷告、生命的交通,就容易忽略基本信仰的学习,尤其忽视对神、三位一体的神、基督,这些基督信仰核心的学习、研读和讲解。不重视、不讲解的结果,造成信徒对基本信仰的生疏,缺乏认识,就很容易接受“大人物”所讲的“新道理”而受蒙蔽和欺骗。所以我们应当补上基本信仰这一课。这也是每个渴望复兴的基督徒不可忽视的一课。

我们认为信徒掌握基本信仰,就如同增强信徒自身免疫力,就能抵制一切不符合圣经的“新道理”。信徒没有掌握基本信仰犹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不能漠视基督基本信仰的学习,只有认识和掌握并深信基本信仰的核心的内容,我们才能分辨真伪信仰。信靠真道,在这恩上站立得住。阿们!
                                                  在主里面同蒙怜悯的弟兄郑复生
                                                  2013年9月30日于温州下吕浦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2) - 寻觅源头

寻觅, 寻觅源头
温州地区的地方教会,在什么地方起首?为此,我们阅读了一些书刊,其中最能使我们得帮助的是一书《苍南县基督教简史》(下称“苍南教史”)、一刊《敞开的门》第二十期。《敞开的门》中一篇无署名、有日期(1950年4月1 日)文章,以报道为题材,题目:“温属各教会的经过”(下称“教会经过”),并附“温属及福鼎各教会分布图”。这篇文章对我们寻觅温州地方教会源头——第一张桌子,及温属地方教会是如何传递和建造是很有帮助的,但仅是一梗概。这篇仅六百多字的文章,确能概括了1928年—1950年温州地区及福建省福鼎县的地方教会,从第一张桌子发展到139个基督徒聚会处,占全国聚会处475间的“小半壁江山”。共有信徒约二万一千余人,占全国地方教会约七万信徒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此蒙主大恩,不能不把颂赞、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如此迅速的发展,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系列问题:一、温属地方教会到底始于哪一年?二、第一张桌子在哪个地方?三、有哪几位弟兄起首?四、他们是如何传递和耕耘的?五、主要的负责弟兄的经历如何?作为历史,年代、人物和事迹是一定要如实、清楚,不能含糊。

上述一书一刊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非常模糊不清。一书一刊之间有矛盾,使我们产生了许多的迷惘不清的地方。

一、《教会经过》一开始就说:“二十年前,王天佐、张悟生二位弟兄,赴上海参加第一次特别聚会,乃由上海带来复兴的火至平阳。此时,王雨亭弟兄,已得了真理的光照,在桥墩门就有了主的桌子,这是温属第一个奉主名聚会”。这一段开门见山的话非常重要,但“二十年前”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时间概念。然而,我们知道,上海第一次的特别的聚会(下称特会)是在1928年2月。这是倪柝声、陈则信、江守道等弟兄都有撰文,说到上海第一次特别会议情况,尤其陈则信弟兄是与会者,他撰文《倪柝声弟兄简史》一文中说:“1928年初,倪柝声弟兄在上海召集了第一次特会,是在哈同路一间小客厅里举行的。有些弟兄姊妹是从福建、浙江、江北好几个地方来的,也有当地的弟兄姊妹一同参加,但人数不多,大约五六十位左右。每天上、下午传信息,一连有四个星期之久。关于神永远的旨意,和属灵争战的信息。由温州来的几位弟兄,回到鳌江,他们所得的光,是那么清楚,但是要怎么往前去,却四顾茫然;面对道路的艰难,更使人裹足不前,为此,他们就在一个小房间里有七天的祷告,每一次祷告完了,地上都溅湿了眼泪。主的恩爱,圣灵的能力,充满了他们的灵。于是他们一对一对地出去作工,随走随传,正如当年主打发门徒两个两个地到各城各乡传道一样。短短几年的工夫,那一带地方就有好些教会兴起来。当我1948年前往温州领特会时,在那边已有近两百所的地方教会了”。倪柝声弟兄在《第二次见证》撰文说:“1927年底,我们天天有一祈祷会。江北、平阳一带的信徒,因从我们的文字见证得了帮助,就有信给我们。我们看见他们可受造就,我们也觉得在中国的信徒,实在有需要,就预备了一特会。1928年1月,我们在租得了哈同路文德里的房子,2月1 日,就起首有特别的聚会了。这次的聚会,我们的中心信息,只讲到神永远的旨意,和基督的得胜。我们没有提到教会的真理等问题。这次聚会,从外埠只来了二三十位弟兄姊妹。神给他们亮光,叫他们知道怎样走道路。受浸、脱离宗派等问题,都是他们自己解决的。四年以来,平阳、泰顺一带,也有聚会十余处,得救的、复兴的约有四千多人了。这都是主亲自所作的工。”在《教会经过》文章中没有交代王、张二位返回桥墩是如何着手建立教会的。而且《苍南教史》却记载:“民国十六年(1927年)苍南(原平阳境内)桥墩内地会信徒因受《基督徒报》的启发,脱离内地会,在桥墩五岱山新村蔗底李孔烈家,建立平阳第一个基督徒聚会处,并很快向温属各县发展”。同时,《苍南教史》中多处提到建立地方教会的时间是在1927年,看来,在时间上不可能在1927年的,应该是在1928年2月上海特会之后的。再者,他们第一次奉主名的聚会,主日的第一张桌子设立在何地方?其前因后果,何人?何过程?这些问题,无论《教会经过》或《苍南教会史》都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

二、《苍南教史》圣职人员名录先辈的简历中,王雨亭的年龄(1898-1964)但在简历中没有记载三十年代中叶以后的经历,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没有片言只字交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定要还历史本来的面貌。至于王天佐、王葆亭和王天佑是一个人的易名?或有误呢?且在圣职人员名录中,把王葆亭和王天佑判为两个人。有教师、医师的职称,有籍贯:桥墩五凤山秦良。但却无生、卒及年龄的记载。这些问题是令人十分费解的,也是必须调查清楚的。至于张悟生、陈德生两位弟兄生平也有待多些知道。温州地方教会的源头——地方教会第一张记念主擘饼聚会的桌子,它的策源地到底在哪里?是桥墩门?或是五岱山新村蔗底李孔烈家?前者兴旺,后者衰微,截然不同。

基于上面两点,我们准备一次寻觅桥墩区腹地的走访,搞清楚建立温州地区地方教会的第一桌子,到底在何年? 何地? 何人起手?经历何事?
温属地方教会史(2) <wbr>- <wbr>寻觅源头

2012年1月28日, 我们一行五人, 驱车到桥墩门聚会处,桥墩教会的陈志妙弟兄接待了我们。我们先与当地弟兄姊妹座谈, 其中有三位老弟兄,年纪最长者现年98岁的包进源弟兄,心清脑敏,身板硬朗,仍是主要负责弟兄,他正是我们要采访的张悟生弟兄的女婿。有关张的情况,待后综述。接着,桥墩陈志妙弟兄请来的一位72岁的洪象谅弟兄来座谈。他是王雨亭弟兄的外孙,他小时候听妈妈讲外公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待后综述。我们虽然经过两次的座谈,但对王雨亭、王天佐(下称二王)需要了解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解读。此间,桥墩教会的欧阳姊妹说,我有一位表兄王孙然弟兄,今年84岁,王天佐是他的堂叔,因为主的缘故无家室、无子女,将内侄王孙然过继与他为儿子。王雨亭是他的堂兄,他都十分了解,此人记性特强,脾气也特怪,就怕他不说,上次我领弟兄见他采访“二王”的情况,吃了闭门羹。我们祷告后说,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去看望他,那时已经下午三点。
出桥墩门经横阳支江上的桥,向东南方向,驱车在云雾山路间盘公路行驰了约五十多分钟,到达五岱山上岙村王孙然弟兄的家,我们一行十人进了他的家,顿时热闹起来,王老弟兄闻声从楼上下来。经欧阳姊妹一一介绍:这是先辈张载光弟兄的晚辈……,这是先辈李树人弟兄的晚辈……这是马宏悄弟兄的晚辈……。霎时王老弟兄开朗起来,发声洪亮,笑容可掬。我心想:大概是这些他所熟悉有知名度的先辈们使他快乐起来,看来,今天不至于领教闭门羹啦!果真,他非常愿意接受我们提出有关王雨亭和王天佐的事宜的采访,我们所提到“二王”一些节骨眼上的问题,他都作了详情的答复。他那敏捷思维和超强记忆力实在令人吃惊,对少年时所经历的人事的时间、地址、及事情的经过是那么的清晰。我发现他记忆的方法是联系自身,或特殊事件,加以记住别人的年龄、时间和事物。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使我们获得较满意的收获,我称他是一个“活字典”或“记忆库”。当我们告别王老弟兄,已是黄昏,下着细细的小雨,我们踏上回温州的路程。

在车里大家感谢神恩待了我们,使我们今天走通达的路。一天旅行的劳顿和座谈会的疲劳,只有开车的杨宗贯弟兄专心致志地看清弯弯曲曲的道路,其余的人安静地休息着。我在思忖着……滚滚的车轮声下的公路,原来是一条古道,向东通向矾山、马站、李家井;向西到桥墩;再经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向南则通向福鼎县三角埕一带地方;从桥墩门向东通向灵溪、沪(扈)山一带地方;都是王雨亭等先辈弟兄人生奔走为主作工的地方,哦,何等的艰辛岁月!……为了建立奉主名聚会的地方教会,他们所走过的历程,应当还原历史真实的面貌,让我们后来的人学习他们爱主的生命、道路、真理。踏着他们的足迹,继续走基督的爱之路。

下面是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和陈德生四位弟兄和桥墩地方教会的简介。来揭开被尘封垢埋八十六年的往事,如今让我们知道温州地区基督徒第一次奉主名聚会的地方;记念主擘饼聚会的第一张桌子及第一次平阳泰顺基督徒特别的聚会的情况。

复生 志妙 必荣 欧阳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3)
工人的脚踪——王雨亭(1892-1935)

他们能告诉我们什么?

王雨亭弟兄,出生于平阳桥墩五岱山乡(即今五凤山)上岙村,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名孙雩,字雨亭。

少年英才
少年随叔公就读私塾,奋发读书,自学成才,博览群书,涉及文学、医学,知识渊博,造诣颇深,同时喜爱武术健身,擅长“铁沙掌”功夫闻名平阳南港一带。1919年赴山东藤县华北神学院深造,五年毕业,灵、智、德、体,全面发展。1923年春,因马站乡绅的邀请,教会前辈仰慕其德才兼备,聘他为家庭教师,设学于主内同道家庭中,有范佩箴、范匀山、吴经生、游孝卫等人师从于他。有的攻读文学,有的攻读文学兼医学,经几年熏陶,成绩斐然。聘书写明年薪160银元,而他在年终结算时,只收120元钱,余40元婉谢。

疾病来袭
1925年王雨亭弟兄患肺病回到老家养病。1926年在肺病濒危时,他祷告求主再给10年的寿数,愿撇下一切,完全奉献为主作工。果真,神听他的祷告,当即咯血停止,身体渐渐健康起来。他开始潜心研读圣经,追求真理,放下世界和自己一切的爱好,他一再对家人和亲朋好友说:“从今后,不当官、不行医、不教书、不练功,专心为主为教会,抢救人的灵魂”。

追求真理
在养病期间,他阅览了福音书房发行的《基督徒报》等文字见证,深受启发,对教会真理认同倪柝声弟兄所领受的圣经的亮光:认识教会在地上应该是地方性的。一切差会有名称的教会都是宗派,应该脱离宗派,主张一地一会。还有主日擘饼记念主聚会、蒙头、受浸、按手等真理的认识和实施,都认同倪弟兄对教会真理的认识是符合圣经教导。于是寻求与上海基督徒聚会处的弟兄通信往来,深受倪柝声弟兄属灵生命的影响。使他全心贯注追求明白神的旨意,并追求圣灵充满。这些教会真理的认识和亮光,与他在桥墩朝夕相处的王天佐、张悟生、陈德生等弟兄,都是同一追求、同一看见、同一认识,使他们在内地会聚会生活中自然产生了隔膜,而与上海教会的弟兄产生了羡慕,以致为后来在桥墩门建立平阳县(今苍南)第一个地方教会埋下伏笔。

脱离宗派
1928年2月1日,王天佐、张悟生二位弟兄,赴上海参加了第一次特别的聚会(下称特会)。当他们回到桥墩门“内地会”与王雨亭、陈德生、王忠录等弟兄交通了上海特会情况,此时已蒙真理光照的,还有观美苏清风、陈永生和鞋匠李田(读音)等八位弟兄,他们心灵相印,同心合意在一起交通聚会时,遭到上头的警告,决不允许他们在内地会内部一切的活动。他们俨然不从“警告”,结果王雨亭等八人被宣布开除了。

设立桌子
被革除后,王雨亭等八位弟兄决定:就在桥墩门平水三十六街“内地会”礼拜堂隔壁临时租一间民宅,他们一边祷告,一边交通上海特会的信息。其间,属灵的空气正如陈则信弟兄撰文所描述得那样美好:“为此,他们就在一个小房子里有七天的祷告会,每次祷告完了,地上都溅湿了眼泪。主的恩爱,圣灵的能力,充满了他们的灵”。于是,温属第一个地方教会,第一张主日擘饼聚会的桌子,就在桥墩门这个地方诞生了。

三次特会
1928年秋,“二王”与张悟生三位弟兄,函约泰顺蔡际清、毛庆诗,蒲门苏梯升,金乡金子芳、苏洁民弟兄等十余人,在桥墩聚会处召开了第一次特会。一连十天的聚会,这次的聚会非常的强,实在有属灵生命的供应。会后,弟兄们一对一对地到了矾山、马站、李家井、岙内、南宋垟等地方,建立了地方教会。当弟兄们到蒲门时,适福鼎吴正忠弟兄也在,亦得蒙光照,于是邀蔡、毛二位弟兄,道经福鼎回泰顺;遂产生了三角埕的聚会,及泰顺一带的奉主名聚会。接着不多久,王雨亭弟兄就把这个桥墩教会的工作交给了张悟生、陈德生二位弟兄负责,他自己回到老家五岱山(即五凤山)上岙村新村蔗底开拓新的工场,准备召开第二、三次特会。1929年正月的第二次特会,就有蒙光照的炎亭陈钦法、路边黄履铨、戴云章等弟兄前来参加。

1930年,第三次的特会,又有已蒙光照的福鼎林维中、泰顺王竹友、郑盛助等弟兄前来参加。这两次的特别聚会,都感觉实在是在圣灵里,看到圣灵大大的工作。每次都是泪如涌泉地向神呼吁,求祂开圣徒们属灵的眼睛,能看见神的计划和心意,好使众圣徒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这两次的特会地址:第一次是在五岱山新村蔗底李孔烈弟兄家,第二次是赁了一间房子聚会,由李孔烈弟兄负责。李孔烈弟兄原来是一个顶有名的赌棍,信主后,热心爱主,为主作工(下述)。两次特会,每次约二三十人。五岱山新村蔗底的聚会,自然形成当时传播基督真理的信息中心。
1933年,王雨亭弟兄到永嘉(即温州)纱帽河大厅聚会处,帮助工作和讲道。与潘活灵弟兄有一次工作上的交通(详见温州市区地方教会)。

应允日子
王雨亭弟兄的生平最后的十年(1926—1935)是神大大地使用的十年。神在人身上的试炼,乃是根据神预定的旨意和人的生命成熟的光景。为了神的福音,他倒空自己,充满了主自己,是主给他力量,带着严重的肺病,使他有力量和能力,足迹踏遍闽北浙南山路,特别是泰顺、福鼎、平阳(含苍南县)都留下他佳美的脚踪。他大部分时间在外面传福音,很少有回家休息的日子。他传福音非常有能力,非凡的口才吸引着听福音的朋友,连续听他二三个小时讲道还不知疲倦,甚至连长胡须的和尚也听得津津有味。

1928年春,在桥墩三十六街建立温州地区第一个基督徒聚会处,设立第一张记念主的桌子,谈何容易!1928—1930年间,他召集了三次的特会,看见圣灵在他们中间浇灌充满他们,以致将福音的火种撒下耕耘的时候,所遇的阻力是何等大。是圣灵的能力,主耶稣自己作生根、建造、复兴的工作。

1928年冬,福鼎吴守良弟兄离开圣公会,在当地开始聚会。六年间经受魔鬼多方的攻击,苦不堪言,他坚持真理,孤单地站住。王雨亭弟兄1933-1934年曾多次到他当地的教会(就是他的家)进行帮助,奠定了福鼎教会的坚实基础(见福鼎卷)。1934年上半年在泰顺辛劳作工时,王雨亭弟兄的肺病已经逐日加重。是年的下半年就回到他喜欢的矴埠头聚会处休息了,张悟生弟兄常来看望他,其他的同工们惦念着他的病情,布道路经他处时,也必来探望他。

文字工作
1934年是王雨亭弟兄的身体很虚弱的时期,但他仍殷勤忠心地工作,日以继夜地作文字总结工作。
1934年1月15日,在《通问汇刊》第三期,发表“浙江平阳南港、蒲门二乡并闽福鼎一处聚会的缘起与经过”一文。
报告内容如下:

■ 南港六处:
①在桥墩门的教会:自1928年2月起至1933年12月,经历不平凡的过程,在“脱离宗派”和“设立桌子”中已述,不再重复。就在此文里,王雨亭弟兄告诉我们:“王天佐弟兄已于1933年10月12日在五岱山聚会处离世”。再一件事:就是撒但攻击张悟生弟兄和他家人的事情。感谢主,他们靠主得胜(详情见“张悟生”篇章)。
②在矴埠头的教会:建立之初,撒但攻击初信的谢崇畅弟兄,欲置他的生命于死地,但神的大能救了他。1931年冬,他和张悟生弟兄都看好了这幽静的地方,神也祝福这个地方,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典一座楼房共七间,左右两间耳房,又有菜园,依山傍水。1932年3月搬进聚会,擘饼弟兄十人,姊妹二人。有一位年轻有知识的林友羔弟兄,患严重肺病,他有寻求的心,神医治了他,他能帮助这里聚会。
③在莒溪的教会:这里有从公会转过来的张大察、林瑞节弟兄蒙光照后,非常热心在此负责工作。也是租了房子聚会,王雨亭在此住了三周。主日擘饼聚会七人,1933年受浸四人。又有两个少年弟兄(郑恩生、郑恩明)1933年听道得救,真是宝贝。工作都是主作的,赞美、感谢主。
④在五岱山的教会:五岱山都是山岭,有数十个村落,有几位弟兄,是1928年在桥墩聚会听道得救的。最奇妙的,其中有一个顶出名的赌棍(李孔烈弟兄)。他从前读过几年书,自得救后,就非常热心服事主,第二次特会就在李孔烈家召开的。1930年,在蔗底新村租赁了房子聚会,共三间,一间是草屋。有十二位弟兄五位姊妹擘饼聚会记念主。主日讲道,由李孔烈弟兄负责,他圣经知识虽然肤浅,但蒙主特别祝福。
⑤在兰松洋的教会:地处山岭,1928年以来,有五位弟兄,在一间草屋里聚会,有苏洁民、李奕兰两位弟兄负责。苏弟兄是学校教员,为主舍去教员工作,专心学习为主作工,并种田为妻子儿女养生。李弟兄从前作小生意,但为主作工,有所缠累。就一面从事农业,一面热心作工,帮助那地方的聚会。房子问题得以解决。
⑥在矾山的教会:地处山岭,有几位弟兄姊妹,自桥墩特别聚会回去,同心刚强,脱离宗派。1931年开始在郭日通弟兄家大厅聚会,当时擘饼弟兄六人,姊妹三人。会务是陈述尧弟兄负责。陈师母亦颇热心。他俩在商场中,分心的事太多,后来神自己兴起祂的工作。

■ 蒲门五处:
①在马站的教会:有范佩箴、温敬一、范匀山三位弟兄,是从前马站自立会热心寻求主的弟兄。近几年来,因看《复兴报》得亮光,顺服圣灵的引导,离开宗派。1933年8月,就有二十几位弟兄姊妹,在佩箴弟兄家中擘饼聚会。听道人数渐渐增多,后来另赁房子聚会。
②在云遮的教会:是偏僻山村,有数十户人家,1929年,就有五位弟兄,三位姊妹,都是不识字的,在一间茅屋中聚会。有读经、主日擘饼,上午记念主,下午讲道,有林蔚青、洪彩民二位弟兄负责。看他们的热心,有主同在,主必加恩与他们。
③在李家井的教会:在此有李观新、李细推二位弟兄,原是在浦城自立会礼拜。1929年,蒙圣灵光照,他们认识到离开人的遗传,顺服圣经,非常紧要。主给他们预备一个地方,经一次祷告会,得救的人很多,出人意外,典一座房子。那时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三十多人。观新、细推二位弟兄负责会务。主与他们同在,工作大大复兴。
④在岙内的教会:因苏梯升弟兄在公会时,看《基督徒报》得蒙光照,与公会中负责的林立明、潘笃器二位弟兄一同虚心寻求真理,他们于1928年冬,脱离宗派,圣灵感动他们祷告几天,圣灵带领他们聚会,听道的人很多,得救的人也很多。那时,主日上午讲道,下午擘饼。弟兄姊妹数十人,历年来都有新蒙恩的弟兄姊妹增加。林黎明、李化民二位弟兄也有恩赐,主日进项除聚会开销外,都随圣灵支配,周济贫穷,或供工人需要。情况大概如此,都是主祝福他们。
⑤在霞关的教会:1931年,弟兄们同心,从岙内分出,在本地另盖三间房子。当时有数十人聚会,上午讲道,下午擘饼聚会。吴子建、李西民、林玉如三位弟兄负责,弟兄姊妹都顺服真理,同心合意,没有间隔。

温属地方教会史(3) <wbr>- <wbr>工人的脚踪(王雨亭)

■ 福鼎各处:
距桥墩门约六十里,在那里有一位吴守良弟兄,从前在城内圣公会里礼拜的。但他家里的人都未信主。他是开染坊的。1928年冬,他的长子吴正宗,在蒲门聚会听道得救之后,同几位弟兄一道到他家作工,吴守良师母和他的婶母就得了救。那时吴弟兄真心寻求真理,明白宗派的错误,就自动离开圣公会宗,在家里擘饼聚会(共四个人)。屡有同工弟兄到他家聚会,帮助他们。这六年来的光景,受魔鬼各方面的攻击,苦楚不堪。但主的恩与他们同在,使他能孤单地站住。主日聚会,上、下午讲道,有新的弟兄姊妹来听道,晚上擘饼聚会。王雨亭弟兄,在1933年到他家两次,共住五个礼拜,靠主的恩帮助他们。这里聚会是吴弟兄父子负责,他们需要主恩随时同在,使他们进步,主特别祝福这个地方,福音兴旺,聚会人数逐渐增多。

王雨亭弟兄写完此文稿,脚注:“未完”。接着,1934年4月27日,他在《通问汇刊》第十期,撰文统计聚会处:1928—1934年间,浙江平阳一带,有了20处聚会(下另述),泰顺21处(详见黄履铨篇),闽福鼎5处。是年3月27日,王雨亭弟兄写信给张悟生弟兄说,他与同工赖赓和黄履铨弟兄到泰顺雅垟特别聚会五天,特别蒙神祝福。所传的信息,是“天国的福音”。到会的弟兄姊妹,由各处来,聚会约近二百人,讲道口音不通,赖弟兄作翻译,讲道很自由释放,都同心合意。在那里住了四个礼拜,与当地教会弟兄有工作上的交通。蔡策吾(际清)先生,也曾到会听道,与我们同心,并常为我们代祷。

关于教会文字工作,王雨亭弟兄的文章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刊物上,其中有一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通问汇刊》第十期,其内容是有关教会信徒生活实施一些原则: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都是根据圣经的教导,受到编者极好的评价,倪柝声弟兄加了按语,更使读者引起重视。

1934年下半年,他的同工张悟生弟兄在“通问汇刊”撰文见证:“我这里亲爱的王雨亭弟兄。他于三月间曾蒙父神引导,前往泰顺雅垟,在主里聚会的地方,作工一次(特别聚会五天)。又和弟兄们彼此交通,谈论主道,共居留一个月之久。那次的工作,很蒙主祝福,信息见证极有效果,我们当赞美主。后来,他仍在矴埠头聚会的地方休息,也盼望在那里抽些时间,作一点文字工作。不料在这数月中,他的身体,日渐衰弱,内外病患,时常紧缩作痛。在国历五月初和六月初,两次遭生命的危险。就是撒但及其黑暗的军兵,与死亡的权势,猛力攻击他。那时,非主特恩眷顾,他实在几乎要死的。然而神怜恤了他,也怜恤我。免我们在这百般危难中,忧上加忧。他那时靠主基督复活得胜的大能,战胜了疾病,吞灭了死亡。而他久战疆场,心体的疲困,总觉难免。日后他的身体虽有好些,但尚未复原……许多弟兄为他代祷。”从字里行间,让我们看见:主的忠心仆人,常受患难和仇敌的攻击,同工相助、相爱,因而胜过撒但,继续作主工。

在《通问汇刊》上,多次看见王雨亭弟兄,撰文与上海带领的弟兄有交通、请教和汇报。如有一篇以王雨亭、陈钦法署名的《福鼎、泰顺、平阳无宗派教会之概况》文章,就是各处聚会的情形(详见陈钦法篇),写信给王弟兄,然后,王雨亭弟兄把这些信汇总成文,寄给上海福音书房通问汇刊编辑处。这时正是王雨亭弟兄在平阳矴埠头养病期间,他仍带病作文字工作。实在是主的恩托着,胜过撒但和四围黑暗的权势。

肺病恶化
1934年6月6日,王雨亭弟兄写信给张悟生弟兄,说:“我近日来,整天躺在床上,身体十分乏倦,起来行动,没有能力,言语应酬,没有元气,心里极盼望到桥墩五岱一行。目前不能如愿,望代祷。至于观美、五岱、或别处的弟兄,有热心盼望受浸的,我们就给他们受浸。但不要受情感支配,是为至要”。

张悟生弟兄十分关注王雨亭身体健康情况。平阳扈山周达卿弟兄去信张悟生弟兄,一面关切王雨亭的病情,一面代表几位弟兄意见,请王雨亭弟兄是否在秋后,举行一次特别聚会,弟兄们拟请王雨亭弟兄领会。后来张悟生弟兄函覆:弟与王雨亭弟兄,聚晤数日,谈到同工的聚会,很觉要紧,至少一年也该有一次。我们在祷告中。主若愿意,也盼望在秋凉聚会,地点拟在矴埠头。但我们在有关教会史料中,尚未见到王弟兄的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我们在采访当地教会,矴埠头年长的弟兄姊妹也不得而知。

王雨亭弟兄带病坚持工作,劳碌奔波,导致肺病严重复发,卧床不起,从此就在矴埠头休养。教会派启干弟兄夫妇二人,侍候他生活起居。作为他自己深知神应允十年的年日已经快到,要去见主面。但弟兄姊妹的爱心总是恋恋不舍他离去。日日夜夜地照顾他的启干弟兄,为他禁食祷告二十一天,见他极度虚弱,就冒着生命的危险从国民党军队占据的桥墩,买一条黄鱼给王弟兄补补身子,当他返回共产党军队占据的矴埠头途中,被国民党士兵误为通共产党而遭枪杀。老弟兄的遗孀继续侍候王雨亭弟兄至病故。后来,王雨亭弟兄的遗体被安葬在桥墩聚会处旁边的小山坡上。他的墓志铭无记载生卒年日。终年四十三岁。后来,他的坟墓移到桥墩教会公墓里,仍是那无记载生卒的墓志铭。

同工敬重
王雨亭弟兄,自1928-1935年这八年中的其人其事;对神对教会,忠心事奉。他的“一息尚存,作工不懈”的态度,在同工中,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他是身患严重肺病的人,原是不能再做什么事的人,而今是因神的力量和能力护庇他,为要荣耀神自己的名,使他成为教会里一个贵重的器皿。所以同工们都敬重他。比如:年事比他高,在平阳一带德高望重的黄履铨弟兄撰文称:“王雨亭弟兄,是神忠心的仆人”。周达卿弟兄是颇为著名的传道人,与同工们计划打算召开特别聚会,函邀请王雨亭弟兄来领会,这是对他的敬重。年事比他高,德高望重的陈钦法弟兄,撰文刊登《福鼎、泰顺、平阳无宗派教会之概况》的重要文章,是三个县的主要同工,各自写出初稿后,交给王雨亭弟兄审定,汇集成文,寄上海发表。而陈钦法弟兄说,王雨亭兄署名在前,也有弟的名附属于后。这也看出同工们对他的敬重。1934年,王雨亭弟兄在矴埠头聚会处养病,那一年9月间,有平阳陈祥、蔡琦、王诚信、李树人、金子芳等弟兄布道来到莒溪,这个地方靠近矴埠头,于是他们步行十二里,看望王雨亭弟兄。这是弟兄相爱,也都是说明他们对他的敬重。

人无完人
月有圆缺,人无完人。王雨亭的人生经历坎坷,无论在生活方面或灵命方面都经历跌宕起伏:家境清贫,儿子夭折,妻子生下女儿,仅两个月离他而去,他自己身缠严重肺病,只好将两个月的女儿托付他少年的好友洪中因先生抚养。1926年,他三十四岁时,严重肺病濒危之际,神垂听他的祷告,应允延长了十年的寿数,致使他大发热心,带着严重肺病的身体,忠心殷勤为主作工,这完全是主给的力量和能力。约三十八岁时,1930年前后,由于极力地追求属灵,注重说方言,在讲台上兴奋状态停不下来的情形,被王天佐弟兄识破这种不安静的灵,是出于不正常的灵。王天佐弟兄便送他到上海,经属灵年长的弟兄们的祷告,对付了四个月,恢复了正常。回到本地,他的灵性能力更强,在讲述属灵的争战,和进国度方面的真理,真叫弟兄姊妹得帮助,造就教会。然而,一次在马站聚会时,讲同样的信息,却一句话也讲不出了,他自己清醒知道是来自撒但的拦阻,又经过竭力祷告对付,流泪悔改又重新得力为主讲道作工,直到1935年,四十三岁时,息了地上一切的劳苦,安息在主怀里。是年,正是神应允延长十年寿数满足的日子。
温属地方教会史(3) <wbr>- <wbr>工人的脚踪(王雨亭)


关于王雨亭弟兄病故的年日,确实难定,因为现有资料是缺乏正确的记载,他的墓碑也无记载立碑的年日。但决不是《苍南教史》所记载:王雨亭卒于1964年。这是没有根据之说。因为据王雨亭的女儿王玉英多次告诉儿子现年七十一岁的洪象谅弟兄说:“你的名字是外公取的,你两岁时外公病故于矴埠头”。这样,按洪象谅弟兄出生的年日推算,王雨亭病故约在1939年。然而他的堂弟王孙然弟兄很肯定地说,1935年他病故于矴埠头。教会内有人传说: “ 王雨亭弟兄人生最后几年病魔缠身非常之痛苦”,这是被亲属们所否定的。我们查阅有关王雨亭的史料,内容又多又丰富,但从无记载“病魔缠身非常之痛苦”之情形。从史料看,王雨亭于1934年下半年是安安静静地躺卧在病榻,有张悟生弟兄常来交通有关教会事情(上文已提及)。他自己也曾说,我现在说话的元气都没有,这是严重肺病的表现。到了1935年有关于王雨亭的信息就无影无踪了,这点是令人费解的。但我们想,这并不重要,我们只知道:1926年那严重肺病,神应允他自己的要求;再给十年的时间已经到了,神是赐慈爱守约的神,神应允人的愿,人也必须还愿。我们还必须知道,人计算年日非同神的计算,人若蒙神所计算的日子,才算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若纠缠在人计算存活的日子实在是没有重要意义的。阿们!

