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珍貴史料和照片鏈接


珍贵史料老照片--百年前英国人在温传教.办学的历史影像
极为珍贵----百年前的江心屿和1922年的温州老照片
美国教授镜头下的温州老照片--(平阳.乐清)
温州古城门墙拆毁始末
转网上看到的传教士拍的温州人旧照片
你没见过的温州老照片
A mission in China 3 editions
By William Edward Soothill
https://docs.google.com/fileview ... TExMDkxYmFhYzBh&;hl=en
海外大學圖書館館藏中華民國圖集(約一萬多張)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275907


温州民间信仰调研(学生结题报告)


目录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一)温州信仰环境的总体状况                    -----------------------------3
(二)调研主要对象——永嘉县瓯北镇概况          -----------------------------5
二、民间信仰的内涵及特征
(一)定义                                      ----------------------------7
(二)特征:弥散性、自发性、实用性、敛财性、融合性      --------------8
三、温州瓯北镇民间信仰的基本状况
(一)温州民间信仰的基本事实描述                ----------------------------9
(二)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                        ----------------------------17
(三)民间信仰的信众状况                        ----------------------------19
四、温州民间信仰兴盛的原因
(一)政策制度的变化                            ----------------------------23
(二)现代社会的不确定                          ----------------------------24
(三)乡村人际交往的需要                        ----------------------------25
(四)民间资本的支持                            ----------------------------26
五、温州民间信仰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递                         ----------------------------27
2、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8
3、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29
4、权威的在场达到社会教化和整合乡族力量         ----------------------------29
(二)消极影响
1、思想方面                                     ----------------------------25
2、经济方面                                     ----------------------------31
3、社会稳定方面                                 ----------------------------22
六:参考文献                             ----------------------------33
七:附录
附录一:温州民间信仰调研提纲                    ----------------------------34
附录二:访谈提纲                                ----------------------------36
附录三:访谈记录                                ----------------------------38
附录四:各式碑记                                ----------------------------50

作者:盛军波陈月夏林琴宋嫦媚孙杭萍严本治
指导老师:任映红  孙金波

摘要:温州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民间信仰内容复杂,信众数量十分巨大。同时温州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崛起,民间资本雄厚,为民间信仰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同时,民间信仰的盛行对温州本地的社会、经济和民众的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民间信仰   融合性   功利性   社会整合 庙宇
Abstract:Wenzhou is named as east Jerusalem,and folk belief connotation is complex,on the other hand,the number of followers are enormous.What’s more,Wenzhou is one of the fourteen coasting opening cities,its economous has being enjoied a boom,folk capital is abundant,all of them provieded a fertile soil for folk belief.At the same time ,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belief has benging made an immeasurable affect on autochthonic society economy and folks’mentality.
Keywords:folk belief amalgamation pursuing utility society conformity temple

导言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改革的巨大成功与社会的转型,各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打压下去的民间信仰活动又纷纷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现象。这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与福建省毗连,受吴、越、闽文化的熏陶,民间信仰从古至今都十分活跃。改革开放后,温州成为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作为一个改革的先行者的同时,温州地区传统的民间信仰却一直没有中断,发展日益蓬勃。此次的调研以点(永嘉瓯北镇、景山、西山)切入,主要调研目标有:
一、通过调研,了解温州本地民间信仰的大致现状,包括风俗习惯等观念内容和庙宇祠堂等实体内容;民众的信仰心态。
二、通过对调研材料的分析,对温州本地的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立体的呈现。
一、研究背景
(一)温州民间信仰环境的总体状况
(由于民众对民间信仰界定的困难,很多民间信仰的活动场所被划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之中)

温州宗教活动场构成比例所

温州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宗教历史悠久,信徒量大类全,情况多样复杂”(出自何处)的现状。全市11个县(市、区)都是宗教工作重点地区,文成、洞头、泰顺三个县没有天主教团体组织,其他县(市、区)都建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个教的宗教团体。温州四大宗教门类齐全,教徒成份复杂,内部派别不少。全市已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4000多处,除天主教为150多处外,佛教、道教、基督教均有1000多处,全市场所总数占全省的50%,是全国的二十分之一。
在农村、城镇、山区和海岛均有分布。全市信教群众多,据2007年7月初统计,全市有天主教信徒11万人、占全省的70%,基督教信徒77万人、约占全省的50%,天主教和基督教两教信徒占全市总人口11.38%。佛、道教由于没有严格的入教手续,信徒人数难以统计。全市有宗教教职人员共10720人、占全省的近50%,其中佛教共2000多人、道教3600多人、基督教4500多人、天主教70多人。
在信仰多元化的环境下,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种类杂芜,且其发展日益蓬勃。温州经济的崛起为民间信仰的发展建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目前全市有4000多处民间信仰场所,可谓“遍地开花”。民间信仰日益蓬勃对温州的社会文化、人们心理诉求的满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种传统文化,不论是精华也好,糟粕也好,都要正视它、了解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发展规律,以便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积极引导。
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的的主题是“温州民间信仰调研”,对整个温州的拉网式调研,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温州民间信仰的整个状况,笔者分两条线进行调研:农村和城市。将民间信仰放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农村中的调研,笔者在温州永嘉县的瓯北镇开展;城市中的调研,笔者主要在温州市区选了景山胡公殿和西山包公殿这两处有代表性的地点。调研重点和主要切入点在农村。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与文献法相结合。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历来就是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常用方法“田野工作方法的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人类学者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直接体验三种实践方式获取民族志资料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为‘田野三角’。”①文献法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资料来进一步认识传统民间信仰及其生长的环境,本文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志、官方统计资料等,主要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操作。

(二)调研主要对象——永嘉县瓯北镇概况
瓯北,俗称江北岸。约于西汉前形成村落,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东海王邹摇(俗称东瓯王)曾在此建立国都,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今瓯北罗浮新城,清光绪年间,这里分属贤宰乡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都和仙桂乡三十二、三十三都,民国期间,称永嘉县第六区罗浮乡、镇江乡、江北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5月,罗浮乡析置三江乡。1956年3月,罗浮、浦西、礁华三个乡合并为江北乡。清水埠原分属三江、江北、黄田三个乡管辖,1981年建立清水埠镇。1989年4月,撤销江北乡和清水埠镇,建立瓯北镇(县直属镇)。1992年5月,撤销三江乡,并入瓯北镇。2001年7月,撤销原瓯北镇、黄田镇、罗东乡,建立新的瓯北镇。至此,以原瓯北镇、黄田镇和罗东乡的行政区域形成瓯北镇的行政区域,实行镇管村居的体制①。
瓯北镇地处浙江中南部,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辖7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5万人,户籍人口12万人。改革开放后,瓯北生机勃发,贸、工、农全面发展,形成了阀门、泵类、服装、皮鞋、五金五大支柱产业,获得了“中国泵阀之乡”、“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称号,被誉为“温州浦东”。2004年全镇实现全镇生产总值62.2亿,工农业总产值133亿,财政税收7亿(占全县的67.8%),产品出口交货值 8.3 亿,农民人均纯收入9125元,列全省百强乡镇第19位,温州市30强镇第2位,是省重点工业卫星镇、教育强镇、体育强镇、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镇,市重点现代化建设示范镇试点镇之一。②
千石村和东占岙村是瓯北镇的两个大的村落,也是瓯北镇民间信仰发展蓬勃的两个村子。
千石村是第二大村,人口4000左右,党员人数70多,占1.8%,主要为干部,退伍军人,人口呈老龄化结构。村委会成员五人,党支部五人,外加主管妇女计生工作的妇女干部。该村的产业以钻材原料,皮鞋,装饰纽扣等。村内有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大部分妇女在家做一些轻工配件。
村中建有大小寺庙十多个,如三宝殿,平水王。其中三宝殿在六七年前曾被拆除一次,但是未被拆完,之后加以重修为至今模样。2001年瓯北镇的庙宇因没有审批而被政府强制拆除的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千石村的损坏较少。该村有多名主事,大部分为男性,但信众为妇女占多,最近几年以道长为职业的人经济收入非常之高,其中道士头领尤为突出,仅仅请他做一小法事就要收费100多元人民币,大的法事则要上千元。但是政府机构及村委会对此事采取放任态度,村委会不加以管理,也没有专门的记录和资金支持,一般由上级直接的民政宗教事务登记备案。
关于庙宇修建的情况,建一个比较好的庙要五十到一百多万人民币,这里资金都是先由资历深、威望重的老人牵头首事,信众自愿捐款筹集起来的。信众都比较积极,有些富裕家庭的能捐出好几万,捐出的款项会有明账目公布。同时本地的大企业,比如作为全国有名的奥康集团也有参与捐款修建,比如在千石的紫竹寺捐30000元。
千石村人均收入为10000多元人民币,大部分老人都是信众。平时寺庙都是空着的,每月的初一、十五老人们才会去庙里烧香,平时有空也会去老人院锻炼一下,一些妇女还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例如跳舞。但总体上文化设施不多,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打牌,赌博、六合彩为主。村民之间的公共交流并不是很多,一些庙宇的信仰活动反而起到了聚会的作用。
另一个考察对象则是东联村,人口约1500, 400多户人家,信基督的家庭有30~40户,其他都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民间信仰。村中各色庙宇有11个,包括硐主殿,三宝殿,杨府爷庙等。其中硐主殿是该村的地方神,源于该村历史上和外村的一次资源争夺。东占岙村是东联村的组成部分,有四大姓氏,黄氏为主姓。
关于民间信仰中信众的发展状况东联村村长作了介绍:“信众比前几年会相应的减少,而且也有老年人带动年轻后辈的趋向,大部分是由家长带过去的,关于信众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基督教的壮大,拉拢信众,以及常住人口增长较少的原因。外来人口参与较少。”村里面的关于民间信仰活动村委会一般不管,但是60人以上参与的活动必须请示宗教局,主要是处于社会稳定的考虑。象迎佛这样的信仰仪式规模较大,人数也有限制,一旦超额就会被叫停。
瓯北镇各村落地区以及庙宇、神像分布概况
村落地区名称(表格無法顯示,請參考原文:http://jpkc.wzu.edu.cn/zgctwh/?kc-n-d-58.html)
庙宇名称
大浦垟
陈十四娘娘、三宝佛
前东岸
拦江圣通
雅林角
观音佛、赵玄坦将军
雅林
大圣庙、庆元堂、杨府庙、金法师、透天硐主
京渡
乔侯王爷
雅村
倪氏法师
前坦
观音楼
池头
三宝佛、陈十四娘娘
隔里
五岳圣帝
外窑
乔侯将军、三官亭
岭下
潮音寺、陈十四娘娘、陈十五娘娘
上岩儿
胡三相公、杨府侯王、白甲将军
龙真山
周江龙母
黄田岙
杨府侯庙、陈府大神、周江龙母
弯底
杨府侯王、陈十四娘娘
黄田
乔侯将军
万寿
赤五大神、万寿寺、万寿寮、三宝佛
东占岙
大圣殿、平水殿、硐主庙、三官庙、祖师庙、三宝堂、杨府庙、胡公大帝、白衣丞相
千石
平水圣王、杨府庙、五岳圣帝、太阴宫、三宝堂、保生宫、斗母宫、三宝佛

二、民间信仰的内涵及特征
(一)民间信仰内涵的界定
民间信仰这一概念,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初就被提出来了,最早由谁提出,尚待查证。对其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而在接触到民间信仰这个名词时,很多人往往把它理解为宗教。用宗教的眼光看待它,理解它。这种观点也是对民间信仰的最大误读,当然造成这种误读与民间信仰本身的存在形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合理地界定民间信仰的内涵,首先要理清它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温州地区的调研,笔者认为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异同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共同点:
一、祭祀对象力量的超自然性。在调研中,有关人物的祭祀,往往有很多神奇的故事与它相伴,人物本身也往往存在着特殊能力。不过值得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是不同于一般宗教的,它不是以彼岸世界的幸福而是以现实利益为基本诉求的。
二、民间信仰在心理根源上和宗教如出一辙。它关注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呼声,给予人们心理上的慰藉,并且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三、民众基础广泛。群众性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不仅牵扯到数量庞大的信教群众,而且总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民间信仰的民间性和地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这在温州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有些富裕的村子,两者相加的庙宇达数十座,其数量之多,从侧面凸显出了它们群众基础的广泛。
区别:
一、宗教更具组织性,有固定人员参与其中,且多为老年人。如,护国寺内有大批佛教信徒做早晚课。而民间信仰则无组织性,无固定人员参与。如,来胡公寺的多为一些来求财运的生意人和一些考生家长,功利性很强。
二、宗教具有强烈的发展教员的倾向。如佛教,以佛缘为载体,拉近民众与佛教的距离。并伴之赠送书籍,灌输宗教思想。而民间信仰则无此倾向,其信众多为有所诉求的普通民众,随意性较强。
三、宗教有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而民间信仰则无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如:佛教徒规定要食素、念经。祭祀对象多,有一定体系,而且这种体系是普遍认同的。民间信仰则无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信仰具有地域性。
因此,完全把民间信仰归于宗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科学的。鉴于民间信仰界与宗教的异同点,称民间信仰为“准宗教”也许比较准确些。把其定义为:民间信仰指信仰并崇拜某种或某些超自然力量(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鬼神信仰为主体),以祈福攘灾等现实利益为基本诉求,自发在民间流传的、非制度化、非组织化的准宗教①。(总结的异同是否有权威根据,1-2篇论文不够)



(二)温州民间信仰特征的描述
关于民间信仰的特点,学界也做了不少的研究。如乌丙安认为其主要特点是多样性、多功利性和多神秘性②。贾二强又在乌丙安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发性、多变性①。郑立勇认为,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群众性、低层次性、功利性、民俗性、海外性等②。金泽认为民间信仰具有五个特点:1、属于“潜文化”或“隐文化”的范畴,它的基本信众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老百姓。2、它的神抵十分庞杂。3、它与原始的氏族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不是“正统”的宗教,也不同于活跃于明清时代的民间宗教。5、禁忌(“讲究”或“避讳”)特别多,与此相关的镶解之法也是任何一种“正统”宗教所无法比拟的③。
笔者在对温州永嘉瓯北镇和景山、西山的民间信仰调查之后,对温州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如下归述:
一、弥散性。弥散性是指信仰、仪式和宗教活动都与日常生活密切混合,扩散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其教义也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没有统一的教主,也就缺少系统化的经典,更没有独立的自治组织体系,它的组织和世俗组织密切相关。④民间信仰的这一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金泽在谈到民间信仰的“散”的时候,分别对其从纵向和横向做了分析:从纵向的角度说,民间信仰由原生性宗教演变而来,再变为民俗,在宗教的观念、情感、行为和组织四个方面的要素,宗教性越来越少,越来越“俗”化。“散”在横向上表现出不断出现的民间造神运动,这是和许多人主张的宗教由多神信仰发展向同一神发展的“聚”的路不同。在调研中,处处可见民间信仰“散”的表现,仪式活动的俗化,以及村落中,同一庙宇中的多神共存在现象。
二、自发性。自古以来,民间信仰都没有得到官方承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淫祀”⑤,一直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中。现在,温州的民间信仰,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虽然有宏观的政策对其引导,但是,对其具体的方向和内容缺少规划。“他们只是起到领导作用,其他的都管不了,内部的管理都是我们自己管理的,他们只是宣传一些国家的精神。”庙宇的建造、运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自发性。
三、实用性。实用性是温州民间信仰的突出特点。很多普通民众对相关的信仰对象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去庙宇祭拜,往往是从自身考虑的。如:商人求财运,家长求子女的考运,妇女求子嗣等等。这些都是出于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希冀通过祈求神灵的保佑,来达到祈福攘灾的目的,“有灵必求”和“有应必酬”是民间信仰的普遍心态。这体现出了民间信仰的多神性和滥神性。如在瓯北镇的东占岙村,民间信仰的范围就相当广泛:陈十四娘娘、平水圣王、杨府爷、周江龙母、孙悟空等等。信仰的认识方式,补充着理性认知逻辑所不及的认识领域,尽管可能是以虚妄的形式。它的一端连接着理性认识系统的边界,因而成为它的延长部分;它的另一端则指向那难以把捉的世界;而它的主体则是各种因素混融一体⑥。只有要能寄托民众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的对象都能纳入民间信仰的范畴之内。
四、敛财性。这个特征同样十分突出,而且是民间信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功德箱。庙宇内基本建有功德箱,通过人前来祭拜时向内投钱,积累功德来敛财。②卖香烛。这是他们敛财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寺内香烛的价格偏高,而且有一大部分人,不问价格,直接以50和100等整数给钱,利润颇丰。通过以上两种手段所获的利润都要上交至管理部门,庙内常驻人员无权处理。这笔钱,可以说是一种纯利润,因为建寺资金都为民间资金,寺院日常开支和管理人员工资数额不大,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当然,相比其它地区,温州民间信仰的敛财性有深厚的经济基础支持,敛财的方便和敛财的利润空间的巨大,反过来也使民间信仰的这种特点越来越明显。
五、融合性。民间信仰与一般的宗教不同,不具有排他性。在大多数信众的观念中,神灵不分彼此亲疏,只要“灵验”,尽管烧香磕头便是。而且这可从很多方面折射出来。如,景山山下石门出的二副对联:“云覆净坛行善为净,香凝古殿深入梧则深”,“乐国慈悲多至宝,世间勤劳不成忧”其中的行善和慈悲带有佛教色彩,而勤劳又非并佛教思想。其次,就是殿内壁画,取材相当广泛,有:封神榜、关公、水浒人物、八仙等等。这也许与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有关――只在乎寄托自己求财求运的愿望,其余一切只是个装饰和形式,这与民间胡公寺当初建造的初衷向悖的。还有就是同一庙宇的多神并存,有时在一个庙宇内同时存在陈十四娘娘、孙悟空、杨府爷等。这与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有一定影响——各种神的超自然能力的叠加能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诉求。

