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温州历史年表(六)作者:沈克成

 1559)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始建玉介园,至隆庆初年(1577)落成。据《永嘉县志》载:“玉介园,在华盖山麓,王澈徙郡墨池,建传忠堂后为玉介园。”
  三月,倭寇南北两路交集,复至平阳南门外,直入南、北港烧杀掳掠,越三月才去。伤残之余,田畴几不能下种。瑞安知县余世儒督民重修梅头寨城以御寇。
  三月,倭寇千余人大举入侵,犯楚门,攻灵门。
  三月,倭犯乐清县城,千户胡凤战死。
  四月,倭寇从太平退经水涨,戚军伏击,斩寇65人,缴获甲仗340余副,倭寇从黄华遁逃出海。
  十一月,倭寇三千余人由桐山(福鼎)登陆,欲取道牙阳(今雅阳)进攻泰顺县城,泗溪庠生林田(字舜耕)在排岭率乡兵筑土城凭险据守,力战而死。御史周斯盛奏之朝廷封赠勇略大夫,官同知。兵巡道凌云翼在泰顺南溪为其立庙,俗称“忠臣庙”。寇自雅阳一路劫掠至三魁,残杀十日,溪水为赤。继入屯莒江二十余日,十二月十一日犯城,被知县区益、把总卢琦、梅魁等击退,南遁入海。区益,字叔谦,广东高明人,嘉靖举人。
  是年,设温处参将,统一指挥3卫陆、水兵抗倭。平阳设温处参将,统陆兵9把总。其中后营、中营、前营、珠明营、炎亭营5把总分驻蒲壮、金乡、仙口、珠明、炎亭等要冲海口,以防倭寇。瑞安有沙园、海安二把总;永嘉有永昌堡把总;乐清有黄华把总。
  是年,修筑温州府城城堞、楼橹,四面增筑炮台8座。
  是年,瑞安知县余世儒倡修城墙,于小东门、南门临江处加厚城墙5尺,各垛墙增高3尺,垛内周围筑矮墙。清初又在明城基础上增建敌台3座,窝铺40座,望台44座,垛口由 1000多口改为900口。城周有东、南、北三面濠河,总长684丈,深各1丈许。其中东濠河140丈,南濠河302丈,北濠河242丈,西临西山及飞云江无壕。城内河道密布,呈三纵四横格局;有大小街道32条,依河成街,具江南水乡特色。
  是年,瑞安知县余世儒督民重修梅头寨城以御倭寇。
  是年,建雁荡东外谷石梁堡。

1560)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
   三月,倭寇千余掠瑞安梅头。
  五月,倭掠乐清县东乡沿海,义士连树即率乡民抗击,寇大败而去,连亦因伤重而逝,闻于官,表其墓日“忠勇”。
  是年,开始修建乐清县后堡、瑶岙寿宁堡、竹屿永康堡、郭路宁安堡、峃前福安堡,至四十一年(1562)相继建成。

1561)明世宗嘉靖四十年
  四月十六日,倭寇复登岸劫瑞安梅头前冈,把总领兵千余防守不固,寇冲杀士兵无数。十九日,寇船泊瑞安城南,通判杨岳登城督御,寇烧永丰庙后退。二十二日,温处凌兵备及牛天锡参将率兵来瑞往剿,途遇倭寇,斩首40多,余寇乘夜遁去。二十九日,戚继光部将胡震率水兵于披山洋击沉倭船一艘,毙敌数百。
  是年,胡宗宪修,薛应旂纂《浙江通志》成书刊行,计72卷。
  是年前后,戚继光据抗倭实战经验,撰成著名兵书《纪效新书》。
  是年,倭寇窜入乐清劫掠,虹桥庠生连应明战死。
  是年,永嘉人王光蕴(1540-1606,字季宣,号玉洞子、叔果子)登进士第,官至宁府同知、衡府长史。办事公正,政尚宽平,曾编万历《温州府志》,又编万历《永嘉县志》,著有《太玉洞天藏稿》。孙诒让称其“家学渊源,世传文誉”,并评其书云:“体裁渊雅”,“诚吾乡之宝笈也”。
  是年,永嘉王应辰(1504-1566,字拱甫,号海坛,又号体斋子)拔贡,授上海训导,未任而卒,年62岁。其文宗秦汉,诗则三唐,于学无所不窥,著有《正情集》、《简淡集》、《旨苕斋诗话》,今已佚。
  是年,泰顺知县区益重建罗阳书院,初时址在泰顺南门外地轴山麓,清初遭兵灾毁坏。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杨人杰重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称敬业高等学堂。

1562)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
  三月,戚继光游雁荡山,留有《督兵援闽游雁山戏集为诗》等诗。
  三月,倭寇又入侵乐清,被戚继光击败。
   四月,濒海余寇自闽流入境内骚扰,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杀寇百余人。后倭寇又侵犯石砰,官军乘胜歼灭。
   六月,残余倭寇南集福建,戚继光入闽援剿。从此,温州倭患稍息。
  秋,为抗倭,在乐清瑶岙乡修筑寿宁堡,城墙阔1.6丈,高2.6丈,城周500丈,四角敌台宽平,上立城楼。原有迎曦门、临清门、驻景门、来薰门与登龙门,现存东门和北门。东门阔3米、进深5.5米、高2.8米,门石梁上横镌楷书“温台第一关”五字。北门阔1.75米、深5.6米、高2.2米,门上石额题“龙山毓秀”四字。
  是年,王叔杲(1517-1600,字阳德,号旸谷,永强英桥里人,叔果弟)登进士第,授常州府靖江知县,改常熟知县,不久召为兵部武选协司署郎中,后历任大名府知府,苏、松、常、镇四府兵备副使,右参政。嘉靖三十一年(1552)后,浙闽沿海倭患严重,家乡永嘉场更是倭寇出没之区,三十七年(1558)与兄叔果率乡人筑永昌堡。在江苏四府兵备副使任内,为防倭寇侵扰,上疏海防运道陈利害十余条,同时亲临沿江考察,在金山拓林、青村,吴湘川沙、南汇,江阴杨舍,太仓刘家河,浚深壕堑,崇固城垣。又造大沙船,辅以三翼轻舠,积极监造火器,校射步法,增兵列戍,首尾相应,使防卫能力大为加强。60岁辞官归里后,在乡抗倭有功。居华盖山麓,在县城墨池坊建玉介园,在市郊旸岙筑旸湖别墅,优游林下20余年,风神藻雅,欢度晚年。著有《三吴水利考》、《玉介园存稿》18卷、《家礼要节》1卷。
  是年,王叔果嘱乡人王应辰编撰《仙岩志》6卷。

1563)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
  三月十七日,浙江督抚赵炳然、统都指挥晏继芳、把总胡震率三关兵船,配合俞大猷、戚继光,会剿流窜福建流江倭寇船70余只,斩首数百,救回四处被虏男女六百余人。自此寇患渐息。

1565)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是年,永嘉金昭(1516-1581,原名德昭,字懋卿,号霞峰)登进士第,初授大理寺廷评,继任大理寺副,迁南京大理寺正,隆庆三年(1569)冬,回京师任大理寺廷尉。为人宽厚,作风踏实,善于审鞫。后出任江西瑞州(今南昌)知府,时瑞州赋税偏重,高出邻州数倍,农民四处逃亡,金昭莅任后劝谕安定民心,向督抚力陈民之负担过重,最后终于获准减免赋税之半,民心感服。明神宗为表彰其功绩,特下旨在其家乡岩头镇上村建造进士牌楼,四柱三间木构建筑,高7.63米,通面宽9.9米,通进深2.35米,属温州牌楼中上乘之作,也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金昭著有《六论》。

1565-1566)明世宗嘉靖四十四至四十五年
  庞尚鹏(字宪文,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巡按两浙,在温州推行多项改革,实行“亩有定赋,征有定期,官无横敛,民无白著”的“均平法”,深得温州人民赞许。在庞氏离任后十年即万历三年(1575),温州人民还在巽山下立庞公祠以颂。

1566)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嘉靖《永嘉县志》凡9卷修成,由知县婺源程文箸延聘永嘉王叔果纂修,该志为现存最早的《永嘉县志》。

1567)明穆宗隆庆元年
  诏谥卓敬“忠贞”。

1567-1572)明穆宗隆庆年间
  乐清知县胡用宾重建梅溪书院。
  陈姓始迁祖陈育球在平阳顺溪镇顺溪村落户,至陈嘉询时(1691-1760),大兴土木,营建大屋。其孙长大后有五人从祖屋分出,重建大屋,其样式和祖屋相似,唯面积有大小之别。至乾隆年间(1736-1795),在顺溪建有陈氏兄弟大型民居7座,系陈氏兄弟7人聚居之处,占地12000平米。其中老三屋内有6个天井,占地4200平米,建筑面积2500平米,木结构,低层多进庭院式,楼上楼下环廊相接,门前立有三对幡杆石座。大屋错落有致,别具特色,谚称:“青街的竹,顺溪的屋。”现存祖屋建筑面积4200余平米。是考察古民居和民俗宝贵资料,也是浙江省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民居之一。

1568)明穆宗隆庆二年
  七月,大风雨,海溢,漂沿海民居、田地无算,次年又如之。

1568-1573)明穆宗隆庆二年至七年
  是年,泰顺知县周正乐于南郊宋圮古塔近旁的象山布合尖建塔,名象山。万历二十九年(1601),邑人包宏仁重修时易名文祥。