复生 志妙 必荣 欧阳

注:本文成稿后,陈志妙弟兄托人在王氏祠堂查得,王雨亭弟兄生卒年日是1892—1935。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4)人的脚踪——王天佐(1893—1933)

王天佐小时在家取名若佑,字葆亭,恩典名天佑,约1930年前后在上海易名天佐。故造成《苍南教史》的神仆名录中,误判为两人。其阅历记载也极为简单,甚至在圣职人员表格里无年龄、无生卒、无籍贯,仅有内地会的教师这一职称而已。其实,他是平阳桥墩区五岱乡上岙村人,他的父亲是个蒙馆先生,颇有名誉。母亲李氏,生育四男一女,王天佐系长子,母亲早年离世,王天佐和弟妹们随父生活。

少年英才
王天佐天资聪颖,七八岁会写诗词。他的舅舅是一位秀才,喜欢聪明的小外甥,常与他对诗,不论对人物、对动物、对植物都对答如流。十岁那年到桥墩亲戚家赴喜宴,舅舅看堂内有对联而大门却没有对联,就叫外甥写了一幅对联,曰:“门照高峰真富贵,家居平川旺丁才,横批:善良人家”。恰巧一位学究路过看了这幅对联,评说:“好诗,口气很大,可惜,笔迹幼稚”。他岂知是出于十岁孩童之手。

他与王雨亭是堂叔侄关系;他比王雨亭还小两岁却是叔辈,但没有以叔侄相称,小时候,都是父亲的蒙馆里的同窗,受私塾教育,以同窗同学相伴。后来,他俩都喜欢文学、中医药学,自学成才。偕同雨亭常去平阳、鳌江、北港、马站、灵溪、福鼎、泰顺等地接触文化人士交友攀谈。后来自己也当了几年的私塾老师,在平阳一带小有名气。他俩外出访友办事,有逢春、乃砌二位同乡人为他们挑行李,总是带着许多书籍,他俩生活过得满自在。
王天佐在亲邻朋友的眼里是一个有出息的青年人。有学问又平易近人,待人态度和蔼,为人谦卑不轻看别人,也愿意帮助人。比如,替乡里邻舍看个小伤小病,头疼脑热扎个针灸,代写书信、写副对联等。长辈夸奖:“他是一块当官的料。”

蒙恩得救
有一次他和王雨亭二人去北港水头办事,遇见一位“内地会”的温先生向他俩传福音,讲:神造人造天地万物……他俩听得很感兴趣,于是就查阅圣经与儒学、道教、佛教的书籍,二人一道查考了一段时间,果真查不出内有讲是谁造人造天地万物的,惟有圣经开卷就讲:“起初神创造天地……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引起他俩研读圣经的兴趣,二人揣摩、讨论。不懂的地方请教“内地会”的教师,藉着圣灵的带领,使他俩人都信了耶稣,后来都成了“内地会”的教师了。

寻求真理
倪柝声弟兄创办福音书房,发行《基督徒报》、《复兴报》刊物。王天佐弟兄和王雨亭弟兄,从倪柝声弟兄的文字见证得启发并与他通信,请教属灵的事,深受倪柝声弟兄的器重。而王天佐弟兄蒙恩后,思想活跃,身任桥墩门内地会教师职分,但他另有心志寻求真理,常与上海弟兄通信往来。因此,他偕同张悟生弟兄,参加1928年2月1日的上海第一次基督徒特会。在一连四个星期的聚会中,真是满了主的恩典!聆听了倪柝声弟兄第一次释放神永远的旨意,和属灵争战的信息。与会最后一天他们专一的祷告,一面为所听见的信息感谢神,一面也为看见的亮光和托付,战战兢兢地仰望神。聚会结束便速回桥墩门。王、张二位弟兄向王雨亭等弟兄交通了上海特会情况。其实这次上海特会并没有讲到教会真理方面、脱离宗派等问题。乃是当时蒙光照,圣灵带领他们看见教会的真理、教会的路、立场及事奉方式都要合乎圣经的教导。王雨亭、王天佐等八位弟兄,同心合意地祷告了一周时间,顶住一切人来的讽刺和压力,毅然地脱离了内地会。在圣灵的带领下,就在内地会礼拜堂隔壁,赁一间小房子,开始奉主的名聚会,建立了平阳县(今苍南县)第一个地方性的教会;也是温州及福鼎一带,第一个地方教会诞生地,是第一张记念主的桌子的地方。接着不多久,王天佐弟兄接受倪柝声弟兄的建议,并获资助去山东藤县华北神学院读神学三年。

神学深造
是年秋季,王天佐在桥墩门参加第一次特会之后就去山东读书。王雨亭弟兄奔赴五岱山开拓新的工场。在桥墩门的聚会就交给张悟生、陈德生二位弟兄负责。

恶病袭来
1931年,王天佐在山东烟台时,瘟病(可能是恶性疟疾)凶险地袭来,病入膏肓,无药施治。他心里清楚,于是写信问倪弟兄说:“自己已在神面前许愿:主若救我的命,使我平安回到家乡,我一定为主忠心传福音,为民医病不收诊费”。倪弟兄回信说:“你的病已经好了”。果真,神垂听他们的祷告,他很快地恢复了元气,平平安安地回到家乡——五岱乡上岙村。当时,弟兄姊妹、乡里邻舍、亲朋好友都来看望他,张悟生的父亲对王天佐的父亲说:“你儿子大学毕业,又是死里逃生,你要设宴请客,天佐大难不死,后必有大福,且其福无量,他小的时候,我就看出他将来一定会当官的”。他当场就作见证传福音说:“我大学毕业不是为求名得利的;不是当官光宗耀祖的,这次大难不死是主拯救,我要作传道人,传福音叫人的灵魂得救”。当即将神的大能大爱拯救自己、大病不死的见证讲给大家听,那时他的父亲当上了王氏宗族的族长,还没有信耶稣。他为父亲的信仰在神面前流了不少眼泪。后来他带领全家信主,父亲悔改相信了主耶稣,他才放心出门为主传福音。

为主而活
他恪守自己的许愿:忠心治理神的家,给病人祷告很有能力,医治病人不受分文,在桥墩区一带服侍神的家,照料群羊。他也外出到许多地方传道,但没有像王雨亭那样地常年到处布道作工。他在五岱山蔗底村接待供应许多来访者属灵方面的需要。也常以写信坚固软弱的肢体,在这方面也很好地与王雨亭弟兄配搭事奉。

总之,他在属灵事奉方面,与王雨亭弟兄搭配得恰到好处,王雨亭常年在外面讲道而奔波;王天佐相对地在当地家中服事就多了一些,看顾群羊的需要。但他也与王雨亭弟兄同工到平阳、鳌江、灵溪、北港、水头、腾蛟、麻步一带医病传福音,感谢主,凡他医治的病人疗效格外的有效果。这样一边医病,一边传福音特别受人的欢迎,容易接受福音。感谢主,他一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主勤劳地作工三年。

1933年,他无灾无病回到五岱山蔗底村。他语重心长地嘱咐李孔烈弟兄说:“我不多久也要离你们而去,你的家是神的家,两次特会都在你这个地方召集的,你要继续为主作见证,把神的福音广传我们这一片地方啊”!说这些话不多日,王天佐在无灾无病的情况下,他的灵魂被主接去。享年四十岁。王雨亭弟兄于1934年1月15日,在《通问汇刊》第三期,撰文“浙江平阳南港、蒲门二乡并闽福鼎一处聚会的缘起与经过”一文中,明确地说:“王天佐已于去年10月12日在五岱山聚会处离世”。

义人后代
王天佐弟兄效法使徒保罗,一生为了忠心侍奉主,无娶妻立家室,过着清贫、无世事缠累的清心生活,专心侍奉主。后来,他的内侄王孙然,过继为他的儿子。再后来有人问王孙然弟兄:“王天佐弟兄世界的班是已算继承下去了,但属灵事奉的班怎样呢”?他愧疚地说:“我幼年时,继父就离我而去,我没有像继父童年有条件读许多书,劳动糊口,养育一家十口,生育四男四女,我只有一个办法——祷告,至今祷告了五十五年,我还要继续祷告;赐怜悯的神,怜悯我,眷顾我,现在全家儿孙有五十五人,除孙辈六人年幼未受浸,其馀四十九人都是神家的儿女,不论务农、经商、作工、求学,无论在国内,或在国外,都是一边做事一边传福音。再说,从祖父名下二百人左右,其中成人基本都是神的儿女。这真要赞美主,感谢主”。

□复生 欧阳 志妙 必荣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5)

工人的脚踪——张悟生(1899—1969)

温属地方教会史(5) <wbr>- <wbr>工人的脚踪(张悟生)

张悟生的父亲在桥墩开药店,兼坐堂行医,家境较为富裕,虽然没有信耶稣,但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张悟生的

父亲与王天佐
父亲是好朋友,交往密切。到了下一代人更是密切。原因是王的父亲作了张家的家庭教师之后,张、王两家孩子都在张家一起读书和生活。两代人日久天长,成为世交情谊。

继承父业
张悟生自幼性情与父相似,温文尔雅,用功文化。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练好一手毛笔字,自学中医中药和针灸学,继承父业,行医重德,待人态度和蔼,效法父亲,对贫穷的病人只收半费。当时他的家道还算上乘的。在桥墩、灵溪、北港一带很有名气。养育五子三女,后来都带到主面前成为神的儿女。

得救经历
他是在平安环境中接受救恩的。王天佐、王雨亭信主之后,带领第一个信主的人就是张悟生。他信主之后,非常爱主,认真读圣经。为主看病,一边行医,一边传福音,晚上提着灯笼到乡间传福音。

追求真理
他担任桥墩内地会教师圣职期间,由于他渴慕追求真理,当读了上海福音书房《基督徒报》、《复兴报》等刊物之后,就与上海教会的弟兄通信交通来往。于1928年2月1日,偕同王天佐弟兄参加第一次上海基督徒特别的聚会,聚会时间长达四个星期,天天聆听倪柝声弟兄谈论神的旨意、属灵的争战等比较深奥的真理。使张悟生弟兄的心灵满得滋润和帮助,于是与王弟兄,以同样的心情,带着圣灵的火,回到家乡——桥墩门,王、张二位弟兄把上海的信息在内地会弟兄中间传讲。这时王雨亭等弟兄已蒙光照。他们中间有八位弟兄就开始一星期的祷告,圣灵在他们身上大大地工作,祷告中,圣灵感动他们声泪俱下,他们同心求主添加力量,使他们能够应对和胜过一切的拦阻,靠着基督得胜,外来的讥笑、拦阻、打击,终告失败。张、王等八位弟兄宣告脱离内地会。他们就在桥墩门内地会礼拜堂隔壁一间小房子里开始聚会,于是温州地区第一个地方教会就在这里诞生了。一开始,他们只有八位弟兄,参照上海教会聚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聚会。主日擘饼聚会的第一张记念主的桌子也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

大受试炼
神的对头撒但,从来就是不甘心弟兄起来爱主、爱教会。1928年春,桥墩教会成立这一年中,张悟生弟兄大受试炼。在1933年1月26日,店屋杂物被火焚烧一空,后来,家人中父母、妻子、儿女多病。但靠主的恩典,他对桥墩教会工作的负担,还能靠主孤单站住。自桥墩教会开始是赁一间小房子,在内地会隔壁,随着聚会人数增加,还要派弟兄到五岱山、矴埠头建立聚会。观美公会出来的七八位弟兄,加入桥墩教会,一共有二十馀人聚会,还需要另赁定聚会场所,还有许多难处理的事情,在这紧要关头,张悟生弟兄带领弟兄姊妹,藉着祷告站稳教会立场,经受大试炼。实在看见,是主自己在工作,作他随时的帮助。

三次特会
1928年秋,张悟生和王雨亭、王天佐三位弟兄,共同函约泰顺、平阳十几位弟兄,在桥墩教会召开第一次基督徒特别的聚会(下称特会)。这次聚会后不多久,王雨亭弟兄赴五岱山一带地方开辟新工场,把桥墩门的聚会交给了张悟生、陈德生二位弟兄负责。

1929年1月和1930年,张悟生弟兄偕同王雨亭弟兄,在五岱山蔗底村李孔烈家召开第二次特会,而第三次特会,是赁一房子作聚会的。经过这三次的特会,对复兴圣徒的心灵和建立地方教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每次特会之后,弟兄们都是一对一对地出去作工,传福音,建立教会。张悟生弟兄总是全力帮助王雨亭弟兄的工作,成为王雨亭弟兄最亲密的同工。

爱的见证
他常用针灸免费给病人治好病。所收的药费是极其有限的,常因病人带钱不够,就予减免。有弟兄姊妹家里困难就到他家寻求帮助,他凭着主的爱心,从来没有拒绝,都给适当的帮助;有的比较幼稚的弟兄姊妹住在他家里好几天也不走,他都一味地款待不灰心,他知道施舍钱财,周济穷人,仁义会存到永远。

当时桥墩处在交通要道,与福建毗邻,同时又是温州地区最早建立的地方教会,全国各地同工都到桥墩彼此交通信息,张悟生弟兄的家就成了交通工作的接待站,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工。据说张悟生弟兄家有一口大锅,每次烧饭要烧一大锅,准备接待来自各地的同工。他的家自然就成了浙闽各教会发展与联络的中心。在短短的时间里,全县各地的教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各地有心追求真理的弟兄姊妹纷纷响应,脱离宗派,建立地方教会,走身体事奉的道路。各地建造聚会处的资金,张悟生弟兄都鼎力相助。

张悟生弟兄的一生,是祷告的一生。他的祷告特别有能力,他常为教会和肢体而敬虔地祷告。他看病总是与祷告结合在一起,他时常用针灸叫病人不花费分文治好疾病。

张悟生弟兄的爱心,誉满鳌江的南北港,人们称:“南有张悟生,北有李树人”。其美誉一直流传到如今。
1937年11月10日病后,张悟生弟兄写信给上海教会说:“这次战事爆发以来,南北均大受影响,战区中的诸弟兄姊妹,弟无不日在主面前怀念。今敝处有小数主款,先汇上海矣” 。后来随着战火蔓延及上海,1938年秋福音书房内迁至汉口,及遭战火之害难处甚多,张悟生弟兄带头捐爱心款,使温属各处弟兄姊妹都行动起来,在主日奉献款中,划出有为战事作专款奉献。1938年,温州也遭日军空袭,温州城里人逃难,市场萧条,也影响到平阳及各县城。在《敞开的门》第七期,让我们看见弟兄姊妹在灾难中,显出在主里的彼此爱心来。

解放后,张悟生弟兄与苏清风、朱梅鼎、巫淑玉等前辈弟兄热心爱主,广传福音,教会人数不断增加,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教会。后来因苏清风弟兄在观美负责聚会,信主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观美信徒来桥墩聚会有诸多不便,经教会交通后,同意在观美设立聚会点,其中买地盖房资金短缺,桥墩教会帮助解决,张悟生弟兄的慷慨解囊相助,让观美聚会处能得以建成。

同工榜样
张悟生弟兄和王雨亭弟兄的密切关系,是同工们的榜样。自第一次桥墩特会之后,倪柝声弟兄来信,要资助并介绍王天佐弟兄,去山东藤县华北神学院深造学习三年。这使张悟生弟兄和王雨亭弟兄同工关系更加密切,他俩的属灵经历告诉我们:共同兴旺基督的福音;共同为基督被传开;共同叫基督在自己身上显大;共同为了基督的教会;共同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为了这个共同目标,结合在一起,使他俩成为同工的榜样:他俩的分工是很清楚的,王雨亭弟兄常年在各地布道,而张悟生弟兄是着重在桥墩、五岱山等教会的建造和照看料理群羊的景况,及联络其他的同工的书信往来;如接受温州永嘉来信,平阳扈山周达卿弟兄来信,泰顺葛岭王竹友弟兄来信,及与上海教会弟兄来信,大都需要他一一函覆,因王雨亭弟兄没有固定的住处。寄给王雨亭弟兄的信件和邮件也由他转交,而王弟兄外寄的信件也常经他转发。王雨亭弟兄的病情更需要他来安排和照顾,尤其在1934年下半年在矴埠头养病期间,他常与王弟兄相依为伴,商榷教会事宜。这一切都是神预定和安排的。王、
张二人同工的榜样,一直在后人口碑中有美好的榜样。

同工培训
1948-1949年倪柝声弟兄在福州鼓岭带领两期全国同工培训聚会,主要培训内容是信徒初信造就五十二题,张悟生弟兄放下家中的事务与平阳县其他弟兄去福州鼓岭参加全国同工聚会,回来后对地方教会的真理立场、事奉的道路更加清楚明白。他经常和倪柝声弟兄有书信来往,交通教会真理。
抗战时期,桥墩教会有一次历时半个月的聚会,在江西汪主恩弟兄的带领下,各地同工纷纷前来参加,教会再一次得到复兴,教会历史上称为“沪(扈)山大复兴”,使平阳一带地方教会真理再一次得到巩固。汪主恩弟兄为张悟生弟兄的药铺书写一副对联:百病堪医惟骄没药,万愆莫赎是道当归。他取中药材名称与圣经救恩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为主受苦
在文革期间,信仰遭到空前浩劫,聚会被停止,信徒受逼迫,带领的弟兄被抓、被关、被批斗。张悟生弟兄也被列在其中,为主受尽苦难。在这一场严酷遭难之中,张悟生弟兄为着真理立场和纯正的信仰,他至死忠心不渝,从未偏离基督信仰。

一次被抓关在方岩下,各教会负责人集中学习,据他出来的时候见证说,有的一时软弱否认了主,但他靠主得以站立得住,全是主的恩典,其中还有一位天主教的信徒也是非常坚强,绝不否认主名,可见天主教中也有得胜者。

蒙福人生
张悟生弟兄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主与他同在。1960年8月9日,当时八号台风从福建省漳浦县登陆后,直扑浙江平阳过境北上,此时风雨交加,暴雨下个不停,致使桥墩水库水位不断猛涨,水库大坝危在旦夕,凌晨四时,水位逼近坝顶,突然传来轰隆一声,水库大坝塌了。张悟生弟兄此时正在家中祷告,听到外面有响声,急忙起来穿上衣服,打开房门,正好有一条木板靠在门口,他用木板一头搭在窗台,一头搭在后门的山坡,立刻爬上后门的山坡,当他逃到山坡时,大水已经冲垮了他的房子,真是蒙神保守,得到生命的平安。在这之前他的全家大小已经转移到安全地带。灾难过后,他从新寻找失散的信徒,用神的话语帮助安慰弟兄姊妹,重新组织信徒参加聚会。

1969年,政府想再次拘留张悟生弟兄,实行批斗教育,当来到他家的时候,张悟生弟兄在前一晚已经安息主怀,主已经接收这位为主劳苦一生的老仆人,免去了这次的苦难,他在主的旨意里走完了人生路程。他一生的为人和服侍,为后世众圣徒树立了美好的榜样。希伯来书13:7 说:“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义人后代
张悟生弟兄养育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带到主面前成为神的儿女。儿女效法父亲爱心劳苦,如大儿子张青彬弟兄,娶的妻子是矾山苏君修弟兄的女儿,与他同心爱主,每逢主日中午,要准备大锅饭,供山上来聚会的人吃。那时他们藉来聚会下山之便,挑柴到镇上卖,后买点盐、油等必需品。聚会散会后在他家吃顿午饭成了惯例,有时买必需品钱不够要向他借的,多数借者就是给了。如此长年累月格外显出他们爱心的劳苦。他们爱弟兄姊妹的心,神是知道的,主祝福他们家丰富起来,带进教会爱心的见证,兴旺福音,建立教会。解放后他的大儿子张青彬弟兄在供销社担任会计工作,为人正派,账目清楚,口碑甚好,直到退休。身患糖尿病,仍到处徒步布道,一生为主作工像他父亲一样忠心爱主,至今被人们所记念。

张悟生的大女婿包进源弟兄,现年一百岁,1939年,二十五岁时,到桥墩三十六街金山头聚会处聚会,至今七十五年之久(2014年),没有离开桥墩地方教会的事奉,1950年被按立为长老,蒙神祝福,身体康健,教会兴旺,治理有方,属灵根基稳固,事奉接班梯队形成。张悟生弟兄后代现共计有一百余人,都是蒙恩的。目前大部分人在主的恢复中参加聚会,有的还是做带领的。

□ 复生 志妙 欧阳

温属地方教会(6)
工人脚踪——陈德生(1902—1943)

陈德生弟兄,原名支存隆,于1902年正月初八日出生在平阳县萧江镇兰花桥村。

家庭变迁
陈德生弟兄出生于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支从炽是一个敬畏神、虔诚的基督徒,也曾为着信主的缘故受迫害。生育四男一女。长子支存隆,十五岁时被送至桥墩镇三十六街陈昌明弟兄店中当学徒。陈昌明夫妇没有儿子,非常喜爱支存隆。支从炽弟兄凭着主耶稣的爱,竟然答应将长子支存隆过继陈昌明为儿子,改姓易名为陈德生。
陈德生从小就蒙恩得救,虽然因家庭变迁,来到桥墩过继给陈昌明弟兄作儿子,但他孝敬大人如同自己的双亲,这使陈昌明夫妇得到很大的安慰。

品德兼优
陈德生弟兄自幼聪明好学能干,为人善良,热心追求爱主。擅长书法,常帮信徒代笔书写对联,曾在桥墩水产商行当会计。他在凡事上都求神与他同在,叫神的名得荣耀,他也得到祝福。

追求真理
陈德生弟兄熟读圣经,喜欢阅读属灵书籍,特别从上海福音书房出版的《基督徒报》的文字见证中,得到属灵的启发和帮助,渐渐明白教会真理,且能在神面前追求神的旨意,蒙圣灵的光照,祈求装备更丰盛圣经生命的话语,预备为主作工。因此,他的圣经知识很扎实,走神道路很坚定。他是一位追求真理,且有工作效力的人。

脱离宗派
1928年3月间陈德生弟兄得知王天佐、张悟生二位弟兄从上海带来的信息,他立即回到桥墩门,同王雨亭、张悟生、王天佐等八位弟兄,同心祷告,面对来自种种压力和打击,能同舟共济,齐心一致脱离宗派。他与王、张等弟兄在桥墩门建立温州地区第一个归主名下的聚会。

忠心事奉
陈德生弟兄与张悟生弟兄配搭事奉是非常和谐且殚精竭虑的。因为那时奉主的名聚会伊始,倪柝声弟兄建议王天佐弟兄去读神学深造,王雨亭弟兄缺了一位得力助手与他同工的人,必须要张悟生弟兄有更多时间与他同工。那桥墩门的事奉和工作的担子,就落在陈德生弟兄身上了,我们可以设想他的劳苦是何等的大,他必须依靠神与他同工,神作他的力量。就人的本职而言,陈德生弟兄是鞠躬尽瘁,忠心事奉。于1943年因高烧不退的病,在桥墩三十六街去世,被安葬在平阳县萧江基督徒公墓,1987年陈德生弟兄的后辈经过商量后,决定把陈德生弟兄的骸骨,从平阳萧江基督徒公墓迁移到桥墩平水基督徒公墓。

义人后代
陈德生弟兄一生养育二子三女,他深知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以他非常注重对儿女的教养,从小就把自己的儿女带到主面前,每个主日都带领全家大小到主面前记念敬拜聚会,他使儿女们从小就明白主的救恩,在儿女们幼小的心灵里撒下福音的种子,使他们从小便能建立正确的信仰,使他们的一生都不偏离主的道路。他的儿女们无论是嫁出或是娶入都选择在基督里的家庭,他把自己的长女陈香兰嫁给王雨亭的五弟王孙开弟兄为妻,使这两个家庭在主里真是亲上加亲。这正如约书亚在晚年的时候所见证说:“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他的二儿子陈宗山从小也就蒙恩,为人诚实忠厚, 在基督里追求生命的长进, 他继承父亲侍奉的脚踪, 参加教会的侍奉, 热心追求爱主, 研读圣经,常站讲台用神的话语造就信徒的灵命。当时陈宗山和张青彬弟兄(张悟生的儿子)在教会中同心服事,在主的爱里犹如一家人,亲如手足,胜过亲兄弟。在文革期间,教会遭受逼迫,聚会处被政府没收,聚会被停止,但他与一班真心爱主的弟兄姊妹却组织家庭聚会,有智慧地变更聚会地点,有时聚会在张青彬弟兄家里,有时在陈宗山弟兄家里,有时在李友恭弟兄家里,有一段时间是在许学育弟兄家里聚会。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与弟兄姊妹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经常用圣经的话彼此劝勉。改革开放后信仰重新得到自由,为着收回被政府占用的聚会处,陈宗山与张青彬弟兄四处奔波操劳,使聚会处的产权重新归回信徒的手中。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7)
工人脚踪——黄履铨(1892—1955)

