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温州首间西式诊所,看病、拿药全免费

温州首间西式诊所,看病、拿药全免费:救人灵魂归向基督,是最大的荣耀…

说起温州的宣教士,很多人或许首先想到的,是曹雅直。

作为温州宣教禾场的开拓者,这位“独脚番人”对着戴德生的那句:

“有两条腿的人不去,所以我必须去……”

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踏向陌生的禾场,一边脚踩荆棘,一边默默开垦和耕耘。

但今天要介绍的,是另一位对温州有着深远影响的宣教士——稻惟德 Dr. Douthwaite。

稻惟德 Dr. Douthwaite

1880年5月27日,140年前的今天,稻惟德抵达温州。

作为温州第一位西医师,和温州第一家的西医诊所的创建者,他在收治鸦片病人、推动眼视光事业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在中国多年不惜辛劳,以一颗“医者仁心”尽心救治病人的他,甚至还被当时的清廷授予了“双龙”勋章,和一块写着“西国扁卢”的匾额!

01

谢菲尔德大学高材生
因为一本书来到中国

1848 年,稻惟德出生在英国谢菲尔德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6岁那年,他先后经历了母亲和两个哥哥,因肺结核去世、父亲再娶等家庭变故。
种种不幸遭遇,让他的童年过得异常艰难,而他几乎是一边做着繁重的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学业。

直到18 岁时,他遇到了药剂师塞缪尔,在他的启发下,稻惟德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先是做他的学徒,后来又专门去谢菲尔德大学学医。

谢菲尔德大学

童年的不幸,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对穷困和病痛有了更感同身受的体会,愿意俯下身来,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关切身边的弱小。

按照原先的规划,稻惟德或许会在本地当上一个衣食无忧的医生。

但在1873 年夏天,稻惟德偶尔翻到的一本书,则彻底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那本书,是由内地会早期成员宓道生所写,讲的是他在宣教过程中的见证和故事。

宓道生

受到这一遥远且陌生禾场的感召,当时都还未完成学业的稻惟德,就决心休学前往中国。
多年后,他回忆起了这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之举背后的原委:

“自读书以来,考古稽今,详细追求与人之大有关系者,莫过于医药。

因此朝读夕思,专心致志,谒师访友,互相对证,数年之久,上奉天命,来至中国,习其语言,学其文字,读其书籍。”

1874年5月1日,稻惟德与宓道生夫妇一同抵达上海,稍作停留之后便前往了浙江。

当时稻惟德的目的地,并非是温州,而是先到了绍兴,着手学习中国的语言和习俗。

后排为稻惟德和妻子

不过在他仅适应了三周之后,一名患眼疾的病人上门求助,却突然打乱了他原先的计划,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知道只要一个小手术,就可以恢复他的视力。

尽管这时候的我,还没有打算开始我的救济工作,但是我还是接下了这个病人的请求……”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慕名前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那个形容西医是“挖肝剖腹”、“巫术”的年代,他们想在这里立足,却没那么简单。

有一次,稻惟德与宓道生以及中国助手,受邀前往一名病人的家中医治,不曾想却遭到了当地人的围追堵截,他们被关进屋子里,险些因当地人放的大火殒命。

好些危急之际,他们一行人在绍兴一位基督徒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并在在船上漂了四天四夜辗转来到宁波……

“这段经历,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过于惨烈……” 稻惟德后来悻悻地说道。

02

在内地会的一次发言

促使曹雅直力邀他来温州

被这么一闹,绍兴的事工,可以说是彻底中断了。

戴德生便安排他先去杭州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启程去杭州的途中,他意外听闻了浙江西南的另一个城市——衢州。

于是在经过考察之后,他决心前往衢州开拓禾场。

有了在绍兴的事工经验,稻惟德一到衢州就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缓和当地人的“反洋情绪”。

清末衢州

他思来想去还是要开诊所,于是他用60 英镑,在当地租了一个租期10年、且有 12 间屋子的房子。
“从附近村庄来了上百人,有时候甚至上千人,前来求医问药。通过这个方式,我们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尊敬……”

除了自己出门不会再被人叫“洋鬼子”,反而被称为“外国老师”外,稻惟德还惊喜地发现有中国人愿意接受基督信仰了!

而稻惟德的夫人除了协助护理之外,也承担起了当地女子寄宿学校以及妇女开化的工作。

在衢州行医、宣教、开办教育的几年间,福音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仅受洗的就有50多人,等稻惟德离开衢州时,他建立的教会已有100多人……

1877年温州华盖山及东城墙

既然在衢州干的好好的,为什么之后他又去了温州呢?

