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溫州話的探索和傳承

溫州話的探索與傳承
    溫州市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在國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加上溫州方言本身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使得溫州方言和溫州話在漢語諸方言裡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受到海內外研究漢語方言學者的普遍關注和一致重視。
  溫州古稱“甌”,春秋戰國為甌越地。後來甌越人雖融入漢族,但語言上仍留下影響,今天的溫州話裡仍可找到甌越語的底層。據文獻資料推測,溫州話形成于唐五代,南宋時穩固下來。
  歷代有不少學者對溫州方言卓有研究,如宋代戴侗明代薑准,清代余國光、謝思澤、林大椿、陳虯,近人張玉笙、葉蘅、黃紹裘、謝用卿、楊紹廉、包筱清、鄭衡等,還有在歌諺、劇注中使用溫州詞韻的潘窮明、陳適、王季思等。其中很多有關溫州話寫錄形式的介紹、評定及詞源材料,不僅對溫州方言,也對吳語研究和近代漢語研究頗有價值。
  最早記錄溫州話的是:
  △南宋戴侗的《六書故》。戴侗(1200-1285),字仲達,永嘉楠溪人,淳祐元年進士。《六書故》共33卷,分“數、天文、地理、人、動物、植物、工事、雜、疑”九部,每部按六書分列,收錄了大量俗字、俗音、俗義,對研究溫州話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此後,比較重要的有:
  詞彙方面:
  △明代薑准(1573-1619)的《岐海瑣談》。姜准字平仲,原系永嘉楠溪人,隨其父遷居溫州城內。《岐海瑣談》十六卷,其中第八卷以記錄土語方音為主。
  △清代余國光的《俗字編》。余國光字元觀,康乾年間里安人,所著《俗字編》一卷,以記錄里安方言詞語為主。依義分類列詞,原分43部。後經洪守一道光七年輯補重版。
  △黃紹裘的《補正俗字編》。本書對余國光原書補正凡四百餘條,並改為分條列目,對原釋文頗有刪削。全書估算約3萬字。
  △清林大椿的《海澨方言》。全書共四卷,根據詞彙意義內容,分天文、時序、地理等57類,收詞約一萬來條,記錄了大量的樂清方言土語,使用了許多不常見的方言雜字,同時也收進了為數不少的書面語詞。該書雖未行,但有抄本流傳,今溫州圖書館和鄭張尚芳先生有藏本。
  △清陳虯《甌諺略》。陳虯字志三,號蟄廬,原籍樂清,久居里安,光緒舉人,系清末著名改良派思想家。全書分20門分列,原為“利濟叢書”刻本,文字改革出版社曾於1958年影印。
  △楊紹廉的《甌海方言》。紹廉號拙廬,里安人,本書為《拙廬遺稿》八種之一,書分14類列詞。溫圖有藏。
  △包筱清的《溫州方言稿》。包氏(1894-1962)名徹,鹿城南郊人,曾任甌報主筆,該書分類列詞,但未標類名。溫圖有藏。
  △潘窮明的《永嘉童謠集》。潘氏系永嘉一小教師,1929年編成該書,1930年由永嘉民眾教育館出版。書後附“諺語一束”計10頁。
  △鄭嘉琛的《溫州俚語解釋》。鄭氏(1921-1989)別署家心,永強人。本書將溫州俚語各分篇解釋其意義、用例、來源及與民俗關係,近10萬字。鄭張藏217篇。
  音韻方面:
  音韻是我國傳統“小學”的組成部分,溫州話的音韻研究自然受到特別重視。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
  △清謝思澤的《因音求字》。謝氏(1836-1909)字邦崇,號文波,永嘉蓬溪人。書成于光緒初,1914年初版。本書記永嘉楠溪音兼及溫州城區音韻,分列33韻,韻內依23聲母分條排列同音字。
  △謝思澤的《四聲正誤》。將溫俗誤讀字用直音或反切注明與傳統韻書的差異。
  △謝思澤的《甌音求字》。將溫州音作了韻圖式的音韻分析。
  △清末里安人陳虯編的《甌文音匯》。此書用陳氏自創的篆體字母“甌文”來拼里安方音字彙。
  △謝用卿的《重編因音求字》。謝氏(1898-1944)原名慶生,是烈士。民國16(1927),在樂清任教的永嘉人謝用卿將其曾祖謝思澤的《因音求字》“治甌腔而譯成樂音”,由邑人蔡微校正後交溫州世界書局出版發行。這是第一部用傳統方法編寫的樂清語音專著。因音求字,極為方便,有較大影響。