温属地方教会史(7) <wbr>- <wbr>工人的脚踪(黄履铨)

黄履铨弟兄出生钱库镇路边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读过几年私塾。青少年时染上赌博恶习,信主后痛改前非,努力学习,练就一手工整的毛笔字,并取笔名黄君衡勉励自己。在内地会礼拜时,深得内地会平泰总会首任华人牧师杨作新的欣赏,于1923年,保送他到湖南长沙神学院深造。毕业后仍在内地会工作。

追求真理
黄履铨弟兄信主之后渴慕真理,不断追求生命的长进。特别是从上海福音书房出版的《基督徒报》《复兴报》的文字见证,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并开始与上海的在前的弟兄通信联系,交通密切,进一步明白了基督与教会很多真理。他把自己得到的真理亮光常与蔡琦、陈钦法等弟兄交通,彼此分享。把自己订阅福音书房的报刊及书籍借给周围有追求的弟兄阅读,并为他们代订上海福音书房的报刊和书籍。

参加特会
1929年1月间,王雨亭、张悟生等弟兄发起第二次特别聚会,在五岱山新村蔗底李孔烈弟兄家中召开。黄履铨弟兄应邀参加了这次聚会,与会约有二三十人。那时,黄履铨弟兄仍在内地会任职。

同工合作
1928年秋,江南金乡的金子芳弟兄参加桥墩门第一次特会。会后回到江南,他和已蒙光照的黄履铨、陈钦法、蔡琦等三位弟兄有了交通,促使了黄履铨弟兄参加第二次特会。会后黄弟兄回到江南与陈钦法、蔡琦二位弟兄有了进一步的交通。这三位同工合作将自己的事奉移向地方教会。后来,王天佐、王雨亭二位弟兄相继在1933年和1935年,歇了他们在地上的工作之后。神兴起了黄、陈、蔡三位弟兄接续了二位王弟兄的事奉工作。将在桥墩门、五岱山聚会的信息中心,很快地转移到江南路边地方教会来。黄、陈、蔡三位弟兄形成地方教会主要的负责弟兄并同工。再后来,他们以路边教会为工作信息中心,黄履铨和蔡琦、陈钦法等弟兄的足迹遍及浙南闽北各县,联络温州、永嘉、乐清、黄岩、瑞安、文成、泰顺、福鼎等各地方教会,使各地教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和建立。

属灵争战
1934年11月,黄履铨弟兄写信给上海教会多位负责弟兄,讲述最近遇见一位姓商,名天行(雅各)的人,自称是传“回归锡安”。到平阳、温州各处作工 ,我们没有接纳,因他是“守安息日,注重律法,不信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真理。他不是与我们同行的人”。上海弟兄将他的信刊登在《通问汇刊》第十一期。这是很好的作法,以示众教会警醒。

同年12月24日,他又写信给上海教会负责弟兄说,自本月25—31日,在泰顺泗溪,头三天讲道聚会,后四天行政聚会(本镇各教会的负责弟兄姊妹聚会),请沪、杭弟兄姊妹切切为他祷告。因为在聚会之前,我们在灵里,深深感觉有仇敌直接或间接,有形无形,四面来攻击我们。真是叫我难受。但我们深信主耶稣始终是得胜的,我们靠着祂,接受祂的得胜,一点不用害怕。虽然现在阴霾四布,浓云深厚,但我们确知,不久“公义的太阳”就要显现。所以靠着主,仍然逆来顺受,照常前进。虽然有时我们的心实在伤痛,而灵里却是常常喜乐。愿父神祝福你们,也祝福我们,在这末了的一段路程能够走得好,得到父神要我们到达目的地,不至于逗留这世界,像那两个半支派,逗留在约但河东一样。

延伸工场
黄履铨弟兄和同工们,他们作工的工场,不仅在浙南闽北地区,在1937年抗战开始,1938年后日本飞机轰炸浙江沿海一带地方,老百姓逃难到内地山区,但他们为了福音的缘故,将工场延伸温州、台州、温岭等地,传福音,建立教会。

1939年下半年,《敞开的门》第十九期,刊登了宁海许达微弟兄、上海张光荣弟兄在平阳、泰顺一带作工,有黄履铨弟兄与他们同工,到芦浦、雅瑶头与路边。后来又到矾山等地有较长时间的同工。
文字工作

1934年8月14日,黄履铨弟兄在《通问汇刊》第十期,发表万言文章,题为《浙江泰顺消息汇闻》,报道自1928—1934七年间,泰顺二十一处地方教会建立和经过,并分析有两方面的因由。无疑地凝聚着黄履铨弟兄多年辛勤为主作工的成果。

他分析原因中有两点是主要因素:

1、首先是圣灵光照各地教会里的弟兄,看见他们的作法是不符合圣经的教导,致使他们寻求教会的真理。这是第一主要因素。

2、于1925年,《基督徒报》出版后,神藉着《基督徒报》的亮光,开启内地会中间一些传道人的眼睛:如泰顺赖赓和弟兄,神给他力量,毅然在公众面前为基督和教会的真理作见证。听众有人诧异;有
人公开反对;有人背后论长道短。又如陈钦法弟兄看见真理,俨然辞职脱离,回到故里平阳,他是正式脱离平、泰内地会的头一个人。这是人的主观方面重要原因——也是他追求圣经真理心志的表现。

现将泰顺初建二十一个教会梗概如下:

■在南溪(总名泗溪)聚会的情形
原属内地会。在1928年,脱离公会的制度,但还有纠葛,藕断丝连,直到1930年,才与他们完全脱离关系。聚会房子坐落在山岗坪上,依山傍溪,环境恬静。弟兄姊妹一共三十馀人,再加上听福音朋友,共计七十馀人。主日擘饼三十馀人,有包聪贤、包子京、包巍如、何炳文、何道煌五位弟兄分工负责。有时赖赓和弟兄在家时,帮助他们传一些信息。包林香、包美秀二位姊妹,教诗歌和识字。弟兄姊妹中间有经营商业上的分心,有忙于家务的,需为他们代祷。

■在下桥聚会的起首与情形
继南溪之后,1931年建立的,免去南溪聚会的不便,实是神的意思。在汤立卿弟兄家中聚会,人数只有十馀人,后来蒙主祝福,人数逐渐增多。汤弟兄一人负责信息和事务,他为主专心,他的妻子也同心,对接待颇好的。惟须要请他处弟兄来帮助,祷告求主赐讲道的恩赐。

■在葛岭聚会的缘起与情形
此处本属内地会的。在1929年就转过来,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内部一些弟兄较早看到《基督徒报》后,蒙光照。二,陈芳弟兄在他们中间,作了一些关于教会真理的造就的工夫。三,这里的弟兄与南溪弟兄关系密切,唇齿相依,容易响应,势在必行。现在擘饼聚会人数五十馀人,未擘饼来听道人数有五十馀人,主日上午,是造就聚会,下午是记念主擘饼聚会。有王有膏、王天宽、王梓青、王许元、王守调、王木春六位弟兄负责信息和会务。今年有王竹友弟兄转入,他原是内地会的教师,对本会传信息是有帮助。在表面看都是顺服,都是归在主的名下,但从骨子里,真正复兴,尚是少数的,其馀的人生命都是幼稚。请多为这个地方祷告,求主祝福这个地方,使全体都会复兴起来。

■在松溴垟聚会的起头与情形
这个地方与南溪只有十里路,又未看出神兴起弟兄来,但这地方弟兄不听劝(叫他们且慢分开),但他们忍不住,竟然在1929年,就十几人分开聚会,后来渐渐的冷落了。虽然主日,有别处弟兄的来帮助他们,总是难维持。现在真软弱,请关心教会的兄姊们,切切为此代祷。

■在秀溪聚会的缘起与情形
自脱离公会之后,没有人继续作建设的工夫,聚会情形一天天黯淡、萎缩!虽然在他们中间,有蔡际清弟兄常常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在本年4月间,主引导祂忠心的仆人王雨亭弟兄,到雅垟聚会。但雅垟的弟兄,也邀请各处的弟兄到那里聚会。同时也特别差弟兄到秀溪,邀请弟兄!这次聚会仅五天时间,但圣灵藉着祂的器皿,在他们中间作起工来,应付各方面的需要;医治各方面的创伤;浇灌他们心中的枯干;指明他们的弱点。因此,秀溪的弟兄,虽然闷闷地来,却是乐乐而返。从此,主就在他们中间动工,黯淡的空气渐渐地退去;里面的光景逐渐地明朗起来。现在的光景虽尚未完全复兴,感谢主,主已经听他们同心合意的祷告,重新安排一个聚会的地方。现在擘饼聚会人数有十五人,未擘饼来听道的有十四人。每逢主日聚会,有蔡家甜、蔡家达、蔡尔家等弟兄负传信息兼会务的责任。蔡际清老弟兄,没有出门的时候,也在传信息上帮助一点。请弟兄姊妹们勿忘记为他们祷告。

■在葛岭聚会的缘起与情形
此处本属内地会的。在1929年就转过来,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内部一些弟兄较早看到《基督徒报》后,蒙光照。
二,陈芳弟兄在他们中间,作了一些关于教会真理的造就的工夫。
三,这里的弟兄与南溪弟兄关系密切,唇齿相依,容易响应,势在必行。现在擘饼聚会人数五十馀人,未擘饼来听道人数有五十馀人,主日上午,是造就聚会,下午是记念主擘饼聚会。有王有膏、王天宽、王梓青、王许元、王守调、王木春六位弟兄负责信息和会务。今年有王竹友弟兄转入,他原是内地会的教师,对本会传信息是有帮助。在表面看都是顺服,都是归在主的名下,但从骨子里,真正复兴,尚是少数的,其馀的人生命都是幼稚。请多为这个地方祷告,求主祝福这个地方,使全体都会复兴起来。

■在松溴垟聚会的起头与情形
这个地方与南溪只有十里路,又未看出神兴起弟兄来,但这地方弟兄不听劝(叫他们且慢分开),但他们忍不住,竟然在1929年,就十几人分开聚会,后来渐渐的冷落了。虽然主日,有别处弟兄的来帮助他们,总是难维持。现在真软弱,请关心教会的兄姊们,切切为此代祷。

■在秀溪聚会的缘起与情形
自脱离公会之后,没有人继续作建设的工夫,聚会情形一天天黯淡、萎缩!虽然在他们中间,有蔡际清弟兄常常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在本年4月间,主引导祂忠心的仆人王雨亭弟兄,到雅垟聚会。但雅垟的弟兄,也邀请各处的弟兄到那里聚会。同时也特别差弟兄到秀溪,邀请弟兄!这次聚会仅五天时间,但圣灵藉着祂的器皿,在他们中间作起工来,应付各方面的需要;医治各方面的创伤;浇灌他们心中的枯干;指明他们的弱点。因此,秀溪的弟兄,虽然闷闷地来,却是乐乐而返。从此,主就在他们中间动工,黯淡的空气渐渐地退去;里面的光景逐渐地明朗起来。现在的光景虽尚未完全复兴,感谢主,主已经听他们同心合意的祷告,重新安排一个聚会的地方。现在擘饼聚会人数有十五人,未擘饼来听道的有十四人。每逢主日聚会,有蔡家甜、蔡家达、蔡尔家等弟兄负传信息兼会务的责任。蔡际清老弟兄,没有出门的时候,也在传信息上帮助一点。请弟兄姊妹们勿忘记为他们祷告。

■在梧村聚会的起始与情形
这个地方本来是没有人信主的,在1930年,主带领秀溪蔡际清弟兄,到该地传福音,当时就有几个人相信,其中一位顶宝贝的就是包鼎明弟兄,他本是选日师、阴阳家,也是很有名的,但信主之后,不但悔改,丢弃一切既得利益,而且为主大发热心,把自己的房子作聚会之所,让弟兄往来。他善于接待,结出美好福音的果子。那时擘饼聚会有九人,未擘饼听福音的有十馀人,合计二十馀人。这里聚会的空气很好,每逢主日,若有别处弟兄来,就请他们传信息。惟生命方面,还是幼稚,缺少造就。请弟兄姊妹为此代祷。

■在蔡宅聚会经过的情形
此处原是属内地会,在1928年转过来,照林前十四章聚会,但未转过来之前,有二三年的争战。多数弟兄是顺服主的,少数弟兄是保守宗派的。他们之间的舌战是:甲说,应当有组织的;乙说,不应当有组织的。甲说,聚会应当有主席的;乙说,聚会除了圣灵以外,不当有人当主席的。甲说,应当有大小总会,藉此交通联络的;乙说,不应当有大小总会,我们是因宝血联络,在圣灵里交通的,不应当有一个特别的交通。甲说,捐钱不应当投柜,而应当写名字;乙说,捐钱应当投柜,而不应当写名字的;这是在细节事上辩论。有陈钦法弟兄住在他们中间,叫他们得着好多帮助,但总不能解决问题,陈钦法弟兄辞职回平阳故里,当局另派人接替他的教师工作。他们中间的辩论在继续,那位教师也离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醒悟的人多,看出宗派的错误,几乎全归在基督名下。虽然还剩下一家父子三人保守宗派,但现在感谢主,他两个儿子也脱离宗派,顺服主了,只有父亲一个人不肯来聚会。聚会的房子,是在一位忠心爱主的蔡维聪弟兄家中,他兄弟二人,乐意把房子献给主用。现在主日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二十二人,未擘饼而来听道者有十六人。传信息和会务,有蔡维聪、蔡天正、蔡自矩等弟兄负责。

■在秀溪边聚会的起点与经过
这个地方原来是属内地会的。聚会姊妹居多,他们如何脱离公会,其原因不太清楚,大概是有一位邱赓钵弟兄,在1930年,神先引导到沪聚会,复兴起来。继有毛庆诗、赖赓和、陈钦法、蔡琦等弟兄,在他们中间作一些造就的工作。在1931年他们脱离了公会,但公会总舍不得他,派人来做他的工作,他照样接待,但聚会的秩序不按公会的办法,而是照林前十四章的原则,后来弟兄们商榷预备辞他,对方知道后就不再来了,这就完全脱离了关系。现在聚会的房子,是邱弟兄的,因他爱主,乐意献给主使用。现在擘饼聚会有十九人,未擘饼而来听道的有十馀人,共计三十馀人。对传信息方面,有时别处弟兄来帮助,有时邱赓钵弟兄自己负责,会务方面也是他一人负责。姊妹方面虽然爱主,但因不信的丈夫和家人,有些很不自由,常常拦阻逼迫他们。请弟兄姊妹为此代祷。

■在驼地聚会的缘起与近况
此地的兄姊们,以前是到秀溪聚会的,他们是同时蒙真理光照,但驼地弟兄顺服主,比秀溪弟兄更敏锐一点,所以秀溪弟兄还在公会里,驼地弟兄就先脱离秀溪,在本地毛炳琪弟兄家中聚会。开始只有十几个人,但对主的真理,系五体投地的顺服,虽然房子陋狭,但灵里觉得非常快乐。有一位毛庆诗弟兄,是木匠师傅,自信主之后,又忠心又刚直。后来他看到神的旨意,要他放下自己的职业,作祂的圣工,他就顺服了。于是主藉着他,拯救许多罪人,所以聚会的地方,人数逐渐加增,狭小会所不能容下,于是弟兄们为此多多祷告,求主预备。在1932年主就祝福他们建了一座聚会所,虽然不宏大,却可容纳八十馀人。楼上作聚会所,楼下分作厨房和客厅。不料聚会所落成不久,毛庆诗弟兄就病了,卧床不起。但感谢主,他里面刚强,常常在床上为主作见证。擘饼的弟兄姊妹二十位,未擘饼而来听道的有二十七位。主日聚会有毛庆诗(前)、陈完壁二位弟兄负责信息和会务。这里的弟兄生活过得比较清苦,愿主祝福他们,在信心上更富足起来。

■ 在东溪聚会的起首与情形
此处聚会,是驼地弟兄脱离公会之后,有毛庆诗、赖赓和二位弟兄,蒙主引导,到此传福音,因主的祝福,就有好几位男女相信起来,其中一位唐麟弟兄,愿意将自己的房子,献给主作聚会之用。此后,弟兄就继续到那里做工,蒙主祝福,人数就渐渐加增进来,现在聚会人数虽不多,但精神却很好。知识虽幼稚,顺服真是宝贝。信主虽然未久,生命却是长进。奉献虽然微小,爱心却是甘甜。神藉着祂的仆人,脱离宗派之后,在这个地方结出一串串美丽的果子。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十二位,未擘饼而来听道者,也有十多位,共约三十位左右。每逢主日,上午擘饼记念主,下午敬拜主,以后是弟兄传信息,有时候是驼地弟兄,有时候是别处的弟兄来负责,如果都没有,则有本地克炎、唐玉二位青年弟兄负责。对会务方面,有唐麟、唐玉二位弟兄担任。

■ 在樟坑岔路口聚会的起首
此处聚会起首,是主先在一位林全群弟兄身上动了工,他从前是在仕垟内地会的,但该处有几位弟兄很不像弟兄,所以,他就从那里出来,在自己家中聚会,神祝福他,带领了好几位信主的,现在有擘饼的弟兄姊妹六位,未擘饼而来听道的有十一位。每逢主日聚会都是林全群弟兄负责居多,因为在此青山僻壤,道路难行,别处弟兄到此甚少。请弟兄姊妹多为他们祈祷。

■ 在下洪聚会的起点与经过的情形
此处算是全县最迷信的地方,大小偶像、菩萨甚多,风俗浇漓,罪恶隆盛。在1928年,主带领毛庆诗、赖赓和、邱赓钵三位弟兄到此传福音,开始就有好几位妇女,离弃菩萨,相信耶稣,震动全村,引起许多拜偶像的人反对,几位姊妹为主吃好多亏,受好大的难处,耳朵灌满毁谤的话。当一时找不着聚会的房子,他们暂时借一姊妹家楼上聚会,虽然她的丈夫不信,但对弟兄姊妹却乐意接待。

聚会不久,地方青帮起事,该村长帅领民团与之对垒,结果青帮胜,民团败,村长被捕遭杀害,民房被烧不少。几位姊妹的房屋、财物,一概付于东炷。我们弟兄前所办的应用器具和铺盖也化为灰烬。我们闻此音信,即去看望,料想这几位姊妹一定站立不住,谁知适得其反,她们非但不忧愁,而且满面喜乐,且头一句话就说:“感谢主,赞美神!”还有一位钱爱林姊妹,从前其丈夫爱世界,不肯信主。这个时候他看到世界的空虚,哦!真感谢主,她们的信心,经过火的试炼,更显出宝贵来。谁知一波甫平,一波又起!她的丈夫信主不久,忽然患脑膜炎,数日后死去,遗下贤妻三孩,大儿子八岁,小儿子尚在哺乳,这是何等酸楚!感谢主,她不但站住,而且为主作美好的见证。又有一位陶归一姊妹,她是寡妇,二十几岁丧夫,只遗下一子,这位姊妹的儿子已经十八岁,去年正月,他母亲为他成亲。谁知到溪里捕鱼,偶然一跌,不醒人事十几天,于是亲戚族内人起哄,辱骂、逼迫这位姊妹,不但如此,并请巫师道士为她儿子招魂,虽然姊妹心灵里非常反抗,但外面孤单,无力拦阻,只好任凭他们。呜呼!巫师道士未曾散场,她的儿子就逝世了。这位姊妹如此悲惨,若没有安慰人的神,和亲爱的主与她同住,她实在无法生活下去。

现在聚会人数,弟兄三位,姊妹八位,有六位擘饼。每逢主日都是别处弟兄来传信息,若无人来就唱诗祷告赞美敬拜神。最近有蔡际清老弟兄来帮助他们。请弟兄姊妹勿忘代祷。

■ 在瀛边聚会起始与过程
此处是县最西边,与闽寿宁毗邻。从前是属内地会的,但栽培的根基不同,那时成立公会未久,有蔡琦弟兄,在他们中间造就他们,所以对圣经真理比别处的弟兄容易领受一点。后来,一位苏必中弟兄,是向来爱主,有寻求真理的弟兄。在1925年他阅读《基督徒报》,这是作为他们脱离公会的火星。后来,得其他同工的许多帮助,就在1929年决志要与公会脱离关系,但公会当局对他恋恋不舍,派人来做他的工作,虽然他接待他们,但在真理方面不放松,虽然他们对他有妥协和让步,但在他们之间常常产生辩论。两年后,1931年, 苏必中弟兄才完全与公会割断关系。1932年建造一座聚会所,可容纳百余人。

神在他们中间有特别的祝福:去年十月当地流行一种厉害的痢疫,外邦人死了很多,主里的人没有死一个。这样,外邦人看为稀奇,从此当地的人,信主的人就多起来。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二十一人,未擘饼而来听道者也有二十八人,每逢主日聚会传信息兼会务方面,都是苏必中、苏定凯二位弟兄负责。

■ 在周边、仕垟二处聚会的情形
此两地原属内地会的,从前是与秀溪边、瀛边二处教师兼牧的。但这二处弟兄脱离公会后,那些教师就离开了秀溪和瀛边了,公会当局就放弃这两地的牧养,教友们就来附从我们,而不是看见真理缘故。再者,在他们中间有嫉妒、纷争,还有一些罪恶的情形。因此我们就没有接纳他们,但我们的弟兄有时去帮助他们。但他们无法改正,我们也就放弃、任凭他们了。现在他们的情形:一处只剩下二三人聚会。虽然另一处人数多一点,又是弟兄不和睦,哥哥在楼上聚会,弟弟就在楼下聚会;弟弟若在楼上聚会,哥哥就跑到楼下聚会。他们两人如此水火不相容,何等可怜矣!

■ 在莲头聚会起始与情形
此地原属内地会的,其何时,何原因脱离很难说清楚的,脱离的时间大概是与雅垟同时,或者早一点呢?脱离的原因是,赖赓和弟兄从前在他们中间作了一点工,不久赖弟兄脱离公会,离开了他们。这里的情况一天冷落一天,甚至有犯罪的行为发生。后来,来了一位弟兄,有爱心,爱教会,为教会竭力,但过勇欠智,做事没有什么尺寸,同时对教会真理是一知半解,不能造就教会。

感谢主,1934年神给这个地方的儿女,预备了一位杨德海弟兄,他一面教书,一面帮助教会。他看教会如此光景非常伤心!不久,神带领赖赓和弟兄自温州返乡,经过此地,两人磋商,如何对付此处教会?于是定七月八日,邀集本镇几处聚会负责的弟兄。专门对付犯林前五章十一节那六件罪的人,和关于教会行政其他的事。感谢主,不但本地犯罪者受到对付,连小涧、松糗垟、章安三处聚会的人,有一些也同时受到对付,并且那位过勇缺智的,而单独行动的弟兄也承认自己的不是,非常懊悔、伤心、流泪悔改。同时他的妻子与他同心悔改。现在聚会开始改变,擘饼弟兄姊妹有十二人,未擘饼而来听道者也有十几人。每逢主日聚会,传信息,造就方面,都由杨德海弟兄负责居多数。会务方面有何登勇等弟兄负责。

■ 在章安聚会的起点与情形
此地到莲头不过七里路,过去弟兄都到那里聚会的,后来,他们要在本地聚会,原因是说那里传真理有误,说自己分开在本地聚会是“新约聚会”。但他们的聚会灵性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不洁净了!幸经这次莲头聚会的对付,部分人回到莲头聚会,部分仍在本地聚会,真是分易合难啊!现在擘饼弟兄姊妹仅五人,未擘饼而来听道者也有五六位。每主日聚会,由章水富弟兄负责。

■ 在小涧聚会起点与情形
此地本来没有聚会,是新开辟的。在1929年,莲头有一位弟兄到此传福音,就有一些人相信。就在一位弟兄家里聚会,人数逐渐增多,其中有虔诚的,但弟兄有爱心,而缺乏才干,对教会的特点不清楚,致使几位不洁净的人混进来。幸经这次莲头聚会的对付,那几位不洁净的分子,已被淘汰了。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五位,未擘饼而来听道者也有七位。每主日聚会,由莲头弟兄负责。
(在雅垟等聚会已另有报道)

地上苦难
连年的战事:八年抗战,五年内战折腾着人民,作为全职传道人的黄履铨弟兄要过着比常人更艰辛的而危险的生活。他是聪明的人,在宜山办起织布厂。

1957年是温州地区逼迫教会的时期,平阳县公安局通告:宜山街上也贴出通告,逮捕名单上第一个名字就是黄履铨,还有他的兄弟黄履祺,表兄苏良锐等十几位爱主的弟兄。其中黄履祺弟兄死在牢中,直到今天他的骸骨仍无下落。

奇妙的神,叫逮捕黄履铨成为一张迟到的逮捕令,因为神预先在两年前就把他接到乐园里安息了。这实在是神的智慧要除灭人的作为。

为人结局
黄履铨弟兄的一生是爱主、事奉主的一生,他对于治理教会的才能是温属众教会屈指可数的,特别是培养青年的一代显出他的预见,使路边教会后继有人。他的一生年日是六十四个春秋。1955年因急病去世在湖前三垟上叶村他的外甥杨崇仁弟兄家中,安息在主怀里。但在温属地方教会信徒中却是代代相传记念他的名字。他的墓地在平阳萧江基督徒聚会处的公墓,与他先离开工场的陈钦法弟兄,和后离开工场的蔡琦弟兄,这三位同工都安葬在这个地方。

我们采访他第三个儿子提多弟兄时说:先父离世时,我才十二岁,孩提时跟着父亲去聚会听道时印象是深刻的。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路边教会林德生老前辈,介绍父亲的生平许多话儿永远记忆在我脑海里。想起父亲的遗物:许多书籍,尤其令人难忘,四大本精装的圣经百科全书,福音书房出版的刊物;笔记及原稿件、书写工具。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遗物都在“文革”期间被洗劫一空。

黄履铨弟兄的儿子回顾孩提时说:“我兄弟三人,家父给每个人取名圣经人名,并且与他自己的经历是有关的。如大哥撒母耳出生,正是家父赴泰顺为主作工生的,故取名泰生。二哥提摩太,正是家父在上海与属灵的同工有着密切的交通时生的,故取名申生。我的圣经名字是提多,正是家父在永嘉(即今温州)为主作工时生的,故取名永生。在我们幼小生命中,心里播种信神儿子的生命,是永远不能离开而且谁也不能把它夺去的,虽然兄姐们因着父亲是传道人,是政府要逮捕的人,在各自人生的经历中受委屈、打击。然而,神都保守了我们,度过种种难关。后来,神的祝福胜过从前。我的兄姐们大多是教授、医师、干部,现在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都在安度晚年生活。感谢主,在我们的下一辈中,有兴起会为主作见证和讲道的弟兄,实在叫我们欣慰……”。当我们听了这番话之后,深感人是因信而蒙福,义人的后代因信必定蒙更大的祝福。阿们!

