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温州首间西式诊所,看病、拿药全免费

温州首间西式诊所,看病、拿药全免费:救人灵魂归向基督,是最大的荣耀…

说起温州的宣教士,很多人或许首先想到的,是曹雅直。

作为温州宣教禾场的开拓者,这位“独脚番人”对着戴德生的那句:

“有两条腿的人不去,所以我必须去……”

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踏向陌生的禾场,一边脚踩荆棘,一边默默开垦和耕耘。

但今天要介绍的,是另一位对温州有着深远影响的宣教士——稻惟德 Dr. Douthwaite。

稻惟德 Dr. Douthwaite

1880年5月27日,140年前的今天,稻惟德抵达温州。

作为温州第一位西医师,和温州第一家的西医诊所的创建者,他在收治鸦片病人、推动眼视光事业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在中国多年不惜辛劳,以一颗“医者仁心”尽心救治病人的他,甚至还被当时的清廷授予了“双龙”勋章,和一块写着“西国扁卢”的匾额!

01

谢菲尔德大学高材生
因为一本书来到中国

1848 年,稻惟德出生在英国谢菲尔德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6岁那年,他先后经历了母亲和两个哥哥,因肺结核去世、父亲再娶等家庭变故。
种种不幸遭遇,让他的童年过得异常艰难,而他几乎是一边做着繁重的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学业。

直到18 岁时,他遇到了药剂师塞缪尔,在他的启发下,稻惟德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先是做他的学徒,后来又专门去谢菲尔德大学学医。

谢菲尔德大学

童年的不幸,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对穷困和病痛有了更感同身受的体会,愿意俯下身来,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关切身边的弱小。

按照原先的规划,稻惟德或许会在本地当上一个衣食无忧的医生。

但在1873 年夏天,稻惟德偶尔翻到的一本书,则彻底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那本书,是由内地会早期成员宓道生所写,讲的是他在宣教过程中的见证和故事。

宓道生

受到这一遥远且陌生禾场的感召,当时都还未完成学业的稻惟德,就决心休学前往中国。
多年后,他回忆起了这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之举背后的原委:

“自读书以来,考古稽今,详细追求与人之大有关系者,莫过于医药。

因此朝读夕思,专心致志,谒师访友,互相对证,数年之久,上奉天命,来至中国,习其语言,学其文字,读其书籍。”

1874年5月1日,稻惟德与宓道生夫妇一同抵达上海,稍作停留之后便前往了浙江。

当时稻惟德的目的地,并非是温州,而是先到了绍兴,着手学习中国的语言和习俗。

后排为稻惟德和妻子

不过在他仅适应了三周之后,一名患眼疾的病人上门求助,却突然打乱了他原先的计划,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知道只要一个小手术,就可以恢复他的视力。

尽管这时候的我,还没有打算开始我的救济工作,但是我还是接下了这个病人的请求……”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慕名前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那个形容西医是“挖肝剖腹”、“巫术”的年代,他们想在这里立足,却没那么简单。

有一次,稻惟德与宓道生以及中国助手,受邀前往一名病人的家中医治,不曾想却遭到了当地人的围追堵截,他们被关进屋子里,险些因当地人放的大火殒命。

好些危急之际,他们一行人在绍兴一位基督徒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并在在船上漂了四天四夜辗转来到宁波……

“这段经历,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过于惨烈……” 稻惟德后来悻悻地说道。

02

在内地会的一次发言

促使曹雅直力邀他来温州

被这么一闹,绍兴的事工,可以说是彻底中断了。

戴德生便安排他先去杭州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启程去杭州的途中,他意外听闻了浙江西南的另一个城市——衢州。

于是在经过考察之后,他决心前往衢州开拓禾场。

有了在绍兴的事工经验,稻惟德一到衢州就开始琢磨,怎么样才能缓和当地人的“反洋情绪”。

清末衢州

他思来想去还是要开诊所,于是他用60 英镑,在当地租了一个租期10年、且有 12 间屋子的房子。
“从附近村庄来了上百人,有时候甚至上千人,前来求医问药。通过这个方式,我们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尊敬……”

除了自己出门不会再被人叫“洋鬼子”,反而被称为“外国老师”外,稻惟德还惊喜地发现有中国人愿意接受基督信仰了!

而稻惟德的夫人除了协助护理之外,也承担起了当地女子寄宿学校以及妇女开化的工作。

在衢州行医、宣教、开办教育的几年间,福音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仅受洗的就有50多人,等稻惟德离开衢州时,他建立的教会已有100多人……

1877年温州华盖山及东城墙

既然在衢州干的好好的,为什么之后他又去了温州呢?

这里边,就不得不再一次提起曹雅直。

温州属于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加上封闭险峻的地势,让它古时还有着“南蛮之地”一称。

那么,曹雅直什么时候,来的温州呢?

1867年——在温州正式开埠前的10年。

1877年温州南部城区

当时西方的商旅,极少来到这个交通不便的港口,封闭的地域、保守的民风,让曹雅直不得不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敌意。

当这个黄髪碧眼、身穿西服的洋人,一瘸一拐地在街头走动时,总是会有人直接冲着他喊“洋鬼”、“独脚番人”,甚至还会有人欺负他行动不便,拿起石块朝他丢掷。

“如何缓和与当地人的关系?”

