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走在八十年的路上——黃愛仁回憶錄

郑序

在30多年前,我有幸认识黄公爱仁先生。那是因为他的长子黄智勇君正和我的胞姐乐玲相亲,通过这桩婚事,我了解到黄家是当地的望族,家喻户晓。按照民俗逢年过节,我们有了近距离接触和加深相互认识的机会。这些家庭的节庆派对显然为整个亲属的群体生活注入活力和乐趣,重要的是彼此搭建起更为广泛而紧密的亲情网络。

在我和先生共处之时,他总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谈及他的家族或地方教会历史,他兴趣盎然。尽管我们年纪相差数十载,但我们有着共同的旨趣。去年,我得知黄先生撰写并完成了他的《回忆录》,便迫不及待的要求他提供文本,他把历史的片段生动的通过个人、家族和教会的互动以图文剪辑巧妙的勾勒出来。

先生从繁杂的信息与记忆的迷雾中理清头绪,《回忆录》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浮夸,没有故作文雅,他仅勇敢的在众人面前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在回忆中找到自己的“身份”。他还为温州基督教早期的部分历史提供一个窗口,这些珍贵的历史线索必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黄先生在《回忆录》中描述抚育他成长的村庄——新桥,看似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似乎并不起眼,但这里每年二月举行农贸集市,附近社区的人们都会去赶集。这里也是永嘉和乐清的分界线,史上象浦古驿道是外界进入乐清的交通要塞和要道。最早一条乐清通向永嘉(温州)的大道,亦是温州千余年前外界进入乐清的唯一通衢。驿道是古代官方车马通行和邮传大道。

也许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间接的塑造了黄先生那深邃的眼光,宽广的视野,以及始终抱持一种开放心态与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论是他对人文知识的钟爱,对即时资讯的传播掌握,事业的卓越追求,还是他对上帝信仰的执着和美德的形塑,或许都与此紧密相关。俗谚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无道理。

先生《回忆录》透露了他个人生命生活历程。他在英国传教士在温州创立的白累徳医院(温州市二医)出生,母子坐轿返程,不慎翻入江浦,画面惊险,幸得潮落,虚惊一场。先生10岁时遭遇溺水,被一位路亭栏上小憩的乡亲救起。 15岁考入温州二中(前身是教会创办的艺文中学),被检出有肺痨。因时势及家境因素被迫辍学。 20岁时患胸膜炎;22岁患腹膜炎.....。但都一一挨过难关。他说:“都是上帝的恩典。”确实如果不是因为恩典,难以想像。

《回忆录》以相当篇幅讲述他显赫的家族史略,他的家族史与早期温州基督教的阶段发展有着显著联系。黄先生的曾祖父黄友信公,从永嘉乌牛仁溪横屿迁居象浦南湾自然村,是晚清时代地方绅士,书香门第,不惑之年接受福音,时值西方教士福传进入温州不久,黄公友信家族蒙主恩宠,堪称医学世家。五个儿子及其孙辈虔诚侍奉上帝。家族信主迄今有140多年历史。爱仁先生的家庭谱系已经是第七代信主。

其中提到友信公的三子黄世芳(字兰如,1878-1964),也就是爱仁先生的三祖父(三阿爷)。兰如公是内地会教师,中医师,担任教会培灵书院总编辑,创办中医研究所,招收各地青年信徒习医。兰如公是美籍长老会传教士夏时若牧师(Dr.George Hugh Seville,1876-1977)的得力同工。夏时若牧师在离开温州之前,为温州内地会开辟了监狱布道事工。兰如公和永强邵静卿諸君担任监狱事工的福音传道员。通问报第859回,1919年第27日,第7页就刊载了他撰写的报导。他的太太徐慕贞女士,一位热衷福音的传道员,在傅福音途中,死于伤寒病。

出于对先辈的敬意,2020年,我曾带家人特意参访夏时若牧师的墓园,此行促使我与百年前的圣徒在基督里共融,也督促我对这些伟大的灵魂有着更崇高的敬仰。

黄友信公四子黄世辉公(字以荘),定居上海,亦是医生,长子黄毓华,1948 年赴台湾建立教会,在贵格会服侍六十年。次子黄毓仁中医师,196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带领信徒在家中聚会,被“红卫兵”抓去,挨斗,关在上海市提蓝桥监狱,折磨后殉道。师母刘琪迁居加拿大。世辉公女儿黄兰芬(又名黄利亚),1949年前随上海教会的牧者去香港,终身未婚嫁,在赵世光牧师创办的灵粮堂的同工团工作。

爱仁先生父亲24岁前在上海租界替外国人做事,时称“吃洋行饭”。母亲在教堂讲习勉励会。先生8岁上主日学,13岁参加中华基督教勉励会。 15岁进入温州二中。后担任讲师。经內地会王良恩先生介绍在温州农牧药厂谋职。先后在温州南站工作,西城下礼拜堂做运输工作。

在一封致亲友信件中,先生隐晦的表达了政权易手后,导致“家庭经济一落千丈”,经历饥荒,邻村饿死不少人,其家父严重营养不良,三弟瘦骨嶙峋。先生除担任“生产大队”会计之外,从不介入“文革”等政治运动。然在1984年曾就地方强制征购向《人民日报》反映事实,后在“华东通讯”发表,华东局实地来调查,其后本村征购任务大幅度降低。

三十年的精神和肉体的践踏,终于换来喘息的机会。1979年后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先生开始创办绣花厂、衬衫厂,鞋厂,鞋业公司。他没有屈服于环境,重整旗鼓,照他的话说“算是回潮”。期间信仰的动力与侍奉活力重新被激活,时至今日仍然保持活跃的侍奉。

其实我很好奇先生的学识在什么时候养成,依我的判断,他的家族文化承继和基督信仰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造成稳定的意识。我完全同意先生的看法,他撰写回忆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告诫他的后人,务必“坚守真道”。诚如先生家的庭院上写有“家风依旧”的字样,这基本上反映出他所要坚持的家族信条。

《回忆录》见证了一个庞大的名望家族随着时局变迁,牵动着家业的兴衰,成员四处迁移离散,分布于世界各地。先生对其家族有着深厚的亲情,《回忆录》中附上多封书信,字里行间,处处显露他对亲属的牵挂和眷念,字字句句充满勉励、抚慰、祝福及信仰词汇。尽管信仰分支谱系略有不同,有内地会、循道会、聚会处、贵格会等,但他们紧密无间,这也表明了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显出的鲜活力及其包容性、丰富性和多样化。

《回忆录》毫不掩饰显赫家族的起起落落,人生的跌宕有时似乎就是史海浮沉的缩写,然而,那一双看不见的手仍然向我们招手。那钉痕的手不断地触摸每一颗破碎的心灵,那支离破碎、遍体鳞伤的神圣身体注定要成为受伤的医治者,赐予凡信奉祂的人以完整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位主,祂为祂所爱的人付出了所有,祂的爱慷慨无比。如歌所言,即使“海洋当作墨水,诸天穹苍作为纸张,世上万茎用作笔杆,全球文人集合苦干,竭尽智力描绘上帝的爱,海洋墨水用干,案卷连天,仍难描述尽详。”这对于爱仁先生如是,对他的家族如是,对读者亦是。

受先生委托,为书写序。落笔之时难免仓促,但不草率。读黄公的书信,再次激起我对温州教会的热爱。先辈们以无比坚强的勇气和纯真的信仰典范一路靠祂走了过来。如果读者阅后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但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诗103:3)。历史最终不是关于我们的,而是关于祂的。愿颂赞归于独一的上帝,父、子、灵!