□ 复生 提多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教会史(8)
工人的脚踪——陈钦法(1896—1946)

一生掠影
陈钦法弟兄世居江南渔村炎亭,依山面海,风景十分秀丽。其父置有五间瓦房,养育三子,他为幼子。他父亲从不信邪,是一位尊重知识的人。他在十几岁时,随父信主。陈弟兄自幼好学博记,深得其父的夸奖。在他成年后,为他物色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为妻。但是美满的姻缘,不期而绝,1920年其妻年纪轻轻因难产不治乍亡,遗下一男孩名叫寿志,因无人照料,交由姨母抚养。当时陈弟兄在这沉重打击下,产生了厌世之念,他无限地思念自己的爱妻。

1922—1924年,陈钦法弟兄自从受洗后,爱慕主的道。他远涉千里,前往湖南长沙著名的神学院深造,他是司可福圣经函授学院的高材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返回家乡以广传福音为己任。写下一副对联鸣志:“极目五洲无净土,举头十架是救恩”。

1925年当他三十岁时经人撮合继娶续弦,师母时年二十岁。他的婚姻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继室为他生育三子四女。这样,陈弟兄有了四子四女,次第名字:寿志、爱生、爱光、爱辉、美凤、秋英、美爱、利百加。

陈钦法弟兄曾在1935年至1936年间,在河口培灵小学任辅导员,1938—1941年间,间断地在方岩培灵书院任教,家属居住在方岩下。他的工作范围大,时间无法自由支配,在方岩下居住期间曾协助郑虔教授,编写《真道五十二题》,就是大家所称的五十题。它是以司可福圣经函授课程一书演示出来,供学生学习查经讲道之用,每个礼拜一个题目。

1942—1946年间,陈钦法弟兄寄居在垟心村陈步易弟兄的家中。在某一年的春节,他在主日单上写下一副对联:“物换星移又一载,韶光易逝!举头遐想天家近;花好月圆能几时,泡影难留!蹙额频呼世事空”。谁知这对联竟成为他的绝唱!在对联中也隐藏了他对天国无限渴慕和世态空虚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属灵生命的激励和工作的慰藉。1946年春,陈钦法弟兄举家迁徙宜山下市布厂,同年他病故温岭。

至于陈钦法弟兄的的墨宝遗物,因多次搬迁早已散失无存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由吴越弟兄用钢笔抄写在蜡纸上,将《真道五十二题》,在路边的聚会处里编印成书。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五十题的油印本。在1942年腊月,陈弟兄一家搬迁到河口教会的聚会处,寄居陈素心老姊妹的父亲家,一直居住到1946年2月。每次的搬迁陈弟兄都能随遇而安,而且陈弟兄的人际关系又非常和善,居住在垟心村期间,两家人的亲密关系无法言表。在举家再次搬迁宜山下市布厂宿舍时,曾留下一台石磨送给陈步易弟兄。又曾在陈素心姊妹出嫁时书写“天梯入梦,神使往还”绣在枕头上。迄今犹在,权作留念。

再说陈弟兄的属灵恩赐,讲道的能力更是温州地区众教会中屈指可数的,每当他站上讲台时,他的腹中就涌出了活水的江河,生命的流露进入了听众的心田,他的话语抓住了众人的心!使听道的人深受感动,甚至当场流泪痛悔。据前辈同工互相交谈中时常提及,抗战期间,八字桥礼拜堂中感人的一幕:有一天北港山门李树人弟兄带着巨款去鳌江进货,(他家开有几间南货店)得知陈弟兄在八字桥主讲造就聚会的消息,即前往聆听,题目是奉献。陈弟兄的讲道感染了全会众,也深深地打动了李树人弟兄爱主的心。他把进货的银元,全数连袋子扔在奉献柜旁。在散会时黄兰如弟兄(是长老),对李说,请你把这袋钱拿回去,李回答说:“钱财身外物,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它不能给我益处,而且我今天又是甘心奉献,因为放不进奉献柜里,只好扔在奉献柜边了,柜里柜外难道不一样吗”?从这事上可见陈弟兄的讲道效果是多么的感人。

陈弟兄的处世为人更是众人可敬可佩:他是一位安分守己的人,常以安静为装饰(彼前3:4),虽然儿女众多,生活维艰,他却亲手劳力作正经事,寄居在垟心村时,置办卧式直立筒纺纱车一台,使子女们不吃闲饭。不但养活全家人而且有馀供给穷乏人。他从不为自己的家庭操心,专心仰望主的带领,甚至连子女读书的开支以及长大结婚住房的费用,他一概都不考虑,因为他深知天父是供给的源头。因他时常在外布道,连他长子的结婚日、长女的出嫁日都来不及回家主持,全盘委托屋主陈步易弟兄代办。可见主客两家之间非常融合,彼此信任的程度谁人可及呢?在这种事上也可以证实他为众教会操心的程度是何等的佳美。

陈钦法弟兄真好像西面和亚拿一样,终身侍奉主,到处牧养神的群羊,广传福音拯救无知的罪人,他的足迹遍及浙闽三府十县。可能就在1946年夏秋间前往温岭传福音时,当步行回家的途中,遭遇霍乱病疫的传染,不治而死,亦有一说中暑而伤,因无人伴行,失去抢救机会,后来被人发觉已无气息等云。死时年51岁。他的灵柩经海运抵达方岩下培灵书院,然后转运宜山,安葬在萧江基督徒公墓里。陈钦法弟兄的棺木上不知是谁书写着“蝉蜕灵化”四个大字。当时送葬的队伍约有二千多人,包括培灵书院的全体师生。可见他在众教会的信徒的心目中,属灵的位份是多么的高尚。当陈师母蒙召归天后,他们的子女把他父亲的骸骨移往炎亭与母亲同葬。墓前有一副挽联是杨志明弟兄撰书“广传福音鞠躬尽瘁,牧养群羊马革裹尸。”

由于年代相隔久远,与他同时代的见证人相继蒙召归天,就连他的学生,目前健在的已很少,在走访知情者时,带来难处。如果笔者若在二十年前动笔的话,可能会把陈弟兄的简历写得更详细。

陈钦法弟兄
陈钦法弟兄自1925年之后,受《基督徒报》文字见证的影响,1929年参加第二次五岱山基督徒特会,1933年脱离公会,1934—1946年间,他与黄履铨、蔡琦三位弟兄互相激励,彼此相顾,不断地追求明白真理,使他们对认识基督,教会问题,及属灵的争战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心灵里颇受滋润。建立了以路边教会为温州地方教会信息中心。他们的事奉与工作脚迹遍及闽浙三府十县,请见下文叙述。

追求真理
早在1925年《基督徒报》出版后,神藉着《基督徒报》的亮光,在温州、平阳、泰顺一带,在追求真理的传道人中间喜欢订阅。而陈钦法弟兄在他们中间是多用一些功夫。当时时机尚未成熟,同工们也未一致,更有人在当中作祟,使保守宗派起来反对。陈钦法弟兄毅然向当局辞职,回平阳故里,安静在神面前祷告、读经,追求真理。然而,陈钦法弟兄的属灵生命道路是几经周折的。

参加特会
1929年正月,陈钦法弟兄因王雨亭弟兄函约,参加第二次在五岱山新村蔗底李孔烈弟兄家召开的特会。这次特会他与黄履铨、戴云章弟兄一同前来参加。但那时他们三位弟兄仍是担任内地会的教师。后来他们几经周折,才完全脱离公会,转入地方教会,他们很快成为地方教会的主要负责同工。

脱离宗派
陈钦法弟兄1931年春,再次被内地会邀请担任平阳内地会牧师,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他属灵的争战正如他自己所说:“犹如乌撒的手,扶着将倒的约柜,自己却感到属灵的死气。每主日聚会,如同千斤重担压在身上,叫我拖拉不动”。因此在1932年春,就蒙主的引导,同几位弟兄姊妹,从他们中间出来,在浃底地方郑志明弟兄家中聚会,在此虽是陋巷,而弟兄姊妹心情总觉得很愉快。这样经过了一年之久。后因聚会的地方过于狭小,有林子忠弟兄,用自己节衣缩食的钱,盖了一座小小的房子。

1933年落成,感谢主,就在新房内进行聚会,同时,陈钦法的家眷也搬进新房居住,同时聚会处也迁入新房聚会。林弟兄负责。陈钦法弟兄没有出门时,也在此帮助他们。1934—1946年是陈钦法弟兄生命腾飞的时期。表现于如下方面:互通信息,同工合作,文字工作。

互通信息
陈钦法弟兄在这个期间,不仅与上海教会负责的倪柝声弟兄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而且赴上海与他们面对面交通讨教。并多次被刊登在福音书房出版的刊物上,供海内外的弟兄姊妹们来了解平阳地方教会的动态,不但在文字上的见证信息,而且在真道上的建造中,得到上海教会的弟兄来平阳一带帮助聚会。

在1934年4月12日,陈钦法弟兄函致倪柝声弟兄说:“此间的弟兄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切望兄来见一面;而后藉着你得听你从主那里来的信息。我们这样的盼望,而且为此祷告,已经二三年了。现在想必是主答应祷告的时候了,所以弟兄们都有个共同的口气说,今年倪弟兄必会来了!”

然后,他向倪弟兄汇报自己一点工作的经历和感想。他谈到平阳、泰顺弟兄姊妹渴慕神的话语时说:我们“传说一些关于现代教会所急需的真理,主又开启祂儿女们的心,使他们有一个倾向真理的念头。无论在何处有讲道的聚会,弟兄姊妹们总是拥挤前来,如饥似渴地要听主的话,为着这点我们感谢主。然而使我们更可喜的,就是这些饥渴的大多都是青年弟兄和姊妹。他们原来是很贪爱世界的;我们传说的并没有迎合他们爱世界的心理,反而把现今世界都摔碎了。这样的真理,本该是青年辈所反对的,然而主却给他们另一个心志:“愿意丢掉现今的世界,孤单冷落地跟随主。”

陈钦法弟兄在长信中继续回顾往事说:“在过去的几年中,主所给我的信息,都是关于信徒灵性的栽培,罕有提到教会问题。然而信徒们得到光照之后,就自然会丢弃宗派和遗传的错误。因此就有许多弟兄姊妹从各处兴起,脱离了他们的宗派,归于主的名下擘饼聚会了。这样一来,就叫一班在公会里有职位的人大起寒心。以他们的口气说,一些好的信徒都归他们了(其实应说归主)……。最近自立会、内地会开了三天的联合会议,讨论怎样对付小群会(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承认的名称)。有的在痛毁极诋,有的在阻止我们工作,有的作不平之鸣。他们如此反对,是不能摇动我们什么,反而使许多弟兄越发看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陈钦法弟兄又说出另一种人,外面称弟兄的,是帮助我们的,表面攻击宗派很激烈似的,实际这种人灵性很可怜,这样的人会使真理受了拦阻。我们要一同祷告主捆绑他们,使他们的口,不再说话,以免反对者有藉口。

信中,陈钦法弟兄对倪弟兄说出心中有一种甘美的感觉:就是“基督的中心与普及。”他认为是同工们作工的焦点,这个荣耀信息,又与十字架有密切关系。他是征求倪弟兄意见的。倪弟兄有否函覆不得而知。但《通问汇刊》第六期全封信刊登,这是一个很好的肯定的回答。

信的末了,陈钦法弟兄谦卑地说,自己已过的年日,真不知被蝗虫、蝻子、蚂蚱、剪虫吃了多少!我所过的年日,真不知被神忘记了多少!为着以往虚度的年日,真叫我伤心!然而主已经应许那些被蝗虫……所吃去的日子仍要补还我们,这叫我变忧为喜了!哦!在耶和华的院宇住一日,真是胜过在别处住千日!哦!神留我若还有一日的光阴,我真愿意在神面前度过一日,愿后来的一日,追回以往所失去的千日,现在我只求神保守我所存敬虔的心,度馀下的光阴!

当我们读完这封书信之后,真叫我们满得教诲,对今日的教会弟兄姊妹们也有深远的影响和教益的。

1934年5月4日,陈钦法弟兄写信给上海教会张光荣弟兄(后来是第一任长老),先说到自己的光景;在过去的日子中,主的手扶持他,使他能站立得住,并且有时用着他作一点见证。人虽然是愚拙的,然而主却乐意把祂的信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托付了我。因此我就不敢辜负主所托付的责任,只得一面信靠,一面谨慎进前。请上海弟兄代祷,因为现在仇敌的工作,在我的身体上和环境里,都有特别猛烈的攻击。这时候除主之外,真是别无帮助了。然而主的手是永远坚定的,祂既开了工,也必要成全这工。所以我的心仍然因信得了安息。

信中着重提到温州教会的消息。说到温州的聚会,一起头就遭到厄运;那一段伤心的故事,上海负责的弟兄早已熟闻,兹不赘述。感谢主!那以前的黑暗的风云,现在已经过去了。人虽然失败了,神却永不失败。人可以混迹在羊圈里,然而主的羊,却能分辨哪是牧人的声音,哪是生人的声音。所以弟兄们从去年春天起,就离开那珠冠巷的查经处,在纱帽河另租房子聚会了。在这里主给我们有一个新的起头。那从前查经处的分子,十之七八没有过来的。所以这里的人数虽然不多,是很纯净的。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约二十人,他们都是同心爱主。在同年4月14日,陈钦法弟兄偕同蔡琦弟兄,蒙神的带领到了温州,与他们有七天的聚会,在聚会中看见他们的热诚、虔敬和爱心,这时感动我们的心。从前弟兄常为温州的工作挂虑,现在却把挂虑变为感谢和赞美了。

信的末后,介绍潘活灵弟兄的情况;他是温州内地会所重用的教师,因近年来多读福音书房的出版物,得了真理的光照,觉得在宗派里作雇工式的教师,于心有所不安,就愿意离开宗派,跟着主到营外去受苦。他的师母也是顶同心的。现在已经从内地会搬出,住在铁井栏行宫底三十六号门牌。这里的房子是租来的,他的生活完全是依靠主的,请上海教会弟兄为这位弟兄祷告,求主祝福他的生活和工作。

1935年1月31日写信给上海负责弟兄,关心问候诸多弟兄姊妹。同时,汇报准备在春节期间,在江南水深垟地方,要有一个对内造就的聚会,请上海弟兄代祷。并且询问近来文字工作,为什么这样停顿呢?《复兴报》与《基督徒报》好几个月没有见面了!非常想念。

后来,上海负责的李弟兄,在“各地简讯”回复如下:“复兴报第三十七期,因倪弟兄前患病身弱,现又出门,所以至今尚未能出版。至于《基督徒报》,因办理登记,备印名单,所以迟至今日,就有二三期合刊。佳音报第三期,我们盼望不久也能出版。

1936年4月5日,陈钦法弟兄撰文发表于《敞开的门》,告知众弟兄姊妹:最近平阳、泰顺、福鼎一带,还算安静,教会各项工作,无论对内对外仍旧照成进行。惟温州方面,前此曽经一次可怕的空袭,弟兄姊妹们纷纷向乡下迁移;致使城里教会顿然萧条,但目前渐渐恢复原状了,务请勿念。至于弟兄姊妹生活方面,穷苦缺乏者颇多;因平阳及南港一带,有一部分弟兄,向来在碗窑场工作的,现因运销发生障碍,以致碗业全部停顿,使这部分弟兄受到失业之苦。但感谢主,他们虽在诸般艰苦中,仍能专一仰赖主,得以一天一天地过去。在以往的日子是如此,在未来的日子也必如此。主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惟有主是永远可依靠、可称颂的!温州、平阳一带,在战事艰苦年代,一些爱主的弟兄姊妹们,格外需求《敞开的门》。因从这个刊物能得到属灵生命信息,及了解各地弟兄姊妹在生活上的难处。我们可在此刊物里,看见平阳、温州一带弟兄姊妹在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显出爱心,经福音书房《敞开的门》编辑部,把捐款输送到更困难的弟兄姊妹手中。

1938年8月24日,陈钦法弟兄,函致汉口,挂牵汉口福音书房,是否照常办事?问道弟兄姊妹的近况如何?殊深系念。同时,告诉了在永嘉、平阳、瑞安、泰顺、福鼎各处神的教会,蒙神的保守都得平安。惟弟兄姊妹们,灵性方面没有从前活泼,似乎有一种冷淡和枯干的空气普遍地笼罩着。在这种情形之下,叫我们几位无用的仆人,在工作上,好像什么都拖不动了!这也许神藉此试验我们,叫我们知道工作的效率,非寄托在热闹的情形里,只要以神的旨意为满足。如果是出于神的,就什么都是好的。现在对内的工作,虽然有些冷静的光景,然而对外传福音的工作,都是处处蒙神的祝福的。从7月5日起至18日止,有周达卿、林趋前、李树人、黄得恩等弟兄,及扈山的几位弟兄,在赵垟山传福音,效果很好,现已租了房子,起首聚会了,有二十馀人,表示相信主,每主日都有来聚会。目前暂由扈山的弟兄们,继续前往帮助他们。盼望不久将成立正式的地方教会。

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下半年,外埠弟兄在平阳一带看望弟兄坚固弟兄,工作是频繁的。他们的行止,大都与陈钦法弟兄联系的。上海张光荣弟兄,于1938年8月14日到福鼎,是因福鼎吴守良弟兄去上海办货,说到他那边教会需要工人帮助,于是张弟兄就随吴弟兄来福鼎的。陈钦法弟兄来福鼎常帮助工作,因吴弟兄善治神的家,又乐意接待远方客人,陈弟兄对上海张弟兄说:“福鼎的聚会处是平阳弟兄们的会馆”。张弟兄在福鼎聚会期间,对他们内部有一些造就;对外有数天传福音。直至9月3日离开福鼎去泰顺雅垟、泗溪。

1939年1月间,上海张弟兄自泰顺泗溪聚会后,与同行的上海许大卫弟兄同往平阳莒溪。次日许弟兄因有神的特别的托付,就离开莒溪镇往霞关去了。而张弟兄在莒溪过了五天后,就到矴埠头、月湖垟、碗窑、桥墩门、观美、五岱山等处。每处都有数天的聚会。此间,张弟兄清楚地看见神所分配的职事,不是到处聚集许多人,聚大会,乃是到每个小地方去,按照当地聚会的本相,每晚有个家庭式的聚会。这样一同亲近神,大家读点圣经,问问谈谈,目的叫大家有机会与神碰头。从经验上看来,圣灵在聚会中,比较更能自由作工。这是张光荣弟兄在平阳南港乡一带作工的心得体会。由于时间较长,行止不定,所以一切邮寄信件刊物都由陈钦法弟兄转收。

1938年夏秋,上海周行义弟兄,身体有病,来平阳养病。在平阳镇霞关吴子健、李西明、张君哲等弟兄的信件中,知道1939年春周弟兄的身体已渐健壮了。他与许达微弟兄、张光荣弟兄有些同工。后来,1939年5月,《敞开的门》十七期,福音书房告知:周行义弟兄,已由浙来沪,身体仍极软弱,现在调治中,需要代祷。

同工合作
在1934年4月间,陈钦法弟兄偕同蔡琦弟兄,因邀来到温州纱帽河大厅12号(温州教会),有七天的特别的聚会。后来,张廷祥、张载光二位弟兄,撰文说道,这次聚会对我们帮助很大,当时就有二位弟兄和一位姊妹,受浸归入主的名下。

1937年—1945年,(抗战时期)
1937年11月30日,陈钦法弟兄写信给上海一位属灵的姊妹说,最近战事骤然紧张,温州、平阳一带,目前虽尚安静,但来日的变化如何,殊难预料。此间弟兄姊妹们,随时依靠主的恩典,一天一天平安地过去,不觉得什么惊慌;惟受工商业停顿的影响,以致部分的弟兄在生活上,不免会有一些难处。

感谢赞美主,在此非常期间,虽然百业停顿,但福音的工作反倒门户大开;在过去两个礼拜内,我们几位同工,在江南白沙一带,有七次传福音聚会(都在夜间),有时借用人家房子,有时在露天之下,召集听众,每次有百馀人,或三四百人不等;人们都凝神注听,为前所未有的;我们深信在这些听众中,不久必会看见神的儿女来。从今天起,在扈山附近,及朝阳山一带,将有数个礼拜的连续传福音的工作(早已在祷告中定规的)。在这工作将要开始时,我们真觉得力量薄弱,不知如何作起,惟有战战兢兢地仰望神随时的恩典,请弟兄姊妹代祷。蔡琦弟兄身体时常软弱,请代祷。

1937年12月间,主差遣祂忠心的仆人宁海华世宾弟兄,来到平阳,由扈山、宜山、雅瑶头,至方岩下,到处坚固弟兄姊妹。对外传福音,随时有罪人悔改信耶稣。又于1938年1月3—4日,在平阳钱仓,露天支搭帐棚,传福音一昼两夜。听众聚集拥挤,甚至放大帐幕,虽人山人海,却是静默无声,至散会仍恋恋不舍。华弟兄言辞迫切,说尽神爱世人,天天招呼那伏在撒但权下将要灭亡的人,当时就有人举手表示相信。感谢主,接着主日,及礼拜三、五都来聚会。其中二人信的非常投诚基督。后来成为当地钱仓聚会处负责弟兄。麻显一、苏知三、刘醒光、苏圣泉等弟兄,写信上海教会弟兄,要求多来平阳帮助他们,并要定期寄四份《敞开的门》刊物,好叫他们能知道全国各地教会信息动态和交通。

1938年2月27日—3月10日,陈钦法弟兄伴华世宾弟兄,在台州黄岩有十二天的聚会。这次华弟兄所传的信息大纲,是神永远不变的计划,在各时代如何推动。陈钦法弟兄所讲的信息,是出埃及记与信徒的经历。宁海弟兄和平阳弟兄在异地的配搭,同工互动、互助在神的家中事奉是一件美事。

接着,同年3月15—24日。陈钦法弟兄和黄履铨弟兄,赴瑞安内地会,聚会十天。黄弟兄所传的信息,是约翰福音第四章,讲解得层出不穷,使与会者得不少亮光。而陈弟兄所讲的信息,是圣经中两个不同的原则——属神的与属人的。其效果同样叫人得益处,因为同工的互动,神的话被解开总要叫人得帮助。

1938年,因战事的缘故,上海福音书房内迁汉口,一些上海教会负责弟兄去汉口、重庆。浙江沿海一带有空袭,温州颇受灾害,日寇曾三次侵踞温州地区,最长一次是1944年9月—1945年6月17日,温州沦陷282天。日寇侵入瑞安、平阳等腹地,老百姓到处逃难,如此世态,给弟兄姊妹的生计带来极大的难处。但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在战时中,体现主耶稣的爱更真情;温州市区的弟兄姊妹逃难到瑞安陶山、湖岭,与当地的弟兄姊妹们一起聚会。

然而,神的仆人作工不息。1938年3—4月间,主差遣祂的仆人,宁海许达微弟兄,及马迪生弟兄来温州、平阳一带看望弟兄,坚固弟兄。而许弟兄是1937年9月间,离开宁波往返于浙东之上江一带已有六个月。因多半都是跋涉于高山深谷之间,消息既不灵通,生活又无定常。靠主恩的带领于1938年3月18日取道丽水进入永嘉。阅《敞开的门》得知弟兄姊妹的行踪,甚慰。但温州潘活灵弟兄和平阳蔡琦弟兄,身体均极软弱,需要代祷。4月11日与陈钦法、华世宾二位弟兄来平阳小南乡一带看望弟兄,在墨城将有二、三天看望弟兄。之后,主若许可,再去北港山门探望弟兄。1938年6月11日,陈钦法弟兄又与黄履铨弟兄到浙江台州温岭石塘有一次聚会。
文字工作

1934年4月,陈钦法弟兄,在《通问汇刊》第六期,发表“浙江平阳消息汇闻”一文,并附浙江平阳聚会处简图。这是继王雨亭弟兄,在《通问汇刊》第三期,发表“浙江平阳南港、蒲门二乡,并闽福鼎一处聚会的缘起与经过”一文的补充。即再报道了十所聚会处的起因和经过。现将概述如下:
报道先追忆其始,是因1928年2月,桥墩二位弟兄,赴上海第一次特别聚会。散会后,带着真理的亮光回来。那时在桥墩门地方,就有少数的弟兄,得着光照,顺服真理,这就是平阳工作的开始。此后,真理的水泉,就慢慢地流到南港、蒲门、江南、小南各地了。现在归主名下的聚会,共有二十二处,其中十二个聚会处,王雨亭弟兄已经登载过,就不赘述。

■ 在雅瑶头的聚会的起头和经过
此处本系自立会。在1929年间,有本处的谢连三弟兄,往蒲门作挑担的生意,他在那里听到真理,得着光照,回来时,就在弟兄中间作见证,不久,就有好些弟兄起来,追求真理,后来有从南港、蒲门来的几位弟兄,在此作一点造就的工作,并略提到教会真理问题。因此,他们的眼睛就更明亮了,遂与公会脱离了关系,完全归于主名下聚会。当时,虽有少数弟兄反对,不久,也完全顺服了。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三十馀人;听道而未擘饼的,约有一百五十馀人。谢连三、龚永静二位弟兄在此负责。

■ 在浃底的聚会的起头与经过
此地从前有个内地会教堂,有戴云章弟兄在该堂作工。他很顺服真理,知道公会里一些不合圣经真理的原则,和人意的组织,是必须改革的。可惜,他当时对教会真理方面,尚未彻底看清,所以只打算在里面修改,并未从中出来。如此作了几年工夫,结果只有外面的改良,没有里面生命的复兴。

1931年春,戴弟兄定意要移居坎门,工作没人接手,于是邀陈钦法弟兄前往继任。而陈弟兄工作了一年的工夫。他的心灵如受重压,正如陈弟兄上述自己的心情。他于1933年春,完全脱离公会,在浃底郑志明弟兄家中聚会。1933年春,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十人;听道未擘饼的弟兄也有十馀人,由林子忠弟兄负责。陈弟兄没有出门的时候,他在此帮助弟兄们。

■ 在方岩下的聚会的起头
这个聚会是从自立会转过来,而归在主的名下的。当1932年夏,这里有一次特别的聚会。在那次聚会负责讲道者,并没有提到教会真理问题,只讲一些造就生命的真理。然而弟兄们得到真理光照之后,就自己看出公会种种组织不合圣经,从那时起,对脱离宗派,取消会名,以及受浸、擘饼等等,就都逐步进行了。现在每主日擘饼的弟兄姊妹,共三十馀人;听道而未擘饼的,约有七八十人。最近是林子华弟兄在此负责。

■ 在路边的聚会的前后经过
这个聚会,是从1932年冬天起头的。在未起首以先,经过二年多的争战时期。因为从前弟兄们是属内地会的。该内地会的教堂,在宜山镇离路边地方有三公里路。该堂聚会的人数很多。对聚会的事毫无敬虔,满堂拥挤,喧哗不堪。后来黄履铨弟兄起来作工,一方面讲说教会真理问题,指明宗派的错误;一方面整理内容,使有严肃的敬拜。这样工作不久,就有半数的弟兄姊妹们顺服真理,愿意离开宗派的错误,按照林前十四章的原则来聚会,但其馀一半的弟兄们总是不领会。有些因为藐视人以致轻弃真理;有些因为保守自己的地盘,就不愿顺服;有些因为不肯放弃自己的主张,就生出许多的批评;还有种种的原因难以缕述。这样一来,弟兄姊妹们的心灵,几乎被辩论的气氛包围了。这时爱主的弟兄姊妹,大家都感到非常痛苦。不去礼拜呢,心中不安;去礼拜呢,又不成礼拜,还要听饱满腹辩论的话,这是多么无谓啊。但同心的弟兄姊妹们,那时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要全体改变过来,才算安心。以为若是脱离出来,恐怕人家反说我们是分离基督的身体,似乎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形下,约有二年多的时间。

后来,因浃底的弟兄们已经从公会出来,他们中间也有弟兄来浃底一同擘饼,觉得非常快乐,因此就知道新酒不可装在旧皮囊里,必须脱离才是。弟兄们就同心去找房子,办器具,于是在路边地方典两间矮小的房子,就照着圣经的原则聚会了。每主日上午有擘饼聚会,下午有讲道聚会(有时是传福音)。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主真赐福给此处的聚会。把得救的人数添加给教会。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三十馀人;听道未擘饼的有七十馀人;新得救的有二十馀人。聚会的工作和事务,有黄履祺、黄定意、林步进、薛中础诸位弟兄共同负责。

■ 在萧家渡(萧江)的聚会的起头和近况
这里的聚会从前属自立会。在1931年4月间,有在本处负责的弟兄,赴金乡一次特别的聚会,得着真理光照归来,就知道从前的工作,如付流水。现在必须有个新起头,既得当地的弟兄们同意的肯顺服,就脱离了宗派所有的关系,在原有的会所里归于主的名下聚会。每主日擘饼的弟兄姊妹约有三十人;听道的男女而未擘饼的也有十几人。

他们中间很显明主恩的一点,就是弟兄们对于顺服真理的心,颇能一致。然而,灵命却未见充实成长(因他们未能在读经、祷告上用功),并缺少先知讲道的恩赐。年来,除了负责的杨立人弟兄外,只有一位作裁缝工艺的陈崇一弟兄,当杨弟兄出外时,帮助聚会起来讲一些真理。这位弟兄忙于他自己的工艺,以致分心不能用全力来服事弟兄,所以他见证时的能力也因之而绵薄。请弟兄姊妹代祷,兴起先知讲道的恩赐,使荣耀归于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 在扈山的聚会的起头和经过
这个聚会,从前系自立会。后因有几位弟兄多读福音书房的出版物,得着不少的亮光;再从各处特别的聚会中听了许多真理;又于1931年秋,请王雨亭弟兄来该处有一个礼拜的特别的聚会,从此,弟兄们对真理的亮光越发增多了。所以在那次聚会完毕时,就有七位弟兄起来要求受浸,因他们先前是受滴水礼的。从此他们过着每逢主日擘饼聚会。

