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的發展
與溫州教會同步發展的主日學,是溫州基督文化的另一亮點。
當教會成人聚會人數迅速增長,家庭子女的安置問題擺上了桌面。放到社會,家長不放心;帶到教會,法規不允許。無奈之中,里安教會的一些姐妹 們把子女帶到了宗教局。“放到這裡我們最放心”,“現在都是獨生子女,萬一 有個閃失,我們無法交代。”,“哪怎麼辦?”,“到教會,到教會。”!開明的宗教局在里安開了溫州主日學的先河。主日學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在龍港主恩 堂的主日學就有從小小班到高中班共七個班,任課老師25位。現在溫州主日學還經常為外地培訓教師骨幹。難怪主日學專用“備課本”市場公開銷售。
請看一位網民發的帖子: “ 2005年溫州,一群上小學的小朋友在教會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聖經》裡的故事。據說,在溫州這個被稱為中國“耶路撒冷”的地方,每個禮拜天會有五萬名兒 童在教堂中上主日學。政府當局十分害怕,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西方勢力在中國的擴張,但又無可奈何,因為他們找不出一整套可以與基督精神相抗衡的理論,並且他 們自己的信仰也出現了危機。當地宗教局的幹部甚至在退休後,認罪歸入教會。主日學的老師都在社會上有自己的工作,她們抽出業餘時間,不計報酬的為教會努力 地工作,深信這是神讓她們做的。
“今日溫州的主日學當局已不再害怕。教會姐妹與宗教局的和諧互動為溫州社會的和諧發展注入了寶貴和諧因數。孩子不去網吧,少打遊戲機,家長 放心,沒有家長到媒體呼籲:“救救沉迷網吧的孩子!”少年犯罪率下降,公安局省心。曾有學校老師以補課為名阻止。“老師,我們保證考好!”當他們真的考好 了,學校安心,老師無奈。今日溫州主日學通行無阻。務實的溫州與眾不同。 ”
主日學的意義
溫州主日學的意義,參與者如是說:“溫州二周的主日學培訓,很好的牧師帶給我們不一樣的信息,對我的觸動很深。我想找到這位造物主在我的人 生中有什麼樣的計劃,我要明白神造我的目的,我要為祂而活。我美麗的人生畫卷從也從此展開了,改變生命的主改變了我。我感激我生命中影響深刻的幾位朋友, 是他帶我來到團契,是他用信息風暴給我們‘洗腦’,是他改變了我的冷漠,學會接受別人的愛,是他幫助我擁有寶貴的友誼,是他教會了我主動的去愛和學習,是 他一直陪伴我,分享我的喜樂和憂鬱,是他讓我知道愛是包容愛是忍耐。即將告別里安的主日學生活,踏上人生新的征程。看著,想著,不爭氣的眼淚止不住順著臉 頰悄悄滑落……。
在當今世代,教會需要更多的撒母耳被神興起使用。教會的未來,在我們的兒女們身上、在時代的少年人肩上。同學們,你們可曾留心傾聽神的呼喚?你們的生命是屬於上帝的,你們可曾想過完全地獻上自己,為神而活?
早晨五點鐘,在塔頂上,我們同聲唱起了〈中國的早晨五點鐘〉,歌聲響徹雲霄,直達天庭!相信我們的神,正帶著千萬天使,垂聽我們口唱心和的 歌聲。贊美歌唱告一段落後,一位帶領主日學的弟兄,手捧《聖經》,宣讀了〈約翰三書〉3、4、8節,並以慷慨萬分的激情,熱情洋溢地為我們宣講〈追求真理 三步曲〉。我們順著欄杆,或站著、或蹲著、或坐著,圍繞成一個圓圈,側耳傾聽。聽眾時而點點頭表示贊同,不時傳出會意的笑聲,偶爾提個問題顯明困惑,講道 者從頭到尾圍繞著 “追求真理”,對大家提出挑戰:‘在這個物欲橫流、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時代,青年基督徒在即將面臨的大學生活中,該如何持守自己的信仰,保守生活的聖潔 和正直’?答案是:‘心中存真理、行事按真理、工作為真理。世事雖然變幻莫測,但我們仍當通道、行道、傳道。以上帝所啟示的亙古不變的真理,活出基督徒美 好生活的見証’。
三輛汽車,滿載著38位師生駛向了回家的路。下午五點鐘,車子平安抵達里安衙後教會。這是一生難以磨滅的記憶。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裡,只要在神的家裡,你就有美好的生活回憶。”
天上的生命河
“溫州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和安提阿,因為750萬的溫州人口有10%以上的信徒,溫州商人跑遍中國甚至到歐洲和中東、中亞回教國家作生 意。溫州商人中的基督徒,走到哪裡就開始家庭教會。自1980年代初我們的同工王姊妹就開始兒童主日學事工。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就開始青少年主日學,數 百名青少年在10多年中成長起來後,都成為比他們年幼的兒童主日學老師。因此,兒童主日學班級在溫州遍地開花。中共是不准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進教堂 的,但是受過培訓的兒童主日學老師被差派到全國各地。因此,兒童主日學在全國也是如雨後春筍開辦起來。由於溫州的商人、勞工、大學生不斷離家外出,他們在 溫州的母會也不斷地差派傳”(孫亦因/孫常愛清基督徒互援會中國部主任)