  △葉蘅的《音畫字考》。葉氏字桐卿,平陽荊溪人。該書依平陽方音分22韻列字。1922年石印。全書181頁。
  △張兆麟的《溫州音識字捷法》。張氏(1883-1938)字玉笙,鹿城新橋人。宣統元年拔貢。該書1913年編成,1924年單獨成書。本書是不釋義的方音同音字表,分30聲母、16韻母。
  △湯璧垣的《甌音字彙》。湯氏名聯奎。1925年編成,收15千餘字。
  △溫州內地會的《溫州土話初學》。系教會羅馬字教本。
  民間雜字方面:
  計有《雜字簿》、《東甌童蒙認字簿》、《韻語雜字》、《四言蒙童雜字》、《增計通考雜字》、《婚姻生育雜字》、《六言雜字》、《上帳雜字》、《物類記名錄》、《簿記適用》等。
  隨著西學東漸,中國的語言學發生了重要變化。最早用現代科學方法調查研究溫州話的是我國現代方言學的奠基人之一趙元任。他在《現代吳語的研究》一書(清華學校研究院1928年出版)裡,第一次正確地把溫州話歸入吳語。
  五六十年代以後,溫州話和溫州方言的研究逐步走上高潮,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研究溫州方言的學者,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鄭張尚芳、潘悟雲、遊汝傑、溫端政、顏逸明等人。他們的造詣不可謂不深,但他們都是六十開外的人了,急盼著能有學術的繼承者和接班人。博大精深的溫州方言也亟待著有人去發掘和整理。
  當代學者對溫州方言的研究物件以溫州話為主,其中研究溫州話語音的有:
  △顏品仁的《溫州語音和北京語音的對應關係》(《溫州師院學報》1963年第1)
  △鄭張尚芳的《溫州音系》(《中國語文》1984年第1)
  △鄭張尚芳的《溫州方言的連讀變調》(《中國語文》1964年第2)
  △鄭張尚芳的《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一、二)(《方言》198O年第4期、1981年第1)
  △鄭張尚芳的《溫州方言歌韻讀音的分化和歷史層次》(《語言研究》1983年第2)
  △傅佐之和黃敬旺的《溫州方言端、透、走王母的齶化現象》(《方言》1980年第4)等。
  研究溫州話詞彙的有:
  △鴉片戰爭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西方傳教士在我國普設教堂,廣泛開展傳教活動。他們設計和推行了多種方言教會羅馬字,並用以拼寫出版《聖經》。溫州方言教會羅馬字,是英國傳教士蘇慧廉(W.E.Soothill)設計的。他于1882-1907年任溫州偕吾會傳教士。來溫半年後,就能用較純正的溫州話登臺傳道,是一位比較急進而又富有才幹的學者。他向英籍友人發起捐資,在溫州創建了藝文學堂和白累德醫院,主張“必須用羅馬字拼音代替漢字”,並用自己設計的溫州方言羅馬字拼寫了兩本書:《四福音和使徒行傳》和《新約聖書》。據說當時一些原不識字的教徒,通過幾星期的學習,不但能閱讀聖經,而且能用羅馬字寫信記帳,在教會中曾盛行一時。當時湯聯奎歷任藝文中校、藝文女校校長兼教員,複充永嘉勸學所勸學員及簡易學塾勸導員等職。繼受西人之聘,為蘇慧廉撰譯《華英論語》。後又為白累德醫院院長施德福編寫《甌音字彙》(1925)。《甌音字彙》是按溫州方言音序排列的一本漢字字彙,收字15000餘個。在每組同音漢字的上端,書有蘇慧廉式方言羅馬字,而在每個漢字後面,則用羅馬字標出該字的北京讀音。《甌音字彙》收字之多、標音之準確、編排方法之科學,超出比它早出和晚出的任何一本溫州方言字彙。在當時,它對外國人學習溫州話,確是極好的工具;而現在,它又成了研究溫州方言的珍貴史料。
  △邱子靜的《由溫州話成語說起》(臺灣《中華文藝》1981224)
  △中島幹起()的《浙南吳語基礎語彙集》(1983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出版)等。
  研究溫州話語法的有:
  △傅佐之的《溫州方言的形容詞重疊》(《中國語文》1962年第1)
  △遊汝傑的《溫州方言的語法特點及其歷史淵源》(《復旦學報》1980年增刊語言學專輯)