这里边,就不得不再一次提起曹雅直。

温州属于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加上封闭险峻的地势,让它古时还有着“南蛮之地”一称。

那么,曹雅直什么时候,来的温州呢?

1867年——在温州正式开埠前的10年。

1877年温州南部城区

当时西方的商旅,极少来到这个交通不便的港口,封闭的地域、保守的民风,让曹雅直不得不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敌意。

当这个黄髪碧眼、身穿西服的洋人,一瘸一拐地在街头走动时,总是会有人直接冲着他喊“洋鬼”、“独脚番人”,甚至还会有人欺负他行动不便,拿起石块朝他丢掷。

“如何缓和与当地人的关系?”

曹雅直碰到了和稻惟德一样的难题,且这一问题的出现,远比稻惟德还早得多……


曹雅直夫妇

与稻惟德一开始就办诊所不同的是,曹雅直当时想到的办法是办学。

他在花园巷寓所开设塾馆,招收穷人家的孩子,免费入学,免费提供膳食住宿,赠予书籍文具,还每月发给津贴10元大洋。

后来这些塾馆,发展成了“崇真小学”和“育德女子学校”,这也是温州最早的教会男女学校。

曹雅直夫妇早期办的塾馆

而稻惟德之所以,会来到温州开西医诊所,其中也离不开曹雅直的力邀。

1877 年的 8 月份,内地会在宁波举办了一次为期 7 天的大会,不同省份的数百位宣教士到会参加,彼此交流学习。

当时,稻惟德就曾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而他的经验和方法也在会后,被刊登了出来。

一时间,医疗事工便也被许多宣教士纳入了计划之中,这其中,就包括曹雅直。

03

开温州西医之先河

被授予“西国扁卢”牌匾

曹雅直在1880年1月给“亚伦”的信中,就曾表明对稻惟德医生到来的期待。他说:

“我们盼望稻惟德夫妇能尽快来这里一趟,他们和我们是一个差会,来中国已经六、七年了,一直在中国从事医疗事工。

我相信,这一事工一定会很成功,愿神祝福他们。”

曹雅直的力邀,再加上考虑到稻惟德德身体原因,温州的天气会更温和,差会于是把他调往温州工作。

1880年5月27日,稻惟德夫妇平安抵达温州这一东南一隅。

1890年宣教士在温州

晚清时期的温州,可以说是鸦片重灾区!

据相关史料记载,1869年,温州的鸦片馆还屈指可数,但仅仅过了10年,这一数量竟剧增到了800-1000家!

稻惟德一到温州,就发现当地鸦片泛滥,吸食者众多这一现象:

“我被刚才看到的一个吸食鸦片的男人的脸震惊到了……我决定尽我所能,帮助这里的人戒掉烟瘾!”

清末鸦片馆

说干就干,稻惟德在曹雅直的帮助下,于当年6月6日开设门诊,并聘请本地的陈日铭先生作为助理。

在最开始的几个月,稻惟德只接诊眼疾病人。

但一方面最初愿意来的都是穷苦百姓,另一方面由于他医术高超,待人也热情和蔼,不避险巇,不管饥渴疲劳,都专心诊治,不久便名满瓯越。

早期温州护士

病人激增加上众人的强烈要求,稻惟德医生不得已撤掉了限制,内科、外科、骨科……只要上门求诊,他便不拒之门外。

同时,为了早日建好诊所和戒毒病房,即便身体有恙,他却仍四处奔走募集基金。

1880年11月,最终在繁华的五马街一带,毗连曹雅直所建立的花园巷教堂处,稻惟德医生开设了温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和戒毒病房。

清末温州花园巷教堂内景

关于当时诊所和戒毒病房的现状,苏虹在《旧温州轶事录》中曾有记载:

“当时温州民间吸毒之风甚烈,一些不自爱者,一旦上瘾,无力自拔。医院除收治病人外,也收戒烟市民。

看病、拿药一概免费,但有一条规定:

凡前来治病、戒烟者,在开诊前必须静听传教人员讲道。市民们均乐于接受。”

稻惟德写的《戒烟祷文》

当年,门诊设立仅6个月的时间,来就诊的患者就有2214人次;

仅11和12两个月,戒烟病房就收治61名瘾君子,其中58名治愈出院。

次年,戒毒病房又收治了213位瘾君子,其中209人戒除毒瘾。

温州花园巷教堂现状

曹雅直的夫人曹明道,就曾记载过乐清北白象,一位名叫厉厚明的银匠的戒烟过程,而他的转变也致使开拓了整个北白象镇的福音事工:

“来这里戒烟的人中有一个叫厉厚明的银匠。

因为吸大烟多年,性格已变得极其顽劣,连亲生母亲都不愿收留他……

有一天,在他上楼时,另一个在这里戒烟的人故意将一盆脏水泼到他身上……

而这次,他却平静地走下楼,等到那个人也走下楼梯,厉厚明紧盯着他的脸,说:

