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會的8位先驅當中,其中有一位叫曹雅直(George Stott)。曹雅直在1866年2月6日抵達中國的寧波,一年後他來到浙江以南的溫州。他只有一條腿,所以當地人都叫他“獨腳番人。” 單腿雖是缺陷,但是曹雅直的獨腳卻為中國的宣教史留下了美麗的足跡。
曹雅直19歲那一年,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他左腿的膝蓋長期發炎,兩年後,因病情惡化,醫生把他的整條左腿都鋸掉了。在他生命的最低谷,上帝與他相遇。那一次,他深深體會到上帝的救贖恩典,決定從此一生服事主。曹雅直在1865年申請加入內地會時,戴德生問說只有單腿的他,為何會想到中國去呢!他篤定地答道,“因為我沒有見到有雙腿的人願意去!”
獨行溫州
曹雅直是其中最早到溫州的西方人。在他的印象中,“溫州是一個古老,拜偶像風氣興盛的城市。溫州人都為著城裡那金光閃閃的廟宇而驕傲。他們說他們所膜拜的神祗是位分最高的。”最初兩年,全溫州就只有曹雅直一個西方人。當時溫州人仇視西方人,也把曹雅直當鬼魔看待,敵視他,時常用石頭丟他。孤單的感覺,時常隨著夜裡的蟲聲,爬上他心頭。
一生為伴
1869年,曹雅直寫信給身在英國的Grace,向她求婚,也深盼能夠與她一起,一生服事中國人。Grace對中國一直都有負擔,她本來計劃在1866年隨戴德生到中國去。但是因為病痛,她必須暫時放下這一份心意,隨上帝的帶領,到英國Glasglow的鹽市(Salt City)去服事。鹽市是牛鬼蛇神出沒,惡名昭彰,連弟兄都不願意去服事的地方,但是Grace卻順服地去了。那一年,她只有20歲。3年在鹽市,她成為了“墜落婦女的朋友。”種種經歷把她磨練得更堅強,對人更加有憐憫的心。回頭看,Grace曉得是上帝在雕塑她的生命,讓她能以更美麗的生命去服事中國人。Grace在1870年抵達中國,嫁給了曹雅直。她,從此成為獨腳丈夫一生最好的夥伴。
1869年,曹雅直寫信給身在英國的Grace,向她求婚,也深盼能夠與她一起,一生服事中國人。Grace對中國一直都有負擔,她本來計劃在1866年隨戴德生到中國去。但是因為病痛,她必須暫時放下這一份心意,隨上帝的帶領,到英國Glasglow的鹽市(Salt City)去服事。鹽市是牛鬼蛇神出沒,惡名昭彰,連弟兄都不願意去服事的地方,但是Grace卻順服地去了。那一年,她只有20歲。3年在鹽市,她成為了“墜落婦女的朋友。”種種經歷把她磨練得更堅強,對人更加有憐憫的心。回頭看,Grace曉得是上帝在雕塑她的生命,讓她能以更美麗的生命去服事中國人。Grace在1870年抵達中國,嫁給了曹雅直。她,從此成為獨腳丈夫一生最好的夥伴。
中國在沸騰
就在他們新婚那年,中國發生了“天津教案”。事因有人蓄意謠傳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透過他們所創辦的育嬰堂(收養無家可歸的嬰孩),把許多中國的小孩子殺了,還挖了眼睛和內臟以備製作藥材。這謠言像狂飆的風,把老百姓對西方宣教士本有的敵意,像烈火般延燒起來了。情緒失控的老百姓包圍教堂,打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30多名中國信徒,還有數名僑民。他們也燒毀了多間教堂。敵視西方宣教士的情緒,也延燒到溫州。有人謠傳曹雅直和Grace殺了中國人的嬰孩,把嬰孩醃在甕裡。“天天都有人,激動地在我們的家附近徘徊,要尋找嬰孩的屍體。"Grace記錄道。那一段日子,他們倆就像隨時讓人宰殺的羊般。曹雅直曾經想要把新婚的Grace送到安全的地方,但是Grace卻堅決反對,她深怕一離開,就回不來了。她說她必須信靠上帝,與曹雅直留守溫州。此後無論面對多大的危機,他們都堅守溫州,一起面對患難。1884年,溫州發生的“甲申教案”中,狂徒燒毀了溫州所有的教堂和學校,外國人都被趕走了,信徒也四散了。但是幾個星期過後,曹牧師和師母還是回來了,與信徒們重建一切。似乎除了死亡,再也沒有東西能夠讓他們與溫州隔絕。
溫州的眼淚
曹雅直在1889年回英國探親時因為肺病惡化而病逝。他病逝的消息讓溫州的信徒都心碎了。那幾個星期,有許多信徒,走幾十裡路,從各城鄉來到曹家,對著曹雅直的照片痛哭。有一位中國傳道人寫道,“我是曹牧師最早期的5位學生之一,曹牧師一生經歷許多艱險,但是為著中國人的靈魂,他坦然地面對一切了。” 的確,曹雅直和Grace在溫州二十多載,在風雨中,帶領了超過300人信主,建立了3家教會,也建立了學校和溫州最早的醫院。每一點滴,都看到在上帝恩典中,他們倆全然的付出。
中國的耶路撒冷
今天的溫州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單單數算有註冊的教會,就超過一千一百家,基督徒有一百多萬,占了溫州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如果你到溫州,見到城鄉各處的十字架;星期天,隨著上千的會眾敬拜;你很難想像一百多年前的溫州人曾經如此排斥基督教。
曹雅直當年獨腳走遍溫州大街小巷的足跡早已褪去,但是他的生命卻豐富了溫州的屬靈土壤,那是能夠容讓大樹紮根的土壤。
曹雅直當年獨腳走遍溫州大街小巷的足跡早已褪去,但是他的生命卻豐富了溫州的屬靈土壤,那是能夠容讓大樹紮根的土壤。
資料來源:
Broomhall, A.J. "Desolation" The Shaping of Modern China: Hudson Taylor's Life and Legacy.- 2nd ed. Vol. 2. California: William Carey Library. p.122-123.
Broomhall, A.J., Hun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Refiner's Fire. UK: Hodder & Stoughton, 1985. p.236-238.
Stott, Grace. Twenty-six years of Missioanry Work in China.
原文出處:馬來西亞文橋網,文橋110期。http://www.bridge.org.my/bridge/110-09.ht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