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星期三

2007上半年与温州家庭教会两位牧师的谈话录音

2007上半年与温州家庭教会两位牧师的谈话录音

【说明】2007年上半年,我们曾经在温州进行基督教教会的田野工作,其间与两位非三自教会的牧师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交谈。一位是家庭教会的牧师,一位是独立教会的牧师。谈话中,曾涉及到家庭教会、独立教会及其与三自教会的某些关系,似有一些参考内容。为此,特将其整理记录,以备忘和讨论。——李向平

王牧师(以下简称王):国家面对我们的不是一个方面,国家安全局、防暴局、统战部、治安、宗教局,如果需要炸教堂,还有规划局。

我自己盖的教堂(平天山,现在被称为“祷告山” )影响很大,有国外人士参观。那次出动了600多名警察,炸掉了,山下的教堂也被炸掉了,山上的炸掉了也就算了,山下炸了,山顶、山腰、山下,一共炸掉了6个教堂。

二十年前的家庭教会,一般只有两三个人,在自己家里,有爸爸妈妈参与;后来发展到:不登记、跟政府无关、与“三自”没有来往。不过,现在界限模糊了,有些家庭教会说不登记,但手续比“三自”还全。

二十年前,“家庭教会”感觉很舒服,现在只是名字还叫“家庭教会”而已,实质上的东西丢了,边界模糊了,不仅是活动范围,“三自”要受辖区的限制,“家庭教会”不受,到处跑。我就到过外边,东到海边,西至云南、西藏,北至兴安岭、中朝边界。对我来说,也走出国门了。

对我个人来说,家庭教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二十年前,“文革”结束前后,那时,部分东西南北,有聚会,都会来,规模小,人数也不少,最多七八十人,挤在二三十平米的房间里

小的聚会也有。那时组织不复杂,很自然,不需要人为参与,不需要当头,不把负责看作权力,只看作义务。现在认为,付出义务已达到几十个点时,比如一牧区达到七、八千人,这就需要时间、物质分配,全职奉献、没有工作,需要拿薪水。

“文革”时是温州教会最复兴的时期,可以称之为生长期。严格地讲,现在,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逊色了,现在不能与过去比,人数倒是不少。

现在温州的家庭教会状态是:草木合集。生命力、实质慢慢在变化。

因为环境松宽了,过去是抓、判刑、革命;现在没有这种危机了,那时信仰单纯,只要信上帝就行,现在成了宗教活动,会带给人精神娱乐,社会人脉,现在利用教会的很多。

1949 年,上帝把权柄交给了共产党,是上帝的预定.对大陆而言,这么多年,教会没有好日子过,台、港较为开放。但“三自”有存在的价值,家庭教会中有年轻人把“ 三自”讲成,一是思想或意识形态方面,二是利益方面,掌握教会的物欲。比如,指挥10人与指挥一千人、一万人是不同的。家庭教会在复兴,受这个影响。这是致命的。权力带来利益。

中国教会目前处于“犬牙交错”状态,就看谁更强一些。中国某些地方,“三自”渗透到家庭教会,温州的情况是,家庭教会渗透到“三自”教会。

(王牧师同时认为,整个历史在转变,家庭教会需要杀出一条血路,转变过来。朱牧师是独立教会,这种教会的发展趋势被王看好。王所在的牧区也有几个独立教会,他认为家庭教会体制处于逐步瓦解状态。王同意家庭教会实行家长制的管理体制,并认为这是很致命的。)

朱(以下简称朱):温州市里的家庭教会不是家长制,河南的家庭教会是家长制。造成家长制的原因主要有:传统、人际关系、财产、传道能力等方面。

王:一个二三十人的小点,一年奉献五六万,二三百人一年就奉献五六十万,因此,大体上还是可以控制的。

李:独立教会有点象麻将中的“十三不靠”?

王:独立较好。若加上互动,那会更好,不必相识,但可相知。登记与否没有关系,独立于“三自”和家庭教会之间。教会不独立,它的意思就是,信徒的奉献需要上交;独立教会是不上交的。教会管理,应该提倡堂、点自治,支持家庭教会独立,也支持所在牧区的教会独立。

朱:温州家庭教会也实行牧区制。香港教会都有牧师,负责查、讲,这是很先进的,温州家庭教会还做不到。

王:从封建制转到现代控制教会的做法,已经很落后了。牧区的管理体制是:小点服从大点,大点服从小片,小片服从大片,大片服从总片,各片服从总会,总会设有总监。温州的家庭教会有几千人的,但家庭教会几十人聚会的架构还在。要做大,就要联合;不联合,做不了大事,但联合了,也可能出大事,教会联谊的做法还是很重要的。

海外对家庭教会的看法是“雾里看花”。家庭教会抱着老的、陈旧的习俗,有教规,若把教会信息透出去,要受教制处理,轻则停工,比如,你是小片负责人,就停止你的工作,不让你干了,这是轻的,重的就是赶出教会,还要踩上一只脚,通告周围其他教会。教规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但有约法三章,不能随便透露出去的。家庭教会就是这样,家长好就好,家长不好,就容易出问题。有家法固然很好,但有一点,家长谁来管?一般来说,家法是家长制定的,家长就没人制衡。家长组阁的阁员一般是听话的。因此,家长制很让人头疼,家长成为法外之人,几十年间的感情也下不了手。

李:永嘉一农民讲,在中国,两种人是没人管的,那就是农民和国家主席,这两种人管好了,中国也就好了。

王:监督力量强大才好。“三自”存在,对家庭教会是中监督制衡,弄不好,教徒就到“三自”那儿去了,信徒可能流失。这对家庭教会是个约束。“文革”后十年,“三自”的信徒往家庭教会跑;现在家庭教会的信徒往“三自”跑。这样跑来跑去,对家庭教会来说,是种制衡。

李:还是让宗教管理部门知道家庭教会的家法更好一些,可能会有助于家庭教会的发展?

王:家庭教会没有空间,不好;有空间,空间大了,也不好。

李:边界模糊易于合作。王牧师的辩证法很好,做教会领袖人物很重要。

朱:温州教会中,家庭教会非理性成份很大。祷告阿婆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有才干和魅力还不够,不一定就被赏识,还需要听话,神秘气息很浓。

李:是不是还有祷告阿公啊?

王:是的。宗教本身有神秘主义,但神秘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不好了。

王:若能把死放在后面,就什么也不怕了。最困难在于被弟兄赶出教会,那时候不是家长,只带一个骗。作为教会领袖,要做榜样,若有男女关系,通常会被干掉,我不想成为家长。温州教会有宗派性:一种是亲属的血缘关系,对某个人好处理,但对那么多家属、亲戚就不好处理了。

朱:还有血缘关系,通过学生来控制教会的情况。

温州家庭教会需要导向,我们教会就是想做榜样,对家庭教会起到导向作用。我这几天在给大学生上课。

李:是在大学校园里面上课吗?

朱:不是,学生到教会来听。有个瑞安的学生,想考研,他爸爸妈妈去问祷告阿婆,结果祷告阿婆说不行,他就没有考。

王:虽无祷告婆,最怕就是通过类似方式,来达到目的,聚集在祷告婆一人身上不可怕,最怕他控制一群人共同祷告,最后产生感觉,对别人进行迫害,给你个神秘主义的概念,非理性的,就超越了家规,就是“无法无天”,处理了,也是神的旨意。神的意志,也就是这种神秘主义,被人利用才最可怕。这几年,祷告婆在农村还有,永嘉家庭教会对外不联络,想进去要通过我们,给个时间、地址,在那儿等着。

朱:有教徒谈女朋友,家人想反对,用祷告阿婆的话说,这不是婚姻。祷告灵验的人才会成为祷告阿婆,一个教会可能不止一个,也未必就不是年轻人。

至于家庭教会中知识水平较高的,走向独立教会了。

王:家庭教会现在的教规,不允许教会独立。统一派单、派工人、财务等,没有独立的空间。因为其对内有种管辖,像朱牧师这样的,他不一定就用你,因为你可能挑战他。这样就埋没了很多人才。家庭教会什么都缺,就不缺人才,有个性、有理想、有才干、富于挑战的被干掉了,而且普遍厌烦有文化的基督徒。

有文化的,说你有知识,但没生命。家庭教会在传福音方面很积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刚开始的个人布道;二是教会布道。

我负责福音与栽培。教会布道就是说,时间、工人、开支、场地等都需教会安排;即使个人布道,也要经过教会培训,才可以出来布道,我们教会今年有两个布道重点:一是新温州人,二是家里人,就是自己家里还没信主的人。

朱:这几年,向本地人传福音,越来越困难了。老的印象认为,基督教就是那么一回事,迷信;二是通过人际关系,街头传单越来越少。

王:互相帮助方面,家庭教会做得好,因为其小,关系就近。

李:会帮助非基督徒吗?

王:不帮。若是自己家人,会帮;但是也有折扣。如年底,同工看望信徒,若特别困难,会给经济帮助,500、1000、2000等都有。信徒的奉献有专门的开箱人和账簿,小点不允许动用,要上交,小片有机会留钱,但还是可以掌握的,总片就无法监督了。我个人不赞同上交,但是目前只能顺应。我赞同不上交,这样的话,点、片的空间就大一些,金钱放在点里,总会有需要,点肯定会拿上来。分开好,放在一起,被盗的话就一下子都完了。有一个堂,很破了,但是他们一直不修,堂里弟兄姊妹说重里不重外,可是现在礼拜也需要舒服感啊。

朱:温州教会教产很多,但登记到谁的名下就有个问题。现在的一般情况是,用三个人的名字存放在银行。

王:他们不修教堂,后来才发现,拿钱的人把钱给他儿子去做生意了。至于这是否违犯家规,要看这个人了,如果他人际关系好,也许就不处理了,如果不好,就家规处理了。

朱:这种情况很多。有人把钱给了亲戚,结果生意失败逃跑了,钱追不回来,也就算了。既往不咎,但是不能再犯。现在都把钱存在银行,密码与存折分开放。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产用三个人的名义登记,慢慢发展出将教产证存放在银行,后来出现了这两三个人在教会里说话有这样的趋势:“这教会是我的”,出现了家长制倾向。这种问题是“三自”所没有的。

王:钱多了,就买房地产,这在温州家庭教会成为一个共识。由小议会(议事会)来决定买什么、什么时候买的问题。但小议会的组成或行动可能没有制衡。如果出现一家有两兄弟在里面,再拉一个人就他说了算了。能同苦,但不能同乐。到时候,用不着了就把他干掉。温州家庭教会经历了十年复兴期(70-80年代)、十年维持期(80-90年代)、十年衰退期(90-00年代)。

李:再过去就要转型了?

王:现在处于衰退与转型之间。

朱:但转型很慢。

王:“ 三自”在团团转。我们碰到的问题,他也碰到,最怕的就是文化基督徒,有文化的基督徒。千万别同文化基督徒交流。转型与否,还要看危机的程度,几十年来,家庭教会积累了庞大的体系,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在里面,不容易啊。现在开始出现教会领袖骗钱的事情,从几十万,到4.8亿,都是一个人搞的,骗的几乎都是家庭教会的领袖,当然也有做生意的。有个在北京的温州人,也是个能做圣餐的教会领袖,40岁左右,生于瓯北镇的一个村子。这绝对不是巧合,只是冰山一角。

我带教会已经25年了,还住28平米的房子,在全温州的教会领袖来说,是最小的。真不明白人家怎么弄的,一分股就五、六十万。现在政府也不披露,在为家庭教会遮羞。这暴露了家庭教会存在的危机:经济上存在黑洞。现在教会把它压住。温州还有一个教会领袖也是经济问题,没处理。这两个人,偶然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必然性,我们希望危机再加重一些,才能崩盘转型。去年,永嘉的一个教会的片没把钱交上来,所有传道人都发不了工资,钱掌握在堂、点手里,崩了。像朱牧师这种状况,经济不上交、不派单、不派人,出现了。他是个兆头,也是顶了风浪的。

李:那你是顶风浪开船了?

王:我们是同舟共济。世界教会历史的悲哀:五次流放;还有路德等。

李:钱被骗了,这些人不着急吗?

王:正因为不着急,才有问题呢。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才是不正常的。

李:反正不是自己的钱?

王:几十年根深蒂固走出来的,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这一代是逼出来的。开始的时候,连《圣经》都没有,后来有了,但是没有领读,就请识字的,没人牧养,就讲道,只要肯讲,就可上台讲。到最后有学习班的,我二十年前参加学习班,第一次讲只讲了20分钟,不讲不行,有需要啊!现在点里就可以推选,由圣职人员带一下就可以。温州教会认为得救不稳固,这是崩坍的一个危机。在神学上不正统,西方差会背景的温州人天生就是这样想的,不是加尔文的,刚好相反,在神学思想上是不正统的。

李:那么,正统的思想是什么呢?

朱:开始的时候,影响温州教会的正统思想是加尔文: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而过去是没有神学思想的。

王:七十年代有个牧师讲加尔文宗的永远得救思想,结果被气死了。他就是我的老师。

朱:温州教会好像很容易吸收韩国赵荣基的思想,这也许是祷告婆可以起到作用的根源。

王:跟世界灵恩运动有关。

朱牧师那儿有《温州家庭教会史》的复印本。朱牧师认为,那只是表达了其个人观点。现在还谁持“永远得救”的观点,就不能登讲台。

王:不能简单地提“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强调“恩”。“恩”是行善的结果,不是行善的条件,一定要讲清楚。得救是神在你里面,永生有个过程在里面。加尔文思想才是主流的。

朱:这种思想的冲击波很大,乐清教会因此在90年代分裂。

王:青年人赞同加尔文的占百分之七八十,“三自”中也有。不过,即使思想不同,我们也不希望分开。

朱:不是教义之争,是面子之争,温州教会领袖还达不到那种教义之争的程度。

王:不是面子之争,而是利益之争。

李:我看过一些讨论,说家庭教会具有民间集资的功能,温州家庭教会有这样的功能吗?

王:有。不过,不是主流,一段时间内出现过的事情,还有传销。

温州的信徒对传道人很相信,个人崇拜很严重的,是种偶像崇拜。专制主义可能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朱:温州家庭教会一般不提公益性活动,教会历史,原来不敢记录,现在好些。

王:瑞安上堂有个同工建了个母会,分出去建子会。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是“生”出来的。非此体系的要进入,即使有才也很难。瑞安这样的母会有三个,市里更多,但现在一般都貌合神离,我们称之为“低调的联络”。独立倾向很严重,个个都是母会。“反三自”,成为其维持体系的一种手段。温州教会基本上可分为:反三自的,不反三自的,也不走三自的。三自与否?主要区分在于人的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

朱:温州教会纯粹属于“三自”的只有:城西堂、花园巷堂、永光堂等,剩下的都是自己操作,我称之为“半三自”或“准三自”,我们教会是独立教会,对三自和家庭教会都接纳,赞同按立牧师。

王:我们按立是在国外进行的,国外资金对温州教会确有支持。

朱:也有海外温州人的资金支持。

王:温州商人活力世界闻名,温州教会自己有海外亲戚的资金支持,因此,它不受经济挟持,不受海外宗派的约束。

朱:因此,温州教会比较独立。理念上,温州教会开始接受长老会的制衡,现在开始采取香港教会的监管和制衡。理事会由信徒推举产生,临时执事会。拟产生相互监管的体制,目前尚未形成。

三自教会也存在管理的问题,但表现不同,用社会手段

李:教会的三种类型(指的是家庭教会、独立教会、三自教会),比例如何?

王:具体说不准,趋势是不反“三自”的越来越多。“三自”有政府的渗透,不加入“三自”,政府渗透你,你也没有办法。所以,反三自也没有必要,反的话,也只是反自己的弟兄姊妹。

朱:三自刚开始由政府控制,只看“三自”的人的情况。

李:最近,有教会落后于社会的议论,政府甚至比教会更开明?

