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直夫妇于1887年回英国后,朱德盛从平阳来到温州,全面负责温州内地会事工。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3月20日,在江心屿英国领事馆和温州内地会教堂里,偕我公会苏慧廉牧师为内地会的朱德盛和珍妮(Jenny C. Oliver)主持婚礼。珍妮于1886年5月来到温州,比朱德盛早一个月,帮助曹明道在女校的事工。曹明道回忆说:“1887 年,曹雅直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我们觉得有必要回国休养一段时间。那时,女校由奥利弗小姐负责,当时她已和朱德盛先生订婚。我们离开温州的那段时间,温州教会就交由朱德盛先生代管。1888 年,他们结婚。我从英国回来后,他才返回平阳。”
1890年,曹明道回到温州之后,朱德盛夫妇就留在平阳服侍。1891年,可以说是朱德盛牧师最痛苦的一年,因为他的夫人和女儿因痢疾和霍乱先后在温州和上海去世。曹明道的《二十六年》中抄录了鲍金花的一封信,详述朱德盛一家的遭遇:
第二天(9月9日)早上 6 点,朱德盛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女儿从平阳过来。朱夫人得了严重的痢疾。劳雷医生过来看她,说这是他见过的最严重的病例,恐怕她很难撑过去。我们竭尽所能救助,但她的病情却逐渐加重。星期四下午,5 点 5 分,这位姊妹终于安息主怀。那时,距她被抬到这里仅有 36 个小时。她曾确信自己会康复,好几次她为生命得以存留而感恩,切切祷告将来全心全意为荣耀主名而活。星期四,她虽然神志不清,但还能回答问题。那天,她花了很多时间祷告,恳切地为平阳同工祷告。她错以为她是与戴德生先生一起在上海,一次次问他,事情可以在下午解决吗?有一次,她说:“亲爱的戴德生先生,你要祷告吗?”中午的时候,我给她反复地读唐德义小姐写给她的字条,她没听懂,我说:“那是代表基督。”她说:“哦,是吗?那它代表一切,不是吗?”说完,马上闭上眼,又开始甜美地祷告。我记得她祷告时说:“哦,主啊,今天下午,我们奉耶稣宝贵的圣名来到您面前。我们对这个名的真正含义知道的不多,也很少知道我们奉他的名能干什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靠祂的名的大能来更新自己,让我们可以活在其中,行动在其中,并在他宝贵圣名下做工。”她祷告的唯一话题就是耶稣,她一遍遍重复“宝贵圣名,宝贵圣名”。一次她转向师母,说:“你说耶稣基督现在想让我为祂做什么?”师母说:“我想,祂也许想唤你回家。”她说:“哦,你是这么认为的,我要是也这么认为就好了。”
我想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快要走了,她确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和师母说过话,很快就陷入无意识状态,再也不能说话。第二天,我们把她葬在城墙外那一小片墓地里,就在她去年失去的那个小男孩旁边,也离去年离开我们的波荻小姐(Miss Boyd)不远,确信他们将来会荣耀地复活。“时日不多,祂将再来,不会耽延。”一个星期后,朱德盛先生带着他失去母亲的三岁女儿小奥利弗去了上海。上次接到他的信,让我们极度震惊和悲痛,他在信中告诉我们,小奥利弗死了。孩子得了霍乱,三天就死了。
虽然遭受家庭中的极大变故,朱德盛牧师仍然坚守在温州与平阳传教。《教务教案档》记载1895年在温州府属教会情况,“城内花园巷设有内地会教堂一所。堂屋半洋半华式。教士朱德盛英国人。住平阳。另有女教士曹明道鲍金花唐德义魏思忠等四口住堂内。均英国人。……瑞安县桐岭底下蒲地方英国设立教堂一处。房屋四间系属华式。住堂教士林庆增系温郡人。另有西人每月到堂一次。堂内并无育婴施医等事。……平阳县西门外有小教堂两处。堂属大英国教。系耶稣教。房屋一系洋式。一系华式。均系三楼三底。教士仅止朱德盛一名。英国人。堂内并无育婴施医各事。”
1896年4月(农历三月),《中西教会报》登载由林领第撰写的文章〈论温州圣道之繁盛〉,简述曹雅直牧师1889年去世之后,曹明道回到温州,并派遣朱德盛到各处热心传教的情形:“昔接温郡平邑一函云。萧家渡桐岭马社等处。现慕道之人。每礼拜日教堂坐满。皆静听细究。可望圣道日盛。惜庄稼多而工人少。切望稼主多遣工人收彼庄稼等语。……而师母见诸教友之如羊无牧。不忍遽然弃之。以故续请英教士朱德盛。及华教士陈日铭两先生者。前往各处。宣播福音。寒暑勿衰。劳而不倦。所以现在温州一带。信道者。不下千余人矣。此诚出于神之莫大洪恩。如是照临温郡。岂人意料所能及乎。……至于朱牧师今春归国。四月间闹案又兴。拆毁教堂。糟蹋已极。现牧师接闻惊报。仍想明春重来平邑。夫如是。惟愿温州慕道者。愈渐推广。圣道日兴。犹冀吾侪之高明者。审此情形。为彼祈求而后可。能如经云。得有百倍收成者。斯诚仆心之厚望也矣。”
朱德盛在平阳传教期间,曾提出本地牧者自立的倡议,在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平阳分会于1910年10月正式创立之时,该会发起人均追忆朱德盛牧师的倡议。如黄时中报告说:“本会昔为朱德盛牧师倡议。深愿中国教会。早日成立。”苏炽卿说:“吾今日自立会已成。若无当年曹朱二牧师之提倡。今日施牧师之赞成。何由结此美果。吾侪必当饮水思源。万勿半途返棹。以负母会之厚望也。”