三、温州瓯北镇民间信仰的基本状况
(一)温州民间信仰的基本事实描述
1、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分为牌位崇拜和坟墓崇拜,其中牌位崇拜又分为家内崇拜与祠堂崇拜。在永嘉,主要是牌位崇拜,表现为大修祠堂和节日祭祀。
宗祠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温州乡村大多有祖宗崇拜的风俗。在农民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有阴阳之分,必定有因果报应。在冥冥之中,祖先的灵魂时刻都在监视子孙后代的行为,或加以保佑,或加以惩罚。只有对祖先多加崇拜,才会获得祖先对等的保佑。
瓯北镇主要有黄、潘、林、杨四个姓,其中黄姓人占了村里一半以上人口。每个姓氏都有各自的宗族祠堂,祠堂主要用于祭祀,在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特别是遇到清明、端午、七月半、冬至这四个节日时,尤其重视。每年的清明,宗族的人会一起在祠堂里举办酒宴,祠堂的规模可以容纳大约40桌。
黄氏祠堂的布局和一般祠堂相差无几。一进门便是一个戏台,戏台正对面是家族祖先的牌位,两侧是各种典故的壁画,共有16幅,各幅壁画下方都有捐赠者的姓名,这些捐赠者都是黄氏族人。在祠堂中央一片空旷的地方,摆放了很多八仙桌,长方凳,圆桌等,主要是用于宗族宴席。在祠堂的墙上,贴有宗族的一些公共帐目
黄氏宗族宴席曾经还有一个规矩,凡是家族中没有成婚的人,只能坐在地上吃饭,不管他年龄有多大。这个规矩的建立,也许和以前的人们希望家族人丁兴旺的观念有关。而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人们观念产生了影响,于是这个规矩被取消了。家族中如此大规模的聚餐活动,自然需要巨额的费用。传说黄氏的太祖是地主,有私田,过去家族中的人通过收租取得钱财;而现在通常是家族中的人分摊费用。
到现在为止,祠堂的最大功能似乎就是通过做戏、聚餐等,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2、当地崇拜
周江龙母
周江龙母有嫂和姑两尊神。传说从前有姑嫂二人去八角井头抬水,小姑捡到一颗龙蛋,龙蛋很滑,难以放置,小姑只好含在嘴里,结果不小心吞进肚子,之后小姑处子怀孕。其父不解内情,认为女儿败坏门风,将其赶出家门。嫂子知道原委,同情小姑,经常给她送饭。小姑在临盆之际爬上苍山,产下一小龙。当时风雨大作,小龙腾空飞去,小姑见自己产下一条龙被吓死,从此得道成仙。这也是周江龙母最初的功能——祈雨。
在古代,请龙母是十分严肃的,只有在大旱时节才会请下山祈雨。请周江龙母下山的共有两支队伍,一支先请嫂,然后两支汇合去请姑。嫂的神像是放在庙宇里的,所以比较好请。并且长者为尊,姑的神像要跟随嫂的神像安放。村人请到嫂之后会放火炮通知其他人去请姑。姑的神像比较难请,因为神像放置在山上的岩石洞里。岩石在苍山山涧上,两侧都是悬崖,十分危险。两支队伍分别用于爬云梯和定位。云梯共有120阶,用于连接岩石和苍山。负责定位的队伍首先需在苍山的对岸勘察云梯的位子是否精确,因为岩石和山峰相隔一段距离,所以云梯的降落点必须在岩石洞口的正对面。另一支队伍放好云梯后,派两位身怀技艺的勇士下云梯取姑的神像。两位勇士随身系有篓子,里面放着香烛。勇士利用云梯靠近洞口,在找到落脚点之后,将携带的香烛点燃,插放在神像之前,然后将神像从洞中请出。随后两支队伍护送龙母下山。沿途的村庄都要敲锣打鼓以示欢迎,道士身披道袍,摆八卦阵迎接。路上还有身穿戏服的戏子装扮成神仙来迎接龙母。最后,龙母会安放在村里最好的祠堂内,每天有两人看守。祭拜龙母要用菜油灯,并且灯火不能熄灭;点香则用香头香尾连在一起的香盒,也是用来防止香火熄灭的。香火熄灭是对龙母的不敬,会带来惩罚。迎接到龙母的当晚就开始做戏,道场则连续举行六七天。在祭拜期间的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需进行法事。
现代人请龙母下山的方式没有变,仍然沿袭传统,在上山之前就会在宗祠做戏,戏子扮成神仙的模样迎接周江龙母。分两支队伍请来龙母后,在宗祠为龙母唱大词,专唱龙母的生平事迹,最后还要做戏谢恩。送龙母上山有三支队伍,一支送嫂,两支送姑。每年都有村子会请龙母下山,一般都是八月份请下山,十月初送回山上。现代人请龙母的目的已不单单是祈雨,甚至祈雨的功能已经退化,让位于其他功能,比如求富贵、保平安、求子、助学等。
硐主殿
硐主殿坐落于黄田镇东联村,为此村独有。硐主殿原为佛殿,1958年生产队改建为硐主殿,2007年翻修,费用约30多万。修建资金主要由当地居民集资,同时有部分外村人,资金最高达15000元,这些外村人主要是还愿者和虔诚的香客。大部分香客都是来祈求平安、升官发财和子嗣兴旺的。
殿内供奉神像:天地三界高真之伍、白虎星君之伍、开硐仙师之伍、值斗太岁帝君伍、显应硐主、土地尊神、青龙星君、三升符使、五音太保。
建筑:1.殿内壁画一般为人物画,为个人所画捐赠。
2.各种小建筑一般为装饰所用,无特别的神寓在其中。
3.大堂正上方的金鸡状毛草和木锤子、头发为殿上梁时所挂的,象征兴旺。
4.屋顶上的三神像为福禄寿。据介绍,若有两撞殿则一屋顶为三官大帝,另一为福禄寿,这是每个殿的建筑共性。
3、神巫崇拜
大圣宫
大圣宫内供奉着诸多神像:五通尊神、五音太保、权善圣官、孙家亲娘、白甲将军、孙悟空、胡三相公、张三令公、土地尊神、谊符使者、童子郎君。齐天大圣居中,地位最高。在主殿旁,设有一小殿,专门供奉“陈十四娘娘”。
据说大圣宫中的孙悟空其实不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而是当地一名黄氏族人的化身。传说这位女仙人当年是黄家一媳妇,能够预言和祛病,每次人们来求她拜神,都能显灵。她自认为是孙大圣俯身,故这所宫殿是在她去世后,当地人为纪念她而建的。孙悟空是其实就是代表这位女仙人。
大圣宫的信仰活动比较频繁:每月初一、十五都会请道士念经,念经的为经友,同时还有和尚(一般有五、六个或三个)。这里也是唱古词的场所,每年都会请一些专业唱词人来此殿唱有关陈十四娘娘的鼓词,且一般会连续唱三年。
大圣宫是由当地人捐资建设而成,声名远播,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来殿里求神的香客分布于各个年龄层次,青年人的一般都是求生意,发财,还有学业,而老年人则求平安,身体健康,求子。
陈十四娘娘
1、供奉的寺庙:瓯北镇内的“大圣宫”、岭下村的“潮音寺”、千石村的“太阴宫”。(以“太阴宫”最为典型,因为它是以“陈十四娘娘”为主神供奉的庙宇。)
供奉的神灵:顺天圣母陈靖姑
别称:临水夫人(相传她在唐代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临水乡,故称临水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夫人、天仙圣母、慈济夫人、碧霞元君、注生娘娘。民间则称之为陈大奶、佛姨奶、陈十四夫人、陈十四娘娘等
2、传说:
①泰顺境内的传说:观世音天庭斗法所生两根白发下界化为雌、雄南蛇为害人间,而后手指上渗出三滴血化为红雨降世陈家生陈十四。陈家世习茅山法,百姓恳请陈教义出山收服蛇妖,陈因患病难以成行,遣其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幸免逃归。南极仙翁荐其女陈十四至庐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陈靖姑手持庐山镇山牛角,经过多次斗战,终于除灭了蛇妖。期间她由于偷吹庐山镇山牛角令地动山摇,降雨解灾又斩杀雷神,多次触犯“天条”,廿七岁阳寿便终。
②台湾境内的传说:王母蟠桃会上,观音与众仙比试弹天柱,指破血滴井中,为福建古田临水中村陈昌的妻子葛氏所食,便于唐大历元年( 766 年)正月十五日产下一女。临盆时异香满室,取名靖姑。又因是十四日夜静时生,故又名静姑,俗名十四。观音两根白发误失,落人间化为白蛇残害生灵。陈昌家传茅山法,乡人便央其出山为民除害,陈因患有背疽而难以出行,派其二子法通、三子法清降蛇,不料法通被蛇吞食,法清幸免逃归。时靖姑年方十七,为了报仇,立誓上闾山学法。归来时,路过温州、平阳等地,沿途捉妖收怪,为民除害。后听闻白蛇精在闽地危害良民。靖姑在白蛇洞前建法堂,布闾山正法,斩白蛇为三段,其蛇化作女子逃遁。某年大旱,禾苗枯萎,当时陈靖姑已怀孕三月,便脱胎陈府,前往祈雨。果真天降甘霖,施泽万民。此时白蛇乔装靖姑回府,盗胎并食之。靖姑架着飞云而归,怒追之,白蛇逃入临水洞(今古田县),靖姑坐压蛇头,令其永不出洞。最终陈因疾坐蛇头而死,终年24岁。
3、神灵的功能:
“陈十四娘娘”以收妖闻名,人们祭拜她,最初是求保平安,远离妖魔鬼怪。而现在人们祭拜“陈十四娘娘”求的愿比较泛化,像求子、求财、求学业、求姻缘样样尽有。
在岭下村的“潮音寺”和黄田的“大圣宫”里,我们都有看到在“陈十四娘娘”神像附近的童子身上挂有很多大红色的肚兜,有些上面还绣有“大福大贵”的字样。听黄老伯讲,那些肚兜是求子的信徒挂上去的。
除此之外,在“太阴宫”里,我们看到很多许愿挂上去的红绸,上面有绑着花生、桔子、金元宝,有些夸张地上面有绑着写着姓名、准考证号还有很精确的座位号的字条。很明显,花生和桔子代表着要求子,金元宝是求财,而准考证号应该是和学业有关。
在走访“太阴宫”期间,笔者碰到四五个信徒来祭拜“陈十四娘娘”。其中有位阿姨是为她即将出国的女儿和外甥祈福的。
4、圣人崇拜
乔侯将军殿
一、殿的布局情况
殿外有一小门,上书“龙山胜迹”,由门进入后,右转,有一小广场供香客烧香、点烛之用。在广场右侧墙壁上,有一碑记,名曰:“重建乔侯将军前言”。上面内容主要分两部分:①建殿引言及殿内所供诸神的事迹。②重建“乔侯将军殿”大家捐款的功德情况。平地正对一大门,上书:“将军殿”,由门进入“乔侯将军殿”的内殿。正殿内有一矩形空地,空地前侧为一戏台,戏台装饰五彩斑斓,左右楹联甚多。空地左侧放有五音太保以及贴有寺内财务制度和宗教管理制度等等。空地的正对面,与戏台相望处,放有诸神像,如乔侯将军、陈十四娘娘、周太尉等等,神像下放有贡品。
二、乔侯将军及殿内主神事迹
殿内碑记内容如下:
自有史以来,凡有功于人民,或殒于王事者,毕致功歌颂德,小则父老崇拜,庙祀千秋,大则文人権笔,载入史册,永垂不忘焉。亦有裨史,虚构流传,应运而生,诗人陆游有云:“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郎中。”然而无风不波。皆因年灭代远,物转星移,难溯其源矣。若镇之将军庙,据人传说,已历七、八百年,将军藉系绿坑,身处瓯北,欲匡宋氏江山。发聚全瓯残余,奈何天不由人力不从心,又遭甥舅构冤,奸谋泄机,致全军覆灭,乔侯以为仁,以有拔山之力,难回劫运之愆,后朝不灭,忠臣烈士,诰封乔侯将军。择龙基以建庙,见胜之构亭。春去冬来,天旋地转。世事茫茫如逝水,忠魂耿耿永流传。自去年村里,信士踊跃解囊,两易寒暑,而巍峨庙宇,高耸云霄,查栋调梁。飞阁流丹,蔚为大观。左奉陈氏圣母,藉出福建莆田。父兄皆巫士,氏则生成仙骨,庐山妙法真传,护国救民。近千年来,众生感恩膜拜,笃信无疑,是以万世生平,政通人和也,同龛宝氏元君,蹟显柟溪泰山,救母骑虎成仙,宋理宗朝,封为孝佑夫人,载在永嘉县志,志孝格天。垂范人间显赫,古今称颂。右奉周太尉,系本镇岭下人,幼而奇异,每晨上山哺山石乳,童年臂力过人,两臂千钧,可万人敌,砍柴孝养其母,山上带四石板,重约吨余,至今留为桥,旋因圣李王无成,终于遁隐,后封为太尉,其墓尚在,人称黄田将,善于庙则事记千秋,和矣灵昭万世,略书诸神之事迹,缪充碑铭之前言。
    通过碑记,笔者对乔侯将军的事迹基本归纳如下:南宋时,南宋苟延于江南,乔侯将军,为瓯北义士,为保卫南宋,召集全温州地区的分散、残余兵力。作战英勇,但是在一次作战时,不幸被外甥和舅舅出卖,全军覆灭。乔侯将军死后被封为乔侯将军,同时他作为忠臣烈士为也后人所纪念。
杨府爷
杨府道院位于平水纪念堂左边的山丘顶上。沿着石阶走进道院,可以看到“一门十杰”的匾额,上方还有“圣旨”二字。在道院的右侧,立有碑文,上面刻有杨府侯王的生平及功德。大殿的门上画有门神,两侧壁画为“福满人间”和“蓬莱大仙”。进入大殿就可看到“群英会”的大幅彩画,两侧有通向二楼的楼梯,沿梯的墙面上张贴有“向温州市永嘉县宗教局全体人员致敬”、“热烈祝贺永嘉县宗教整顿换证大会胜利召开”的红榜,落款为“杨府道院”。
走到二楼,在入口处可以看到堆放香烛的摊位,香烛的价格从15元到108元不等。在摊位的左侧贴有一张2008年1~5月份活动情况的明细表,标明了时间和活动事项。在香烛摊的上方悬挂着“杨府道院”“永嘉县杨府道院宗教民间场所”字样的匾。在匾额下方张贴有“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条例分为七章,共五十条。道院的两侧墙面上画满了壁画,有“双鞭会”、“狄翁遇仙记”、“双抢陆文龙”、“金牛观”、“闹花灯”、“古城会”、“三斧定石冈”、“棍砸新文理”等,题材取自多部历史小说,比如《岳飞传》、《大唐记》。天花板上也有壁画,多为山水画围绕着人物画。
二楼大殿内立有太岁、崔相公、杨府侯王那个、三官大帝、土地尊神、五音太保和三界符使的塑像。杨府侯王的两侧立有文武判官,在其殿前的梁上挂着很多红布。红布一般是香客答谢还愿之用的,红布的多寡也可看出此神在香客心中的地位。
大殿的正对面是戏台,戏台门上写有四首古诗,都用楷体书写。从戏台上可以看清整个大殿内部的情况。在戏台的左侧有一个专门用来点香烛的小房间,里面供奉了关羽大帝。戏台背面的右侧有一个铁架,悬挂着粉色的签条。左侧立有一块“善男信女指点”的牌子,书写有二十条与人为善的劝诫。
管理人员介绍,道院建于2001年,2006年得到批准,对外开放,一年举行四五次法事,活动不多,香客也不是很多。