朱:“ 三自”领导人编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批评宣教士,学界何光沪等人认为批评是不对的。“三自”的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学界相对开通得多。唐仲怀老师提出 “三自”今后应成为政府机构,成为桥梁,基督教协会应与之分开,成为基督教的内部机构。没有联络机构,容易走向小山头主义,宗派没有了,实际上是以牧区代替了宗派,地域概念导致思想差异,需将牧区解构掉。

王:温州蒲鞋市教会前身是家庭教会,是由南门教会的青年团契发展而来的,其老堂应该是三自的,现在的聚会则应该是非三自的,但开始和三自有接触。温州两会根本管不住他们,因为人才方面拼不过。(一个工商局的普通干部、一个中医院的医生、一个区两会的副主席。)但是,反“三自”的理念一崩,有可能走向“准三自”的形态。

李:家庭教会是否关注传统宗派和教会本身的宗派传统

朱:永嘉、乐清,福建省的一些教会,常常会提到西方差会传统。

李:淡化西方的差会传统?

朱:是的。家庭教会基本上不跟宗教管理部门来往,公开不能来往,但暗地里可能有。

温州的地方特色是:信徒多,信徒可能就在宗教局工作,可能在三自工作。

舍禾:温州基督教历史综论

 舍禾:温州基督教历史综论

June 7, 2021

舍禾,又名辛亦耕,浙江温州人,毕业于美国正道福音神学院,教牧学博士。曾出版《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歷史》一书。

弟兄姊妹平安,很荣幸受圣山团契的邀请来分享。我自己深感不配,虽然做过一些研究,但是并不精。如果在讲的过程中有不同意见或者建议,大家可以发表出来,好使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广,讨论的范围更大。在这一系列课程中,我首先想跟大家以综论、综述为切入点,让大家对温州教会有个基本的了解。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课题是“温州基督教历史综论”,是很表层、肤浅、没有切入到中间的。接下来会分享三讲,所以一共分享四次。

先说说在文字事工上的心得。我在2003年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中国稗子会:对三自的剖析》(华恩出版社,2011年)。到美国之后出版了第二本书《荣耀荆棘路:一位家庭教会传道人的自选文集》(中福出版优先公司,2012年)这两本书虽然跟温州基督教研究没有特别的关系,但是后来在美国十几年的时间我特别感谢上帝,一边学习一边牧养,同时也没有忘记温州作为我的母会,作为我这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家乡,我始终没有忘记做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就出版了关于温州教会的几本书。

《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基督教历史(上下册)》(宇宙光,2015年)前面半个句子是顺服林志平教授加进来的,这是一本全面介绍温州教会历史的书,共有三十八万字,包括了从元朝到2012年整个温州基督教的历史。特别欣慰的是1949年以后的这段非常不安、动乱时期,对温州教会来讲是一个死荫幽谷、流泪谷和苦难路,也都记录了下来,所以特别感恩。

2017年,我主编了《福音·温州(1867-2017):基督新教来温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主编:方舟机构有限公司,2017年)。这本书就来自港台以及东南亚,还有在美国研究温州基督教历史的学者、教授以及弟兄姊妹所发表的文章做了一个学术论文集的编辑。我特别感恩上帝的是同年出版了《当代温州教会研究》(中原大学、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17年),共二十八万字。这本书研究了温州整个当代基督教的现状、现象的成因、缺点以及未来要做的改变,从1990年一直到2015年左右的历史面貌。

2015年我出版了博士论文—-《“温州教会”领导模式的再思(1867-2015)》(中原大学、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19年)。它对温州教会的未来做了一点提醒或者说提出一些方案,期待从最初的家庭制到牧养制。这本书有十几万字。

这是我在这十几年当中对温州基督教的一个研究,包括出版关于温州教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书,撰写温州教会相关的学术性文章。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北美等地发表专文及学术文章约有70篇。很感谢上帝我2018年7月25日 从美国离开回到杭州,在杭州开始了我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牧会,按照上帝给我的领受全心牧养教会。从2018年到现在虽然没有完整的三周年,但也验证了牧会的可行性。这就是我的现状,和弟兄姊妹做个简单分享。

下面进入主题。

“你对温州基督教是什么印象?”这是我想跟大家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对温州基督教是什么样的印象。我自己有很多的印象,可能会和弟兄姊妹的不一样。无论怎么样,温州教会是一个神奇的教会,温州教会在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也曾经引领过一个时代,也曾经给这个时代带来祝福。当然温州教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病,如果不去改变它,可能就被放在历史的夹缝中。

基督教留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多元的。简单举几个例子:我自己对温州基督教的印象就是教堂遍地。温州教会可能跟其他教会不同,比如温州教会的教堂不一定属于“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也就是说它不属于官方。尽管有很多地方叫“XX堂”,但还是有别于教堂。再比如温州的家庭教会有自己的叫法,也有很高的教堂,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教堂而且很壮观,甚至还有三座教堂:三自的、家庭教会的、天主教的……所以这样一种盛况在温州很多地方都有,这是非常稀奇的地方。温州教会还有什么印象呢?那就是温州的基督徒非常多。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比例,我曾求助当地教会汇总过教堂的数量以及人数,但这个要求遭到反对,并带来非常大的反响。他们基本不会提供数据,甚至有些传道人或者牧者找到我,说这样会出卖教会。所以,统计温州教会的人数成了一个大难题,到现在都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十几岁的时候,在温州看到基督徒都会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坐飞机还是坐车,第一件事情就是低头祷告。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传统。我有好几次坐公交车祷告,发现边上坐的几个老奶奶、阿姨也在祷告,有的甚至会听到“主啊,求你保守我的出行”。我感觉无论到哪里都能看到有人祷告。如果走在公园,说一声“哈利路亚!”指不定就会有人回应“阿门!”这些都是自己切身的体会。

我经常在十字路口看到有人发福音单张。福音布道会在90年代非常多,这是我们对温州教会的一些印象。这些都是好的印象,我在《当代温州教会研究》中有正面及反面丰富的描述,今天没有办法讲很多。

那么,有没有坏的印象呢?有很多。比如温州的基督徒非常世俗化。他们没有办法影响整个社会,而是社会影响了基督教会。再比如当社会开始非法集资的时候,温州教会内部就有传道人,而且是相当重要甚至是负责某一片区的传道人,在教会里做非法集资的事情。这些数字之大(一个亿)让你称奇。我也看到很多不一样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情。很多教会给人的印象是多面的。

我们看一下温州地域:温州新产生了一个市叫“龙港市”。其实龙港是一个非常小的镇,好像在去年成为市的。温州目前是有五个县(永嘉县、文成县、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四个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三个市(乐清市、瑞安市、龙港市)。

=

永嘉县:福音还算不错

乐清市:经济极其发达

洞头区:百岛,原本是一个县

鹿城区:现市政府所在地

瓯海区:高铁所在地

龙湾区:机场所在地

瑞安市:教会复兴发达的一个地方。70年代成立了温州地区教会,属于温州教会的两大支派之一。有个非常有名的牧师叫缪志彤,被称为监督。福音在这里相当发达,文革前后,当整个温州教会面临整顿、打击的时候,瑞安市教会的信徒在遭受打击后人数更多,这是研究过程中印象最好的。

平阳县:是福音重镇,与鹿城区的教会是各自运作的,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地方。1958年中国政府在温州做一个“无基督教区”的试验田,当时在两个地方想推广。一个是金华市,一个是温州市。后来在金华市没有操作,就在平阳开始,平阳是温州教会重要的一块。温州也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更多的百分比会偏向平阳。所以平阳在整个温州市的教会历史当中有这非常重要的地位。

苍南县:是从平阳分出来的,它在整个温州基督教历史是连接平阳县的,大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分出来,可认为跟平阳是一家。

龙港市:是从苍南县分出来的,第一座中国农民城,跟苍南、平阳是一家,这三个地方是中国基督教最复杂的地方。比如,耶稣教自立会、聚会处小群、呼喊派这些力量基本都在平阳、苍南这一带,也是温州整个地区受异端影响最明显的地方。

泰顺县:有高山丛林和国家公园,它和文成县的经济较弱,被国家定为较贫困的县,是基督教福音最弱的两个县,外加洞头也比较弱,其他的地区福音都相当的厉害。

这是温州的地理区域及经济状况。温州有三自也有家庭教会,温州的三自最集中、最强大的在平阳、苍南、龙港、瓯海地区。家庭教会力量最强大的在乐清市、瑞安、温州市区、永嘉,其他的区县也都有。我的出生、童年都在永嘉,初中之后在鹿城区,经历过乡下也经历过城市,经历过从家庭教会到三自再重回家庭教会。

第一节 认识温州基督教历史的方法论

一.    从社会与文化角度认识温州基督教历史

中国教会历史去社会化,中国历史去教会化。——教会与社会是脱节的。

温州基督教历史与温州社会历史。——研究过程中也是一样,涉及面较狭隘。

配合温州文化社会的发展,将温州教会史与温州社会文化发展史紧密连结,的确在教会史的研究方法上,是一大创举。——(林治平)

出得來与进得去。——(林治平)

本书视野综横于古今,顾及多向度(multi-dimensional: 语言文字、风土人情等),及整全性(holistic: 汉人及宣教士角度、政治及宗教层面等)。外观法(etic perspective: 客观科学)与内观法(emic perspective: 作者是土生土长温州人)并用。——(温以诺)

二.    从教会整全角度探析温州基督教历史

1.  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

其实我自己并不喜欢这个,我觉得很心虚,因为不配。

从地理位置来说,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它并非中国重要城市,更不具备耶路撒冷的都城地位。温州的机场、高速几乎都是私人造的。

从福音传入的时间来说,温州并不早于广东省和福建省。晚了整整半个世纪再加十年,这个时候宁波、上海、杭州的教会早已崛起,宁波是中国基督教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第一所女子学校在宁波开始……至少早20~25年。

从传教士时代的影响力来说,上海和广州等地是宣教机构的重地,而温州仅有内地会、循道公会在此安家。

从现代史来看,在温州基督教崛起之前,上海和河南曾经是中国基督教的先锋。因此,“中国的耶路撒冷”这一美誉花落谁家,的确不是人为的决定。

2.  温州教会的地位

l  20世纪30年代循道公会“七大教区”之一

1933年2月17-19日,华北循道会、圣道公会、循道协会三会合并,改名为“中华循道公会”,同时在河北唐山丰泺中学举行会议,会议将中国分为七大教区:华南、湖北、湖南、华北、宁波、温州(常以一市来比一省),及云南。这是温州近代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辉煌。

l  20世纪50年代的“三个半省”论

1949年,温州地区基督徒为8万多人,超过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基督教内有“三个半省”的说法,三个省是指安徽、河南和山东,半个“省”指温州。

l  20世纪90年代城乡各处教堂林立

当时温州流行一首名叫《故乡》的诗歌,词曲作者胡广泽把温州教会的景象用歌曲表达出来:

在那东海之滨,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千家万户事奉耶稣,到处都有基督教堂。天国福音得到传扬,彼此相爱在一起,切求天父施恩典,万民都祈祷你。

l  温州出版的主日单遍布全国,甚至远渡重洋

l  21世纪初期最具影响力的地区性教会之一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温州教会逐渐取代河南教会,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会。随着河南教会受异端、迫害等因素困扰,除了吕小敏的《迦南诗选》外,河南教会对全国教会实质性的领导力不复存在。

三.    从文献与口述角度重构温州基督教历史

1.  收集与温州历史、温州基督教历史相关的材料

包括专著、地方志、文史资料、期刊、报纸、年鉴、传教机构刊物、传教士传记、网络文章等。收集和考查资料的范围涉及温州、美国等地方。其中,通过购买,以及网络途径阅读了大量19至20世纪的传教士的文字作品。

2.  通过采访,收集现代温州基督教的第一手资料。

四.    从政教关系角度解读温州基督教历史

1.  温州是中国政教关系的风向标(杨凤岗)

2.  温州是新中国基督教政策的试验田

五.    从学术研究角度关注温州基督教历史

1.  从历史研究角度

先后出版的作品有:莫法有的《温州基督教史》(1987年),支华欣的《温州基督教》(2000年),温州区会编著的《温州区教会史》(2006年,未正式出版),舍禾的《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基督教历史》(2015年),舍禾的《当代温州基督教研究》(2017年)舍禾主编的《福音 • 温州(1867-2017):基督新教来温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2017年)。

2.  从传教士传记角度

先后出版的作品有:张永苏、李新德合译的苏慧廉传记《晚清温州纪事》(A Mission in China)(2011年),沈迦的《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2013年),黄锡培的《昔我往矣:内地会赴温州宣教士行传》(2014年),温州恩际翻译团契翻译的曹明道(Grace Stott)回忆录《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Twenty-six Years of Missionary Work in China)(2015年)。

3.  从政治与社会学角度

朱宇晶的博士论文《国家统治、地方政治与温州的基督教》(2011年),曹南来的《建设中国的耶路撒冷:基督教与城市现代性变迁》(2013年)等。

4.  从行政角度

李峰著:《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温州市瓯北镇基督教教会组织研究》(2004年)。

5.  从教牧角度

舍禾的《温州教会领导模式的再思(1867-2015)》。

第二节  温州的经济、社会及宗教

三热现象:经济热、关系热、宗教热

经济、政治、宗教的合一:以洪殿元弼观为例

经济、政治、宗教和谐生存的温州模式:以老板基督徒为例

一.    三热现象

1.  经济热

温州经济模式举世闻名,研究温州经济的书籍高达1,000多种。

2.  关系热

按温州民间习俗,有人给你恩惠,你须记住人家的好处,这就是人情债,欠人情债的心态就像欠金钱债,若不想别人看不起,不想别人疏远,就须早日了结债务。(张苗熒:《文化、企业制度與交易成本——温州模式的新視角》,页104。 )

3.  宗教热

温州人自古热衷宗教,崇拜鬼神。嘉靖《浙江通志》记载:“始东瓯王信鬼,故瓯俗多敬鬼乐祠。”《永嘉闻见录》记载:“昔东瓯王,信其鬼风⋯⋯条条胡同常有说唱声。”

温州虽然基督徒人数众多,但各处的寺庙、道观等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教堂的数量。温州有一部分人热衷于去教会,也有一部分人热衷于去庙宇、道观和民间宗教的崇拜场所。

据2000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温州各县市区共有8,000所处宗教场所,其中发证登记的有3,200处,没有登记的多达5,000多处。

其中,道教的道观有1,915所,道教教职人员3,505人,宫观管理人员7,398人。1999年,温州市成立了“温州市道教协会培训中心”,至今培训了4,300多人。

其中,佛教的名寺达101座。2014年,温州佛学院成立。

二.    经济、政治、宗教的合一

温州市鹿城区道教协会洪殿街道元弼观。2015年2月2日笔者拍摄的一组照片。洪殿留给我们一种深刻的反思,温州人的宗教信仰是否是:

一楼经济:买鞋的店铺

二楼政治:老人协会,政府办公的地方

三楼宗教:人们穿着睡衣逛街、在教会崇拜、在庙观拜拜……

从一楼到三楼人数固然众多,但他们是否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    经济、政治、宗教和谐生存的温州模式

以老板基督徒为例。假如说“洪殿元弼观”是以实物来阐述经济、政治和宗教关系的话,那么,温州“老板基督徒”(Boss Christians)则是以一个特殊的群体来阐述这三者之间的关连。

在和官员打交道的基督徒中,很多人的身份都是老板,他们不一定是所属教会的核心,但是他们很容易成为教会的“外联人员”。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员是拥有经济、社会资本,因而更有可能与官员协商、谈判,达成自己的目标。从官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和一些生意人、老板信徒进行互动,因为他们在互动之前已经具有了很多共识,比如共享一些主流的社会话语。对于社会的看法,对政府权力、政策的认同,这些潜在的基础使得官员和老板信徒沟通和互动更为顺利。(朱宇晶:国家统治、地方政治与温州的基督教)

答问

Q1:老师好!请问现在温州教会的弊端有哪些?纵观历史哪些经验比较重要,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A1:谢谢弟兄的问题,这在第四节有专门详细讲解,我会在课题中解答弟兄的问题,感谢谅解。

Q2:近年温州教会小组模式的推进,有成但也有败?