1569)明穆宗隆庆三年
  平阳知县朱东光上任即捐俸筑路,其中一条从江口至金乡。
  横阳古道与南港古道每10里设一邮铺,每铺设司兵2人,以传递过境公文。

1570)明穆宗隆庆四年
  在泰顺泗溪镇溪东村建东溪桥,俗称溪东桥,乾隆十年(1745)重建。桥中央有重檐阁楼,雄伟美观,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桥。中国科技史话丛书《桥梁史话》刊载图文,视为全国桥梁典型之一。

1571)明穆宗隆庆五年
  平阳知县浦城朱东光延聘乐清侯一元纂编《平阳县志》8卷刊行。原本已佚,现存的隆庆志是在原志的基础上,于万历十八年(1590)经知县万民华补遗,清康熙十二年(1673)再经知县石金和等人增补而成。该志近年从台湾传入1983年手抄影印本,共4册。有朱东光、侯一元、万民华序,志分32篇,各篇繁简不一,简者仅数行,编次也较杂乱,多缺项,篇目与正文序列不符,唯人物事迹较详实,为以后各志所承。

1571-1582)明穆宗隆庆五年至神宗万历十年间
  在乐清虹桥峃前村白龙山建双髻寺,俗称下宫。现存仰止门、太空亭、石殿及石照屏等,全系仿木石结构,石照屏43间,明间雕刻佛像80尊,东西二次间各刻佛像4尊,刀法粗犷有力,保存完好。
1572)明穆宗隆庆六年
  重修叶文定公祠堂于城区金锁匙巷。“在县治东”,大概在现在的县前头、高盈里一带,以裁革的河泊所建叶文定公祠,祀宋叶适。
  是年,由乐清知县婺源胡用宾延聘乐清侯一元纂编《乐清县志》7卷刊行。有玉海楼藏传抄本。
1573)明神宗万历元年
  玉米种植从皖南经杭州传入温州。
  是年起,“坊”不再为政区名称,而纯粹成为街名或巷名。
  是年,泰顺知县漳浦王克家延聘泰顺张庆旸纂修《泰顺县志》8卷,既成,请乐清侯一元、侯一麐(麟)订正刊行。原著佚,后志录有序文三篇。
  高则诚《琵琶记》在明代多次得以重刊,是年有闽建书林种德堂熊成冶刻本。

1573-1575)明神宗万历初
  御史屠叔方奏建卓敬祠。初建于温州郡城之南、瑞安县前新街二处,后郡守卫承芳移建于江心文天祥祠之右,称卓忠毅公祠。卫承芳,字君夫,四川达州人,隆庆年间(1567-1572)进士,万历十年(1582)任温州郡守,后官至户部尚书,廉善抚贫,严绝馈遗,属吏自饬,官有清名,卒谥“清敏”。

1573-1620)明神宗万历年间
  从徽州引进玉米,开始在杭州一带栽种,不久传入永嘉。
  温州设官营织染局。
  岁贡茶芽十斤。茶产楠溪,地近雁山,色、香、味与雁山茶无异。
  两度对今玉环县境查议开复,均因主管忧虑而未成。太平和乐清民众,时有人上岛偷耕窃种,遂形成玉环本岛上“乐南太北”分界,即分水山以东桃花岭以北属太平,余属乐清。
   万历初,戏曲作家永嘉戴子晋在世。子晋,字金蟾,工于曲,有《青莲记》及《靺鞨记》传奇各一本,今未见。

1574)明神宗万历二年
  六月,大风雨连续七昼夜,瑞安山崩地裂,沿江居民溺死无数。
  是年,杨邦宪(字肃卿,号洞岳)由南道御史知温州。
  是年,永嘉知县刘三宅改县东仓故址为县城隍庙。
  是年,永嘉王继明(字用晦,号慎斋)登进士第,授当涂知县,兴利除弊,奸党敛迹,县境晏然。后历任镇江、襄阳、太平三府知府。秩满离职时,将所余俸金二百余两,悉数散给贫苦之家,己家无担石储,屋室不蔽风雨。擢四川按察使,卒于任上。夔州人以宋状元王十朋曾在此做官,合祠祀之,称“二王祠”。
  是年,上杭教谕、泰顺林一道调任亳州学正。离杭时诸弟子惘然若失,依依不舍,三百八十人为之立“去思碑”于黉宫前,碑文有“德行可法则思,功绩可纪则思,思爱不忍忘,则勒之石”之句。林一道(1516-1577)字宏卿,号龙川,仕阳人。敕授文林郎。自幼嗜学好问,博通经史,邃学卓才。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平生以兴学育人为务,教育生徒务以正心修身为本,并重文史诸课,规制严谨,因材施教。对品学兼优、勤奋进取者,则予奖励表扬,使之竿头日进;对贫乏不能自用,婚葬无力操办者,则捐俸给予救济,使之专心致学。每至一地,必先洞悉民情,以作施政之本。在上杭四载,教绩卓著,人文蔚起,声誉籍籍。所到之处,政绩斐然,连膺七奖。海内士子,望之如泰山北斗,惟恐不得谒见。后擢为全椒知县。全椒军民素豪黠,且多权贵,夙称难治。一道公正廉明,依法办事,抑强扶弱,除暴旌良,大政必亲自掌握,不委小吏,凡事皆细加过问,惟恐坑民欺上。夙兴夜寐,勤政爱民,终致风气大转,政通民和。因清勤过甚,积劳成疾。于万历五年(1577)殁于全椒任所,士民皆恸。引柩归梓时,沿途官绅士民具奠致祭,泪湿衣襟,攀号不返。著有《龙川集》(稿)。

1575)明神宗万历三年
  瑞安知县安福周悠延聘瑞安秦激编纂《瑞安县志》,距上次修志二十年,体例一据前志,但人物不立传。今佚。

1576)明神宗万历四年
  在巽吉山重建塔,塔高11.8尺,围4.8尺,下为塔院,奉祀文昌神。
  是年,瑞安秦激(号慎斋,居县城小沙堤)以贡生任汤溪训导,后迁西安秦王府教授。

1577)明神宗万历五年
  温处兵备副使龚大器来游乐清中雁白石山,时微雨初露,彩虹贯日,与白石洞相对,因更名为“玉虹洞”。玉虹洞山门外摩崖“第一山”三字,相传为宋太宗亲书。明末,白石人陈崇雅开始编《玉甑峰志》10 卷(已佚)。在玉虹洞内有铜钟一口,铸于清同治三年(1864),高1.28米,钟身有“玉甑禅寺保和宝钟”铭文,是乐清现存最大古钟。
  是年,永嘉叶承遇(字思章,叶适九世孙)登进士第,授福建莆田知县。以前,该县田分官民,赋有轻重,承遇莅任后予以均之,百姓感德。擢云南道监察御史,后以抗疏忤大宪,调江西按察使司佥事。未到一年,复受诬,遂辞职归,不久卒。著有《筮仕录》。生平见万历《温州府志》。

1578)明神宗万历六年
  南昌齐柯(字文则,号应川)由举人出任瑞安知县。柯敢作敢为,利之所宜兴,辄肩任之。瑞安原有西垟陡门,废于洪武时;月井陡门废于成化时;集云山诸水由九里陡门直洩入江,旱即干涸,城郊农亩歉收,城内火警频繁。齐柯召集父老,商议疏凿东塘,浚河务求深广,并堵塞九里陡门,重开西垟陡门,将所浚淤泥聚积为拱瑞山,使河水回环入城,提高水位,并在拱瑞山上建文昌阁。邑人林万梅为作《拱瑞山记》。柯又峻法禁赌,设备防火,表彰忠烈,禁止侈靡;学宫城仓,街坊桥梁,均有所整饬。申请丈量田亩,请上级亲临监督,使无遗漏,摇役赋税得到均平,民食其利几乎百年。在任五年,升大理寺评事,知临安府后致仕。

1579)明神宗万历七年
  王叔杲出资重建江心寺山门、两庑及钟鼓楼。重修郡学堂舍。又捐资重修永嘉县学。
  在瑞安市区安阳拱瑞山建拱瑞寺,由大殿、金刚殿(二进)、左右轩房和寺后河心魁星阁、东轩外凉亭组成。

1580)明神宗万历八年
  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亨在江心重建浩然楼,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中“吾善养我浩然之气”。一说以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命名,或言为纪念到过江心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而得名。诸说并存,各有渊源。
  是年,王叔杲捐资重修东瓯王庙。
  是年,永嘉诗人康从理卒。从理,字裕卿,自号二雁山人,有《二雁山人诗集》传世。胡应麟《诗薮》评说“裕卿诗尤长近体,七言律闳壮豪丽,翩翩布衣之雄”。

1581)明神宗万历九年
  侯一元《二谷山人近稿》成书。当为晚年手定之本。有明万历刻本,清光绪重刻本。

1582)明神宗万历十年
  设南麂副总兵,实行军屯制,既利海防,又使山海无弃地。
  据万历《温州府志》,温州人口户为109922,口353066。其中瑞安户18386,口45864

1584)明神宗万历十二年
  永嘉知县陈其志重修永嘉县学。
  瑞安知县章有成重修止斋祠祠堂、仙岩书院。止斋祠原在梅雨潭旁,陈傅良常读书处旧址,重建时迁于圣寿禅寺侧。

1585)明神宗万历十三年
  永嘉知县蒋行义建文昌祠于学后华盖山。
叶适九世孙叶承遇(此为碑文所记,按横渎《叶氏宗谱》为十三世孙),在《叶文定公祠复田碑》中记载了:嘉靖中(1522-1566),官府重修叶适墓,给田五亩,资其守祠修墓;隆庆六年选址重建叶适祠堂;万历间,官府由于原有祠田为豪家所占,议复之。诣田勘明,令其占而尽复之数,具官帖而勒之碑后,永为祭享之资。