这样进行不久,一班爱主的弟兄姊妹们,都尝到属天的滋味。然而那些未重生的,觉得这样聚会太枯燥乏味,就有些次第退去了,以致聚会人数减少。因此,外面好批评的就说:“扈山教会,因脱离宗派,现在没有人礼拜,快要关门了”。感谢赞美主,这句话永不能成为事实的,因为主说:“我给你们一个敞开的门,是没有人能关的”。从去年起,主把得救的人数逐渐加给他们。每个主日都有人主动地来听福音。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共有三十六位;听道未擘饼的约五、六十位。每主日上午擘饼聚会,另有传福音聚会。下午有造就聚会。聚会中工作及事务,有周达卿、林趋前、潘福清等人共同负责。此外,尚有几位弟兄也会在主日,起来见证真理的。请为那些曾听见福音的朋友祷告,愿他们早日蒙恩得救。

■ 在凤川(塘川)的聚会的起头和经过
这个聚会,很难说定是从何时起头。就着工作来说,是在三年前就已起首了;就着建立主的桌子来说,是从去年秋后才起首的。以前二、三年间,他们对属灵生命的真理是很接受的,但是最怕提到教会问题。他们以为宗派内有许多的事,固然不合圣经,实是应当改良的;但完全脱离宗派,也未必无错。所以就要几位弟兄起来作修改的工夫,一面把明显不合圣经的除去,一面在每主日里多多地注重救恩。因此弟兄姊妹们,对于得救的问题,就大概明白一些了。不过对教会问题仍是莫名其妙。

感谢主,从去年起那几位负责弟兄,对教会问题也得着了光照。不特知道宗派内有些错误,并且还认识了宗派在根本上就不合圣经的。所以在去年十一月间,就照着圣经设立了主的桌子,每主日擘饼记念主。可惜有少数的弟兄姊妹尚未同心,不参加擘饼。这里擘饼的人数有五十馀;听道而未擘饼的有百馀人。聚会的工作和事务,是徐荣三、徐知一、徐畏三等三位弟兄共同负责。

■ 在墨城的聚会的情形
这个聚会的地方,在一个偏僻的海边。背山面海,风景清幽。聚会的人数颇多。弟兄们有作农夫的,有作渔夫的,有作窑匠的。就是姊妹们,也多在碗厂作画工的。

他们对现在的真理非常饥渴地爱慕。虽没有什么人到他们中间作工,然而无论在何处,若有特别的聚会,他们中间总有多人前往听道的。他们虽对属世的知识不是很高,然而对于所能领会的真理,知道多少就顺服多少。至于宗派的错误,和神的教会所应有的特性,他们也能略知一点。所以从去年春天起,就与他们所属的宗派脱离了关系,完全归于主的名下聚会。已经受过滴水礼的,现在多半已受浸了。擘饼的弟兄姊妹共有六十馀人;已经蒙恩而等待受浸的有三十左右;其馀听道的约有百馀人。聚会中的工作及事务,有张鹤龄、方省三等弟兄共同负责。

■ 在后仓的聚会的起头
后仓地方,在1933年以前,没有一个信主的。在1933年秋季里,有李树人弟兄,到此租房子开布道会,蒙主祝福,不久就有几位可爱的青年男女接受主,作了基督人。李弟兄就在所租的房子里,为他们设立主的桌子。从此也有公会的弟兄前来参加聚会,一同擘饼,主把新得救的人,陆续加给他们。1934年春,召开了一次特别的聚会,大蒙主的祝福,散会的那一天,有八位弟兄姊妹受浸,其中三个人是别处来的。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十馀人;听道而未擘饼的有三十馀人。工作和事务等有李树人、周基章、胡友三等弟兄共同负责。

■ 在钱仓的聚会的起头
这个地方不大,然而宗教却甚发达。有内地会,有自立会,又有天主教。为着宗派发热心的著名领袖比其他地方多。在1932年春,当地自立会有一些弟兄姊妹,参加凤川(塘川)的特别的聚会,在那里听到真理的道心中特别受感动。后来就与陈钦法等弟兄商量,约定4月份到他们那里有一次特别的聚会。
从那次聚会之后,就有几位弟兄起来,把礼拜的仪式稍为更改一点,因此就引起那些领袖们的反对。这里的反对比别处更甚。禁止他们唱小群诗歌,不准爱真理的弟兄讲道。每主日讲台上,只听见诋毁、诟骂的声音。凡爱主的弟兄姊妹,见此情景真是悲伤。

后来,几位顶同心的弟兄起来,就在每主日的晚上到礼拜堂里聚会擘饼。其馀不同心的都没有参加。如此作了一年多时间,弟兄们觉得这样混杂在宗派里,很不合圣经的原则。

再后来,弟兄们决定另找房子聚会,但因不知姊妹们心意如何,因此就拖延下去。直到1934年3月第一个主日,蒙主的带领,得到姊妹们的同意,就在一个弟兄的房子里,起首擘饼聚会了。现在有三位弟兄,三位姊妹,一同擘饼。虽然人数少,却是顶喜乐。其中林志明姊妹,她的丈夫对她很不满意,常向她变脸。另一位林知三弟兄,他本人很顺服主,只是他的父亲,是极力地反对真埋,林弟兄若公开脱离宗派,马上会惹出事来。我们都放在主脚前祷告,求主怜悯赐恩,释放他们。

1934年9月8日,陈钦法弟兄写信给上海《通问汇刊》编辑处,声明一件事:他与王雨亭弟兄,合作完成《福鼎、泰顺、平阳无宗派教会之概况》文章。王弟兄署名在前,陈弟兄署名在后。其内容是泰顺、福鼎二位弟兄和平阳陈钦法等三位弟兄,将各自三个地方聚会的情形写成的材料,寄给王雨亭弟兄汇总成文,寄《通问汇刊》希冀刊登的。不料邮差太不当心,把它误投报馆里去了。该报馆接到这信件,竟把内容述说神恩典,有造就弟兄之处尽都删去,只把专说离宗派硬梗梗的话登出,表示教会新闻,不知其用意何在!但无论毁我誉我,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盼望各地同走道路的弟兄姊妹们,知道这件事的原委,而不至有什么误会就好了。就今天来说,温属及福鼎的教会失去了一篇珍贵的教会史料。

召归天家
1946年,陈钦法和同工们在路边教会按立第一批长老后,又风尘仆仆地不辞劳苦到黄岩传福音,是年7月他被染上霍乱,在黄岩教会被主接去,终年51岁。陈钦法的人生给后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一位九十五岁老弟兄来信说道:“1948年魏光禧弟兄作见证说,那时平阳的工作不是某人“肩负重任”,而是陈钦法、蔡琦、周达卿等弟兄多一点奔走”。

□ 复生 丘明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9)
工人的脚踪——蔡 琦(1895—1976)
点滴逸事
蔡琦弟兄原籍平阳钱库人,他的父亲英年早逝。蔡琦有兄弟三人,依次蔡琦、蔡真宝、蔡真明。他是长子带领全家信主。蔡弟兄为人正直、直率。在真理上坚守原则,爱憎分明。他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仪表威严,若不明白真理的人很惧怕他,大都敬而远之。再者,他爱幼弟胜过二弟,在世务上,蔡弟兄一生淡泊名利,比较清高。他把惟一的财产,就是老家三间房屋的地基(曾被大火烧光),给他三弟的儿子云友弟兄继承。我们对蔡琦弟兄的家庭婚姻,生活琐事,知道甚少。蔡弟兄有两个女儿,均受较好的医学教育,现年事已高,请保姆照顾生活起居,不便采访。但她们曾说过,我们的父亲,生平淡泊名利,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们去谈它什么呢!她们都是有坚定基督信仰的,我们就不便猜想是什么意思。神给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

追求真理
蔡琦弟兄于1923年,他被杨牧师保送杭州学道院深造,毕业后回到平阳,被钱库镇内地会聘任为教师。但他在属灵上如困鹿渴慕溪水一样追求真理,被上海福音书房出版的《基督徒报》、《复兴报》、《属灵人》等书刊深深地吸引着,蒙光照要走地方教会的道路。

脱离宗派
蔡琦弟兄早在1930年之前已经认识宗派的错误,但无力从宗派势力中出来,过着无宗派错误的生活。他的里面生命的感觉是痛苦的。在给倪柝声弟兄一封信中,可以看见在1930—1933年间的思想挣扎。也许是对一个有神学造诣而行事谨慎的传道人会多一点思考,而产生了行动上的推延。我们在蔡弟兄给倪柝声弟兄的信件中,清楚地看见这一点。

1934年9月16日他给倪弟兄的信里说:“感谢眷顾我们的主!因去年8月间在我没有地方寄居的时候, 忽然就预备了平阳坡南宕垟地方给我住”。一个内地会的教师,有固定月薪收入住在礼拜堂里,吃住不愁,何况他是个口才超群的人。然而,一旦公开脱离公会就要失去物质的保障,要仰赖主,过信心的生活。主还给他预备同心的同路人。信中说,这里没有奉主名聚会的地方,不过有几位弟兄与我住在一块儿,每于晚间的聚会中,对他们讲一点儿真理,如此约一年之久。弟兄们得着一点点真理亮光之后,虽然仍到公会聚会,却心里没有得到多大益处。想要离开公会归在主名下聚会,又没有弟兄负责(因蔡琦弟兄经常外出讲道)。我又怕他们对于真理没有把握,只跟着感情而离开公会,所以有点不放心。只好把这事摆在主手里。

蔡琦弟兄在信中又说,感谢神!近来祂引导一位弟兄杨时清,也移居于此处。他是与我们同路的人,而且有恩赐的。于是弟兄们就恳切地为这事祷告,后来主的恩典就在他心里工作,使他们实在看出宗派的错误。就决然脱离了公会,完全归于主的名下聚会。虽有公会里所谓的牧师和教师们用婉言来挽回,终不能使他回顾一下。

信的最后,蔡琦弟兄说:“感谢神!使祂的儿女们不怕人的怒目、白眼、顶撞,只管为主忠心进前,已于1934年9月间起首聚会了,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七人,聚会的人数约二十馀人。请上海弟兄代祷。”1934年他和陈云锦、蔡景宝等弟兄从钱库东街内地会带出一百多人,建立了钱库西街教会。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温州、平阳一带的教会是以黄履铨、陈钦法、蔡琦、周达卿等同工形成一个传递信息中心。他们也可以说,是接续王雨亭、王天佐等弟兄的事奉工作,继续发扬光大和前行。蔡琦弟兄与同工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是:同工合作,重视文字工作。

同工合作
蔡琦弟兄深知,神在温州与平阳各处,兴起祂忠心的儿女,真的为主背起更重的十字架,过着艰难的生活。他和同工们看见:有几位弟兄曾在宗派里作工的,现在为着顺服主的缘故,孤孤单单地靠主站立。他把情况写信告诉上海倪柝声弟兄,并告知这些弟兄的名字和详细的地址,目的是代祷和互相帮助。他在信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现在各处聚会中,还有叫我们挂心的,就是许多弟兄姊妹们还没有实在的复兴!不过仅从宗派转过来而已,虽然如此,我们已看见如人手那样大的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了”!

蔡琦弟兄与陈祥、王诚信、李树人、金子芳等五位弟兄,在1934年7—8月间近一个月时间的布道,于8月份刚结束,接着同年9月13日开始,蔡琦弟兄又与陈钦法、苏梯升、金子芳、杨时清等同工在平阳一带讲道。

文字工作
蔡琦弟兄与同工黄履铨、陈钦法等弟兄一样,都是非常重视文字工作。他们无论工作再多,只要工作告一段落,就要作文字汇总工作,这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榜样。

在1934年《通问汇刊》第十期“平阳同工的行踪”一文,以蔡琦、陈祥、王诚信、李树人、金子芳等弟兄署名的。读后真叫我们得帮助;知道那时同工行踪的艰辛,他们爱心的劳苦,会激励我们。

这篇报道,是以感恩赞美主开始的,说:“我们的主是应当称颂的,因为祂在我们走错路的时候,就呼唤我们,领我们回来,使我们走在祂要我们走的道路上,这真是主特别地恩待了我们。不过一般拥护宗派的领袖们,对我们总是不谅解,甚至在官厅里一再控告我们,并用暴戾的言语,恐吓我们软弱的弟兄姊妹,然而主稳固的根基已经立定了,是谁也不能拆毁的”。

在这四围受敌的情形里,主却给我们一个新的呼召,就是要我们更多顾念罪人的灵魂。因为这几年来忙于对内的改造,几乎把传福音的工作忽略了。因此几个“无用的我们”,因圣灵把我们集合起来,就做起传福音的工作了。

接着,他详情的述说传福音的经过:7月19日,他们从鳌江的下游方岩下起程,向平阳北港腹地进发,徒步布道,可是那几天大雨如注,江水盈溢,两岸江轮不能行驶,他们就等到第二天搭帆船前往,不料舟行中途,被狂澜所阻,不能达目的地,至傍晚时,投宿内地会里。次日大雨虽停,水势仍未退落,他们只得跨山越岭,绕道而行,至中午时,到了鹤溪这个地方,就在客店里歇息了。离此五里路有个村庄名霞溪,那里有我们的弟兄姊妹数人,是归主名下聚会的。明天是主日,他们必须到那里去擘饼记念主,可是大水未退不能前行,只得留宿旅舍等候水退。在这天的下午,蔡琦弟兄就在街上分单张,逐家传福音,使许多人听到主的名字。可是当地公会的人,大不喜悦。有一位青年信徒,就跑到他们的寓所来,严色整辞地说:“现在政府有告示下来,不准你们扰乱我们的教会……”。后来有一位本地的教师,从客店门前经过,有一位妇人呼叫他说:“某某先生,这几位也是传道的,你怎么不接待他们到教堂里去呢”?那位教师抬头观望,不发一言,昂然走过去了。这是主的名被人厌恶,我们的心却是坦然。晚上弟兄们在客店里,对着少数人传福音之后就休息了。次日是主日,清早大水虽未尽退,然而路上仍有过膝之水,可以勉强趋行,他们为要赶到有弟兄聚会的地方去擘饼的缘故,所以他们就肩负行李徒步前行。不料行至途中路边有道深沟,陈祥弟兄失足掉下沟里去了!这时水势甚急,危险万分,幸蒙神的恩手托住,拉他上来。不只身体没有受伤,就是箱子也从水里拉上来,没有一点损失;大家真感谢主恩不尽。

到了霞溪这个地方,弟兄们因主的爱接待他们,有非常的情分,一起过了主日。从次日起礼拜一至礼拜五止,每天晚上都有传福音的聚会。(日间也有几天对内造就的聚会。)他们传福音的方法是这样:先用红纸印成传单,一边写着某天某时在某处讲道,恭请听福音,一边又印上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的经文。弟兄们就将这传单挨家逐户去分送,到了傍晚时,又有弟兄去催请他们,这样,就把这霞溪全村的人都惊动了。他们男男女女都拥挤前来满了座位。原来这些非信徒来聚集,本是很难保守安静的,但感谢主,因为祂肯在他们当中,伸出大能的手臂来,使这些听众各个都肃静敬听,从起头到末了,没有一个打岔的。这地方信天主教的人很多,他们也每次都来听道。有一个天主教的家长,竟把家门关锁,引导全家的人都来聚会。又供应一点聚会应用的物品。因为聚会地方狭小,座位不敷,所以听道的人,有些自带着板凳前来,听道后自己背着回去。虽然听到半夜三更,他们也没有一点倦态。这是主自己吸引人到祂面前来,为此同工们感谢赞美主!

礼拜六上午,他们告别霞溪的弟兄姊妹和那些听福音的朋友,步行三十五里路到了山门街,在这里有一个新近离开宗派归主名下的聚会。他们已经知道同工们今天会来,就把膳宿等事早已备妥,并有四五位弟兄到八、九里路外迎接同工们的到来,当大家进入聚会的地方,真使人心中甘甜,被主的爱四面包围。当天的下午,弟兄们就出去分布道传单和福音单张;晚上就有一百人来听福音,蔡琦弟兄在他们中间讲道,蒙主的祝福非常有能力,使听众大大受感动。不过没有叫他们签名,这是同工们所不喜欢作的。次日是主日,上午有造就信徒讲道聚会,下午讲受浸的必需和意义,散会时有五位弟兄四位姊妹到溪里去受浸。晚上原来为擘饼聚会,只因有许多聚会的人要听福音,所以只好先向他们传福音,等众人散开之后,弟兄姊妹再擘饼聚会直到深夜。这次擘饼聚会属灵空气格外的浓厚,许多弟兄姊妹感到如同到了天上,亲见主面一样。

七月三十日,礼拜一,日间休息,晚上在李树人弟兄的屋前露天布道。李弟兄早已通知他的亲戚、邻居及同族的人。到了晚上就有众多的人聚集,这次讲道的题目是:神爱世人(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众人听了之后,莫不喜气盈盈,知道神真爱他们。

七月三十一日,礼拜二,同工们离开山门街,步行三十里,到了顺溪地方。这地方有一千多户人家,约有五千人口,但信主的人仅有男女五人。他们是因去年春天有李树人、徐基人等弟兄来此传福音而相信的。同工们在此作工六天,前三天上午休息,下午逐家布道,并分发单张,请他们晚上来听福音。后三天上下午都对内作点造就工作。每晚上都是传福音。说到这次传福音真是感谢主,因为祂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宽大的房子,仅租小部分,其馀的部分是借用的。就如天井和四围的走廊,可容纳一千馀人,就不会感到人满为患了。弟兄们每天下午都出去分发传单,到了晚上又出去催请他们进来,有不愿来的,弟兄们以和颜悦色拖拉他们进来,所以每晚上总有百馀人至二百人来听道。讲道的弟兄没有讲别的,只讲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有时也提到将来的审判,或末世的预兆。神用自己的话大大作工,每晚散会时,总有几个人留在那里不肯走。弟兄们就再与他们谈谈,或与他们一同祷告,或留他们吃点小餐,从此他们就接受主了。到同工工作末了的那一天,正是主日,这些新蒙恩的都来与同工和弟兄姊妹们一同敬拜神,都成了弟兄姊妹了。感谢赞美主,若不是主自己吸引人来,人还能作什么呢?同工们以极大的心情感谢赞美主,

荣耀归于神。
8月6日,礼拜一,同工们要离开顺溪去莒溪。弟兄们送他们到数里之外,在凉亭告别。我们就要挑起行李往前行,不料,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民,笑嘻嘻地要替同工们挑行李。弟兄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要替我们挑呢?他就把由来告诉弟兄说:“你们诸位先生在我顺溪讲道这几天,我都没有机会去听道,昨天晚上,我正要去听又有拦阻不能如愿。今天早晨听说你们都走了,我就非常难过,所以我特地赶过来,要为你们挑行李,与你们同行一程, 藉此得听你们的道理, 请你们一面走路, 一面讲道吧”。同工们见此情形,心中涌出天上的快乐,一路对他讲人的罪和罪的刑罚,并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一直走了十几里路,过了一个半钟头,这位朋友就与我们辞别,当时就承认耶稣作他个人的救主,知道耶稣已经解决他一切的罪了。同工们就站在那山岭上同他祷告。感谢主!这个人得救了。他去了之后弟兄们继续前行,至中午到莒溪,在这个地方只有十几位弟兄姊妹,但我们两个晚上的福音聚会,每晚上都有一百多位听福音的朋友,但愿神祝福他们,撒种在于我们,使人生命成长是在于神。

八月八日,同工们离开莒溪,步行十二里到了矴埠头。适王雨亭弟兄在此养病,张悟生弟兄也在此,虽然肉体软弱,但是弟兄们的灵里,是非常的快乐。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这篇“平阳同工的行踪”报道,距今天已相隔遥遥六十八年了,当我们翻阅当年史料时,愈加亲切。虽然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传主的道的内容,爱主的心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同工同心,为主艰辛布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后来在圣灵的带领下,蔡琦、黄履铨、陈钦法三位弟兄在钱库路边教会建立温州地方教会信息中心,联络温籍各县及福鼎等地的教会,在圣灵的引导下使各县的教会得到蓬勃发展和茁壮成长。他为完成主的托付,他的足迹踏遍浙南闽北各地的教会作牧养的工作。他一生不辞劳苦,为了神国的福音,为了基督荣耀的教会献上一切。1976年,他息了自己的劳苦,终年八十二岁。我们在教会史料中,看到多处的同工曾为蔡琦弟兄身体软弱代祷。真是神的恩典在人的软弱上,给了他够用的恩典和能力,为主作工不息。

□ 复生 丘明

温属地方教会史(9)
工人的脚踪——蔡 琦(1895—1976)
点滴逸事
蔡琦弟兄原籍平阳钱库人,他的父亲英年早逝。蔡琦有兄弟三人,依次蔡琦、蔡真宝、蔡真明。他是长子带领全家信主。蔡弟兄为人正直、直率。在真理上坚守原则,爱憎分明。他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仪表威严,若不明白真理的人很惧怕他,大都敬而远之。再者,他爱幼弟胜过二弟,在世务上,蔡弟兄一生淡泊名利,比较清高。他把惟一的财产,就是老家三间房屋的地基(曾被大火烧光),给他三弟的儿子云友弟兄继承。我们对蔡琦弟兄的家庭婚姻,生活琐事,知道甚少。蔡弟兄有两个女儿,均受较好的医学教育,现年事已高,请保姆照顾生活起居,不便采访。但她们曾说过,我们的父亲,生平淡泊名利,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们去谈它什么呢!她们都是有坚定基督信仰的,我们就不便猜想是什么意思。神给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

追求真理
蔡琦弟兄于1923年,他被杨牧师保送杭州学道院深造,毕业后回到平阳,被钱库镇内地会聘任为教师。但他在属灵上如困鹿渴慕溪水一样追求真理,被上海福音书房出版的《基督徒报》、《复兴报》、《属灵人》等书刊深深地吸引着,蒙光照要走地方教会的道路。

脱离宗派
蔡琦弟兄早在1930年之前已经认识宗派的错误,但无力从宗派势力中出来,过着无宗派错误的生活。他的里面生命的感觉是痛苦的。在给倪柝声弟兄一封信中,可以看见在1930—1933年间的思想挣扎。也许是对一个有神学造诣而行事谨慎的传道人会多一点思考,而产生了行动上的推延。我们在蔡弟兄给倪柝声弟兄的信件中,清楚地看见这一点。

1934年9月16日他给倪弟兄的信里说:“感谢眷顾我们的主!因去年8月间在我没有地方寄居的时候, 忽然就预备了平阳坡南宕垟地方给我住”。一个内地会的教师,有固定月薪收入住在礼拜堂里,吃住不愁,何况他是个口才超群的人。然而,一旦公开脱离公会就要失去物质的保障,要仰赖主,过信心的生活。主还给他预备同心的同路人。信中说,这里没有奉主名聚会的地方,不过有几位弟兄与我住在一块儿,每于晚间的聚会中,对他们讲一点儿真理,如此约一年之久。弟兄们得着一点点真理亮光之后,虽然仍到公会聚会,却心里没有得到多大益处。想要离开公会归在主名下聚会,又没有弟兄负责(因蔡琦弟兄经常外出讲道)。我又怕他们对于真理没有把握,只跟着感情而离开公会,所以有点不放心。只好把这事摆在主手里。

蔡琦弟兄在信中又说,感谢神!近来祂引导一位弟兄杨时清,也移居于此处。他是与我们同路的人,而且有恩赐的。于是弟兄们就恳切地为这事祷告,后来主的恩典就在他心里工作,使他们实在看出宗派的错误。就决然脱离了公会,完全归于主的名下聚会。虽有公会里所谓的牧师和教师们用婉言来挽回,终不能使他回顾一下。

信的最后,蔡琦弟兄说:“感谢神!使祂的儿女们不怕人的怒目、白眼、顶撞,只管为主忠心进前,已于1934年9月间起首聚会了,现在擘饼的弟兄姊妹有七人,聚会的人数约二十馀人。请上海弟兄代祷。”1934年他和陈云锦、蔡景宝等弟兄从钱库东街内地会带出一百多人,建立了钱库西街教会。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温州、平阳一带的教会是以黄履铨、陈钦法、蔡琦、周达卿等同工形成一个传递信息中心。他们也可以说,是接续王雨亭、王天佐等弟兄的事奉工作,继续发扬光大和前行。蔡琦弟兄与同工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是:同工合作,重视文字工作。

同工合作
蔡琦弟兄深知,神在温州与平阳各处,兴起祂忠心的儿女,真的为主背起更重的十字架,过着艰难的生活。他和同工们看见:有几位弟兄曾在宗派里作工的,现在为着顺服主的缘故,孤孤单单地靠主站立。他把情况写信告诉上海倪柝声弟兄,并告知这些弟兄的名字和详细的地址,目的是代祷和互相帮助。他在信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现在各处聚会中,还有叫我们挂心的,就是许多弟兄姊妹们还没有实在的复兴!不过仅从宗派转过来而已,虽然如此,我们已看见如人手那样大的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了”!

蔡琦弟兄与陈祥、王诚信、李树人、金子芳等五位弟兄,在1934年7—8月间近一个月时间的布道,于8月份刚结束,接着同年9月13日开始,蔡琦弟兄又与陈钦法、苏梯升、金子芳、杨时清等同工在平阳一带讲道。

文字工作
蔡琦弟兄与同工黄履铨、陈钦法等弟兄一样,都是非常重视文字工作。他们无论工作再多,只要工作告一段落,就要作文字汇总工作,这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榜样。

在1934年《通问汇刊》第十期“平阳同工的行踪”一文,以蔡琦、陈祥、王诚信、李树人、金子芳等弟兄署名的。读后真叫我们得帮助;知道那时同工行踪的艰辛,他们爱心的劳苦,会激励我们。

这篇报道,是以感恩赞美主开始的,说:“我们的主是应当称颂的,因为祂在我们走错路的时候,就呼唤我们,领我们回来,使我们走在祂要我们走的道路上,这真是主特别地恩待了我们。不过一般拥护宗派的领袖们,对我们总是不谅解,甚至在官厅里一再控告我们,并用暴戾的言语,恐吓我们软弱的弟兄姊妹,然而主稳固的根基已经立定了,是谁也不能拆毁的”。

在这四围受敌的情形里,主却给我们一个新的呼召,就是要我们更多顾念罪人的灵魂。因为这几年来忙于对内的改造,几乎把传福音的工作忽略了。因此几个“无用的我们”,因圣灵把我们集合起来,就做起传福音的工作了。

接着,他详情的述说传福音的经过:7月19日,他们从鳌江的下游方岩下起程,向平阳北港腹地进发,徒步布道,可是那几天大雨如注,江水盈溢,两岸江轮不能行驶,他们就等到第二天搭帆船前往,不料舟行中途,被狂澜所阻,不能达目的地,至傍晚时,投宿内地会里。次日大雨虽停,水势仍未退落,他们只得跨山越岭,绕道而行,至中午时,到了鹤溪这个地方,就在客店里歇息了。离此五里路有个村庄名霞溪,那里有我们的弟兄姊妹数人,是归主名下聚会的。明天是主日,他们必须到那里去擘饼记念主,可是大水未退不能前行,只得留宿旅舍等候水退。在这天的下午,蔡琦弟兄就在街上分单张,逐家传福音,使许多人听到主的名字。可是当地公会的人,大不喜悦。有一位青年信徒,就跑到他们的寓所来,严色整辞地说:“现在政府有告示下来,不准你们扰乱我们的教会……”。后来有一位本地的教师,从客店门前经过,有一位妇人呼叫他说:“某某先生,这几位也是传道的,你怎么不接待他们到教堂里去呢”?那位教师抬头观望,不发一言,昂然走过去了。这是主的名被人厌恶,我们的心却是坦然。晚上弟兄们在客店里,对着少数人传福音之后就休息了。次日是主日,清早大水虽未尽退,然而路上仍有过膝之水,可以勉强趋行,他们为要赶到有弟兄聚会的地方去擘饼的缘故,所以他们就肩负行李徒步前行。不料行至途中路边有道深沟,陈祥弟兄失足掉下沟里去了!这时水势甚急,危险万分,幸蒙神的恩手托住,拉他上来。不只身体没有受伤,就是箱子也从水里拉上来,没有一点损失;大家真感谢主恩不尽。

到了霞溪这个地方,弟兄们因主的爱接待他们,有非常的情分,一起过了主日。从次日起礼拜一至礼拜五止,每天晚上都有传福音的聚会。(日间也有几天对内造就的聚会。)他们传福音的方法是这样:先用红纸印成传单,一边写着某天某时在某处讲道,恭请听福音,一边又印上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的经文。弟兄们就将这传单挨家逐户去分送,到了傍晚时,又有弟兄去催请他们,这样,就把这霞溪全村的人都惊动了。他们男男女女都拥挤前来满了座位。原来这些非信徒来聚集,本是很难保守安静的,但感谢主,因为祂肯在他们当中,伸出大能的手臂来,使这些听众各个都肃静敬听,从起头到末了,没有一个打岔的。这地方信天主教的人很多,他们也每次都来听道。有一个天主教的家长,竟把家门关锁,引导全家的人都来聚会。又供应一点聚会应用的物品。因为聚会地方狭小,座位不敷,所以听道的人,有些自带着板凳前来,听道后自己背着回去。虽然听到半夜三更,他们也没有一点倦态。这是主自己吸引人到祂面前来,为此同工们感谢赞美主!