平水王
平水圣王本名周凯,是浙南一带民间的抗洪英雄。相传西晋永康年间,浙南地区洪水为患,周凯因为民搏斗洪水而死,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奉其为“平水圣王”。
笔者挑选了瓯北镇的两处平水王庙,进行了参观访问。一处位于瓯北镇东联村的平水王庙——东联观。
东联观建于2006年10月,是由原来的平水王殿和三官大帝庙合并而成的。庙宇的外墙贴有青砖,雕刻有许多图案,以龙为主,比较精美。庙宇的梁上立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神的塑像。走进东联观,可以看到左侧刻有碑文。碑文分为两部分,前段是平水王的传记,以古文记叙了平水王周凯的生平以及后人对他的尊称和封号。内容如下:
重修平水圣王殿碑记
粤若稽古,考镜祭典。《礼记》有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盖西晋永康年间,临海郡之永宁、安固、横阳三江,濒海而壅塞,风起则潮涌。洪水为患,民瘼久甚。恭闻有周公讳凯者,字公武,世居横阳。公允文允武,善导水势。按宋濂《温州横山周公庙碑》:“乃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壅塞而疏之,遂使三江东注于海。”披郤导窾,水波阒然。
逮永康中年,洪魔再袭,飓风肆虐,江水狂涨。公率众战焉,以身平之,嗟我周公,功成魂殉。
嘻吁!大禹光被华夏,周公德及州郡。爰功虽殊,其揆则一。能捍大患,虽非功安九有;以死勤事,固当庙食万世。尔时,邑长乃建祠尸祝之,唐追封为平水显应公,宋加追通天护国仁济,元进号大和冲圣帝,明复封横山周公之神。
周公之祠,初在永宁县治之西郊,后迁瓯江南岸之西洋。吾乡丘民请其灵,祀之于千石。迨清,敝村贤达,厥分其香,建庙于横山头。
日居月诸,榱桷殆将倾昃;风销雨蚀,栏楹日益颓圮。
夫国朝承平,物阜民康。人心向善,有废咸举。乡人佥谋,二度缮葺。群策群力,悉乐趋事。岁修之费,沛然而盈。赫赫炎炎,不日遂就。庶略表事天敬神之心,崇德尊功之意也!
殿庑殊瑰兮,画梁雕栋。红砖绿袍兮,高耸云霄。表松翠竹兮,掩映左右。斯殿斯景兮,神安人悦。
巍巍宝殿立寰宇,休明安乂;穆穆神灵庇中华,海晏河清。
岁在丙戌,仲冬吉日,勒诸贞珉,以贻悠邈焉。
                                                                                                                                 谨识
后段则记录了捐款建庙的善男信女的名字和捐款的数目。黄老先生向我们特别介绍了传记中的一个字“乂”,“乂”通“义”,但与“义”相比增添了祈福、保平安的含义。
碑文旁边是一个单独的烛台,用来插放香客的香烛。烛台前供奉着十个神位,从左到右分别是三界符使、土地尊神、文判官、各郡夫人、各郡夫人、平水圣王、武判官、卢氏娘娘、陈十四娘娘、五音太保。
在东联观的右侧是大殿,大殿分为三部分,从左向右分别是孝佑宫、仁济庙和三官殿。大殿左右两侧画有青龙白虎(这几乎在每坐庙宇中都能看到)。在孝佑宫和仁济庙之间画有“群仙会”。即为上八仙。在仁济庙和三官殿之间则有“与民同乐”的彩画,即为下八仙。彩画上皆有“吉祥”“如意”“发财”“富贵”等的落款。仁济庙的楹联是“治水王中古有禹,抗洪帝追封浙南则周”。大殿内俱被烧毁,只留有五音太保的塑像和石柱上的楹联。楹联与平水王有关的是“百代英名不输大禹,千年魂魄永镇瓯江”。墙壁上还留有几幅彩画,分别是:山明四兵会、二打瓦岗山、渭水访贤和七擒孟获。
千石村的平水纪念堂。该纪念堂约有11年历史,位于公路旁,外观气势雄伟,有三扇大门,门口共六幅对联,多为歌颂平水王治水功绩和拯救苍生。
进入纪念堂里面,发现该堂共分两层,一楼有一个背对大门的戏台,戏台对面是一些桌、椅、柜子等杂物,显现出一片杂乱,毫无条理。二楼则是人们供奉祭拜的场所。
在二楼的正上方共有三尊雕像,最左边一位是卢氏娘娘,中间是平水圣王和一位娘娘,这位娘娘应该是平水王的夫人。最右边是土地尊神。和大多数庙宇相似,二楼还设有五音太保,一位骑白马的符使,左侧墙面上的青龙,右侧墙面上的白虎。二楼的天花板上是一幅岳母刺字的壁画。纪念堂里关于龙的壁画、雕刻特别多。
胡公大帝
   胡公其人:
    胡则(963-1039)北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子正,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历许田县尉,突州录事参事,提举两浙権茶,江淮制置发运使等。真宗时因与丁谓善,出为京西、广西转运使,复为发运使。乾兴元年(1022).又降知信州,徙福州、杭州。两招入朝,先后权吏部流内栓,权三司使。权三司使时,曾通产东西,陕西盐法,人便之。以后兵部侍郎致仕。①
胡公殿座落与景山公园的金莲山上。山脚有一形似牌坊的石门。其两侧有二对联:“云覆净坛行善为净,香凝古殿深入梧则深”,“乐国慈悲多至宝,世间勤劳不成忧”。过此石门,拾级而上百余米于山顶,有一观“金莲道观”,胡公寺非一个单体建造,在“金莲道观”内部。“金莲道观”整体略显破旧,似乎建成以有很长时间了,胡公殿在其内部,近几年得到了修缮。殿外右边墙壁上书有胡公介绍,内容如下:
胡公一生自二七岁中进士浮沉宦海四十七年逮时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伎节及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任内为民请命有省冗役改盐法除苛赋奏免丁钱等利民政绩去世后宣和金封佑顺候淳礻右间进爵为公寻加正惠宝礻右初再加忠佑历封其次直到成为胡公大帝
―――――――――温州市莲花心金莲道观受理小组录
胡公史略
宋史记载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人北宋时曾任兵部侍郎果敢有才气赏奏免衢婺二州灾年时民丁钱百姓感德遂在其少年读过遇书之方岩立庙纪念且生曾任温州知府政绩斐然因之温属各地人民亦先后建庙纪念之
                                                     公元一九八九年   发次己已
整个殿内壁画甚多,五彩斑斓,尤已屋顶装饰最为精致。壁画取材广泛,有:封神榜、关公、水浒人物、八仙等等。殿中有一红脸人像,即胡公。左右各有四像,像前左侧不远处。立有一牌标题为“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内容为八荣八耻。右侧放有一桌,放置大量香烛,用于出售。
包公殿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包公殿又称太清宫,坐落于温州市区西山山麓西山桥边,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距今396年,历来是宗教活动场所。在1993年在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主持人卢阿光先生的多方努力,被市鹿城、瓯海两区的水利局占用的殿房全部收回,于1996年竣工。
重修后的大殿,即现在的太清宫,建筑豪华气派。前有山门鼎立,一对中华蛟龙石柱高高耸立,山门外双狮镇守,上悬“太清宫”、“明察秋毫”金字大匾,据悉此大匾系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亲题。整个宫殿分三层,一进包公殿,二进大罗宝殿,其殿左右分别由横匾“贻尔鸿福”,“永普慈云”,进入大罗宝殿,正堂是太上老君塑像,两小童侍左右,伴有一对联“圣德昭彰满乾坤,神功浩荡遍宇宙”;左堂奉有三官大帝像,其对联为“上中下百富幈臻,天地木三官大帝”;右堂设有“煊灵圣王”其对联为“地德聚福国太平,幸可生泉民安乐”。在大罗宝殿的左侧墙壁上挂有壁画“唐高祖与老子”和“汉文帝”。其内堂设有两娘娘,一为崔氏娘娘,系包拯之养嫂,二为李氏娘娘,系包拯之妻。旁边设有一“娃娃佛”(据刘阿婆介绍),专门是保佑顽皮不听话的小孩子变乖的。三进观音阁,内呈设一大观音,两边设有上百个小观音。整座大殿设施齐全先进,多处建筑极为精致,摆设物品珍贵,如包公殿前的一对从国外买进的天然钟乳石塔,及多处的玉碑、玉桌。


(二)、筹集方式和管理方式
民间信仰的发展和产生影响往往要以一定的庙宇为载体,庙宇的建造耗资巨大,如何筹集这笔资金是一个难题,而伴随庙宇的建成,又会产生一系列庙宇的管理问题。了解民间信仰中庙宇的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了解民间信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笔者走访了瓯北镇的太阴宫、平水王殿等等,其中各个庙宇的建筑,仅仅从外观便可感受到宫庙建造当初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了解,一般中等规模的庙宇建造花费就需上百万资金。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普通的农村是如何筹集到数目如此大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又是如何运作的?
1、筹资方式
庙宇基本上是依靠民间力量自发建造起来的。这里所说的“资”并非狭义的货币,同时包括土地等资源。
一是土地的征集。现今,房价虚高,即使是遭遇了金融危机,房价对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是产生“炒房团”的温州,土地本身就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间信仰的庙宇的规模都是比较大,占地面积一般不会少于一百平方米。因此,我们本以为这会是庙宇的筹资中碰到的最大难题。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我们调查发现很多村民都十分愿意捐出自己的土地来建造庙宇。“平时老百姓为一点墙边角地的纠纷就要打得头破血流,但只要听说是修庙的,都争着把地让出来。而且,因为是‘菩萨用地’,连国土部门也不怎么过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信仰的神圣色彩给筹资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筹建地必须是风水先生测算的风水宝地,这些地大部分都是自己自愿无偿捐出的,但是也有些是购买的。村民对这些事看的是比较重要的,他们都是乐意捐出的,即使有些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碍于别的村民的说三说四,出于面子也不得不同意,但是大部分的人还当成是非常荣幸的事。这就是民间信仰的独到之处。
二是资金的筹集。筹建宏伟的宫殿,最重要的是拥有巨额的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无从谈起。因而,资金的筹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这么巨大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呢?在瓯北镇,据村民介绍,宫殿建造所需的资金,全部都由村民及其周围村县的信众自发筹集而来的,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些首事(村里威望高的、年长的老人)起着领导作用,在他们的组织倡导下,各家各户都资助相应的资金,但是也不乏来自本地中小型企业的慷慨解囊。如坐落在永嘉县瓯北镇的奥康集团的大力支持等等。一些宫殿庙宇年代久远,经过常年的日晒雨淋显得破旧,也是在首事们倡导下筹集资金从而得到修缮。
位于西山的太清宫规模较大,且位于马路边,其投入的资金数额更大,我们先对其的建造也进行了解。太清宫的成功建造并非易事。据工作人员介绍,太清宫原名包公殿,始建于明朝万历41年,距今已有396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包公殿曾一度遭到破坏,直到1993年在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主持人卢阿光先生的多方努力,太清宫得到重建,并于1996年竣工。太清宫的重建虽然得到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但政府并未提供资金支援,建造太清宫的资金主要由其主持卢阿光先生及其周围的信众筹集的。而胡公殿也是由民间力量筹集资金而得到修缮“是东家造的,造这个殿的有66位东家啊,主要他们出钱的。现在这个殿也是他们在管的。”
通过在瓯北镇和西山、景山的调查,我们发现温州民间信仰的筹资方式基本是以首事们倡导组织,聚集民间的资金,积少成多为模式的,同时,由于民间信仰的神圣性和农村的宗族力量,为这种模式的运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管理方式
民间信仰的管理的内容有日常打扫、仪式主持和资金管理等内容,经济高度发展的温州,其民间信仰的管理方式也蕴含了自己的模式。
经过走访笔者了解到,瓯北镇大部分的村子是同姓的,庙宇的基本事情都由首事安排、负责。钥匙等都在首事身上,他们安排每家每户轮流打扫庙宇卫生,做好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少数的庙宇请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庙宇中做一些基本的管理事务,如打扫卫生,做好清理工作,卖卖一些香火钱,从中我们也看出一些经济的味道,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规模较大的宫庙管理人员也较多,所得报酬也较多,而规模较小的宫庙则管理人员较少,所得报酬也较少。大部分宫庙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工资为600元左右。
笔者了解到,景山、西山等温州市区比较大型的庙宇基本上都由主要负责人请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庙宇中做一些基本的管理事务,如打扫卫生,做好清理工作,看管宫庙中的基本设备以防小偷等。温州市区的庙宇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工资为200到700不等。
在查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庙宇的管理人员多为年龄较大且家里没有太多牵绊的老年人。由于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常年住在庙宇中。平时的祀奉活动,是庙宇中的管理人员最繁忙的时候。来自各地的香客络绎不绝,管理人员必须维持好庙宇的秩序,做好接待工作。
以上这些是一些基本的管理,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就是经济的管理。这既是管理方式,也是后继的集资方式。可分为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宫庙中的功德箱的设置。功德箱一般摆放在庙宇的正门口,供各位来往的香客捐赠香火钱,香火钱的数目由香客自己决定。根据笔者对市区几个庙宇的走访,发现庙宇中平时往来的香客数量较多,更别说初一、十五这些庙宇中最繁忙的日子了。虽然庙宇中并没有强制规定每个来往的香客都需缴纳香火钱,但是出于各种目的,如为了表达自己的诚心或是希望神灵更保佑自己,基本上每位香客都会捐赠香火钱,且数目较大。在笔者走访的几个庙宇中,包公殿的香火最为旺盛。
第二大块是宫庙中香烛的买卖。笔者发现很多庙宇中都设有专门的香烛买卖处,且香烛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其间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过来祀奉的香客多数会来庙宇中买香烛。在胡公殿,一些香客会直接给付一张整钱,如五十或一百,而不要求管理人员找还。这样每天庙宇中出售的香烛的净利润也成了庙宇的一大收入。
第三大块是庙宇中的仪式的举办。这些仪式频率很高“每个月初一做一个小道场,每年九月初七、初八、初九要做一个大道场,那几天很热闹的。”“我们这次是正月里其请下来的,要请到10月份,一户一户人家拜过去。”
温州市区中的庙宇有时会举行较大规模的道场仪式,前来参加的香客会捐赠比平时香火钱多出好几倍的钱,这样一场道场后,香客捐赠的香火钱数目也是很大的。在瓯北镇的一些村落,虽然仪式规模相对较小,但也会吸引附近的“经友”来参加。仪式筹集到的香火钱也成了庙宇中平时用于管理的经济来源之一。

(三):民间信仰的信众状况
调研中笔者最为看中的还是对民间信仰中的人的分析。在对人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就要面对人群的分类标准的界定。最终,笔者选定以年龄段来界定人群。
1、信仰人群
按照年龄,我们可以将信众分为三个层次:一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二是35—55岁的中年人,三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样划分之后,笔者们发现,民间信仰的信众大部分集中于第一个年龄层次。
1、老年人,这些老人在家无事可干,有大量闲暇时间。他们既是民间信仰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的宣传者、管理者。
老年人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有的甚至已经把民间信仰归于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对信仰对象较其他人群来说是很虔诚的,很多老人相信存在这种超自然的神,基本上都是抱着“相信啊”“很灵啊”的态度。这些老人平时会参与一些日常的仪式活动。而另外一些威望高的、年长的老人就会充当首事,他们是民间信仰庙宇建造中资金筹集的重要环节。就正如西山包公祠的卢阿光先生,自筹经费,重修太清宫(包公祠),广泛开展民间信仰交流活动。部分老年人还突破地域的局限,和别的地方的老人结成“经友”,相互参与各种活动
像卢阿光和农村里的一些首事还充当起宣传者、管理者的角色。这是更高一个层次,民间信仰不像佛教和基督教这类的宗教有浓重的发展教徒的倾向,这种宣传是建立的虔诚的信仰之上的,甚至是对一些圣人的人格崇拜。
“包拯一生清廉,公正严明,从不偏私,为百姓做好事,这是何等的可贵,我佩服乃至崇拜他!”“我不能让包公的这种精神失传,我要好好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永远记得,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直到永远”“他(胡则)是宋朝时在当官的,官当得好”“毛主席还夸过他(胡则)的”①
在这种崇拜心理的作用下,这些老年人不自觉的充当起了宣传者的角色。而他们也的确在努力地实践着,如包公祠在今年的汶川地震中就一次性捐出80000元,不仅如此,他们一直在为社会公益事业而作自己相应的贡献。
作为管理者主要表现在两个相反的方面:(1)因工作的需要而信奉。来这里管理的大都是年纪老迈的夫妻,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趁自己还未真正老,多赚一些生活钱。他们在来之前并不信仰,但是从事殿内管理工作久了,受其环境的影响,逐渐潜移默化的对这些神灵有所信奉,但是并不十分热忱。(2)深信不疑,本身就是信仰的一员。有些管理人员本身就是信仰人群,十分的虔诚,因而他们自愿、义务地在殿内工作,打理日常事务。
老年人信众众多的特点从侧面反映出老年人晚年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生活单调,缺少子女的关心,或者旨在减轻子女负担。在调查中很多老人都因子女的关系来庙宇当管理人员。
“在这里又清闲,不用她们养,多好啊”“家里我那老头已经走了(即去世),儿子二十几岁了,媳妇娶了都四年了,不用我管了。”“是啊,很少回去的。回去家里也没人。儿子们都在外工作。”
所以,民间信仰在满足老年人意识中的信仰寄托的同时,对老年人现实生活也是有很大意义的。于是,这就产生了民间信仰的另一种倾向“信仰意义的逐渐淡化”民间信仰及其仪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民间信仰及其仪式不仅是在‘神’,更是在‘娱人’”。②
2、中年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在老年人的推动下,一部分中年人也加入了信仰的行列。但在这类群体中,信仰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赋予了更多的功利性。这类群体主要是商人和家庭主妇。对于前者,目的就是为了求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据包公祠一管理员介绍,该殿香火如此旺盛,除了有大量的本地人前来烧香外,而且有很多来自外省的人前来参拜,甚至有来自台湾的,而这类香客主要是因生意上的需要途径温州,来参拜以求得财运,这也是包公祠能享誉盛名于全国的原因之一。对于家庭主妇,主要目的是为家人求平安和好运、为子女求学业上的进步,这类人也多是生活较富裕的群体。
“求好运啊,是为家里人做生意求得呢”“每年的这个时候,尤其是考试前一天,很多家长都来的。而且真的来求的人的孩子最后考起来都比平时要好。”“灵的呀,你看堂内那些挂着的红布,都是那些求子的人生了儿子以后来挂上去的。还有些没结婚的人来求对象的都有。”“他们是做生意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来求发财的。”“祈福啊,保大家”
这些信息都是从胡公殿、包公祠的管理人员口中得知的。这类妇女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了解这一信仰内容,甚至发展为自己亲身参与到该信仰行为中。家庭妇女容易产生空虚感,所以更愿意去接触有关民间信仰的信息来弥补自己精神生活上的空位。同时,在这些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面前,为家人祈福,更是其“贤妻良母”的典范行为,何乐而不为呢!当日,在包公祠的调查中,笔者就恰巧碰上几位妇女前来烧香,其中我们发现有两位在一个“娃娃佛”前拜祭,嘴里还念叨着一些词。后据了解,原来“娃娃佛”是专门是保佑顽皮不听话的小孩子变乖的。在与殿中管理人员刘阿婆的访谈期间,有一位前来烧香的妇女听到笔者谈到关于“为子女中、高考祈福是否灵验”的话题时,急忙上前来向阿姨询问有关这方面的相关情况,她也是有打算为自己的子女在包公面前烧香以求学业有成的。在走访包公祠时,笔者恰遇一位首事为两位妇女作法事,那两位妇女神情极其凝重,但很虔诚,后经了解,她们是为家人求好运的。
所以,对比老年人,中年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更多关注的是信仰对象能否带给自己好运、财富、身体健康和子女的学业等,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即实用性信仰。从对信仰对象的认识方面看,老年人比中年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大多了解神的来历及传播的历史,而中年人则很少具备这样的历史知识,这是由信仰目不同导致的:真正的信仰者会自觉的去了解有关这一神的相关知识,而带有功利目的的信众则多是慕名去宫观里祭拜,以求得保佑的,对其信仰对象的原委了解不深刻。
3、青少年。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如修复、新建了大量宫庙,集体的、公开的、制度化的信仰活动日趋增多,信神、求神活动越来越多且呈公开化发展。25岁以下的均为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经历甚至参与了民间信仰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他们的成长基本与民间信仰的复兴同步。因此,青少年中也出现以下与民间信仰相关的行为。如:算命、佩带符、信奉鬼神。笔者向温州本地的大学生做过了解,有学生曾参与过民间信仰的行为,不过纯粹是因为家长要求(家长希望求子女考运)或者是因为有趣,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目前看来民间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比较少的。不过,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其生存和传播必定尤其独特之处,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能抱太绝对的态度,这些影响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在另一些方面。民间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隐形长期的。尤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转轨、体制改革、利益调整、文化冲击、观念变化等,都由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进入了急剧变动时期。利益的调整和竞争的加剧,使旧有的稳定社会失去了平衡,使一些人对个人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无把握感和不安全感。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个人力量往往无法把握的社会现实和矛盾,人们所需要的信念支柱、心灵慰籍和精神振救往往通过民间信仰得到满足。
比如形成严重的功利主义。在民间信仰中,一般民众的求签算命、烧香磕头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很强的功利性,许多人为了求得生活的完善,或者为了摆脱目前的逆镜而求拜。他们带有明确的个人目的,给神献上丰厚的贡品以换取神灵的庇护,像是进行一场商品交易——他们将祭品献给神祗,神祗赐给他们幸福。他们相信神灵有求必应,会带来好运气,而且在求拜时很专注,也很虔诚。但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并不特别关心宫庙,只是在遇到困难或进行抉择时才想到求拜,所谓“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很形象的描绘。①这种非常现实功利的手法所透露的态度就是多种机会的利用,包括多种选择、多方试行,甚至于善尽钻营等等现实功利的态度都隐藏其中。
民间信仰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民众生活习俗中有着深广、细微的渗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特别强调沉重的历史文化对个人产生的强大支配作用。他认为,人类自古至今,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继承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所受的环境影响,所获得的经验和印象,所形成的习惯和需要,都依照拉马克的习得性遗传原则遗传下来,储存于个人心灵的深处,这就是“集体无意识”。青少年生活在民间信仰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民间信仰现实的功利思想必将深深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