A2:您的提问已经总结得很到位了。其实温州教会在近几年确实遇到了很大的瓶颈,2005年或者2010年的温州教会跟之前的温州教会已经是两个世界。范老师并不看好温州教会的未来,其实我们的看法是相同的。温州教会在近几年发展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目标,它的mission、vision已经没有了,它刻意停留在原有的架构中不愿意动。比如:温州教会的管理模式必须变但不愿意变。有一次我询问了温州最重要的几位牧师,“为什么温州的派单制不改变?传道人如此之多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改变?”其中有一位牧师告诉我:“你不懂,派工制是上帝在全世界教会唯独给温州教会领受的恩典,我们应该誓死发扬、一直持守到底。”我转头就走,不再跟你讨论了。这就是温州教会在面临问题时候已经没有了方向,教会会一直停留在过去。其实社会一直在发展,如果教会不动,是没有前途也没有发展的,没有目标是没有发展的,所以温州教会就慢慢慢慢下来了。教会下来以后,用什么来取代这个教会的动力呢?是一个一个的项目,这就变成了项目导向的教会,很多夫妻营、男士营、女士营,到最近两年最火的幸福小组……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健康的教会真正要成长到能够满足上帝的心愿,在这个时代能够为主做见证的教会不是靠项目,所以我同意你的问题,我同意教会不靠项目。

Q3:如何看待发生在90年代教义之争的闹剧?

A3:提问的人看起来对温州教会很内行哦。90年代这个闹剧非常的凄凉也是惨败,温州教会是一个很丧的年代,那个时候我还很小,记忆很深刻。有一次从火车站出来,有一个人在那里分福音单页。拿到的不是福音单张,而是教义之争的单页,是阿米念主义的这个人在骂改革宗思想的人。我当时拿到这个单页就扔了。我想:在大众广庭之下不应该是发福音单页吗?为什么要发这个东西?那份材料我至今还存在,想告诉大家那个闹剧太可怕了,而且那个单页所到之处教会就分裂。很多大教会一分为二,直接砌墙隔开,前面是阿米念的,后面是改革宗的。那个时候到上海、北京,一到教会他们就先问“你是哪个教派的?”有次参加学生聚会,家长带着几十个学生来现场,接待的就问是哪个教派的,我说:“我是温州市区的,不加入任何一个教派。”后面他们就说:“行吧,那你就讲吧。”那是一个很痛苦的年代。这个问题在我的温州基督教历史中有篇幅会涉及。

Q4:温州教会全国都有,堂会制,一堂课可以讲一年,所以温州的教会很厉害。对吗?

A4:我想告诉大家温州的讲道很厉害,温州有相当多优秀的讲道人,但是温州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位好牧者,这是我的一个看见。

Q5: 想了解一下基督徒老板自己在财富积累方面如何看待?是否可能存在第一桶金是原罪的问题?

A5: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我在2017年福音入温150周年研讨的会议上指出温州教会的问题。温州基督徒的虚假,温州基督徒在经济上的犯罪,现场我就被多位领袖按在那里。我坐在台上,台上还有5-6位的牧者教授现场跟我说:“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你有资格讨论的,这个是温州教会的问题。”所以温州教会的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讨论的,所以我同意你的问题,但我没办法讨论,今天时间不够。

Q6:随着温州经济的下滑或变动,这对温州教会老板基督徒现象产生多大的冲击?随着城镇化推动如何看待温州教会老龄化的现象?

A6:因为倒闭了所以可能之前奉献很多,现在就奉献很少了,而且很多老板会在自己的企业开教会,现在就没有自己的企业教会了,企业化教会就越来越少了。

关于城镇化对温州教会老龄化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我在杭州,教会很多都是温州年轻的学子,这些孩子们在我这里教会两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当他们春节或者假期回去,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去自己的本教会听道,他们觉得无法接受那个现场。这个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我既是温州的,我又是在牧养温州知识分子教会,这个现象我是非常能理解的。

Q7:救恩论之争是一场闹剧,严格来讲现在还在继续。

A7:对,现在还在继续。严格讲95年达到了高峰,之后有握手言和的,表面上都有很多的放下。当然比以前好多了,但内部的争战还是很多

Q8:到底是教育带来的问题,还是人性带来的问题?

A8:我想告诉你,这是人性带来的问题。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是可以共融共存的,有机会的话可以给你推一篇文章,是徐志秋(音)写的,我觉得相当的中肯。

Q9: 想再问问小组教会,我们教会准备小组教会。

A9: 教会的小组是可以的,每个教会都有小组,我想说的事情是在教会发展不起来的时候不要靠小组。如果整个教会的推动靠小组,你的教会注定失败,但是小组是教会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它是教会的细胞,牧养的工作还需要教会的教牧人员全心服侍在教会里面。

Q10: 现在温州教会受逼迫的情况怎么样?

A10:就算在今天温州教会受到的逼迫在全国来说还是最严重的,教会不能公开聚会,孩子不能进到教会,很多教会都被纳管。中国教会唯独温州教会有纳管的政策,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往下聊,这个纳管就是让教会归入社区来管理,下一步就是归入三自。所以温州教会的逼迫是最严重的,他们现在都不能在教会领圣餐,他们在哪里领圣餐,我听到让我最难过的是弟兄姊妹主日在酒店吃饭,在包厢吃饭的时候拿出饼、拿出杯祝谢祷告……

Q11: 知识分子包括白领基督徒和非白领基督徒为何不共融?

A11:本来温州教会就是小农教会,你让知识分子在那里如何共融,温州教会对知识极其排斥,这几年稍微好了很多。在我离开温州去美国读神学的那一年,温州教会还“知识是使人自高自大,读神学是不需要的”这个倪柝声的观点深深影响了温州教会。我在出国之前最后一次跟教会领袖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教会领袖代表温州市城郊片的教会跟我一起辞别送给我五千块钱作为一个切断,他说:“舍弟兄,从此之后你到了美国就是美国那边教会的,就不再属于我们温州教会了。”用我们温州话讲叫一刀两断,我走的时候真的流着眼泪离开温州,因为在他们看来读神学是你败坏了、堕落了……

Q12: 由于逼迫我们几十个人都不让聚,分成几个人的小组聚会。

A12:对的,这个小组现在这个情况下是可以的,那么我也希望这个小组能成为一间教会,这样的话有专门的牧师牧养。

分组讨论:

一、 你对温州基督教有怎样的印象?

二、 你认可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吗?

三、 到目前为止,对温州基督教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是最热门的,围绕温州基督教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对中国地方性的基督教历史研究来说,将带来什么启示?

更新姊妹:我以前在汕头,我们教会接受过很多次温州那边来的弟兄姊妹的帮助。对温州是挺复兴的印象。温州信主的特别多。刚才老师所讲的那样,温州那边的教会很多教会领袖都是老板、有钱人。所以导致教会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如果要说是耶路撒冷,总要是一个标杆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就像老师说的,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牧者。我了解不多,可能是受戴德生的影响,所以他们对于读神学、改革宗都会非常的反对。现在还是不是这样我也不太清楚。

程祷告弟兄:我对温州教会的印象很好的。我家三代基督徒,是温州教会。我觉得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对我来说温州教会有标杆性、有启示性。

成功弟兄:温州教会是挺复兴的。各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也受到逼迫、压力。值得我们去学习怎么走,怎么样来应对现在这个情况。温州教会是不是耶路撒冷?我觉得温州教会在各方面都比其他的地方要走得在前面一点。

廖传快弟兄:目前的教会生活是小家、小组、少数人聚会。需要我们个人上对神的话语、对圣经的装备上要有好的追求、好的基础。自己好好读经、好好默想神的话、好好追求,自己心里有装备。让我们的小家、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弟兄姊妹一同享受神的恩典。过好教会生活,享受神的话,让神在我们中间成为我们的生命。

A弟兄:说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可能是夸大了。温州的教堂很多,别的宗教也多。

江明峰:温州教会是中国的耶路撒冷,这个比喻可以接受的。温州在信仰的影响力上形成了一个场,对全国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地方。

以上主讲:舍禾老师

时间:6月7日, 2021年

整理:徐星星、王少波

审核修改:安燕玲

聖山影視網

郑大同:温州教会史简述

郑大同老师,浙江瑞安人,基督教教会长老、教牧学博士、诗人、画家,从1980年代以来在新加坡、香港发表和出版《启示录图解》、《蒙福之路》等书。郑大同老师本次在圣山团契分享的主要内容有”被交于外邦经受试炼“和”在苦难中的合一教会“两个部分。

我诚心所爱的弟兄姊妹和愿意寻求真理的朋友们,平安!感谢上主的恩典,应北京圣山教会的邀请,要我讲一下温州教会历史简述。从1949年到1980年,在一个小时之内讲温州教会31年的历史当然是简述了,在讲历史之前,我要先提一下我的历史观:

一、好王废王都出于神(但:2:21),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21:1)
二、因果史观,一切的因都有一定的果,我们的神是公义的,善恶是有报应的(箴言:21:12、诗篇:18:25);
三、信心史观:不管是波浪式的前进还是螺旋式的上升都不会回到原点。

接下来再讲一下重视历史的意义:有人问“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历史都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向前看,何必纠缠历史旧账呢?”问其背后决不能是忘记历史或不看历史的教训,而是可以理解不要痛苦失望的停留在历史的阴影之中不前,因为历史总是会向现实投向深长的影子,历史影响现在,现在与历史又蕴含着未来,历史既不能予饭后消遣行谈,绝不仅仅是为当局者提供一些可听、可不听无关痛痒的提议,更为现今不合理的事物找出合理化的认证;不是现有些事情看似合理,史料也至关重要,合理准确的引用史料往往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优秀的历史学家句句显爱真理,历史是现在和过去以及未来的对话;回顾过去是因为人类更关心自己的未来,寻找未来的踪影,其间充满了理性思辨的跳跃,希望在对过去的理解中勾勒出我们未来的图像。我们研究历史是要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接受历史的教训、把握每个时机展望更壮丽精彩的未来。重视历史还有利于继承教会的传统,教会的传统我们要下一个定义:教会的传统应该是源远流长的纯正与与世俱增的丰富,而不是年代悠久的陈物,我执著返古的守旧。

温州教会的复兴离不开宣教士,对中国教会有影响的很多,这里主要的曹雅各、李华庆,李华庆26岁的时候就在温州离世归父。苏威廉继承李华庆,他们无私的奉献、前瞻性的工作,为温州教会打下了很好的根基。49年前温州有内地会、循道会、温州中国耶稣教治理会、温州中华耶稣教治理会、基督徒聚会处、安息日会六个教派。

今晚讲的是《神的教会在温州》七篇当中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主要是这两篇中的部分内容。第一篇是讲的是福音的传热与拓宽的今生,第二篇是讲教会的发展与逼迫的产生,第三篇讲的是被交于外邦受试炼,是1949-1960之间,在1948年国共战争之后国外的宣教士已经开始撤退,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美国宣教士的书上写道“宣教士们是否在中国最后的日子里预感到什么?感到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在减弱、感到中国自身的力量在壮大起来,而这种力量并不完全是世俗的力量,更不是基督教的力量,而他们不能认识清楚许多非基督教力量的总和,他们也常常把这种力量简单的归类于罪孽或魔鬼的力量。

因为这些力量都不利于基督教的发展” 因为我的神导史观,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力量不利于基督教的发展,实际上对教会的洁净和发展是有利的,当然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逼迫开始三自运动,你们有人比我更清楚研究的更深,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过一本叫《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苏维埃政府意外的发现教会造假,污朽圣人遗体,以此来削弱教会道德的影响力。由于牧首抗命导致政府和教会直接的冲突,当局处死了很多的牧者、教师、修士、信徒,还有许多人被判长期徒刑,当局者以为躺过血海会迎来人间天堂,后来人们发现躺过血海见到的却是人间地狱。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权以来,全国各地教会受到各种试炼,50年代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实在变化十分复杂的背景下产生的不同信仰的人抱着不同的目的,时间长河都有不同的亮相和表演,其实在1949年世界各地绝大多数基督徒都在考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无神论的政权下是否会像苏联政府那样,残酷、彻底的扼杀教会,中国教会如何生存下去,这里要提到韩战爆发,早在1950年5月6号,毛泽东在中央委员会第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声言: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宗教界的反动势力反对我们,这些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同这些敌人斗争,1950年6月25号韩战爆发,金日成的军队势如破竹,一路向南推进,9月15号美军在仁川登陆,全面击溃北方军队,10月9号毛泽东派遣彭德怀为司令的中国人民指挥的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4月25号毛泽东亲爱的儿子毛岸英在志愿军司令部被美军投下的燃烧弹烧死,为国际共产主义捐躯,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国内反美情绪高涨,基督教再一次被指责为帝国主义利用,教会遭到很大的打击,许多基督徒殉道或者被判重刑。

温州教会史当然要讲温州三自,温州三自的第一届主席是由燕京大学毕业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在厦门担任过青年会总干事的中华基督教的董合林担任,副主任由谢聖弢等人担任,不久董合林因为接待一个新来的姊妹为信仰的缘故被囚三年,相对北京来说还是相对较轻的。

这里我要讲一个政府对宗教信仰的保护这里是要打一个引号的,58年以大联合的理由权势集中在城西一个教堂聚会其他教堂全部关门,在多次的学习会上和全国各地一样,政府的人员要教务人员之间互相控诉、激发。另一方面又反反复复的说我们要保护你们的信仰,这样的话是带有侮辱性的,其实他们说的保护非常清楚,其实是要把你们保护的越来越少,剩下一个甚至一个都不剩最好。

这里我们也要讲到这段时间刚强的青年团契,在一些学习班当中,公安局当中各当官的领导,各单位都接到通知就是这个学习班上有公安局、宗教局等领导参加,如果不去的话会给他压力,当时温州的青年弟兄姊妹为这个学习班祷告,人数大约50个人,他们准备为主受苦,当时的弟兄姊妹在那个凉扇上面去做赞美诗,“主啊,我爱你,现在爱你,永远爱你,任凭海枯石烂,我心爱你”他们互相鼓励爱主,当时的这些官员干部非常生气,并且恐吓他们,接下去更恐怖的是1958年在城西堂,那些教牧人员去工厂劳动了,自食其力,整个会堂都停止了,在聚会的气氛上非常的恐怖,有人吓得尿裤子,有的同工因为生活的困苦,体力虚弱内心紧张,甚至休克像死人一样被四个人抬到医院抢救。

我这里再讲一个牧师,我写了他一个传记,叫周景堯牧师,他是坚持传福音,他是医生(中醫),而且在给人治病的时候不收人家的钱,困苦的人他甚至给人路费,他在温州64年12月份有18天的学习班,实际上是斗争会,这里面司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宗教局的人全在,他们对他要求的很严厉,不准任何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准备把周牧师斗倒,准备戴上反革命的帽子,据当时弟兄姊妹的回忆,他们的学习会非常恐怖,邪灵大大的充满,一定要你发言、揭发别人,如果不依从会被施加种种压力。

我这里要讲第四篇就是苦难中合一的教会,那是61年到80年。60年代初,初在反右之后、文革之初,初在中国政府如果能够递交立信的话可以就政处、就毛泽东当时提出的大跃进、反右倾后又兴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运动,(18:13)自然民主制度张力受到严重破坏,实际上是风调雨顺的三年,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在各种党史资料上面统计有三千八百多万人饿死,温州各地也出现物质和灵性的饥荒,在从反应得出和文化的封,1957年反右之前,人们都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当时有首歌叫《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当时大家都真情的希望公社、政府把工作做好,让止步已久的中国更加强大。当毛泽东开展了反右,在58年的8月,在北戴河会议之前,反右斗争宣告结束,