礼拜六上午,他们告别霞溪的弟兄姊妹和那些听福音的朋友,步行三十五里路到了山门街,在这里有一个新近离开宗派归主名下的聚会。他们已经知道同工们今天会来,就把膳宿等事早已备妥,并有四五位弟兄到八、九里路外迎接同工们的到来,当大家进入聚会的地方,真使人心中甘甜,被主的爱四面包围。当天的下午,弟兄们就出去分布道传单和福音单张;晚上就有一百人来听福音,蔡琦弟兄在他们中间讲道,蒙主的祝福非常有能力,使听众大大受感动。不过没有叫他们签名,这是同工们所不喜欢作的。次日是主日,上午有造就信徒讲道聚会,下午讲受浸的必需和意义,散会时有五位弟兄四位姊妹到溪里去受浸。晚上原来为擘饼聚会,只因有许多聚会的人要听福音,所以只好先向他们传福音,等众人散开之后,弟兄姊妹再擘饼聚会直到深夜。这次擘饼聚会属灵空气格外的浓厚,许多弟兄姊妹感到如同到了天上,亲见主面一样。

七月三十日,礼拜一,日间休息,晚上在李树人弟兄的屋前露天布道。李弟兄早已通知他的亲戚、邻居及同族的人。到了晚上就有众多的人聚集,这次讲道的题目是:神爱世人(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众人听了之后,莫不喜气盈盈,知道神真爱他们。

七月三十一日,礼拜二,同工们离开山门街,步行三十里,到了顺溪地方。这地方有一千多户人家,约有五千人口,但信主的人仅有男女五人。他们是因去年春天有李树人、徐基人等弟兄来此传福音而相信的。同工们在此作工六天,前三天上午休息,下午逐家布道,并分发单张,请他们晚上来听福音。后三天上下午都对内作点造就工作。每晚上都是传福音。说到这次传福音真是感谢主,因为祂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宽大的房子,仅租小部分,其馀的部分是借用的。就如天井和四围的走廊,可容纳一千馀人,就不会感到人满为患了。弟兄们每天下午都出去分发传单,到了晚上又出去催请他们进来,有不愿来的,弟兄们以和颜悦色拖拉他们进来,所以每晚上总有百馀人至二百人来听道。讲道的弟兄没有讲别的,只讲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有时也提到将来的审判,或末世的预兆。神用自己的话大大作工,每晚散会时,总有几个人留在那里不肯走。弟兄们就再与他们谈谈,或与他们一同祷告,或留他们吃点小餐,从此他们就接受主了。到同工工作末了的那一天,正是主日,这些新蒙恩的都来与同工和弟兄姊妹们一同敬拜神,都成了弟兄姊妹了。感谢赞美主,若不是主自己吸引人来,人还能作什么呢?同工们以极大的心情感谢赞美主,

荣耀归于神。
8月6日,礼拜一,同工们要离开顺溪去莒溪。弟兄们送他们到数里之外,在凉亭告别。我们就要挑起行李往前行,不料,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民,笑嘻嘻地要替同工们挑行李。弟兄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要替我们挑呢?他就把由来告诉弟兄说:“你们诸位先生在我顺溪讲道这几天,我都没有机会去听道,昨天晚上,我正要去听又有拦阻不能如愿。今天早晨听说你们都走了,我就非常难过,所以我特地赶过来,要为你们挑行李,与你们同行一程, 藉此得听你们的道理, 请你们一面走路, 一面讲道吧”。同工们见此情形,心中涌出天上的快乐,一路对他讲人的罪和罪的刑罚,并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一直走了十几里路,过了一个半钟头,这位朋友就与我们辞别,当时就承认耶稣作他个人的救主,知道耶稣已经解决他一切的罪了。同工们就站在那山岭上同他祷告。感谢主!这个人得救了。他去了之后弟兄们继续前行,至中午到莒溪,在这个地方只有十几位弟兄姊妹,但我们两个晚上的福音聚会,每晚上都有一百多位听福音的朋友,但愿神祝福他们,撒种在于我们,使人生命成长是在于神。

八月八日,同工们离开莒溪,步行十二里到了矴埠头。适王雨亭弟兄在此养病,张悟生弟兄也在此,虽然肉体软弱,但是弟兄们的灵里,是非常的快乐。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这篇“平阳同工的行踪”报道,距今天已相隔遥遥六十八年了,当我们翻阅当年史料时,愈加亲切。虽然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传主的道的内容,爱主的心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同工同心,为主艰辛布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后来在圣灵的带领下,蔡琦、黄履铨、陈钦法三位弟兄在钱库路边教会建立温州地方教会信息中心,联络温籍各县及福鼎等地的教会,在圣灵的引导下使各县的教会得到蓬勃发展和茁壮成长。他为完成主的托付,他的足迹踏遍浙南闽北各地的教会作牧养的工作。他一生不辞劳苦,为了神国的福音,为了基督荣耀的教会献上一切。1976年,他息了自己的劳苦,终年八十二岁。我们在教会史料中,看到多处的同工曾为蔡琦弟兄身体软弱代祷。真是神的恩典在人的软弱上,给了他够用的恩典和能力,为主作工不息。

□ 复生 丘明

温属地方就会史(10)
工人的脚踪——周达卿(1901—1980)

温属地方教会史(10) <wbr>- <wbr>工人的脚踪(周达卿)

周达卿弟兄,平阳县萧江镇周宅人,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十四岁时,他父亲送他到藻溪镇南货店当学徒。当年在自立会听道,悔改信主,翌年八月受浸归入父、子、圣灵的名。他在林湄川牧师带领下热心追求,熟读圣经,生命不断长进。十七岁那年林牧师在钱仓礼拜堂第一次让他上讲台讲道。周达卿三年学徒期满被老板继续在店留用。十九岁那年他在江南湖前南货店当店员,二十一岁那年年轻老板得病死去。年轻老板娘与家族商榷决定要继续留用他,于是周达卿弟兄留用了一年,但这一年他心中常感不安,他知道是圣灵的工作,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湖前,从湖前来到扈山带着两个弟弟自己开南货店。那时他上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成家立业,他的两个弟弟听他安排。

开始事奉
周达卿弟兄先在下街租得三间店面,既可作店面、住家又作聚会场所。他带领两个弟弟信了耶稣,三兄弟学会做糕点,神祝福他,他就心中起意献身为主作工,他传福音非常有口才,有人形容周达卿弟兄:“他讲道得救喜乐会叫人笑,说悔改认罪能使人哭”。他常带着店里神所祝福的金钱外出讲道。他虽然读书不多,大概只有小学毕业程度,但文学造诣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年轻的周达卿弟兄在平阳、瑞安、温州、永嘉、乐清各地教会都留下他的佳美的脚踪。后来,他组织福音团到各地开荒布道,建立教会。与陈钦法、蔡琦、苏梯升、林趋前,章高来(温州)等都有过美好的同工,一起传扬福音,造就教会,从事教会建造的工作。

婚姻家庭
周达卿弟兄的结发妻子周师母是本地岱口人,生下第一个女孩,就离他而去了,周达卿弟兄整天在外传道,无暇照顾家务和女儿,后来经弟兄介绍陈宝华弟兄的弟媳的母亲,因丧夫改嫁给周达卿作为续弦,女方同时带过一个女儿,建立四口之家。后来连生下四女,那时桥墩张悟生弟兄,出于爱心,将自己一个外甥过继周达卿名下,取名周程丰。这样,周达卿弟兄有了一男六女,成了蒙神祝福的大家庭,个个都带到神面前而成为神的儿女。

参加特会
1934年2月8日,周达卿弟兄写信给上海倪柝声弟兄,谈到自己蒙光照,脱离宗派,遭受撒但攻击情形时说:“自1931年蒙光照,略识自己,以后不愿再像从前那样生活和工作。定意多用工夫祈祷、读经,以候主旨。焉知撒但在此肆力攻击弟的心思,并在环境方面作工。(就是使弟家中遭遇侄儿病殁、妻儿多病、物质损失、弟兄误会等。)使弟心中昏暗,四无出路。处此景况,颇感痛苦阿!感谢主,正当这时,沪上第三次聚会消息传来,心甚迫切,准备赴沪,可恨仇敌多方拦阻,幸得主听祷告,终得赴会。感谢赞美神!在那十天聚会中,真叫弟觉得主的同在,好像亲睹祂的面,亲听祂的声一般。顶受感动的,就是属灵蒙福的见证;解决弟的难处的,就是“基督是我的生命”与“痛苦的经历”两篇。由此心里阴云四散,转暗为光,心甚欢喜。故于末了见证聚会中,灵里真愿起来见证,惜被言语所阻耳”。

周达卿弟兄所参加上海十天的聚会,就是倪柝声弟兄于1934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得胜聚会(特别的聚会)。魏光禧弟兄曾撰文说:倪弟兄在这次会上,上午讲基督的中心和普及,下午讲神的得胜者。藉着倪弟兄在这次特会的信息,主使许多弟兄得着启示,属灵生命有了很大的转机。魏光禧弟兄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中,站起来表示:放弃教职工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主。

属灵争战
周达卿弟兄会后回到平阳扈山,他说:哈利路亚!从前的光景,总算过去了。不过妻女的病还未完全康复,目下外面工作有些难处,就是一位弟兄犯了林前五章的罪,弟兄劝戒不生效力,不得已将他革除。不料他恶性暴发竟敢厉声厉色与负责弟兄作难。弟兄们睹此光景,不禁伤心流泪。周弟兄一面请教上海弟兄,一面要他们为此事祷告,使主的名不受影响,好使神的计划在弟身上不受亏损。

另外,周达卿弟兄回扈山后,四围环境仍有拦阻,所以他写信给上海《通问汇刊》编辑部,刊物来件请书浙江平阳萧家渡何伟斋转周达卿收。

同工通问
1934—1935年间周达卿弟兄不惮其烦,赴上海请教,或写信讨教治理教会问题。如附近地方弟兄脱离公会,来本地聚会可否?再者,没有姊妹可以建立桌子吗?这些既具体又重要的问题,在同工之间,交通提问是非常要紧的。上海弟兄都是及时复信;讲明圣经的依据和说明。一个地方的教会,该顾到在其附近的地方后起的聚会(徒8:14—15,11:14—15)。下汇萧既在扈山附近,那里的弟兄又要弟兄前去帮助,兄等就应该去看望帮助他们。

至于设立桌子,能有姊妹是最好。但在起头的时候,这不是必须的。当日主设立晚餐时,圣经给我们看见,只有使徒(没有姊妹),与主同吃(太26:20,可14:17,路22:14)。

1938年战事期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是深重的,平阳的信徒也是深受其害。但他们顾念上海福音书房内迁汉口,及遭难的弟兄姊妹,周达卿弟兄写信关心弟兄,并从本地聚会奉献箱开出专款,经银行寄汉口供应一些需要。
所谓“扈山大复兴”就是指1938年至1948年扈山地方教会,蒙神特别祝福的时期,是扈山地方教会一个持续性发展的时期。其中无不倾注周达卿弟兄和同工们的热情和劳苦,在“扈山地方教会简史”已经述及,在此就不赘述。

同工布道
1938年许大卫弟兄在瑞安、平阳、福鼎一带探望弟兄。有周达卿弟兄同伴。1938年8月24日陈钦法弟兄,有一篇综合性报道,寄往汉口福音书房,发表在《敞开的门》第十二期,谈到战争时期温州、永嘉、平阳、瑞安、泰顺、福鼎各处,神的众教会,蒙神保守,都得平安。惟弟兄姊妹的心灵方面,没有从前那样活泼,似乎有一种冷淡和枯干的空气普遍地笼罩着。然而,向外传福音的工作,都是处处蒙神祝福的。1938年7月5日至18日,有周达卿、林趋前、李树人、黄得恩等弟兄,以及扈山的几位弟兄,在赵垟山传福音效果很好,现已租了房子,起首聚会了,有二十馀人,表示相信主,每主日都来聚会。目前暂时由扈山的弟兄们,继续前往帮助他们。盼望不久能成立正式的地方教会。八月下旬又有周达卿弟兄、林绳武、杨立人、苏梯升、金子芳等弟兄,在分水关、月湖垟等处传福音,愿主与他们同工。

沉默岁月
主的工人必须经过水和火的试炼。周达卿弟兄与其他教会负责弟兄一样,经过政府举办的“学习班”,限制人身自由,经历1952年“土改”,1955年“肃反”,1957“反右”,1966年“文革”等各种“运动”。他不像五十岁以前那样勇敢、从容,而变得沉默、谨慎。除个别弟兄勇敢地与他有一点接触外,大多数信徒都远离他。他的儿子和六个女儿,这时都各自成家立业,远走高飞,各自一方。他和师母都没有参加聚会,他孤独地站着,甚至受人的误会说他“卖主卖友”。原因是被公安局叫一些教会负责弟兄去开会,散会时留下周达卿、林趋前、苏梯升等四位弟兄,给他们任务到墨城去“帮助”张鹤龄弟兄。实际四位弟兄到墨城没有见到张弟兄,反而受到墨城教会弟兄姊妹的反感不予接待,结果不几天后,有消息传来说,张鹤龄弟兄被捕而死在监狱里。因此,以后很长时间被人传说,“周达卿卖主卖友”,这种误会是非常伤痛的。

周达卿弟兄孤单地站着。没有聚会生活,没有人与他交通,还独自忍受着被人误会的痛苦。并且生计也有困难,只好登记小商,做小生意糊口。从来没有挑担从事农田劳力的他,只好挑担卖索面维持生活。周达卿弟兄他后来作见证说,一次到山门街挑一担面粉乘船回来,上船埠头挑担走在田埂上,因力不支身将一担白花花的面粉掉进水稻田里,一天的辛苦化为废物,心中甚为悲伤,一屁股坐在地上哭泣起来,这时里面有声音,自觉愧疚:人啊!软弱、胆怯,当即祷告求主怜悯、加力予我,使我从新得力。

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2年在平阳仙坛寺参加学习班,学习五十天。受尽怎样精神的折磨是无人知晓的,因他本人没有向别人透露内情,但人们却知道:周达卿弟兄那天“学习班”结束,自己不能走路,不会说话,是被别人抬回来的。后来知道是严重糖尿病的并发症。他昼夜流泪不住地祷告;为教会祷告,为有难处的弟兄祷告。周弟兄有一天夜间作一个梦,独自深入一栋大宅,一时辨别不了定向,正在此时,喜出望外地遇见了“两恩”(汪主恩、黄得恩两位老弟兄),经他们指点说“你要向里面走,才是出路”。梦醒后,周弟兄思想其梦,具有属灵启示的意义,岂不是自己孤单地站立,灵里面软弱,心灵喜乐被外面的忧愁所胜。于是他起来祷告,求神给他喜乐的灵胜过外面孤单和逆境。感谢主,神赐给他常常喜乐,虽然糖尿病带来的双目视力明显障碍,但能唱诗赞美,叫人读圣经给他听。属灵也能引导弟兄来与他彼此交通。

面对“主的恢复”
1980年“主的恢复”开始传入平阳,邀请周达卿弟兄一起工作,由于周达卿弟兄眼目已看不清楚,就决定先听他们所说的,看他们所行的。对照往日所领受的信息,最终留在了原来侍奉的教会中,未参加主的恢复,并写信至其他往日的同工一起持守。

最后日子
年老的周弟兄身体非常虚弱,每晚有两个弟兄作伴和服侍。但他仍不断传讲纯正真理好几个月,直到1982年9月26日晚9时平平安安地离世到乐园安息。享年八十二岁。

义人后代
周达卿弟兄一生养育一男六女, 让他( 她) 们都接受较好文化教育, 带到神面前成为神的儿女。他们各自居住温州、灵溪、上海各地。

 □ 复生 必荣 志妙


怀念父亲周达卿

【按语】 《怀念父亲周达卿》一文,是因稿约周达卿的女儿们而撰写的。这位扈山大复兴的战士是怎样造就而成;周达卿的女儿们的见证告诉我们:神藉着战时环境,外埠著名传道人云集平阳扈山一带;他自己竭力渴慕追求生命的长进;造就了一个从南货店学徒到著名的传道人。他的心路历程给我们许多的启发,树立了学习榜样。

父亲周达卿生于1901年11月初四,出身于私塾教师之家,因父母早逝,留下四男三女,其中三男三女及大伯的遗孤侄女均未成年,家庭重担全落在父亲身上。父亲只能辍学当了南货店的学徒,后为伙计。那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父亲接受了新文化的思想,就此也听到福音的信息,感谢主,他十七岁就接受福音,受洗归主名下。蒙恩得救后,父亲生命有较大的改变。脾气、性格变得温和、慈良,在下面几方面有美好的见证:

鬼屋洁净
当时的扈山偏僻落后,父亲举家从萧江迁到扈山后,没有落脚之地,因家境贫寒,要想买房子是不可能的,感谢主,衪为我们预备了一处房子,在扈山下街,以前是米厂,十分简陋,传说经常闹鬼,甚至门前路人都不敢走,所以无人敢买。父亲与弟兄们商量后,经过恒切祷告,与几位弟兄共同把整幢房子买下来,靠着神的大能大力,奉耶稣基督的名赶走了污鬼,叫撒但蒙羞逃跑,使这个地方得以洁净,叫主的名大得荣耀。此屋成为全家居所,并成为扈山教会最早的聚会处。

神的恩典,每日晨更聚会时,可闻一片唱诗声、祷告声,满有属灵的空气,歌声震动了四围邻居,他们也见证说:“你们所信的耶稣,真是活神……”。于是带领多人相信耶稣,为扈山教会的大复兴打下了基础。后来父亲在此屋,开了一间南货店取名“周义利”(以义为利)。每逢主日必定关门,连同学徒及伙计都去聚会,工资照发。这也带动了许多弟兄姊妹,曾经有一段时间,全条街有一半的店都关门去礼拜。父亲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不禁发出感谢赞美之声。

溺婴陋习
在扈山流传着“女的不走,男的不来”的流风遗俗。常有人把生下第二个女婴即投入河里。父亲对这一陋习非常气愤,女孩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这是犯罪行为,特别对主内弟兄姊妹,父亲一再劝导他们,说儿女都是神所赐的产业,要爱护,而且父亲以身作则,因我们家六个女儿,没有儿子,父亲不但养育我们,而且千辛万苦培养我们念书识字,因父亲有一个心愿;要将我们姐妹奉献给神,成为主有用的器皿。他再三说我没有财产,只有你们是我的产业,我已将你们交给神,你们要好好念书,将来为神所用,荣神益人。所以姐妹六人中三人选择医师,二人教师,一人工人,感谢主姐妹六人全都归主名下。当时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父母甘愿负此重担,母亲为了我们绣花、织网、养猪,样样活都干,最后为学费将住房卖了三分之二,毫无怨言。然而对父母的做法还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亲属中有人当面责备父亲说:“女儿是赔钱货,为什么让她们读书。”父亲笑而答道:“女孩也是神所赐的,男女都一样。”神也恩待了我们,使我们姐妹都有好成绩,先后考上了大学、中专,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令人羡慕的,远近乡亲都知道说:“扈山周达卿六个女儿都上大学”(夸张了一些)。这对当初溺杀女婴的恶习是当头一棒。这件事也叫主的名得荣耀。

爱的接待
我们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习惯,遇吃饭时间,无论何人来,父母都一视同仁地款待,母亲总是最后只吃一点剩饭。特别在抗战后期,不时有外地来的传道人、教士,父母都热情款待。据我们所知,那时有汪主恩弟兄、黄得恩弟兄、张光荣弟兄、阎英彬弟兄,还有江西詹荣恩弟兄的四个孤儿都在我们家住过。父母还专门留了房间为客人住宿,不但接待弟兄姊妹,还将病人,其中有精神病、结核病的接到家中,父亲都一味接待,父亲经常说,主耶稣如此爱我们,我们爱弟兄是理所当然的。

父亲的为人在众乡邻中也有很好的口碑。父亲曾告诉我们:解放初期,有一位公安局的同志告诉父亲说:“我三年前就认识你,暗中调查了三年,实在找不出你有什么错。”确实父亲效法主、爱弟兄、爱众人、甚至爱仇敌。记得困难时期,我家种了一亩多地的花菜,眼看要收成,一夜之间被盗一空。还有一次,盗贼打墙洞进来,把我们家准备卖的白糖、红糖全部盗走。父亲十分伤心,但一句恶言也没有,只说:神祂知道,困难总会过去的。在这些事上也博得众人称赞,叫主名得荣耀。

信心工夫
父亲曾告诉我们:在有一年的冬天夜里,父亲睡得正香时,忽听有人对他说:“某某人,快起来,你家出事了。”父亲被此声音惊醒起来,刚到楼下,就看见柴房已是熊熊大火,刚好可以扑灭,这次安全是神给的,免去这一场灾难,得享平安,真是感激不尽。

箴言书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14:26)。记得大姐三岁时患麻疹并发症,病情很严重(这病情在当时是绝症),软弱得不能用手抱,但神志还算清楚,中医束手无策,西医也无药可治。父亲凭信心教大姐祷告说:“主啊!救我!”很奇妙,主听了祷告,使之转危为安,大姐今已八十多岁,仍健在。真是神的恩典,只有哈利路亚赞美主!

1952年父亲患病,医生诊断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心脑血管、肝、胰、肾功能都损害,每天虚汗不止,医院无法医治,动员出院。父亲很伤心,因他最牵挂年仅三岁的小女儿,当父亲出院回到二女儿家时,圣灵感动,使他想起了倪柝声弟兄的见证,“因信而立,因信而行”。他立即跪在主前,向主祷告,赐他有信心胜过疾病,并学希西家王向神祈求,赐他再活十五年,使小女儿能成人。祷告之后,父亲心里平安,觉得神已听他祷告,决定第二天就回家。当时交通不方便,从温州要坐船到平阳,再从平阳坐船到鳌江,再从鳌江回家。当时父亲身体非常虚弱,大家都不放心,但父亲有信心,第二天就动身回家,感谢主,我们主真是听祷告的主,第二天到达平阳,住在弟兄家中,奇妙的事发生,虚汗不止了几个月,那天晚上竟然止住了,疾病得医治了。回家后,父亲一天比一天好,完全恢复健康,神不仅使他脱离疾病,并加倍赐给他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回天家。父亲经常告诉我们,他的身体就是活的见证,他的糖尿病和并发症如果检查,还是最严重的。但他的生活完全是正常人,父亲说这正像保罗一样,这根刺要留在身上,使我们不能忘记神的恩典,要为主作美好的见证,对主的奇妙的大爱,我们无法图报,只有献上赞美和感谢。

渴慕读经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地学习圣经,因文化程度不高,仅初小程度,就购置了许多属灵书籍及字典等工具书,刻苦研读圣经,使他能熟悉圣经,明白圣经,才能对弟兄姊妹有话语的供应,能作主话语出口。但父亲有一个遗憾,说不懂圣经原文,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圣经,经多年的学习,父亲不仅熟悉圣经,文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他语文知识远胜过我们姐妹,成为我们的活字典,每日读经是父亲一生不可缺少的功课,直到晚年,双目几乎失明,仍每日拿着放大镜坚持读经,而且读后常发出感叹,赞美主的奇妙的大爱。

感恩的人
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述主的恩典如何浩大,并用许多真实的见证告诉我们不能忘记神的恩典,做个会感恩的人,从小把我们带到主面前,用主的话教导我们,我们姐妹年仅六、七岁就送到培灵学校学习,从小沐浴在神的恩中。记得有一次年仅五岁的三姐头上生疮刚动了手术,头上还扎着绷带,第二天刚好是主日,父亲带她坐在第一排,嘱咐她好好听道,听话的三姐竟然能认真地听完道,弟兄姊妹都交口称赞。父亲一再教导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要持守信仰,在行事为人方面要与蒙召的恩相称,在众人面前有好见证,不能让主名受亏损。我们姐妹牢记父亲的教导,在任何艰难环境中不放弃信仰,虽然为信仰失去许多属世的利益,并为主吃了不少的苦,但我们甘愿走这条十字架的道路,这是神的恩典,也是父亲从小教导的结果。

忠心事奉
父亲自蒙恩得救以后,一直忠心事奉主,热心传扬福音,足迹遍布浙闽两省。在我们记忆中,父亲常年不在家,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人肩上,但她无怨无悔,特别是我家先后有四男二女从小夭折,大都发生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虽然父母非常伤心,但他们顺服主的安排,相信凡事临到我们都有神的美意。父亲一生以教会的事为重,特别在教会磨难时期,不能自由聚会,父亲非常痛苦,每日早晚长跪在主前流泪祷告,直到有一日,在梦中父亲要进入一幢大房子,正当他迷路时,遇见了汪主恩、黄得恩两位弟兄,父亲非常高兴,他们告诉他“往里走,往内走。”醒来后,父亲的灵里清楚,知道是神的启示。告诉我们:虽然外面环境不自由,但灵里与主有更深的交通,弟兄姊妹彼此要更相爱,当时教会的出路只能往里走,退到内面。从此,父亲与弟兄们有更亲密的交通,带领弟兄姊妹共同走这条崎岖曲折的十架之道,渡过一次次难关。感谢主,因着众多属灵前辈的恒久地祷告,终于迎来了教会的复兴。恢复聚会后,父亲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参加各地聚会,造就青年弟兄。记得有一次,灵溪四脚亭聚会,父亲连续一个多月时间,每晚拄着拐杖参加聚会,与会讲解启示录圣经,多年后,弟兄们常回忆起这段时间,发出感慨说,真是受益非浅。

临终见证
晚年时,父亲知道帐棚快要撤去,抓紧每分每秒为主作工,直到临终前二十多天,心里有声音告诉他要回天家,于是从萧江回到家里要我们代笔写了三封信给外地弟兄,记得其中一封是给宁德叶逢生弟兄,信中嘱咐他们要持守真理。临终那天,父亲清楚自己将要离世,嘱咐黄欢听、苏尔来等弟兄来到病床前,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你们要同心……。”这是父亲留下的最后遗言。他牵挂着教会,牵挂着弟兄姊妹,更牵挂着教会的前途……。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铭刻在我们心中,他一生跟随主、效法主、爱主,在神家中尽忠,永远值得我们姐妹效法。

□ 美恩 美娟 美惠 美智 美微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10)
工人的脚踪——周达卿(1901—1980)

温属地方教会史(10) <wbr>- <wbr>工人的脚踪(周达卿)