 2、信仰方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温州民间信仰中存在历史人物祀奉为神,即所谓的“圣人崇拜”。如太清宫主要供奉的是“包青天”包拯,而胡公殿供奉的是北宋官员胡则,因其为官时有改盐法除苛赋奏免丁钱等利民政绩而受到百姓爱戴,随着历史发展,胡则被人们封为胡公大帝。而平水圣王——周凯,因为治水的功劳,在温州其地位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有关胡则、周凯的神像和庙宇在温州几乎各地都有。
信众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爱戴多是通过为其建造庙宇,并在固定的时间来到庙宇举行祀奉活动。据笔者们从庙宇的管理人员处了解到,太清宫的祀奉时间为每月的初十。每月的这一天庙宇会请道士过来念经,且在这一天,庙宇中只提供素食。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和其他宫庙一样,太清宫中也会有很多香客过来膜拜,场面很盛大,只是在饮食方面没有像初十这么严格规定。胡公殿的祀奉活动时间安排为每个月初一做一个小道场(道场由温州方言转化而来,是指由道士过来主持的一种盛大的活动),每年九月初七、初八、初九要做一个大道场,因为九月初七是胡公的生日,需要庆祝三天。
平时香客不如祀奉活动的多,但还是会有大量信奉的人们过来祭拜。祭拜时必不可少的物品是香烛。其他的物品则由香客自己决定,一般为一些点心和水果,另外经济条件较好的还可以捐献数额较大的香火钱。根据笔者的观察,香客一般是根据自己的目的供奉物品。笔者在庙宇中还看到墙上挂着一些匾额,多是赞颂各位神灵的功绩。而这些匾额也是一些香客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而特意订做后送过来的。另外一些老人也会因为民间信仰的虔诚投入而起着宣传者、管理者的作用。

 信仰目的
伴随着瓯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上基本上达到了满足的程度,基本解决了农村老人最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但由于计划生育、传统孝道的衰落、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已经无法在家庭内满足自己的情感精神需求,特别是无法消除寂寞、交流情感、建立人生意义。建庙、办庙会正可以满足老人的这种需求,他们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够落实到社会行为领域,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归宿。从村民的直接动机来看,主要有:
(一)求财。温州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温州人经商遍布天下,在外经商的人数不胜数,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商人最看重的当数生意和财运,商海沉浮,很多事不可把握的。于是,很多商人就把这种不可把握转嫁给各类神灵,希望在其庇护下,求得财运恒通。景山就是一例,年轻人上山求神多于老年人:“主要是年轻人来。”“求财运啊,运气啊,很多的”。
(二)求子。儿孙满堂这是很多温州家庭的所期望的,特别是生个男孩,这也是2000多年来封建观念的遗留。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为求子而来的人很多。陈十四娘娘之所以在温州如此流行与这一诉求紧密相关。在很多庙宇内,都挂着有求必应的牌匾和一些红布条、红肚兜,从这些还愿事物的数量可以发现求子的香客数量之多。
(三)求平安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都重视身体的健康。我们发现被采访的人群都认同“平安健康就是福”这就话,钱财乃身外之物,平安健康最重要,祈求神灵,可以让老人消除寂寞、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达到精神的满足,身体健康。
 (四)占卜求仕途、姻缘及运气。占卜的来源可追溯至商朝的甲骨文里,一直沿袭到现在,其中包括手相、面相等,举不胜举。未来是不可把握的,与其说束手无策,不如有所寄托。很多信众就看中这一点,请人占卜,例如占仕途,姻缘,事业等等,或者到庙宇中去求签。占卜,是很多信众应对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的重要选择。
 (五)巫术医治。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还存在巫术医治的行为,巫术是借助一种超自然的能力,来求得自己的利益。巫术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感应的巫术和仿效的巫术,听村民们说还是有人在生病,有部分人就是用巫术的方法为其治病,但它的效用是有限制的和不可确定的,更多是建立在偶然之上的。
(六)求考运。这种诉求相对来说较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庙宇中,神像的祭台上放有一些考生的准考证号。很多家长对此乐此不疲,特别是母亲,在子女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都会来庙宇中来求子女的考运。据一些管理人员解释:
“每年的这个时候,尤其是考试前一天,很多家长都来的。而且真的来求的人的孩子最后考起来都比平时要好。”

 四、温州民间信仰兴盛的原因
民间信仰的被称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当下活跃的宗教文化形态”,但并不是说它在任何的“当下”都是一种“活态文化”,民间信仰的发展是有起伏的,它的最近一次“低谷”时期就是:“文革”时期,“文革”期间在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下,民间信仰的生存空间在短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在调研中很多庙宇在这一时期的都是一个发展的“空白时期”,但是在“文革”后,民间信仰很快就恢复到了“文革”前的水平,而且这种复兴的力量就现在看起来是相当强的。现在在温州地区民间信仰的实体建筑就有4000多所,信众因其本身特点难以统计,但是数目一定是相当惊人的。温州民间信仰的复兴是有其深刻的原因,这既要从国家政策的大背景来探究,也要从温州本地特有的环境等方面来考虑。
(一):政策制度的变化
民间信仰通常都是划归地方宗教局来管理的,温州地区也是如此。在温州地区总得来说宗教局对民间信仰的控制是不强的,很多民间信仰的庙宇都是“人治”为主。但是这也是在政府的政策范围内的相对自由。可以说,温州的民间信仰在宏观角度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在微观上,其内容活动又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只是起到领导作用,其他的都管不了,内部的管理都是我们自己管理的,他们只是宣传一些国家的精神”。然而正是国家政策微观上的活动空间,给了温州民间信仰复兴和发展的机会。在制度政策层面上,国家的宗教政策是决定民间信仰发展命运的最直接的制度因素。
1957年之前国家承认并保护宗教的合法存在;1957一1978年间,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国家的宗教政策走入“严紧”,杜绝一切形式的信仰活动,甚至动用暴力来消除这种现象;从1979年开始,国家又逐渐放松了对宗教的控制,从法律、组织等方面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1982年3月形成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纲领性文件(通称中发1982年19号文件)。党对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真正的拨乱反正,宗教信仰政策得到了重新确立。接着在同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又一次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199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作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称中发1991年6号文件),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中做好宗教工作的许多政策问题.指出,“动员全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进一步重视、关心和做好宗教工作,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党的中央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1994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以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过去几十年中,温州民间信仰一直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变迁而起伏波动,宗教政策经历了一个“较宽松一一严紧——较宽松”的过程,民间信仰也相应地呈现出“延续——断裂——恢复延续”的曲折演变。六十年代初,当国家政策已经开始对民间信仰进行压制、但还没有运用行政力量进行直接摧毁时,但是温州民间信仰已经开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信徒逐渐减少,信仰仪式深受影响。到了全面摧毁的文革时期,温州民间信仰从建筑到仪式活动,所有的一切全被迫转入沉寂,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全面断裂,此时政治制度的决定性力量体现到了极至。“最惨的是文革时期,被政府破坏殆尽,被鹿城、瓯海两区的水力局所占用作为仓库,之后我整整奔波了五年时间才和政府协商取回用地”这个过程,也可以从一些地区民间信仰的活动频率可以看出:“解放初,为了祈福免灾,需要的时候请一下,‘文革’后基本每年都请了。”很多信众在潜意识里已经把“文革”当做民间信仰发展的一个节点,正是出于在政策制度层面重新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并从法律和组织上真正落实,民间信仰才开始复兴和进一步发展这个事实。
(二):现代社会的不确定
提到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我们很容易就想起“风险社会”一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将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正是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认识社会风险的结果。吉登斯也从不确定性的视角来把现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他把人类社会早期的风险叫做“外在风险”,这是一种自然风险;而现代社会的风险却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也即“人为风险”。①现代乡村社会中,既存在吉登斯所说的“外在风险”,如农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靠天吃饭”,在山林中挖药材要靠“运气”,人的生老病死在很大程度上也难以把握,等等;也存在“人为风险”,如假种子和劣质化肥农药,外出打工,等等。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对现代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原有的价值体系与生存环境被变迁,现存的社会秩序也不能为民众提供一套统一、合理的价值规范,当“那些不断变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说教越来越难于解释周围并不令人满意的现实世界”,“人们必须转而寻找人性上和精神上的寄托和力量”②,很自然地,民众重拾了已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信仰。“神是一切无法回答问题的答案”③,并且可以使人“摆脱其精神上的冲突,而使社会避免瓦解的状态”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信仰宗教的逻辑,反而意味着人们想从一个未必可知的世界中求得可知世界中不可求得之物的手段”⑤。实际生活中,民众也在用各种不同方式来加强民间信仰的这种功能。不止一位民众曾充满感情地提到“菩萨如何灵验”,每位信徒似乎都能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有人向笔者介绍“去年有位母亲来求她女儿考试,最后考的很好,还想发糖。还有我孙女中考那年我替她求了,最后她考上了高中,而且分数比邻居那两位平时学习较好的还要高。”村民们对这类“灵验”事件的认可与宣传强化了民间信仰对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功能作用,使其更加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学者认为,宗教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提供一种有秩序的宇宙模式。宗教通过解释未知事物从而减少个人的恐惧与忧虑,这些解释通常假设世界上存在着各种超自然存在物和超自然力量,人们可以求助于这些东西也可以控制这些东西。这就为应对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由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供了一种方法与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民间信仰,也就不难理解其在现代社会变迁之中出现“回归”的原因。尽管社会变迁也会造成传统的断裂,但民间信仰却从来没有被真正消除过。从这个意义说,只要社会还存在不确定性,只要人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完全的满足,对超自然的信仰或者所谓的“迷信”就有存在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现代社会民间信仰发展的土壤。
(三):乡村人际交往的需要
民间信仰的主要活动区域和信众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在探究民间信仰的复兴发展原因时,也要把目光聚集于农村这个环境之中。
近年来人口的外迁以及大量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带来的除了来往和交流的不便外,更难以忍受的则是生活的单调重复与枯燥无味。现在乡村中的村民们的“自由空间”相对是是多了,但自由意味着孤独,随着自由而来的还有一种寂寞与沉闷,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反而比不上集体经济时代。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摒弃小生产交往方式,发展广泛的网络交往方式。传统民间信仰恰在这个时候给村民们的生活注入了一丝活力,并为乡村农民的交往需求提供了机会和场所。民间信仰的信众很多,年龄跨度也大,但是很多热忱的民众和一些从业人员多为老人。民间信仰此时也为很多老人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和场所。“很少回去的。回去家里也没人。儿子们都在外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信仰及其仪式活动在现代乡村生活中实际上起着联系村民感情、充当联络中心的作用,它实际上只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空间位移。这种以区域信仰中心为联络中心的联系方式也给调查区域内的人际关系注入了新的互动要素。通常我们说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无可否认,乡村农民交往的基础也主要是这三种关系,区域信仰本来就是建立在传统的地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但笔者发现,这种地缘关系的背后还蕴涵着另一种以“神灵”或者说是以“民间信仰”为纽带的人际关系,我们姑且称为“神缘关系”。这种“神缘关系”扩大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圈子,现代意义上的“朋友”又多了一种新的形成方式。事实上,调查区域内很多村民的“熟人”或“朋友”圈子里,特别是一些老人们的熟人”或“朋友”圈有相当一部分就建立在这种“神缘关系”的基础之上。

(四):民间资本的支持
 温州民间信仰的地域性的繁盛和地区对民间信仰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种依赖性关系可以从民间信仰存在和仪式的固定特点来分析。民间信仰往往是有庙宇存在的,这个庙宇又是一定范围内民间信仰活动的中心。周围的人们常常在这个庙宇烧香、祈福等。在笔者调查的瓯北镇和景山、西山等地都是存在庙宇的,单纯的精神性象征是不能满足信众的诉求要求的,信众习惯于在庙宇内对各种神像烧香、祈福。这些信众认为在神像面前,神就可以看见,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诉求。处于这种心理,在温州民间信仰的庙宇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而且,信众为了突出自己庙宇内神的灵验程度的档次的心理,很大程度上的外化为这些庙宇的规模:规模越大、样式越好,就越灵验。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瓯北镇和景山、西山等地的庙宇,一般有如下构成:一定面积的土地,样式精致的木质建筑,各种神像、请人画各种壁画等等,稍大一点的庙宇还要配备一个戏台。农村建造一座中等档次的庙宇费用都是超过百万元的,而很多村子这种规模的庙宇是存在数所的,比如:在东占岙村就存在大圣殿、平水殿、硐主庙、三官庙、祖师庙、三宝堂、杨府庙、胡公大帝、白衣丞相等。
这些庙宇建造的资金基本上是民间资本,是当地村民自行筹款建造的。这种纯民间的筹资方式,客观上要求民间资本的雄厚。温州是改革开放前列的城市,特别是温州商人,早已全国闻名。经过改革开放的数十年的资本积累,民间资本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了。在这些庙宇的功德碑中,笔者发现了这些庙宇的捐款者,捐款数目大多数百元、数千元,有些甚至达到了数万元。在笔者的调查中,从当地村民的口中得知,捐款数目最多的竟达到了40万。同时,在这些庙宇的后续功能运行以及日常维持上,也需要很多资本的支持。这些资本又是通过庙宇内设功德箱,主持仪式的工作费等从民间资本中获得。可以说,温州的民间信仰的繁盛,民间资本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五、温州民间信仰的影响
80年代以来,各种宗教活动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民间信仰也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各种民间庙宇得以修复或重建,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对周边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也显现出来了。
(一)积极影响
1、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递
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①民间信仰作为种十分复杂的民俗性、宗教性信仰,本身属于人类文明大概念的内容,它以信仰的形式创造和保存了许多文化是一种有形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它以其“神圣”、“权威”的名义保存和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文化财富在民间的传承。
张新鹰教授曾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过精辟的分析,认为:“真正形象地、彻底地表明了儒道释三家殊途同归的历史走向,造成了三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合流的,是下层民众出于现实的宗教抚慰需求而逐渐确立起来的民间宗教信仰。……站在这个角度上,民间宗教不是被‘正统’宗教所指斥的‘邪门歪道’,也不是被上流社会所蔑视的低俗迷信,而是在不断吸收、改造其他观念形态过程中愈加宏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普化’于下层民间的缩影。②
民间信仰对保护传统文化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包公祠和胡公殿作为老人们日常喜欢聚集的场所,管理人员们利用这个优势,经常请来鼓词演员,在殿内进行鼓词演唱表演,深得群众们的喜爱,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鼓词作为温州的一种难得的非物质文化,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不仅有鼓词,每逢传统节日,如春节等重大节日,还会有舞龙表演和民间演员前来唱戏,同样,民间信仰的这些庙宇为这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和媒介。
民间信仰作为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作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庙宇,许多物器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极具欣赏价值。
首先,宫观最突出的特点是蕴含着古典气息。
旅游行业有句话:在西方主要看教堂,在东方主要看寺庙。的确,温州市区的胡公大殿,太清宫和瓯北镇的庙宇无一不是如此。牢固的木质结构,在大门的鼎立拥护下,有蛟龙舞于石柱之上,绝妙的建筑之美不亚于园林。对于研究古代木质结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在民间信仰中,民众对寺庙建设也是最为重视的,因为在他们眼中,建筑物是门面,只有把外表建设得雄伟、壮丽才能将其信仰发展旺盛,发扬光大。所以,民间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了温州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土木艺术的进步。
通过走访胡公殿和包公祠,笔者对其殿内的众多壁画和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加之绘画的复杂程度都令笔者为之赞叹。这些壁画多反映的是与民间信仰内容有关的神化故事传说。在包公祠,有关“隋唐英雄传”“玉皇大帝“等的壁画。可以说民间信仰为民间艺术的保存提供了载体。
古典气息不仅在于建筑、器物上,还在于宫内的书法上。寺内随处可见的书法作品:门口匾上、宫内柱子上的楹联和石碑上。这些书法,遒劲有力,但又柔中带刚。据介绍这些很多都是捐建该殿的人题写的,这也体现了寺庙所散发出的书法艺术底蕴。尤其是镌刻有捐资者姓名和钱的碑文上,既对作者的镌刻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书法艺术。
人们参与到民间信仰活动中,也是一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方式,这一点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也开辟了另一条路径。如打碎了瓶子,人们会说“(碎碎)岁岁平安”,门上贴“福”字,通常要倒着贴,以表示“福到(倒)”,还有用花生、红枣等表示“早生贵子”,等等,这些都把汉语言文字中的谐音运用到自己的信仰祈福中,虽无科学依据,但也是一种较通俗的文化传播形式,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2、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民间信仰以社会实体的外在形态存在,他们拥有大量的民间信仰庙宇和大量的信众,这些对当地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民间信仰人士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中,如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文化交流活动等;另一方面,民间信仰在对人们的道德教化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上,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
民间信仰中的信念,对虔诚者的思想品德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如包公的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胡则(胡公大帝)为人民谋利益,除暴安良,对信徒的言行举止都有很好的指向作用。突出的是这些寺庙积极参加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如在汶川地震中,市区的包公祠就为灾区捐款320万元。
“我们都用来做慈善事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如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我们就捐了320万元,以及南方大雪灾等等。”“地震时我们(景山胡公殿)这还捐款了,我们捐了20000元”。
由此可见,民间信仰在社会第三次分配中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市区的民间信仰组织比较正规,一般隶属民政局管辖,有一定的规章管理制度。这种形式对正确引导民间信仰的相关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维持民间信仰活动的秩序。同时正规的管理活动,使组织内有一些专门的管理人员,这样就使得这一批管理人员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这类人员以老人居多,也为社会减轻了由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中的民间信仰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民间信仰代表着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倾向,倡导传统道德风尚,用以规范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在民间信仰中,他们所祭拜的神灵绝大多数是吃苦耐劳、降妖除魔,建功立业、为民除害、积善成德而被尊为神的人。对这些神灵的信仰加深了传统道德在意识、观念层面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民间信仰虽不像宗教那样有正式的教义和教规来约束人,但它通过对一些英雄人物、忠烈之士等崇拜的形式来传播传统美德,这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民间信仰中所宣扬的“忠”“义”“孝”,极善行德、“好人有好报”等思想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报应”“轮回”等观念对社会道德又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民间信仰所宣传的行善积德、安分守己、和气生财等思想,有利于人们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
在现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再加上收入悬殊、人情淡薄等都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调。而民间信仰正好扮演了调解心理、缓解压力的角色,这无疑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民间信仰因有人信奉而得以存在,因为人们从他们崇拜的神灵上得到了某些精神上的满足,它是人们紧张精神生活的港湾。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不仅仅追求物质,而且还在于精神生活的需要:要求一种文化的归属和心灵的皈依。而民间信仰通过对其对象、神灵的宣扬和传颂,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皈依处,尤其是现在人们工作带来的竞争压力和紧张生活,更需要有一种心灵上的安慰,来调剂情绪,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但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无论有多少知识和科学能帮助人满足他的需要,它们总是有限度的。人事中有一片广大的领域,非科学所能用武之地。它不能消除疾病与朽腐,它不能抵抗死亡,它不能有效地增加人和环境间的和谐,它更不能确立人和人间的良好关系。”