全国五位右派的牧师,五万多人据统计,可能不止。温州教会那时高建国牧师只有三十多岁,因为牧师是29岁到温州来的,他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还有和主管医生平时说话多了一点,都被打成右派,要下放农村劳动一段时间,高建国牧师生活极其困难,他摆小人书来度日,因为他生活非常拮据,他心爱的一支派克钢笔都卖了。他在温州没有亲戚,也很少问弟兄姊妹,也不敢同他说话,他到老都不会讲温州话,讲的还是河南话,这主管医师被打成右派(20:58)他的工资从122块降到了62.5块,把他的工资减了。让他去乡下放牛。

进行疯狂的大革命,反右以后已经很少有人讲真话了,在1958年的8月27号人民日报发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我那个时候才有初中三年级,我看到人民日报上登了,说一亩地水稻十三万斤的报道,从这个报道之后我就再也不相信他们的话了,尽管那个时候才是初中,因为这是常识,我们都懂。

实际上几组的政策一步一步把我们国家推向疯狂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惨绝人寰的灾难。有一本书叫《历史在这里沉思》的序言当中整个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浩劫之中,曾经反映了中华民国和呼吁光辉灿烂文明的伟大祖国瘟疫遍地,渗透了人民的血和泪,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倒退了、沉思了,无产经济文化大革命是很难解释的怪现象,它的恶劣影响到现在远远没有消除。

这里要讲温州教会在苦难当中锻炼成长,在文革之前,所谓的大跃进、大钢铁、大办人民公社时期以后,1962年温州家庭聚会许多的地方已经开始,我看到一份黑名单,这个黑名单上面有信徒的住址、什么工作,其中有的年龄很轻才19岁,就上黑名单了。

还有一份爱国工作的报告,就是1965年疯狂的文革开始,这个报告里我看了以后,觉得唱的调子比中共中更左的还要左,因为我这没有时间,我也不想去提它的内容,那个时候很有意思,三自爱国运动会最主要的是要忍耐、要听神的话。

其中我要讲家庭聚会在温州很有意思,温州在文革当中、在红色恐怖当中,有人被魔鬼的行为吓破了胆:人们把有罪必死的人看成上帝,四人帮甚至狂妄的宣称已经消灭所有一切的宗教,温州是无宗教区。其实那个时候温州的五马街大厅西门许多聚会都坚持、从来没停止过。

我们蒲鞋市市有个姊妹叫凤钗姊妹,她家庭聚会的时候凳子全部被搬走,那个时候凤钗姊妹的小儿子才出生不久,现在他小儿子的儿子大学都毕业了,公安局的警察把她的丈夫紧紧的用手铐反手扣紧,姊妹抱着婴儿要进公安局,有很多的弟兄姊妹的家庭都受到逼迫,当时弟兄姊妹唱的歌是“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困苦吗、难道是逼迫吗,难道是饥饿吗、是患难吗、是危险吗……”当时唱的都很熟悉,实际上弟兄姊妹的经历正如圣经上所记载的“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于失望;遭逼迫却不至于丢弃;打到了,不至于死亡,身上常常带着耶稣基督的死,使耶稣基督的生显明在我们身上”这是哥林多后书的第四章7到10节。

我现在要讲一位上帝忠心的仆人的殉道,上面我讲过当时是会被政府批斗的,我有一本书记他传记的,大概两万四千字,这个周景堯牧师在文革期间艰难的时候还顾念教会的弟兄姊妹去探望,在经过南石桥的路上遇到的建筑都很有水乡特色的,现在几乎都被拆了,那个时候他刚从桥上走过,就被敌人暗槍瞄准,被人打穿了脖子,血流如注。当时刚好被林弟兄看见,弟兄就紧紧抱住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安详的闭上眼睛,他实现了为主殉道的愿望而离世归父到神那边去,所以在这里他是在我们温州教会在文化革命当中一位殉道者。他的血已经播下了福音的种子,使温州教会的复兴起了催化的作用,现在我这里稍微提一下,他那个时候非常的艰苦,就连地瓜丝都吃不到,非常艰苦,现在上帝祝福他的后裔,非常的蒙福。他的一个外孙我们很要好的,前段时间在上海买了两套房子。

这里还要讲一位工人出身的工人兴起,上帝很有智慧,那个时候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好啊,神就兴起一位工人来领导你,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承认差一点的话,动不动就会被整死,但是他是一个肯穷的人,他到温州来的时候在码头卖甘蔗、花生、枸杞,很苦的,后来到了工厂上班,他是预备党员,被党很感谢的,但是他的爸爸一直为他祷告,他有一次有个东西进了他的眼睛,很痛看不见,他的爸爸为他祷告眼睛就好了,被圣灵大大的充满,所有在这个时候之后就开始受到逼迫,他受到的逼迫很大的,多次的被游街、多次被批斗、多次的坐牢,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心里很有意思,他圣灵感动痛哭认罪,被圣灵大大的充满,后来这个弟兄是在带领我们青年弟兄中是被上帝重用的。

我在这里要讲一个安安静静查经的查经小组,陈家荣(33:49)弟兄是我的同学,喊我去参加查经会,我就想:有空的时候就去嘛,我去不是闹革命是去游山玩水,好多的山水都被我游遍了,当时查经没有书本的圣经,是手抄的圣经,我们那个时候聚会大概9个人,我是老9,就是一个人读一节,读到那一节的人需要讲那一节的经文,我读的时候是“那光是真光,照亮黑暗中的人”他说“好!”但我当时只会讲“光是好的,暗是不好的”就没话讲了,后来他们就说“当老师的就讲这么两句啊”其实当时温州的逼迫已经很厉害,整条街都烧了离我家很近,但是我们的查经小组被圣灵大大的充满,当时还看到宋尚杰博士来温州开复兴会,圣灵充满为神工作,有一位老弟兄来为我们作见证,虽然我们还没有看过奥古斯丁的著作。

接下来要讲一篇有受苦心志的同工,在文化大革命开始许多的同工被抄家、被抓捕、被捆绑、被毒打、被审讯逼供都是家常便饭,有一位弟兄在被关押、毒打前后有48次,也有可能是49他自己也忘了,他在受苦以后上帝给他权柄会行神迹,我刚刚说的周景堯牧师第二个儿子,那时候生活很艰苦,他第二个儿子的妻子生病,他在外面做油漆工的,被告知自己的妻子已病卧床,很长时间未进食快要死了,邻居劝他把她送到温州去医吧。就借了五块钱坐船,先到这位弟兄家里,给她煮了三碗粉干,为她祷告说“奉耶稣基督的名你吃下去”,她就真吃下去了,本来还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的,但是那5块钱被偷走了,一周后全好了就回去。

我们都讲过他自己亲口说的。这位弟兄现在在意大利,当时多次被调岗在讲道的时候都讲信心、信靠,只要信、不要怕,在众人面前不认主的话呢,他说,主在众使者面前也不认你的,所以他觉得就算明天就死那也是好的无比的。他被批斗,当时对他最残忍的领导最终自己的结局也很悲惨,他当时军官会的主任亲自带队来批斗这个领导,这里我们并不是幸灾乐祸,只是看到神的因果史观,我记得还有一个见证非常感人,是我在校园团契的时候有一位姊妹的爸爸,在采访他的时候说到他的舅妈的父亲叫林成水在文革当中红卫兵不断的殴打他,逼他承认不相信上帝,他坚持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至死都要相信上帝,在被打的受不了了就咬了红卫兵的手一口,结果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是在要去刑场的时候因为那个地方信主的弟兄姊妹很多,都恳切的为他祷告、祝福,很有意思周边地区都是晴天,唯独那片地方天都黑了,并且有大雷雨,白天像黑昼一样,导致不能顺利执法,那些人心也虚,就把他们拉回监狱,改判死亡,被送到劳改场以后,因为他是医生也不用经常参加繁重的劳动,后来他母亲生病,劳改场也让他请假回家,在办好母亲的丧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劳改场,直到上帝把他接走,平平安安的回天家。

还有个叫刘庭真弟兄,他每次政治运动都首当其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被关押,遭受酷刑,抓紧去的时候好好的,出来的时候被打的奄奄一息,抬出来的时候腿好的就瘸了出来,但是现在他的家人都很好、很爱主。

在教会的简史当中,我们一位弟兄他意识到文化革命与世界运动闹得很凶很多人遭游行,挨批斗,被关押、坐牢,他经常来到教会,每次讲道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随时做好一脚踏讲台、一脚进监牢的思想准备,他们就是在这种不寻常的岁月去宣扬神永恒的真理、去牧养饥渴的羊群,担当教会无愧的工人,将生命置之度外流露出保罗般的精神,以上讲的都是年龄较大、比较成熟能够承受压力,那么这里也要讲一群年幼、十六七岁的弟兄姊妹,在聚会的时候公安人员冲进来了,问他们谁在讲道,他们很聪明回答说没人讲道,我们在这里彼此聊聊、我们在讨论,公安局的人说“你们不老实”就打了他们两个巴掌,他们就说你这么老,馒头比蒸笼还大,这是温州的一句俗语,最后公安局的人还把他们都用绳子都捆起来,叫他们每个人拿一个凳子到公安局去,围观的人就很苦恼,说“你们坏人不抓,抓一群小孩子,他们有什么罪吗”其实当时的公安局是很不得民心的,教会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的。

这里我讲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那个时候我在温州教书的时候,我们一中两位学生一位清华、一位北大的都被打死了,我去看他们躺在床上为他们很心痛,为中国教会在上帝面前乞求,这个时候我心里有一个声音“你看,启示录的三章八节,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从那以后我就深信神给我们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我自己深深的相信,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那个时候我们传福音领人归主,在1972年的时候,原来我才十个人不到,后来因着圣灵的工作从68年到72年在5年当中当时军官会的主任说你们这些政工会的人员一个都没用,你看教会的宣传多好,现在就是青年人就有五千,你人民大会堂就是给他也坐不下,弟兄姊妹这是圣灵的工作,这里我讲一曲非拉铁非的赞歌,弟兄姊妹你妹知道在七个教会当中非拉铁非教会是最蒙神喜悦、弟兄相爱的一间教会,我有一次在南充聚会被那些大队的干部批斗了还打我的巴掌,回来以后第二天又有人叫我去讲道,我想去还是不去呢?但最后我还是去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都是公共的车,那个时候路况很差一路颠簸,我还没有位置坐,手只能拉着上面的那个横的杠子,车在颠簸,颠簸一下,结果里面一个声音出来了,那个车再颠簸一下,又颠簸一下,这是一个很好的歌,后来回家以后我就记录下来了,就是那首叫《基督精兵前进前进》。我本来可以唱,但是时间关系我就不唱了,这首歌是被选进咱们赞美诗歌1050首这个里面的。我们后来弟兄姊妹受逼迫的时候就唱这首歌,下面的副歌是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专心靠主刚强壮胆……我不是搞音乐的,但是很有一种进行曲的味道,所以挺好听的。

这里再讲一次为传道受的逼迫,那个时候是1974年,双门教会一个弟兄的祖母去世,我们有两个画派,一个是上面写着复活在主,生命在主,结果就是为这样的事情,这位弟兄被判了5年,其实最高龄的吕日门弟兄判了8年,我本人一直不认错,被叛了两年,我现在好像觉得越不认错,他越对你无奈。我那个时候为什么认那个是我写的,因为他的爸爸说你认了,我的儿子会轻一点的,其实是骗人的,在监狱里头有救主的同在,在监狱里那几个人基本上都是承认信主的。

在这里我们说再讲一个,一个弟兄相爱的教会,在文革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大家不分教派,教会都合一,在文革期间,温州各地的教会都很复兴,包括永嘉、瑞安、乐清、平阳、门城、太顺,他们的人数增加都很快,平阳教会这方面做得更好,除了聚会初和安息日会以外都合一,至今还称为合一教会。

在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9月9号毛泽东去世,10月6号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和她的同伙被抓起来了,10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温州聚会史上面他有这样的看法,他说从1971年到1980年,10年间同工看法非常一致,他说每次聚会在地如同在天,真是弟兄和睦同居,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温州地区的教会空前的复兴,10年期间也非常的合一,这10年是温州教会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温州教会黄金时期。

莫法有是温大的一位教师,他还没信主的,他在温州基督教史里面提到,温州教会同其他全教区一样,起源古代基督教但始终为站住脚跟,其基础相当脆弱,经不住风浪的考验,不像本世纪20世纪60年代那一样稳固。

现在在美国读神学的一个杨基立弟兄,他一篇文章当中写到,文化大革命对我市教会整体而言是成功的,是萌生喜悦的,如果我们不以现在的神学知识和教会理念去呼求,我们会看到在思想专制、集团横行、人性极度扭曲中,我市教会对信仰的忠贞,过去牺牲性命,充满爱和关怀的那个时代,我市教会是坚强的,对时代挑战是强有力的,在思想上是领先于整个时代,是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上留下壮丽的篇章。

我书稿的内容下面还有,第五篇复兴纷乱的80年代,第六篇广阔的场地面临挑战,第七篇神学载诗的前景展望,第八篇美好证据,见证卢云,精彩而永远写不完的书。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接下是互动环节,前几天我一位同事发给我一段话,这段话很有意思,他说一起的谈话只要可以自由反驳就不会有危险,任何的真理只要不允许批评一定是谬误。好的,现在大家可以提问了。

互动问答

问题一:谢谢郑老师的精彩分享,我想问的是:这个时代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比较难的,教会面临一个比较难的这种环境,您是如何去认识神在这个时代,把教会放在这样的一个处境,比较艰难的处境下面,你是如何认识神的心意的,谢谢?

答:我好像觉得现代教会的难处是有,好像还比不上文革的时候那么大,因为文革的时候搞不好是要把命搭上的,现在就是有些世俗话,有些恐吓的声音,基本上你就是说求上帝给你智慧,而且你也有受苦的心志,基本上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二:请问郑老师,温州家庭教会与温州当地的三自教会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情形?

答: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温州现在是这样,不管什么情况,基本上温州在这方面还是能够比较平静的。虽然80年代,无心而混乱的80年代的那个时候比较激烈一点,现在基本上家庭教会,家庭教会现在是这样的,我们有其他弟兄回答一下行不行,现在家庭教会一个是挂靠,挂靠三自教会,挂靠一个教堂,还有个叫托管/纳管,好像现在互相的攻击也不太大,基本上互相也都走,我刚才本来想讲的就是平阳教会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的,他是叫合一教会,基本上他们都在会堂里聚会了,就是在家庭聚会的人非常少,但是他们教会的人数增长也很快,它里面有一个同工,现在90来岁了,要陈瑞祥同工,他现在整个家族有100来个人,他身体还挺好,但是他是在会堂聚会的,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是善治的。不过这个问题在温州有一段时间有三种状态,一种叫三自的,一种叫仿三自的,就是家庭的,还有一种比较中间的他们被称为第三事例,实际上现在从牧区,从新兴的教会基本上是属于第三类。

我吃晚饭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跟杨弟兄(音)也是给他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教会是属于上帝的,基督又亲自的护理,为什么在教会的历史当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在教会的历史当中,第二个是什么,杨弟兄还记着吧,我看一下。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我是讲到史官对教会历史的一种判断,认识和判断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我刚才是讲到三个史官,一个是神道史觀,一个是因果史觀,一个是线性史觀,这个线性史觀就是历史发展它不会回到原点,不会回到原点。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要重视研究教会历史,第一个就是教会(00:18:42),为什么,在历年出现一些问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为什么要重视研究教会历史,第三个问题就是史官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判断,这三个问题,是杨林(音)弟兄要我提供的三个问题,弟兄姊妹不要拘束,有什么说什么。对我刚才说的不赞成的,批驳的都可以。

问题三:温州的教会算是一个模式吗,我是台州的。

答:怎么说,温州教会是个模式?然后他认为说温州教会对台州影响挺大的。我听懂了教会模式,你说不是一个模式吗?现在温州教会当然有,当然温州教会都有关系,温州教会有一个长处,就是当时的外国宣教士,那个苏慧廉(音)还有曹雅直(音)在温州打下的基础挺好的,我前几年还写了一个蘇慧廉的一个电影,现在我们还要祷告,还要准备拍的,他是在温州各方面都很有前瞻性,他的那种住房,现在看来还是很先进的。

问题四:郑老师讲的历史个人见证很感恩,当下处于个人应该怎么样来看待信仰,是一种平淡还是一种激励?现在对我们的信仰好像这个政策方面是平淡的对待,还是激励的对待?