在主耶稣里

郑乐国

2022年1月14日
美国纽泽西州

前面的話:

黃愛仁先生,浙江溫州市樂清北白象鎮新橋人。黃氏家族在當地十分顯赫。黃先生的回憶錄非常珍貴,其中涉及到他家族的前輩與晚清時期傳教士的關係。也因為中國時局變遷造成家族離散。黃先生將回憶錄《走在八十年的路上》權授於本人使用,今特在本網刊貼。鄭樂國。

《走在 八十年的路上》

记述人黄愛仁,基督徒,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初五出生于基督家庭,文化程度:初中肄业,教过书,打过工,种过田,办过厂,坎坎坷坷克难而过;蒙恩重生,服事教会四十余年,踏踏实实自感不配,八十年的路,感恩不已,写上我的所见所闻,作为八秩诞辰的纪念。

抚育我成長的村庄
新桥村的经济面貌
新桥村的宗教信仰
黄氏家族信仰历程
我个人的生平事略
我印象中的好邻居
读教会历史的感想  
我与我家新旧影集
与人交往信摘拾遗
欣赏友人書法佳作,

自序

我走在八十年的路上,除了感恩,还是感恩,人生一世可不容易,总感又苦又少,八十年的光阴,只不过是彈指一揮间,过去的事必须认识它,只有认识过去,才能暸解现在:  匆匆八秩寿,初中輟学,教书,务工,种田,办厂,坎坎坷坷克难而过 ;

漫漫四十秋,蒙恩重生,祷告,读经,服侍,牧养,踏踏实实自感不配。往事连绵,历历在目,岁数大了。有时会背神了,眼前的事边讲边忘记,昔时的事,心目中无法消失。母亲讲我零岁的事,记憶尤新,我刚出生,母子俩坐轿舆回来,翻入浦中,幸得潮落,只是一場虚惊,否则母婴性命难保,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我10 岁时一个夏日的下午,放学回来,瞒着母亲,一个人到河埠头洗澡,水趟过胸膛,人被浮了起来,喝了好几口水,幸得一位叔叔在路亭栏槛上似睡非睡地坐着,他听到埠头有响声,立时下水救我,否則也没有活了八十岁的我,救命恩人就是高安华叔叔,真叫人没齿不忘。

我十五岁考入温州二中,刚入学经体检x 光透视结果,有肺结核病灶,那个年代肺病称为痨病,有痨病的我,就不能有读书的机会,但在复检中,出人意料之外,结核桿菌已失去活动能力,已经钙化了,真感谢主,我从来没有吃过治肺病的药,直到八十岁,多次的检查,肺部只留下一条粗粗的纤维状结节,肺活量到現在很旺盛,这是活生生的见证;一九六一年我刚从温州精减回乡,一天带着弟弟们上山砍柴,胸部突发疼痛,一经诊断,胸膜炎出水,需要转温州医院住院,当时家贫,叫人束手无策,穷则呼天乃人之常情,只能求救主开恩,呆在家中只打了几针链霉素针剂,疼痛立时止住,惊而无险,真是感谢主恩。

一九六三年的一个冬天,我和生产队社员一起担河坭,途中腹部急痛不止,经诊断为腹膜炎(里面已经化浓)必须转温州治疗,真是晴天霹雳,有钱钱身当,无钱自身当,真是主特别怜悯,吃了一些消炎药得蒙主的的医治,活到八十岁的今天未见腹痛过。经多次体检;我患有严重冠心病,心脏冠脉重度狭窄,2013 年6 月5 日,经cT 断层检验结果必须住院安置导管(搭支架),在新一医住院11 天,手术之中已做了20 分左右,医师告诉我的家属,病情有转化,还是缓做为佳,只不过每月需来院复查一次,药物不可停,感谢主!我七年来末做复查,身子感觉正常,感谢主!感谢主!只所以我能活到八十岁,都是上帝的恩典,往后的日子,每活一天、每活一年,都是上帝量给我的生命长度,所以从我一生一世的记憶和经历,写下“我走在八十年的路上”告诫子孙后代,持守信仰,见证主道,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抚育我成長的村庄,

新桥村位于北白象镇高岙西面,与永嘉县乌牛街道接壤,象浦是永乐两县的分界线,新桥跨象浦建造,新桥村以桥名村,又是象浦古驿道边沿一个村落。象浦古驿道是一条乐清通向郡城永嘉(温州)最早的大道,亦是温州千余年前至乐清的唯一通衢。象浦古驿道由水陆连成,2000 年出版的《乐清县志》显示:“唐开元间(713—741)乐清县已有驿道由县城西越山谷入密溪(川),过白石至象浦(又叫上舖)(即乐东岭)(在今永嘉鸟牛仁溪东南,)乘船过瓯江至温州,说具体一点,应是由县城西经湖上岙、潘家垟、步母、山弄、十字岭,、密溪岙、东浃、岐元、大岙,然后翻越象浦岭(乐东岭)至永嘉乌牛边境,沿象浦水道过瓯江抵达温州,全程五十公里,自乌牛建陡闸后,切断了浦与江的连接,浦变成河,现称《永乐河》,河西属永嘉,河东归乐清。

其实,唐以前象浦古道已成外界进入乐清的要道,公元423 年时任永嘉县郡守的我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赴白石行田(视察农事),并赋著名的《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就是从此道驾临的,如今古驿道虽面目全非,可白石大岙西段约長1800 米的象浦岭(乐东岭)旧貌尚存,(宜列为文化遗产开发探古游),只是芲老许多,瘦骨嶙峋,令人叹息。

驿道为古代官方車马通行和邮传的大道,沿途设罝驿馆或驿站,专供官员或传递公文的差役膳宿,同时备有马匹、船只,轿舆,并配劳夫为迎送官差服务,象浦驿館设乌牛。(原乌牛驿舘设在乌牛北,寺庄垟后,新桥桥西,在废墟中发掘有石階条的存在。有人说这里就是古驿舘的遗址。)

象浦驿道自宋以降,由于柳川平原交通改善,特别是广阔的沙岙河面上架起了11 孔57 米长的石梁大桥,山弄段原经十字岭的㕚向沙岙岭下去过桥经北白象至馆头。新辟馆头驿道投入营运,象浦退役,然而乐清至温州方向,象浦是捷径,尽管有野岭崎岖难行,可人民的交往,尤其是历代的多次兵事行軍,仍取道于此。北宋的方腊起义军,明代的戚继光抗倭军,清代的太平天国軍 以及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軍6516 部队拉练行軍,都从斯过,乐东村盛产楊梅运销白石街,亦是挑经这条古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乡村工业的崛起,象浦岭东西两头的白石镇大岙村与北白象镇的乐东村看重交通,以自我集资为主,规划投入2300万元,在岭肚中开凿隧道,長1235 米,宽9.3 米,高7 米,已于2005 年底打透,怎奈资金不敷,未曾完善,现未对外开放。如果工程整体告㨗,乐清到永嘉、丽水、金华、方向的车辆不必担心绕道北白象乌牛,可直穿隧洞过楠溪江大桥向西奔驰,能节省路程10 公里许。届时古驿道别开生面,使乐清和温州的交通宏图越发壮观。我特地写上“乐清文史资料这段话:就是这条古驿道边沿村落新桥村更显交通远景。

又据《乐清县志》记:新桥石板桥原是二墩三孔的,桥墩经过三次重建;明天启五年,清同治三年,以及光绪十九年,一有山洪暴发稻田遭淹严重,一九六二年由水利部门再开凿一孔,成为三墩四孔石板桥,对水患仍无济于事,为适应水利交通的需要,一九九三年将老桥全部拆除,北移50 多米的永乐宫前建成永乐新桥,。是乐清市北白象镇的西大门,是永乐交通的要衝。

新桥头会市约在民国三年,据说村中有几位老人坐在桥上闲聊,他们看到永嘉二月 十四有庙会市集,乐清西乡有不少人经新桥远赴上塘赶市。老人们触动心机,认为如果在此地擺些山杂货买卖,也可以解决农村春耕的物资所需,于是接上圹庙会之后商定二月十五为新桥会市之日,历三天,凡十八社人集中于此,可购买生产家杂,可以在庙里看戏或观看武术表现,从此二月十五形成,后经发展,赶市的人也逐年增多。在1955 年间政府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开展城乡物资交流,集市曾一度被拉到永嘉埭头店乌牛供销社的附近地段而去,大張旗鼓地在闹市地段挂起横幅标语“繁荣农村经济,开展物资交流”;现今的会巿比过去更加繁荣。自1993 年新桥大桥北移,永乐路拓宽,会市时间约有一个礼拜,半个月之久,上市人数达几万人。

原来古石板橋桥东  河埠头一株古榕树,树龄约二百年,树干高大,根深叶茂,更添村貌的荣美。树边有木柱,木栏槛、四面通风的三间四爪平的路亭一座。日冦沦陷时被烧毁,后又简易重建,行路客人过此亭,终须歇息片时,伏天有伏茶免费供行人饮用。

2017 年冬,   省重点工程 之一的五水共治永乐河改造工程已经施工就绪,到那时工程竣工,绿蔭大道,水绿灯明,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新桥村的经济面貌

古有 “新桥街埭头店”之雅称的短短新桥街只有“尺蠖長短的东西街道,临街北首四座屋,南首四座屋,村南面三座屋,桥西二座屋,乌牛陡闸未建之前,沿浦水路可直达温州郡城各县乡镇,蚱蜢船,青田船、河坭溜、舢舨各式船只络驿不绝,满载货色逗留新桥河埠头,陆路四通八达,相当便捷,新桥是永乐两县交通要衝;过新桥,上長峡岭,直至楠溪、西溪、处州,肩挑叫卖各类生意,我在孩提时,天天看到连排木、竹(龙泉树、竹)(楠溪本地树、本地竹)撑排筏堆放新桥两岸,设坦经营,形成相当规模的竹木交易,黄岩山区特产《鞋壳》经仙居顺楠溪江到新桥设点销售,瑞安白门梓岙的盆莱、毛芋。永加黄屿的长菜头,温州南圹的豆腐渣,糖渣,(猪饲料)景宁和永嘉东臬的红柿,土丝布(蚕丝织的),温州卖布客常年背各种布疋设点经销住在牙郞家,由牙郎发售记帐,待到稻熟时以实物稻谷交帐,这种生意叫“放稻熟”。连打肉也是放稻熟,新桥设有二家屠行,最早的是《黄某某肉架》其次是《陈某某肉架》。