  △遊汝傑的《溫州方言的一些特殊語法現象及其在台語裡的對應表現》(《吳語論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
  △楊乾明的《溫州方言量詞》(《吳語論叢》同上)
  △潘悟雲的《溫州方言的指代詞》(《溫州師院學報》1989年第2)
  △陶梨梨的《溫州方言形容詞標記法》(《溫州會刊》1991年第7卷第2)
  △陶梨梨的《溫州方言的構詞和詞序特點》(《溫州會刊》1991年第7卷第6)
  △陶梨梨的《溫州方言助詞的運用》(《溫州會刊》1992年第8卷第2)
  △鄭張尚芳的《溫州話中相當“著”“了”的動態接尾助詞及其他》(《漢語方言體貌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等。
  研究溫州話歷史的有:
  △張琨()的《溫州方言的音韻歷史》(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三十二本,1971年,臺北)
  △吳其安的《溫州方言的壯侗語底層初探》(《民族語文》1986年第4)
  △鄭張尚芳的《溫州方言源流探索》(《溫州探索》1990年第1)等。
  除研究溫州話外,還有研究平陽甌語的:
  △顏逸明的《平陽甌語音系》(《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78年第2)
  △顏逸明的《甌語稱謂錄》(《吳語論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
  △陳承融的《平陽方言記略》(《方言》1979年第1)
  研究蠻話的有:
  △傅佐之和鄭張尚芳的同名文章《平陽蠻話的性質》,同時發表在《方言》1985年第2期。
  研究浙南閩語的有:
  △溫端政的《浙南閩語裡形容詞程度的表示方法》(《中國語文》,1957年第12)
  △溫端政的《浙南閩語裡的“仔”“子”和“助手”》(《中國語文》1958年第5)
  另外,溫氏著有《蒼南方言志》(語文出版社1991年出版),為溫州地區第一部方言志專著,以同時介紹一個縣的五種不同方言而別具特色。
  建國後,對樂清方言的調查研究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50年代末,杭州大學中文系曾用現代語言學方法對樂清方言作了初步調查,整理了樂清方言音系,並與普通話音系比照,刊于《浙江方音集》。
  進入21世紀,資訊技術為語言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推動力。全球一體化、生活快速化、網路現代化、語言資訊化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方言研究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溫州方言在漢語言中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溫州發展模式在中國經濟中又具有特殊的現實地位。如何在整理溫州話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把溫州方言研究與現代資訊技術相結合,成為我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我們已經成立溫州方言資訊CAI研究課題組。繼此書之後,我們還將推出系列多媒體CAI軟體、溫州方言叢書、溫州方言語音資料庫、溫州方言語音智慧識別系統,我們甚至有計劃將溫州話這一中國方言文化中的奇葩通過國際互聯網傳播到全世界。
  在溫州市科技局的支援下,我們已經成立溫州方言資訊化研究課題組。繼此書之後,我們將陸續推出多媒體CAI軟體、溫州方言叢書、溫州方言語音資料庫、溫州方言語音智慧識別系統等。以溫州方言為特色的專業網站也已在籌建之中。我們計畫將溫州話這一中國方言文化中的奇葩通過各種手段傳播到全世界。


添加人:趙敏娜  來源:溫州網  添加時間:2010-11-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