答:我认为是智慧的对待,既勇敢又要智慧。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真正要和对方斗智斗勇的。很有意思,我一个朋友在美国的,我鼓励他把他的经历写出来,但是海家(音),他的经历很传奇的。那我有一天晚上心里有一个意识,他是海家,他说我要是不言,下期的那个不言,我们实际上上定的是和善比(音)在下棋,我们可能是善比手当中的一个棋子。

问题五:就是说如何看待温州使用权力和文化同工作社会的这种影响?

答:很好,你也触及到我的那个痛点了。温州教会真的许多人是很功利主义,你说的还比较客气一点,叫实用主义。温州教会现在也需要上帝管教,因为有的把信仰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了。温州现在有的机构那个钱很多,但是钱乱花。我们甚至有人贪污了158万元,教会还不想处理他,有人说我把他叫到厕所里把他骂了,眼泪都骂出来了,双重处理。后来在同工的一种督促下是处理了,把他的牧师的那个职给掉了,停工停仓三年半,他们决定长期的停下去了。实际上实用主义在我们温州这个文本土文化当中,我说它是一个特点,很实用的,我们觉得不能够太实用,你也不能够悬在空当中,基本上都能够把握的好,把你所从事的工作做好,都是荣耀的。我们温州一个欧元文化它有一个利益并重,这样一种倾向。

问题六:郑老师,请问文革以后到现在,温州家庭教会中有产生哪些较为重要的著作?

答:温州教会中家庭教会重要的著作,大概是那本历史吧,《中国一路顺利》,那本我已经写了书评,它里面有它的一些好的方面,但是它里面一些不实际的东西,不真实的东西,你得解释。还有那个庙子桐弟兄,他写了一本叫《温州区会使》,它也是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听说还有一种叫《经济中的败火花》,可能也是庙子的东西。

问题七:这个灵恩派、福运派、归正派各占多大比例?

答:我们基本上我们是有圣灵的工作,但是我本人反对假理论与反对非理论,我们比较倾向于我们确实是继承清教运动的福音派。说那贵重是不是指这样的人数比较少。陈弟兄那边有一个長老会,我给它取名叫微型教会,大概20来个人。郭建靜在欧菲大概有100个人。多不多?他就是传统的温州教会,接受了改革中的这个教育,这是有的。我本人都接受他一部分,我当然不全部接受,因为神学没有顶峰的,他有的方面需要探讨,需要调整的。

问题八:温州教会现在总体属于包容神学多元的情况吗?

答:应该如此,但是如果超出圣经不允许的那个范围,是不应该包容的,但是大部分人是喜欢包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圣经,不符合圣经的地方不能说包容,这个是姑息养奸了,是纵容罪恶了。

问题九:请问郑老师还有人提问说温州区教会和华兴区会现在是怎样的关系?

答:是这样的,你可能是看舍得的那本书,他的分法是带有他一种个人的一种色彩,实际上那个华兴那些同工我也比较熟悉,可能是耀明他们吧,那个区会现在基本上它分的很厉害,原来是庙子通,庙子通归那个余杭村了,其实乐清那边稳固和不稳固一分了,我本人认为得救的问题上,我认为是一旦得救永远稳固,我不赞成什么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一次得救不会永远得救,就在这个用词不恰当的情况下,而会产生歧义,所以里面它会产生分裂。

问题十:三自家庭是否是和谐互助?

答:有不同的地方,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对圣经的承认方这方面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在一些具体处理方法上面,当然也有一些区别。其实我前面是提到一本书叫俄国革命时期的那个宗教,你们如果找到这种书看的时候,就是那个东正教和当时的政权对着干,甚至创造那个白军和红军大战的。那到后来整个被打压的很厉害的,就是在苏联解体以后,他那个教会一下子还复兴不了。

问题十一:请问老师唐崇荣牧师与温州的关系和影响?

答:这一点你问的太好了,其实唐崇荣牧师他对于后面的影响也是蛮大的。他们就是对一些没有自信心的人有了自信心,就他讲到那一种手的动作,他的那个语言表达都挺好的。不过唐崇荣牧师现在的那个影响力逐渐的减,在90年代的时候他来过温州,我们面对面的,唐崇荣牧师有一个喜欢大,是不是可以评价他好大喜功,我都不敢说。他那个时候要人多,唐崇荣来的时候有60个来个人都讲了,他说让人都讲,结果当局不许可,不许可我说你是不是人数少一点讲。王志勇牧师也说到了说他令人很不解,他批判成功神学批判的很厉害,人都不完全,我们需要包容,你需要有些提醒。

问题十二:请问老师如何区分家庭教会和三自教会?家庭教会过渡到三自教会吗?

答:家庭教会和三自教会反正它一个区别,就是现在我们从语言习惯上面,我们是认为在会堂聚会的和在房子里聚会的,你们也知道家庭教会在英语上是房子里的教会,基本上来说就是他是在一个房子里聚会的,在教堂里聚会的。应该说现在情况都在变化,我们也不是说要家庭教会转化到三自教会,我们也不是说三自教会要出来到家庭教会,基本上我们说应该互相调解,走得比较中道一点。

问题十三:他说他以前参加培灵会,也听到分享见证,但是现在的温州教会以前在困难中合一,现在合一吗?以前教会经过4遍,现在给我们感觉确实当时现状可能接触的比较片面,而且我现在在外地,在外地的人也有很多工作人员进入教会,他给我们感觉大多数是温州人给我们一种认知教会,教会不是那么合一的感觉。

答:其实我觉得我的看法和你的地方差不多,我觉得温州教会现在过于安顺,甚至我们一个很好的同工有这样的论调,他说现在不是享受主的恩典,不是受苦的,我马上就批他了,我说我们天天背弃自己的十字架,温州教会现在你说会合一吗?我认为是不合一的。我们最近在讨论一个问题,张学道也问到我,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团伙?因为我觉得团队应该为了一个共同的合理的目标,大家互相成就分工合作,应该在各方面处理应该都是比较公平的。但是现在温州教会当中出现一些团伙,这些团伙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互相勾结的,他们的利益的分配方面是这样的,就是一个影响力最大的,他好像是这个团伙的头儿,你讨好他,他就多给你益处,你如果和他看法不一样的话,他就排斥你。那作为教会现在的情况是不太好的,但是我相信上帝会在教会当中工作会有一些调整。温州教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就是比较容易调整,再一个温州教会言论还是比较自由的,因为你就是错误的话,允许批评的话,它危险性不太大。我接下去会有一些对某些人批评很厉害的文章要出来,因为上帝对我写的那首诗叫基督进兵前进前进,我就注定了我的一辈子要征战的。

问题十四:我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温州教会发展这些年,比较大的争论有哪些?

答:温州教会比较大的争论,其实在启示论、教会论方面都有一些争论的。在启示论方面,现在有一种认为圣经形成了,那就是按次整体就终止了,这个是一种,就是除了圣经是特殊启示以外,其他没有特殊启示。这种我们现在也在争论,如果方便的话,我会把一些书发给你们的弟兄,我有一个话题叫正式非理论的。在灵恩这方面,就是包括启示论教会论方面,我们还都有些不同的看法。

讨论问题

一、教会是属于神的,并有复活得胜的基督亲自护理,为什么在历史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为什么要重视并研究教会历史?
三、史观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判断吗?

分组讨论

第一组组长:江明峰

Q弟兄:在成长过程中人总会有些错误。这些错误给后世人借鉴,神是不会错的,神运用人的错误,成为神教导人的工具。耶稣基督第2次再来,教会才成长完成。

A弟兄:《圣经》上各个先知圣徒也会出现问题,神还是拣选了他们。神拣选了教会,与教会同在。教会有一些问题,神会帮助的。研究教会历史能够火热自己的心,激励自己不至灰心。可以给自己力量。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

江明峰:人是有限的、有罪的,不完全在神的心意里面。《圣经》旧约以色列人的历史。新约的教会也有问题。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性是相同的,过去犯的错误现在还在犯。历史是一个重复。我们了解前辈的错误和总结可以使我们避免一些问题。教会史观当然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判断。我们的视野和传统文化在局限我们。今天我们看历史,民主主义或其他的思潮(儒家)和基督徒看法是不一样的。教会史观给我们的影响是正面的。

第二组组长:刘淑琴

道子姊妹:沃格林的观点,世界上有2种历史,一种不信神者的历史是世俗的,一种教会的历史是神圣的。教会的历史是线性史观,耶稣第一次降世拯救世人,第二次来进行审判,这是一条线。世俗的历史是循环的,比如中原大地上各朝各代。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中世纪欧洲全民信仰基督教。世俗史演变成了神圣史。教会在中国4次入华4次被灭,一直到1966年。中国教会1980年后开始兴旺。

朱东阳弟兄:我们教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着逼迫,被权力压制,人心也有邪恶的一面。在耶稣受难日我看了《耶稣受难记》,非常受感动。耶稣的受死也是上帝所预备的。历史使我们敬虔的心更加火热。

梅少华弟兄:在《圣经》中,也记载着以色列人的历史。旧约讲以色列人的历史,其实也是我们的历史。可以看到神在教会中的作为,成为我们的鉴戒。神怎样复兴一个时代,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榜样。

淑琴:听到教会受到的逼迫,有点害怕。我是教师,是公职,现在学校的形式,不敢在朋友圈中发有关于信仰的。有时候会有恐惧心理。弟兄姊妹们有什么看法?你们在信仰上有时候有恐惧和担忧吗?

道子姊妹:在体制里都会有恐惧、害怕。但是我知道我信的没错。只有祂是绝对真理,只有祂能给我们永生。要想得永生,只有信上帝。虽然害怕,我还是要信。确实很冒险,给学生传福音。若是传了,他就得救了,他的整个人生就走在正道上,就不会灭亡了。一切都掌握在神的手中。

淑琴:以前过圣诞节还给学生讲过圣诞节的来历,现在就不允许了。郑老师讲要有受苦的心志、勇敢、智慧。的确是要有勇敢的心。

朱东阳弟兄:政权和宗教始终是对立的。担心是有的,只有靠神为我们加添力量。传福音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将喜乐的心感染别人。喜乐、安慰、平安来自主我们的神。

淑琴:求主加添我们的信心,我们知道信仰这条路的艰难,我们会受到逼迫,就像主基督耶稣为我们献上宝贵生命一样。求主赐我们勇敢的心,赐我们智慧。让我们在生活中驯良如鸽子,灵巧如蛇。使我们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环境中,能够为主耶稣做美好的见证。

主题:温州教会史简述
主讲:郑大同老师
整理:徐星星、王少波


勉勵會和溫州教會

勉励会与温州教会

陈 丰盛

内容提要: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是一个跨宗派的基督教宗教救育, 得中⻄教牧推崇。勉励会对温州教会的影响极其深远,原温州各大教 派都积极创办勉励会,培养许多救会人才。本文先简要介绍世界基督 教勉励会、中华基督教勉励会的发展历史,继而详细介绍其在温州教 会的发展及对温州教会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勉 励 会 温 州 教 会 义 务 传 道 勉励会,在今日中国许多教会鲜为人知,但在五、六十年前的中 国教会却是家喻户晓。这个被今日许多教会所淡忘的教会宗教教育, 对于温州教会来说却是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在口述历史采集的过程 中,温州教会七、八十岁的老传道、教牧人员,一谈到勉励会都会引 起许多犹新的记忆。本文,笔者将以温州教会为基点,重新检视勉励 会 在 历 史 中 留 下的 “ 佳 美 脚 踪 ” 。

一、勉励会的发展简史

世界勉勋会于1881年2 月2 日由美国美印省破特兰城林贤堂牧 134 金陵神学志 2009 年第2 期 师嘉拉克搏士(Rev. Francis E. Clark)发起。他在教堂内将信徒分成小组,互相勉勋德行、信仰和清洁的生活。2虽为新生,却成为基 督教会中一 支强而有力的生力军,不数年漫延及全世界。3至 19 15 年, 有支会八万余所。会友四百五十余万。每月新设支会。仍不下数百处 之多。4其中有一百五十万会员在各地担任教会侍奉,并有不少会员 蒙召为牧师,并有许多会员得异象赴海外宣教。5

中国第一个勉励会于1885 年 3月29 日,在福州公理会设立。6据载:福州公理会某教会建立一个奋兴祈楼周。大家同心合意恳切祈 祷,蒙神大大赐恩,以致信徒灵性蓬勃复兴。其中有四十多位⻘年弟 兄姊妹献心归主并决志服侍。该教会主任牧师⻅机组织 了中国第一个 勉励会。献心会之后,得到教会弟兄姊妹的支持,许多信徒努力追求 灵性、去掉1旧日恶习,也有许多信徒纷纷签志愿词加人勉勋会。7

以福州为发祥地,全国各地也纷纷建立勉勋会。1895 年,全国勉 励会总会在上海建立,8回会址最初设于北四川路昆山花园路1 号,最后设于圆明园路169 号5楼。各地区勉励会联合组成各省勉励会,全国总会定期召开年会。1928 年1 月,世界勉励会来电要求组建中华勉励会,全国勉励会总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自此,勉 励会全国协会的会⻓转由中国牧师担任。9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的发展呈弧形状。1915 年,全国勉励会支会共八百余所,教友约二万三 千余人。1924 年全国勉勋会支会增 加至一千二百余处,会友达五万余名。10。1924—1925 年是中华勉励会发展的顶峰, 在这一年里,支会与会友均翻了一翻 , 支会达二千五百三十五处,会友约计十余万。11然而,中华勉勋会与许多其他教会工作一样,因抗日战争的全面打响而大大受挫,许多教会勉励 会因战争而停办, 一些勉励会虽得维持,但也是艰难维持。甚至连全国勉励会也一度停办。直到抗战胜利,全国勉动会总会董事会会议决定, 于 1946 年春季邀请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会⻓尤树勋牧师到 上海作 复兴勉励会的工作。尤树勋牧师于是年8 月到沪正式接手勉励会工作, 任 全 国 勉 而 会 总 于 事 一职 。 经 过 一段 时 间 的 努 力 , 于 1 9 4 7 年 出 版 了 战 后 第 一 期 《勉 勋 会 讲 义 》。13。1 9 4 8 年 的 《勉 励 会 讲 义 》 前 言 中 提 到 :

〝中⻄先进的教会,已得勉励会友为生力军,立了战绩。但近年来,新军 不增,老兵示弱,似有落伍之概。重光复员以后,本协会知耻而后奋 勇,一意以复兴生力军为已任,将残的孤灯,要加添膏油,未燃的火炬, 要大放光明。尽量的招募,训练,天国的⻘年军,为明日的教会。培育多量开明的精锁的劲旅,将⻅光荣的胜利,荣归主名。”14 经过近 十年的努力,至1955 年1月底止,全国共有勉励会员13707 人。15。1958 年联合礼拜后中华基督教勉勋会全国协会停止活动。

勉励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在于其本身是超宗派的组织,深得中⻄ 教牧的支持。许多教牧在各地热心宣传并积极推行,使勉勋会深人各 教 会 、 各 学 校 、 神 学 院 甚 至 不 同 的 教 会 组 织 中 。 1 9 2 5 年 的 《中 华 基 督 教会年鉴》登载:“勉励会在教会中,是一种洗灌的事业。就年龄和 性別上的分类,有所谓成年勉励会,⻘年勉勋会,儿童勉励会,有纯 粹妇女组织的勉励会,如上海济良所之勉勋会。在教会内也间有妇女 单独组织者,如上海闸北⻓老会的妇女勉励会。有纯粹工友所组织的, 如山东潍县乐道院,工友勉励会,⻓沙圣经学校,职工勉励会。其他 教会所属机关,如学校、医院、工厂,和教友服务的事业,如⻄北军 中也间有设 立此项勉励会。” 16