曹雅直碰到了和稻惟德一样的难题,且这一问题的出现,远比稻惟德还早得多……


曹雅直夫妇

与稻惟德一开始就办诊所不同的是,曹雅直当时想到的办法是办学。

他在花园巷寓所开设塾馆,招收穷人家的孩子,免费入学,免费提供膳食住宿,赠予书籍文具,还每月发给津贴10元大洋。

后来这些塾馆,发展成了“崇真小学”和“育德女子学校”,这也是温州最早的教会男女学校。

曹雅直夫妇早期办的塾馆

而稻惟德之所以,会来到温州开西医诊所,其中也离不开曹雅直的力邀。

1877 年的 8 月份,内地会在宁波举办了一次为期 7 天的大会,不同省份的数百位宣教士到会参加,彼此交流学习。

当时,稻惟德就曾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而他的经验和方法也在会后,被刊登了出来。

一时间,医疗事工便也被许多宣教士纳入了计划之中,这其中,就包括曹雅直。

03

开温州西医之先河

被授予“西国扁卢”牌匾

曹雅直在1880年1月给“亚伦”的信中,就曾表明对稻惟德医生到来的期待。他说:

“我们盼望稻惟德夫妇能尽快来这里一趟,他们和我们是一个差会,来中国已经六、七年了,一直在中国从事医疗事工。

我相信,这一事工一定会很成功,愿神祝福他们。”

曹雅直的力邀,再加上考虑到稻惟德德身体原因,温州的天气会更温和,差会于是把他调往温州工作。

1880年5月27日,稻惟德夫妇平安抵达温州这一东南一隅。

1890年宣教士在温州

晚清时期的温州,可以说是鸦片重灾区!

据相关史料记载,1869年,温州的鸦片馆还屈指可数,但仅仅过了10年,这一数量竟剧增到了800-1000家!

稻惟德一到温州,就发现当地鸦片泛滥,吸食者众多这一现象:

“我被刚才看到的一个吸食鸦片的男人的脸震惊到了……我决定尽我所能,帮助这里的人戒掉烟瘾!”

清末鸦片馆

说干就干,稻惟德在曹雅直的帮助下,于当年6月6日开设门诊,并聘请本地的陈日铭先生作为助理。

在最开始的几个月,稻惟德只接诊眼疾病人。

但一方面最初愿意来的都是穷苦百姓,另一方面由于他医术高超,待人也热情和蔼,不避险巇,不管饥渴疲劳,都专心诊治,不久便名满瓯越。

早期温州护士

病人激增加上众人的强烈要求,稻惟德医生不得已撤掉了限制,内科、外科、骨科……只要上门求诊,他便不拒之门外。

同时,为了早日建好诊所和戒毒病房,即便身体有恙,他却仍四处奔走募集基金。

1880年11月,最终在繁华的五马街一带,毗连曹雅直所建立的花园巷教堂处,稻惟德医生开设了温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和戒毒病房。

清末温州花园巷教堂内景

关于当时诊所和戒毒病房的现状,苏虹在《旧温州轶事录》中曾有记载:

“当时温州民间吸毒之风甚烈,一些不自爱者,一旦上瘾,无力自拔。医院除收治病人外,也收戒烟市民。

看病、拿药一概免费,但有一条规定:

凡前来治病、戒烟者,在开诊前必须静听传教人员讲道。市民们均乐于接受。”

稻惟德写的《戒烟祷文》

当年,门诊设立仅6个月的时间,来就诊的患者就有2214人次;

仅11和12两个月,戒烟病房就收治61名瘾君子,其中58名治愈出院。

次年,戒毒病房又收治了213位瘾君子,其中209人戒除毒瘾。

温州花园巷教堂现状

曹雅直的夫人曹明道,就曾记载过乐清北白象,一位名叫厉厚明的银匠的戒烟过程,而他的转变也致使开拓了整个北白象镇的福音事工:

“来这里戒烟的人中有一个叫厉厚明的银匠。

因为吸大烟多年,性格已变得极其顽劣,连亲生母亲都不愿收留他……

有一天,在他上楼时,另一个在这里戒烟的人故意将一盆脏水泼到他身上……

而这次,他却平静地走下楼,等到那个人也走下楼梯,厉厚明紧盯着他的脸,说:

‘如果在一周前,你这样对我,我肯定会把你、你爸你妈、你祖宗八辈都骂个遍。

但现在,我听到了耶稣的大爱,祂甚至为像我们这样的罪人钉了十字架,我就不会再那样骂你了。’

终于有一天,他彻底战胜了曾经像锁链一样捆绑着他的毒瘾,可以出院了。

但他却请求我们,再让他在戒烟所待两个星期,好有时间学到更多的宝贵真理。”

清末温州西医诊所

1882年7月,在温州上层人士抗议、内地会资金出现短缺、稻惟德病情日渐加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这家西医诊所被迫关闭。

作为温州第一家西医诊所,尽管它的规模不大,存留的时间不长,却是开创了温州西医之先河,亦救治了病人4075人……

而若干年后,稻惟德、刘星垣师徒二人合作翻译出版的《眼科指蒙》,也成为了目前现存有温州人署名的第一部西医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以示其心愿:

“甚望举世君子,观书有感,求道无异于求医,知救魂尤美于救身……”

写给稻惟德医生的“西国扁卢”牌匾

离开温州后,稻惟德辗转山东烟台等地,以医者仁心救治了十几万中国百姓,广受社会各界的爱戴,并被授予“西国扁卢”的牌匾。

1899年10月,年仅51岁的稻惟德在医院工作时,不幸染上痢疾,不治离世,从此长眠于山东烟台。

在他离世前,稻惟德医生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若我的生命能化作千条生命的话,我愿把他们全摆上,投入荣耀的事奉里,以至赢得中国归向基督。

这是我感到无上的、至大的喜乐和最高的荣耀……”

來源: 温州首间西式诊所,看病、拿药全免费:救人灵魂归向基督,是最大的荣耀…,主编:黑门,编辑:砾子,2020年05月27日,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ece70797343862f2dcf1d2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