1586)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乐清张德明(1547-1621,字子经,号毅宇,乐成西门人)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奉命清理江西刑狱。历员外郎,主礼部考试,董其昌出其门下。升扬州知府,旋调宁国(今安徽宣城)知府,后升广东左参政,因与御史沈一龙政见分歧,解印而归,优游林下。宁国、广东两地皆以名宦祀之。著有《治平录》,已佚。雍正《浙江通志》(循吏)有传。

1588)明神宗万历十六年
  知府卫承芳重建鹿城书院。
  平阳县令万民华“发隐占之产,改淫尼之祠”,办社学33所,入学儿童955名。
  王光蕴刻其父王叔果《半山藏稿》20卷,刊行于世。该书约21万字,收文13卷,诗7卷。
  是年(一说1585年),永嘉包容授中书舍人。包容(?-1629),字蒙吉,号虚中,博览群书,擅长书法,绘画、篆刻亦皆精妙。时张居正当国,颇受雅爱。十九年(1591)回乡省亲,时郝敬宰永,常以文酒相过从。二十年(1592)携全家人北上,至槜李,母病卒,遂寓居吴门,四方名士相往来,凡十年始归,在西城筑亚绰斋终老,崇祯二年(1629)卒。其遗墨至今犹存。

1589)明神宗万历十七年
  平阳吴宝秀(?-1600,字汝珍,号惺台,河前即今苍南湖前镇人)登进士第,授大理寺评事,升寺副、寺正。处理案件时,精心对勘法律,不以丝毫物情私意错杂其间,有暇则闭门读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冬出任南康(今属江西)知府。到任一月余,即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拥护。后受冤狱,贫病交加,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六月卒。其子凤起、凤威、凤仪曾编集其父事状及赠、挽诗文为《忠烈遣踪集》,为明末反宦官斗争留下可贵的史料。生平见《明史》卷237

1591)明神宗万历十九年
  邑人王叔杲重修江心东塔并重修水陆阁,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句中的“澄鲜”二字而易名“澄鲜阁”。
  永嘉吴彦匡(字子范)中举,撰有《花史》10卷,今存。

1592)明神宗万历二十年
  丹阳汤日昭(进士出身)任温州知府,后分巡浙东道,转四川左布政使。
  乐清大荆一带常有老虎出没伤人。
  查得玉环山田5773亩,地340亩。垦民搭厂53座,并有河闸等水利设施。
  胡文焕改温州教士卢以纬研究古汉语虚词用法的专著《语助》,书名为《新刻助语辞》,作序,并将此书收入《格致丛书》。17世纪,《助语辞》随《格致丛书》流入日本,在日本大受青睐,200年间,一直饮誉不衰,不断翻刻。

1593)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闽人试种甘薯成功。自闽迁入苍南地的沿海界民,亦开始种植。
  是年,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卒(1521-1593)。徐渭约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撰成《南词叙录》,对温州南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书是宋、元、明、清唯一专论南戏的著作。有不少独到见解。如不同意南戏产生于元杂剧之后,认为“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永嘉人作《赵贞女》、《王魁》是创始之作。盛赞《琵琶记》如“山珍”,等等。
1594)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平阳知县朱邦喜倡修阴均陡门,至二十四年(1596)培沿海长堤万余丈。

1595)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王叔果妻林恭人重修江心西塔,有记。
  瑞安知县欧大成主持重修止斋祠。

1596)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
  知府刘芳誉重修白鹿书院、鹿城书院。刘芳誉,字际明,湖南陈留人,万历十一年(1583)登进士第,二十三年(1595)任温州知府,后调知广平府。
  屡患瘟疫,永嘉知县同安林应翔(万历进士)思所以禳之,乃择海坛山麓天宁寺侧建五灵庙,为民驱疫祈福。
   乐清知县张子埕作《禁淹榜》,严禁弃捐女婴。
  是年,永嘉方日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30卷刻成刊行。该书为万历间方日升馆于京山李维桢家时撰。方日升与弟日新均为围棋国手。
  是年,永嘉王钦豫生。钦豫,字与谦,晚号海野遗民,有自作年谱《一笑录》及《经德录》5卷、《翼正初编》9卷传世。生平见乾隆《温州府志》。

1597)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知府刘芳誉修缮府城,增筑敌台15座,设7门。并延聘永嘉王光蕴开局修志,纂成《温州府志》凡18卷,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刊行。
  是年,永强永昌抗倭义士王德之孙王名世中武举顺天乡试第一(武解元)。
  是年,明代杰出思想家、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时任遂昌知县)来游雁荡,作有《雁山迷路》、《大龙湫》、《龙湫白云院》等诗。次年,即在家乡玉茗堂完成其不朽之作《牡丹亭》。
  是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平阳陈寅(?-1621,字宾旸)随经略杨镐出国援朝,在朝二年多,战功累累。二十七年(1599)班师回国,擢升贵州参将,进为副总兵,三十三年(1605)留守播州(今遵义)时升为总兵,挂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在云贵20余年。四十七年(1619)镇山海关。天启初(1621)卒于任所。陈寅曾从事战阵火器的研究,中书舍人乐清赵士桢著《神器谱》,其制造款式多与他参酌验证,惜当时执政缺乏远见,致阻格不行。

1598)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
  王名世连中武科解元、会元、状元,后官至锦衣卫正千户。名世刚正梗直,不畏权贵,善书工诗,手不释卷,时称文武双才。温州府城曾建有“三元坊”以为纪念。
  是年,永嘉项维聪(字懋德,号听所)登进士第,初任休宁县令,对旧积冤案平反颇多。二十九年(1610)调望江县令,后调高淳县令,主修《高淳县志》。又升任吉安、建昌、九江三府知府,皆执法不畏权贵,继调广西右江道按察副使。当时一些瑶民侵夺汉民土地,有人建议兴师讨伐,维聪认为这是有关汉瑶两族关系问题,理应慎重对待,此事为瑶民所闻,悉数归还所侵夺土地。后因病辞归,卒于家。

1599)万历二十七年
  瑞安知县傅道唯修建县学明伦堂、先师庙。

1600)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
  永嘉知县姚永济延聘永嘉王光蕴编纂《永嘉县志》。王光蕴对其父王叔果纂修的嘉靖《永嘉县志》进行补校,纂成《永嘉县志》17卷,于万历三十年(1602)刊行。姚永济,上海人,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任永嘉知县,后擢浙江右布政使。
  是年,朝廷复遣内监莅泰顺县开采银矿,见原矿坑洞积水,未竟而去。

1601)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
  温州最为有名的传奇作家陈一球生于乐清慎江乡白岩山楼下村。陈一球(1601-1654),字非我,号蝶庵。9岁通晓经籍,14岁入邑序,以博学为知府何廷相、督学周耀光所赞赏。十三年(1640)谪戍福建镇东卫。临行之日,各地名士在江心屿置酒饯行,并赋诗颂扬义行,编为一集,何白题“长沙(指西汉贾谊)遗直”四字于编首,以志仰慕。其后御史任天成巡按浙闽,得知冤情,力予平反,并加举荐,厄于权奸,未能得志。甲申(1644)国变,清兵南下,一球遂归,晚年筑园于白岩山故居,名曰灌园,躬耕垅亩,饮酒赋诗,度其晚年。后10余年卒。遗著有《悟空编》、《松石亭诗集》等,己佚,今唯存《蝴蝶梦传奇》2卷和《蝶梦歌百韵》。

1602)明神宗万历三十年
  兵器发明家、中书舍人乐清赵士祯制成“掣电铳”、“迅雷铳”等多种远攻火器,可连发子弹。后又发明“鹰扬炮”、“火箭溜”等火器。经明廷工、刑、兵三部会同审验,确认器械精良,予以嘉奖。
  赵土祯(1552-1611),字祥吉,号后湖,乐清县城(今乐成镇)人。祖父赵性鲁以书法知名,士祯幼受家训,亦善书法。早岁为太学生。游寓京师时,偶写诗于扇上,为宦官所得,献给万历帝,大得欣赏,于万历六年(1578)征召为鸿胪寺主簿,后进为中书舍人。士祯为人倜傥有大志,抨击时弊,不遗余力,对公卿台谏,抗不为礼。工骑射,喜谈兵,并致力于火器研究。时值倭寇侵略沿海,官军抵抗无力,士祯感触至深,悟到克敌制胜除战略部署正确,士兵勇敢作战外,武器锐利与否至关重要。于是广搜资料,悉心钻研兵器,并向寓居京师的西方火器官员请教,终于创制成四种火器,其中“制电铳”、“迅雷铳”为最新式武器。又发明“火箭溜”,并绘图立论,写成《神器谱》一书。士祯从事火器研制,其经费都由私人支出,正如他在上疏时所说:“千金坐散而不顾。”诗人何白对他有“散尽千金空四壁,秋风萧瑟卧文园”的慨叹。赵士祯所著的《神器谱》、《续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议》等书,为国外所重视,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武器发明家。

1603)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
  郡人王光美在郡学修建尊经阁文昌祠,知府陈公相撰记。陈公相,福建漳浦人,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九年(1601)任温州知府,后升广西副使。