新桥的原住居民约二十几户以高、黄、郑、陈、徐、蔡、林、几姓组成的小村庄。除自耕农田外都有生意做做,家家富裕宽绰,全村几乎没有贫困户,1951 年10 月间土地改革期间,愿意定居在新桥的,又增加几户,有姓周的、姓潘的、姓王的、姓胡的。

我的祖辈是开药店的,有山林出租,农田出租,留有几亩田僱工耕种,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心里担忧怕土地改革,我家很可能会评上地主成份,因我爷爺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劳动过,靠开店收租生活,田種、山林也不少,村里街谈巷议有评上地主的可能。幸得爷爷在1947 年离开世界,“解放”年,还只八九岁的我,当时我曾在附近的寺庄垟小学、象浦小学,读了二年的书,略略认得几个字。

母亲呼唤我去看全村成份公佈的红榜,出于灵感,榜上红纸黑字我都认得来,现今记忆尤新:新桥的行政村是《新桥皇岙村》成份次序是:一:雇农,二:贫农,三:贫民,四:小贩,五:小商,六:手工业者,七:佃中农,八:中农,九:富裕中农,十:小土地者,十一:小土地经营,十二:小土地出租,十三;工商业,十四:富农,十五:工商兼地主,十六;个人地主,十七;地主,十八;恶霸地主,全村沒有恶霸地主,几户地主也是靠 勤劳发家的,小土地者、小土地经营、小土地出租,全村就有五户,我家被评上小土地出租。(租田交出给佃户一些,一座三间两扁舍楼房未曾分掉)

短短的新桥街店铺林立,我所知道的店铺,以《药店》和《寿方店》居多:陆续开过药店有《菊夫药店》、《黄子衡药店》是我爺爺开的,《老柯药店》、《丁郎清授徒李方仁骨傷科》《汪菊英祖傳小儿科》《楊久松诊所》《钱雲华牙科》《黄正平诊所》《高建兴黄祝其联合诊所》新桥头石板桥桥东和桥西的《寿方店》就有五间;又名《百岁店》、寿方和百岁是棺材的雅称。

有陈氏、張氏、金氏、徐氏、林氏等五眼寿方店,像温州市南门卖蔴桥的《百岁店》一样的多,得天独厚的乌牛浦直通到仁溪溪口,江坎坦上(塗坦)場地辽阔,是经营木材的好地方,经营树坦的客商除外地人外,本地人开張的有:《高裕丰、黄XX、黄XX树坦、陈洪记竹坦(设在河廂埭陈家桥底)》陆续在本村开的商店也不少;《高顺发南北杂货店》《楊XX综合店》《高XX综合店》《高XX综合店》《林XX水产店》《張XX水产店》《孙XX水产综合店》《洪妹商店》《恩华商店,》《忠光商店》《新桥街有面坊三间》《高氏四兄弟蛎灰窑》《新桥碾米厰》。高氏在白象樟湾合股創办的《万华米厂》。

新桥街除了以上的店铺外,打铁店可不少呢!上百年来,郑某某的父亲开的一间最早的《铁铺,》、他的徒弟蔡某出师开了《蔡民和铁铺》,洪渡桥吳某某的父親开的《吴同和铁舗》、吴岙吴某某父子开的《吴仁和铁鋪》、双庙高某某和他父亲开的《高天和铁铺》、白象周某某开的《周太和铁铺》、《城田村有二兄弟开的铁鋪》、《埭头夏某某开的铁舖》。

一九七九年开改革开放的先河,我与本村及寺庄垟、白路屿、乐东等地的以叶延寿为首的等十二人創办了《新桥金属工艺厂》,我又和我内弟及瑞里郑某某等人挂靠新桥工艺厂办了《绣花厂,衬衫厂》,又有我三弟,和埭头的孙某某两兄弟、孙某某和七都的黄某挂靠新桥工艺厂的幕布厂,然后向永嘉乌牛孙宅置田十四亩许建《乌牛鞋厂、万里鞋业有限公司。》然后我的儿子、女婿《創办万新鞋业有限公司》、我二儿子和他妻舅創办的《英博士线路板厂》现迁安徽广德县经营。

陈某某经营的《好彩十字绣有限公司》也是比较优秀的企业,现捷足上海开设公司,商业眼光灵敏,很有发展的前途。《陈氏兄弟办的捷达服装有限公司》现已转产仍在经营事业,《蔡氏兄弟在乌牛創办了锻件廠》、《叶、楊两连襟在長墩头創办了锻件廠》高某和陈某的《蜂鸣片厂》、《鹌鹑养殖場》《养鸡场》、《磨菇种植埸》、《布瑞朗褲业有限公司》《黄氏兄弟理发床上用品工埸》《地夸三村的永飞畜牧埸》还有许多子弟在昆明、贵阳、郑州、东莞、深圳、广州、海宁、义乌,全国各大城市经营事业颇有成效,出国华侨在外国经营事业的子弟也有许多。黄、蔡二户专营建筑行业的事业搞得很有氣色,天时、地利、人和、百年新桥,今非昔比,展望未来,新桥会更美丽,更繁荣。

新桥村的宗教信仰

中國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多民族国家,除儒学、道教、民间宗教等本土宗教外,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大世界性宗教也先后傳入中国,佛教傳入中国是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先在洛阳设一寺庙叫白馬寺,佛教在中国进一步与儒、道等中国文化通融、都以自己熟悉的儒道学说来理解佛经,历时有二千年之久,全村几乎百分之百都是佛教信仰,以高、黄二大宗族中的先祖为主。温州教会古代福音傳播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专门史书记载,据(元典章)中一段记载“禁也里可温..... 大德八年1304 年傳入江浙一带,当时曾与民间宗教发生冲突,未曾扎根,从元朝之后,基督教在温州中断数百年,直到明末清初,天主教再度傳入中国,新教是从十九世纪开始傳入我国的,温州是清朝同治六年(1867 年)农历七月英国内地会宣教士曹雅植皆同一位朱姓的翻译从宁波乘船到温州,从此福音在温州城乡傅开。

新桥村的天主教信仰,始于郑氏家族,郑法进、郑宝禄的曾祖父郑祥通公,热心傳道,是他带领全家族皈依天主,将自家住屋奉献办堂,归温州堂区管理。郑氏家族到现在止已有七代人信主,旁系亲属中没有一个不信天主的;保禄的三位姑婆、姑公,四位姑母、姑父都是虔诚的信徒。例如:白路屿村最早最早的几户信徒信仰都是从郑家而出,下岚岙村只所以到现在为止有三分之一人家信天主。他们的信仰和郑家都有密切关系    白路屿天主堂,下岚岙天主堂,西岙天主堂 其实是新桥天主堂的分堂而植的;当初永乐河两岸只有新桥一座天主堂。到现今祥通公的四世孫郑宝禄曾多届担任该堂的堂長   ,甘负圣工,直至年老退休。

天主教傳入温州先在温州南门花柳塘巷聚会,后在1874 年选址在信河街周宅氏巷建造第一座堂,名曰圣保罗天主堂。1876 年由花柳塘聚会点搬到周宅氏巷天主堂聚会,1913 年9 月並在堂区附近由天主教仁爱会创办了一所仁慈的教会医院:人称白姑娘医院,政治易手后改于温州工人保健院;1966 年更名温州第三人民医院,(妇产医院),陈家桥村的陈文俊公,生于1911 年(宣统三年)他22 岁时为避壮丁涉足温州,被选中在该医院任厨工及司务长工作,並由该堂一神父汪如烈看中了他,将自己的亲妹妹(儿科医师)汪菊英许配他,皈依天主、成为虔诚的信徒,带领陈家桥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家信天主。

基督教新教自1867 年傳入温州,人称“蕃人教”愛仁的曾祖父黄友信带领众儿女皈依基督,直至今日,黄家已七代信主的家庭,本村的三教信仰基本上各佔三分之一左右,(信佛的人家还多了一点)

黄氏家族信仰历程

黄氏家族信仰历程做以下的记述;黄友信公,出身于乌牛仁溪横屿地方,后来迁居象浦南湾自然村,晚清时代地方绅士(乡飲宾)。为人耿厚精明,矩步规行,勤劳俭朴,家道殷实,常为民众排难解忧,抑暴安贫,深得众人之爱戴,原配蒋氏,育有五男一女,长曰:世尧;次曰世权(字子衡)三曰世芳,(字兰如)四曰:世辉,(字以荘)五曰:世昌;过继山下地方表亲为嗣子。一女:李黄氏,嫁于罗溪南岙望族李门。

