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星期二

宗教信仰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功能探悉——以溫州瑞安市為例 作者:焦淑軍

[內容摘要] 宗教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正功能有:在經濟發展中,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信仰作出了巨大貢獻;宗教信仰在社會秩序整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宗教信仰有力地克服了市場經濟的不足之處。負功能主要有:政治方面——部分宗教組織和勢力反對現存社會制度和秩序, 對社會及宗教團體內部的整合與發展起到瓦解作用;經濟方面——宗教信仰世俗化中過分的功利主義動機帶來了部分信徒和宗教組織的非法斂財聚等行為, 客觀上破壞了部分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秩序;文化方面——宗教信仰的非理性主義直接衝擊, 阻礙了科學教育、科學知識及科學世界觀的普及。
關鍵字:宗教信仰;現代化進程;正負功能
 
    宗教世俗化是當今宗教信仰的普遍表現形式。在溫州,宗教世俗化始於上世紀80年代。什麼是宗教世俗化? 宗教世俗是指宗教在其發展中由於世俗社會的影響和衝擊而導致宗教神聖性、神秘性的逐漸淡化, 與現實社會的關係日益密切。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範疇,學術界普遍接受的定義是:“指以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為推動力,實現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大轉變”。主要表現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大領域中。本文擬從宗教世俗化的角度,根據調查所得資料,在三大領域中就宗教信仰的功能展開一簡單探悉。

 一、調研地點及其宗教信仰基本情況介紹

        溫州全區下轄36縣和樂清、瑞安2市。溫州地區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點區域之一,而瑞安市也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點縣市之一。瑞安市的宗教信仰狀況基本可以反映溫州全市的宗教信仰狀況。因此,為全面瞭解宗教信仰在溫州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我們對裡安市(包括溫州市)的宗教信仰狀況做了半個月的調查研究。調查方式以問卷訪談為主,實地調查為輔。調查對象分別是:裡安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裡安市馬嶼鎮、裡安市梅嶼鄉;溫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溫州市基督教協會、鹿城區政協、人大等相關單位。裡安市目前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大宗教, 四個宗教團體。全市有天主教信徒4830,約占全市基督徒的4.3%(全地區天主教徒約12),基督教信徒78395,約占全市基督徒的12. 06%(全地區基督教徒約65.2),二者共計信徒8.3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7% (溫州基督教和天主教徒約占溫州總人口的10%);佛教教職人員216, 其中比丘130,比丘尼86人;道教教職人員260,其中正一教道士245,全真教道士9,道姑6人。佛道教信徒沒有確切統計數字。根據調查推算,估計宗教信眾占全市人口的10%強。全市宗教活動場所546,其中國務院登記證316,國務院保留證144,民間信仰證86處;臨時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00處。其餘資料將在以下論述中陸續涉及。

二、宗教信仰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正功能

  1.在經濟活動中, 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教信仰作出了巨大貢獻

         宗教信仰在現代化中對經濟的貢獻主要表現為:一是宗教信眾注重現實生活, 但也不放棄信仰追求。裡安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帶來了人們物質生活的明顯改善, 教徒文化素質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絕大多數信徒不只是追求虛幻的來世和渺茫的彼岸,而更注重立足於現實。二是對世俗利益的熱情。各種宗教都熱情關心世俗社會的公共利益, 踴躍賑災濟貧, 救死扶傷, 積極捐資“希望工程”等。如在南亞海嘯賑災中,裡安市市區某基督教堂就捐資達10萬元;每年全市宗教界捐資賑災、捐資助學之類合計約76萬元。這種善行在災後地區經濟、家園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宗教信仰在社會秩序整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美國宗教學家彼得貝格爾曾說過:“(宗教)是人類建立神聖宇宙的活動, 換一種話說,宗教是用神聖的方式進行秩序化。”【4(P33);“宗教是人類對自然界及社會和他所發生的無序關係(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所進行的一種秩序化處理”【5(P12)“宗教使人類的生活和行為神聖化, 於是變為最強有力的一種社會控制。”【6(P78)宗教倫理的社會整合與秩序建構功能通過對人的控制作用, 部分地彌補了現代化的缺陷。
        在安市對宗教界人士的走訪中我們瞭解到,宗教信仰這種對社會秩序的整合具體體現在兩三個方面:一,絕大多數宗教信仰者和宗教團體信徒, 真誠實踐誠實、守信、公正、公平等市場經濟的基本倫理要求,客觀上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的良性運轉,為經濟活動整合起良好的運行秩序。二,無論基督教、佛教、道教、還是天主教信徒,都非常重視家庭關係、鄰裡、親朋關係, 在家庭倫理中貫徹愛家人勝過愛自己的原則,這為人們的個人生活整合, 發展出良好的生活秩序。三,在宗教團體內部,大家互相以兄弟姐妹對待,同樣在生老病死方面互相扶住,內部團結如同一家人,每一成員都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依靠感。