二、勉励会在温州的发展

勉励会在温州建立的具体时间, 我们至今未得肯定的数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窥探概略如 下:

1、简史

温州基督教在联合礼拜之前 ,共有六大教派,包括内地会17、循 道公会18、中国耶穌教自立会19,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20、聚会处21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从现有的史料可⻅,内地会、循道公会在19 世 纪末就已经开始有勉励会。而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温州分会与温州中华 基督教自立会,在建立之初都已将勉勋会作为教会工作的重要部分。

温州内地会华牧仇九渊于1924年在《中華基督教会年鉴》中在提到内地会来温第一位英藉传教士曹雅直牧师的功绩时说:“窃思温州内地会,自英国苏格兰曹雅直抱道东来,驻吾瓯城五十余載, 述其成绩,不亚当时保罗设教于⻢其顿也,盖其建教堂,兴学校 ,开医院, 办道学,布福音,设养老院,创勉励会,与主日学等等善举。” 22


据史料记载,曹雅直牧师于1889 年在法国去世。仇九渊的论述若为属实,相信温州勉励会成立于1889 年之前。《温州市基督教花园巷教堂简史 (1 8 7 7 - 2 0 0 7 )》 中 介 绍 该 堂 在 ⺠ 国 时 期 的 聚 会 情 况 : “ 平 时 周 间 有 礼 拜 二晚上的勉励会学习。当时上海出版的《勉励会》定期刊物为信徒编写了系统的圣经学习内容,每次有吗、五十人参加,叶⺠谊、朱霞、 翁仁等同工负责主持。大家轮流发言,谈学习圣经的心得体会,互相 切磋,共同提高。” 23

循道公会来温州的时间比内地会整整迟了十年之久,但教会的发 展不但不逊 于内地会,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史料记载,在循道公会城 ⻄堂重建之初,就已建立“勉勋会堂”。24温州城⻄堂于1898 年重建竣工。25若在建造之初,就已经建立勉励会堂,则可以证明温州循道 公 会 在 1 8 9 8 年 前 已 经 建 立 勉 勋 会 , 由 于 重 视 勉 刷 会 的 圣 下, 故 建 立 勉励会堂供勉励会聚会之用。1931年,城⻄堂率先建立儿童勉勋会。 1934 年,温州循道公会成立了儿童宗教教育部,统筹和管理整个教区的宗教教育工作。26该年在教区设立中心小子勉励会,由盛旭初主 持 , 其 工作 目 标 是 争 取 教 区 内 各 个 教 会 建 立 儿 童 勉 勋 会, 并 开 办 “ 勉励会工作人员训练班”。27 直到1935年初,单单城西堂就有儿童勉励会就有成员 75位。28 1935年2月,在《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一九三四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温州儿童宗教教育部编辑委员会编著 《儿童勉励会讲义》由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所出版。《报告》介绍说:“内容虽不完善,但最近据各方来信及报纸上的介绍,都认为不可多得的儿童宗教教育课本,这是本部同人所堪自慰的一回事。”29

平阳耶稣教自立会在 1912 年就已建立勉励会。1915年5月平阳耶稣教自立会召开平阳总公所成立大会的会议中,就邀请不同的人在会议中主讲勉勋会。30 温州耶稣教自立会在1914年已有勉勋会。31


1919年1月,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刊物 《圣报》登载《温属自立教会种种之特色》,其中介绍了温属自立会勉励会的情况:“勉励会产出之人才。此间勉的会气象颇有进步,其演讲人员产出支配于现在。宣道员者则有王君成恩、陈君时翰、陈君国杰、袁君宝珍、李君兆华、王君习如等六人。刚在练习,将肩其任者則有林君嘉康、黃君余脚、陈君文试、杨君大林、周君瀛芳、杨君公文等六人。此外,如梁君栋、刘君振声、陈君长生等十余人,亦为将来有用之人才也。”32

1926年9月,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出版的《瓯海基督教自立丛刊》,将该会自立一周年的经过作了回顾,其中介绍了勉而会的情况:“每逄礼拜六晚间,聚勉励会之查经班,以资预备,至次晨,在末正式礼拜之前則行勉矿会公祈礼拜。由实行会友轮派主席,众会友挨次宣讲,勉励会经题互相讨论,彼此功勉以养成服务才能。”33 另据《中华基督教会年鉴》介绍,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第一任会长龙树勋迁居上海任天安堂牧师期间,曾于 1930年11 月受邀成为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委员。34 我们相信,尤氏在全国勉动会中的影响,也为温州勉励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会刊《圣报》登载,1931年,温州有“温州勉励会联合会”四,勉勋会在温州的复兴可见一班。随着中华基督教勉勋会因战而衰落,温州勉励会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同样走下坡路。从 1946 年尤树勋牧师赴沪接手中华基督教勉励,总会工作时,温州(甚至全浙江)基督徒对勉动会更为热衷。1955年1月,全浙江有勉勋会会员 3727人,占全国总数的 27%。36 1957年2月,高建国牧师在《浙江省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温区总会关于解放以来的工作情況报告》中对于勉勋会给子肯定说:“关于自传的知识,勉励会也应当推广一下,因为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研究自传是有帮助的。〞37

1958 年7月第一个主日,温州各大宗派在,总堂联合礼拜。38 同年夏天,在温州爆发了 “无宗教区” 试点,除保留城西堂礼拜,所有教堂关门,教会活动停止。相应地,温州勉励会活动随之停止。

2、聚会方式

一般说来,勉勋会的聚会时间为主日早晨崇拜之前。教会颈留近一小时为勉勋会时间。据介绍,勉勋会的学习方式为:“每礼拜天早晨举行学习,光由主席开始,继由六位学员轮流学习讲解,后经主席总结解释,裤告结束,当即推好下主日的讲员,及主席,以给各学员准备下主日讲好勉励会。”39 另据永嘉一位长老回忆:“各教会推选教会中较为热心且识字的青年基督徒若千名(一般为七或七的倍数),轮流担任勉励会讲员。在教会中驻堂的教牧人员会在周间到各救会教勉励会。在主日勉的时,各勉励会员讲解的时间一般限制在五分钟之内。”40

除例常在各堂点主日的勉励会聚会外,同一教区内各教会定期或不定期会组织联合勉励会。1920年11 月平阳耶穌教自立会召开“三一大会”分别为:庆祝鳌江总堂落成、纪念平阳耶穌教自立会建立十周年、召开各区勉励联合大会。该次大会还邀请到中国耶穌教自立会总会长俞国桢牧师。41 据教会老信徒的回忆,在1958 年前,循道公会温州教区江北联区每年组织联区内联合勉励会,各教会挑选一位优秀勉励会员参加联区学习讲解。史伯雄介绍循道公会温州教区 青田方山牧区联合勉励会的情况:“我牧区三教会路距很近,定每半年有一次集中学习,各救会勉的会自推讲员二人参加宣讲,这样很令人入胜,各学习非常高兴,进步也很快。”42

勉励会还有一个特殊的聚会,即献心会。每月第一个主日(礼拜天),各勉励会组织一次献心会。要求“凡是会友必然到会,并有分于工作,或祈裤,读经,万一不能亲到,可托同道代理,并表示奉献的意义,这是大家应尽的义务,是神所喜悦的。献心会是推进灵性生活的机能,策动教会的圣工,鼓励灵性的生活,凡所讲述,或见证,或背经,或祷告,务要热心诚意,熟练不可生硬,使会中充满属灵的空气,排挑旺心中的灵火,犹如培灵奋兴一样。”43献心会是勉勋会会员一个月灵性生活的总结与反省,使会员保持热心和敬虔。

关于学习的讲义,永嘉教会义务传道林明真先生回忆说:“一年一本,有五十二课,每个礼拜一课,给大家学习的,在礼拜以前就开始勉励会(讲或读书中的内容),完了之后正式礼拜开始。”44

三、勉励会对温州教会的影响

勉励会对温州教会来说,是教会不可或缺的圣丁。温州何漱芳牧师见证勉励的大益有十种:45 (一)教文育识字,(二)增长愚人知识,(三)使人能读经明道,(四)训练祈祷的生活,(五)练习见证布道,(六)领人归主,(七)鼓励人的热心,(八)培养信徒的道心,(九〕操练服务的工作,(十)实行奉献的生活。46总结何漱芳牧师的见证,也根据温州教会几位长者的回忆,勉勋会对温州教会至少有以下四点影响:

1、提高信徒文化水平

对农村教会来说,文育占教会信徒人数的大多数。所以,“教文育识字〞 是勉励会工作的首要。在教会中有许多热心的基督徒,他们热衷于服侍,但由于不识字,使他们的事奉陷人受限。据陈爱怜女士回忆,她本人从来未读过书,但经过勉动会学习,学会读经,并且后来成为一位义务传道。47为了帮助各教会勉励会顺利开展,许多教牧人员將辅导勉励会会员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陈直牧师48的师母叶瑾瑜女士回忆说:


“我那个时候外出事奉不多,那时有勉励会,我出去看望的时候,就顺便给他们解释一下。勉励会主要是让信徒学习讲道用的,男的女的都可以。我们教堂每个礼拜五禱告会前都先教他们勉励会。宗志弟见49以前就是我教的。有时星期五,我去他家教他的,有时是陈先生(指陈直牧师)去的。”50永嘉教会几位长者回忆:“我们没读过书,现在能读圣经,都是原来在勉励会中学过来的。当时我们堂里选了十几位弟兄姊妹讲勉励会:每个礼拜天都由七个人讲,其中一人为主席。然而我们连读都读不下来怎么办?陈直牧师就每个礼拜到我们堂里来教我们读,并且解释给我们听。这样,我们不单会读勉励会,现在也可以读圣经了。”51

2、培养信徒圣经知识

勉励会会员每次讲解的时间虽仅五分钟,然而各会员的预备却是很充分的。由于 《勉励会讲义》以圣经为主要讲题,对增进信徒的圣经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平阳马站吴显明说:“经课讲义对手我们勉励会员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但能引导我们明白真理,更能帮助我们认识新时代与革新的道理,诚爱国爱教的信徒,不可不采用作为学习的珍物。”52

史伯雄介绍,青田 “方山牧区有三处教会,信徒已达一千余人,各救会的距离只有五里路,青年人很多,过去没有组织勉励会的学习,至解放后,祖国的各项事物都突飞猛进,一般人民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教会贯彻三自革新运动,经过自传学习动员报告,爱国爱教的前进信徒,就有了重新学习圣经真理的要求,为搞好救会的自传,大家觉得勉励会革新讲义,确系农村中三自爱国教会传道士,及信徒学习必备之手册,同时没有宗派及个人观点,真可说,是今天教会自传的‘钥匙’。因此,我牧区去年一起参加会员世六人,并有其他信徒另得到几本讲义,学习情绪很高,今年又参加会员四人。”

为讲好礼拜天早上的勉励会,每位勉励会成员都会预先在家学习勉励会内容。若有不会读的字、词,或有不明白的信息,待教牧人员到会带领学习之时提出;来。这样,在预习、学习和讲解之后,每位勉励会成员在圣经真道上有长足的进步。

3、增加信徒灵性素质

在提高信徒文化水平和圣经知识的同时,勉励会对于温州基督徒的灵性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的作用。一位长老提到:“若有可能,我觉得教会应该重新恢复勉的会的工作。勉励会对于基督徒的灵性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每位勉励会成员,在学习圣经知识的同时,也就开始学习待告。特別在觉得个人文化水平和圣经知识缺乏的时候,成员们自然就会在神面前殷切禱告。久而久之,成员不但在圣经真理上扎根了,在裤告上也更加热忧了,灵命自然就成长了。”53

事实证明,今日温州教会凡是在 1958 年前经历过勉动会学习的信徒,大多保持敬虔的信仰和追求的热忧。虽年纪已逾耄耋,但大多在教会中曾担任过要职,负责教会圣工。年逾九十的林明真同工不单藉勉励会学习文化、打下圣经基础,而且还成为文革时期教会主要负责同工。他讲到文革初期红卫兵抄家时,冒险将一些属灵书籍珍藏起来,其中就有勉励会简义。他描述说:

“我还留下两本普天须赞、三本圣经、还有几本赞关诗和几本勉的会等书。我就將这些放在罐子里面,有呢龙盖好,放在岩仓里。这样来回放了两次,共十年时间。”@这段话显示勉励会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勉励会简义的珍视。

4、训练教会待奉人才

自创办以来,勉励会与温州教会人才培养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温州教会在教牧人员的培养上一般是鼓励青年同工到各级神学院学习。在民国时期,温州教会有循道公会办的浙东神学院、温州中国耶稣教自立会与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合办的宏道学院、35内地会创办的圣经学院56,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有“浙南三育研究社”,57温州教牧人员大多先经过此三间神学院毕业。温州教牧还分别到武昌华中协和神学院、福建协和神学院、杭州内地会圣经学院、杭州中国神学院、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 南京三育神学院等深造、进修。然而,温州教会素以义务传道著称,全地区至少有90%以上都是义务传道。义务传道即不拿教会工资,也无机会接受正统的神学训练。对于义务传道的培养中,勉动会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史伯雄介绍青田方山牧区勉勋会的成绩时,说:“我牧区本届联区年会,提升新传道士七位,就有六位-是勉勋会员,可见勉励会对中国教会的贡献,实在言之不尽,述说不完。”58

永嘉县基督教江北牧区杨宝礼长老从个人经历谈到勉励会对其传道生涯的影响,他回忆道:“我做徒弟的时候,教会只学习勉励会的,没有其它的学习。勉励会全国统一,总会在上海。勉励会每天讲,我就每天学习。王春亭牧师说:“宝礼,真是看不出来,勉勵会挺热心的。’我说:‘我在崇真读过一年。’59因为我在崇真读过,他就开始重视我。我在崇真只读一年,就是五年级,还没有毕业(六年级毕业)。王牧师就找我谈话。十八岁时,60黄田教會有一个周立言先生,王牧师对周立言先生说:‘做徒弟的宝礼,他十六岁洗礼的你认识吗?’他说:

‘宝礼我怎么会不知道?,王牧师说:“他勉励会很热心,你带他去试讲。’周立言先生就来对我说:‘宝礼,王牧师叫我带你去试讲,你跟我去试讲。’我就去跟他。我跟他去下塘讲道。那天我没讲几句。后来,他就去跟王牧师说:“今天他已经跟我去了。讲的是勉励会,讲得不错,说得不久,只有半小时,不过讲得很不错。’ 王牧师就说:‘那就將他派起来。’这样,我十八岁就开始派工。当时,内地会派到港头、嶼门、黄田,上塘还没有,迟一些的。我先是跟了几个月,然后就自己走。他们鼓励我说:‘不要怕,你只要讲勉励会一样的,就可以了。”61

文革时期,温州基督徒虽不能在教堂进行正式礼拜,但信徒们化整为零,在信徒家中进行不间断的礼拜。在文革中、后期,温州教会各地兴起培训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事工就是勉励会。据各地同工们口述,当时各地教会将仅存的几本《勉动会讲义》用“誉写”62印刷出来,分发给教会青年弟兄姊妹。教会组织于周间学习勉励会,由较长进的弟兄或姊妹带领。这样,培养了一批文革时期的义务传道。63永嘉六岙山教会为培养讲道义工,从平阳带来几本 《勉励会讲义》,组织青年信徒每周间一个晚上学习。人数虽然不多,但经过几年学习。该教会培养出三位义务传道,其他几位则参加堂委工作。为文革时期信徒牧养工作注人了新血液。64另有一间教会在文革期间还正式恢复勉励会在主日礼拜中的聚会,挑选热心青年于主日讲解勉勋会。据介绍,这些讲解过勉励会的弟兄姊妹大多现在教会中担任义务传道、教会执事及堂务工作。

勉励会在中国从创办到停办仅历时 73年,但它却成为温州教会的祝福,培养了几代温州基督徒。从少年儿童到成人,从一般基督徒到传道义工,从教会领袖到教牧同工,它跨越不同宗派、深人教会各个层面,为基督徒的文化水平、圣经知识、灵性素质的成长带来无可替代的果效。今日教会在面对人才培养的当儿,有必要以史为镜,从勉励会的历史功绩来汲取精华服务于时代的教会。