曾祖父黄公友信,在不惑之年时基督福音刚刚傳到温州城乡,有神特别的拣选,圣灵的感动,使他作了明智的抉择,在平安稳妥的日子中带领合家信主,连同旁系亲属都信了主,今天全家族已是七代信主的大家族,散居在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上海等地区。亦是温州区第一批信主的家庭,讫今有一百四十多年的信仰历程。

黄公世尧,排行第一,是长子,由父亲带领信主,他的長子黄毓琪(字小琴)是埭头教会早期同工,他略通司法,当过乡长、又是著名的中医师,父子二人在埭头店开黄裕堂中药店,性情爽直刚烈,心地善良,常为贫苦百姓抱打不平,他有俯首甘为贫苦百姓,横眉冷对为富不仁者,常常与权贵者对薄公堂,他为人仗义助弱的軼事,到如今还成为百姓的口碑传颂;其太太林影兰女士毕业于基督教温州内地会圣经学校,她对新旧约的人地名和重要事件以及故事记得滚瓜烂熟,信徒询问,她就对答如流,人称她为圣经活字典,也懂医学,对小儿麻疹诊治挺有把握,大兒子道生从父亲药店中习医,在乌牛也算比较知名的中医师。次子道鎔,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生。毕业回乡因病英年早逝,(未建立家室)。我的大伯父的長子黄道生育有四男四女,其中長子信一,六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是解放后乌牛首位清华毕业生,分配在中國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工作,二十世纪80 年代全家赴美深造,並且留美从事科硏工作,现定居美国纽约,现年83 岁。

黄世权(字子衡先生)(1876__1944)在世年日68 岁(爱仁的祖父)早期埭头教会同工,兼任司庫,约在1905 年(大概的时间),埭头建耶稣圣教堂,比白象圣堂迟几年,建堂的主要司事之一,还有东垟村的蒋炳华公,(德福、德权、德仁、徳义和德连、德民、德生、德富的祖父)有后池的徐瑞郎公,(厚斋先生的父亲)有埭头王宅的池嘉和公(舜巧、舜权、舜祥、舜善的上辈,还有罗溪南岙的李潄玉先生的上辈,(爱仁的姑公)。 到了民国九年,(1920 年大台风)教堂刮塌,后来修缮重建也是这几位長辈共同参与。世权軒是开药店的(子衡药店,)兼营金银首饰打造,人称他会医药的打银老司,主日时店门上掛上一个牌子“今日禮拜”。停止营业,遵守禮拜。

我父亲是大爷爷的小儿子过继订嗣给二阿爷,未过继前,爷爷奶奶只有两个女儿,长曰黄菊香,次曰黄玉,他的长女许配给本教会黄坑地方一位长老柯成兴公的儿子柯豪先生为妻,未到迎娶的日子,(正值夏天)患伤寒病夭亡。黄公痛失爱女,柯公痛失贤媳,二老物色了温州教会学校中一位教师蔡兰芳女士成为柯豪先生的继配,育有 青新、清泉二个儿子。她也是温州内地会圣经学校毕业,她的同学有邵尧夫先生的师母、蔡玉辉妇产医师、卢理明先生师母(黄秋芳)陈墨豪先生师母、我的大伯母林影兰...... 青新的母亲蔡兰芳,当时在校读书也是拔尖的学生,信仰虔诚。

青新清泉的父亲柯豪先生,是乌牛方圆几十片地方农民子弟读大学的首例,他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英文系。(教会大学)因学习资费不继,先读二年,后来柯長老卖了田产筹资转学到杭州之江大学英文系毕业,那个年代乌牛只有两个半大学生中的一片,曾经闯蕩上海十里洋场,后去台湾从事教育工作,在台北一女中任教。

当初在上海所生的庶子,叫柯青华也带到台湾,青新也去台湾。青新育有五女一子,子女们事业有成,都在美国創业。据其家史一书《漲潮日》中说:青新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1927 年出生,今年已是93岁高龄,青新的胞弟清泉,基督徒,从少在温州内地会崇真学校读书,后入温州卫生学校毕业调至龙泉陶瓷厂担任厂医,后来调回在市防疫站工作直至退休;女儿柯春萍,温州邮电局工作到退休,基督徒;儿子柯立刚,博士学位,媳妇为经济学博士,他们均在美国工作,黄世权轩的次女,黄玉(1爱仁的二姑母)1921-2010 在世年日九十岁,育有八子一女:她就是东垟村楊德胜、德焜、胜利、胜益、脞龙、胜善、胜琴、胜珍和圣洁的母亲。她从小就读于温州花园巷育德女校,是乌牛教会唯一活到90 高龄入城读书的农村女生,我是世权公的長孙黄愛仁1941 出生今年虚龄79 岁,在教会兼职事奉四十来年,四个兄弟一个妹妹,国荣、国杰、国平、娟娟,和后裔眷属都是信耶稣的。

黄世芳公,字兰如,(愛仁的三祖父)1878-1964 年,在世年日85 岁,他原是内地会的教师,中医师,(读过医学和神学)。担任教会培灵书院的总编辑培灵书院设在芲南县龙港镇方岩下村,創办了温州教会中医研究所,招收了永、乐、瑞、平、泰、及青田县能听懂温州话的青年信徒学习医学。乌牛北山地方马公逸先生(又名马光耀,他的儿子马翀是内地会教师),又担任监狱福音傳道员,他文筆功整,能写一手好字,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常与诗友们吟诗作对。他的太太徐慕貞,是一位热衷于福音的傳道员,当时一度傳染病流行,在傅福音的途中,死于伤寒病。

兰如公育有四女一男,他唯一的儿子叫黄毓娒,字黄裳,肄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当时在政局动荡的时代,他投身革命,在部队当医官,1942 年间被國民政府杀害于广州,是年24 岁,国家追认于烈士。我三爷爷的寓所年年都有街道赠挂《烈属光荣的彩灯》。

他的四个女儿分别名例如下;長女黄鸟,字秋懷;他先生名叫周式俊,温中髙中毕业,在温州市法院任职, 在循道会教会担任儿童教育部主任,黄鸟是主日学專职教师,和王春亭牧师的儿子王良恩先生同工。住金锁匙巷19 号。

周式俊的哥哥叫周式英,又名周炼民,循道会教师。1953 年三自革新运动后,他退职自谋其生活,他有一妹妹叫周慧君,信仰虔诚,在白累德医院任护士長。49年前去台湾在台湾台南市教会牧会2016 年八月间安息主怀,教会对她的评价很高,称她为当代的“书拉蜜女”。追思礼拜持续半個月,足足有五百家召会教会信徒来台南追悼她,生命事迹纪念册,厚厚的一本书发行给信徒。见证如云。

这是她的内侄,周练民的儿子  周约翰(周榕)的见证,他亲自赴台参加半个月的追思会,回来时赞叹不已,他现住在上海闵行街。周慧君师母最关心的是我的姑母,因她的丈夫(周慧君的小哥式俊)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亇女儿周美珍随母改嫁在养父养育成人,养父也是平阳召会教会一位同工,后又生育了一男一女,男叫林颜东,女儿叫林美容,都是弟兄会的信徒,颜东已离开世界主怀安息。

次女黄鹤,平阳人民医院医师:英年早逝,儿女都是基督徒,现住平阳,三女黄雪燕(温一医护士長)四女黄鸽,当时因户口弄错,其名也叫黄燕,教师,先生叫陈建三,夫妇二人的书法功底深,书法作品,得过奖,我三阿爷的后裔这一班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从小都是由教会学校培养,分配在不同单位工作,分别随家庭在瑞安苍南、平阳温州居住,除陈建三小姑父还健在,(90 高龄)其余的長辈都被主接去 了。

我的三祖父黄兰如去聚会处是这样的,从十九世纪中叶至廿世纪五十年代温州教会是西方教会各大宗派直接管治,为了脱离西方宗派直属的管理,许多教派的新名称相继出现。温州教会先受到上海长老会俞国楨自立运动的影响,温州的平阳城区、北港、水头、敖江等地建立了几十处聚会处(地方教会)信徒发展到几千人。