3.宗教信仰有力地克服了市場經濟的不足之處

     瑞安是一個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市。但在瑞安, 人們同樣會感受到一種濃鬱的傳統文化氛圍,一種自然和諧、忙碌而又有序的生活方式。誠信經商、助人為樂、互相輔助的事例比比皆是。宗教信仰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宗教文化在克制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方面具有如下四方面的功能。

第一,強化了人們的職業道德觀念。“人類神聖的職業責任感、尊嚴感,一開始就和人們的神聖信仰有著淵源關係, 或者說, 是由於宗教的神聖感的沉積並延伸形成了人們的職業道德感【7(P12)。我們在瑞安看到的, 各行各業的供奉的宗教神聖就是各行各業職業道德感觀念的文化腳本。而基督教新教宣導的天職觀念、敬業、愛業等,在瑞安基督徒身上是顯而易見的精神風貌和職業道德行為。

第二,有利於培養人們的健康心理, 使人們愉快坦然面對生活。宗教信仰則可以為人消除這種心靈的陰影, 提供一種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援。斯特倫曾指出: “宗教是實現根本轉變的一種手段。……所謂根本轉變, 是指人們從深陷於一般存在的困擾(罪過、無知),徹底地轉變為能夠在最深刻的層次上,妥善地處理這些困擾的生活境界。”【8(P2)有了這種解釋、這種處理、這種轉變,人們就獲得了一種心理平衡,就可以從困頓、迷惘、悲觀、頹喪中走出來, 坦然愉快地面對生活。這本身也可以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維護安定團結局面的積極作用。

第三,可以消解現代社會工具理性的弊端,增進人際和諧。在我們國家經濟市場化過程中,誠如馬科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所論述的,過去社會的價值理性逐漸被工具理性所取代,社會冷漠、人們的情感交流斷裂和人際關係的緊張、疏遠乃至對立。而宗教信仰則可以消除這種冷漠,把鬆散斷裂的人際關係重新粘合起來。

第四,給人以精神信仰支持,消解人生的平面化。世俗化是人類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步驟,但是社會又不可以徹底世俗化。就是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也依然是有度的世俗化。蒂利希說曾指出宗教就“在人類精神生活的深層裡”,“宗教賦予人類精神的所有機能以要旨、終極意義、判斷力和創造的勇氣。”【9(P3)宗教通過在世俗領域之外再造一個神聖的領域,使人在物質享受、感性存在的現實關懷的層面上超逸出來,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存在價值、靈魂的輪回等這類終極關懷問題,從而把人的思想從物欲滿足、感官享受的平庸猥瑣的層面引向精神追求、理性信仰的層面。

三、宗教信仰在現代化中的負功能

        宗教的負功能是指“當宗教與某一特定的社會形態不相適應時, 這種張力就變成衝擊瓦解、阻礙社會的負功能。”而“張力”,就是指宗教信仰者“既有對外在力量的屈從、敬畏、恐懼、依賴的一面, 又有在幻想中對外部力量的支配、超越的衝動。”【10(P158)宗教信仰產生的負功能,就其主體來說,一邪教,二是正教。

 1.政治方面——部分宗教組織和勢力反對現存社會制度和秩序,對社會及宗教團體內部的整合與發展起到瓦解作用。

“呼喊派”是解放前被國民黨利用的、來反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企圖瓦解社會主義制度的邪教組織。到現在,瑞安市的“呼喊派”的殘餘勢力活動依然猖獗。部分信徒深受影響,非法集會, 散播反動書刊和光碟, 反對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規,和政府人民相對抗,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團結:“東方閃電”及反動會道門也在馬嶼鎮出現,它們同樣散播反黨反社會的信仰和言論;還有部分宗教、邪教勢力和海外反華勢力相勾結,干涉我們國家的內政,企圖演變和顛覆社會主義國家。在瑞安,天主教和基督教內部部分小派別和小勢力也直接反對、攻擊“三自”愛國會組織和愛國教牧人員,向信徒大肆宣揚“信三自靈魂不得救”、“信三自的是魔鬼”,等等。所有這些都對當地的以科學為動力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延緩和阻礙作用,渙散人心,對社會凝聚力起到破壞作用。