從基督文化的濃厚氛圍到廣泛傳播,特別在青少年心田紮根,仿佛看到天上一條生命河正流向溫州,澆灌著主日學新生命的種子,必將成長為基督文化的燦爛花朵和參天大樹,他們是上帝賜給溫州,賜給中國明天的禮物。
客觀存在的發展
談到關系不妨回顧一下歷史:“長期以來,政府與地下教會、家庭教會之間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鬥爭,不是打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而是搞了幾 十年。統戰、宗教、公安、政法部門,聯合工青婦等各有關部門開展綜合治理,以相當大的努力,從各個方面遏制基督教家庭教會、天主教地下教會的發展。比如說 逮捕家庭教會、地下教會的骨幹,關閉家庭教會、地下教會活動點,罰款、拘押、查禁他們,沒收他們的印刷品,取締他們的地下培訓班、地下神學院,但是所有這 些努力的結果沒有消除他們的發展,反而使他們的發展更為擴大。經過幾十年的長期較量,用了各種措施之後,現在的情況是包括政府管理部門在內,沒有任何人相 信或者認為國家可以消除或者阻止基督教家庭教會和天主教地下教會的發展。如果現在有人說給我時間我能解決,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瘋子,是胡說,是不可能的。家庭教會和地下教會變成了政府不願意承認,但又無可奈何的客觀存在。
與此同時,盡管國內的媒體從來不報道,或者說不公開報道,但是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天主教地下教會的狀況,一直是國際上人權組織、宗教組織 關注的問題。怎麼辦呢?於是就形成了這種“不打不行、打也不行;不行也要打、白打也是打;平常悠著打、有事突擊打;長年累月叫喊打、打到哪兒算哪兒的結 果。打了幾十年了,“堅決打擊非法”的口號不是喊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喊了幾十年了,我們就一直這樣喊下去,這就是今天政府和基督教家庭教會和天主 教地下教會關系的寫照。
現在宗教方面的問題實際影響到了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系,為其他國家攻擊中國提供了很多的口實,造成了國內許多宗教信徒與政府的對立。 每次打擊非官方宗教勢力以後,他們又會反彈,反彈以後再打擊,打擊以後國外又提出一些批評,然後我們再用其他辦法修補關系。就這樣,控制與反控制,較量一 致持續不斷,整個遊戲變成了政府加強管理、加強打擊,非官方宗教勢力反彈再反彈,最後成了剛才說的“打了也白打,白打也要打”的惡性循環。幾十年來國家耗 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經費預算不斷增加,但年復一年,宗教方面的故事照舊、問題照舊、辦法照舊、遊戲照舊。這個簡單的事實說明瞭傳統宗教管理模式 的無效和破產。
我們的文化土壤是需要清理的,有很多不健康的因素,原因就是因為政府長期實行打壓宗教的政策,而使得中國人內心的良知沒有更廣泛的生長的空 間,這是更廣泛的法治問題。原來的打壓宗教,從李維漢的思維已經慢慢變成怎麼樣利用宗教,構建和解決方式,這可能就是我們今後需要一起探討的問題。我就講 這些。”(中國社科院美國所 劉澎)
冬季盛開的玫瑰
劉澎的講話在全國有一定代表性,而溫州地方宗教局想必有更深層的切身體驗,不論是58年全國在溫州平陽縣消滅基督教試點和現場觀摩,還是後來溫州特許地大規模坼毀教堂他們都身臨其境:
“從全國的無宗教區的實驗,到溫州徹底砸爛宗教,結果文革後那裡的宗教完全恢復,到了八十年代的時候,李維漢感到這個政策完全失敗了,僅管用了那樣激烈的辦法,徹底消滅宗教也罷,宗教信仰自由也罷,宗教反而越來越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 劉澎)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許多過去的做法有了新的認識,長期以來耳濡目睹當地眾多的神跡奇事,加上壓迫越深反彈越強的活見証,甚至使得宗教局的成員退休後歸順了基督。所有這些都是溫州宗教局管理層策略上漸富人情味的歷史根源和人性根源。
人很難改變發生在周圍的一切,但你可選擇用什麼態度去應對。你可以仰伏由人,自艾自怨;可以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也可以正視逆境,和諧面對。溫州人選擇了後者。
現實+理想+和諧= 智慧。事業發達離不開“好脾氣”。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用富含和諧因數之‘水’適時澆灌,教會繁榮的玫瑰花也可以在冬季盛開。