‘如果在一周前,你这样对我,我肯定会把你、你爸你妈、你祖宗八辈都骂个遍。

但现在,我听到了耶稣的大爱,祂甚至为像我们这样的罪人钉了十字架,我就不会再那样骂你了。’

终于有一天,他彻底战胜了曾经像锁链一样捆绑着他的毒瘾,可以出院了。

但他却请求我们,再让他在戒烟所待两个星期,好有时间学到更多的宝贵真理。”

清末温州西医诊所

1882年7月,在温州上层人士抗议、内地会资金出现短缺、稻惟德病情日渐加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这家西医诊所被迫关闭。

作为温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尽管它的规模不大,存留的时间不长,却是开创了温州西医之先河,亦救治了病人4075人……

而若干年后,稻惟德、刘星垣师徒二人合作翻译出版的《眼科指蒙》,也成为了目前现存有温州人署名的第一部西医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以示其心愿:

“甚望举世君子,观书有感,求道无异于求医,知救魂尤美于救身……”

写给稻惟德医生的“西国扁卢”牌匾

离开温州后,稻惟德辗转山东烟台等地,以医者仁心救治了十几万中国百姓,广受社会各界的爱戴,并被授予“西国扁卢”的牌匾。

1899年10月,年仅51岁的稻惟德在医院工作时,不幸染上痢疾,不治离世,从此长眠于山东烟台。

在他离世前,稻惟德医生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若我的生命能化作千条生命的话,我愿把他们全摆上,投入荣耀的事奉里,以至赢得中国归向基督。

这是我感到无上的、至大的喜乐和最高的荣耀……”

來源: 温州首间西式诊所,看病、拿药全免费:救人灵魂归向基督,是最大的荣耀…,主编:黑门,编辑:砾子,2020年05月27日,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ece70797343862f2dcf1d2f

陳豐盛:自立运动的倡导者怎么成为背叛者?

蒋宝仁牧师全家福

陳豐盛

温州内地会在自立意识上的建立与实践,应该算是走在前头的。1905年冬,俞国桢牧师在上海建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消息很快传到全国各地。1907年,温州内地会华人牧师蒋宝仁与年轻骨干刘廷芳率先发起自立。他们在内地会总堂花园巷堂召开筹备大会,特请陈思如、梁景山两位执事为临时主席。会上,刘廷芳与王春亭分别登台辩论自立的趣旨,研究如何能够达到自立的目的,以及辨别其中的利害关系。

至1908年,温州内地会的自立筹备已初见成效。温州内地会建立自立萌芽捐,作为筹备自立的经费之用。由何漱芳拟刊捐献条款。后又召集各支会代表,在花园巷内召开大会,再次请陈思如、梁景山为主席,并由潘仲华、王春亭辩论自立的始末及必要,以达启迪信徒自立观念的目的,会中还特别选举了司库与职员。此次会议,刘廷芳因为已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遂没有参加。

但是,温州内地会的自立尚属筹备阶段。但到了1910年,平阳内地会教牧脱离内地会,率先建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这对于早已开始筹备的温州内地会信徒有落人后的感觉。温州仇静泉牧师写信到平阳,向他们索取鼓吹自立的文告。因此,温州内地会蒋宝仁牧师于1911年正月间邀请代表商议自立之事。蒋宝仁提到平阳自立会陈日铭特地从平阳来到温州,提出对温州母会的期待,称:“平阳子会业经自立。本城母会尚未臻此。而母会道德程度素称高尚。何以不能自立。非尔阻执其谁乎。”但蒋宝仁回答:“温州道德虽高。而财政不及平阳。故难能遽然自立。因是故。”在该次会议中,蒋宝仁牧师演说教会自立的重要性,文载:“蒋牧演说中国人之性质与佛相侔。因佛之心喜入而不喜出尔等之希望。外人帮助。类皆若此若一旦倡办自立捐输资费。各有惋惜之慨。予犹农夫之耕田也。设耕甲之田。向乙给工。惭愧几何。今牧养尔等之灵魂。反向西士给薪。耻何如之。教会自立。犹人之能自给自养。乃基督徒应尽之义务。今日自立。诚不可一日缓也。虽有自立萌芽捐之设。殊不足称谓完全之自立。今后宜戮力进行。须达完全自立之目的。” 