1604)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十一月初九,温州及所属五县地震有声,屋撼,并有屋瓦堕地,四境皆然。
  是年,王叔果子光蕴、光荐复修文昌祠庙庑、尊经阁、名宦祠、乡贤祠。
  是年,陆问礼(字仲谋,号衷虚,江苏常熟人)登进士第,知永嘉县事,历五载,勤政慎罚,宽徭缓赋,县民立有生祠。
  是年,高攀龙来游雁荡,留有《游雁荡山》诗。高攀龙(1562-1626),无锡人,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后偕顾宪成等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书院专任讲席,品评人物,参与政治,时人谓之“东林党”。。

1605)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十月十四日,地震。
  知府汤日昭等修,永嘉王光蕴、王继明纂成万历《温州府志》18卷。
  永嘉弈僧野雪(俗姓郑,出家于天台国清寺)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围棋比赛,名列前矛。褚人获《坚瓠集》有记载。另有永嘉包厥初(字幼白,万历间人)亦精围棋,旁及书画印章,各臻妙品。

1607)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五月旱至闰六月二十八日,突又大雨五日夜不止,洪水暴涨,民溺死者以千计。
  永嘉王光经(1570-1627,字景济,号黄石)登进士第。著有《黄石藏稿》1卷,今存。另有《丙寅纪事》,不传。

1608)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在江心孤屿重建温州郡守古松陆公祠堂,祀明知府陆润,配以曾孙平阳知县崇礼,按察使司、前永嘉知县陆问礼。
   在瑞安屿头(今云周乡)宝香山北原卓敬读书处,建宝香书院。

1609)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
  永嘉周文颖(字孺子,号石室)中举人。撰有《纶音录》,今佚。

1610)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
  永嘉刘康祉(字以吉)登进士第,授两浙司马。熹宗继位后,出任山西督学,大振文风,终于广西右布政使任上。生平手不释卷,尤好奖掖后学。著有《识匡斋文集》,今已佚。存《仙岩观梅雨潭瀑布记》、《复江心寺赐田碑记》、《温州府学重立学田记》等。
1611)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
  安南国(今越南)120名商人分乘3艘海船来温走私贸易,被磐石卫守军查获。
  瑞安铜盘岛守兵曾受倭寇围困多日,淡水、粮草供应中断,仅靠大沙岙岙内一口井水活命,该井冬暖夏凉,天旱不涸,民间称“仙水”。解围后,飞云关把总徐亮、陈亮立“苦海甘泉碑”以作纪念。

1612)明神宗万历四十年
  是年,平阳郑思恭(1566-1646,字允之,号太和居士,城关坡南人)举岁贡,七年后授永康训导,后迁湖广兰山教谕,以父年迈辞职回家侍奉父亲终身。浙江右布政使姚永济、温处兵备道米万钟为表彰郑思恭师儒、孝思风节,特在平阳坡南建师德牌坊。牌坊青石结构,三间,面宽5.5米,高5米,每间柱头上石刻狮子一尊,匾额刻有“师懦俸养”四字。思恭晚年里居20余年,闭户著书26种,均忧世之作。今存《南雁山志》、《东昆仰止录》(是书8卷,纪平阳一邑文献,张南英修《平阳县志》多据其书)及《园居时令纂言》等。思恭关心乡邦文献,嫌王朝佐的《东嘉先哲录》所收平阳人物寥寥几人,乃作《东昆先哲录》,将宋明平阳人物分为理学、孝友、忠义、文学、政事、清正、高谊、隐逸八类,共收133人。又作《并生录》,记载耳闻目睹的同时代49人,为乡邦保存了众多人文资料。甲申明亡,清政府下雉发令,思恭悲愤交集,乃著《客窗论世》、《见危长啸》二书以见志,然后绝食而死,终年81岁。远近士大夫均赋诗凭吊,后人编成《南海鸣义集》以志纪念。书已不存,仅在永嘉王志彪《玄对草》中留下三首。
  是年,王祚昌(字伯胤,号十洲,江西上饶人)以选贡任瑞安知县。祚昌缓催科,勤课士,尽心去弊,诛锄强梗,尤以作兴人才为己任。一日,由郊区巡察至乡都,时已夜晚,犹秉烛评阅士子课卷,忽疾作而卒,在任仅5月。身后囊无分文,衣不蔽体,弱子孱童,无法扶榇归葬。瑞安全城为其服素,请父老置方匦于街中,听民乐助,满数百缗,为治丧赠赙,并在东关立遗爱祠。

1613)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
  四月初九至十五日,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第一次来游北雁荡,明崇祯五年(1632)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初八日,徐霞客第二次来游雁荡,史载,徐霞客曾三游雁荡,探明雁湖并非大龙湫之源,并作《游雁荡山日记》与《游雁荡山后记》。据山志载,明朝时有“奇峰百二、一百零三岩、二十九石、六十洞、二十三瀑、二十一幛、二十二潭、九门四阙、八岭一窝、九谷八坑、七天二孔、九泉一井、十溪一涧”等自然景观。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以号名世,江阴人,少负奇气,博览群书,22岁起遍游四方山水,历时30余年,游览10省,著有《徐霞客游记》,其书对石灰岩的考察研究为世界最早记录。

1614)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
  三月间,平阳城内大火,殃及南城楼至卖书巷。七月初九夜大雨,仙坛山崩,大石如转丸而下,钟楼等俱坏,平地水深三尺。
  七月,浙江淫雨成灾,温州大雨。

1615)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
  瑞安李维樾(字荫昌,一字天栋,别号拙余)中举,与林增志共同辑录卓敬诗文,成《忠贞录》3卷,《附录》1卷。崇祯七年(1634),授江浦知县,任内劝富户输粮赈荒,祠祀陆象山、陈白沙、王阳明,讲学白马书院等处。撰有《格言纂要》、《瑞凤堂讲录》,并纂修《江浦县志》12卷,一时人文蔚起,荐牍交上。十四年(1641),升户部给事中,督漕江北。因安徽连年兵荒,张献忠部盘桓安徽6县,时退时来;加上水旱并灾,瘟疫迭发。府县官或称病逃亡,或被掳自杀,衙署册籍被毁。维樾上疏请求减免潜山、太和、宿州及望江、桐城、怀宁漕粮赋税,有“每接有司申文,泪尽肠摧,不忍再读。督漕将向谁督漕?改折将向谁改折也”等语,文词恳切。后调任礼科给事中,上疏推荐一批人才,请求为于谦、卓敬赠恤。十七年(1644),闻北京城为李自成攻破,崇祯自缢身死,遂回归故里。五月,福王在南京继位,维樾倾资募兵前往勤王。南京失守,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元年(1645),维樾赴闽中从隆武。清顺治三年(1646),隆武败死,乃归里与林增志共同出家为僧,自号素园老人,后卒于家。著有《督漕行草》、《纪录荐牍》、《掖垣封事》、《谏垣奏议》等。
  是年,何白自定自选刊行《汲古堂集》,正文含诗22卷,杂著6卷。共收诗1500余首,文100篇,约29万字。何白(1562-1642),本名守白,字无咎,或作椒邱,别号丹丘生,又号鹤溪老渔,乐清县城人,后随父迁居郡城。自幼学诗,博览群书。19岁时,即坐馆授徒,永嘉县令陈景湖见其所题之诗,大为惊奇,邑之名士交相称赞,名噪一时。陈景湖任满移官长洲(今江苏吴县)后,招他至吴中,当地名流皆引为忘年之交。万历三十二年(1604),缙云郑昆岩出镇延绥(今陕西榆林),聘何白为幕僚,委他校辑《由庚堂集》,并协修《榆林志》,或时为陈国家大计,皆中肯。昆岩有意推荐于当道,何白不受。经一年辞归,归隐永嘉梅屿山中,杜门读书,闲暇时与郡中耆宿硕儒交游,与龙君御、王季中等结白鹿社,相与唱和。书法、绘画,为世人所珍视。陈继儒称他为“天际真人,山中宰相”。何白一生为布衣诗人,以布衣负雅望,曾自辑《山雨阁诗》1集、《榆中草》1集,散文有《雁山十景记》。

1616)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
  是年,乐清李光春(1587-1667,字石生,一字元甫,县城人,徙居永嘉)登进士第,授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推官。天启三年(1623)擢为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崇祯即位后,历任福建、江西、河南等省藩臬,所至著有政绩。崇祯十二年(1639)晋为左佥都御史。后罢官归里,迁居郡城,优游林下。南明弘光时任少司马,隆武时拟拜为宰相,未赴命。清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大兵围城,城内民乏食,光春与缥绅等出钱购粮施粥,活人甚多。入祀乡贤。著有《西台奏议》,已佚。