“比如聯合禮拜。基督教有各種教派,各有各的教堂。其中有一派叫安息日會,別人都是禮拜天禮拜,他們是禮拜六禮拜。他們有自己的教義解釋, 他們認為安息日應該是禮拜六,但後來不分教派,搞了聯合禮拜之後,沒有那麼多教堂了,安息日會只能到禮拜天禮拜的教堂去了。不管你是哪一派的,咱們就搞一 個教堂,留一個牧師,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就是反動勢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 劉澎)
當時溫州有內地會、循道公會、中國耶穌自立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會、基督教聚會處等。
溫州有自己的作法:聯合+特色,不搞一刀切。各派之間求同存異,相互團結,密切協作。 “爭論難免,但從愛出發,以《聖經》為根據,不損肢體的聯絡,不傷主內的感情。上帝的兒女都有權利和責任,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使大家都走上合乎主心意 的生命道路。“(溫州平陽安息日會《真理的亮光》)。早在73年溫州就恢復了安息日會,是全國最早的。當79年中央宣恢復“三自會”、“愛國會”的活 動;82年中央〈十九號檔〉出臺,要求歸還教產,恢復正常宗教生活,肯定宗教在當代中國社會有積極作用和存在的理由,當中國教會全面開始步入正軌時,溫 州教會早已走在全國前面了。
車輪的潤滑劑
和諧關系是事業進步車輪的潤滑劑。溫州教會及其組織與地方宗教局的關系相對和諧,特別是和諧社會做為治國方略提出之後,雙方關系有更大的改 善。有70餘萬基督徒的溫州教牧人員十分缺乏,地下神學院,地下《聖經》培訓班,地下教會為數甚多。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前宗教局是瞪著兩眼,之後則是瞪一隻 眼閉一隻眼,而現在,許多地方雙眼全閉了。這裡既有雙方因素,也有社會大氣候因數。但從溫州許多教會而言,他們懂得“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謹 慎從事,很少刺激對方,以里安縣為例,許多地下組織以紛紛轉入地上,宗教局默認了。至於鄉鎮教會的相關活動宗教局基本不問。
至於註冊教會與非註冊教會間的關系也相對平和。他們求同存異,在傳福音事工上完全一致。如在醫院探訪佈道前者是1、3、5,後者則為2、4、6,時間配合默契。同性質的教會之間,能聯則聯,不聯則相對獨立,自己做自己的事,少問他家瓦上霜。
民主管理
溫州教會的民主管理是教會發展的內在需要。 隨著教會規模的日益擴大,原來的“家長制”無法適應教會發展。
“在溫州樂清的某一個堂會,由1986年和三自分開時只有二十幾個人,到現在主日聚會有上千人。隨著信徒人數的增加,財力、物力也水漲船高。與此同時,也開 辟了很多過去沒有,甚至聞所未聞的事工。就拿一間中型的堂會(人數大致為三百)來說,目前恆常的事工就有主日學、青年團契、青年詩班、青年樂隊、中年團 契、老年團契、兒童教育、民工團契(規模一般與該堂會一樣大)、慈惠事工、學生事工、信徒訓練……繁多得讓人應接不暇。難以想像,”家長制“如何應付目前 的場面?”
“體制改革”理所當然。主恩堂的作法有典型意義:
“這些昔日的農民教徒,如今具備了新式的民主觀念。他們主持教堂,實行民主管理,堅持民主辦教。且看1994年主恩堂建堂後第三屆大會情況。
第三屆大會實行信徒代表制和無記名差額選舉。先以街巷為選區,每三十名教徒選一名代表,共選出一百二十九名(129X30=3870,就是 說至少有三千八百七十名受洗教徒)。然後又推選出六十九名候選人,用無記名方式舉行差額選舉,選出三十七名,組成第三屆堂務委員會。三十七名委員中選出執 事十三人,堂務常委十五名(可兼職)。最後從常委中選出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會計、出納各一名。三十七名堂務委員會平均年齡才四十多歲。而許多教堂的堂 務會是任命的,平均年齡六十多歲,用他們的話說“我們使教會避免了‘教霸’現象和專橫獨斷的‘法老’制度”。所以,這樣的教會,教徒們都喜愛,凝聚力很 強,大家樂於奉獻,積極參與。
在教徒的積極參與下,主恩堂還建立了信徒代表會,在教徒代表會協同下堂務委員會成立了十二個堂務建設小組,這就是:堂務組、教務組、財務 組、宣傳組、聖樂組、音像組、電工組、探訪組、專刊組、接待組、電工組、探訪組、書刊組、接待組、門衛組、環衛組。這十二組都是信徒代表、堂務委員和一些 熱心信徒義務參與的。在這些信徒中,有不少是辦企業的能人。他們的廠家、公司被評為縣、市先進企業。本屆堂務委員會主席姓楊,就是楊港塑膠工藝製品廠廠 長,作為企業家代表當選為縣政協委員。……,上面我們介紹了在同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兩種不同結果。這裡沒有政府幹預,沒有任何外辦介入,完全是教 會自己自作自為的,類似兩種典型,浙江省別的地方,全國其它省份也可看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杭州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