3、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规模的经济交流活动中往往可以看到文化交流活动的身影,文化与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而文化交流中,民间信仰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民间信仰的活动场所往往是当地开展文化经贸活动的重要场所,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经济等,对传承文化、发展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间信仰需要通过一些实体来表现出来,其中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宗庙建筑等就是典型的实体形式。民间信仰在每年的特定时期都要举行特别重大的宗教仪式,像庙会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举行庙会的日子对农村来说是个大日子,大街小巷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场面盛大。
“每个月初一做一个小道场,每年九月初七、初八、初九要做一个大道场,那几天很热闹的。”“一天就有四五百人啊,很多的啊,初一、十五就更多了。”
人多的地方就有商机,所以每年的庙会都会吸引很多外来的商贩。商贾的往来,促进地区经济的交流。民间信仰的盛行,带动了某些特殊行业的兴起。像以做法事为职业的从业人员,或以卖香烛等礼佛用品的人,在民间信仰盛行的温州农村地区,收入都是很不错的。从这点讲,民间信仰对地区经济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的。
除此之外,民间信仰的很多实体建筑本身便能带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大多数的宗庙建筑都很有文化气息,带有特殊的宗教韵味,对于现在的都市人来讲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给地区经济创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在温州农村地区,人们基于对神灵的尊敬不会对宗庙收取参观费用,但也不阻止外人的参观。这样,这些宗教建筑便也发展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旅游景点,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4、权威的在场达到社会教化和整合乡族力量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把“权威”分为三种类型:神异性权威、科层式权威和传统权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神异性权威在庙宇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在这之下其实民间信仰还隐藏有另两种权威。故而弗里德曼会认为中国民间信仰与仪式的背后隐藏有秩序及规则。这两中权威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表述——“国家的在场”和“地方宗族力量的在场”。
民间信仰及其仪式也以各种方式表述着国家在场,最为常见的就是以符号的形式。如,“八荣八耻”就出现在了胡公殿里了,这很明显是一种行政影响行为。同时,一些首事也担任着一定政治职务,如笔者在采访包公祠的主持卢阿光先生时,得知他除了是包公殿的领导外,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包括一些政治上的身份:他现任浙江省道教协会理事、温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瓯海区慈善总会副会长、瓯海区五届、六届、七届连任三届政协委员、瓯海区台联第一副会长、温州市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这些职务本身就对民间信仰的发展方向的一种把握,可以说,民间信仰在现代城市的变迁之中的变迁始终是受着国家力量制约进行的,国家充分体现出主导性力量,民间信仰只能在国家给其留下的有限空间里生存与活动。民间信仰的延续与传承,或者进一步说调整与创新,都必须在国家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得到国家话语的合法承认。
温州农村的地方宗族势力可以说是很强的,笔者在永嘉黄田镇调查的时候,几乎每个村长都建有祠堂。每个祠堂可以说是维系地方宗族势力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数量众多的祠堂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影响很大。因此,在温州农村的民间信仰会出现地方宗族力量的在场的分异。与城市里的庙宇建设不同,在农村村里要建庙宇,不是由政府出面,而是由村里姓氏人数最多的宗族里的有影响、有威信的首事来牵头。而且在募捐中出钱的人同姓的人往往就占大部分,这些情况在庙宇的功德碑也体现了出来。同时在以后的庙宇的管理中,也由这些人主持。庙宇的性质犹如一个公有财产。庙宇中要是有所仪式,也是由这些老人来组织的。
国家的在场和地方宗族力量的在场,作为民间信仰的分异,所体现的是制度规章引导和秩序观念引导的区别。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催生出来的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方式。这种权威在场的管理方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起了社会教化的作用。“信了这个可以让人少做恶,让人做坏事良心,还会影响后代。法律就没这个效果。”
民间信仰虽然没有系统的宗教理论和严密的组织,但却有着融合儒道释三教的内容丰富的宗教道德,以儒家的忠孝为主,兼收并蓄佛教的因果轮回、道教的承负报应等等宗教伦理,并且加以渲染,对百姓教化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民间信仰宣传忠孝节义、积善积德、安分守己、和睦相处、和气生财,不要以势欺人等等,无疑有利于社会稳定。这些道德说教非常通俗易懂,经常以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甚至以传说故事的形式出现,很容易得到百姓的共鸣,深人民心。另一方面,民间信仰所崇奉的神多为历代统治者加封的忠臣孝烈,群众的信仰反映了他们对这些神所代表的忠廉正义、保国护民、扶弱拯危的积极精神的崇拜,人们纪念这些生前做过许多慈行善举的忠义英烈,也祈求其英灵在身后保佑他们消灾解厄、添福进财,具有对正义的呼唤和对功利的追求。这些忠义英烈的慈行善举对民众为人处世的取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民间信仰作用中对人们道德教化的一方面。
其次,民间信仰具有整合乡族力量、融洽乡里的作用。民间信仰常常会围绕庙宇形成一个祭祀圈。共同的神灵崇拜和祭祀活动,有效地把分散的乡族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祭祀共同体。一旦形成祭祀共同体,村社成员的命运往往就被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在一起,庙宇就是这条纽带的中心。庙宇也通过各种宗教活动来密切村社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村社成员之间的团结,化解各种矛盾,维系村社安定秩序。许多庙宇基本上是由在地方上有威信的首事管理的,因此往往能得到所辖地域民众的信赖。庙宇虽然不是行政组织,但经常成为处理争端、维系村社秩序的场所,发挥着政府基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宫庙的这种作用。
(二):消极影响
1、思想方面
马克思曾说:宗教是人类精神的鸦片。民间信仰与宗教密切联系,其核心理论依据的荒谬性对人们的精神、思想有极大的麻痹、控制作用。一直以来,有神论、因果报应论、阴阳两重世界、万物有灵论等唯心主义思想毒害着许多虔诚信徒的思想。
首先是民间信仰的某些活动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民间信仰的发展和推广,尤其是把历史人物神化来作为保护神供奉起来拜祭,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做解决了人们很多心灵上的困惑,获得了很大的安慰,但“神化”毕竟不是现实的,科学的,从而人们信仰这些神的一些方式从科学性上来讲也是值得怀疑的。如在信徒们看来,常来上香火,许愿,请道士做法事就相信一定会灵验,还有的会烧纸钱、银钱、金元宝等以表虔诚和祈福,所以会不惜重金和时间来尊奉这些神灵。然而,对神灵的深信不疑,使得人们对神灵产生过分的依赖,导致事事依赖神灵,时时想依靠神灵的状况,从而科学性的知识在群众中传播和学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如在包公殿里恰逢有位神职人员在做法事,而其一些动作和寓意,根本无科学性可言,然而祈求的人们却对神职人员的行为深信不疑,对旁人异样的眼光则有点不屑一顾。
其次,民间信仰中有一部分具有消极的、迷信的成分和因素,如鬼神崇拜等迷信思想。在民间信仰盛行的农村地区,信众容易形成用鬼神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思维模式。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所信仰的鬼神联系在一起,凡是决定什么重要事情前都要先求神拜佛,求的佛祖保佑和指示,如:孩子考试要许愿,生孩子要求子,找对象要相面算命等,这些已经成为信众的一种思维本能。凡做重要决定前,想到的都会是先去问下神灵,否则心理就无所适从。这种盲目的信仰忽视了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同时,人们的信仰心态来讲,从前面对信仰群体的介绍中,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抱着功利的心态来信奉这些神灵的。如很多家长在中、高考前夕会在宫观内烧香以希望子女取得好成绩。其实纯粹的祈求并不是大事,但有些人会带着子女过来一起来拜祭,把考试成绩的取得很大一部分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带有一定迷信的色彩,而且极易使子女不思进取,消极颓废,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除此之外,民间信仰还淡化、冲击主流信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仰悄悄地发生了嬗变,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信念、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日益消解。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不管什么思想、理论,只要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他们都欢迎。尽管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民间信仰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经济方面
随着信仰环境的宽松以及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乱建滥建庙宇浪费土地资源、浪费社会财力,搞摊派加重农民负担。据我们调查发现,在温州的农村地区,宫庙众多,几乎每个村都有好几个。而建一个比较好的宫庙的费用都要50-100多万,再加上平常各种宗教活动的费用,可以算得上是一项庞大的支出。而这些资金大多数都来自宫庙所在村村民的集资,这无疑给该村的农民增加了很多经济负担。不仅如此,各个村之间对于宫庙建筑的奢华与否,宗教活动的盛大与否还存在着严重攀比现象。据随行的黄老伯介绍,他们邻近几个村最近几年建的庙宇,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大。这些无疑给农民和该地区的经济压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削减了他们对地区经济建设的投入,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虽然宫观内的香烛收入为宫内主要的日常收入,也为慈善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香烛的价格明显地高于市场价,他们主要是利用信徒们对神灵的崇敬心理,制造垄断,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同时,民间信仰中的仪式花费很高“请下来要做一天道场,烧一天香的,花费起码1000多元。”而那些主持仪式的神职人员的收入因为这些高消费的仪式特别高。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个从业人员,其年收入高达十几万元,可以说这是一个隐性的高收入行业。同时,这种行业还呈现出职业化的特征和代际传递的迹象。“我有6个徒弟,我儿子也学的,今天他们去别的地方做法事了。”

 3、社会稳定方面
民间信仰虽然有社会教化和整合乡族力量等作用,对社会秩序有一定调节作用,但是有的时候民间信仰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造成村落之间的械斗。笔者在调查在就听到过民间信仰产生村民械斗的事例:
“周江龙母原来不在我们这里的,是苍山的。当年,我们这干旱,听说周江龙母很灵的,就想接过来求雨。苍山人怕我们不还,我们就用18面铜锣做抵押。接来后,我们就不还了,把周江龙母放在小庙里。有一天晚上,有人听到叮当声,从村里往山上去,周江龙母托梦给人,说庙太小了,要去大一点的地方。去庙里一看周江龙母真的不在了,在山上很高的悬崖中的一个洞里。以后,我们要拜她,就要去请了。周江龙母很灵的,放在这里,晚上有人会偷去的,所以要有人守夜的。为了偷周江龙母这件事,还打过好几次架了。”

六:参考文献:
[1]:朱炳祥著:《社会人类学》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00
[2]:http://baike.baidu.com/view/664124.htm
[3]:http://www.zjol.com.cn/ad/bqxz/xz/obz/1.html
[4]:林国平 《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 [J] 民俗研究 2007.1
[5]: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6]: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5
[7]:郑立勇:《关于民间信仰特征的几点思考》 [J] 福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9.4
[8]:金泽:《中国民间信仰》 [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6
[9]:曾传辉:《民间信仰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之我见》[J] 杭州:国际民俗研讨会 2008
[10]:《礼记•曲云》云:“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日淫祀”
[11]:金泽:《关于‘转型时期民间信仰的地位和作用’的几点认识》 杭州:国际民俗研讨会 2008
[12]:《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2091
[13]:1959年9月28日,毛泽东到金华视察,他在火车上接见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时,语重心长地说:“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姜。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互动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姓胡名则,是北宋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14]:王荷英 《民间信仰的变迁—以白云庵为个案》 [J] CALSI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麻健敏:《福建民间信仰的现状、成因及问题》 [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3):56-58.
[16]:乌尔里希•贝克等:《自反性现代性》 [M] 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1.13
[17]: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M] 上海:三联书店 2000.372
[18]:顾康伟:《宗教协同论》转引自黄景春:“论我国民间信仰神灵信仰的世俗性”,《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19]: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 [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77
[20]: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 [M] 上海:三联书店 1997.312
[21]:克利福德•格尔兹,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
[22]:张新鹰:《台湾“新兴民间宗教”存在意义片论》 [J] 1996.4

 七:附录
附录一:温州民间信仰调研提纲
一:调查地的社会文化概况
1、村落文化状况
                    村落历史
                    历史传说
文化资源       名人故志
               民俗风情         同时了解其历史演变

2、村落民间信仰概况
①庙宇祠堂的资料(数量及分布)和仪式活动的调查
②信仰人群调查,同时了解具典型性及从业管理人
③政府的监管和具体的政策

二:温州民间信仰中基本概况调查
1、民间信仰观念及各种仪式体系的调查以及建立
目前学术界所有的体系如下:(1)祖先崇拜,内含牌位崇拜和坟墓崇拜,其中牌位崇拜又分家内崇拜与祠堂崇拜。(2)神灵崇拜,内含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3)岁时祭祀。4)农业祈仪。5)占卜风水。6)算命。7)符咒法术。
调查时可根据温州本地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并能把握其中的重点。

2、温州民间信仰特征探究
根据上次前期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初步得出温州民间信仰的特征大致有
(1)、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滥神主义)(2)、信仰因素与道德因素相分离。(3)、神圣性与世俗性相交融。(4)、国家的在场。
此次调研同样要注意温州民间信仰的特征,尤其是其中的突出特点。


三:温州民间信仰体系内容的深入调查
(1)、实体类信仰(庙宇、祠堂等)-----------对其调研主要可了解以下几方面:
①建设目的和原因。
②其历史和演变。         把握其建设及修缮的几个关键点,形成一个其清晰的简史。
③所祭拜对象了解。此处内容广泛,如人物本身的情况,及其功能等。
④前来祭拜者的调查如人群分类,信仰程度等等。
⑤相关仪式等。            仪式的时间、目的、过程等
⑥管理方式。管理机构,财务制度等。
⑦政府政策。
注意采访对象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

                                         举行时间
                                         相关过程内容
(2):仪式活动类(岁时祭祀、庙会等)     目的功能等
                                         现实影响



三:温州民间信仰中人的调查-----个案法
选择适当对象,深入了解,要点如下:
①个人经历的调查
②信仰目的和动机的调查
③信仰程度(是否有参与仪式活动,参与频度等)
④对信仰对象的了解程度
⑤家人态度

 四:与相关内容的关系界定
1、与宗教的关系
主要是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在实际中,很多情况下,佛教和道教几乎糅杂在民间信仰中了。在调查时,要注意它们在文件信仰中的存在,同时要区分三者的不同点。

2、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挖掘民间信仰中传统文化与民俗的因素,

3、与民俗的关系

五:温州民间信仰的作用调研
1、作用调研
现在已有成果对民间信仰的作用主要有:
①社会控制。民间信仰及与此相关的习俗是乡村社会控制的一种力量,是维持乡村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基本上属于内部控制。
②精神寄托。
③庙会等活动的经济交流作用。
④消极作用(从迷信角度考虑)


2、发展趋势

附录二:访谈提纲
一:背景调查
1、当地有哪些庙宇? 供奉哪些神灵?
2、 什么时候修建的? 有庙碑吗?
3、比较有名的是哪些?   为什么有名?
4、哪个庙最重要?   这些庙宇之间有何关系?
5、庙宇在村落内外的什么位置?
6、关于这些庙宇有什么传说、故事? 有没有你们当地特色的庙宇或神灵?
 二:实体类建筑
1、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经过修缮吗?   (如有,则问清时间和修缮内容) 建造和修缮的资金是哪里还的啊?   当初建造和修缮是由谁提出的?
2、庙宇建筑的布局怎样? 有什么风格?   有什么意义吗?
3、庙宇中供奉哪些神灵? 关于他们的典故有哪些?他们能求什么?(功能) 有关于它们灵验的事例吗?
4、庙的日常管理是怎么进行的? 管理费用哪里来? 有哪些管理人员? 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有工资吗? 是怎么招募进来的?
5、平常有什么集资活动吗? 有什么纪念标志吗?如功德碑? 这些资金有什么用途?
6、政府有来管理庙吗? 哪些机构来管的啊?   管哪些方面? 影响大吗?
7、平常有哪些活动?
8、庙有什么仪式和活动吗? 时间是?   为了什么目的? 具体的过程是什么啊?

三:个案调查
A:针对工作人员
1、 你的称呼、籍贯、年龄?
2、 什么时候过来工作的? 为什么要过来工作? 怎么进入这里工作的? 通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谁招募你们来的?
3、 你们平时在这里做些什么工作?  庙会组织的人员构成和分工怎样? 为了工作常住这里吗? 多少时间来一次?
4、 在这里的日常生活怎么样? 平常有什么活动吗?
5、 庙会组织是怎样召集其成员的?
6、 你对供奉的神灵了解吗? 能和我们讲讲吗? 他们灵吗?
7、 你什么时候开始信仰这个?
8、 家里人对你在这工作赞同吗? 对你在这里工作态度怎么样? 他们信这些神吗?
9、 来的香客多吗?   一般什么时候来? 来求时有捐钱烧香吗? 香客来求什么啊? 有经常来的吗? 他们认为灵验吗?
B:针对香客
1、一般什么时候去庙里祭拜?   一般什么情况下去?
2、去的话,一般求什么? 灵验吗? 家里有放相关的器物吗?
3、(答不灵验可问)那你为什么还去?
4、去的次数多吗? 多长时间去一次?
5、去求神的时候你会带些什么东西? 有捐钱吗? 你关心和了解这些钱的用途吗?
6、有赶庙会的习惯吗? 赶庙会时你一般去赶些什么?   有没有去别的地方赶庙会?
7、你信这个,家里人的态度怎么样? 对他们有影响吗? 家里人都信这个神? 还是有信别的神? (答有的话)这之间有冲突吗? 影响你们关系吗?