1619)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是年,永嘉王维夔(字邦佐,号龙友)登进士第,初为南城县令。南城为益王封邻,维夔抚御得宜,益王宗人亦自敛抑,不敢犯法。天启元年(1621)分校秋闱,首辅钟炌、侍御邹毓祚皆出其门下。以不附魏珰党,仅授兵部主事,转员外郎,出督江西学政,文风大盛。后官至江西左布政使,积劳称病辞归。
  是年,永嘉陈尧言(字汝则)登进士第,授行人司司正,持节出使赵、楚二藩,拒收一切赠礼。崇祯初,升户科给事中。时仓储匮乏,京军十数万,聚噪正阳门,陈飞章奏请,得给各卫旗船漕米二十余万石,六军欢呼。又上疏条奏急务五:一曰定圣志,二曰开言路,三曰惜人才,四曰息纷嚣,五曰重名器。生平诤直不讳,为人所忌而遭中伤。著有《焚余章》。
  是年,永嘉周应期(1586-1664,字克昌,一字际五)登进士二甲一名,授礼部郎中。崇祯初任九江兵备,驭吏率属,动有法度。在任五年,军安于伍,农安于野,商安于市,时称善治。后任江西、山东布政使。时山东大饥,蠲免积欠六十万,民庆更生。晋升右副都御史。入清后归卧一楼,自号止庵,杜门不出十九年。当地监司守令往访,不得一见。生平刚严清正,学者称“清节先生”。著有《家礼正衡》、《正字遗书》、《江州计过录》、《容台疏稿》、《理屯疏稿》、《二东小草》等,俱佚。遗文仅《谏遣监臣疏》、《周旋畏庵集后序》、《柯荣歌宜室集序》,见《东瓯先正文录》。遗诗见于《东瓯诗存》者三首。同治《永嘉县志》有传。其子周天锡,字懋宠,号樗庵,为明崇祯朝中丞,学问渊博,记性过人,明亡后闭门著述,辑有《慎江文征》等地方文献,著有《花萼楼集》。
  是年,平阳凤巢后庄村鲁明、鲁通设窑烧陶。后陶窑发展至18座,后庄村改名为缸窑村。
  是年,海上武装走私船结伙进犯镇下关(今属苍南),游击陈朝率水师迎击,战死。

1621-1627)明熹宗天启年间
  由诗人陈邦屏(建侯)发起,组织温州“城南七子社”,成员有梅调元、张明止、林梅生、王笃蕃、李颖少、周照如等七人。此后,工于诗画书法者有徐凝、薛英、蔡家挺、钱惠纕、董正扬、项维仁、陈遇春、端木国瑚、潘宗耀等等。
  梅调元,字赞臣,永嘉城区人,顺治八年(1651)岁贡,授龙泉县学训导。贯经史,工词翰,以诗闻于当世,是明末清初温州诗坛祭酒。入清后,又与林占春、李元发、王尔椒、林健弱等结社,号“永嘉五子”。著有《梅赞臣集》、《霁月轩诗集》、《金陵游草》等。

1621)明熹宗天启元年
  在永嘉沙头镇渔田村岭上悬崖陡壁之间始建太平岩胡公殿。重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内造三重檐的胡公殿及陈氏和吕氏娘娘宫。

1622)明熹宗天启二年
   黄华关把总刘德招抚王镇、王锦武装走私集团。

1624)明熹宗天启四年
  黄田黄岩洞山建玉泉寺,寺宇分三进,共18间。1926年冬月重修。黄岩洞下村山谷有龙潭弄,有一组明代石刻佛像群,共4尊,保存完整。

1625)明熹宗天启五年
  永嘉王瑞楠(或作“柟”、“枏”)(?-1647,字圣木,城区人)登进士第,授苏州推官,兼理兑运。军民交兑常起纠纷,瑞栴调剂得宜,岁省浮费三万金。权贵子弟犯法,执问如律。崇祯七年(1634)起河间府推官,迁工部主事,调兵部,转职方员外郎,擢湖广兵备佥事,驻襄阳。十一年(1638)春,张献忠佯降,屯兵于襄阳谷城县。王瑞楠主张乘机剿灭张献忠,湖广总理熊文灿等受张献忠贿赂,不予接受。次年春,王丁忧回永嘉。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度起义,发布文告,声明“官逼民反”。并开列熊文灿等大小官员得贿清单,末后特地注明:“不纳吾金者,王兵备一人耳。”由此王氏声名大著,《明史》对此加以记载。明亡,福王朱由崧即位,成立南明政府,任王瑞楠为太仆寺少卿,痛陈有司虐民情状,不久告归。后南京失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又以原官任用,督理温州、处州两地粮饷。清顺治三年(1646)七月,清兵攻入永嘉,守臣投降,王避入山中。四年(1647)正月,清温州知府威逼投降,王眼见明亡,于正月十二日拜辞家庙,从容入室自尽殉国,留有《殉难遗书》,抒发亡国之痛,遗命子孙不得仕清。

1626)明熹宗天启六年
  永嘉诸生陈陛(字君纳)辑《江心志》6卷。

1627)明熹宗天启七年
  七月,乐清有星大如斗,光焰烛地,飒飒有声,自北而东,徐行入海。

1628)明思宗崇祯元年
  海寇入侵平阳沿浦,被把总周世忠率兵击退。
  是年,瑞安林增志登进士第。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一字可任,号念庵,自署此山道人,居瑞安县城虹桥。少年家贫,曾在密印寺读书,16岁中秀才,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成举人,崇祯元年(1628),以第六名进士授武昌府蒲圻县令。增志重视休养生息,赈济饥贫,修筑堤防,审慎刑狱,编纂县志,兴修学宫,每月朔望讲经明伦堂,培养人才,受到巡按宋贤重视。崇祯三年(1630)、六年(1633)两次校阅乡试,得人尤盛。后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日讲官,并充十六年(1643)会试同考官、詹事府左中允,转右春坊兼少詹事致仕。在京负责朝廷诰敕、起居注、召对记注及六部奏章,编纂玉牒、会典等。经常切陈政要,主张薄赋轻徭,布令防“盗”宜赦除胁从,军国大事宜委责公卿督抚。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义师攻陷京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增志南归金陵,与史可法共图国事,因与马士英议政不合,知其必败。随唐王朱聿键移守延平,任权工部尚书,晋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聿键死难后,出奔沙县,至吕峰山从逾尊长者出家,削发为僧,改名行帜,法号法幢,又称二雪和尚,时54岁。后归里,抗节不屈,避居佛寺。清兵搜捕甚急,被执后受酷刑几毙。同邑王履昌假扮医生,以送草药治伤为掩护,疏通狱卒,使其得以不死,乘间遁归,避居玉宁寺。清顺治间,摄政王多尔衮因范文程推荐,征召增志。初欲自杀,其妻董氏作书劝以僧服赴,得放还,归居虹桥故里九年。曾居泰顺辟田造寺,与遗老董龙溪父子多所唱和。其间辗转经密印寺、雁荡,至四明雪窦寺,嗣法于僧石奇。顺治十二年(1655),往大梅山记梅子真遗迹,结茅其间,经六载返乡。后见密印寺(瓯海头陀寺)衰圮,特修建密印寺,设临济宗道场。历四年建成新寺,后在此寺圆寂。死前集诸子嘱咐:“吾生平只欠一死,可勿葬,弃诸沟壑,示天下后世为臣而不死国者。”墓在白门吹台山。后人称其县城故里为大隐庐,今仍为街巷旧名。增志著有《天咫篇》、《此山天籁集》、《清华品胜集》、《玉署初编》、《甲申同患纪行集》、《还乡集》、《雁游集》、《雪窦集》、《密印集》、《宗说通集》、《法幢自订年谱》、《法幢大师语录》等,久已散佚,惟《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及《卓公忠贞录》等尚有传本。生平事迹见《明遗民录》。
  王履昌,字元启,号行璞,住瑞安县城东郊。19岁补成庠生。知明末国势衰颓,后金经常入侵,常骑秃马走边塞,以锻炼体魄、意志,并观察形势变化。明亡,邑人林增志执节不屈,削发为僧,被清兵搜捕入狱,酷刑几毙。履昌化装成跛医,设计使之逃脱。后与李维樾、林增志等都以研究佛经避世隐居,往来于云顶、万松诸寺。

1632)明思宗崇祯五年
  八月,刘香等海寇聚众据海岛反官府,登岸入境围攻永昌堡7昼夜,后被明军击退,把总王安国战死。
  九月十七日,刘香等海寇又登岸攻东山,杀官府武弁刘华、李英等。另一伙犯瑞安,攻乐清、黄华等地,继而进泊府城拱宸门外,抢掠沿江南北居民财物。罗浮、金岙罹祸尤惨。
  是年,海寇头目袁八自飞云江登陆,犯平阳县境。戴典史率兵前往抵御,袁退去。

1633)明思宗崇祯六年
  泰顺知县靖安涂鼐延聘泰顺包大方(字子义)、周家骏(字秀夫,天启七年举人)纂修《泰顺县志》8卷。现仅藏手抄本5卷。
   是年,泰顺全县有田地900.46顷,课口5015丁,岁科米1130石、科银4900两(上解2850两,余留县)。

1634)明思宗崇祯七年
  乐清黄华寨城筑成,为纪念温州兵道许成章功绩,取名“许公堡”。

1635)明思宗崇祯八年
  陈一球上书浙江巡按御史赵继鼎,痛陈时事二十条,赵看后叹为“东瓯杰士”,转奏朝廷,罢免一批贪官污吏,人心大快。被罢官吏心怀怨恨,诬指其著作《悟空篇》为左道,《蝴蝶梦》为谤书,罗织成罪,拘囚四年。

1636)明思宗崇祯九年
  皇太极改汗号帝,国号大清。
  是年,始在温州制造火药炮。
  是年,闽人沈可耀诡称倭奴,率数百人入境,屯仙居(属今仙稔乡)3日,伺机进犯县城、生员林棕椿率领乡兵截阻,迨官府兵至,沈部始取道司前往景宁方向逃走。一个月后,沈部党羽陈其忠又从翁山入屯南峤3日,生员夏应凤率乡兵攻其不备,余部败退。清顺治元年(1644),沈可耀复从外八都窜小溪(今秀溪),村民曾三风等率乡兵抗拒,不敌,奋勇战死;生员夏应凤率千人追至泗溪破其营,可耀败逃。
  是年,永嘉柯荣《歌宜室集》刻成刊行。周应期作序。
  是年,重修信国公祠。