1930 年间,当时由崇真学校校長徐厚斋先生(乌牛后池人)推荐一位叫罗仁卿先生,(贵州藉同工)是上海聚会处创始人倪拆声得力助手,为人谦和聪敏,讲道很有造诣。他来温州逐渐将一批恩赐比较好的同工拉陇,第一将育德女校教师潘学霖(灵崑教会潘庆荣的亲叔父)做他的助手,並且联络了章高来、章定贤、黄兰如等人成立温州基督教聚会处,又名“小群,”“弟兄会“地方教会”。先在信河街珠冠巷一信徒家中聚会,后来迁至五马街中百公司旁边的九大成巷弄内聚会二年,再搬到沙帽河边一处聚会了五、六年,又在仓前坦,就是第一桥三间屋内聚会。1943 年在小南门西城下买下一块地,建一座教堂(人民中路十三弄内)新中国戏院隔壁,大跃进时被五马街道佔用,办了五马机械厂,教堂关闭,寓所被迁移,后来安排在小南门诊所坐诊,直到廿世纪九十年代,政府落实在吴桥边建了一座聚会处教堂,只要到了该堂一询问黄阿公兰如先生的牧会经历,。

黄世昌公,过继乌牛山下表亲叶门,儿子叶兴銮先生是乌牛教会早期同工,一直担任讲道和洗礼抱礼事工,(兴銮是我的表伯,怜悯的外公)怜悯的舅父叶玉生先生(我的表兄)是世昌公的谪孙,当时是内地会崇真学校教师,解放后一直在西门油車巷小学任教,后来调任九中直到退休,教会恢复聚会后,他仍是同工,一次培灵会曾在乌牛东垟教会讲过道,我也与他会过面,他的三个儿子依次是鹏程、万里、叶翔,分别以長老的身份服事在温州教会。2008 年5 月12 汶川地震赈灾的日子里,(5 月20 日)在成都兰天宾馆我与叶碎千等6 人也碰到了叶翔表侄。

黄世輝公,字以荘,居住上海市静安区百乐门附近(南京西路1776 号2 弄内)职业医生,長子黄毓华,1948 年随着一批教会青年赴台湾建立教会,留下二个女儿在大陆,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武汉,当时由祖父带养,在上海的長女黃美湘,一直在怀恩堂等教堂事奉,在台湾的岁月里,他从1954 ___ 2014 年整整在台湾贵格会服事了60 周年,太太黄叶仁爱,年近九旬,健在,四个儿子和台湾太太家族都是虔诚的信主家庭。

次子黄毓仁(人)中医师,在上海开黄毓仁诊所,1966 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带领信徒在家中聚会,被红卫兵抓去,挨斗,关在上海市提蓝桥监狱,折磨而殉道,师母名刘琪,因丈夫殉道后, 带第二个儿子黄道伟,  赴加拿大定居,大儿子黄道享仍居上海,在上海創业,从不为父亲的冤死要求评反,以饶恕之心饶恕了他们,照样主的恩典丰丰富富地加给他们的后裔。世辉公的女儿叫黄兰芬,又名黄利亚,解放前随上海教会一批牧者去香港,她终身未婚嫁,在香港灵粮堂同工团工作,也就是赵世光牧师牧养的堂,西岙金启孝先生也是該堂的同工,师母夏宋英的見证。她1963 年结婚时在教堂婚礼中是利亚阿姨做陪娘,她被主接去正正74 岁。世辉公的坟墓在苏州近郊。

李黄氏,(黄爱仁的姑婆),嫁于罗溪南岙李门望族,姑公也是初期教会热心事奉的同工,又是埭头圣堂建造首要司事之一,姑公住在南岙地方座南朝北的双退屋内。早年的乌牛教会罗溪支会设在他的大屋內;長子李潄玉先生,永加县名中医,教会早期同工。二个女儿一個儿 子,大女儿李珊珊嫁于乌牛山下地方叶玉生为妻,次女李美美嫁于黄田陈庆生为妻,庆生小时在温州府前街美术照相馆学习摄影,后来在上海定居,两个女婿的長輩都是热心的基督徒。

儿子叫李约翰,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后定居温州,在教会服事。漱玉先生的次弟李石心先生,解放前去台湾,医生,担任台湾中华民国海军总医院院長。1983 年绕道香港回国,师母朱道娴,居温州,因患病严重,他回國探亲,回國仍见不到她的面;他为诗悼亡;《画屏人去锦鳞稀,愁见啼红染客衣,纵使到家仍是客,迢迢乡路为谁归》。他老人家自己活到九十多岁在临海女儿家逝去,我母亲和我姑姑们到过他的寓所看望,他台湾回来后政府也器重他,担任温州市政协委员,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李愔,温州市街道工作现退休在家,二女儿叫李愉愉,夫妇在临海中学执教,(居临海杜桥镇)小女儿李惜惜,夫妇二人在上海复旦大学当教授。

以上所记是《我走在八十年的路上》的感想,是我黄家信仰历程,许多资料是倾听教会長者和知情者囬憶,有的来自“温州教会史”(支华欣牧师著)和“温州教会编年史”(陈丰盛牧师著)因时间久远,错处及遗漏不少,只能做很粗略的简述,历史毕竟是历史,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但神的恩典在我家族的历史中始终追随着。

『诗篇78篇4节』 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诗篇78篇5节』 因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设律法,是他吩咐我们祖宗,要传给子孙的。『诗篇78篇6节』 使将要生的后代子孙,可以晓得,他们也要起来告诉他们的子孙。『诗篇78篇7节』 好叫他们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惟要守他的命令。『诗篇71篇17节』 神阿,自我年幼时,你就教训我,直到如今,我传扬你奇妙的作为。『诗篇71篇18节』 神阿,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

主恩祖德是我们儿孙的瑰宝,信仰的傳承发扬光大。

黄友信公四世孙黄爱仁八十诞辰的感言
写于2020年春节

我个人的生平事略

我于1941 年12 月初五,出生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里,祖父祖母两位老人,当时只有女儿,尚无子嗣。在新桥宫前物色一块桑树地,廉价买下,建好三间两扁舍的楼房,前有宕头、軒间,后有居头间,家境条件也算丰裕,但无子嗣傳宗总觉美中不足,故将我大祖父的小儿子(就是我的父亲)过继为嗣。

我祖母将自己的侄女娶来为媳,子侄、侄女都是致亲,我母亲比我父亲少十岁,她生于1923 年卒于2010 年8 月29 日,在世年89 岁。父亲生于1913 年,卒于1996 年2 月19 日,在世84 岁,母亲張氏15 岁来新桥黄家,(娃娃亲)父亲,24岁前,还在上海英租界吃洋行飯,(替外國人做事的叫做吃洋行飯)。25 岁成亲生下了我,在这个娒娒缺的家庭里,有了孙儿真当做心肝宝贝。

我爷爷是个文化人,望孙成才心切,我未出生之前,就托人到上海书店买来幼儿识字卡片,(看图识字,动物、植物、日用器具)足足有五盒,彩色画图形象逼真,一物一字。母亲当作宝貝一样存放在衣柜里,直至我七八岁时才拿出教我认字,母亲对常用字基本认得,她也是过门黄家时。我爷爷让她上学,又在教堂唱诗读经讲习勉励会,字眼越识越多,当时旧社会女人读书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母亲告诉我,我四岁时爷爷故世了。

我到了八岁时,祖母也走了,祖母出殡仪式相当隆重,请了温州市规模庞大的仪仗队,彩旗招展,我也争着背彩旗上山。

1944 年母亲第二胎生了我的妹妹,名叫爱芬,八岁时溺水夭亡。1947 年八月母亲生下第三胎男孩,名叫国荣,1950 年十月母亲生下第四胎男孩,名叫国杰。1953 年母亲生下第五胎男孩,名国平,1956 年正月母亲又生了我的小妹妹,名叫娟娟,填补了姐妹的空缺,成就了母亲的心愿,母亲去世时,我家里外子孙拥有六十五之众的大家庭。

母亲对我说,祖父相当器重称为長子孙的我。在母腹中快到足月,送母亲到温州白累德医院(耶稣圣教医院)候产。我一出生给家庭带来无比的喜悦,母亲和我刚出院,趁乌牛航船回来,祖父将自己坐的轿輿派轿夫去乌牛碼头接我母子坐轿回家,经过江边的寺庄垟至新桥这段坭塘路,路滑难走,外面是江浦,里面是水田,抬轿人也过于快乐,无意中一滑脚,轿舆往江边一翻,将我滚到坭塘脚,幸得那时落潮,只不过烂坭一身,真是主的保护,一場虚惊,才有今天活到八十岁的我。

我九岁才上学,一年级在寺庄垟小学,校長是叶志贤,教师有徐雪斋、周楠、郑煜、叶正汉 等老师,到三年级转学到象浦中心小学,校長叫施希成(蟾河堡人)班主任叫包老师(柳市包宅人)、徐哲夫、陈仁清、陈国光。