蒋牧的情词迫切、意诚情挚,听者均为之感动。于是,被请者会后又自行聚会,因考虑到蒋牧尚在内地会中履职,亲自出面难免招嫌,就由王育廷、林子香、柯成三、黄起文、詹庆元、潘仲华、陈时荣、叶宝成、邵桢坤、谢楚廷等出面。在蒋牧的鼓励之下,内地会会友自立的信心大增,都踊跃捐资以助教会自立,很快信徒捐资达三百元左右,另有陈时荣、柯成三,各自认垫开办费数十元。

然而,蒋宝仁牧师作为温州内地会自立运动的首倡者,在面对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温州分会的成立过程中却差不多被认为是一位自立运动的背叛者。这应该不是他不愿意自立,而是因为他的自立政策的差异。蒋宝仁所主张的自立并非激进地建立一个从内地会分离出来的自立会,而是在和谐的关系中,中西教牧、信徒合作,使教会渐渐走向自立。而激进分子却主张从母会分离出来。因此,当主张分离的激进分子派谢楚廷为代表,与蒋牧商议,要求清查教会需用簿记,以备预算并实行自立时,蒋牧坚称要想自立非要有五六千金不可。另外,当他们与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俞国桢牧师联系,要求出函至温处道,要该道出示立案,且请俞牧师莅温参加自立盛典时,蒋宝仁力欲阻止,并将情况向衡秉钧禀告。自立激进分子则认为蒋牧“忽惧西士之阻执并思权利之无着竟不赞其事且从中以才德未全时机未至为辞”。

坚持自立者并不理会蒋宝仁的阻挠,定于1912年12月5日在施水寮日新浴池楼上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梁树声(景山)为首任会长。而在此之前,蒋宝仁多次出面劝阻,据载:“三十号蒋牧传唤王活泉君。召集发起人与会长梁君。商议合办。是日各友齐赴花园巷。蒋牧示下条件七。王君奉众观览。众胥承认。惟展期开会一条。因已致函各会。有捐失信用之关系。碍难承认。讵伊有意破坏自立。即云此条不可。不能联络合办。于十二月一号。在母会任职之男女有名自立者。各接夏牧与师姆华翰。谓既已自立。毋庸再任其职。自能另选他人等语。众被拒绝之后。不得不力图自立会之扩充。于是新旧两会会友有时发言不谨。轻信浮说。积日相沿。竟成水乳难洽之态。夫自立教会。原为合一起见。殚精竭虑。欲求合一之举。”12月5日下午,温州内地会英籍传教士夏时若特开茶话会邀集柯成三等人,再三劝阻他们不要加入自立会。

蒋宝仁从大力倡导自立到反对自立,令当时积极从事自立事业的自立会领袖失望,他们写了一封严厉的信给蒋牧,题为〈又致内地会中牧蒋君书〉,内文为:“敬启者鄙等热诚热血组织自立之举曾荷各会赞成各界称许独阁下一人大不为然出而阻止底是具何心肝(中略)然鄙等乳臭未干程度尚穉阁下须时加振刷培养完全请速图自立以副吾主之圣训而彰民国之荧光鄙等殊深厚望焉肃此敬请道安。”

吴伯亨曾提到蒋宝仁的态度及对自立事业的影响:“夫蒋牧师宝仁者。蒋君德新之令尊也。提倡温州教会自立竭力鼓吹悉心劝导。筹月捐撰对联(其联有云。自治自由破除依赖性质。立人立己振作维新精神。又莫大爱。惟救世舍身。期我辈力传流血架。最可怜是依人成事。幸此间忻建独立旗。)于是乎。自立之声。颇有一日千里之势。第恐经济支拙。西牧见弃。权利方面。未免有所损失。故自立之说。秘而不宣。进行之势。反致一落千丈之慨。壬子岁。俞牧国桢。适道经温州。(主任瓯括赈灾事宜)旋集同志组织自立会。当成立之初。同志等抱合一之宗旨。愿与母会联络进行。嗣由蒋牧提出合一条件凡七。同志等均赞成。只展期开会一条。(因各地信已发出)未得承认。奈彼有意反对者。故多方暗中破坏。故合一之举等诸梦幻耳。于是乎。温州自立会遂有不得不谋分设之势。”

由于蒋宝仁本身在温州内地会中的巨大影响力,原来欲跟随他一起实行教会自立的内地会传道人,包括仇锦耀、王春亭等,均受其影响,没有离开内地会。而直接从温州内地会分出来的,则以执事梁景山为首,其同工者有谢雨仁、陈时俊、王活泉、陈时荣、黄志振等十人。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4年第6期,上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1914年6月,第9-10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4年第6期,第9-10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4年第6期,第9-10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4年第6期,第9-10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3年第2期, 1913年2月,第6-7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3年第2期,第6-7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4年第6期,第9-10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3年第3期,1913年3月,第6-7页。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6年第10、11期,1916年10、11月,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