 2.經濟方面——宗教信仰世俗化中過分的功利主義動機帶來了部分信徒和宗教組織的非法斂財聚財等行為,客觀上阻礙了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秩序。

        宗教信仰在世俗化的過程中,明顯地呈現出信仰動機的功利主義色彩。在這種功利性動機的驅使下導致部分宗教團體、組織和信徒產生了非法斂財行為、賭博行為;部分貧窮地區的宗教活動的支出客觀上阻礙了該地的經濟發展。另外,宗教團體和組織吸呐了過多的可用於發展經濟的資金。人們普遍認為,當今裡安佛道的富有程度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所無法比擬的。許多財力雄厚的寺廟,不僅公家有足夠的錢用於寺院的修建和擴建,支持佛經研究和名勝古跡保護,而且僧人手頭也相當寬餘。在宗教信仰世俗化中功利主義動機的過分張揚, 直接影響了落後地區發展經濟的資金來源, 也導致富裕地區宗教信徒的違法亂紀行為——破壞了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3.文化方面——宗教信仰的非理性主義直接衝擊,阻礙了科學知識及科學世界觀的的普及。

        宗教信仰及其團體在文化現代化中的反作用,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阻礙了兒童、青年接受正規的學校科學教育和科學世界觀的普及。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很多家庭往往是全家信奉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兒童、青年往往放棄正常的學校學習時間及晚自習時間參加宗教活動。另外瑞安市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很多鄉鎮(如馬嶼鎮、梅嶼鄉、飛雲鎮等)都開設了“小班子”、“少兒班”,對青少年、兒童進行宗教信仰的灌輸。學校的科學教育和對青少年科學世界觀的普及,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二是影響了大眾的健康心理和科學、健康的大眾文化的普及。在梅嶼鄉柴下村有一佛教居士,據傳能通靈,在當地,從一般的窮苦農民, 到在瑞士安市上班的公務員(包括很多政府官員)、公司職工、老總各色人等或駕車徒步每日到此處者絡繹不絕,他們或蔔問前程,請求指點迷津或求醫問藥或勘問風水等等不一而足;裡安幾乎所有的私營業主家裡或公司裡, 甚至在直接的營業場所都擺有宗教中的祭祀牌位。

        以上是淺顯的、基於調查所作的關於宗教信仰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功能探悉。由於調查的困難和時間的緊迫, 資料或觀點的不夠準確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學者以及閱者給予批評指正, 並期以共同研討。

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1】莫法有,林虹.從溫州宗教現狀看宗教的世俗[J].宗教學研究,1999,(1).
2】戴桂菊.俄羅斯的宗教與現代化[J].東亞中亞研究,2002,(3).
3安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內部統計資料[Z].
4[]彼得.貝格爾神聖的帷幕: 宗教社會學理論之要素(高師寧譯)[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高長江.符號與神聖的建構[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6[]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7】高長江.論現代進程中宗教文化的價值[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8[]斯特倫.人與神——宗教生活的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9[]蒂利希.文化神學[M].北京:工人出版社,2004.
10】姚南強.宗教社會學[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11[]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12[]愛德華·泰勒.人類學——人及其文化研究[M].上海: 海文藝出版社,1993.
13】溫州市民族祖宗教事務局.宗教教職人員讀本[Z].2002.
14】莫法有.溫州基督教史[M].香港:建道神學院出版部,1998.
15】高長江.論現代化進程中宗教文化的價值[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16】齊曉東.現代化背景下宗教社會功能分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3).
17】李順華.現代性與宗教[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5,(1).
18】孫雄.宗教與現代化的互動關係[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9,(5).
19】張文彪.現代化視野裡的宗教問題[J].東南學術,1999,(3).
20】孔又專.略論宗教世俗化對其社會功能和影響[J].宗教學研究,2004,(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