朱德盛牧师于1886年到温,1911年离温,驻温州平阳服侍。
J. Hudson Taylor, M.R.C.S.,F.R.G.S.,China’s Millions, London: Morgan and Scott, 1886,pp152.
Lodwick, Kathleen L,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Volume XIX, Shanghai: American Presbtterian Mission Press, 1888, pp196.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141页。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141-142页。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221-223页。
吕实强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五辑(三),光绪十三年-光绪二十一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第1815-1817页。
《中西教会报》,上海美华书馆,光绪22年3月(1896年4月),第12-13页。
虽然遭受家庭中的极大变故,朱德盛牧师仍然坚守在温州与平阳传教。《教务教案档》记载1895年在温州府属教会情况,“城内花园巷设有内地会教堂一所。堂屋半洋半华式。教士朱德盛英国人。住平阳。另有女教士曹明道鲍金花唐德义魏思忠等四口住堂内。均英国人。……瑞安县桐岭底下蒲地方英国设立教堂一处。房屋四间系属华式。住堂教士林庆增系温郡人。另有西人每月到堂一次。堂内并无育婴施医等事。……平阳县西门外有小教堂两处。堂属大英国教。系耶稣教。房屋一系洋式。一系华式。均系三楼三底。教士仅止朱德盛一名。英国人。堂内并无育婴施医各事。”
1896年4月(农历三月),《中西教会报》登载由林领第撰写的文章〈论温州圣道之繁盛〉,简述曹雅直牧师1889年去世之后,曹明道回到温州,并派遣朱德盛到各处热心传教的情形:“昔接温郡平邑一函云。萧家渡桐岭马社等处。现慕道之人。每礼拜日教堂坐满。皆静听细究。可望圣道日盛。惜庄稼多而工人少。切望稼主多遣工人收彼庄稼等语。……而师母见诸教友之如羊无牧。不忍遽然弃之。以故续请英教士朱德盛。及华教士陈日铭两先生者。前往各处。宣播福音。寒暑勿衰。劳而不倦。所以现在温州一带。信道者。不下千余人矣。此诚出于神之莫大洪恩。如是照临温郡。岂人意料所能及乎。……至于朱牧师今春归国。四月间闹案又兴。拆毁教堂。糟蹋已极。现牧师接闻惊报。仍想明春重来平邑。夫如是。惟愿温州慕道者。愈渐推广。圣道日兴。犹冀吾侪之高明者。审此情形。为彼祈求而后可。能如经云。得有百倍收成者。斯诚仆心之厚望也矣。”
朱德盛在平阳传教期间,曾提出本地牧者自立的倡议,在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平阳分会于1910年10月正式创立之时,该会发起人均追忆朱德盛牧师的倡议。如黄时中报告说:“本会昔为朱德盛牧师倡议。深愿中国教会。早日成立。”苏炽卿说:“吾今日自立会已成。若无当年曹朱二牧师之提倡。今日施牧师之赞成。何由结此美果。吾侪必当饮水思源。万勿半途返棹。以负母会之厚望也。”
朱德盛牧师于1886年到温,1911年离温,驻温州平阳服侍。
J. Hudson Taylor, M.R.C.S.,F.R.G.S.,China’s Millions, London: Morgan and Scott, 1886,pp152.
Lodwick, Kathleen L,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Volume XIX, Shanghai: American Presbtterian Mission Press, 1888, pp196.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141页。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141-142页。
曹明道著,《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温州恩际翻译团契译,台北:宇宙光全人关怀,2015年10月,第221-223页。
吕实强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教务教案档》第五辑(三),光绪十三年-光绪二十一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第1815-1817页。
《中西教会报》,上海美华书馆,光绪22年3月(1896年4月),第12-13页。
《中国基督徒月报》第28号,中国基督徒自立会刊印,1911年2月,第11-12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