1953 年转学到高岙小学,到小学毕业,高岙小学第一任校長叫高知余,我入学时校长叫包忠昌,毕业时校长叫闻春魁,教我的老师有楊杰、陈步新、陈宣夫、楊连眉、胡静兰、孔老师。吳式如等老师,毕业后有高可汉、戚国耀、朱慧芬同学,考入乐清中学,余兴國同学备取,后来去温州补习学校读书,次年由陈宣夫老师带领我们報考温州二中,十三位同学中录取了十一位,录取率佔90%,也是老师的荣誉。

恰恰相反,这几位热心教育的老师后来戴上右派帽子,逐出教育队伍,我在温二中只读了三个学期,起初我享受了家庭困难的助学金乙助一减,除学什费全免外,还可以免缴二個月的伙食费。好景不長,那时叶圣陶当了教育部部長,教育方针是:“学校向工农开门,教育为无产阰级政治服务,”学校规定剥削階级家庭出身的子女不能享受助学金待遇,因此学资不继,就辍学了。

告别了温二中,因这学校我确实舍不得离开,因它的前身是基督教創办的学校___艺文中学,老师们当时有的曾经是艺文中学的校董,其中郑济宽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二中校长叫張丰,付校長叫施振声,教职员工有一百多人,初中部老师我曾记得一些;文学老师張鹤鸣,汉语老师朱连,历史老师徐希焘,美术老师叶曼济,植物学老师何文海,动物学老师黄新民,地理老师楊攸荣,代数老师缪宏远、体育老师黄宜英、蔡风,音乐老师王公望,...... 

我回乡下在家呆了一個多月,当时因高岙小学师资匮缺,校長黄宣坚来动员我到小学担任民办公助老师,一位是高建兴,一位是我,他担任一甲班班主任,兼教六年级珠算,我担任一乙班班主任,兼教五年级地理。月工资18元,村负担9 元,国家补助9元。到了第一個假期,新教师参加乐清师范学校师资短训班学习。第二学期分配沈岙村小任教,后来农村食堂化,沈岙小学拼校到瑞里小学,学生一律住校在瑞里,当时校長叫林育咸,教师有黄定荣、陈文博、葛清煜、郑松兰与我。

在这个大跃进时代,温州大办工厂,工人有的从近郊农村招工入城,正好我的个人户口尚在温州。趁这个机会,我辞去教书的工作,去温州找工作,我岁又少,人头不熟,只得托我的堂姑母。三阿爷的大女儿黄鳥(黄秋懐)找到花园巷礼拜堂里,早年与他同工过的王良恩先生的介绍,由温州第三工业局安排在一个地方国营温州农牧药厂做学徒工。当时,我的家庭处境是缺钱,我沒有考慮什么前途不前途,没有考虑到学什么技术,后来只做了几个月的学徒工,就辞退了。

参与建设温州汽车南站工作了一段时间,根据工种定量,一个月吃到四十五斤大米,工资也有四十多元一月,比乡下教书好的多,但觉得太辛苦,再另去找工作,找到一家地方国营榨油厂工作,直到城市人口缩减(1961 年)我被精减要回农村。幸得一位出身乌牛黄坑人(信徒)她在五马粮管所工作,由她的帮忙,我的粮食关系又留在城里,落实在三阿爷名下。住在西城下礼拜堂,与我姑父操起运输工作,也觉得太辛苦,后来又结识一位与我同龄的丽岙人張某,是我终生难忘的朋友。同甘共苦又干起一些粗重的工作,在这段艰苦的生活中,磨炼我的意志,任何苦头我都吃得下。

因当时农村刮起了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瞎指挥风)饿死的人也不少,我父亲缺乏营养,脚气病严重,处在死亡的边缘。我的三弟饿得像蛙蟆干一样,我的心何不寒酸,毅然弃工务农。在这個不良的环境中,农村工作的方针是“充实、巩固、调整、提高”。政府上头睡醒了,頒发了(十二条,)(六十条)的红头文件,食堂解散,大村分小村,分村工作队进驻村庄,将新桥、桥头、皇岙的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原来的小队改为生产队,新桥大队有四个生产队,需要配备大队会计一人,兼四个生产队会计。

我被贫下中农推荐为大队会计,直到2002年历时四十二年,我从不介入文革、路线等政治运动,直至拨乱反正到了改革开放。在1979 年间联合叶延寿等十二人办了新桥金属工艺厂,和瑞里村的郑家烈五人办了绣花厂、衬衫厂、又在永加乌牛办了橡胶鞋厂,万新鞋业有限公司。

1984 年当选为乐清县第八届人民代表,我四十二年会计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我刚上任的时侯,农村粮食征购任务繁重,又碰上天旱歉收,乡干部催逼征购势猛于虎,口号严厉:什么皇粮税,谁敢違抗!上门搜查,翻箱倒笼,搞得村民鸡犬不宁。我对这种非人性的做法很不是滋味,当时的浮夸风仍然在刮,周圍村莊饿死的人可不少,我就抓住这个要害,写信给人民日报编辑部报导“高征购严重事例”,刊登在党内刊物“华东通讯”上。华东局立即派人来调查,结果乡书记、乡長受到通报批评,我村的征购任务从七万多斤减至只要五万多斤。

在信仰方面:八岁时就上过主日学,13 岁时参加了中华基督教勉励会,1956 年教堂关闭,我在有人带领下暗暗中去永乐附近人家参加私密聚会,(西樟,河口埭、金坑、东垟等处)曾经为信徒抄写过诗歌本。1984 年受洗后担任代助,及讲道和文秘司帳会议记录员,追思礼拜召集人、老年事工等,八十年来走过的路,都是主的带领和按排, 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我心目中的好邻居

住我家对门的漢贤阿婆,她是一位慈祥可敬的長辈,是我心目中的好鄰舍。我的祖婆比她走得早,但她对邻舍的孩子视同自己的孙儿一样,对我格外喜爱,她那和霭可亲的脸庞如同我的亲奶奶。她家住屋的墙院内,有一片广阔的菜园,四季蔬菜郁郁葱葱,各样水果满园,柑桔、金弹、柚子、葡萄、水密桃到成熟都有我的份。每到夏秋之间,金瓜成熟的时节,她总是每天接力煮了一大镬黄灿灿的金瓜,搅入米粟糰子,味道格外柔软香甜。她预先知道每天有一班孩子在她院子里玩耍,煮熟后一碗碗一排排地放置在扁舍边的大凳上,呼取了我和我的同伴圍坐在大凳边吃金瓜,整个夏秋季节天天如此招待,人家都说“邻舍碗对碗”,她从来没有这个想法,不求回報。

当政治易手后,她家打击最大,她在克难坎坷的生活中,仍对邻舍的爱心不变,虽然住屋缩小了,夜晚到她厨房间里嬉嬉聊聊的人络驿不绝,只见她笑语盈盈,直至夜深才散。她有一手好厨艺,她做的灯盏糕比人家做的好看又好吃,每当我免费吃到她作的食品,有一种我的亲奶奶的滋味,槐荳饼儿、蚕豆炒糯米飯、芝麻油卵,味道格外鲜甜。

不但她老人家对人好,连她的二位孙儿为人特别好,大孙儿比我大四岁,小孙儿比我大一岁,我家的弟妹一大班人。我母亲忙不过头来,二位孙儿都是我母亲的好帮手,常常背着我的弟弟,牵着我的弟弟,逗着我的弟弟, 叫我家的人难以忘怀。当她的大孙儿因心梗突然离世,是年61 岁,全村男女老幼无不痛心 。真是白发红颜皆落泪。她老人家的四个女儿女婿都是天主信徒,都是有信德的人,村里我们下辈人都以亲姑姑亲姑丈称呼,由她家往来诸亲们都是拜天主的,信德兼全;深受敬重。

讀教会历史的感想

温州教会编年史一书,由陈丰盛牧师编著,世界基督教会二千年的历史,不能没有中国教会的历史,温州也不例外,看到这本教会历史的巨著,亦可从中管窥一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美国史家倪文斯说:“历史是国家的方向仪和罗盘,如果沒有它的测定位置,在狂风怒涛中颠箥的国家,就要在混乱中沉没,”。赫伯特卢思说:“只有认识过去,才能了解现在”,我看了这本历史后,从中有的页面也记载着我家族上辈的一些軼事,和温州教会发展和发生事略中人、地、物。观后感,罗例一些,以作纪念。《编年史》286 页面记:据统计,从1891—1908 年罗马字版温州方言《圣经》共发行了两千四百册。当时温州城内人口约八万,来聚会约为一千,城外村荘的聚会人数由数十至二百人不等,守主圣歺者至少有2500 人,来教会聚会人数可能有三万人。