四:仪式活动调查
1、 这里有什么庙会和活动吗? 什么时间举行的? 规模大小?
2、 何时召开筹备会议、怎样分工?
3、 有什么庙会传说? 这些庙会有哪些变化?
4、 为什么会有这些活动? 活动是为了祭拜谁? 祭拜他什么?
5、 祭拜的过程和内容是什么啊? (详细点)庙会请神、迎神、送神等仪式过程怎样?能描述一下庙会的整个过程吗?  
6、 庙会上有哪些娱乐活动?   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庙会期间,庙宇内外的活动场所怎样分布?
7、 庙会期间有集市吗? 规模大小? 出售哪些特殊商品?
8、 在庙会期间,有没有巫婆、神汉,管抽签的、解签的,讲善事的? 收费吗? 他们从哪里来? 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他们的年龄怎样?
9、 活动是谁来组织的? 他们是哪里来的?   他们平常都干嘛?
10、庙会所需要资金是如何筹集、管理和使用的?
11、活动时来这里的的香客多吗?   主要从哪里来? 赶会原因是什么? 如何许愿还愿?

五:其他信仰与行为
1、村里有灵异的自然物吗(如树、石、井、泉、洞等)?    有什么说法?
2、村民敬拜哪些动物(如狐狸、黄鼠狼、蛇、刺猬、老鼠等)?   有什么灵验故事?
3、村民家中都供奉哪些神灵(如天地、土地、财神、门神、保家仙等)?   有牌位或神龛吗?
4、村民在什么情况下会求神问卜?   有哪些祛病免灾的方法?
5、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禁忌?
6、发生天灾人祸时,本村进行拜神活动吗? 有怎样的仪式?


附录三: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一:周江龙母调查访谈
在仪式间隙,我们采访了一个主持仪式的中年人。
采访人:盛军波、孙杭萍、宋嫦媚(以下以盛、孙、宋简称)         采访对象:周先生(以下以周简称)
盛:“你好,能打扰一下吗?”
周:“你们是?”
孙:“我们是温州大学的学生,来这里实践、做课题。”
周:“哦,你们调查的内容不会给政府部门吧。”
宋:“不会的,我们来这主要是来看看了解一下的,不会把资料给政府的。”
周:“哦。”
盛:“叔叔,你姓什么啊?”
周:“姓周。”
盛:“哦,你们这个祠堂建了有些年份了吧?”
周:“里面的有20多年了,门口那边是刚建的。”
孙:“叔叔,你们这是在拜谁啊?”
周:“哦,在拜周江龙母和她婶婶。”
宋:“叔叔,周江龙母是谁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周:“这个我也不清楚啊。”
盛:“这个宗祠建了多久了啊?”
周:“20多年了。”
盛:“哦。周江龙母怎么会在宗祠里的啊?一直在这里吗?”
周:“那不是的,周江龙母是我们请来的。”
孙:“叔叔,哪里请来的啊?”
周:“从很高的山上请来的,在山上的悬崖上,悬崖上有个石洞,周江龙母就在里面,请的时候要架云梯的,有120级。”
盛:“那不是很高,很危险啊,周江龙母怎么会在那里面?”
周:“不知道啊,一直在的。”
宋:“什么时候请下来的?”
周:“我们这次是正月里其请下来的,要请到10月份,一户一户人家拜过去。”
孙:“周江龙母请下来保什么的啊?”
周:“祈福啊,保大家,很多的,很灵的。”
盛:“你们这个仪式中主要干些什么啊?”
周:“念经、跪拜啊。”
盛:“念的是什么经?”
周:“主要是一些佛经。”
孙:“叔叔,你怎么学会念经的啊?有谁教吗?”
周:“学来的,从宗教协会。”
 鉴于上次采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周江龙母的了解也不够清晰,我们对其二次调查。
采访人:盛军波、孙杭萍、宋嫦媚(以下以盛、孙、宋简称)         采访对象:潘先生(以下以潘简称)
盛:“大伯,你好,你有空吗?”
潘:“恩,有一会,过会还要去念经呢。”
宋:“大伯,你是主持这个仪式活动的吧。”
潘:“是啊。”
孙:“大伯,麻烦了,我们想问问关于周江龙母的情况。”
潘:“哦。周江龙母原来不在我们这里的,是苍山的。当年,我们这干旱,听说周江龙母很灵的,就想接过来求雨。苍山人怕我们不还,我们就用18面铜锣做抵押。接来后,我们就不还了,把周江龙母放在小庙里。有一天晚上,有人听到叮当声,从村里往山上去,周江龙母托梦给人,说庙太小了,要去大一点的地方。去庙里一看周江龙母真的不在了,在山上很高的悬崖中的一个洞里。以后,我们要拜她,就要去请了。周江龙母很灵的,放在这里,晚上有人会偷去的,所以要有人守夜的。为了偷周江龙母这件事,还打过好几次架了。”
宋:“这么高请下来很麻烦的吧?”
潘:“是啊。解放初,为了祈福免灾,需要的时候请一下,文革后基本每年都请了。”
盛:“大伯,听说你们这里每家都要拜过去的吧。”
潘:“是啊,请下来要做一天道场,烧一天香的,花费起码1000多元。”
孙:“大伯,你相信周江龙母显灵吗?”
潘:“相信啊。人总要信点东西的。年轻是信道比较好,可以旺子,求财,年纪大了可以信佛,可以超生,去极乐世界。信了这个可以让人少做恶,让人做坏事良心,还会影响后代。法律就没这个效果。”
孙:“大伯,你们这有人管吗?”
潘:“有的啊,不能做坏事,不能乱赚钱,做什么不做什么有规定的。”
盛:“大伯,主持这个活动的学问有人向你学吗?”
潘:“有啊,我有6个徒弟,我儿子也学的,今天他们去别的地方做法事了。”
宋:“学这个的话内容有规定的吧?”
潘:“那当然,先学什么,再学什么都没有规定的。”
孙:“我们发现有别和尚也有主持这个法事的,你们有一起合作主持的吗?”
潘:“没的。”
盛:“大伯,那些和尚听说收入很高的。”
潘:“是啊,他们一年能赚几十万了。像我这样在这里有点名气,也只赚个十几万。他们有时乱主持的,我们钱也赚的,但是法事也是尽心帮人做好的。”

 访谈记录二:太清宫调查访谈
访谈一
访谈人:严本治(以下简称严)   被访谈者:太清宫创始人卢阿光(以下简称卢爷爷)       访谈地点:办公室
为了多了解一些包公殿的发展历史材料,向管理人员要一些太清宫的简介,一个阿婆介绍我们去二楼的办公室找创始人——主持卢阿光先生,我们来到二楼,看到他们在里面计算一些账簿……
严:卢爷爷,你们好!我们是来参关一下,以及想多了解一下有关包公殿的情况?
卢爷爷:可以啊 ,你们是哪所大学的啊 ?
严:我们是温州大学的的学生,对包公殿很有兴趣,所以来请教您?
卢爷爷: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啊
严:我们想知道一些关于包公殿的创办情况以及有关它的建史?
卢爷爷从玻璃柜里面拿了一本《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太清宫简介》以及《太清宫主持卢阿光先生事迹报告》
卢爷爷:我看,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你是所需的。
严:谢谢,卢爷爷啦!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卢爷爷:当然可以啦,想知道什么啊,孩子?
严:我知道,这包公殿是您一手创办的,您是不是和包拯有很深的渊源啊?
卢爷爷:是的,包拯一生清廉,公正严明,从不偏私,为百姓做好事,这是何等的可贵,我佩服乃至崇拜他!
严:我听说您之前是石油公司工作者啊,怎么想到办一个包公殿啊?
卢爷爷:是的,之前我就是干石油工作的,我很早就自动退休,一心投入这个事业中。
旁边卢爷爷的同事们也在认真的听着,一位同事听到这里就开口说。
同事:这个包公殿是卢先生一生的心血,都是他夫妻俩一起创办的,卢先生还没到退休就自动退休,投入到这里面,他们夫妻两个省吃俭用,自己省下来的四五千块钱(文革时期)全部用于建殿的资金,之后,街坊邻居们被他们所感动都纷纷捐钱,一角一角的凑齐。
严:当时建起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之间是不是碰到很多麻烦啊?
卢爷爷从抽屉里拿出当时的照片给我们看。
卢爷爷:哪有啊,当时的很简陋,都是在房间里的,最惨的是文革时期,被政府破坏殆尽,被鹿城、瓯海两区的水力局所占用作为仓库,之后我整整奔波了五年时间才和政府协商取回用地。
严:是啊,文革时期打击太大了,可以想象当时是那么的猖獗,我真佩服您,整整奔波了五年,你中间有想过放弃吗?
卢爷爷:没有,一点都没有。
严:是什么让你这么坚定呢?
卢爷爷:一个信念,我不能让包公的这种精神失传,我要好好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永远记得,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直到永远……
严:那你们这个属于公家的吗,属民宗局以及政府管的嘛?
卢爷爷:是的,属民政局管的,但是他们只是起到领导作用,其他的都管不了,内部的管理都是我们自己管理的,他们只是宣传一些国家的精神。
严:哦,这样的啊,那你们一天有多少信众来啊?
卢爷爷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卢爷爷:我们这啊,一天就有四五百人啊,很多的啊,初一、十五就更多了。
严:这么多啊,那香钱(收入)一定很多啦?
卢爷爷:是的啊。
严:你们拿这么多钱干嘛呢 ?
卢爷爷:我们都用来做慈善事业,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如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我们就捐了320万元,以及南方大雪灾等等。
我看看了墙壁挂满了奖状,真是那个多啊
严:这些都是您得的奖啊 ,这么多啊?
卢爷爷一个一个从抽屉里找出当时领奖的照片,说送给我们作为纪念。
卢爷爷:是啊 ,还有很多呢,在这里,你们看看啊。
有《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温州慈善个人奖》等等,其中最让我吃惊的是《世界名人勋章》
卢爷爷:这里还有王建满跟我握手呢,还有新加坡的国王合照。
最后爷爷送了一大叠的照片给我们留念,我们收下了,还给我们每人发一个包拯的徽章。
严:谢谢爷爷啦,我们先走了啊,拜拜!
卢爷爷:拜拜,有机会你们的材料给我们一份啊!
我们:好的,一定。

 访谈二    
访谈人:林琴(以下简称林)   被访谈者:太清宫一管理员刘阿婆(以下简称刘)    访谈地点:大罗宝殿
当时一红脸道士正在为两位老婆婆向煊灵圣王念经,于是我就以这个关于道士问题为切入点问刘阿婆,以使谈话更自然。
林:阿婆,你好!那个红脸的人现在干什么呢?
刘:哦,他是这里的道士,正为那两位老太婆念经。
林:念经?求什么呢?
刘:求好运啊,可能是为家里人做生意求得呢。
我看那两个婆婆跟着那个道士在念,表情凝重。
林:这种念经那道士有没有钱的呢?
刘:有,当然有啦。
林:那大概有多少呢?
刘:那些来请他念经的人都包红包给道士的,像那些有钱人肯定会报很多的。
见那红脸道士时不时用他那富他这种人真有某些本领。不管,接着与刘阿婆有杀伤力的眼睛瞥我一下,我心里也是恐惧不已。为什么会恐惧呢?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怕像聊天。
林:那来这让道士念经的人多不多呢?
刘:多西多,一般一天有上百人呢。
林:啊?这么多人,那一场经念下来要多长时间呢?
刘:半个小时左右。
林:那这里只有一个道士吗?
刘:是啊,他学过的,只有学过道术的人向圣王说话才能显灵的。
林:啊?这也要学的吗?那怎么只有一个道士啊,这么多人来都忙不过来呢,那如果我们去学也会念了,神也能听到的吧。这样,他一个人也就不用这么忙了。
刘:你不行,女的是学不会的。像他这男孩子(指严本治)去学还可以。
林:哦,原来如此啊。那他是不是都住在这里的呢?
刘:没有,他家就在这附近,早上过来,下午回去。明天初一很多人会来的。
林:哦,那他这么一念真的能灵吗?
刘:灵啊,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
林:那你怎么知道有没有灵验呢?难道那些人都回来说起过吗?
刘:有啊,他们都回来说有好运了,对周围人也说,所以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这时,那红脸道士叫刘阿婆拿脸盆给他,遂我们的谈话被打断。只见道士在脸盆里烧纸,同时用一毛刷似的东西蘸上水在那两位老婆婆头上转,寓驱除邪气。由于道士时不时地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所以我也不敢一直盯着他看,只能偷偷地看上几眼。接着道士把烧着的纸拿到两婆婆头上转,边转边念经。为了使谈话更顺畅,我表面上笑笑表示同意其念经能显灵,但实际上,我心里明白这些纯属迷信。这些道士有了念经这一术之后,可以说终身不用愁,其收入的红包就足够其生活费用,甚至可以发家致富。
刘阿婆帮忙完之后,我又上去攀谈。
林:那阿婆,你是常年都在这的吗?没有轮流的么?
刘:是啊,没轮,这大罗宝殿和上面的观音阁就是我一个人来管的。
林:那就是说都不回家啦?
刘:差不多,在空闲的时候可回去一下,时间不多的。
林:那你待这里有多长时间了呢?是不是这宫两年前重修后就在这了呢?
刘:有五年了,还没重修之前就已经在这了。
林:那你是怎么进来的呢?应该也会有很多老人没事干的想在这里的吧?
刘:一开始,我跟主持就是熟的,而且在这待的时间也比较久,就一直由我来管这殿的事务了。
林:那你这样都待在这里,家人都持什么态度呢?
刘:家里没人,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孙女也不用我养了。
林:那你两女儿就没反对过你在这里吗?
刘:没有啊,干嘛反对,在这里又清闲,不用她们养,多好啊。
林:哦,那你们在这一个月有多少工资呢?
刘:两三百。
林:那是谁发给你们各自的呢?是从老百姓捐资的钱中拿出来的吗?
刘:都是我们领导主持发的,他的钱。
心想他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刘接着讲
刘:平时不仅要帮道士念经,还要打扫这里的卫生,你看还要除掉地上的这些污垢。
此时刘阿婆,拿起刀叉在地上除起污垢来
林:呵呵,走的人太多了,自然也容易脏。那阿婆,你这样做岂不是很累,经常要弯腰。
刘:是啊,只能没事的时候拿起刀叉做下,这几天腰椎这都伤到了。
林:那你要去看看医生的呢。
刘:都没时间,人这么多,而且明天正好初一又出不去,只能先吃些草药先。
林:最近快中考、高考了,那是不是有很多家长来求保佑的呢?
刘:有啊,每年的这个时候,尤其是考试前一天,很多家长都来的。而且真的来求的人的孩子最后考起来都比平时要好。
林:你怎么知道?
刘:就是这样的。去年有位母亲来求她女儿考试,最后考的很好,还想发糖。还有我孙女中考那年我替她求了,最后她考上了高中,而且分数比邻居那两位平时学习较好的还要高。


访谈三
访谈人:宋嫦媚(以下简称宋)     被访谈人:太清宫一管理员阿婆(以下简称阿婆)     访谈地点:包公殿有右侧买香烛处
宋:“你好,阿婆,请问你是在这边管理香烛的人员吗?”
阿婆:“是的,你要买香烛吗?”
宋:“没有,我是温州大学的学生,这次来包公殿是想多了解一些这里的情况。听说包公殿在这里很有名的。”
阿婆:“那当然,包公殿很有名的,有些外地的大老板都会经常过来,求包公和菩萨保佑。也会经常有学生过来参观的。”
宋:“哦,这样的啊,看的出来,这里香火看起来就很旺。今天烧香的人还蛮多的。”(谈话期间不时有香客过来买香烛)
阿婆:“今天人不算多的,对了,明天,你们应该明天过来的,明天是初一,来的人会很多很多,很忙的。还有十五也有很多人的。”
宋:“这样啊,是不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很多人的啊?”
阿婆:“是啊。”
宋:“那像初一十五这么隆重的场面,会有香客在这吃饭吗?”
阿婆:“香客不在这吃的,只有在这工作的才在这吃。”
宋:“那是吃素吗?”
阿婆:“初一十五不用吃素的,只有初十才吃素。初十我们会有道士过来念经,如果吃荤的话念的经就不灵了。”
宋:“每个月的初十都吃素的吗?”
阿婆:“是的。”(又有一个人过来买香烛)
宋:“你好忙啊,会不会打扰你啊?”
阿婆:“没关系的那。”
宋:“太清宫这边这么大,一共有几个人在帮忙管理啊?”
阿婆:“20多个人,大家轮流做事情。”
宋:“那会有工资吗?”
阿婆:“有的那,一个月大概两三百。”
宋:“哦,那这边的香烛怎么买的啊?”
阿婆:“最小的28元,最大的65元。”
宋:“哦,阿婆,包大人是安徽人,为什么三百多年前会有人在这帮他建造寺庙呢?”
阿婆:“这说起来话就长拉,这个历史应该让我们领导跟你们讲,他讲起来很好听的,就跟讲故事一样,我不会说,呵呵。”
宋;“没关系拉,你就和我们说说吧。”
阿婆:“好吧,包大人是一个很好的清官,那时候他处置了一个奸臣,(好像姓庞,我听的不是很清楚),后来那个奸臣的后代报复包大人,包大人就避难逃到了温州雁荡那边,后来包大人的子女分散到了温州各个地方。人们为了纪念包大人,就建了这些庙,包公殿在永嘉、乐清都有的。(见我在做笔记)你不用记的,我们这有资料,你们拿写去看吧。”
宋:“哦,谢谢,(接过资料)打扰了你们这么久,那你们先忙,我再四处看看。”