1639)明思宗崇祯十二年
  新定渔课奇重,江南渔民吴文元上诉,平阳知县陈晶奎谕令仍按旧制缴纳。

1641)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是年(一说1649年),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来游雁荡,留有《夜宿灵岩》等诗文。黄宗羲(1610-1695),余姚人,曾任南明鲁王左副都御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师”,人称“梨洲”先生,认为“盈宇宙间一气也”,提出“工商皆本”。著述甚丰,《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其精心之作。

1642)明思宗崇祯十五年
  诗人杨文骢任永嘉知县。杨文骢(1597-1645),号龙友,贵阳人,历官兵备副使,授兵部右侍郎。在浙江衢州抵抗清兵,后败退浦城被杀。工诗善画,风流自赏,著有《洵美堂集》。《桃花扇》里为李香君血溅诗扇、点染桃花的杨老爷,就是杨文骢。在永嘉任内,对温州山水赞不绝口,颇多吟咏;但更能激起诗人心潮翻滚的是江心屿古先贤的遗迹,正是这种高昂的爱国热情,使他终于由一个寻欢买醉的风流雅士变成了以死报国的无畏战士。
  是年,诗词名家乐清何白卒,葬于永嘉蓬溪(今属瓯海)。
  是年,永嘉刘士焜(字受弢)中举,辑有《报国录》一卷。
  是年,刘基次子刘璟诗文集《易斋集》得以刊行。

1643)明思宗崇祯十六年
  五月,有星大如斗,声如钟鸣,西南过东北而没,次日天赤如血。
  
1644)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五月,李自成进京消息传来温州,各地相继发生兵变和农民起义,府城兵备副使谢鼎新、通判李兆星俱逃。平阳蒲门所城驻军兵变,烧死高指挥,毁官署;瑞安守汛兵丁及千户所军丁欲改其军籍,偕乡民反官府;左七在飞云江南岸揭竿竖旗“平权量,减租税”,黄小吴等响应,自号“平均王”,自瑞安澄江(今桐浦乡澄头)到永嘉方岙,势如燎原,后被镇压。
  是年,瑞安王祚昌(字玄翼)举岁贡,著有《周易敝书》、《珠树堂集》。曾作《飞云江复官渡记》,记述嘉靖间知县刘畿,至崇祯间知县沈龙跃、李灿箕恢复官渡的种种困难,昭示后代,只有以诚与和,才能造福于民。

1644-1661)清世祖顺治年间
  林占春设塾于罗浮家中,影响颇广,有“学子莘莘,桃李芬芳,瓯之名士,多出其门”之誉。林占春,字梅生,号雪庵,永嘉瓯北罗浮人,顺治二年(1645)选贡,任教授,博学渊通,尤工诗,不愿仕进,后受聘编修康熙《永嘉县志》。著有《舆志合璧》、《合山诗集》、《雪庵诗集》、《瓯江诗余》等。

1645)清世祖顺治二年,唐王隆武元年
  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礼部尚书顾锡畴受闽中隆武政权之命,驻温州联络浙中抗清志士。六月十一日,刘孔昭突发姚永昌兵千人袭温,十五日夜杀顾老于江心寺,十七日,巡抚卢若腾发兵击之,擒其副将姚宸昌,永昌败走,兵溃十之七。(又说:时总兵贺君尧驻军永嘉,纵兵为暴,鱼肉百姓。顾锡畴向其警告,如不加管束,将据法论劾。贺君尧知难逃罪责,竟派人深夜排墙而入,杀死其全家,投尸江中,永嘉群众寻找三天,始得棺殓。)顾锡畴(约1606-1641),字九畴,号瑞屏,苏州昆山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曾任检讨官。天启四年(1624)典试福建,因进策讥刺魏忠贤被削籍回乡。崇祯初复官,历任礼部侍郎;南明福王时进礼部尚书。清巡道陈圣治慕其文德,在江心寺旁建顾公祠,与卓敬、文山并光俎豆。

1646)清世祖顺治三年
  三月七日,清军经台州南下,永嘉人项兆龙率舟迎接,由磐石渡江在龙湾登岸。温州府城文武官员多弃城逃走。清兵从北门入城,明守将总戎范绍祖降清,出榜强迫汉人剃发,改换衣冠,受到普遍反抗。
  四月,饥荒,米价昂贵,斗米银五钱。瑞安知县张岳设法劝赈,并在集真观、东安寺施粥救荒。有人要求压抑米价,张岳说:我不压米价,则积粮者必出米,贩运者必运米至。不久米价稍减。张岳,字以五,福建莆田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知瑞安县,抚民以慈,廉明才优。
  七月某日午刻,乐清空中有物,色白,大如箕,声如雷,自南往北。
  七月十四日,清兵40骑抵瑞,明知县张岳封库银七百两交付父老保管,葛巾归闽莆田故里,瑞安县归清。清首任知县罗万象崇法重士,以法束兵,越境赴闽军队皆令从城外经过,无敢骚扰,民得安居。随后,清军攻入平阳,平阳文武官员望风先窜。
  是年,各县属浙江布政使司分巡温处兵备道温州府。裁温州各卫,卫都司改为守备,并建水师副将。
  是年,永嘉生员叶尚高作《绝命词》;邹之琦投水死;明末三义士之一,瑞安诸生邹钦尧(字继则)眼见清兵破城,不忍故国灭亡,作《别父书》,赴江心孤屿沉江而死,徐凝写诗悼之。
  是年,陈仓等率将士围金乡城3个月。清援兵至,陈仓等退去。陈仓(?-1651),原籍福建,流落金乡卖陶罐为生。
  是年,乐清全县人口降至79714人。瑞安户22456,丁45878

1647)清世祖顺治四年
   全国纷起反薙发令。温州百姓响应。
  十月,宁夏雅接任瑞安知县后,官吏兵丁对百姓歧视、高压,加以当年水灾酿成饥荒,导致瑞安三十二都(今湖岭潮基乡一带)陈世亨聚众裹白头巾反清,号白头军。初六,攻占县城,旋被邑人胡满镇压,陈世亨被执。初八,温州镇道官兵到瑞,欲以内应罪株连全城百姓,人心惶惶。后当局迫于百姓义愤,以劫库罪治世亨,其塾师陈昌言等受株连死,其余百姓得免。
  十月,平阳汪佑、周朝辅聚众抗清,号称义兵,联合闽人陈仓、尤四、卢豹等,在平阳南、北港竖旗募兵筹饷。十一月十五日,义兵包围县城,攻战八昼夜,后因清兵援军至,退去。经十天准备,再次攻打县城,与守城清兵搏斗半月,直到清援兵到达才撤退。汪佑战死,余部退回南、北港。
  十一月,白头军桐山(今福鼎)尤山野余部暴动反清,蔓延至马屿等地,后被清兵镇压。
  十二月,永嘉方岙(今属瓯海)生员何兆龙揭旗聚众反清,以头裹白巾为号,人称白头军。活动地区遍及楠溪,很快扩展到温属五县及毗邻台、处等地,队伍发展到十万人,官兵屡次进剿均被击退。顺治五年(1648),何兆龙率部攻温州。
  是年,还有瑞安人金魁(屯景福山)、石旗牌(屯五十一都)、郑先锋(屯十二盘)、闽人陈仓(屯平阳桥墩)等白头军各部各据山乡聚众反清,相互呼应,出没于永、瑞、平三县,百姓大部支持白头军。官兵进剿时,白头军四散隐匿,官兵则指百姓为“党徒”,烧杀抢掠。
  是年,置乐清营,隶温州,设副将1员,千总、把总等13员,守兵588名。又置磐石营,设守备,亦隶温州。

1648)清世祖顺治五年,南明桂王永历二年
  五月,明大学士刘中藻在福安(今福建霞浦县)起兵反清,收复福宁州,温台百姓纷纷响应。中藻自称阁部,令尤希增为总兵,尤希和为副将,平阳廖元为参将,陈仓为护从,遣部万余攻克泰顺县城,守将唐三捷等潜逃。刘兵追至杨寮(今里光乡),杀死知县张联标。二十三日,泰顺复归明朝。刘中藻邀请林梦龙共同抗清。林变卖家产,招募义兵,组织白头军,配合刘中藻转战于浙闽交界地区,军势甚盛,不久受挫,退回福宁。廖元阵亡,陈仓被推为首领。陈仓等又联络何兆龙、石旗牌等,活动于南港,北港、江南、钱仓等地,采用游击战法,声势复振。
  林梦龙(1608-1648),字言臣,号讱斋,瓯北镇罗浮村人,长受父训,博览能文,明崇祯十五年(1642)武举人。国事日非,居常怏怏,思有所为。十七年(1644)京师破,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召授内府中书舍人,上章数十,甚得唐王赏识,有《恩纶恭纪》以记其事。以兵部职方司主事奉敕湖广,策封楚府,又被命至绍兴联络鲁王共同抗清。清顺治三年(1646),唐王败亡,鲁王出走舟山,梦龙无奈,回乡教学。林梦龙文学修养颇高,军旅之暇,喜诗言志,惜遗著大都失传,仅存《罗浮山柳将军庙》等诗数首。1989年,当地人在瓯北镇蛇山建林梦龙纪念堂。
  夏,义军齐集瑞安县城北郭,瑞安副将令尽烧北郭及城外郊区民居,以防其匿藏。官吏富户往来永、瑞、平3县大道必靠官兵护卫。
  八月九日,陈仓率武装攻下金乡城。十二日,清军派固山额真佟和梅勒祖统兵五千来镇压,十六日,城破,金乡城又陷清军手,陈部退入山区,踞险自守。
  十月二十三日,清将李荣由桐山派兵攻占泰顺县城。
  十一月,刘中藻余部又集三万再次围攻泰顺县城,清将李成茂等固守近月,募勇突围请援,援至,刘兵始退。
  是年,平阳知县山东马腾霄见旧志简编残落,乃敦请平阳陈文谟等修纂《平阳县志》,历时三载,成书8卷,于八年(1651)刊行,是为清代修志开端。