《编年史》(1)295 页记;白累德医院大门门额为“耶稣圣教医院”。296 页教会医院办院总旨:归荣上主,拯救下民,宣扬圣道,超拔灵魂,

医院职员应尽义务:慈和待人,乘机宣道,谨行修身,为众人法,医人身疾,並医灵疾,时引世人,至主圣侧。

各教友(院外人)应之义务,善引病者,到院求医,指以灵疾,危殆当知,乘时即宁,为院请祈。

(2)《编年史》301 页记;白象教会佳音,6 月(农历闰四月)刘廷芳在(通问報)撰文(白象教会佳音)简述温属內地会白象教会兴起教堂的始末,详文如下:浙温乐邑之東,有名镇。曰白象。圣道之种,播於该处者。已十余载矣。年来信徒日益多。会堂规模狭隘,不能容,客春,该会热衷信徒潘全郎,建议别开新面,壮大观以昭虔敬。惟蜀道之铜山已去。郭家之金空難求,成裘必须集腋,於是捐项之议兴焉。但百工居肆。所得无多,畎亩生涯,所盈有几,发起人患无赞成者耳。虽然君莫请上主之普爱,不能使其子民之有昭事所以尽其忠孝之忱也。蓋已早備其人矣。处该处有倪姓者,家称小裕,行年仅三十余,已销磨其多半光阴于芙蓉榻上,年来得道,即戒绝之,及斯议兴,遂慷慨解囊   捐墨银一佰五十元,然会众会友之数,用终不敷,迅会议加助,彼復依前数解囊。前后二次。共墨银洋三百余元。于是众会友等。皆踴躍随之慷慨解囊。共集资七百余元。区。区小邑一乡之数十会友。而能得此,亦可谓钜款矣。覆得内地会总会拨款三百余元。于是该堂始成。堂之中为礼拜所。堂之左右两楹。一为教会小学堂。一为会友来堂棲宿所,是役也。发起人潘君之功居多。需局外者以乏款为难。

当道者以节流为务,阻逆力。反动力。如春潮逐浪澎湃而来,而潘君以志在心成,信心坚稳宁为所愿,客冬会牧蒋君,赴镇开堂,士商云集。不下数百人,.......

(3)334 页介绍了刘廷芳得司徒雷登赏识将赴美国留学之幸事。
(4)337 页陈子階之妻马氏逝世。

马氏。永加楼桥人,肄业育德女校,择配港头陈子階,生于1881 年卒于1910 年七月廿九日亱长辞 。陈子階就是港头陈公权牧师的父亲。别名叫汝星,(1873___ 1958) 毕业于杭州神学院,任海安二次十六年,梧田、三甲、山后塘坑、下郑、东村、上路垟教会等。

431 页记育德女校毕业志盛,刘廷藩報导:毕业典礼演讲:地理:蔡兰芳;生理:周杏柳;算术:邱瑶光;修身:林影兰;(蔡兰芳就是柯淸泉母亲,林影兰就是黄道生的母亲)

(5)《编年史》574页温州教会近闻四则(浙江黄兰如)黄兰如就是黄爱仁的三阿爷,破天荒之监狱佈道,吾瓯教会成立迄今五十余年,各项佈道事宜可谓周而且备,惟于监狱傳道,仍付关于。何则,良由该地官廰不顧体恤,有以致之教会虽屡次函请许可、而官廳则饰词梗阻,旋共举男女佈道员男女三十余人,有蒋宅如、吴子兰、黄兰如、邵静卿、胡芝生、王活泉、谢喆夫、池侠亭、阮庆伦、许瀛槎、黄显廷、柯省卿为看守所傳道员。

574 页中:教会实业所,近来教会日见发达,而少年子弟之无艺待习者,亦隨之俱积,遂赁府前街楼房一幢,名曰:基督教工艺传习所,课程有道学、国文、,算術。其中黄兰如等几人为国文讲师,夏时若为所長,柯成三为管理,(黄兰如是愛仁的三爷爷,柯成三就是柯主光的父亲。

其后来又办了公济院一所,(瓯人称养老堂)

649 页1925 年(民国十四年)国父孙中山先生于当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在三月19 日上午十时丧礼仪式由刘廷芳博士主礼,朱友漁牧师襄礼。

669 页第五行记载:就读艺文学堂的著名人士有:刘廷芳:温州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任燕京大学燕京神学院院長,著名医师有温州二医院長陈梅豪和郑求是。

853 页在主里小姐妹徐慕贞的信

温州永嘉来信___ 在主里的弟兄張先生:但愿你蒙神赐福,给你平安,现在我的全家  已于四月十一日,从宗派的公会(温州大南门外內地会)出来,搬到梧田街北首,距郡城约有十里,开设中西小医院,我的夫君(黄兰如先生)身体亦平安的多,当谢谢神恩不尽,只是觉得灵程很幼稚,再加世事多端,没有时间读经祈祷,真是危险呀,我总是盼望主能把我领到相宜的地方,过属灵的生活,走十字架的道路,等候主再来,未知主的美意为何?请代祷,别事另日再告,再会。现在主日我们全家敬拜地点在城内沙帽河。(注:这封信是黄兰如身体软弱,经济撷据时,在梧田开医院时,他的太太徐慕贞,我的三阿婆,写给張先生的信,黄兰如的同工潘学霖(活灵)先生的侄子潘庆荣在世时也证实此事,潘学霖1938 年七月廿八日安睡主怀)

881/882頁 1935 年8 月关于崇真小学(旧称男书院)已有二三十年之历史,是我们内地会制造人才 基本营,历届产生的人才,例如永嘉有现代教会大名鼎鼎的刘廷芳博士外,尚有柯豪,王客塵、金惠、陈宝书、谢勲....... 各界大有人在,。注;柯豪就是黄坑柯成兴长老的大儿子,青新、淸泉的父亲,黄爱仁的姑父)他也是从少由教会培养,在崇真小学毕业,以后考入燕京大学和之江大学毕业的学生。

916 页温州信徒设国医研究所:温州门徒黄兰如先生,近设立国医研究所,专为教人失学之子弟,谋相当之职业,以免沦落教外,或致失德,课程除国医各科外,还附国文、圣经二课。惟恐远方语言隔阂,不便施教,故学生只以温属六县以及青田邻近为限。(乌牛北山马翀先生的父亲马公逸就是黄兰如的国医学生。

969 页中华循道公会温州教区儿童主日学校概况;周炼民牧师的弟弟周式俊担任儿童教育部主任,黄鸟为主日学教师,(周式俊就是我三阿爷黄兰如的大女婿,黄鸟的丈夫)

984 页永乐中华基督教內地会自治完成全体教师摄于1938 年6 月,(其中有郑经杰、陈公权先生)

与人交往信摘拾遗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九日接表兄柯青新来函:

愛仁表弟如晤:

日前互通電话,知你们商业茂盛,阁第在主内平安,甚慰电话中奉舅母吩咐,兹将港币支票壹万元一張随信附上,请轉交舅母親收支用,并顺祝她老人家健康。耑此     赞美主

愚兄   柯青新   匆書于香港
1998 年 五月十九日,

1998 年十一月卅青新表兄来函:

爱仁表弟:你好,月前我弟青泉个人美国转来舅母你母亲的来信,一切荣耀归于神,耑此并赞美主并向舅母请安及你们阖家安。

愚兄       柯青新于台北
1998 年11 月30 日

千禧年二月廿五日台北柯青新来函

爱仁表弟如晤,主内平安,更要追寻真理,二月十日来信详读,均悉。舅母前信代问安,祝她老人家健康,耑此顺祝近祺。

2013 年十一月写给台北柯青华表兄的信(未寄出)

青华表兄惠鉴:前年我阅览过由清泉表兄带来的“涨潮日”一书,是隐地先生(表兄)的名作,是记叙表兄家史一书,真叫人越看越有味,今日我无礼貌又很冒昧地写给一位从来未到温州的温州人___ 我的表兄,说来话长,我就是你《漲潮日》书中(37 页)所描写的“村庄里最具财富的一家人看上了读大学回来你的父亲,把他们的千金许配给他,两人花前月下,有一段快乐的交往,不久正式订婚,未到迎娶的日子,固患虐疾病不幸去世:我就是这位你父亲原配夫人的内侄,我今年七十岁,兄弟姐妹五人,我排行老大,政治易手后,我家经济一落千丈,家境日趋低下,父亲又是一位不会种田的种田人,生活一直艰难坎坷,直至改革开放,我们办起了小工厂,经营几十年的外贸鞋业生意,经济回潮了,真感谢主,我已退休十几年,事业由兒女继承,孙儿孙女都长大了,进入高中大学读书,老母亲已九十高龄,身体康健,兄弟姐妹家庭都好。我于十一月廿九日与几名教友掂浙江海峡旅游团赴台旅游,可能在台北 有逗留过宿,到时我打算打电话给您,想购几本散文集:《漲潮日》《琦君的书》请你驾临下榻宾舘相会面。今打扰你的时间,费神谢谢敬頌上主赐福。