注釋:

1中华全国垫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监》,1924 年,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 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 年3月,第57 ⻚。
2 姚 ⺠ 权 , 《 上 海 基 督 教 史 (1 8 4 3 - 1 9 4 9 ) 》 , 上 海 : 上 海 市 基 督 教 两 会 , 1 9 9 4 年 1 月 , 第200 ⻚。
3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 特刊》,1955 年2 月,第13 ⻚。
4 中 华 全 国 基 督 教 协 进 会 编 , 《中 华 基 督 教 会 年 鉴 》 , 1 9 1 5 年 , 中 国 教 会 研 究 中 心 、 橄 機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 年3 月,第151- 152 ⻚。
5中华基督教勉勋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动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 特刊》,195 5 年2 月,第14 15 ⻚。
6 同 上,第 1 4 ⻚。
7同上。
8同4,第152 ⻚。
9姚⺠权,《上海基督教史 (184 3- 1949 )》,上海: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1994 年1 月, 第200 ⻚。
10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4年,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 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第57 ⻚。
11 同 上,第182⻚。
12 尤 树 勋 (1 8 9 2 - 1 9 7 0 ), 字 建 人 , 别号路得 ,1 8 9 2 年 出 生 于 温 州 , 畢业 于温 州 圣道公会艺文中学,南京金陵神学院。曾任温州圣道公会牧师。1925 年在上海亲历五卅修案,回 温 后 建 立“ 中 华 基 督 教 会 ” 并 任 温 州 中 华 基 督 教 会 第 一 任 会 ⻓ 。1925 年 1 1 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帮助教会推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1927年迁居上海,任上海天恩堂牧师和主任牧师十余載。 1930 年11 月任中华基督教勉勋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回温复职,并于1942 年倡导组建“ 基 督教温屆联合会” ,并被推举为首任会⻓。1946 年重赴上海,先后在中华基督教勉励会中任 要职。1949 一1954年兼任天安堂牧师。1969 年因不实之词被捕人狱,1970 年病逝于南京。 参 支 华 欣 编 著 , 《温 州 基 督 教 》 , 浙 江 省 基 督 教 协 会 , 2 0 0 0 年 5 月 , 第 7 3 - 7 5 ⻚ 。
13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1955年2月,第15-16頁。
14 尤 树 勋 主 编 , 《勉 励 会 讲 义 》 , 中 华 基 督 教 勉 勋 会 , 1 9 4 8 年 , 第 3 - 4 ⻚ 。
15 中华基督教勉勋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勋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 特刊》,195 年2月,第41⻚。
16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8 ,1925年,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 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 年3 月,第182 ⻚。
17 内 地会于1 8 6 5年6月2 7日 由英籍传教士戴德生 (J . F u d s o n T a y l o r ) 牧师创立。温 州内地会由独脚教士曹雅直牧师 (G e o r g e S t o t t ) 建立 ,曹氏于1867年11月抵达温州。汤清 著 , 《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市出版社,2001 年7 月,第474 ⻚。
18温 州循道公会初称“偕我会”。借我会(UnitedMethodistFreeChurches1857) 为英 国循道会 (Wesleyan Methodist Church )之一派,于1857 年建立。1907 年偕我会与同宗的圣 道会(Methodist NewConnexion) 、美道会(BibleChristians)合并称为“圣道公会”(United MethodistChurch, U.K.)。1932年,英国圣道公会又与循道会(WesleyanMethodistChurch)、 循 原 会 ( P r i m i t i v e M e t h o d i s t C h u r c h )联 合 , 称 为 “ 英 国 循 道 公 会 " ( T h e M e t h o d i s t C h u r c h . U . K . ) 。 第 一位 来 温 的 借 我 会 牧 师 是 李 华 庆 牧 师 (R e v . R . I n k e r m a n n E x l c y 另 译 李 应 克 ) , 他 于 1 8 7 8 年到埠,三年后在温州逝世。文国伟著,《循道卫理人神州》,( 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 教会,1995年初版),第10-12, 14-15,59-60 ⻚。EditedbyD. MacGILLVRAY: A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07-1907) , Shanghai: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7, pp.131.
19 中国耶穌教自立会由俞国楨 ( 宗周)牧师1906年于上海创立。1910 年,林湄川等 在平阳建立中国耶穌教自立会平阳分会。1912 年12 月5 日,温州梁景山等在乘凉桥成立中 国耶穌教自立会温州分会。
20 1925 年 “ 五卅〞慘案之后,温州圣道公会尤树勋牧师在温州发起自立运动,于 1925 年7 月26 日成立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
21 1929 年,平阳桥墩 (今属苍南)王禹享、张悟生等人在碇步头建立聚会处。1931 年 春温州府城潘活灵、章高来等脱离内地会,先后在珠冠巷、大厅巷、仓坦前进行聚会活动, 建立聚会处。《温州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第472 ⻚。
22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7期,1924 年,中国教会研究中心、 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第93-94 ⻚。
23 林明耀编著,‘温州市基督教花园巷教堂简史(1877-2007)》,温州市基督教花园巷 教 会, 2 0 0 7 年 9 月 , 第 1 5 ⻚ 。
24《瓯 海 基 督 教 自 立 丛 刊 》 , 1 9 2 6 年 9 月 , 第 1 3 ⻚ 。
25 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1998 年7 月,第59 ⻚。
26 盛旭初编辑,《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一九三四年度工作报告》,( 温州循道 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1935 年2 月出版),第6 ⻚。
27 盛旭初编辑,《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渐江温州教区儿童宗教教育安施计划大纲,(温州循道公会儿童宗教教育部,1934年2月出版),第3-11页。
28同上,第5-12页。
29同上,第5-12页。
30中国耶穌教自立会编。《圣报》第五年第五期,1915年5月,第9-10页。
31中国耶穌教自立会编,《圣报》第四年第十期,1914年10月,第9-10页。
32中国耶穌教片立会编,《圣报》第九年第一期,1919年1月,第9-10页。
33《瓯海基督教自立丛刊》,1926年9月,第23页。
34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11期(上),1929-1930年,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台再版,第29页。
35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二十一卷第十一期,1931年11月,第9-12页。
36中华基督教勉勋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动会成立七子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1955年2月,第41页。
37高建国著,《浙江省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温区总会关于解放以来的工作情况报告》,
1957年2月。此〈报告〉现存于温州市基督教两会档案室。
38《天风》1958年第18期(总$61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58年9月22日,第21页。
39 中华基督教勉而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动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1955年2月,第44-45页。
40 2009年4 月访谈录音。
41 中国耶穌教自立会编,《圣报》第十年第一期,1920年1月,第15页。
42 中华基督教勉动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而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1955年2月,第44-45页。
43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
特刊》,1955年2月,第37页。
44 林明真先生回忆录,2002 年终录音,除丰盛整理。
45 何漱芳牧师(1882-1961),浙江永嘉县人,20 多岁饭依基督,任温州中华基督教戶立会牧师,在温热心传道行医四十余载。
46 中华基督教勉而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动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
特刊》,1955年2月,第27-28页。
47 陈爱怜女士为林明真先生的妻子。林明真夫妇都是永嘉江北牧区退休义务传道。林明真先生回忆录,2002 年终录音,陈丰盛整理。
48 陈直(1917-1995年),1917 年出生于玉环县。父来是一位教师 (副牧师)。19 岁时到浙东神学院学习。21 岁时因教会需要,末毕业就被派到菇溪驻堂事奉。后又先后在瞿溪、塘下、张保、大浹驻堂牧会。1942 年左右,赴湖北武昌华中协和神学院深造,1949 年开始被选为试用牧师。1950年在浙东神学院任课,同年任循道公会温州教区常务委员会委员、江北联区联区长兼大浹牧区牧师,又兼任教区宗教教育委员会委员、教区宣教事业经济委员会委员、神学训练事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幹事)、教育事业委员会委员。1951年为循道公会温州教区革新委员会驻会委员兼月传组组长。1958 年教会关闭后,陈牧师到华侨工厂任副厂长。改革开放后,他与谢圣弢牧师一同组织教会的恢复工作,并历任温州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1989年,陈牧师回到西北镇大浹教堂事奉,直到 1995年11月27 日安息主怀。
49退休义务传道。
50 叶瑾瑜女士回忆录,2002年底录音,陈丰盛整理。
51 取自2009年4月永嘉千石堂幾位長老的談話錄音。
52中華基督教勉勵會協會編,》中華基督教勉勵會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紀念特刊,1955年2月,第32頁。
53 2009年4 月笔者与黄益兴长老谈话录音。
54 林明真先生回忆录,2002年终录音,陈丰盛整理。
55《瓯海基督教自立从刊》,1926年9月,第23页。
56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13 期,1934-1936年,第179页。
57中华圣丁.史编舞委员会编著,杨健生主编,《中华圣工史》,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华安联合会出版,2002年11月初版。
58 中华基督教勉动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动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
特刊》,1955年2月,第44-45页。
59 指温州内地会办的小学,叫紫真小学。
60 杨宝礼长老现年 89岁。18 发时,应为1938年左右。
61杨宝礼长老回忆录,2004年8月29日录音,陈丰盛整理。
62 眷写版印刷俗称油印,以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成本低廉而广受欢迎。温州基督徒文革的印刷的属灵 书籍都属手工卷写。眷写版名叫“版”,其实就是一张蜡纸。眷写者将蜡纸铺放在钢板上,用钢针笔在蜡纸上刻写或刻画。由于钢板上布满凸起的网纹,在钢针笔尖与钢板网纹的作用下,蜡纸上的蜡质层鼓划破,露出蜻纸自身的纤维孔腺,把刻好的蜡纸附着在张紧的网框上,即成了蜡版。印刷时把蜡版放在承印物上,用墨银在蜡版上往返滚动施墨,在墨银的挤压下,油墨透过蜡纸图文区域的纤维孔隙,传到承印物上,即完印刷 http://news.pack.net.cn/packtechnology/ysjs/20080822/085346.shtml
63 2009年5月11日苏同工访谈记录。
64 同上.

勉励会与温州教会(一、五)——勉励会发展简史

勉励会与温州教会(一)——勉励会发展简史

作者:陳豐盛



勉励会,在今日中国许多教会鲜为人知,在五、六十年前的中国教会,却是家喻户晓。这个被今日许多教会所淡忘的教会宗教教育,对于温州教会来说却是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在口述历史采集的过程中,温州教会七、八十岁的老传道、教牧人员,一谈到勉励会都会引起许多犹新的记忆。接下来的几篇小文,笔者将以温州教会为基点,重新检视勉励会在历史中留下的“佳美脚踪”。本文先概述勉励会的发展简史。

世界勉励会于1881年2月2日由美国美印省破特兰城林贤堂牧师嘉拉克博士(Rev. Francis E.Clark)发起。他在教堂内将信徒分成小组,互相勉励德行、信仰和清洁的生活。虽为新生,却成为基督教会中一支强而有力的生力军,不数年漫延及全世界。至1915年,有支会八万余所。会友四百五十余万。每月新设支会。仍不下数百处之多。其中有一百五十万会员在各地担任教会侍奉,并有不少会员蒙召为牧师,并有许多会员得异象赴海外宣教。

中国第一个勉励会于1885年3月29日,在福州公理会设立。据载:福州公理会某教会建立一个奋兴祈祷周。大家同心合意恳切祈祷,蒙神大大赐恩,以致信徒灵性蓬勃复兴。其中有四十多位青年弟兄姊妹献心归主并决志服侍。该教会主任牧师见机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勉励会。献心会之后,得到教会弟兄姊妹的支持,许多信徒努力追求灵性、去掉旧日恶习,也有许多信徒纷纷签志愿词加入勉励会。

以福州为发祥地,全国各地也纷纷建立勉励会。1895年,全国勉励会总会在上海建立,会址最初设于北四川路昆山花园路1号,最后设于圆明园路169号5楼。各地区勉励会联合组成各省勉励会,全国总会定期召开年会。1928年1月,世界勉励会来电要求组建中华勉励会,全国勉励会总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自此,勉励会全国协会的会长转由中国牧师担任。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的发展呈弧形状。1915年,全国勉励会支会共八百余所,教友约二万三千余人。1924年全国勉励会支会增加至一千二百余处,会友达五万余名。1924-1925年是中华勉励会发展的顶峰,在这一年里,支会与会友均翻了一翻,支会达二千五百三十五处,会友约计十余万。然而,中华勉励会与许多其他教会工作一样,因抗日战争的全面打响而大大受挫,许多教会勉励会因战争而停办,一些勉励会虽得维持,但也是艰难维持。甚至连全国勉励会也一度停办。

笔者认为勉励会与温州教会有特殊的关系,对于温州教会的发展也有特殊的意义,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给予中华勉励会极大贡献的,就是温州的尤树勋牧师。

抗日战争胜利,全国勉励会总会董事会会议决定,于1946年春季邀请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会长尤树勋牧师到上海作复兴勉励会的工作。尤树勋牧师于是年8月到沪正式接手勉励会工作,任全国勉励会总干事一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于1947年,出版了战后第一期《勉励会讲义》。1948年的《勉励会讲义》前言中提到:

“中西先进的教会,已得勉励会友为生力军,立了战绩。但近年来,新军不增,老兵示弱,似有落伍之概。重光复员以后,本协会知耻而后奋勇,一意以复兴生力军为己任,将残的孤灯,要加添膏油,未燃的火炬,要大放光明。尽量的招募,训练,天国的青年军,为明日的教会。培育多量开明的精锐的劲旅,将见光荣的胜利,荣归主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至1955年1月底止,全国共有勉励会员13707人。1958年联合礼拜后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停止活动。

勉励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在于其本身是超宗派的组织,深得中西教牧的支持。许多教牧在各地热心宣传并积极推行,使勉励会深入各教会、各学校、神学院甚至不同的教会组织中。1925年的《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登载:

“勉励会在教会中,是一种浇灌的事业。就年龄和性别上的分类,有所谓成年勉励会。青年勉励会。儿童勉励会。有纯粹妇女组织的勉励会如上海济良所之勉励会。在教会内。也间有妇女单独组织者,如上海闸北长老会的妇女勉励会。有纯粹工友所组织的,如山东潍县乐道院。工友勉励会。长沙圣经学校。职工勉励会。其他教会所属机关。如学校。医院。工厂。和教友服务的事业。如西北军中,也间有设立此项勉励会。”




參考資料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七期)》,上海: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1924年,台北: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重印,第57页。

姚民权,《上海基督教史(一八四三至一九四九)》,上海:上海市基督教两会,1994年1月,第200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第13页。

中华续行委办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二期)》,上海:广学会,1915年11月,台北: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重印,第151-152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第14-15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第14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第14页。

中华续行委办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二期)》,上海:广学会,1915年11月,台北: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重印,第152页。

姚民权,《上海基督教史(一八四三至一九四九)》,上海:上海市基督教两会,1994年1月,第200页。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七期)》,上海: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1924年,台北: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重印,第57页。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八期)》,上海: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1925年,台北: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重印,第182页。

尤树勋(1892-1970),字建人,别号路得,1892年出生于温州,毕业于温州圣道公会艺文中学,南京金陵神学院。曾任温州圣道公会牧师。1925年在上海亲历五卅惨案,回温后建立“中华基督教会”并任温州中华基督教会第一任会长。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帮助教会推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1927年迁居上海,任上海天恩堂牧师和主任牧师十余载。1930年11月任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回温复职,并于1942年倡导组建“基督教温属联合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1946年重赴上海,先后在中华基督教勉励会中任要职。1949-1954年兼任天安堂牧师。1969年因不实之词被捕入狱,1970年病逝于南京。参支华欣编著,《温州基督教》,浙江省基督教协会,2000年5月,第73-75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第15-16页。