1649)清世祖顺治六年
  正月,鲁王舟师至玉环山。
  春,严重饥荒,每石米银七八两,饿死者甚多。盐贵,每斤价纹银1钱。
  七月初二,乐清陈杜之、胡元响应永嘉何兆龙反清起义,引何部二三百人攻乐清县城,不克,何部退入萧台山中,清军搜山,陈杜之、胡元被杀害,余众蔓延东、西两乡。
  十一月,乐清施其蕴又继起反清,以白布缠头,清廷诬之为白寇。
  是年,清兵进攻陈仓据点,从金乡直追至桐山。陈仓率武装退至藻溪。
  是年,白头军引海船千余只直抵温州内港,遭官兵与乡兵合击而撤退。数月后,义军进攻永嘉县城,放火来福门外,守军游击萧启荣开城迎战,义军败退。接着,义军又攻永昌堡,相持半月不下,又退。清军从福建引船千余,抵温州内港,镇压义军,义军英勇抵御。
  今玉环县境港北地区仍为台州府太平县地,为南明福王、鲁王控制。福王弘光年间(1644-1645)曾颁令开屯玉环等山,未遂。

1650)清世祖顺治七年
  五月,陈仓部下据蒲门(今属苍南)。
  六月,尤希和、沈可耀来援。
  十月,清游击萧起荣进击,陈仓在沿浦被清游击萧启荣击败,撤出蒲门。

1651)清世祖顺治八年
  因兵灾,耕作失时,岁大饥,斗米钱五百文,民多饿死。
  十月,清军派金华总兵马进宝会同温州将领王晓、萧启荣等截断南北江船,在永嘉、瑞安、平阳至福建桐山、逢山一带发兵挨山守隘,分割包围,逐处搜剿白头军,被杀无数。何兆龙、石旗牌、沈可耀、陈仓、尤四、尤二等首领,相继被捕就义,抗清失败。这次反清起义,历时五年,以反剃发令为契机,经刘中藻组织,黄宗羲引导,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反清武装斗争。义军与全国各地反清队伍相呼应,频频出击。敌至则退,敌退复聚,清军束手无策。《嘉庆·瑞安县志》载:“永瑞平泰各县,离城十里以外即为贼据。自平至永,郡邑道梗。”“军旅往来,疲于奔命,甚至有道死者。”但南明败亡,乃大势所趋。
  是年,密印寺新宇建成,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米,占地30亩,寺宇千楹万础,规制宏伟,为浙南第一古刹,素有浙南丛林之母称号。密印寺俗称头陀寺,又名妙智禅寺,在今瓯海区南白象乡头陀山麓。肇建于五代后汉隐帝乾祐年间(948-950),曾为永嘉大师玄觉祖庭。寺宇按佛寺七堂枷蓝格局,结合自然地势,分成若干台地,再沿中轴线布置莲池、山门、天王殿、祖堂、大雄宝殿、忘山阁。同时依横轴在头进天王殿两边布置钟楼、印心楼;二进大雄宝殿两边布置两厢庑、罗汉堂、大小禅堂、斋堂、客舍、方丈室;后进忘山阁两边布置延寿堂、藏经楼及库司等。顺治四年(1647),林增志削发该寺,旋筹资兴筑寺宇。

1652)清世祖顺治九年
  是年,永嘉王锡琯登进士第,后任礼部主事,以孝友闻。
  是年,邹元檄辗转来到瑞安五云山胡岙(今鹿木乡河岙村)耕隐,屡征不就。创草堂,名鹿木居,后村民以此堂名其地曰“鹿木”。邹元檄(1615-1696),字羽臣,号文江,江西吉水人,后迁居金陵。明崇祯八年(1635)为南京国子监贡生,以贤良方正征入北京,待诏阙下,曾三次上疏劾大司马杨嗣昌误国,留中不报,乃投牒而归。所交皆是四方名节之士,身为复社骨干。明亡后,隐居金华山洞中。其间曾徒步到北京,拜谒明帝皇陵,恸哭而返。所著诗文,晚年大部散佚,仅留《和陶》诗20首行于世。
  是年,平阳每乡置社学1所。境内著名社学有:观海社学(在方良)、观澜社学(在柘园)、亲仁社学(在仪山)等。

1653)清世祖顺治十年
  鄞县张煌言(1620-1664,字元著,号苍水)率部抗清,从厦门还浙,途经温州,驻兵海坛山一带,旋入吴淞抗清。
  是年,锦州陈圣治任温处道,曾作《明大宗伯瑞屏顾公祠记》。

1655)清世祖顺治十二年
  十一月三十日,郑成功派兵从赤溪大岭和赤阳坑(矾山)两路进入蒲门江西垟筹饷取粮而去。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安平(今南安)人,弱冠之年随父郑芝龙谒见唐王隆武帝,赐名朱成功,“朱”乃国姓,故亦有“国姓爷”之称。明永历元年(1647),郑成功从粤东南澳收编其父旧部,奉隆武年号举兵征讨,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成为继浙东张煌言、张名振之后又一支抗清劲旅。郑军北伐目的原为恢复南明故疆,但实际结果则主要从占领区征集粮草,以战养战。
  是年,永嘉谢包京(1616-1672,原名国京,字令夏,号两雁山人,西源乡鹤湾村人)登进士第。康熙元年(1662)任阳武知县,值黄河水患,百姓流亡,竭力招徕宽恤,多惠政,平反冤狱,督抚交奖。谢包京少时苦志力学,博涉群书,居家时设义租数百石,捐涂田四百亩,所积租谷,永为学宫修葺之费用。顺治十五年(1658),温州战事频仍,乡民避难入城乏食,得包京倡率施粥,免以饿死。著有《列仙咏》、《两雁山人集》。

1656)清世祖顺治十三年
  为隔绝沿海居民与郑成功联系,清廷颁布“海禁令”,规定“寸板毋入海,粒米毋越疆,犯者磔死连坐。”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贸易。
  二月,郑成功令总制张英、后提督万里统领诸镇官兵攻金乡卫城,金乡守将翟永寿投降。郑部收粮而去。
  是年,郑成功部将甘辉自闽攻温、台两地,一度占瑞安。并在乐清地团、翁垟等地筹饷,为保护盐民利益,在乐清东塔山立《严禁索需场户碑》,申明纪律。
  是年,设温州镇总兵官,隶属浙江提督,驻永嘉县城,下设镇标中左右三营。
  是年,瘟疫盛行,城乡男女死者数百。

1657)清世祖顺治十四年
  九月四日夜,平阳县城大火,城内约一半成为废墟。
  十二月一日午后,忽炎热如夏,蛰虫尽出;是夜,严霜如雪,田野死蛇无数。
  是年,郑成功部队破黄岩、台州,又入乐清虹桥、南垟等地征粮。
  是年,黄寥天、马云龙聚众数千抗清。先屯泰顺陈营寨(今属松垟乡),防官黄世雄等战死。十七年(1660),擒把总侯某并屯据各乡。后官兵四集,黄战死,众始散。
  是年,妙果寺毁。
  是年,乐清东西两乡山区,时有老虎出没,伤人甚多。

1658)清世祖顺治十五年
  正月初四,郑成功和张煌言率舟师十七万北上,在浙闽交界处分水岭登陆,攻克金乡卫。初七至平阳,大军蔽江而至,官兵咸畏惧,守将单任逻降。郑兵藐而不入,在乡下借粮三日而去。十三日,又克瑞安,清守将杨志道、艾成祥降。温州总镇派军来瑞欲问罪屠城,适有绍兴人顾敬山客瑞,奔温告总镇:缘主将投降,百姓无罪。新任瑞安县令鲁可远等亦赴郡城力争,屠城得免。
  五月初九,郑成功亲率部从海道进逼温州府城,扎营南门巽山。清总镇尚好仁、巡道万代尚据城坚守不出,相持半月,郑军取足粮饷而去。
  秋,清廷调河南卫辉营参将领兵五百余驻守瑞安县城。又调衢标贴防兵五百多来瑞,为县城左、右营,后部分留居。瑞安始设参将。
  十月二十七日,郑亲率十万大军,分乘千余艘大船,停泊磐石港口,登岩围城。十一月初七,攻破磐石城,清守备熊应凤战死。郑军传檄至县城取饷,清副将张尊遁逃,次日,郑军入据县城,并派兵在虹桥、南阳一带征粮,初十日又占领蒲岐等地,就汛养兵,以磐石为总指挥部驻地,在大门、小门、大瞿等岛开始长达七个月备战休整,并于翌年正月在此举行军事操练。
  冬,郑成功军自南京败退,海船数百艘据沙园筹饷。翌年春南退。
  是年,清廷设立浙江总督,总督府驻温州,总督兼巡抚事。除在温州设总镇外,还设立平阳镇。
  是年,超智移住仙岩寺,历30年重造慧光塔。著《天目语录》1卷。超智(1620-1688?),字天目,李姓,松江府青浦县人。明亡后,喟叹曰:“吾无济世才,然青紫亦非吾愿!”辞亲出家作云水游,经天台、雁荡至永嘉,礼拜无相大师玄觉之塔,谒密印法幢大师,挂笠渔潭天王寺。永嘉进士谢包京请留寺住持。
  是年,平阳县学改为中学,文童岁取16名,武童岁取12名。