访谈记录三:乔侯王爷调研访谈
采访人:盛军波、孙杭萍、宋嫦媚(以下以盛、孙、宋简称)         采访对象:黄大伯(以下以黄简称)   采访地点:乔侯王爷殿
盛:“大伯,这个殿是什么时候建的啊?是为了纪念谁啊?”
黄:“99年重造的,原来那个好久了。是为了纪念乔侯王爷”
孙:“大伯,这个庙为什么建在这里,是不是在风水上有讲究的啊?”
黄:“一般造庙都会选个风水好的地方的,这个地方风水很好的,而且还有个故事了。”
宋:“大伯,能给我们讲讲吗?”
黄:“现在这个庙原来是一个坟地。从前,有个皇帝,有一次他做梦,梦见有五只老虎要夺他的位子,当时刚好有五个兄弟在朝做官,皇帝当时很害怕失去皇位。听说在这个坟地里,有个墓里有个白盔甲,得到后就可以保住皇位。直接挖坟不太好,皇帝就想了个办法,说要在这里造个庙,要把坟移一下,于是就造了这个庙。”
孙:“大伯,能给我们讲讲这些事吗?为什么要祭拜他们啊?”
黄:“那个将军是吃这里‘奶山’的奶长大的,力气很大的,是为‘泥王’打仗的,‘泥王’是用泥做兵打仗的,有一次打仗,有些兵的眼睛忘记做看,是些‘瞎子兵’第一次交锋时,那些‘瞎子兵’是放在前面,仗打赢了,后来有个向‘泥王’建议把‘瞎子兵’放后面,因为他们都看不见,还是不瞎的兵在前面比较好,结果第二次打仗时,后面的‘瞎子兵’把自己的兵当对方打了,仗打败了。乔将军被派去救援,在途中遇到一条河叫‘双城河’,将军没跨过去,没救成,就跳江自杀了。”
盛:“哦,大伯,这个庙里还有个戏台的,是不是有搞仪式活动的啊?”
黄:“是啊,每年都要搞的。”
孙:“活动内容是什么样的啊?”
黄:“和别的地方差不多,敲敲木鱼、念念经,拜一拜,规模不大的。”
宋:“大伯,来的香可求什么的啊?”
黄:“祈福啊、求财啊、保佑生日子啊…….”
孙:“大伯,这里平时不搞活动时干嘛的啊?”
黄:“不搞活动就空在这里了。”
盛:“大伯,念经的人要受钱的吗?”
黄:“一般不要的,是‘经友’过来念的,他们不受钱的,听说这里要念就过来了。”
盛:“大伯,我上次在‘李氏祠堂’里看到有和尚在念经的,他们要受钱吗?”
黄:“他们要的。”
孙:“大伯,这种地方有人管吗?”
黄:“没的,只要你们不干坏事,没人管的。”
盛:“村长和村支书也不管吗?”
黄:“不管,不管,他们哪里会来管的啊,也管不来的。”
宋:“大伯,你们这里信神还像可以信很多的?”
黄:“是啊,信的神越多就越保佑,不会因为信了一个神就不信另外的神。”
盛:“别的村的人有来参加这里的仪式吗?”
黄:“不太来,基本都信自己村里的。”
宋“大伯,这里的人信这个神还信基督教吗?”
黄:“不太信了,一般信了这个就不信基督教,信了基督教就不相信这个了。”



访谈记录四:太阴宫调研访谈
采访人:林琴(以下以林简称)         采访对象:金阿姨(以下以金简称) 采访地点:太阴宫
林:阿姨,您好!您是在这管理的吗?(此时阿姨正在烧菜)
金:是的,你是哪的?
林:哦,我是温州大学的学生,今天来这里参观下这些庙。
金:哦,这样啊
林:您是常年在这,还是有别人和你轮流着管理的呢?
金:一年到头都是我
林:有工资吗?
金:没有,平时就是卖些这些香烛钱给自己。
林:哦,那你当初是怎么来这里管理的呢 ?
金:有人介绍的。
林:是那些头家吗 ?这殿是本村人捐钱建的吗?
金:是的,都有五、六年了。
林:那您在这住这么长时间,家里呢?
金:家里我那老头已经走了(即去世),儿子二十几岁了,媳妇娶了都四年了,不用我管了。
林:呵呵,那你住这里也清闲啊!
金:是呀
林:那阿姨,你信这些吗?
金:信的,怎么能不信,都在这卖香烛了,还怎能不信呢。
林:那些来求神的人的愿望都灵验吗?
金:灵的呀,你看堂内那些挂着的红布,都是那些求子的人生了儿子以后来挂上去的。还有些没结婚的人来求对象的都有。
林:哦,那还真是挺多的。那您知道陈十四娘娘的历史吗?
金;这我不清楚,只知道她是从福建来的,会收妖。
林:哦,对啊。
此时,见一车开来,打断了我们的交谈。原来是有三个老太太买了花瓶和花送给太阴宫,以表达对该神的虔诚。后来听金阿姨说,原来殿内很多东西如花瓶、桌上的金元宝等都是别人送的,其实,他们都是要求得心灵上的安慰。

访谈记录五:周公殿调研访谈
采访人:盛军波、严本治(以下以盛、严代称)   被采访人:胡公殿管理人员陈大伯    地点:周公殿  
陈大伯向我们介绍了胡公的事迹和殿内各像的故事。
盛:“大伯,你好啊?上面的那个中间的红脸的像是胡公吗?”
陈大伯:“哦,是啊。”
严:“大伯,这个胡公是谁啊?”
陈大伯:“哦,他是宋朝时在当官的,官当得好,被皇帝封为‘胡公大帝’,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他供起来了,他是个神仙啊。”
盛:“大伯,大家为什么要纪念他啊?他有什么事迹啊?”
陈大伯:“他当官时,有一次这里闹饥荒,他给皇帝上奏,以后缴税按田亩多少收税,很多老百姓因此少交了税。还有就是一个改盐法。”
盛:“哦,是一个很好的官啊?”
陈大伯:“是啊,毛主席还夸过他的。”
盛:“哦?”
陈大伯:“毛主席当年在杭州时,夸过他的。”
严:“哦,大伯那他傍边的那些像是谁啊?”
陈大伯:“他左边那个是‘先锋元帅’,在过去是‘太阴圣母’和‘龙母娘娘’,那个‘太阴圣母’原来是在庐山的,叫陈十四娘娘,在庐山学会了仙术,会收妖的后来成仙了,连他的家人也和他一起成仙的。胡公右边的是吕祖仙师和三宫大官。”
盛:“三宫大官是谁啊?”
陈大伯:“三宫大官就是天官,地官,海官。再过去是他的娘舅和土地神。”
盛:“大伯,那个胡公后面的八卦一样的符干嘛的啊?”
陈大伯:“哦,那个贴了,胡公才能在这里坐稳的,胡公搬来时还要请道士来做道场开光的。”
严:“大伯,温州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寺庙啊?我们想去看看。”
陈大伯:“有啊,有个包公庙的。”
盛:“包公庙?包公不是河南开封人吗?怎么这里也有啊?”
陈大伯:“有啊,包公庙到处都有的,在开封府当官当的很好的。另外的大若岩镇也有个胡公庙的。”
盛、严:“哦!大伯大若岩镇在那里的啊?”
陈大伯:“在永嘉的。”
盛:“大伯能帮我们写一下吗?”
陈大伯:“好的。”
陈大伯在我们记事本上写下了:永嘉县大若岩镇云水村胡公大帝。
陈大伯:“我就是那里的人。”
盛、严:“谢谢大伯。”
严:“大伯,你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啊?”
这时进来一位中年妇女,向桌上放了50元钱,也不问价格,拿了些香烛,笑着和大伯打完了声招呼,大伯要找她钱,她笑着拒绝了。大伯向她说:“恭喜发财啊。”
陈大伯:“他们是做生意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来求发财的。永嘉的胡公殿,风景很好的,你们有机会可以去玩玩的,那个胡公在一个很大的洞里的。”
盛:“大伯,这个洞怎么来的啊?是后来开的,还是原来就在的啊?”
陈大伯:“那个是仙洞啊,是神仙开的。你们坐车到了那里后,有车坐的,票价6元,你们别坐那些小车,做旅游公司的大车,那个便宜。还有,到了那里后,有人给你算命,千万不要相信,他们算完后,向你要钱,1000、2000的开口的。”
严:“大伯,你们这个庙刚建成的吧,钱是别人捐的吗?”
陈大伯:“早就有了,二年前修了一下,钱是老百姓捐的。”
接下去我们开始了向大伯的访谈,希望可以了解他的一些情况。
严“大伯,你多大了啊?”
陈大伯:“67咯。”
严:“大伯,你姓什么啊?”
陈大伯:“哦,我是姓陈的。你们是大学生吗?”
严:“是啊,温州大学的。”
盛:“大伯,你在这干嘛的啊?”
陈大伯:“我啊,就在这里卖卖香火,管管的。本来还有别人的,他请假回去了。”
严:“要请假的啊?”
陈大伯:“那是的啊。”
盛:“大伯向谁请啊?这个庙是谁管的啊?”
陈大伯:“向负责管理这里的人请假的。我们这个胡公庙是宗教局和道教协会管的。”
严:“哦,大伯,那你是招来的啊?”
陈大伯:“是啊。当然是招来的。”
盛:“大伯他们怎么招的啊?”
陈大伯:“哦。我原来的在西山的包公寺里做工的,那次生毛病,休息了二个月,病好后,通过朋友介绍,就来了这里了。”
盛:“大伯,你们这还和事业单位一样的呀。”
陈大伯:“呵呵,是啊,我们这里和事业单位差不多的,地震时我们这还捐款了,我们捐了20000元,西山的包公寺捐了80000元哦。”
严:“哦,大伯,你们回去要请假,不是常常在这里,很少回去啊?”
陈大伯:“是啊,很少回去的。回去家里也没人。儿子们都在外工作。”
盛:“哦,大伯那过年总要回去的吧?”
陈大伯:“不会的。”
盛:“啊!过年也不回去啊?”
陈大伯:“是啊,过年时,是最忙的时候,根本没时间回去的。”
严:“过年也不回去,大伯你们家里人不会说的吗?”
陈大伯:“呵呵,时间久了就理解了,有时我儿子还会来看我的。”
盛:“哦,陈大伯谢谢了,今天打扰你这么久了。我们要回去了。”
陈大伯:“没什么打扰的,有空再来啊。”

二次调研
采访人:盛军波、孙杭萍、陈月夏(以下以盛、孙、陈代称)   采访人对象:胡公殿管理人员陈大伯      地点:周公殿
盛:“陈大伯,你好啊,今天友来打扰你了。”
陈大伯:“呵呵,不打扰,今天学校放假啊?”
盛:“不是,今天没课。”
陈:“大伯,你们这个胡公殿在这多少年了啊?”
陈大伯:“很久了,二十多年咯。原来这里是土地庙(大伯指着殿里的土地神),不过香火不好,就把胡公请来了。”
孙:“哦,大伯,是谁组织的啊?”
陈大伯:“是东家造的,造这个殿的有66位东家啊,主要他们出钱的。现在这个殿也是他们在管的。”
盛:“大伯,不是宗教所和道教协会管的吗?”
陈大伯:“不是,我们造殿是要向他们同意的。真正管的是东家。别人来捐的钱也是交的他们的,我们的工资也是他们发的。”
陈:“大伯,不好意思,问一下,你们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陈大伯:“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一个月有500块。”
孙:“哦,大伯,工资按时发的吧?”
陈大伯:“是啊,不过东家太小气了,500块实在太少了。”
盛:“哦,现在物价涨这么快,500块是少了。大伯,你们胡公殿有什么活动的吗?”
陈大伯:“有啊,每个月初一做一个小道场,每年九月初七、初八、初九要做一个大道场,那几天很热闹的。”
孙:“大伯,为什么是九月初七、初八、初九啊?”
陈大伯:“哦,九月初七是胡公的生日啊,连续庆祝三天。”
盛:“哦,大伯,你们这里都是些什么人来的啊?”
陈大伯:“主要是年轻人来。”
盛:“大伯,不是老年人吗?”
陈大伯:“这里山高,老年人不太爬的上来,主要是年轻人来的。”
孙:“大伯,他们一般来求什么的啊?”
陈大伯:“什么都求的,财运啊,运气啊,很多的。”
陈:“大伯,你们在这里环境还好的吧?”
陈大伯:“环境还好,就是这里小偷很多的,胆子很大的。我没来以前,他们来这里偷东西,还把这里的人绑起来的,我这个是没碰到过。不过,小偷来偷东西是碰到好多次了。”
盛:“啊!这些小偷胆子也太大了!”
陈大伯:“是啊!”
盛:“大伯,我发现你的普通话讲的很好啊。”
陈大伯:“呵呵,是一个北京知青教的。我还会很多话的。”
陈:“大伯,为什么啊?”
陈大伯:“大伯年轻的时候去过很多地方,安徽啊,湖南啊,新疆啊,去过十几个省的。我的话就是在新疆,一个北京知青教的。”
孙:“大伯,跑了这么多地方啊,大伯你跑这么多地方做什么啊?”
陈大伯:“混口饭吃啊,22岁时就出去了,当时还是吃大锅饭,在食堂吃不饱肚子,交了些钱,换了个劳力,就出来了。”
盛:“哦,大伯,出来也很不容易啊。”
陈大伯:“是啊。”
盛:“大伯,时候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以后有不懂的还要麻烦你啊,,”
陈大伯:“呵呵,有空,尽管来好了。”

附录四:各式碑记
碑记一:胡公大帝碑记
胡公一生自二七岁中进士浮沉宦海四十七年逮时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伎节及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任内为民请命有省冗役改盐法除苛赋奏免丁钱等利民政绩去世后宣和金封佑顺候淳礻右间进爵为公寻加正惠宝礻右初再加忠佑历封其次直到成为胡公大帝
―――――――――温州市莲花心金莲道观受理小组录


胡公史略
宋史记载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人北宋时曾任兵部侍郎果敢有才气赏奏免衢婺二州灾年时民丁钱百姓感德遂在其少年读过遇书之方岩立庙纪念且生曾任温州知府政绩斐然因之温属各地人民亦先后建庙纪念之
                                            公元一九八九年   发次己已

 碑记二:乔侯王爷碑记
自有史以来,凡有功于人民,或殒于王事者,毕致功歌颂德,小则父老崇拜,庙祀千秋,大则文人権笔,载入史册,永垂不忘焉。亦有裨史,虚构流传,应运而生,诗人陆游有云:“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郎中。”然而无风不波。皆因年灭代远,物转星移,难溯其源矣。若镇之将军庙,据人传说,已历七、八百年,将军藉系绿坑,身处瓯北,欲匡宋氏江山。发聚全瓯残余,奈何天不由人力不从心,又遭甥舅构冤,奸谋泄机,致全军覆灭,乔侯以为仁,以有拔山之力,难回劫运之愆,后朝不灭,忠臣烈士,诰封乔侯将军。择龙基以建庙,见胜之构亭。春去冬来,天旋地转。世事茫茫如逝水,忠魂耿耿永流传。自去年村里,信士踊跃解囊,两易寒暑,而巍峨庙宇,高耸云霄,查栋调梁。飞阁流丹,蔚为大观。左奉陈氏圣母,藉出福建莆田。父兄皆巫士,氏则生成仙骨,庐山妙法真传,护国救民。近千年来,众生感恩膜拜,笃信无疑,是以万世生平,政通人和也,同龛宝氏元君,蹟显柟溪泰山,救母骑虎成仙,宋理宗朝,封为孝佑夫人,载在永嘉县志,志孝格天。垂范人间显赫,古今称颂。右奉周太尉,系本镇岭下人,幼而奇异,每晨上山哺山石乳,童年臂力过人,两臂千钧,可万人敌,砍柴孝养其母,山上带四石板,重约吨余,至今留为桥,旋因圣李王无成,终于遁隐,后封为太尉,其墓尚在,人称黄田将,善于庙则事记千秋,和矣灵昭万世,略书诸神之事迹,缪充碑铭之前言。

 碑记三:重修平水圣王殿碑记
粤若稽古,考镜祭典。《礼记》有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盖西晋永康年间,临海郡之永宁、安固、横阳三江,濒海而壅塞,风起则潮涌。洪水为患,民瘼久甚。恭闻有周公讳凯者,字公武,世居横阳。公允文允武,善导水势。按宋濂《温州横山周公庙碑》:“乃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壅塞而疏之,遂使三江东注于海。”披郤导窾,水波阒然。
逮永康中年,洪魔再袭,飓风肆虐,江水狂涨。公率众战焉,以身平之,嗟我周公,功成魂殉。
嘻吁!大禹光被华夏,周公德及州郡。爰功虽殊,其揆则一。能捍大患,虽非功安九有;以死勤事,固当庙食万世。尔时,邑长乃建祠尸祝之,唐追封为平水显应公,宋加追通天护国仁济,元进号大和冲圣帝,明复封横山周公之神。
周公之祠,初在永宁县治之西郊,后迁瓯江南岸之西洋。吾乡丘民请其灵,祀之于千石。迨清,敝村贤达,厥分其香,建庙于横山头。
日居月诸,榱桷殆将倾昃;风销雨蚀,栏楹日益颓圮。
夫国朝承平,物阜民康。人心向善,有废咸举。乡人佥谋,二度缮葺。群策群力,悉乐趋事。岁修之费,沛然而盈。赫赫炎炎,不日遂就。庶略表事天敬神之心,崇德尊功之意也!
殿庑殊瑰兮,画梁雕栋。红砖绿袍兮,高耸云霄。表松翠竹兮,掩映左右。斯殿斯景兮,神安人悦。
巍巍宝殿立寰宇,休明安乂;穆穆神灵庇中华,海晏河清。
岁在丙戌,仲冬吉日,勒诸贞珉,以贻悠邈焉。
                                                                                                                                                  谨识
①朱炳祥著:《社会人类学》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00
百度:①http://baike.baidu.com/view/664124.htm
瓯北镇简介:②http://www.zjol.com.cn/ad/bqxz/xz/obz/1.html
①林国平 《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 [J] 民俗研究 2007.1
②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①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M]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5
②郑立勇:《关于民间信仰特征的几点思考》 [J] 福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9.4
③金泽:《中国民间信仰》 [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6
④ 曾传辉:《民间信仰本质属性和特殊属性之我见》[J] 杭州:国际民俗研讨会 2008
⑤《礼记•曲云》云:“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日淫祀”
⑥ 金泽:《关于‘转型时期民间信仰的地位和作用’的几点认识》 杭州:国际民俗研讨会 2008
①《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2091
① 1959年9月28日,毛泽东到金华视察,他在火车上接见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时,语重心长地说:“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姜。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互动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姓胡名则,是北宋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②王何英 《民间信仰的变迁—以白云庵为个案》 [J] CALSI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①麻健敏:《福建民间信仰的现状、成因及问题》 [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3):56-58.
①乌尔里希•贝克等:《自反性现代性》 [M] 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1.13
②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M] 上海:三联书店 2000.372
③顾康伟:《宗教协同论》转引自黄景春:“论我国民间信仰神灵信仰的世俗性”,《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④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 [M]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77
⑤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 [M] 上海:三联书店 1997.312
①克利福德•格尔兹,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
②张新鹰:《台湾“新兴民间宗教”存在意义片论》 [J] 1996.4
來源:http://jpkc.wzu.edu.cn/zgctwh/?kc-n-d-58.html

看图(温州老照片) 作者:零碎伯伯


看图(温州老照片)说话
本帖最后由 零碎伯伯 2009-5-18 16:04 编辑
网友“古温州”收藏一本老温州影集,其中有一张为一位传教士祝寿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他问不知道坐在这张合影照片正中的那位传教士是不是就是苏慧廉呢?看样子他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在温州非常富有影响的人,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当地高官前来为他祝寿?
详见:你没见过的温州老照片http://bbs.703804.com/viewthread ... p%3Bfilter%3Ddigest