素不相识的愚表弟黄爱仁谨上
电话13706780262
2013 年11 月28 日
(因手骨折旅㳺误期,信未寄出)

摘录雅井柯洪超弟兄给堂房兄弟柯青华的信:

隐地(本名)柯青华,比我(洪超)小一岁的堂房兄弟:对你的《漲潮日》一书,全释了人生历程为此坎坷,为什么?上辈柯豪叔,民国七年时,为我祖辈老太八十寿辰赠送一块寿匾,並书写“慈禮兼全”墨宝,至今清晰尚在;二阿公每周总是風雨无阻,一至二次来到我们一屋中,聚集大家一起唱赞美诗、祷告,二阿公的爱心敬䖍爱主,(非那几句话能说完)小小的我至今仍然记憶犹新,今天青华以《漲潮日》一书,向世人清澈的袒露,展示人生多面哲理,看后,在我心中有无尽的回味,为什么?我的感悟是:.......但慈爱的上帝的应许是不变的,“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神眷顧二阿公的后代必定被祝福满满,后代啊!应当以感恩心信靠主,称颂主,赞美主,荣耀主!阿门。

八十有一的堂房兄弟柯洪超写此,
2016 年五月于雅井

2016 年青新表兄九十荣寿,我写给他的贺信:

青新表兄惠鉴:

香港一别与时俱积,今年恭逄表兄九旬晋一华诞,春萍姪女携父母赴台登堂共贺,感谢主恩,表兄德寿双茂,合家承欢,愚弟不能隨人共祝,非常抱歉。今奉上寿联:“伊甸長春九旬誌庆,乐园曰永百岁延年。”恭祝期颐有余。

愚表弟黄爱仁賀
2016 年5 月于新桥寓所

2018 年2 月7 日给鳌江韓光菲表妹和表妺夫的八旬大寿賀信

光菲表妹、表妹夫:主里平安,新年快乐,傾接邀请电:得知表妹夫八秩荣寿誌庆喜筵,本应登堂敬贺,然因我脚疾复发,走路不便,不能随人晋祝,实为抱歉,今附上寿联以表庆贺:《逾古稀又十年可喜青春久驻;至期颐僅廿载預征后福无疆。》

愚表兄黄爱仁敬贺
二零一八年二月七日

2017 年4 月21 日给若佐孙儿的信

若佐吾孙:见信如晤,自你清明假期返家逗留数日,值比春光明媚花香鸟语的春天里,感谢主恩,咱们黄氏家族致亲们上山踏青扫墓,一路欢歌笑语,令人感慨万千!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緬懷已故的亲人们生前的业绩、好行为、好口碑。作为我们黄家晚辈不可忘懷,要继承先辈的美好家風,“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曾记否?咱家老屋门闾的门楣上四个熠熠生辉的铜字,《家風依舊》,这是我们的家训和傅家宝。佐孙:你爷爷的曾祖父是晚清时期的一位绅士,家道殷实,为人耿厚精明,凡修桥铺路莫不捐助,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轶事至今村民们仍在傳頌,你爷爷 的爷爷有五个兄弟,都是当时的文化人,书香门第,家藏《四书五经,》《朱子家训》、《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 都能课授儿孙。咱黄家的直系、旁系亲属都是信仰基督教,平时也受到傅统文化的薰陶,影响尤深,我的姑父柯豪先生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是乡里农民子弟读大学的首例,你的堂大伯黄信一是六十年代的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工作,后去美国深造,现年81 岁,居留美国,他的清华园校友同学遍及政界、科学界、工商界,不胜枚举。

佐孙:你是黄家苗裔,你已长大成人,在大学里念书,应该对于祖宗的这些丰功伟跡,必須要记取,启迪后人,頗有益处,望你勤奋学习,“学海无边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咱黄家先辈这些美好事例作为你学习的座右铭,五一在即,等你假期回来再谈。

你的爷爷    字
2017 年4 月21 日

2017 年4 月26 日佐孙的回信:

敬爱的爷爷如晤:启信谨祝安康,我虽离家不远,然归少离多,常思绕于膝前,朝夕相伴,共享天伦,进其孝义,然学业繁忙,清明短假,难得团圆,与家中亲戚共享美好春光。

如爷爷所述,已故長輩所做的业绩和好行为好事迹都是我们后辈要铭记于心,作为晚辈的我一定谨遵爷爷叮嘱,继承美好家風,正如你所说,老屋门闾上的四个字,我儿时在庭院玩耍时常看到,我也一定以此来约束自己,好好傳承家風、家训。

爷爷所述的诸位长辈之事迹,我闲暇之时帘有听您提过,他们所作出的成就远远是我所所不及的,但我一定尽我所能做好自己本份之事,不负您所望,每每听闻长辈诸多娇人事迹,我也很是感到惭愧,我也定在大学中努力修得学业。

我虽然居家时日不多,但也要叮嘱一下:“爷爷奶奶平日请多注意饮食健康,辛苦一生,切不可再轻视身体,营养之物要多食用,前日听闻母亲说爷爷骑車时不慎与人刮碰摔倒,您现在不比年轻之时,出行安全为重,阴雨泥滑时节,宜居家休闲,切勿担心农活而外出为事,以免或摔或病,切记身体为重。

 孙:阿佐   书
2017 年4 月26 日傍晚

一九九四年九月七曰给張君鑫涛的回信;

鑫涛吾友:阔别卅余載,偶收贵友之惠书,内心感慨万千,值此温州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谢谢你对我家的关心,大台風、大暴雨、大潮水给咱温州人民带来严重损失,难以估量;但我家的房屋安然无损,你的来函我念给父母听,老人家感动異常,他俩平常都惦念着你,几十年啦,你对他们的关心比儿子还好,世事滄桑,人情冷暖,艰难之中見真情,咱俩少时都经历着坎坷生涯,古云:“历尽艰难好做人。”克难的日子总过去了,咱都是五十开外的人,子女成人,里外孙辈满堂。可以安闲自得地享受天伦之乐,在我的信仰里,都是主的恩典。

憶往昔峥嵘岁月里,咱俩青少年时曾一段日子里,过着風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活,曾记否?我在温州榨油厂,你在丰收化工厂务工生活,曾记否?搭伏在公园食堂一日三歺用膳景况。曾记否?咱俩租船作运输生意,市区的条条水路河道、大街小巷,小南门河经双莲桥,水深河 ,吴桥,三板桥,河社桥,汇車桥,板桥㡳,大高桥小高桥、四顾桥、府前街、道前桥划船到倉桥后..... 一次运货物经广利桥、花柳圹、飞霞桥、中山桥、漲桥头,陡门头、上岸街装卸货物。三十年来我记憶尤新。你旅居法国多年,有回国的机会,切来我家玩吧!

近年来我在烏牛合伏办了胶鞋厂,虽收入不算丰裕,产销基本可以。再说,有机会千切驾临寒舍一趟吧!纸短情長,顺祝合家康泰。

路线是:乘中巴到望江路过渡港头,乘乌牛車再到新桥头我的家。

愚友   爱仁谨復
1994 年9 月7 日

2002 年元旦给法国鑫涛朋友的回信;

鑫涛仁兄惠鉴:得书如晤敬悉一切,值此新年顺致阖府,新年纳福,事业兴旺为颂。

我家均好,母亲粗体康泰,儿女均已成家立业,(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內外孙(女)八人)最大長孙女12 岁,二房孙儿已6 岁,寄读于上海、乐清市学校;学业进步,我已退休(辞去永嘉万里鞋业公司工作)家中经营的乐清市万新鞋业公司,由儿子女婿管业,生意尚可,我年逾花甲,真感谢主恩,体质尚可,趁还健在,多化时间,服亊于教会,世务已经放下,无多牵挂也可清闲几年,便是大福了。

很遗憾,仁兄去年回国的时侯,我未曾上府拜会,望君有回国的话,千万要光临寒舍,理当扫径以迎。你向我母亲的问候已转告,老人家很欣慰。

前承蒙高情,贵物馈赠,本因桃李相报,我无以报,实为抱歉。每每我想起贵府门闾楹联,含意深远,记憶尤深;“江河生意来舟楫,桃李新蔭在鲤庭。”“侨居海外思故里,小憩家中憶远情。”

涛友:你的事业成功子孙兴旺,真是一撸一桨辛劳而得,桃李新蔭,子承父训,像古时孔家儿子鲤庭一般,真是惟妙惟肖,咱俩乃小年之交,回味无穷,保持当初的情谊是咱共同的心愿;“酒肉朋友不足奇,总角纯真襟里藏;貝尔加湖深千尺,不及張君同吾情。”紙短情長不尽依依。

祝: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通讯地址:乐清市北白象镇新桥村北路16 号
传真:0086__577__67391331
手机:13706780262

愚弟    黄爱仁    谨复
2002 年元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