尤树勋主编,《勉励会讲义》,中华基督教勉励会,1948年,第3-4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 第41页。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编,《中华基督教会年鉴(第八期)》,上海: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1925年,台北: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3月重印,第182页。 

本文原载《金陵神学志》2009年第2期

勉励会与温州教会(四)——勉励会聚会方式



一般说来,勉励会的聚会时间为主日早晨崇拜之前。教会预留近一小时为勉励会时间。据介绍,勉励会的学习方式为:“每礼拜天早晨举行学习,先由主席开始,继由六位学员轮流学习讲解,后经主席总结解释,祷告结束,当即推好下主日的讲员,及主席,以给各学员准备下主日讲好勉励会。”另据永嘉一位长老回忆:

“各教会推选教会中较为热心且识字的青年基督徒若干名(一般为七或七的倍数),轮流担任勉励会讲员。在教会中驻堂的教牧人员会在周间到各教会教勉励会。在主日勉励时,各勉励会员讲解的时间一般限制在五分钟之内。”

除例常在各堂点主日的勉励会聚会外,同一教区内各教会定期或不定期会组织联合勉励会。1920年11月平阳耶稣教自立会召开“三一大会”分别为:庆祝鳌江总堂落成、纪念平阳耶稣教自立会建立十周年、召开各区勉励联合大会。该次大会还邀请到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总会长俞国桢牧师。据教会老信徒的回忆,在1958年前,循道公会温州教区江北联区每年组织联区内联合勉励会,各教会挑选一位优秀勉励会员参加联区学习讲解。史伯雄介绍循道公会温州教区青田方山牧区联合勉励会的情况:“我牧区三教会路距很近,定每半年有一次集中学习,各教会勉励会自推讲员二人参加宣讲,这样很令人入胜,各学习非常高兴,进步也很快。”

勉励会还有一个特殊的聚会,即献心会。每月第一个主日(礼拜天),各勉励会组织一次献心会。要求“凡是会友必然到会,并有分于工作,或祈祷,读经,万一不能亲到,可托同道代理,并表示奉献的意义,这是大家应尽的义务,是神所喜悦的。献心会是推进灵性生活的机能,策动教会的圣工,鼓励灵性的生活,凡所讲述,或见证,或背经,或祷告,务要热心诚意,熟练不可生硬,使会中充满属灵的空气,排挑旺心中的灵火,犹如培灵奋兴一样。”献心会是勉励会会员一个月灵性生活的总结与反省,使会员保持热心和敬虔。

关于学习的讲义,永嘉教会义务传道林明真先生回忆说:“一年一本,有五十二课,每个礼拜一课,给大家学习的,在礼拜以前就开始勉励会(讲或读书中的内容),完了之后正式礼拜开始。”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登载“怎样运用经课讲义”,可以瞥见使用“讲义”的要点:

1.  未看讲义之先,要爱慕神自己的话,因为神的话比任何言语都宝贝。(诗19:10)

2.  求神开导我心中的眼睛,能看出祂的奥妙,这是祈祷与读经并重的。(诗119:18)

3.  察考圣经及讲义,当即照映自己我怎样,有者改之,无者加勉。(雅1:23)

4.  实行的基督徒,能活用圣经的道,使真道成为人的生活,这是宗教与生活打成一片了。

5.  请你每日将圣经和讲义并读,为你灵命的营养料,日久成自然,必有能力运用出来。

6.  每日灵修,不可间断用这书为查经的指引,必使你看见更多的亮光,并带你在光明的路上前进。

7.  勉励会、祈祷会、训练班、查经班、家庭礼拜等,请多用这书为研究的材料,分配数人讲述,摘取要训为劝勉。他会给你各样的助益。

8.  勉励会会员是用此书为正式课本,平日要细心预备,临讲请勿咬文嚼字,将当讲的话熟记在心,痛快的述说。

9.       研究本书,得着帮助,可以传达别人,介绍同道。

除了成人勉励会,包括男勉励会和女勉励会,温州教会也建有小子勉励会或儿童勉励会。1920年《勉励会简义》附上《小子勉励会实行会友愿词》,详情抄录如下:

今有    省    县    会     情愿入小子勉励会做会友,要在主面前许愿,靠主的能力作事,所有愿词,写在下面:

(一)  我许藉着我主耶稣基督能力,奉行一切主所喜悦的事;

(二)  我定意一生,每日以祈祷、读圣经为紧要的事(若不识字,我必请教导委办的人员教我认字);

(三)  我许本着我的力量,一生遵照基督徒应行的事去做;

(四)  除了不得已外,每逢祈祷会,我必要到,帮同唱诗、祈祷、读经、作证、担任小子会友一份子应行的事。

圖片來自網絡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上海: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1955年2月,第44-45页。

 2009年4月访谈录音。

中国耶稣教自立会编,《圣报》第10年第1期,1920年1月,第15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第44-45页。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第37页。

林明真先生回忆录,2002年终录音,陈丰盛整理。

中华基督教勉励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成立七十周年、革新五周年纪念特刊》,第34页。


勉勵會和溫州教會的幾篇文章被中國的網絡管理系統屏蔽,點擊原鏈接顯示:“此帐号已被屏蔽, 内容无法查看”。

溫州市永嘉最早的内地会教会——礼拜厂

溫州永嘉最早的内地会教会——礼拜厂

作者:陈丰盛 

日期:2016-02-20

永嘉最早的内地会教会——礼拜厂

从史料上看,在温州城区外,福音传到永嘉最早的时间应属曹雅直时期,即1867年至1887年间,但也一定迟于桐岭与平阳。按照1951年8月3日所撰《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历史沿革》中显示,永嘉县分支会有黄田分会、乌牛分会、塘坑分会、上路垟分会,其中最早设立的是黄田分会,为1895年正式设立。黄田分会下分三个支会,分别是江头支会、枫埠支会、屿门支会。

但在黄田分会正式成立之前,曹雅直与其夫人曹明道就先将福音传到清水埠山上。已故杨宝礼长老曾回忆:“当时的传道真有困难,信徒少、迷信重(信佛的人严重)。曹雅直牧师真是有真心叫人悔改,他用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银子、铜板、铜钱三样来散,有些人就将他围住,看这个番人在干什么,有些人则说:‘有银子在地上。’他们就去拿。他看有人在拿,就散铜板。银子少、铜板多,当铜板被人拿了之后,就散铜钱,就有很多人来拿。拿银子的人,银子少,只有几个;拿铜板的人就多了一些,拿了几十个;拿铜钱的人就拿了几百。拿了几百、拿了几十,几个银子,它们的价值差不多。拿了铜钱、铜板、银子都一样。不过人就多了。有很多人跟着他,不过人们都不敢收留他,他只好去住在清水埠乞丐住的稻干厂里面,那里叫礼拜厂,就是作礼拜的稻干厂。他就去住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乞丐知道他有钱可以拿,就收留他。这样,就有乞丐接待他,他也喜欢在乞丐那里。”

再追溯史料,曹明道的著作里记载着一段文字,所述与杨宝礼长老极其相似。在1890年10月2日,曹明道、鲍金花与几位本地传道人开始为期十天的布道旅行。此次布道旅行的方向就是永嘉山区,他们首先来到港头,就是上文提到的江头,即现在的三江。接着于10月3日来到一个乞丐聚集的小屋里。鲍金花记载:“10月3日,星期五——由于潮汐,我们不能上岸,就在船上分享《圣经》。我们下船后,就去下一个邀请我们的地方。那是一个小窝棚,里面住着几个信徒。他们原来是乞丐,好几年前信了主。当年,曹雅直夫妇给他们找了些工具,让他们在山坡上搭个小屋,在这里开荒种地。原先的小屋现在做了礼拜堂,他们又建了自己的住房。”

从此,我们可以得知,永嘉最早的教会是由曹雅直所建立,信徒原为一批乞丐。他们信主之后,得到曹雅直夫妇的帮助,在清水埠屿塘山设立礼拜堂,就是我们所称的“礼拜厂”,成为永嘉县最早的基督教会。江北牧区余永进长老追溯曹雅直牧师的传教工作时说:“曹雅直传福音到我们这里时,先是将福音传给在清水埠屿塘山上的乞丐。他与乞丐们生活在一起,礼拜天的时候邀请他们来听他讲福音,以每天一钱的工钱雇他们听道。那时,人们传说在屿塘山上有个‘礼拜厂’,就是曹雅直牧师与乞丐们一起做礼拜的地方。不过乞丐们四处为家,没有固定的居所。清水埠屿塘山的礼拜厂随乞丐们的迁徙而消失,福音也就随乞丐们的脚踪而传到其它地方,如双珑山、黄田等地。”

《杨宝礼长老回忆录》,2004年8月29日陈丰盛录音,2004年9月5日陈丰盛整理。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194页。

 2005年9月13日,余永进同工回忆。

注:封面图片取自网络,为屿塘山附近蛇山与龟山上的罗浮双塔

温州教会的秀才牧师戚瀛茂(1841-1911)

 温州教会的秀才牧师戚瀛茂(1841-1911)

 作者:陳豐盛

戚瀛茂,又名戚品三,曾为温州教会中少有的秀才,为苏慧廉牧师培养的第一代牧师之一。莫法有在《温州基督教史》中记载:“1891年,偕我会先后按立本地信徒夏殿士、戚品三(第一批)盛岩如、吴保年(第二批)、汤复三、卢源生(第三批)为牧师。选立本地信徒金国良、周佩武、戚臣昌三人为教师。他们是第一批温州籍教牧人员。”

温州偕我会知名牧师

苏慧廉回忆起戚瀛茂时说:“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是一个大联区的牧师。” 他也记载戚氏最初接触福音时的情形,他说:“我清楚记得,十七八年前我们一起出去传教。有四个青年男子进城做礼拜有好长一段时间,他们来自桥下,现在是我们外西溪联区总部,离瓯江有十五英里,这些年轻人急于在他们村里建一个分会。” 此事发生在1887年,很快他带领自己的阿姨信主。

王神荫在《赞美诗(新编)史话》中介绍戚氏的生平为:“戚瀛茂出生于温州永嘉桥下街,自幼聪颖好学,出身科举秀才。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因不善于趋炎附势,家道中落,以致靠算命谋生。约在50岁时,他抛弃问卦算命的旧业,受洗归主,后来成为温州循道公会 (当时称偕我会)的牧师。他为人谦和,工作踏实。深受家乡信徒尊敬。他亲手所筹建的桥下街教堂至今仍完好。1911年他归天时,500余位信徒在该教堂内为他送殡。” 

戚瀛茂于1891年被苏慧廉按立为牧师,从此在温州教会历史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陈伯融牧师在1938年“温州循道公会六十周年纪念序文”中提到首批华人牧者的名字,其中戚品三(即戚瀛茂)列于夏殿士(即夏振榜)之后。文称:“幸苏牧惨淡经营,且得海牧之助,辄遣派夏公殿士,戚公品三,盛公喦如,吴公保年,戚公臣倡,分赴各区工作。”此文勒石存于城西礼拜堂。

富有恩赐的传道者

戚瀛茂是一位富有恩赐的传道者。苏慧廉曾在其《晚清温州纪事》中的“本土化传道”一章里特别介绍戚氏的讲道风格。苏慧廉详述戚氏在两个不同的场合里的讲道。第一个场合是对面信徒与慕道者,揭露偶像崇拜的愚蠢,并呼吁既不要崇拜,也不要害怕这些木雕泥塑的神像:

他用生动口吻告诫他们“那些神又聋又瞎没有生命”,然后他突然话题一转,对听众说:“你们不相信我吧?那好,让我告诉你一些你可能会愿意相信的。”他提高声音,装出预言家的腔调,摆弄着他的高大身躯,开始活灵活现地表演,我第一次见到中国人装神弄鬼的样子:

“我站在山上,高高的山,全是黄泥的山,我站在那里,心想这山怎么会那么大?我十分惊讶地看到,远处的山巅上一个巨块开始凸出,膨胀。我看到它渐渐地,顶部冒出一个球体,随后最下面分为两部分。这时我站在那里看着,大吃一惊,黄泥山孕育并产下了一个人形的东西,我看到分为两部分的下部变成两条腿,两边伸出的变成了手,顶部的球体成了头。看哪,黄泥山生下一个神!出生了下一个神!”

戚先生仔细审视听众神情迷惑的脸,说道:“你们还不相信我?我怎么说你们才会相信呢?我说过泥作的神是死的,你们不信,我说他们是活的,还能生儿育女,你们还不信,我说什么你们才会信?”于是,他接着就告诉他们上帝不是泥土做的,而是圣灵,人的灵魂都是上帝赐予的。

第二个场合是在本地传道人的圣经课上,苏慧廉要他即兴发言,戏剧性地描述了上帝对那些寻求宽恕之人的在态度。他引用马太福音6:15的经文:“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他说:“你跪在上帝宝座之前,恳求主宽恕你的众多罪孽。看,天父怜悯你!他要原谅你的过失!他决定免去你所有深重的罪责!看!他打开他面前的书,他拿起君王的羽毛笔,只要挥了一下,你所有罪责就马上会一笔勾销。但稍等,他说,还有件小事,某某人的忏悔怎么样了?已经原谅他了吗?如果没有,那么,愿意现在就原谅他吗?你愿意吗?上帝要求你原谅。你会原谅因小事得罪你的那个人吗?不,主啊,你不能,我希望你原谅我,但我不能放他一马。主的朱笔放下了,你的罪责还在。主说,我们要看看要求怜悯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上帝会看穿你贪得无厌、一毛不拔的本性。走吧!你走吧!‘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苏慧廉总结他的讲道风格:“戚先生戏剧性的话语总是让他的听众有所期待,在他面前没有人会打哈欠,也没有人闭目沉思,除了他自己,有时他在讲道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闭着眼睛。” 

爱国爱教的诗人

戚瀛茂牧师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诗人。他曾与苏路熙合作一首中国曲调的诗歌,题为《为国求福歌》。该诗载于《(新编)赞美诗》第175首。“他富有民族自尊心,看到 19世纪末叶教案迭起,西籍传教士歧视中国教牧人员,深感只有国家康泰富强,才能免遭欺侮。在这首诗内,他首先‘求主眷顾万国万族’,但‘更为我国求主赐福’,说明基督教是国际性的宗教,但不能因此而失去爱自己祖国的心。他还提到爱国的理由:‘此处有我先贤列祖,原是我家故里,有我亲友兄弟父母,别处那能相比?’(第二节)他所求的是国家受保全,行仁政,土地出产丰盛,人民相爱无困苦……温州信徒唱时感到非常亲切,因此深入人心。有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信徒,在 1981年时尚能一字不差地背诵此歌。”

该诗全文抄录如下:

求主眷顾万国万族,仁慈遍及四方,

更为我国求主赐福,永远常被恩光。

此处有我先贤列祖,原是我家故里,

有我亲友兄弟父母,别处那能相比?

为此求主保全我国,可以广行仁政,

令我本国众民同乐,土地所产丰盛。

我愿本国人民安泰,家家永无困苦,

同守律法彼此相爱,靠赖全能恩主。

參考資料

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1998年7月,第60页。

苏慧廉著,《晚清温州纪事》,张永苏、李新德译,宁波出版社,2011年5月,第85页。

苏慧廉著,《晚清温州纪事》,张永苏、李新德译,宁波出版社,2011年5月,第84-85页。

沈迦著,《寻找·苏慧廉》,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第77页。

王神荫编著,《赞美诗(新编)史话》,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93年8月,第295页。

吴廷扬编,《夏铎——中华循道公会温州宁波两教区月刊》,第1卷第9、10期,温州循道公会宗教教育部夏铎月刊社,1938年1月1日,第30页。

苏慧廉著,《晚清温州纪事》,张永苏、李新德译,宁波出版社,2011年5月,第96页。

苏慧廉著,《晚清温州纪事》,张永苏、李新德译,宁波出版社,2011年5月,第96-97页。

苏慧廉著,《晚清温州纪事》,张永苏、李新德译,宁波出版社,2011年5月,第97页。

王神荫编著,《赞美诗(新编)史话》,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93年8月,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