周达卿弟兄,平阳县萧江镇周宅人,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十四岁时,他父亲送他到藻溪镇南货店当学徒。当年在自立会听道,悔改信主,翌年八月受浸归入父、子、圣灵的名。他在林湄川牧师带领下热心追求,熟读圣经,生命不断长进。十七岁那年林牧师在钱仓礼拜堂第一次让他上讲台讲道。周达卿三年学徒期满被老板继续在店留用。十九岁那年他在江南湖前南货店当店员,二十一岁那年年轻老板得病死去。年轻老板娘与家族商榷决定要继续留用他,于是周达卿弟兄留用了一年,但这一年他心中常感不安,他知道是圣灵的工作,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湖前,从湖前来到扈山带着两个弟弟自己开南货店。那时他上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成家立业,他的两个弟弟听他安排。

开始事奉
周达卿弟兄先在下街租得三间店面,既可作店面、住家又作聚会场所。他带领两个弟弟信了耶稣,三兄弟学会做糕点,神祝福他,他就心中起意献身为主作工,他传福音非常有口才,有人形容周达卿弟兄:“他讲道得救喜乐会叫人笑,说悔改认罪能使人哭”。他常带着店里神所祝福的金钱外出讲道。他虽然读书不多,大概只有小学毕业程度,但文学造诣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年轻的周达卿弟兄在平阳、瑞安、温州、永嘉、乐清各地教会都留下他的佳美的脚踪。后来,他组织福音团到各地开荒布道,建立教会。与陈钦法、蔡琦、苏梯升、林趋前,章高来(温州)等都有过美好的同工,一起传扬福音,造就教会,从事教会建造的工作。

婚姻家庭
周达卿弟兄的结发妻子周师母是本地岱口人,生下第一个女孩,就离他而去了,周达卿弟兄整天在外传道,无暇照顾家务和女儿,后来经弟兄介绍陈宝华弟兄的弟媳的母亲,因丧夫改嫁给周达卿作为续弦,女方同时带过一个女儿,建立四口之家。后来连生下四女,那时桥墩张悟生弟兄,出于爱心,将自己一个外甥过继周达卿名下,取名周程丰。这样,周达卿弟兄有了一男六女,成了蒙神祝福的大家庭,个个都带到神面前而成为神的儿女。

参加特会
1934年2月8日,周达卿弟兄写信给上海倪柝声弟兄,谈到自己蒙光照,脱离宗派,遭受撒但攻击情形时说:“自1931年蒙光照,略识自己,以后不愿再像从前那样生活和工作。定意多用工夫祈祷、读经,以候主旨。焉知撒但在此肆力攻击弟的心思,并在环境方面作工。(就是使弟家中遭遇侄儿病殁、妻儿多病、物质损失、弟兄误会等。)使弟心中昏暗,四无出路。处此景况,颇感痛苦阿!感谢主,正当这时,沪上第三次聚会消息传来,心甚迫切,准备赴沪,可恨仇敌多方拦阻,幸得主听祷告,终得赴会。感谢赞美神!在那十天聚会中,真叫弟觉得主的同在,好像亲睹祂的面,亲听祂的声一般。顶受感动的,就是属灵蒙福的见证;解决弟的难处的,就是“基督是我的生命”与“痛苦的经历”两篇。由此心里阴云四散,转暗为光,心甚欢喜。故于末了见证聚会中,灵里真愿起来见证,惜被言语所阻耳”。

周达卿弟兄所参加上海十天的聚会,就是倪柝声弟兄于1934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得胜聚会(特别的聚会)。魏光禧弟兄曾撰文说:倪弟兄在这次会上,上午讲基督的中心和普及,下午讲神的得胜者。藉着倪弟兄在这次特会的信息,主使许多弟兄得着启示,属灵生命有了很大的转机。魏光禧弟兄也就是在这次聚会中,站起来表示:放弃教职工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主。

属灵争战
周达卿弟兄会后回到平阳扈山,他说:哈利路亚!从前的光景,总算过去了。不过妻女的病还未完全康复,目下外面工作有些难处,就是一位弟兄犯了林前五章的罪,弟兄劝戒不生效力,不得已将他革除。不料他恶性暴发竟敢厉声厉色与负责弟兄作难。弟兄们睹此光景,不禁伤心流泪。周弟兄一面请教上海弟兄,一面要他们为此事祷告,使主的名不受影响,好使神的计划在弟身上不受亏损。

另外,周达卿弟兄回扈山后,四围环境仍有拦阻,所以他写信给上海《通问汇刊》编辑部,刊物来件请书浙江平阳萧家渡何伟斋转周达卿收。

同工通问
1934—1935年间周达卿弟兄不惮其烦,赴上海请教,或写信讨教治理教会问题。如附近地方弟兄脱离公会,来本地聚会可否?再者,没有姊妹可以建立桌子吗?这些既具体又重要的问题,在同工之间,交通提问是非常要紧的。上海弟兄都是及时复信;讲明圣经的依据和说明。一个地方的教会,该顾到在其附近的地方后起的聚会(徒8:14—15,11:14—15)。下汇萧既在扈山附近,那里的弟兄又要弟兄前去帮助,兄等就应该去看望帮助他们。

至于设立桌子,能有姊妹是最好。但在起头的时候,这不是必须的。当日主设立晚餐时,圣经给我们看见,只有使徒(没有姊妹),与主同吃(太26:20,可14:17,路22:14)。

1938年战事期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是深重的,平阳的信徒也是深受其害。但他们顾念上海福音书房内迁汉口,及遭难的弟兄姊妹,周达卿弟兄写信关心弟兄,并从本地聚会奉献箱开出专款,经银行寄汉口供应一些需要。
所谓“扈山大复兴”就是指1938年至1948年扈山地方教会,蒙神特别祝福的时期,是扈山地方教会一个持续性发展的时期。其中无不倾注周达卿弟兄和同工们的热情和劳苦,在“扈山地方教会简史”已经述及,在此就不赘述。

同工布道
1938年许大卫弟兄在瑞安、平阳、福鼎一带探望弟兄。有周达卿弟兄同伴。1938年8月24日陈钦法弟兄,有一篇综合性报道,寄往汉口福音书房,发表在《敞开的门》第十二期,谈到战争时期温州、永嘉、平阳、瑞安、泰顺、福鼎各处,神的众教会,蒙神保守,都得平安。惟弟兄姊妹的心灵方面,没有从前那样活泼,似乎有一种冷淡和枯干的空气普遍地笼罩着。然而,向外传福音的工作,都是处处蒙神祝福的。1938年7月5日至18日,有周达卿、林趋前、李树人、黄得恩等弟兄,以及扈山的几位弟兄,在赵垟山传福音效果很好,现已租了房子,起首聚会了,有二十馀人,表示相信主,每主日都来聚会。目前暂时由扈山的弟兄们,继续前往帮助他们。盼望不久能成立正式的地方教会。八月下旬又有周达卿弟兄、林绳武、杨立人、苏梯升、金子芳等弟兄,在分水关、月湖垟等处传福音,愿主与他们同工。

沉默岁月
主的工人必须经过水和火的试炼。周达卿弟兄与其他教会负责弟兄一样,经过政府举办的“学习班”,限制人身自由,经历1952年“土改”,1955年“肃反”,1957“反右”,1966年“文革”等各种“运动”。他不像五十岁以前那样勇敢、从容,而变得沉默、谨慎。除个别弟兄勇敢地与他有一点接触外,大多数信徒都远离他。他的儿子和六个女儿,这时都各自成家立业,远走高飞,各自一方。他和师母都没有参加聚会,他孤独地站着,甚至受人的误会说他“卖主卖友”。原因是被公安局叫一些教会负责弟兄去开会,散会时留下周达卿、林趋前、苏梯升等四位弟兄,给他们任务到墨城去“帮助”张鹤龄弟兄。实际四位弟兄到墨城没有见到张弟兄,反而受到墨城教会弟兄姊妹的反感不予接待,结果不几天后,有消息传来说,张鹤龄弟兄被捕而死在监狱里。因此,以后很长时间被人传说,“周达卿卖主卖友”,这种误会是非常伤痛的。

周达卿弟兄孤单地站着。没有聚会生活,没有人与他交通,还独自忍受着被人误会的痛苦。并且生计也有困难,只好登记小商,做小生意糊口。从来没有挑担从事农田劳力的他,只好挑担卖索面维持生活。周达卿弟兄他后来作见证说,一次到山门街挑一担面粉乘船回来,上船埠头挑担走在田埂上,因力不支身将一担白花花的面粉掉进水稻田里,一天的辛苦化为废物,心中甚为悲伤,一屁股坐在地上哭泣起来,这时里面有声音,自觉愧疚:人啊!软弱、胆怯,当即祷告求主怜悯、加力予我,使我从新得力。

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2年在平阳仙坛寺参加学习班,学习五十天。受尽怎样精神的折磨是无人知晓的,因他本人没有向别人透露内情,但人们却知道:周达卿弟兄那天“学习班”结束,自己不能走路,不会说话,是被别人抬回来的。后来知道是严重糖尿病的并发症。他昼夜流泪不住地祷告;为教会祷告,为有难处的弟兄祷告。周弟兄有一天夜间作一个梦,独自深入一栋大宅,一时辨别不了定向,正在此时,喜出望外地遇见了“两恩”(汪主恩、黄得恩两位老弟兄),经他们指点说“你要向里面走,才是出路”。梦醒后,周弟兄思想其梦,具有属灵启示的意义,岂不是自己孤单地站立,灵里面软弱,心灵喜乐被外面的忧愁所胜。于是他起来祷告,求神给他喜乐的灵胜过外面孤单和逆境。感谢主,神赐给他常常喜乐,虽然糖尿病带来的双目视力明显障碍,但能唱诗赞美,叫人读圣经给他听。属灵也能引导弟兄来与他彼此交通。

面对“主的恢复”
1980年“主的恢复”开始传入平阳,邀请周达卿弟兄一起工作,由于周达卿弟兄眼目已看不清楚,就决定先听他们所说的,看他们所行的。对照往日所领受的信息,最终留在了原来侍奉的教会中,未参加主的恢复,并写信至其他往日的同工一起持守。

最后日子
年老的周弟兄身体非常虚弱,每晚有两个弟兄作伴和服侍。但他仍不断传讲纯正真理好几个月,直到1982年9月26日晚9时平平安安地离世到乐园安息。享年八十二岁。

义人后代
周达卿弟兄一生养育一男六女, 让他( 她) 们都接受较好文化教育, 带到神面前成为神的儿女。他们各自居住温州、灵溪、上海各地。

 □ 复生 必荣 志妙


怀念父亲周达卿

【按语】 《怀念父亲周达卿》一文,是因稿约周达卿的女儿们而撰写的。这位扈山大复兴的战士是怎样造就而成;周达卿的女儿们的见证告诉我们:神藉着战时环境,外埠著名传道人云集平阳扈山一带;他自己竭力渴慕追求生命的长进;造就了一个从南货店学徒到著名的传道人。他的心路历程给我们许多的启发,树立了学习榜样。

父亲周达卿生于1901年11月初四,出身于私塾教师之家,因父母早逝,留下四男三女,其中三男三女及大伯的遗孤侄女均未成年,家庭重担全落在父亲身上。父亲只能辍学当了南货店的学徒,后为伙计。那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父亲接受了新文化的思想,就此也听到福音的信息,感谢主,他十七岁就接受福音,受洗归主名下。蒙恩得救后,父亲生命有较大的改变。脾气、性格变得温和、慈良,在下面几方面有美好的见证:

鬼屋洁净
当时的扈山偏僻落后,父亲举家从萧江迁到扈山后,没有落脚之地,因家境贫寒,要想买房子是不可能的,感谢主,衪为我们预备了一处房子,在扈山下街,以前是米厂,十分简陋,传说经常闹鬼,甚至门前路人都不敢走,所以无人敢买。父亲与弟兄们商量后,经过恒切祷告,与几位弟兄共同把整幢房子买下来,靠着神的大能大力,奉耶稣基督的名赶走了污鬼,叫撒但蒙羞逃跑,使这个地方得以洁净,叫主的名大得荣耀。此屋成为全家居所,并成为扈山教会最早的聚会处。

神的恩典,每日晨更聚会时,可闻一片唱诗声、祷告声,满有属灵的空气,歌声震动了四围邻居,他们也见证说:“你们所信的耶稣,真是活神……”。于是带领多人相信耶稣,为扈山教会的大复兴打下了基础。后来父亲在此屋,开了一间南货店取名“周义利”(以义为利)。每逢主日必定关门,连同学徒及伙计都去聚会,工资照发。这也带动了许多弟兄姊妹,曾经有一段时间,全条街有一半的店都关门去礼拜。父亲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不禁发出感谢赞美之声。

溺婴陋习
在扈山流传着“女的不走,男的不来”的流风遗俗。常有人把生下第二个女婴即投入河里。父亲对这一陋习非常气愤,女孩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这是犯罪行为,特别对主内弟兄姊妹,父亲一再劝导他们,说儿女都是神所赐的产业,要爱护,而且父亲以身作则,因我们家六个女儿,没有儿子,父亲不但养育我们,而且千辛万苦培养我们念书识字,因父亲有一个心愿;要将我们姐妹奉献给神,成为主有用的器皿。他再三说我没有财产,只有你们是我的产业,我已将你们交给神,你们要好好念书,将来为神所用,荣神益人。所以姐妹六人中三人选择医师,二人教师,一人工人,感谢主姐妹六人全都归主名下。当时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父母甘愿负此重担,母亲为了我们绣花、织网、养猪,样样活都干,最后为学费将住房卖了三分之二,毫无怨言。然而对父母的做法还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亲属中有人当面责备父亲说:“女儿是赔钱货,为什么让她们读书。”父亲笑而答道:“女孩也是神所赐的,男女都一样。”神也恩待了我们,使我们姐妹都有好成绩,先后考上了大学、中专,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令人羡慕的,远近乡亲都知道说:“扈山周达卿六个女儿都上大学”(夸张了一些)。这对当初溺杀女婴的恶习是当头一棒。这件事也叫主的名得荣耀。

爱的接待
我们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习惯,遇吃饭时间,无论何人来,父母都一视同仁地款待,母亲总是最后只吃一点剩饭。特别在抗战后期,不时有外地来的传道人、教士,父母都热情款待。据我们所知,那时有汪主恩弟兄、黄得恩弟兄、张光荣弟兄、阎英彬弟兄,还有江西詹荣恩弟兄的四个孤儿都在我们家住过。父母还专门留了房间为客人住宿,不但接待弟兄姊妹,还将病人,其中有精神病、结核病的接到家中,父亲都一味接待,父亲经常说,主耶稣如此爱我们,我们爱弟兄是理所当然的。

父亲的为人在众乡邻中也有很好的口碑。父亲曾告诉我们:解放初期,有一位公安局的同志告诉父亲说:“我三年前就认识你,暗中调查了三年,实在找不出你有什么错。”确实父亲效法主、爱弟兄、爱众人、甚至爱仇敌。记得困难时期,我家种了一亩多地的花菜,眼看要收成,一夜之间被盗一空。还有一次,盗贼打墙洞进来,把我们家准备卖的白糖、红糖全部盗走。父亲十分伤心,但一句恶言也没有,只说:神祂知道,困难总会过去的。在这些事上也博得众人称赞,叫主名得荣耀。

信心工夫
父亲曾告诉我们:在有一年的冬天夜里,父亲睡得正香时,忽听有人对他说:“某某人,快起来,你家出事了。”父亲被此声音惊醒起来,刚到楼下,就看见柴房已是熊熊大火,刚好可以扑灭,这次安全是神给的,免去这一场灾难,得享平安,真是感激不尽。

箴言书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14:26)。记得大姐三岁时患麻疹并发症,病情很严重(这病情在当时是绝症),软弱得不能用手抱,但神志还算清楚,中医束手无策,西医也无药可治。父亲凭信心教大姐祷告说:“主啊!救我!”很奇妙,主听了祷告,使之转危为安,大姐今已八十多岁,仍健在。真是神的恩典,只有哈利路亚赞美主!

1952年父亲患病,医生诊断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心脑血管、肝、胰、肾功能都损害,每天虚汗不止,医院无法医治,动员出院。父亲很伤心,因他最牵挂年仅三岁的小女儿,当父亲出院回到二女儿家时,圣灵感动,使他想起了倪柝声弟兄的见证,“因信而立,因信而行”。他立即跪在主前,向主祷告,赐他有信心胜过疾病,并学希西家王向神祈求,赐他再活十五年,使小女儿能成人。祷告之后,父亲心里平安,觉得神已听他祷告,决定第二天就回家。当时交通不方便,从温州要坐船到平阳,再从平阳坐船到鳌江,再从鳌江回家。当时父亲身体非常虚弱,大家都不放心,但父亲有信心,第二天就动身回家,感谢主,我们主真是听祷告的主,第二天到达平阳,住在弟兄家中,奇妙的事发生,虚汗不止了几个月,那天晚上竟然止住了,疾病得医治了。回家后,父亲一天比一天好,完全恢复健康,神不仅使他脱离疾病,并加倍赐给他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回天家。父亲经常告诉我们,他的身体就是活的见证,他的糖尿病和并发症如果检查,还是最严重的。但他的生活完全是正常人,父亲说这正像保罗一样,这根刺要留在身上,使我们不能忘记神的恩典,要为主作美好的见证,对主的奇妙的大爱,我们无法图报,只有献上赞美和感谢。

渴慕读经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地学习圣经,因文化程度不高,仅初小程度,就购置了许多属灵书籍及字典等工具书,刻苦研读圣经,使他能熟悉圣经,明白圣经,才能对弟兄姊妹有话语的供应,能作主话语出口。但父亲有一个遗憾,说不懂圣经原文,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圣经,经多年的学习,父亲不仅熟悉圣经,文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他语文知识远胜过我们姐妹,成为我们的活字典,每日读经是父亲一生不可缺少的功课,直到晚年,双目几乎失明,仍每日拿着放大镜坚持读经,而且读后常发出感叹,赞美主的奇妙的大爱。

感恩的人
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述主的恩典如何浩大,并用许多真实的见证告诉我们不能忘记神的恩典,做个会感恩的人,从小把我们带到主面前,用主的话教导我们,我们姐妹年仅六、七岁就送到培灵学校学习,从小沐浴在神的恩中。记得有一次年仅五岁的三姐头上生疮刚动了手术,头上还扎着绷带,第二天刚好是主日,父亲带她坐在第一排,嘱咐她好好听道,听话的三姐竟然能认真地听完道,弟兄姊妹都交口称赞。父亲一再教导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要持守信仰,在行事为人方面要与蒙召的恩相称,在众人面前有好见证,不能让主名受亏损。我们姐妹牢记父亲的教导,在任何艰难环境中不放弃信仰,虽然为信仰失去许多属世的利益,并为主吃了不少的苦,但我们甘愿走这条十字架的道路,这是神的恩典,也是父亲从小教导的结果。

忠心事奉
父亲自蒙恩得救以后,一直忠心事奉主,热心传扬福音,足迹遍布浙闽两省。在我们记忆中,父亲常年不在家,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母亲一人肩上,但她无怨无悔,特别是我家先后有四男二女从小夭折,大都发生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虽然父母非常伤心,但他们顺服主的安排,相信凡事临到我们都有神的美意。父亲一生以教会的事为重,特别在教会磨难时期,不能自由聚会,父亲非常痛苦,每日早晚长跪在主前流泪祷告,直到有一日,在梦中父亲要进入一幢大房子,正当他迷路时,遇见了汪主恩、黄得恩两位弟兄,父亲非常高兴,他们告诉他“往里走,往内走。”醒来后,父亲的灵里清楚,知道是神的启示。告诉我们:虽然外面环境不自由,但灵里与主有更深的交通,弟兄姊妹彼此要更相爱,当时教会的出路只能往里走,退到内面。从此,父亲与弟兄们有更亲密的交通,带领弟兄姊妹共同走这条崎岖曲折的十架之道,渡过一次次难关。感谢主,因着众多属灵前辈的恒久地祷告,终于迎来了教会的复兴。恢复聚会后,父亲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参加各地聚会,造就青年弟兄。记得有一次,灵溪四脚亭聚会,父亲连续一个多月时间,每晚拄着拐杖参加聚会,与会讲解启示录圣经,多年后,弟兄们常回忆起这段时间,发出感慨说,真是受益非浅。

临终见证
晚年时,父亲知道帐棚快要撤去,抓紧每分每秒为主作工,直到临终前二十多天,心里有声音告诉他要回天家,于是从萧江回到家里要我们代笔写了三封信给外地弟兄,记得其中一封是给宁德叶逢生弟兄,信中嘱咐他们要持守真理。临终那天,父亲清楚自己将要离世,嘱咐黄欢听、苏尔来等弟兄来到病床前,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你们要同心……。”这是父亲留下的最后遗言。他牵挂着教会,牵挂着弟兄姊妹,更牵挂着教会的前途……。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铭刻在我们心中,他一生跟随主、效法主、爱主,在神家中尽忠,永远值得我们姐妹效法。

□ 美恩 美娟 美惠 美智 美微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史(11)
工人的脚踪——卢怡然(1917—1992)

【按语】本文系黄赛婉姊妹,因稿约而撰写这位著名盲目传道人生平轶事;著者虽是卢怡然的外孙女,但她是幼年记事不多时,外公离她而去。所以本文故事大多从外婆而得,然而,她对外公的印象是深刻的。

 温属地方教会史(11) <wbr>- <wbr>工人的脚踪

这位忠心神仆在浙闽一带上了年纪的弟兄姊妹中间,凡聆听过他讲道的记忆是深刻的。他体魄健康,容貌慈祥,讲道条理,圣经烂熟,美好灵性将神的话解开,叫人得生命供应。这位蒙神怜悯、满有聪明智慧、天赋过人的弟兄生平轶事值得读者好好一读。

生平轶事
我的外公卢怡然,于1917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出生,祖籍浙江宁海田洋卢。由于他父亲在上海从事竹篾行业,所以外公从小由其祖母带大,五岁时生了一种病,导致双目逐渐失明,由于家中贫寒无钱医治,九岁时完全失明。就在这一年,外公到了由外国教士爱心创办的上海盲人学校读书,学习读经祷告和英语以及盲文,之后就读师范专业,十几岁时在学校蒙恩得救。他的父母、一个弟弟和未出世的弟妹都在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中丧生,一个星期内家中失去了四人,只剩下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为能与外公书信交流,这个弟弟还自学了英语,他们两兄弟就常用英文进行交流。后来这个弟弟在外公的带领下,蒙恩得救。

由于当时上海局势混乱,教会人士又将他带回他祖籍宁海田洋卢,在那住了两三年时间。
大概二十八岁时,他跟随宜山路边教会负责弟兄黄履铨先生来到宜山镇定居。在教会传道的同时,又在龙港方岩教会办的培灵学校任圣经、英语和算术教员。他的英语和算术都非常的优秀,尤其是微积分,曾参加全国盲人考试取得第一名成绩。

三十一岁时,在教会的安排下,与一位战争孤儿,年仅十八岁的周爱珍结婚,育有两男四女。由于精通英语、算术,平时常给附近学生担任家教。据母亲说,那时家境贫困,以生产糕点维持全家生计。外公是传道人,以传道为念,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在各地传道,倘若回家之时,他是非常勤快地帮忙家人干活,且是干重活,如推磨等,不辞劳苦,全家在他带领下其乐融融,都以劳动为荣,过着和睦的生活。在神的恩典下,他的六个儿女都与基督徒家庭联姻,大多数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有孙儿九人,也都是有基督信仰,且大部分已蒙恩得救。神的恩典浩大,使我们这些孙辈们都受了良好的教育,且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既是一位慈祥和善良的老人,也是一位忠心的神的好仆人,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的外公,神一直赐他一个健康的体魄,除了双目失明,外出传道需要弟兄同伴,其个人生活起居完全自理,直到晚年也是如此。他离开世间也有美好见证:1992年1月22日晚,与往常一样,吃了晚饭,自己上三楼居室祷告读经后,上床安睡到23日凌晨一点许,突发心肌梗塞,安然去世,实行土葬。神让他走得这样安详,毫无痛苦,安静地去见主面。回顾我外公一生,有这样几方面值得学习和敬仰的:

一、他的人生从苦难中成长
因神爱的带领,在他幼年的时候,神的话语就深深地扎根在心灵里。虽然肉眼世界是黑暗的,但是内心世界是光明坦荡的。神赐给他聪明和智慧,为他将来走上奉献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神定了他一生的脚步,叫神的名得荣耀。神要他做世上的光,且为真光作见证。直到他临终前一天仍为主站讲台传道。

二、他是又忠心又有见识的好仆人
他爱神,神也看顾他。神藉着教会弟兄的安排和带领,将他定居在宜山——佳美之地,使他的聪明和智慧得以发挥。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顺从神的安排。他在培灵学校是多面手的好教师、好传道人。在困难的环境中,他仍被神使用。

我的母亲说,外公在外传道回家的时候,弟兄姊妹便接二连三地登门求教,有请教圣经方面的,或教会事务方面的交通。他以娴熟的圣经话语,合宜地回答来者的需要,并藉着交通的机会,了解一些弟兄姊妹的需要,不单是属灵方面的,连家庭琐事,他都一一记在心中。

神仆人的忠心,要看一贯,不是一时一事,要看平时,更要看逆境的表现。一1955年“三反”、“五反”运动期间,由于信仰问题,他在平阳监狱被囚九个月释放回家,从此聚会受到限制。然而,救恩的门没有人能关。外公从那时起,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家庭聚会上,神的福音照样得到广传。爱主的弟兄姊妹家中有宽敞一点的地方,就成为传福音的场地。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因为信仰问题受到批斗,被挂上“杀头也要信耶稣”的牌子进行游街。实在是神奇妙的工作,这个牌子是耐人寻味的,岂不是向世人宣告:耶稣是真理, 为真理而被杀头是光荣无比的呀!听母亲说, 有一次上海的陆道雄弟兄因为不向毛主席鞠躬, 被红卫兵追捕,后被外公藏到了矾山,外公也因这事被带去审问。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信仰有了自由。聚会点也固定了下来,回到了宜山阔桥底的礼拜堂聚会。于是常常由陈宝石、黄益生、黄祥运、林心汤、陈金珠等弟兄陪伴外出讲道。他以充沛的精力,走遍了平阳、苍南、瑞安、文成、泰顺、温州、霞关、福鼎、福州、松江等地方,参加聚会,讲道释放信息,与各地方教会的弟兄和以前盲人学校的同学有密切的交通,彼此分享神的托付和使命。

三、他是这样爱惜光阴而殷勤的人
据母亲告知和我自己所见,外公的聪明、智慧和见识,真是神所赐给的。他的灵修生活是非常地有规律和单纯,他一生在家过的日子不太多,当他在家的日子总是孜孜不倦地与神交通,每天晨更祷告是不可缺少的,接着就是阅读盲文圣经和盲文书籍,一读就是大半天,还不停地做着笔记,冬天寒冷的时候,常常冻得手脚没有知觉。听说外公的笔记做的特别的好,有时他的笔记被打字出来作展览。每个月,有时每周,都会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圣经公会免费邮寄来的盲文书籍,他盲文书籍甚多,书又重,邮局常常要家人自己来领取。而且只要是英文的书籍,邮局不看地址就会往外公家送,偶尔也会把别人的信件送到外公家,闹出笑话来。

“文革”期间,这些书籍被扣留了一段时间,而且红卫兵来抄家焚书,可笑的是他们把外公的英文打字机误认为是发报机、里通国外的间谍工具,予以没收了。直到“文革”过后,恢复了与国外盲文书籍沟通免费投递,外公得以继续汲取国外肢体生命的亮光,充实自己。在讲台上更有新鲜话语的流露,供应众多肢体生命的需要。

我的外公一生真诚事奉主,每天都坚持读经祷告,是一个虔诚敬畏神的基督徒;平时待人真诚和善,是良师益友和慈祥的长辈。

□ 赛 婉

温属地方教会史(12)

苍南县地方教会简史

苍南概貌

1981年苍南县从平阳县析出独立设县,因地处括苍山脉之南,取名苍南。其东及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北与平阳、文成接壤。苍南整个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呈三角形。境内水系是鳌江,分干流和支流,干流流域称北港,是现今平阳境内。支流横阳江最长,其流域称南港是苍南境内。南北港在凤山汇合后东流入东海,经湖前、沿江、龙港镇至江口一段,以鳌江中线,与平阳县为界。