1659)清世祖顺治十六年
  正月,驻温清总督赵国祚两次企图进剿郑军,因慑于郑军严阵以待而罢。
  二月,郑成功再至磐石城,调各部将到磐石听令。
  四月,郑成功率南明舟师北上欲攻南京,在浙闽交界分水关登陆入瑞,郑部驻万松山,射书入城,瑞城守将枕戈守垛,半月未果。稍后,郑军离瑞北上攻南京。
  是年春、夏、秋,永嘉、乐清瘟疫大作,乡民死亡枕藉。

1661)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在台湾建立抗清根据地。
  八月,为切断郑成功与沿海人民联系,防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清廷采纳黄梧议,以“郑成功踞台湾掠沿海村坊”为名,下“迁海令”,命户部尚书苏纳海撤边海30里居民入内地,限日搬移。宣布“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温州奉令,迁沿海10里居民入内地,插木为界,名为“迁界”。温州沿海居民被迫内迁,将离海三、四十里处划为界外,凡属界外村庄、田宅、船只一律烧毁。其时,永嘉内迁30里,弃茅竹岭以东地。乐清移治大荆,内徙三十里,弃玉环等沿海岛屿,弃沿海地94里(编户单位),田、地、山、池3070顷,仅存地42里,山、地等1512顷,且所剩土地大部为山地。乐清全县内迁人口 69636人(迁往何县不详),此时全县仅存一万人左右。瑞安离海五里为界。平阳(含今苍南县)在副总兵张思达的坚持下,金乡、蒲门沿海一带居民内迁十里,扦木为界,界外民房尽被拆毁,并设兵守界,越界者被杀。界外居民流迁外县、外省甚众。
  洞头列岛亦在海禁范围之内,但洞头居民抗拒之,仍留居海岛,而且海禁期间还有移民迁入。
  今玉环县境楚门半岛地区亦遭迁弃。康熙八年(1669),清廷于竹冈设防,翌年置竹冈寨。至二十年(1681)境界渐复。但楚门城一带已成荒涂,港南仍未开禁。
  温州沿海为之一空,鱼盐之利尽失,海外贸易中断,民户锐减,工商萎缩。居民被迫离乡背井,四处离散,哭声四境相闻。仅平阳全县实存43554丁,弃置逃亡的达43224人,占全县人口一半,田园废弃520789亩。《嘉庆·瑞安县志》载:“徙民人众,界内屋少,贫而无亲者,凡庙宇及人家内外,皆设灶榻。男号女哭,四境相闻”。
  是年,连年荒歉,邑民唯有贵籴解饥,民间器物用于易食几尽。

1662)清圣祖康熙元年
  郑成功卒。对维护台湾与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做出卓越的贡献。
   浙江总督由温州迁驻杭州。
  温州城守营驻县城,管辖永嘉县境,有都司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4员,外委3员,马步兵684名。
  乐清筑大荆寨城,改岭店驿为大荆营,添参将把守。
  是年,爱国诗人朱彝尊避身永嘉廊下前山,筑墙为寨,盖茅为舍,设帐其中。至今,朱彝尊书院遗址尚存。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称小长庐钓魚师,秀水(今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检讨,后入直内廷,参与修《明史》。博通经史,工诗词古文,乃清初著名学者。康熙初,因参加魏耕、钱缵曾等人秘密反清团体,暗中和郑成功、张煌言通声息,即所谓“浙东通海案”,避来永嘉,前后共逗留十余月,可能在县署中做文书。写有《永嘉杂咏》诗词约60首,高度赞赏永嘉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及土特产等。《永嘉杂咏》是继谢灵运、孟浩然、“四灵”诸家之后永嘉文学史上一座高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份珍品。朱彝尊著述宏富,主要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词综》、《曝书亭集》等。
  是年,宁波慈溪郎中叶心培在温州创办叶同仁国药店。
  是年,温州府推官嵇宗孟在县城东门外建平阳仁寿院,后改为孤老院。

1662-1722)清圣祖康熙年间
  平阳桥墩巫、夏、施三姓在焦滩建窑烧陶,后发展至13座窑,焦滩进而改名为碗窑。
  圣寿禅寺方丈天目智超拨银修葺寺傍陈文节公祠,并书刻“山中檀越,天下贤才”一联榜于台门,被传为佛门佳话。
  永嘉芙蓉村富户陈士鸾在村西北角建大宅邸,号称司马宅,3座四合院并肩组合成一所房屋,总面宽达70米,有中堂15、天井6、道坛24、房屋58间,兼有花园、池塘、水井,占地6400平米。
  在洞头县中仑建玄武殿,二进五间两廊及戏台,祀奉玄武大帝。
  在洞头北沙双垄村建应道观,称安祖庙,二进三间石木结构。嘉庆间,将温州应道观香火分脉安此,遂改今名。
  福建惠安崇武渔民徙居坎门,创玉环海洋捕捞延绳钓业。

1663)清圣祖康熙二年
  为防御郑成功部反清,奉檄又在平阳沿海一带钉定界桩,增设烽堠台寨,驻兵警备。从此,滨海一带成为无人区,温州港处于停顿状态。
  废盐灶,温属皆食杭盐,每银二钱易盐1.5斤,持续三年。
   是年,经学家朱彝尊(1629-1709,秀水即今嘉兴人)来游雁荡山,留有《华坛望雁荡山歌》等诗。

1664)清圣祖康熙三年
   郑经部将、宣略将军周家政率部驾舟来温降清。
  洞头列岛首个海涂围垦工程——小长坑塘工程开始兴建。
  永嘉知县汉阳王世显重修华盖山下东瓯王庙,朱彝尊撰《东瓯王庙碑》,记载东瓯王驺摇历史颇详,歌颂其为国雪恥,尊为一代豪杰。

1665)清圣祖康熙四年
  乐清县署迁回县城,县令窦三聘重建县治。

1666)清圣祖康熙五年
  秋,大旱,酷热,农田大丰熟。米每斛仅值2钱,收成不足供税,殷富人家放弃满仓粮食外逃,俗称“熟荒”。

1667)清圣祖康熙六年
  虎入乐清县城,伤人数百,守军用炮将其击毙。

16681672)清圣祖康熙七年至十一年
   泰顺县农民因官府追催田赋,胥吏鱼肉乡民,索钱诈食,进行抗粮拒税斗争。

1669)清圣祖康熙八年
  飓风尽拔永嘉县庙学明伦堂廊庑,教喻樊遇、诸生黄心鼎以学租重建。
  设总兵官一员,驻扎平阳。标下左、中、右三营,及瑞安营拨防千总、把总各一员。
  是年,浙江巡抚范承谟下泰顺县履勘边海荒弃田地,国免泰顺赋役银1640余两。

1670)清圣祖康熙九年
  秋,稻已结实,而虫灾猛发,岁歉,知府姚时亮奉命勘荒发赈。
  是年,清廷下令展界,恢复迁界时的界外地,允许原沿海居民回乡耕种,然田庐尚有荒芜。平阳只招回525人。蒲门延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展复。乐清至十六年(1677)共展复沿海弃地2126顷,迁回人丁l60l4人。重修蒲岐、磐石城并磐石营都司署。
   是年,浙江省下设杭嘉湖、金衢严、宁绍台、温处四道,分辖府厅州县。时浙江省领府十一,直隶厅一,州一,厅一,县七十五。温处道治所温州,辖温州、处州二府。许重华(河南太康人)任温处道。
  按:清初,仍沿明布政使司旧制,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康熙九年始称行省。分陕西为陕西、甘肃二省;湖广为湖北、湖南二省;江南为江苏、安徽二省。共为十八省。光绪年间,新疆、台湾、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陆续建省。
   是年,许重华主持,张经督修,浚治温州大南门、小南门至承恩水门一带河道。使通舟揖。
  是年,将叶文定公祠从松台山麓迁往金锁匙巷。知县陈圣俞把坐落在金凿石巷(金钥匙巷),残破的巾湖叶氏宗祠翻新一下,改为叶文定公祠,仍由叶氏后人居住。叶文定公祠便与叶氏宗祠合一了。
  是年,平阳乡民陈瑞峰募集资金修筑沙塘陡门。
   是年,在瑞安湖岭永安乡六科村建卢氏宗祠,前临大溪,后枕平岗,茂林掩映,氛围静穆,环境清幽,占地370平米,分两进。前进为门厅,后进为正殿。天井中有戏台,建于乾隆八年(1743)。全祠布局典范,为浙南明清之际木构祠宇建筑典型,保存完好,对研究当时民间祠宇风格提供重要实物依据。

1671)清圣祖康熙十年
  马琾知永嘉县,有惠政。马琾,字奉璋,陕西武功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

1673)清圣祖康熙十二年
  清廷下令撤藩,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精忠据福建,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
  是年,许重华重建谯楼,并撰《重建鼓楼碑记》。
  是年,温州知府金溪蔡兆丰莅任,即设局着手修志。其时,各县都着手修纂方志。逢“三藩之乱”,中辍。
  是年,赤洋山居民控告矾窑炼矾污水损禾,平阳知县石金和下令禁止炼矾。矾工无以为生,遂上诉。至十五年(1676)才下旨:“赤洋矾矿恩准孤贫度食,而矾水必汇入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