网友“双门无聊王”回帖“
祝寿照片: 
实为19036 平息了接近10年的瑞安杨茂奶焚烧汤岙天主教教堂事件(1894年) 
温处道(温州 处州)童兆蓉和法国浙江天主教区主教赵保禄的合影

前排左一永嘉知县秦国均 
左二温州总兵刘祥胜 
中间法国赵保禄和温处道童兆蓉 温州知府王琛
后排左三刘恒德(法神甫) 还有冯列鸿(法神甫)

此次事件童兆蓉在清末政府腐败无能 外国列强占据中国的背景下 以公正严明的办案态度平息事件 也算一名好官
详见:http://bbs.703804.com/viewthread ... 3Ddigest&page=4


零碎伯伯:
近日,我看文史资料发现原来有这张照片的详细说明,特传上让大家分享!
这张合影照片正中的那位传教士是叫“ 赵保禄”
1903年,赵保禄49岁。按中国习俗,祝寿是做九不做十。因“十”与“死”谐音,不吉利,“九”象征吉祥,俗话“九九有根”,故一般为逢九祝寿。再则49,按中国虚岁计50岁,正可做五秩大寿。赵保禄虽为外国人,但长期在中国生活,也入乡随俗,按中国的习俗。于该年庆祝五十寿辰
5月的一天。温州地区在周宅寺巷天主堂为赵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温州地方最高军政官员均前往祝贺,并于神父楼前合影。
照片中前排自左至右依次为:永嘉县知县秦国均,温州镇总兵刘祥兵,赵保禄。温处道道员童兆蓉,温州府知府王琛。后排左三为法国人戴思纶神父,左五为法国人冯烈鸿神父照片右边寿联落款为:管带温防前旗巡查军……,管带温防左旗巡查军……,管带温防右旗巡查军……,落款未字被人物所挡,不详。赵保禄胸前披挂的是清廷授予的勋带,上绣龙纹青廷授勋是对其在中国传教工作的表彰。同年赵保禄在浙江各州府巡视时,各地亦为其祝寿。
                     
照片中主要人物介绍
赵保禄(1854-29251984年至1925年在宁波教区任主教。赵在宁波享有特殊权势。当时人们有句话:“宁波道一颗印,不如赵主教一封信”出入坐四人大轿,过生日时宁绍台道亲自去拜寿。1925年赵死于巴黎,其遗棺由法国政府照会北京政府运回宁波安葬.1932年法国政府授予他十字勋章。其实法兵舰开入甬江,在宁波草马路小修道院举行授勋大典,法国海军担任仪仗队。

童兆蓉(1838-1905年)字绍甫 ,温处道道员,正四品。在任时政绩桌著,《清史稿》有传,著有《童公处公遗书》六卷
王琛,字雪盧 ,温州府知府,从四品
刘祥胜,字吉園 ,温州镇总兵
秦国均 永嘉县知县,正七品

冯烈鸿,法国人,天主教。1898来温工作。1903年接替刘怀德任温(州)、处(州)天主教负责人,1928年离温回国.。著有《 遣使会年鉴》
戴思纶,法国人,天主教神父。当时来中国不久.此行陪同赵来温,后被派驻处州工作多年。

網友古溫州回复:
谢谢零碎伯伯的考证!近期超忙,很久没有光顾“温州风情”。根据零碎伯伯的提示,我又查到点资料:赵保禄法文名为: Paul-Marie Reynaud,  三次在浙江任主教, 1884 年3月7日– 1910年5月10日,任浙江教区主教;1910 年5月10日– 1924年12月3日,任浙东教区主教;1924年12月3日 – 1926年2月23日任宁波教区主教。1926年2月23日在中国去世于任上。

零碎伯伯回复:
好多文史资料记载,赵保禄1926年死于巴黎。


來源:http://70380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9197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温州民间的宗教信仰


温州民间的宗教信仰
瓯越方舟
    当今,在社会上人们常常会碰到问及你信什么的问话,都会听到回答:信佛。其实在温州民间一般称其信佛的大都是信奉“道教”,信奉的即是玉皇大帝所统的各路诸神与诸仙。信仰佛教的则大都是年龄已上岁数的信徒,信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之法门。在信仰的视觉里出现进了神殿庙,烧了寺院香的朦胧信仰。更有信仰基督教的信徒把自已所信奉的说作是:信道教。在当今民间所出现混淆朦胧的信仰,在此借助一角之空间同大家略讨信仰之历史概况。当今,在社会上人们常常会碰到问及你信什么的问话,都会听到回答:信佛。其实在温州民间一般称其信佛的大都是信奉“道教”,信奉的即是玉皇大帝所统的各路诸神与诸仙。信仰佛教的则大都是年龄已上岁数的信徒,信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之法门。在信仰的视觉里出现“进了神殿庙,烧了寺院香”的朦胧信仰。更有信仰基督教的信徒把自已所信奉的说作是:信道教。在当今民间所出现混淆朦胧的信仰,在此借助一角之空间同大家略讨信仰之历史概况。
     温州历史上信奉宗教概有: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一、温州信仰道教的历史概况
     温州道教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西汉初,温州的东瓯王驺摇,酷信鬼神。历史上温州道教的广泛、传播之昌盛与之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国朝吴时代,自道教徒在永嘉大箬岩劈石室以来,温州的道教也曾历经兴废交替。清末至民国时期,温州市区有道觀:85座,永嘉32座,乐清18座,瑞安102座,平阳21座,泰顺2座。公元2000年,温州各地已达到848座。
    东晋朝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到永嘉东蒙山、平阳昆阳东山炼丹;孙恩,世奉“五斗米道”,举义旗后波及温州,逐有道教徒加入义军,更推动温州道教的发展。
    南朝, 著名道士“山中宰相”陶洪景, 先后居永嘉大箬岩、青嶂山、瑞安陶山, 著《真诰》和《本草经集注》七卷, 并采药为民治病。
    唐、宋朝时代,温州道教相当盛极,宫洞、道觀众多,道教名流相继辈出。据道书记载,道教所称的“洞天福地”,温州被拥称的就有五、六处之多。
    至元朝,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清微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其时,在温州道派有:茅盈之清微派、许逊真君之净明派、张天师之龙虎山派、玄武派、神宵派、闾山派、三奶派等。
    元朝以前,在温州的道派有:金丹派、紫阳派;到元朝时,紫阳派和龙门派等,分别又称为:全真道之南宗和北宗。龙门派,于元延祐年间,自黄岩委羽山传入;明、清朝代至民国时期,在温州道脉渐盛。此时,温州的宫洞、道觀除市区的应道觀、紫宵觀、玄真觀(巽山斗姥阁)属紫阳派外,其余大多属龙门派。温州道教逐正式分为:正一道、全真道两大道派。
   (一)、全真道:又称: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道义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主张:道教、释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不尙符箓,不事烧炼,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娶妻室,不茹荤腥,生活主要是:习经、清修、炼养。男性为道人,称乾道;女性为道姑,称坤道。全真道有:南、北宗之分。支派有:龙门、华山、蓬莱、金山、金辉、尹喜、真武、玄武、请静等派别。
   (二)、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原身为“五斗米道”。东汉朝顺帝时期,为张陵所创,到元朝初,已传至三十六代后裔张宗演,被忽必烈封为:“汉天师”、“辅囯天师”。至元朝成宗诏见其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村,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正一道“专侍符箓,祈雨驱鬼”,主要从事符箓斋醮,为人祈福消灾、保阳生、度亡灵。道士生活和俗人一样,食酒肉、娶妻室、生子女、其道觀系父子相袭。俗对其称呼为:师公或经友先生。正一派支派也较多,有:茅君派、净明派、清微派、武当派等。
    二、温州信仰的佛教宗派类有:禅宗、天台宗、律宗、密宗、净土宗。
    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在永嘉罗浮山立佛塔;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在永嘉习礼坊(今鹿城公园路),建崇安寺;唐改称:开元寺。以此温州的东瓯大地上,开创了佛教的先河.自南北朝到隋..温州建寺院近百座。天宝年间(公元665年至713),玄觉大师在永嘉西山龙兴寺创禅宗道场,弘扬禅法,时成为江浙一带的禅学中心。会昌年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昭灭佛,寺庙被毁,僧尼还俗,温州虽地处海隅,亦遭波及。
    五代十国,吴越王钱弘俶,笃信佛法,在平阳南雁荡山,设螺溪“普照道场”,复兴天台宗,并建崇教禅寺等十八座寺庙及沉香塔、铁塔:到宋代,温州寺庙已达200座。其时,天台宗已分化为:山家、山外两派。文昌.继忠法师旨在弘扬山家宗在妙果寺,设开元寺道场;山外宗信者众多,立教有规,著述辞理切直,为世人所崇信。唐朝盛传“永嘉禅"(即:禅宗).入宋后,禅宗深入民间,演变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元、明、清三代,温州佛教曾几度兴衰。元代,省初法师著《五门禅》,弘扬天台宗教规。明初,逆川法师(曾主持钟山元遮法会).回温州后兴建大龙山报恩寺、茶山实际寺等十余座。金壁峰禅师,创玉苍道场,成为玉苍派(属临济宗)开山祖师:后在浙南、闽北陆续分化为:仙坛、半山庵、岩庵.宝兴庵等,师徒相承,经济相袭的子孙派系。 清初,著名高僧法幢,在头陀山重建密印寺,设临济宗道场,温州禅门又呈中兴之势。清末,谛闲法师竭立中兴天台宗,光绪皇帝赐《龙藏》一部,奉旨于密印寺传戒,并在岑岐重建宝坛讲寺、灵岩寺等。明清年间,由于各宗各派兴衰,温州佛教渐以净土宗为主流,户户观音,阿弥佗佛名号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妇幼皆知。
    公元一九二一年,弘一法师来温,卓锡庆福寺、江心寺,景徳寺、伏虎寺,闭关潜修,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部份僧尼还俗,有些寺院改作他用。六十年代中期,庙宇、佛像,法器等遭受严重毁损,宗教活动停顿。八十年代初,政府放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归还改作他用的寺庙。几经翻修、重建,至使当今,寺庙林立,金砖碧瓦,宏伟亮丽,瓯越大地呈现一片辉煌景象。
    三、 温州信仰天主教的历史概况
    天主教:在历史上,曾两度传入温州,均受挫而止。
    元朝年代,景教与天主教传入,史称“也里可温”(蒙古语,意为:有福缘的人)。据《元史. 典章》三十三卷记载:大徳八年(公元一三0四年),江浙行省准中书省咨,礼部呈奉省判集贤院呈,江南诸路道教所呈,温州路有“也里可温”,创立掌教司衙门,招收民户,充本教房计(籍),与佛、道教分争教徒。元亡后,“也里可温”亦渐消失。
    明末清初,多明我黎玉范(西班牙籍)等传教士,从福建福安来永嘉、瑞安、平阳等地传教。后因“中国礼仪之争”,而再度中断。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公元一八四六年),法国遣使会传教士以宁波为主教驻地,在浙江开展传教活动。公元一八六九年,乐清陈希林、陈茂庆到黄岩栅桥天主堂领洗信教;公元一八七四年十一月,该堂中国籍马宗良神甫访温州,为祖籍福建的三十来位老教徒在温州花柳塘巷设立活动点。从此,温州天主教教务隶属于宁波教区;公元一八八0年十二月,温州成立本堂区;一九0三年升格为总本堂区。此后,平阳于一九一一年,永强于一九二0年,虹桥、枫林于一九二八年,瑞安于一九三0年,钱库、坎门于一九三二年,蒲门于一九四一年,先后成立本堂区。公元一九四九年六月,温州天主教脱离宁波教区,自成教区。初名为:永嘉教区,不久改为温州教区。主教由宁波主教戴安德(法籍)兼任,副教主为:苏希达。
    公元一九四八年十月和一九四九年五月,天津望海楼教堂法籍传教士司仪芳两次来温州,在董若望医院,进行反对共产党活动,妄图破坏人民解放事业;一九五二年九月,与该医院大姆姆葛良贞(意籍)同时被驱逐出境。
    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八日,市区周宅祠巷教堂组织“聖母军”支会,随后,永强、平阳、钱库等本堂区亦建立支会。一九五0年又设温州区会,并向“爱尔兰总部”备案。敌视各项政治运动。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被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公元一九五二年一月四日,潘嘉禄、吴钦华等三十二人发起,响应四川广元天主教徒《自立革新宣言》,发表《温州市天主教革新宣言》,倡导发扬自治精神,实行经济自养,贯彻自传原则。三月十二日成立温州天主教革新委员会。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召开温州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建立了天主教爱国会,主任:陈达夫;同月四日,方志刚被选为主教,成为温州教区首任正权主教。公元一九九九年,天主教温州教区召开第二届換届选举会议,蔡叔毅当选温州天主教爱国会主任。
    公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温州各地出现首批天主教徒,有来自祖籍福建的老教徒,有乐清里岙、永嘉茶坑等地的新教徒,有永嘉、瑞安等地的一批“无为教”信徒者。一九四九年统计,温州地区有信徒:32730人,玉环757人,青田温溪628人;到一九九九年统计,天主教信徒已发展到98397人。
    历史上,于公元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在温州才始有外国传教士。一九三四年以前,以法国传教士为主,后由波兰传教士接替。一九四六年七月最后一批外国传教士离温。七十年来,来温的外国传教士共二十四人,其中法籍九人,波兰籍十二人,意籍二人,荷籍一人。
    四、 温州信仰基督教的概况
历史上温州信仰基督教教派有:内地会、循道公会、耶稣教自立会、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浙南分会、基督徒聚会处(又称:兄弟会、地方教会)、交通会、祈祷山、呼喊派。
    一、内地会:于公元一八六七年七月,由英国传教士曹雅直,自宁波来温州传教而传入,一八七七年设堂于市区花园巷,称:內地会,为基督教传入溫州最早的一个教派。后渐扩大到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后,教徒要求自办教会,于一九二七年改名为:中华基督教自治内地会。到一九四九年,内地会在温州建有城区、西区、永乐、永瑞、瑞文、平泰六个区联会,有分堂134座。
    二、循道公会:于一八七七年十月,由英国传教士李华庆来温州传教传入,翌年三月在城西街嘉会里巷购房设堂,称:偕我会。一九一一年改为:聖道公会,一九三四年又改称:循道公会。先后建立城厢、永嘉楠溪(枫林)、永嘉西内(碧莲)、永嘉西外(西溪)、江北、上戍、乐清西(柳市)、乐清东(虹桥)瑞安、平阳十个联区,到一九四九年有分堂115座,栈房120处。
    三、耶稣教自立会:(分温属总会、平阳分总会),一九0七年平阳林湄川、黄里中等响应上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号召,从内地会和循道公会中分裂出来,开展自立运动,至一九一0年春,堂、点发展到40处,正式成立平阳耶稣教自立会。一九一二年,梁景山、谢楚廷等亦在府城施水寮建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温属分会,一九一四年七月建首座教堂于乘凉桥。一九二0年,经中国耶稣自立会全国代表会议后,同意成立分别建立温州、平阳分总会。平阳分总会称:浙闽分总会,温州分总会称:温属总会,一九四一年迁址至三牌坊教堂。
    四、温州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国籍牧师尤树勋等毅然决定脱离由外国传教士控制的“聖道公会”,与一批教徒一起进行自立。于一九二五年七月在沧河巷建立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活动范围渐及永嘉、乐清、瑞安、青田、玉环。至一九四九年,在温州建有五个联区,121座分堂。
    五、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浙南区会:一九一六年,上海的曾路得、熊湘元来温州宣讲安息日道理,并在五马街建立活动点。后又遣:支访坚、邬天恩来温州传道,活动点迁至甜井巷,后移沧河巷。一九一八年夏,华东教区联合会会长:韩尚理(美籍)来温州筹建安息会浙南分会,翌年春在南塘街成立,会长为美国传教士:韦更生。一九二四年建总堂于:头梳脑。至一九四九年,设有永嘉、乐清、瑞安、平泰四个区分会,53座教堂。53处堂点,主要分布在温州、瑞安、苍南,“守安息日”,区别于其它教派的是“星期六”之特点。
    六、基督教聚会处:又称:兄弟会、地方教会。一九二九年平阳桥敦:王禹亭、张悟生等人在石丁步头建立聚会处。翌年春,温州:潘活灵、章高来等先后在珠冠巷、大厅巷、仓坦前进行聚会活动,一九四三年在西城下购房建堂。一九四九年发展到有活动场所111处。至今已发展到有堂点360多处。地方教会自称无上下组织隶属,以地名为名,无论大小均一律平等,故称之为:兄弟会。在教会里,不设牧师、教师等聖职人员,只有信徒、同工、长老称谓,他们只负责聚会时的整领兼办理一些事务性工作。
    七、交通会:交通会来自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其活动范围只在乐清的翁详、黄华、白象、柳市、虹桥、天成、乐城等地。一般都处在地下秘密活动的基督教分派组织。到八十年代,交通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自愿加入了"三自"组织,服从政府领导和管理。另一种却不服从政府领导和管理,不参加“三自”组织,与“三自”組织抗衡,属于无组织的自由派。堂点有80余处,信众约四万余人。
    八、祈祷山:系部分基督教反对“三自爱国组织“,不接受政府领导和管理。其活动范围只在永嘉的桥头、阳岙、桥下、西溪、岩头、枫林、昆阳、翼宅等地。宗教活动中喜欢召开所谓:“灵感奋兴会”、“守望祷告”活动,其话动大都选择在农村或偏僻的地方搞宗教狂热,有扰乱正常宗教秩序趋向。
    九、邪派组织呼喊派:该派的策源之地是在苍南龙港镇新美洲村,政府于八三年、八七年、九一年、九六年、九九年先后五次对其进行打击与专项整治,其活动有所收敛,信徒人数有所减少。其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鹿城、苍南、平阳、瑞安、乐清、文成,该教为逃避政府对其的打击,除个别不定时在教堂活动外,大部分以“小排”为单位进行活动(10人至20人信徒为一排),无固定聚会点。近几年,其内部也发生分岐,分成两派,一派仍不参加“三自”组织,不与政府接触;另一派不参加“三自”组织,但同意接受政府领导和管理,要求政府给予场所登记。
    自新中国成立后,内地会、循道公会、基督教自立会、耶稣教自立会都取消各派名称,统一实行联合礼拜。
本帖最后由 瓯越方舟  2009-7-26 11:38 编辑
來源:http://70380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