苍南县的平原占三分之一,半山区、山区占三分之二。“七山二水一亩田”的地貌,也代表了浙江的地貌。从水系流域分布、陆地毗邻、海岸相连来说,平阳、苍南两县自古以来,人情风土,宗教信仰,都密切地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实因行政管理须要分为两县,但如今苍南县人口仍有116万(2010年统计)。

自建县以来,“敢吃第一口,勇为天下先”的苍南人,曾创造出股份制、浮动利率等十几项全国第一。全县分十个区(镇),二个乡:十个区分别是龙港、灵溪、宜山、钱库、藻溪、桥墩、金乡、马站、矾山、赤溪;二乡分别是凤阳畲族和岱岭畲族,共七百零四个行政村。语种复杂,据说有一趣闻:“过去平阳(含苍南)县长出来作报告要带七个翻译”。

基督信仰
苍南县是特别蒙神祝福的地方,信仰基督耶稣人群,据2006年度官方统计有10万人口,如果加上家庭聚会就要成倍的增加,这是无疑的。

地方教会
苍南县基督信仰有五大教派,有内地会、自立会、联合会、安息日会及地方教会。以内地会传入最早,于1870年经温州传入平阳。而地方教会的兴起,是继内地会之后,相隔58年之久。

诞生之地
1928年春天,有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等八位弟兄,受福音书房出版的《基督徒报》等刊物文字见证和上海聚会处第一次特会的影响,看见地方教会的真理,站在地方教会立场上,脱离宗派作了合一的见证。于是他们从内地会出来,就在桥墩门内地会礼拜堂的隔壁,租赁一间房子,他们同心合意祷告了七天,逢主日他们设立了桌子,记念主擘饼聚会,这就是温属地方教会第一张记念主的桌子诞生的地方。接着,这年的秋天,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三位弟兄联合函约泰顺蔡际清、毛庆诗,蒲门马站的苏梯升,金乡金子芳、苏洁民等十几位弟兄,聚集在这间房子里,召开了桥墩门第一次基督徒特会,十天聚会期间,圣灵在他们中间的工作是很强,会后,他们一对一对地到各地工作。(详见王雨亭篇)

早期情形
1928—1930年,这三年间,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等弟兄发起的桥墩、五岱山两次特会(详见王雨亭篇),是当时推动地方教会真理、建立地方教会的信息中心。由于1933年王天佐弟兄离世,(详见王天佐篇)1935年王雨亭弟兄病逝之后,(详见王雨亭篇)神兴起祂的仆人江南金乡炎亭陈钦法弟兄、宜山黄履铨弟兄、钱库蔡琦弟兄,在路边教会形成传播地方教会真理信息中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至四十年代中叶,陈、黄、蔡、周四位弟兄主导平阳( 含苍南) 工作, ( 详见他们各自的篇章)。

1938—1948年间,神藉着战事的环境,圣灵带领汪主恩弟兄和黄得恩弟兄,来到扈山与周达卿弟兄同工。神祝福这个地方,掀起扈山的大复兴(详见周达卿篇,扈山教会简史,黄得恩谈扈山大复兴等篇)。这个大复兴时期带动整个平阳(含苍南)全境的复兴,直至1948年达到巅峰。第二年峰回路转,道路崎岖,教会进入历史的静默期。在这个复兴期间,神藉着战事的环境,圣灵带领一班既有美好的灵性,又有高资质的弟兄,云集在方岩培灵书院,培养造就了一批学子,为后来地方教会后继有人埋下伏笔。

盲人弟兄
在这个复兴期间,值得一提,是圣灵带领一位外埠的盲人——卢怡然弟兄,他天资聪颖定居宜山,虽双目失明,但身体是健康的。他的数学、英语非常优秀,获全国盲人考试成绩第一名。在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尙未沦陷时,他在上海某大学担任英语教授;在方岩培灵书院担任英语、数学、圣经等多门功课的教师。他的记忆力超强,无人过其右。他讲道纯正,圣经烂熟,条理清楚,容易明白,大家都喜欢听他讲道,使人得帮助。他关心弟兄姊妹日常生活,无论家庭婚姻、生活琐事,只要他听见就存记在心,常常以恰到好处地成全别人之所需;或以智慧的话解除悲伤人之忧愁。因此,他在温属众教会弟兄姊妹心目中,是一位可敬可佩的长者。人们常说,他心灵的眼睛明亮,比明眼人更能看透人世间许多事物(详见卢怡然篇)。遗憾的是,他是没有留下盲人的文字,而他的盲文和英文打字机所留下的大量文稿,在“文革”期间被付之一炬。连打字机被误认为是发报机,予以没收。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13)

桥墩教会简史

教会一览

苍南地方教会的聚会现行分两大片:南港片和江南片。南港片有十六个教会:桥墩、下垟(矴埠头)、沪(扈)山、埔坪、渡龙、四大、赤溪、沙坡、石塘、状元内、莒溪、灵溪灵浦路、灵溪交通路、矾山、霞关、凤岭。江南片分南北两个区。南区有十三个教会:路边、钱库、浃底、金乡、雅瑶头、芦浦、廖家垟、夏八美、下堡、大岙、炎亭、缪家桥、山塘;北区有15个教会:宜山、金钗街、方岩、徐家庄、湖前、河口、二河、章良、八字桥、长连屋、新陡门、水深垟、薛家桥、张家堡、象岗。江南片以宜山分南区和北区,南区有十三处,北区有十五处,全县共计四十四处。简述如下:

桥墩门教会简史
在桥墩门的聚会是浙南闽北地区,第一所建立的地方教会聚会处。是奉主的名聚会,是设立第一张记念主的桌子的发源地。
温属地方教会史(13) <wbr>- <wbr>桥墩教会简史


聚会缘起
早在1928年2月1日,桥墩门内地会王天佐、张悟生两位弟兄受《基督徒报》、《复兴报》文字见证的影响,参加了上海基督徒聚会处的第一次特别的聚会。这一次聚会的中心信息,是讲神永远的旨意,和基督的得胜,没有提到教会真理方面问题。一连四个星期的聚会,王、张两位弟兄,带着真理圣灵的火,回到桥墩门,与内地会内已蒙光照的王雨亭、陈德生、王忠录弟兄进行交通,还有观美镇的苏清风、陈永生弟兄,和鞋匠李田(读音)弟兄共八人。他们心灵相印,恒切祷告聚会七天时间。圣灵的水流淌到古老低矮的桥墩,形成一股激流,冲走这八位弟兄心里一切的顾虑、名誉、利益,孤单地站着。圣灵的能力赐他们力量和刚强,就在内地会礼拜堂隔壁,租一间房子,起首奉主的名聚会,设立了温属地方教会擘饼记念主的第一张桌子他们的聚会生活和聚会的仪式:诗歌赞美、祷告讲道、记念敬拜、蒙头标记、受浸真理,都是圣灵随着自己的意思,逐步地带领他们得建立起来,这完全是主自己所作的工。同年秋天,平阳教会第一次特别聚会,就在这间房子里召开。由王雨亭、王天佐、张悟生三位弟兄共同函约已蒙光照的泰顺蔡际清、毛庆诗弟兄,蒲门苏梯升弟兄,金乡金子芳、苏洁民等十多位弟兄前来参加。

美好开始
在桥墩门的聚会开始的第一年,据1928年9月统计,在张悟生等弟兄的带领下增加了朱梅鼎、巫淑玉、吴荣民等二十五位弟兄姊妹。因聚会人数递增,聚会处迁至桥墩镇三十六街。至1935年,将原聚会处扩大为三大间,厢房四小间为厨房,信徒一百五十多人。

神恩雨沛
1954年因104国道建设,红线划到聚会处,会址必须迁至桥墩镇三十六街山上,当时许多信徒为被拆的聚会所而惋惜,但张悟生弟兄却深信,凡事临到我们总有神的美意;搬迁到山上可以建造更好的敬拜神的会所,至于人力、物力、财力,神必预备。当年神祝福满满;建成了四间二层的会所,扩大了面积,弟兄姊妹欢欣雀跃,赞美主,荣耀归给神。

磨难岁月
1955年,教会开始遭受逼迫,桥墩门地方教会首当其冲,张悟生弟兄受政审,被迫集中在方岩参加“学习班”,其经历的折磨是可想而知。1958年,“反右”、“大跃进”、“拔白旗”这条极左路线遍扫全国,桥墩教会无例外是运动的对象,聚会被迫停止了。会所被生产大队占住,改为它用。信徒被迫转入家庭聚会。信徒的外面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但是他们里面的生命却在茁壮地成长,逆境中造就了一批丰盛的生命的信徒。

1960年8月9日,桥墩水库决口,顿间,洪水淹没了桥墩三十六街。这时弟兄姊妹在神的居所高声颂赞耶和华我主我神。此时,完全明白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桥墩三十六街的灾民都向山上逃命,建在山上的聚会处,一时间,便成了人们的避难所。

1969年,“文革”期间,在“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的影响下,视基督信仰是迷信,必须铲除。那么张悟生就是迷信头子了,熟视无睹他平生为人:爱神、爱教、爱民的崇高品德,于是发出逮捕令。然而,慈爱的神爱护他,提前一天召他归回天家,免去人间的苦楚,歇了地上一切的劳苦,安然见主面,享年71岁。那时平阳(含苍南)许多位弟兄为主的缘故被关押入狱,死在牢中。像张悟生弟兄身为温州地方教会创始人,岂能逃脱此劫难吗!这是神的恩典,召他归天家享福乐。

聚会复兴
1978年“四人帮”垮台,拨乱反正的春风,吹进了桥墩门。宗教政策得以逐步地落实:聚会场所开放,房产归还,弟兄姊妹又过着自由的聚会生活。但聚会所因多年失修,变成危房。当时接续教会负责工作的是张悟生弟兄的女婿包进源弟兄,带领大家为重新扩建聚会所而筹划准备工作。1996年经上级批准,将危房拆建成七间四层楼房为会所,一间三层为厨房,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造面积740平方米。信徒二百二十三人(弟兄七十八人、姊妹一百四十五人),慕道友五十五人。

传递生命
教会经过水火,他必兴旺。包进源弟兄现年一百岁(2014年),蒙神恩顾,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在桥墩教会中,神赐给他有一班管理和牧养的同工,且一直在传递着。就生命而言,他们是代代相传的,在他们当中,有父老,有少年人,有小子们。老中青班子一直维持教会的聚会生活,包弟兄与温亦钰、谢庆琳等年长弟兄和温宝成、温作典、陈志妙、何必巧等中青年弟兄,一直在神的家作带领的工作和话语出口的供应。神还特别地祝福这个地方,他们不但以话语供应本教会,还帮助周围的教会,甚至与平阳、苍南其他的教会,组织起来到国内各地布道传福音。他们像横阳支江上游的流水,清清地流淌,流经桥墩门,泄入萧江汇合成了鳌江,灌溉着江南平原的大地和流入大海。

桥墩啊,桥墩!你是神祝福的地方,神自己维持金灯台的见证,祂的儿女,在此代代传承和传递基督生命的见证。今后将接续先辈的足迹,走合主心意的道路,遵从神的旨意,顺从圣灵的带领为主生活而发光,将荣耀归于神。

(转自力均范的博客)

温属地方教会(14)

有关矴埠头(下垟)聚会的一、二事

聚会变迁
矴埠头村距桥墩门西北约三十里,在1931年冬,王雨亭和张悟生弟兄,深感这个地方非常紧要,正在祷告中,主使他们典得一座楼房共七间作聚会场所,面水背山,环境幽静。1932年3月搬进聚会,至1934年擘饼弟兄姊妹有十馀人。这年下半年王雨亭弟兄肺病复发,就在这里一边养病,一边作文字工作。1935年他就在矴埠头聚会处去世。(详见王雨亭篇)

1938年间,典期满房东赎回,万难之中,众弟兄姊妹们竭力捐资,在下垟山脚买了五间旧平房作暂时聚会场所。两年之后得到桥墩张悟生弟兄、林礼国等爱主爱教会的弟兄解囊相助,于1945年重建一座三间二层楼房,供聚会之用。当时信徒发展至七十馀人。后来“土改”时期就被拆除了。现留下两堵残墙和石门槛,及一片茂盛竹子林。

矴埠头(下 )聚会处
自土改之后,当地教会没有聚会场所,只好分散在信徒家中聚会。直到“文革”结束,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产。于2001年冬,在下垟开始重建二层楼房占地面积684平方米,建筑面积537平方米的聚会处。于2002年5月落成。信徒八十二人。负责人谢永足,谢选民弟兄。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活跃,使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本地是山区,富有劳力的弟兄姊妹,也受经济大潮冲击,为增加经济受益纷纷到灵溪县城打工去了。现今留守山区是老人和小孩,聚会的信徒仅剩下二十多位年老的弟兄姊妹。我们问他们:你们知道王雨亭弟兄吗?回答:听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弟兄。我们再问,他们是一概不知。这就是今天教会的光景,令人再思!

一次聚会
1939年,上海张光荣弟兄和许大卫弟兄自沪(扈)山聚会之后,调集整个平阳同工在矴埠头聚会。那时张弟兄看到同工们生活非常贫穷,他就在一次聚会上讲了一句话:“狗肥长主人威风,狗瘦败主人门风”。意思说,我们这班同工们不该这么穷,丢主的脸;我们生活好,就是荣耀主。这句话说过之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此,很多同工就退去,寻找自己事业赚钱去了。

后来陈钦法弟兄写信给倪弟兄,交通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倪弟兄对张光荣弟兄说,从今天起你暂时停止工作,你是上海教会的长老就行了,倪弟兄一开口,他就没有第二句话,就不再出门作工了。第二年,倪弟兄打发张愚之弟兄到平阳来,收回这句话。从此以后同工们又都起来了,重新得着复兴,接续为主作工不息。

张弟兄原是南京邮电局局长,放弃高薪厚禄,撇下一切为了服事主。他说了这句话也不是真理上的错,只是不清楚平阳一带同工生活的艰辛。按理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么有名望的弟兄,竟这样顺服权柄,真值得我辈学习。


□ 复生 志妙

温属地方教会(15)
沪(扈)山教会简史
聚会缘起

1922年周达卿等三位兄弟, 从萧江搬到沪( 扈) 山, 在自己的楼上一家人开始了聚会。那时有五爱村自立会的弟兄加入, 到了1928年聚会人数递增至一百多人。林趋前、周达卿等弟兄选址建堂在沪( 扈) 山山顶上。建成六间聚会所, 其中三间是无柱的作会所, 三间有柱子作厨房、餐厅及其它附属用房。1929年受桥墩门张悟生和王天佐二位弟兄的影响,开始按地方教会聚会的形式,每逢主日进行记念敬拜聚会。当时五爱村约有二十几位弟兄姊妹,他们既不同意地方教会的真理,就不接受每主日的擘饼记念等方式。于是周达卿等弟兄决定:再次奉献,在五爱村买了一块地,建一座三间房子给他们聚会使用。这样双方都得到满意的解决。从此,1930年沪(扈)山的弟兄正式脱离自立会。

一次特会
1932年秋请王雨亭弟兄在沪(扈)山有三天的特别的聚会,周边一些有知名度的教师也来参加,其中有一部分人不是来听道、接受真理的,而是来挑毛病,打算抓住话柄,好作反对的依据。那时的李道辉和施日新二位教师也是反对派教师队伍中的。但感谢主,因听了聚会中这么感人的丰富真理,从此使公会中大部分教师都接受了地方教会真理。弟兄们对真理的亮光越发增多了,弟兄相爱之心更加真切。所以聚会散会时,沪(扈)山弟兄要送别外地的弟兄,他们在河埠头依依不舍离去,相拥而哭泣,直到快要退潮啦,急得划船人喊叫:“下来吧!下来吧!”因为再退潮船就不能划了。再说,在世人看来你们抱团哭泣是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真不理会属灵的事。

敞开的门
这次聚会之后就有七位过去受滴水礼的弟兄要求受浸,同时按圣经所规定,主日擘饼记念主、敬拜神聚会。这样行了不久,一班爱主的弟兄姊妹们,都尝到属天快乐的滋味。然而那些未重生的,挂名的基督徒,觉得这样的聚会枯燥无味,就次第退去了,以致聚会的人数慢慢地减少了。因此,外面好批评的人就说:“沪(扈)山教会因闹脱离宗派,现在没有人聚会,快关门了”。这话是永远不能成为事实的。因为主说:“我给你们一个敞开的门,是没有人能关的”。从1933年起,主把得教的人数逐渐加给教会。到了1934年聚会的人数约有五六十人。其中擘饼的弟兄姊妹,共三十六人。每主日上午擘饼聚会,下午造就聚会。传福音聚会另有安排。聚会中工作及事务,有周达卿、林趋前、潘福清等弟兄共同负责。

沪(扈)山复兴
沪(扈)山地方教会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沪(扈)山大复兴”,但很少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因着圣灵的带领,从江西来的汪主恩和黄得恩两位弟兄在沪(扈)山所作的工。黄得恩弟兄自上海伯特利神学院毕业,

1938年,青年的黄得恩弟兄来到沪(扈)山,住在沪(扈)山聚会处,有讲道和祷告的恩赐,且有音乐天赋,教诗歌声音响亮优美。第二次来沪(扈)山是1943年,住了二年时间,是他们自己租房子作主工的。但这次黄得恩没有讲道,是他的老师汪主恩弟兄讲道,他教诗歌。那时沪(扈)山大复兴时期又来了一位温州青年的张载光弟兄,教诗歌更有恩赐,令人赞叹不已。在大复兴时候,平常主日聚会吃饭人数是八十到一百桌,即聚会人数每次八百到一千人。沪(扈)山只有一条街,每逢主日聚会时,这条街店铺都关门去礼拜堂听道。沪(扈)山有一个出名的大淫妇,悔改信了耶稣,成了一条特大的新闻,在沪(扈)山一带作了美好的福音见证。周边的人都愿意搬来沪(扈)山居住,有近处,也有远处,甚至温州人也搬来居住,因此必然带来商业的繁荣,促使鳌江、萧江的船只穿梭在沪(扈)山的内河上,那时的交通主要的水路,沪(扈)山的河水有涨潮退潮,是与鳌江潮汐有关,无论福鼎、泰顺、灵溪到鳌江进货都必经沪(扈)山,因此沪(扈)山形成南来北往水路码头,白天和黑夜都是一片繁华的“不夜城”。令人可喜的是无论是白天或夜晚,沪(扈)山处处可闻赞美诗歌声音,将荣耀归给神。

沪(扈)山大复兴是从1938年持续到1948年。十年间不间断地发展态势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神藉着环境的带领,差遣江西汪主恩和黄得恩两位弟兄来沪(扈)山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二是神藉着那个大复兴的环境,凡来温州地区作工的工人,无一不到沪(扈)山来看看,并且在沪(扈)山作起工来。如江南陈钦法、黄履铨、蔡琦等弟兄,山门街李树人弟兄,温州张载光弟兄,上海张光荣、许大卫、张愚之等弟兄。

沪(扈)山大复兴的巅峰是1948年,倪柝声弟兄召集全国同工,在福州鼓岭开办第一期培训班,张悟生、周达卿、黄履铨、蔡琦、周清玉等多位弟兄,在是年9月回到平阳,带动整个平阳的复兴,也是将沪(扈)山大复兴推到巅峰。那时教会实行“交出来”,即弟兄的家庭人口、资产要进行登记,财物是弟兄暂时保管的,一旦教会需要它,就要交出来。1949年5月温州和平解放,沪(扈)山教会进入另一个时期,他与全国教会一样,进入静默、试炼时期。

静默岁月
1950年倪柝声弟兄发动全国各地教会信徒签名,请求人民政府保留福州鼓岭“执事之家”的土地。这错误举措后来给教会带来极大的难处。涉及全国四百七十五处教会许多负责弟兄。温州公安局曹某坐镇平阳一带,对沪(扈)山教会负责弟兄说:“不参加‘三自’就是反对政府”。

1957年平阳十九位负责弟兄被捕,其中十六人判刑,轻者判三年徒刑,重者判十五年徒刑,有两人死在狱中。1958年全面被禁止聚会,聚会场所被占用。“文革”期间,十年动乱,更遭祸害,迫使信徒分散在家庭秘密聚会。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神与我们同在,基督信仰的生命在逆境中成长。沪(扈)山信徒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至三百八十八人。

教会复兴
教会经历了悠悠长夜,静默岁月。直等到“文革”结束,随着政府宗教政策的落实,教会房产收回,但因年久失修,旧聚会场所成为危房,急待解决。1990年3月聚会所重建,这时教会负责人是苏尔足弟兄。十年来聚会人数不断增加,聚会场所不能适应了,2001年又重新扩建成九间三层楼房,附属用房三间五层楼房各一幢,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信徒(已受浸的)五百三十八人,慕道友七十二人,合计六百一十人。

历任长老:有林步英、林趋前、林子民、周达卿、周景仰、林明高、苏尔足、蔡超尘、苏士来。现在负责人是苏士来(苏尔来)。

传递信息
为了培养年轻一代,经苍南各处教会同工交通决定,沪(扈)山创办义工培训班,自2003年开始,每年二期,至今办了二十期,开始每期招生一班,五十人,后逐年递增,每年招生四个班,二百人。学生来源主要对象是本县年轻弟兄,也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授课内容有徐大年、王国恩等弟兄自编的教材,师资由温属教会调配。办学成绩斐然,深受学生和学生家长喜爱及众教会的好评。

办好圣经学习班是关系到地方教会后继有人的大事,使地方教会真理信息代代相传,也是使温属教会“培灵书院”遗风得以发扬光大。

沪(扈)山教会供稿

温属地方教会(16)

苍南地方教会的聚会现行分两大片:南港片和江南片。南港片有十六个教会:桥墩、下垟(矴埠头)、沪(扈)山、埔坪、渡龙、四大、赤溪、沙坡、石塘、状元内、莒溪、灵溪灵浦路、灵溪交通路、矾山、霞关、凤岭。

埔坪教会简史
温属地方教会史(16) <wbr>- <wbr>南港片


聚会缘起
埔坪与南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以前合称为兰松垟,这里虽然是贫困山区, 但山青水秀, 适宜种植水稻,古有“ 清水白米兰松垟” 之称。

埔坪教会信徒, 原在南宋溪光内地会礼拜。1930年从南宋溪光内地会分出, 在埔坪孝坑岭头苏秀瑟家中聚会。信徒十八人,负责人苏秀瑟弟兄。

聚会变迁
后来根据弟兄姊妹家庭住址分布的实际情况,为顾全大多数弟兄姊妹就近聚会,于1933年迁至较为中心地带的埔坪松墩寮李奕南家中聚会,信徒三十余人,负责人苏君修、苏君俭、李奕南弟兄。

1950年再次迁至埔坪甘歧苏君修家中聚会,信徒已达六十余人,负责人苏君修、李奕南弟兄。

文革期间,教会虽遭逼迫,分成小家聚会,但弟兄姊妹爱主的心更加火热,弟兄姊妹更加相亲相爱,每逢主日晚间聚会从不间断。当时主要负责人苏君修、李奕南弟兄。

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政策得以贯彻落实,信徒享受到宪法赋予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经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在神面前的祷告,于1978年在埔坪安口苏世仁家中又公开聚会,信徒九十人,负责人叶志取、苏廷瑜、苏世仁、李若顶弟兄。

辞旧迎新
神赐恩给教会,使信徒人数不断增加,于1980年春在神的祝福中,在现址上建造了一座三间土墙一层楼的聚会场所。并于1984年冬将原来的三间土墙的一层楼改建成一座三间土墙的两层楼。神不断祝福埔坪教会,又于1994年冬再次扩建成一座七间下面是土墙,上面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聚会场所,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平方米,信徒一百六十余人,负责人叶志取、苏世仁、苏廷晃、李若顶弟兄。

神恩无量,在大牧人主耶稣基督的带领下,教会同心合意,彼此相爱,建立基督身体。2006年原聚会场所经鉴定为危房,必须予以拆建。经过弟兄姊妹在神面前恒切祷告,众信徒甘心乐意奉献,各地教会爱心支持帮助,于2007年建造一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七间楼房聚会场所(二间为六层,五间为三层,可以容纳八百人左右)。现有信徒二百人,负责人苏世仁、苏廷晃、李若顶弟兄。2010年至今负责人苏世仁,李若顶弟兄。

感谢神恩
八十多年的历史,聚会处从小到大,信徒从少到多,每一步都是神奇妙的带领,我们要向神敬拜、向神赞美,但愿颂赞、尊贵、荣耀归给在天上独一的真神,阿们。

渡龙教会简史
温属地方教会史(16) <wbr>- <wbr>南港片

聚会缘起
渡龙在1934年开始设点聚会,原为自立会,当时只有二十多位信徒参加聚会。当时负责人有萧联三、萧福山、陈为绸弟兄。1945年在周达卿弟兄的带领下,转为地方教会。

经过水火
文革期间,教会大受逼迫,聚会被停止,虽然经过水火,但有神的同在。信徒在家庭中照常聚会。
教会现状
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落实开放。1980年5月在渡龙双汇村建造聚会场所,后因信主人数不断增加, 1992年2月重新再扩建。建聚会场所六间,五间二层,一间三层,附属三间平房,占地面积73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信徒受浸有二百二十五人。负责人有曾程同、洪钏弟兄。

回顾以往,神的恩典何等浩大;展望未来,求主恩上加恩,使信徒在真道的路上能够力上加力,同心合意兴旺神的福音。

渡龙教会供稿

四大教会简史
温属地方教会史(16) <wbr>- <wbr>南港片
聚会缘起
1935年陈正达、陈正宗弟兄等, 开始到萧江教会参加聚会, 直到1955年才带领四十多位信徒在陈正达弟兄家中设点聚会。

经历考验
文革期间,基督的信仰遭到空前的逼迫, 信徒的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但神始终没有撇下祂的儿女为孤儿, 总是爱惜和看顾他们。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信主的人数反而越来越多。

教会近况
改革开放以后,在四大村建造五间平房作为聚会场所。后因人数不断地增加,又因原聚会场所设计落后,基础设施差,经过上级政府批准扩建,于2000年建了四间二层、二间五层为聚会场所。2007年建宿舍楼四间三层,占地面积为137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0平方米。信徒二百多人。负责人有林新蔡、林月望弟兄。

愿神恩待四大教会,在今后的年日里,能更好的为主作美好的见证,使基督的福音更加兴旺,使教会能成为一个荣耀的教会,等候主的再来。
四大教会供稿


赤溪教会简史
温属地方教会史(16) <wbr>- <wbr>南港片
聚会缘起
赤溪教会于1960年从中墩教会分出,在赤溪镇设点聚会。1980年7月建造聚会场所,当时负责人有胡丕均、陈巧延、董光生弟兄,信徒有九十人。

80年代的事情
1984年,部分肢体参加主的恢复聚会,一部分仍留在原处。

教会近况
2000年7月在原聚会场所重新扩建四间三层楼房,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信徒已受浸的,计弟兄七十二人,姊妹五十八人,慕道友九十人,负责人有陈合西弟兄,薛崇华弟兄。
我们殷切希望教会能在真道上同归于一,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高举基督、传扬基督、荣耀基督。

赤溪教会供稿

沙坡教会简史
温属地方教会史(16) <wbr>- <wbr>南港片
聚会缘起
沙坡教会的信徒本在内地会参加聚会。1936年因看到地方教会的真理, 事奉要走身体的道路。于是分出六十多位弟兄姊妹, 他们在坑内村设点聚会, 当时负责人有蔡存昭 、蔡思才弟兄。

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多,原来的聚会场所已容纳不下。石塘的弟兄姊妹有五十多人经教会交通后,1945年让他们回本村设点聚会。

经过水火
文革期间,教会受到逼迫,聚会转入信徒家中聚会,虽然经过水火,反而更加坚定信徒对主的信心。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播种和浇灌,满得神的眷顾和祝福。主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教会。

教会近况
1981年11月,在坑内村建四间简易房子为聚会场所。2002年聚会处被鉴定为危房,批准拆建为五间二层楼房。负责人有池方成、蔡祖侨弟兄。

愿神恩待沙坡教会,不断加增得救人数,使教会带来更大的复兴。

沙坡教会供稿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79876532_6_1.html
张贴:郑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