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11月,中國內地會來華後的第二年,派遣獨腳教士曹雅直牧師首先進入溫州,雖然遭受不少敵視,然而溫州地區卻成為內地會在中國最興旺的地區[1]當時開闢的花園巷堂存留至今。
英國偕我會(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1911年改名聖道公會,1934年再改名循道公會)在1877年派遣李華慶牧師進入溫州。1881年冬,偕我會派遣年僅20歲的蘇慧廉(W·E·Sootill,1861年—1935年)到溫州,他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學習溫州方言僅半年,即能用溫州話登臺講道,以溫州方言翻譯《新約聖經》,並且根據溫州方言的發音規律,創編了曾盛行一時的甌音拼音文字。鄉村婦孺學習一、二個月,即可用以通信。蘇慧廉在溫州地區傳教26年,先後發展教徒萬余人,建立9個聯區,270餘處分堂。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是1898年他主持重建的溫州城西堂,至今保存完好。蘇慧廉還創制了沒有7、4兩個不易唱的音名,只有1、2、3、5、6五個音名的中調、長調、短調、八七調、七調等五支曲調,有的至今尚為信徒所傳唱。蘇慧廉還在溫州創辦了最早的西式教育和醫療事業,其中著名的有藝文中學(1897年—1925年)和白累德醫院(1906年—1953年,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前身)。溫州教區是循道公會在華傳教最成功的2個地區之一(另一個是以雲南昭通為中心的西南教區,信徒大部分是苗族)。
1928年,一批平陽縣傳道人參加倪柝聲在上海哈同路文德裡召聚的得勝聚會後,脫離原有宗派,回鄉建立地方教會。此後,溫州地區,尤其是南部蒼南、平陽一帶,陸續成立了數百處地方教會,成為地方教會在中國最興旺的地區。
到1949年以前,溫州地區已經有7萬多基督教信徒,占全中國的1/10。今天,基督教在溫州仍然非常活躍,信徒占總人口的比例是15%,也就是100多萬(官方數字)。教堂與聚會場所相當密集,城鄉各處十字架隨處可見。很多村莊都不止一間教堂,因此溫州也常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市區著名的基督教堂有:城西堂(城西街73號)、花園巷堂、吳橋堂、警世堂、將軍橋教堂等。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參考文獻
蔡錦圖:《內地會的建立與成長(1865-1900)》,友友文化事業
轉載: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