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星期五

是什麼阻礙了講臺更新? 作者:清泉

講臺應以真理為根基
       不久前,與一位弟兄談起新建立的教會。
他問:是牧會型的嗎?(相對於傳統教會講臺輪派制度而言,牧者要在本堂牧會。)
是的。
會以釋經講道規劃講臺嗎?
是的,至少是這樣的方向。
是以自己教會的牧者講道為主嗎?
是的。
       他說:我去過很多教會,口頭上以牧會為核心,實質卻是另一種的輪派講臺,邀請各路講員輪番上陣。
        我們都意識到,牧者若不能在講臺上供應信徒,牧會依然是空的。信徒的成長可能會成為虛胖
        彼此在交流中發現,許多傳道人迎合這個時代,而非傳講時代的資訊”——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 如此便導致講臺資訊衰弱,信徒得不到真理的造就。難怪正統福音派的領袖們發表《劍橋宣言》時,大聲疾呼:講臺資訊必需以講解及教導聖經為主,而不是表達 某一位傳道人的個人意見或當代思潮的想法和理念。除了神所賜下的話語以外,我們沒有別的根基。
培養對真理的渴慕
        幾天前,教會會議。一位同工說,我們教會的講臺供應很是問題。
        討論之後,某同工提出對策:最好請外面的講員,實在請不到,就讓本教會有講道恩賜的同工負責。
        我太太曾說,本會牧師或傳道,儘量不要長期在自己教會擔負講道的職事。信徒經常聽你講道,很容易膩。對此,我倒不以為然。
        我想,在當下浮躁喧囂的社會氛圍中,導致基督徒靈性軟弱,生命光景黯淡的原因,不是沒有聽道,而是很有可能聽道 的心態有所偏頗,或以聽道為一種福音速食消費,或將其演變為一種宗教化的娛樂消遣,全然忽略了培養對真理的渴慕之心,缺乏以一種謙卑的心,領受講道信 息中承載的真理的閃光。如此培養出來的消費者,每次聽道,對講員
百般挑剔,而忽視了自身的含量。
        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致使傳道人如演員,一篇講章打遍長江南北;信徒如粉絲,好者,高呼大工人;不精彩,立馬走人。
        用蘇文隆牧師的話說,輪派式講道,容易培養聽道的消費者,而非被牧養乃至成長的神國精兵。因而,牧者駐紮本會是必要的,牧者首先應當效法主耶穌的腳蹤,以僕人式的領導,服事所愛的弟兄姊妹,承擔牧養及講道的職事,彼此在真理的根基上,使生命得到更新和拓展。
彼此配搭服事
        一次,傳道人會議。席間,某弟兄向一資深牧者提出一個問題。
我很有負擔做傳道,而且很明確神在我身上的呼召,就是好好做釋經講道,也在這方面受了不少裝備。但我所在教會,很少給我提供講道機會。我該怎麼辦?
你為什麼在自己教會很少講道呢?
首先,我是教會負責人,信徒認為教會的雜務理當由我承擔。如此,就有許多雜務在身,主日是雜務最多的日子。
        其他幾位牧者也深有同感。
       曾記得,當年彼得在教會雜務越來越多時,當機立斷地說:弟兄們,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 所以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2-4)很遺憾,中國教會 許多牧者,成了教會的辦公室主任,誠如國內的專稱:負責人,主要負責瑣碎事件。越是專職傳道人,此現象越明顯。
        溫州教會稱負責人為治理同工,此名詞也讓人產生誤解,認為負責同工就是專門負責行政管理。其實,當今世界乃至初 代教會,負責同工是信徒靈魂的牧人。至於行政,可委派行政同工來負責。個別大型教會,高薪聘任有行政管理才華(恩賜)的信徒,配合主任牧師(負責人)負責 教會行政,如此一來,主任牧師得以有更多時間靈修,帶領同工團隊生命更好地進深,並且負責每場主日講臺。
再者,我們有總會,講道是總會決定的,每月一次還是我要求總會安排我自己講,才得以排進去的。這位弟兄緊接著又道出另一原因。
        輪派式講道,對於初創教會尤其是宣教階段來說,有特別的意義。當年,循道公會就是憑藉馬背巡迴傳道,短短數十年間,在北美建立許多教會,並且趕超公理會,成為北美人數最多的教派。
        其巡迴傳道的模式,隨著宣教事工的開展,影響了每個新建立的教會。溫州教會在文革期間,雖然傳道人缺乏,但由於 巡迴講道之因,信徒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供應,教會迅速建立。一個會點,只要有人主領禱告,平時有人關懷、探訪信徒,即可宣告成立。甚至有的地方,連     
        這兩者都 不需要,全讓巡迴傳道人包辦,只要有一個聚會的場所即可。
        隨著教會的健全,總會的派工,逐漸造成會點發展的瓶頸。結果就出現,傳道人在自己教會,很少有機會講道。又由於外派的傳道人難得來一次,講的資訊比較新鮮,本點的傳道人與信徒比較熟悉,資訊的新鮮感不夠,就形成先知在本地不受歡迎的尷尬局面。
在神的話語上紮根
       從目前來看,教會制度、信徒的傳統觀念、傳道人的自身水準……都成了教會講壇更新的阻力。
        曾立華牧師在《講道職事的重尋》一書中,根據《使徒行傳》,再度肯定講道職事對於教會之關鍵。他指出,講道在教會中的主要地位,它與教會興衰命運有密切關係。無論什麼,都不能取代講道的地位。
        如何能在當下處境中,突破傳統對講臺的消費心態?還是需要從講臺開始,追根究底,是從講道人自身生命的更新開始。
        沈保羅牧師切合自身經歷,書就《65年釋經講道經驗談》,他認為:傳道人要講好道,需要在讀經上下功夫,需要不斷的、經常的、並且有規律地勤讀聖經。
        當今,我們常說:中國教會轉型。其實,轉型首先要從傳道人自身開始,從一篇講 章打遍長江南北,轉變為一個潛心研經,受感於聖經,傳講聖經的人。試想,馬丁路德的唯獨聖經,帶來整個歐洲乃至普世教會的新氣象,今天,不是更 需要唯獨聖經並且回歸聖經,以此推動教會的更新嗎?

原文出處:麥種雜誌。http://www.wheatseeds.org/news/News_View.asp?NewsID=75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